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404

毒藥為何成了解藥

$
0
0

自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之後,凡涉及貧富差距擴大、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1% vs 99%的戰爭」這種頗具煽動性的說法總是會一再地被提及。像今年稍早在社運先輩林孝信的追思會上,清大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便再度提及此一說法。

但這一說法既然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後持續地具有「有效性」,我們也就不得不追問,在一個所謂的民主社會,這樣的現象持續存在所具備的弔詭性—如果民主政治是一人一票,票票皆平等,那99%的絕對多數,不是早該推翻了那1%的貪婪與妄為,建立了一個以99%的多數人福祉為依歸的社會體制,怎還會任由那1%的政商集團囂張下去?

一種可能的答案是,民主失靈了。我們雖然可以投票,但兩個黨(或更多的黨)都無法代表99%的人民意志。這種說法當然不無可能,但它卻無法解釋,如果現有的大黨綁架了政治權力,為何更貼近弱勢民眾利益的小黨(像是社民黨或是綠黨)的選舉得票率持續在低檔徘徊。

另外一種可能回答則是:在客觀數據上,或許貧富差距加大、薪資停滯不前,中產階級殞落,但在主觀上,99%當中的很大一部份,想的還是總有一天,自己會跨到分隔線的另外一邊,而不是站出來改變或推翻造就自身處境的體制。

一個可靠的線索是,美國總統大選發展至今,兩大政黨都出現了美國選舉史上並不多見的立場較為極端的候選人—民主黨是思想左傾的桑德斯,共和黨則是大右派川普。兩者差別在於,桑德斯雖有特定比例的支持者,但要贏得民主黨提名的機會相當渺茫,川普則是一路領先,除非有爆炸性的事件扭轉局面,川普贏得共和黨提名的機率非常高。有許多觀察家都認為,極端主義者的出現,意味著美國人對現況不滿,對現今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感到厭倦

這樣的厭倦不難理解,但解方為何是川普?

美國總統大選初選起跑以來,地產大亨川普諸多反移民、反伊斯蘭、反性別多元的言論,在重視政治正確的中產階級聽來非常不堪入耳,但川普在眾多專家不看好聲中走來,卻是一路過關斬將,在選舉人票數上遙遙領先對手。

如果美國的中產階級那麼不喜歡川普,那麼川普的票,又是怎麼來的呢?按照歐美許多媒體的分析,川普的支持者中,勞動階級佔了很高的比例。此事的諷刺與可嘆之處在於,很有可能是99%下半部底層的勞動階級,為何要投票給很顯然是那1%的地產大亨?

是不是川普美艷的妻子、名流的生活、以棟為單位的房產所能帶來的遐想,要比社會改造、真實扭轉自身命運的理想更誘人?是不是當川普在電視上以訓誡的口吻問「誰是接班人」時,電視觀眾都在幻想著,有一天那會是自己?

如果以上皆是的話,99%與1%的戰爭為何贏家卻是後者,似乎也就有了答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40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