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362

【業界建言】數位政府應優先落實公民數位參與

$
0
0
智庫驅動執行長 劉嘉凱(圖片來源/iThome)

隨著政府將今年視為是開放資料的深化元年,為打造數位政府來奠定基礎,相關開放資料的政策也逐一展開。智庫驅動執行長劉嘉凱建議,政府開放資料不應只是為開放而開放,而是得按照目標,開放出有意義的資料,才能夠創造更多加值應用。

開放前先得制定全面性的資料戰略

劉嘉凱表示,政府在大力推動各部會開放資料前,得先由部會依照各自所要達成的績效目標,來制定全面性資料策略的方向,之後再依此戰略藍圖來決定開放與優先推廣的資料順序,才能發揮出最大的資料價值。

政府開放資料之所以重要,除了能用來創造社會、經濟和環境價值外,更重要的是能成為民眾和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這也是他認為政府在朝向數位政府發展過程中,應優先落實的公民數位參與(Digital Engagement)機制。

數位政府應優先落實公民數位參與

劉嘉凱表示,公民數位參與的對象,除了民眾對政府以外,還包括了政府對政府、企業對政府等多邊的利害關係。而透過開放資料,則是讓每個利害關係人,不論是企業、民眾、媒體、非營利組織,甚至是政府內部不同部門間,都能從政府手上取得該有的資訊。

不過劉嘉凱也直言,目前臺灣在發展新階段電子化政府上,要達成公民數位參與的目標,仍缺乏最後一哩路的打通,而這最後一哩路分別來自於民間和政府兩個參與的末端。

實現數位參與的最後一哩路尚未打通

在民間的最後一哩路部分,劉家凱表示,目前遭遇的最大問題是,政府提供的資料不足以讓民間來改善現有的處境,例如,涉及有關社會重大議題的資訊,民眾或企業往往只能由政府公布的資訊中取得蛛絲馬跡,但更細步的資料卻都掌握在特定政府業務單位手裡,而遲遲不開放,而這樣的資訊不對稱,造成的後果,就是當政府要和民間坐下來溝通時,就很難有良性的互動。

劉嘉凱說,要打通民眾端的最後一段路程,「惟有讓政府和所有利害關係人,都站在同個資訊對稱平臺上,展開互信的對話,才能實現公民數位參與,進而形塑成為一個公民社會的體系。」

另一個政府端的最後一哩路,劉嘉凱表示,主要則發生在跨部會間的資訊互通出現斷層,而無法發揮跨機關整合的效果,例如,部會掌握的資訊沒有和其他部會共享,造成其他部會在執行政策時,因為缺乏足夠的資訊來協助判斷,導致執行上就容易會產生問題。

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跨部會之間,也同樣出現在中央與地方的資訊溝通聯繫上。

造成中央、地方或跨部會之間的資訊難以互通,是因為政府的組織架構,從過去以來都是依業務職責來加以區分,儘管在任務分配上可以很快達到垂直分工,但缺點是,一旦處理與自身業務較無關的跨部會合作時,往往受限於法規和責任規屬,而難以在資訊互通發揮出整合的效果。

擴大開放資料,來增加不同部會間的協同合作

至於如何修補不同部會之間產生的資訊斷層,劉嘉凱建議,政府可以藉由擴大開放資料的方式,來增加不同部會之間,在開放資料應用上的協同合作。

此外,劉家凱也建議,未來政府應結合社群媒體,加入更多與民眾互動的作法。除了設置臉書粉絲團來發布最新施政進度外,也可參考歐盟的作法,如近日在希臘爆發財政危機時,歐盟各國財政首長多次以Twitter社交平臺公開發表個人看法,交換彼此意見,也讓網友共同加入討論,這也是值得臺灣政府借鏡的一種作法。

 

臺灣目前在發展新階段電子化政府上,要達成公民數位參與的目標,仍缺乏最後一哩路的打通,而這最後一哩路分別來自於民間和政府兩個參與的末端。──智庫驅動執行長劉嘉凱

 

劉嘉凱

目前擔任智庫驅動執行長和御言堂總經理。過去曾於美國從事多年產業分析和商業顧問諮詢,後來也共同創辦了智庫驅動公司,以舉辦資料科學計畫提供訓練課程的方式,培育臺灣資料科學人才,也提供企業、政府資料諮詢服務。另外不定期也會在個人部落格《城市格局》上分享個人看法,所涉及領域包括了開放資料、群眾智慧、資料分析與應用,以及社會創新等議題。

 

【相關報導請參考「2020數位政府」】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36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