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 Summit於今日(4/25)在美國德州奧斯汀(Austin)登場,睽違6年OpenStack高峰會終於重回家鄉奧斯汀,OpenStack基金會執行長Jonathan Bryce指出,第一場在奧斯汀舉辦的OpenStack會議只有75人參加,而今超過7,500人與會,開源雲端軟體OpenStack這幾年成長之快不言可喻。
Jonathan Bryce指出,過半的財經500大企業都採用OpenStack,而且將OpenStack實際用於生產營運的企業也持續增加,據OpenStack基金會最近的調查,65%的OpenStack用戶已在實際的業務系統採用OpenStack,比起去年增加33 %。
在OpenStack高峰會首日主題演講登場的講者,不論是OpenStack基金會執行長、Gartner分析師,AT&T、Volkswagen福斯集團等全球知名企業,以至紅帽(Red Hat)、SAP、Mirantis等資訊科技廠商,不約而同討論現今企業必須緊追雲端、行動、App、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帶來的新機會,同時又得維護傳統系統的處境。
Jonathan Bryce在演講中指出,2010年推出第一版OpenStack雲端軟體時,他們就意識到這是一項破壞性技術(Disruption),然而,破壞性創新代表著機會,破壞性創新的程度有多大,往往代表未來潛在的機會有多大。
他接著表示,任何一個新技術,最終是必須與既有的技術結合,雲端運算技術也必須與企業既有的傳統IT系統連結,所以企業正處於需要同時掌握新舊技術的階段,他呼籲企業要勇於擁抱資訊科技的多樣性。
對於如何擁抱IT的多樣性,他提出3點建議。首先是標準化的平臺,他認為雲端架構可分成基礎建設、應用程式與雲端原生框架等3層,基礎建設層級就是虛擬機器或軟體容器(Container)等,而雲端原生框架則如同Mesos、CloudFoundry等。他說,對於未來的IT架構,OpenStack不會唯一的答案,但OpenStack能夠充分融入這3層架構。
第二點是,即便是新型態的雲端、行動應用軟體,往往也需要與企業的傳統應用系統整合,例如許多App必須取得交易資料,而交易資料通常是傳統應用程式在處理。所以必須要一個能兼顧新舊應用程式的軟體平臺,Jonathan Bryce指出,OpenStack就具有這樣的特性,企業也可以在OpenStack的環境下同時執行軟體容器、虛擬機器或是傳統應用程式。
最後,他指出破壞性創新要能成功,不是只靠科技,企業的組織文化往往才是成功關鍵。Jonathan Bryce表示,技術確實是驅動創新的重要關鍵,但若缺乏組織文化上的認同,破壞性創新是不可能發生的。他甚至以一個真實案例為例,某一家企業在尚未導入雲端技術前,其系統的部署上線需要44天,該企業期待只要投資導入雲端技術,就能大幅改善系統上線的速度,然而在花了大筆錢導入雲端技術後,該公司的系統上線時間只是縮短為42天,原因就出在企業組織文化並未符合雲端技術的敏捷彈性。最後,該公司對症下藥後,在整個流程線都符合自動測試與派送之後,系統上線時間只要2小時。
Mirantis共同創辦人暨行銷長Boris Renski在接下來的演講也指出,OpenStack導入成功的要素中,技術只占1成,9成都是人員與流程的議題。
即將在明日主題演講登場的CoreOS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Alex Polvi,在媒體記者會上也指出,許多人以為軟體容器(Container)是要取代虛擬機器(Virtual Machine),這其實是很大的誤解,事實上未來的企業同時都會有這些技術,而OpenStack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動態調配這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