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法規解禁,放寬金融機購投資資訊服務與金融科技公司的法規限制,要加速臺灣在金融科技產業(Financial Technology,FinTech)發展。
金融業一直以來都是受到高度監理及法規限制的產業,擁抱新科技與技術的步調緩慢,金管會的腳步幾乎主導了整個臺灣金融產業發展方向及步調。但這一、兩年內,金管會加快腳步要朝數位金融3.0邁進,並從今年2月開始加速布局,大力推動相關政策,不僅宣布要在今年投入11項大資料應用計畫,包括打造不動產授信統計資訊平臺、分析投資機構與投資人的交易行為等,並開放631項金融資料供民間加值應用,今年5月更批准聯合信用卡中心打造信用卡大資料平臺,預計將80億筆去個資的信用卡資料進行大資料分析應用。
臺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理事長李述德表示,以前金融和科技是兩回事,現在結合這兩者之後,將出現巨大商機,而同時這也將是金融業的危機。
他也表示,臺灣整個傳統金融產業的規模極為可觀,包含銀行、保險、證券三大體系,經手的資金總額達一百兆元,並有超過80萬名從業人員。金融服務一直以來也不斷在轉型,從早出現3C、之後出現商業化和雲端,結合現在的手機App、社群媒體、大資料分析技術等,金融業開始深化各種服務,並思考如何以資訊科技精進金融服務,再以金融服務來發展資訊科技,來服務各企業,並打造創新的商業模式。李述德表示,銀行若不跟上這個轉型腳步,積極擁抱新技術,將失去競爭力。
而資策會執行長吳瑞北指出一項來自美國的統計數據,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願意使用非銀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務,5成消費者選擇Square,4成選擇PayPal,其它前幾名還包括Costco、Apple、Google、Amazon、AT&T等,反映出傳統銀行業務已經受到科技和其他產業侵門踏戶。
FinTech帶來破壞性創新,產業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林火燈也說,FinTech指的是破壞性創新,藉由截然不同的技術和商業模式來顛覆傳統,像是P2P募資平臺對證券商及交易所的影響,便是一個寫實的例子,銀行不僅要正面看待這個事實,面對產業之間越來越模糊的界線,金融產業也應該採取因應措施,才有機會成為金融科技產業的領頭羊。
他舉例,像是花旗銀行從去年開始舉辦的黑客松競賽,其中一個來自優勝團隊的創新想法,便是將Uber和金融業結合,創造新商業模式,構想是要將計程車變成移動式ATM,讓在ATM不夠普及的肯亞地區,居民還可以在搭車同時順便領錢,像是這樣的破壞式創新將陸續掀起火紅的FinTech浪潮。
資策會林蔚君表示,面對金融業業務被FinTech侵蝕的現象,合作是唯一突圍的方式。
資料安全性應擺第一,銀行具有長期累積的信任優勢
吳瑞北指出,銀行與金融服務有3個主要的價值,包括便利性、加值性,以及安全性,其中,便利性這點是其他產業最容易切入,搶進金融服務市場的一點,而安全性則是其他產業無法輕易超越的地方。
他認為,資料安全應該擺第一,銀行也應該具焦在資料安全性上,因為銀行具有人民長期累積的信任,而這是銀行能贏過電信廠商、網路廠商、零售廠商的關鍵之一。除此之外,他也說,也具有完整的客戶資料,以及最敏感的財務資料,這些資料不僅可以重複使用、跨行應用,也能合併資料集,像是把銀行資料與GIS地理資料結合等,還能將這些資料用來提供創新服務,創造更大價值,如行動支付、行動網路銀行等服務。
國泰金控資訊長張家生則建議,銀行可以思考如何將交易延伸或是跟EC平臺整合,也能從物流下手,從進入倉庫開始就掌握交易狀況,當廠商有需求的時候,就可以依據風險評估資料來提供貸款。
新一波FinTech趨勢席捲之下,臺灣金融產業正遭受新興科技的衝擊,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金融體系都紛紛展開因應,不只金管會鬆綁法規,臺灣七大證券業者也在8月26日搶先銀行和保險業者,推出線上開戶免臨櫃,打通金融服務全程數位化的第一關,預計10月上線。
延伸觀察:KPMG剖析全球FinTech生態圈發展現況 |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執行副總李育英表示,根據調查結果,目前FinTech發展最快的8大城市,前三名分別為矽谷、紐約、倫敦,其次為柏林、都柏林、以色列特拉維夫等城市,亞洲區則以新加坡及香港發展較快。她指出,臺灣其實有很多新創公司,但是其中FinTech公司的占比卻不高,像是在KPMG與Google合辦FinTech的育成活動中,她發現育成的對象都是香港企業,尚未看到臺灣的FinTech公司。 去年KPMG受澳洲雪梨市政機構委託,特別針對這8個FinTech發展快速的城市,從政府、資金、人才及環境成熟度這4個角度,進一步分析該地區的FinTech生態圈發展現況,其中,在政府府角度來看,再細分為幾個主要方向包括政府對資金的挹注、賦稅優惠、簽證、海外人才招募以及相關活動等。 李育英特別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政府特別將FinTech視為輔導新創團隊發展的重點之一,為了提升企業與民間投入新創團隊的意願,新加坡的作法是先由政府出錢,等生態圈逐漸成熟之後,政府再採取退場機制,其中一個科技育成計畫中,初期新創企業的科技投資有85%資金來自政府,15%資金來自民間,三年之後股東可以把85%的股權買回,讓政府退場。 在稅賦優惠上,新加坡對於具特色的新創公司提供前三年的免稅優惠,若新創公司的能力能提升整個產業水準,還能享有15年的稅賦優惠,另外其貨品服務稅也大幅降低到7%,低於全球平均的16.4%,亞洲是10.6%。 人才招募方面,倫敦、新加坡、以色列等皆大幅放寬移民政策,此外,新加坡成立了IDA Lab,結合政府產業及社群團體,提供免費場地讓大家來聚會辦活動,並提供RD設備,引進HP、紅帽開源設備,協助新創團隊將產品商業化,並找到買家。 為了讓FinTech跟金融業更緊密結合,新加坡也提出激勵計畫SPRING,並設置金融服務機構的創新課程認證(I-Class),以認證的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在管理機制上中運用科技技術,並在流程上的不斷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