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352

開源改變IT,也改造生活

$
0
0
iThome

每當我說「開放源碼」(Open Source)時,人們要不就是不知其意,要不就是想到軟體:「你說的是像Linux之類的東西,對吧?」沒錯,Linux、GNU,以及數以千計的其他計劃,全部都是自由與開放源碼,但它們只是其中的一個極小部分。

開放源碼並非只是軟體,它是一種理念,相信分享比保密好。它證明合作比無止境地競爭更有成效,公開藍圖將可促進科學、文化、藝術,以及任何有益事物的發展。

過去三十年,開放源碼理念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凡被它觸及的事物都變得更好,它是一股不可思議的非凡力量,激發無數人為世界創造有益的改變。這股一開始只是出現於軟體領域的力量,推進至近乎每一個其他領域——科學、藝術,甚至我們的社會文化。如今,我們有開放源碼硬體(例如開放給業餘愛好者、藝術家、設計師們的微控制器平台Arduino),開放飲料〔開放可樂(Open Cola)和開放啤酒(Open Beer)〕,以及開放式書籍、開放式影片、開放源碼機器人軟硬體、開放源碼設計、開放式新聞,甚至還有開放式治理的實驗。

開放源碼的開創者、Linux之父林納斯.托瓦茲(Linus Torvalds)有句名言:「未來,就是把一切都開放源碼。」

近年間,開放源碼計劃風潮席捲了廣泛領域,甚至包括閃光燈、感應器、自行車、太陽能板、3D列印機等實物。

IndieGoGo和Kickstarter之類的網際網路社群,開始直接資助將幫助我們過更好生活的開放源碼計劃,其概念很簡單:有創意、想進一步發展的人,可以在這類平台上與社群分享創意,向社群募集資金,以繼續發展或完成他們的創意。感興趣的人作出投資,並且從日後的成果中獲得回報。募集到的資金有超過九成給原創者/發明人,但他們的成果造福整個社群,許多人選擇把源碼/技術規格釋出給大眾,這就是開放源碼的精神。

支持開放源碼計劃

我的建議是,盡你所能地支持那些對人類發展有益的開放源碼計劃,例如維基百科、創用CC、電子前哨基金會(The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以及許多與你利益攸關的小計劃。不論你捐多少錢,都具有貢獻,不僅能幫助創作者/發明者及整個社群,也直接對你有益。若你能使用自己資助的開放源碼計劃創造出來的東西,降低你對金錢的依賴度,你將會獲得相當的滿足感。當某個東西變成開放源碼提供給全人類時,將是一種雙贏局面。

此時,從務實的角度來說,我可以想到你大概會想:「是,這些聽起來都很棒,但我無法靠維基百科維生。」其實,我反對這種說辭,這是無窮盡的知識與參考資源,為何不能靠它維生?不過,我懂你的意思,你指的是實物,能夠賴以維生的東西,對吧?好,我在此提供你一個例子,但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

馬爾欽.賈庫波斯基(Marcin Jakubowski)是個了不起的人,很多人談論要打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很多人有好點子展望未來的世界可以變成什麼模樣,賈庫波斯基就是其中一位實際動手打造的人,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後匱乏社會」(post-scarcity society),人們每天只須工作一、兩小時維生,其餘時間可以用來從事更高目的的活動。賈庫波斯基正在為社會進化的下一個典範建立基石,他使用的全是開放源碼的資源,他是個夢想家,但非常腳踏實地。

賈庫波斯基在二○一一年的TED演講中分享這個故事,該影片的觀看人次已經超過一百五十萬人,被翻譯成四十二種語言。

我創立了一個名為「開放源碼生態」(Open Source Ecology)的社群,我們辨識出我們認為維持現代生活所需要的五十種最重要的機器,例如曳引機、麵包烤箱、電路板列印機等。然後,我們決定要為這些機器創造出開放源碼、DIY的版本,讓人人都能用低成本建造及維修它們。我們稱此為「地球村建設組」(Global Village Construction Set)。

