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以來,幾家主要廠商陸續發布超大容量企業級硬碟,像是HGST、Seagate、WD,而且這類硬碟開始區隔出不同產品定位。
例如:HGST去年以Ultrastar Archive Ha10拔得頭籌,主打長期保存的歸檔應用,今年初推出高效能的機型 Ultrastar He10。
Seagate也開始緊追,在4月發表Enterprise Capacity系列的企業級高效能硬碟,7月底繼續針對消費型應用推出Guardian系列10TB硬碟,涵蓋個人電腦、NAS、視訊監控等更多類型的使用環境。
而與HGST同屬一個集團的WD,也在今年8月針對旗下資料中心硬碟Gold系列,新增了10TB容量機型的選擇。
此外,固態硬碟在技術的發展上,除了追求更高的存取速度、可靠度,大容量也是重點。而且,今年起,開始有廠商推出超越傳統硬碟最大容量的固態硬碟──三星3月上市的15.36TB的12Gb SAS固態硬碟PM1633a,開出第一槍,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大容量固態硬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據傳,先前併購OCZ的Toshiba,即將在企業級固態硬碟ZD6000系列當中,推出7.68TB容量的NVMe SSD。Intel與Micron所使用的3D NAND技術,也已邁入第二代,似乎也有可能推出超大容量SSD──他們在2015年曾表示,能在相當於2.5吋硬碟的機型,提供10TB以上的固態儲存,但產品上市的情況,至今仍不明朗。
而這兩家公司當時喊得沸沸揚揚的3D XPoint技術(後來定名為Optane),強調具有更佳的存取效能、可靠度、儲存密度,不過,從近日舉辦的英特爾開發者論壇的外電相關報導來看,產品定位上,並非純粹作為硬碟儲存的應用,似乎會朝向持續性記憶體儲存(Persistent Memory),或是所謂的非揮發記憶體(nonvolatile storage memory)應用的發展而去。
此外,近期還有一些消息,也與超大容量SSD即將量產有關。例如,WD在7月底突然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下一代3D NAND技術BiCS3,能以NAND Flash記憶體做到64層垂直儲存,這是該公司與Toshiba合作的產物,而採用BiCS3技術的儲存產品預計第4季大量出貨。
而三星也不甘示弱,在8月初舉行的Flash Memory Summit高峰會上,他們展示了最新發展的第4代 V-NAND技術,不約而同地,強調可提供64層TLC的NAND Flash記憶體,並在第4季發表相關的固態硬碟。他們隨即也宣布,在2017年預計推出容量高達32TB的固態硬碟,而這款命名為PM1643的SSD,將採用第4代V-NAND的設計。三星甚至大膽預估,到了2020年,固態硬碟容量可望突破100TB大關。
其實,要讓固態硬碟提供這麼巨大的儲存空間,並非不可能。因為在上述這個活動現場,Seagate也首度對外展示了60TB SAS SSD(型號未定),預計2017年出貨。另外,該公司也推出了8TB NVMe固態硬碟Nytro XP7200。
值得一提的是,在Seagate發出的消息裡面,談到與臺灣全快閃儲存陣列廠商捷鼎國際(AccelStor)合作的部份──捷鼎總經理蔡攀龍表示,將以特有的FlexiRemap軟體技術,來整合Seagate Nytro NVMe SSD。因此,我們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首款全機搭配NVMe SSD的國產全快閃儲存陣列,也許就會出現在市面上。
接下來,相關廠商勢必會繼續推出超大容量的傳統硬碟與固態硬碟,但對於整個產業,不論是身為產品端的儲存廠商、伺服器廠商、系統軟體廠商,以及身為使用端的企業,或者是個人,可能都要關注能否與現有軟硬體環境相互搭配,做到資源使用的最佳化,思考該如何妥善運用,以及應用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