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951

百萬分之一秒的對決!臺股逐筆交易正式上線,券商高頻交易競爭也進入微秒時代

$
0
0

臺灣證券市場在今天(3/23)全面實施盤中逐筆交易制度,為臺股展開新的篇章。金管會證券期貨局副局長張振山表示,現今國際主要的交易市場都已經採取逐筆交易,為了跟上國際潮流,同時,提高交易速度與效率,是金管會當初推動逐筆交易的動機。

有別於以往盤中每5秒鐘撮合一次的「集合競價」,「逐筆交易」實施後最大的不同,是委託單隨到隨撮,藉此提升交易效率。張振山表示,逐筆交易是以微秒(百萬分之一秒)為概念的速度進行撮合,相較於先前快了許多。

此外,比起集合競價,僅有「限價」與「當日有效(ROD)」1種委託方式;逐筆交易制度實施後,除了「限價」委託,將新增「市價」委託,再分別搭配「當日有效」以及新增的「立即成交或取消(IOC)」、「全部成交或取消(FOK)」,總共會有6種委託方式。張振山提到,逐筆交易制度除了要提高效率,也要讓投資人有多重選擇,用有效率的方式進行投資行為,藉此滿足投資人不同的需求。

其實,臺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早在2008年即開始推動逐筆交易制度,並在2010年6月先針對權證調整為盤中逐筆交易。並於2013年7月,將盤中集合競價撮合循環秒數由20秒縮短為15秒。2014年2月,把集合競價撮合循環秒數由15秒縮短為10秒,同年12月,則從10秒調整到5秒。

而真正的逐筆交易,卻到了2020年的今天,才正式上線實施。對此,張振山解釋,逐筆交易跟以往集合競價的觀念差異很大,不只證券交易所系統要修改,證券商的系統也要配合調整,就連市場投資人的習慣,都要能共同配合,才能真正實施。

逐筆交易上線前的準備:擬真平臺、3次全市場會測

而為了讓證券商與投資人有充分時間準備與適應,證交所早在2019年3月,就推出一套逐筆交易擬真平臺,預計開放到2020年5月31日,讓投資人利用此平臺實際模擬委託下單與觀看行情資訊,熟悉逐筆撮合方式與新種委託單。

券商可以讓客戶到逐筆交易擬真平臺的網頁,直接操作模擬;也有券商像是康和綜合證券的作法,就委託了外部的資訊廠商,做了測試版的AP與APP,串接了證交所的逐筆交易擬真平臺,使其客戶可以透過委外的交易平臺,在擬真平臺進行交易,讓客戶可以提前適應擬真環境,而測試用的AP與APP則會在逐筆交易上線後下架,並把原有康和證券的AP與APP,改成逐筆交易的新制度。

不只如此,為了讓各證券商與資訊廠商的資訊系統順利上線,證交所總共辦理了3次的全市場會測,在逐筆交易制度上線前一天,也就是昨天(3/22),進行了最後一次的全市場會測。據了解,這場全市場會測,模擬了正常交易的整個流程,作業流程從序前的檔案傳輸,8點開始掛完預約單,8點30分預約單轉成正式委託,到9點開盤,下午1點30分收盤,以及成交回報與行情傳輸。並且採取新的委託格式,模擬盤後零股交易以及盤後定價交易,包括接受委託、撮合成交、成交回報等流程。

以系統面來看,就是從客戶下單軟體開始,下單的資訊經過網路到券商,券商從前臺接收判斷後再轉去中臺與後臺,然後,再送給交易所,交易所委託成交後,會把成交回報給券商,券商再把成交回報或委託回報傳回給客戶。這樣整套的系統都在最後一次全市場會測,通通測試過了一遍,就是要確保今天能順利上線。

備戰逐筆交易,券商電子交易系統要靠微秒交易速度來迎戰

「為了因應逐筆交易新制,讓每家證券商的資訊部門,簡直如臨大敵。」康和綜合證券資訊長張志堅說。他提到,逐筆交易因為同時增加了多種委託種類,影響了證券商幾乎所有的交易系統。從市場價格欄位擴充、交易委託的電文格式、資料庫、風控主機、交易及帳務中臺、下單電子交易平臺、下單平臺介面等,全都要重新改過。

此外,逐筆交易與行情逐筆顯示,會造成成交回報的速度變快,連帶的行情報價資訊跟著變快、變多。張志堅表示,證交所評估大約要比以往多4倍,因此,券商就得提高線路的頻寬,加上逐筆交易上線後委託量可能會變大,所以,隨著交易統涵蓋到的前、中、後臺,因為資料量變大的關係,還得擴充主機處理的效能,一樣要擴充到4倍。不過,他提到,4倍是保守估計,康和綜合證券在主機、伺服器的處理速度,擴充了5倍以上。而這些都是因應逐筆交易,券商額外的花費,他說。

康和綜合證券更在4年前,就決定自行開發新證券電子交易系統,並在2019年1月已正式上線,備戰逐筆交易制度的上路。

他提到,券商交易系統較為老舊,雖然電腦硬體本身是新的,但是架構設計是20年前,它的程式語言也是20年前的COBOL。當時,康和綜合證券考量到老舊的架構,除了效力不好之外價格還很昂貴,所以在打造自家新版的證券電子交易系統時,決定使用較易維護的C與C++程式語言,並且採用開放架構技術,整個系統包括數位系統、發展環境、資料庫等,也完全使用開源技術來開發。

張志堅指出,康和證券開發的這套新版證券電子交易系統,處理速度比起以前的舊系統快了30倍,且成本還是舊系統的十分之一。他表示,這套新系統上線時,平均每筆交易下單包含後臺風險控管,速度已可做到2毫秒。他進一步透露,為了逐筆交易,康和證券添購了新的機器,CPU比起先前的快了3倍。現在,「康和證券的交易速度已經進入了微秒,也就是百萬分之一秒的時代。」他強調。

不只逐筆交易這項變革,證交所日前宣布,將在今年10月26日上線盤中零股交易,可在普通交易時段買賣零股,以降低交易門檻,既有的盤後零股交易作法和機制則照舊。張振山則提到,開放盤中零股交易的目的,是要讓更多年輕人參與股票市場。

他舉例,比如一張300多萬的大立光電股票,一般月薪不高的社會新鮮人根本買不起,但他又想參與資本市場,就可讓他透過買零股的方式,在能力範圍內參與股票市場。不過,張振山提及,10月中是盤中零股交易預計上線的時間,但,還是得等逐筆交易制度順利實施後,盤中零股交易的系統才會開始調整。文⊙李靜宜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95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