讓我為各位說個故事。我在二十幾歲時,取得了融合能博士學位,但我發現自己無用武之地,我沒有實務技能。這個世界提供我其他選擇,我接受了。我想,你可以稱它為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我在密蘇里州開闢了一座農場,學習經營農場的經濟技巧。我買了一部曳引機,後來它故障了,我付錢請人修理,後來它再度故障,很快地我也沒錢了。

我認知到,為了維持一座農場,以求溫飽安身,我需要的低成本合適工具根本不存在。我需要堅固、模組化、高效率、最適化、低成本、可在當地取得的可回收材質,用來打造非常耐用、不會很快過時的工具。我發現,我必須自己創造它們,所以我就動手做了。然後,我進行測試,我發現小規模也能做到工業生產的水準。

接下來,我在維基系統網站上發表了3D設計、圖解、指導影片與相關預算。不久,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好開始現身貢獻,為我們推出的機器打造原型。到目前為止,這五十種機器已經有八種設計好、打造出原型了。這項計劃現在開始自行成長。

我們知道,開放源碼運動已經成功產生用以管理知識及創造力的工具,相同情形也開始發生在硬體領域。我們聚焦於打造硬體,是因為硬體能夠以實質、有形的方式改變人們的生活。如果我們能夠降低農耕、建築、製造的障礙,我們就能釋放人類的巨大潛能。

而且,這不僅僅是為開發中國家所做的事。我們有為美國農夫、建築業者、創業者及製造業者打造的工具,我們看到許多相關人士因為現在能夠創立一個建築事業、零組件製造事業、社區協力有機農場,或是把電力回售給電力公司而感到振奮。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非常清楚、詳盡的機器設計藍圖資料庫,只要用一片DVD燒錄下來,就能作為開創文明的工具箱。

我曾在一天內種植一百棵樹,也曾在一天內用我腳下的泥土壓製出五千塊磚,或是用六天的時間打造出一部曳引機。在我看來,這都只是開始而已。

如果這個點子真的可靠、管用,那麼它的實行將會產生重大影響。把這類生產工具更廣為散布,產生符合環保的供應鏈,以及新的DIY自造文化,這一切將可望超越人為的匱乏。我們正在使用開放式硬體技術,探索人類的極限,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攜手合作,我們將可以共同展開轉變,共創一個人人都受惠的開放社會,不再是一個保密以照顧既得利益者的社會。專門研究網際網路技術影響的美國作家克雷.薛基(Clay Shirky)指出,維基百科代表的是集合了一億小時人類思想的結晶,這一億小時的思想與協作,創造出有史以來最大、最完整的百科全書:「打造一個地球上人人都能免費取用所有人類知識的世界,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把這拿來和看電視比較一下,光是在美國,全美人口每年總計看電視兩千億小時;也就是說,我們在一年中把可以打造兩千個維基百科的時間花在看電視上,在每個週末把可以打造一個維基百科的一億小時拿來看電視廣告。

想想看,就算是只把兩千億小時的一小部分拿來做更有用的事,我們將能獲致什麼成就?可能性無限,我們可以共創一個真正美好的世界。

這些行動早已開始了,請加入行列吧。(摘錄整理自第19章)

 

機器人即將搶走你的工作:影響全球數十億人的7大自動化技術發展,現在開始重新定義工作目的,幸福慢活

費德里科.皮斯托諾(Federico Pistono)/著;李芳齡/譯

大塊文化出版

售價:300元

 

 

作者簡介

費德里科.皮斯托諾(Federico Pistono)

義大利維洛納大學電腦科學學士學位,完成史丹佛大學「機器學習」線上課程,2012年畢業於奇點大學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研習班。

社會企業家、新聞工作者、作家、社會運動人士,在IT管理、系統管理、網站設計、產品管理、UX設計、人機互動等專業領域工作十多年,現任數位教育平台Konoz創辦人暨執行長。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35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