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臺灣政府和人民在具備信任的基礎下,一同打造了公私協力的政策溝通平臺,在政府多個政策討論平臺中,國家發展委員會資訊管理處處長簡宏偉指出,虛擬世界法規調適交流平臺(vTaiwan)最具有代表性。
在虛擬世界法規調適交流平臺(vTaiwan)上,至今年3月已經新增與修改了46項在虛擬世界中必備的法規,如完成公司法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專節、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開放民間經營股權式群眾募資等立法,開啟了臺灣首次公私協力的政策形成與制定透明化過程。
而「公私協作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PPs)指涉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公私部門之間所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並共同發展產品與服務、且共同分享利潤與承擔風險、成本。
臺灣政府試圖要和民間轉變成夥伴關係,也歷經了一段漫漫長路,但經常效果不彰。在2014年前,政府就已經開啟了部落格試圖和民眾溝通,但是回覆民眾留言時,不但內容八股且經常未實際回應民眾需求。簡宏偉解釋,過往公務員要回應民眾留言時,必須上簽公文,回覆內容需徵得長官同意才可以發布,導致回覆速度緩慢且內容官腔,久而久之民眾也不願意留言了。
而當政府要制訂政策時,為了要和民眾溝通,溝通形式往往不脫離透過公聽會與特定媒體等,在公聽會之中,仍然只有特定媒體、產業代表、職業工會與專家學者等受邀參加,然而當會議結束之後,也僅用會議內容節錄的方式釋出,導致永遠只有小圈圈內的人知道政府到底如何制訂政策。
為了建立政府和民眾理性溝通的平臺,前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在2014年12月時,在零時政府的第拾壹次開放報禁黑客松上,首度以政府代表身份上臺提案,希望透過民間中介的力量,建立起政府和網路公民之間的溝通平臺,來討論虛擬世界中的相關法規。
因為,「畢竟政府和民間不是兩條平行線,政府需要從實體走到網路,網路也可以走到實體世界,大家應該平等地坐下來討論。」,蔡玉玲說。
而能快速地凝聚多元的意見,也是蔡玉玲打造vTaiwan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她說,如今社會已經聚集了非常多元的意見,但是關鍵在於如何凝聚多元意見,因此,希望透過一個平臺集合大家的聲音,讓關心特定議題的民眾可以有可以完整論述的機會與空間,並會紀錄下所有討論的過程,而蔡玉玲也要求,政府在七天內要回應民眾提出的意見。
虛擬世界法規調適交流平臺(vTaiwan)中,在討論過程期間,利用Pol.is來分析參與者的立場,而立場相近的人會被歸類到同一個群組中,並可以看到每一位參與者的意見。
將政府與民間審議過程標準化
vTaiwan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將政府與民間進行審議的過程標準化,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蕭乃沂說。而蔡玉玲在零時政府黑客松挖坑了後,開始有許多人跳坑,許多零時政府的社群貢獻者,一同合作把平臺建立起來。
vTaiwan工作小組分工涵蓋了提案人、前端、UX設計、後端(格式轉換、上稿系統)、懶人包、版面管理、提供素材(維護名詞解釋等)、打雜與後勤單位等,透過跨領域的人共同協作,來打造出一個資訊平臺。
vTaiwan由主管該法案的政府機關擔任提案者,在平臺上提出各項需要修改的法案。vTaiwan討論流程主要分成五階段,分別是意見徵集、討論、建議、草案與定案。
在意見徵集階段,首先政府單位會先提出希望討論的法案,與目前現行做法的優缺點、成本等背景知識,此時,由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擔任編輯的角色,負責彙整問題與製作討論內容中涵蓋的名詞解釋,將原本一般人難以理解的法規條款,化為易懂的文字,以增進對討論議題的了解,也就是說,由他們將政府的提案濃縮成約400字,再將法案中的專有名詞,以100字左右加以定義。
蔡玉玲指出,在vTaiwan平臺討論前,政府會提供法規相關背景資料等,供參與討論的政府單位與民間人士都需要對此議題都有一定程度地了解,在討論過程中才能夠對焦達到理性溝通的效果,如果流於謾罵與批評等,就失去了原先民主審議的功能。
接下來正式開啟第一階段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一方面政府要廣徵民間的意見,期間會利用Pol.is來分析參與者的立場,而立場相近的人會被歸類到同一個群組中,並可以看見每一位參與者的意見。
另一方面,透過提出問題來凝聚出要討論的問題,並非一開始就討論法規草案。過程中,社群貢獻者所組成的版主群則負責協助使用者操作系統、維護使用條款與針對較抽象的發言釐清脈絡等。蔡玉玲要求討論過程需以網路直播的方式公開,她說,當政策討論過程全部公開,儘管民眾也許不同意政策決定的結果,但至少能夠了解決策的過程與原因。
在網友討論之後,就進入到建議階段,版主會將積極參與討論的網友組成工作組,再結合實體討論,過程中藉由不斷聚焦議題與討論,以彙整成具體的規格建議書,而期間所討論的內容,都會公開文字紀錄與影像,讓其他人也可以同步看到討論內容。
之後在草案過程,工作組透過定期聚會協調出草案版本,而政府各提案單位都由專職人員擔任窗口,必須於七天內針對草案提出回應,包括網民提出的問題或批評,與沒有採納網友提議的原因。最後,政府可以決定是否要繼續交由網友討論或就此定案。
如同Clay Shirky在《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一書所言,每一個可行的系統都結合了社會與科技的要素,也就是剛開始當蔡玉玲承諾要打造一個政府與民間直接溝通的平臺,此承諾創造出零時政府參與的慾望,再來找出建立vTawian的科技工具,接著在政府與各方民間人士不斷地溝通過程中,找出彼此的默契並彙集成共識。
不過,vTaiwan未來也隱藏了多重的挑戰,蕭乃沂說,未來線上和線下的溝通如何整合,也就是實體公聽會和vTaiwan之間如何整合公私部門的意見也是一大挑戰。
另外,OSP智庫驅動知識長謝宗震也直言,如何吸引更多網民主動參與討論,而非默默潛水也是vTaiwan面臨的挑戰之一。
vTaiwan至今運作了超過一年半,政府與零時政府聯手打造了政策溝通的平臺,人民透過協作和政府之間取得互信,而這一切正符合零時政府動手做的精神,「本來沒有路,走多了就是路」,唐鳳曾在vTaiwan虛擬世界研習會這麼說。
【相關報導請參考「公民科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