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404

工研院推動新一代KM加速創新,更要靠AI打造研發決策好幫手

$
0
0

走進工研院18899臨櫃客服的空間,偌大的落地窗讓新竹的陽光灑進室內,加上幾張可供團體討論的簡單桌椅,還有一個大大的螢幕顯示著工研院各處IT服務水準(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的即時監測狀況,幾張年輕的臉孔走近詢問需要什麼服務。這是工研院資訊客服窗口18899的新臨櫃空間,除了寬敞明亮外,更讓人感到專業與親切。這是資訊科技服務中心主任林宗葆的指揮與爭取之下,推出的臨櫃服務,他讓這支「18899」的專線不只是一串冷冰冰的數字,而是一個有溫度的客服單位。

18899是工研院內部的單一窗口服務電話,就像是臺北市的市民當家熱線1999,接受工研院內各種疑難雜症的諮詢與問題反應,早在2000年就推出了。林宗葆接下資科中心主任後,決定優化這個工研院人人都知道的18899,另闢空間把原本跟工程人員混雜在一起的單位拉出來,除了門面好看外,也是為了因應越加龐大的諮詢需求。「因為我們人力不增加,但是手機、平板各種裝置普及,讓18899的業務增加。」林宗葆說,在第一線透過電話解決,以及第二線派出工程人員到場之外,又提供一個選擇,讓工研院的人可以戴著設備臨櫃,更直接解決問題,也省下不少派遣人員的時間。

臨櫃服務讓工研院的同仁很有感,開張一年以來,年度服務累計從原本的三百多人次提升到三千多人,就連新人的資安訓練課程都在這個空間裡上課。林宗葆驕傲地介紹起這個一年來連得兩個獎項的服務單位,「總是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從資科中心推出18899新臨櫃服務,精益求精的態度,就可以看出工研院追求創新、技術研發的腳步。林宗葆也定位資科中心的角色與任務,就是:「用IT來協助研發的工作,研發可以更順暢、節省時間跟金錢。」

強調跨單位合作讓技術流通,推電子研究記錄簿與OISP

為了達到用IT輔助研發工作的目的,林宗葆上任後改良了「電子研究記錄簿」系統。有別於一般專案管理系統,電子研究紀錄簿類似個人的研究筆記本,每周填寫一次,可接受手寫、錄音、拍照等各種輸入方式,把研究的過程詳盡記錄下來,供技術處查核。而電子研究記錄簿更跨越紙本的傳遞障礙。

以前紙本的紀錄,讓資訊流通不易,而且檢索上更耗費時間。技術研發為工研院的核心命脈,透過電子研究記錄簿,較機密性的研究,可以透過授權的方式讓資料流通,不管專案組內、部門內還是部門外都可授權。再者,當其他部門要做類似研究或查詢資料時,就可以用關鍵字的檢索,搜索工研院內有哪些單位有相關研究,申請授權檢閱資料。擴大研究的效益與好處,都是紙本研究記錄無法做到的事。

最重要的是,林宗葆改良的電子研究記錄簿,還多了回饋、改良的機制。也就是當個人每周填寫研究記錄後,主管也可以透過該系統查核、表達研究建議,調整研究的方向等,系統就會傳送E-mail給該同仁,整體的研究效果都會提昇。當然這也提供主管來掌握底下同仁的研發進度與狀況。「主管用心的話,可以把整個團隊帶起來。」林宗葆這麼說道,上下層的關係可以透過這個系統去溝通與互動。

目前整個工研院的研發單位都已經應用了這套電子研究記錄簿,約有五六千人在使用。而這個擁有諸多優點的電子研究記錄簿也已經對外技術轉移,目前上銀科技公司、資策會也導入這一套系統來記錄研發,以及進行人員管理。林宗葆說,雖然技轉並不是資科中心的重點,「但是當一套系統我們實作過後覺得很好,就會技轉給業界。」

除此之外,研發、創新早就不是閉門造車就可以達成的,工研院為了要鼓勵跨領域合作與交流,更有開放創新服務平臺(Open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OISP)。就是把院內技術研發單位的創新體系(Technology Building Block,TBB)集結到OISP的平臺架構下,工研院的人都可以進到OISP平臺搜尋需要的資訊,看可以跟哪些單位跨部門合作。

林宗葆舉例,工研院內有個影片串流研發部門,可將影片串流的技術定為該部門的重點TBB。當另一個院內單位需要影片串流技術時,就可以從OISP平臺上,找到這個影片串流研發部門,來進行雙方合作。簡單來說,OISP就像是一個知識管理系統,跟電子研究記錄簿一樣,都是利用IT服務來輔助研發,促進跨部門合作。

工研院資科中心主任林宗葆推動i5E平臺,預計2020年可用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技術,輔佐研發與行銷單位。

i5E平臺的終極目標:2020年要用人工智慧來輔助研發與行銷

工研院現有系統約有兩百多個,涵蓋了IT跟業務,或是IT跟作業程序上的各種需求。林宗葆認為,研發工作的深化與效率上,還有可發揮的空間,因此他提出一個「研發與行銷i5E平臺(R&M i5E Platform)」,概念就像是研發單位專用的知識管理系統(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也可以是一個團隊合作的空間。透過i5E平臺,研發人員可以找到最適切的專家來幫助研發,或者找尋資料。平臺的最終目標,是可以用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來自動推播正確的資料給研發與行銷人員。

林宗葆用DIKW四階段,來實現i5E平臺。他進一步解釋,DIKW就是把資訊轉換到具有創新生產力的四個過程。D代表著資料即服務(DaaS),I代表著資訊即服務(IaaS),在DIKW的前兩個階段,以工研院的技術已經幾乎可以達成。其實,林宗葆提出的R&M i5E平臺的前身是研發資源探索服務(Resource Discovery Service,RDS)。

從這個去年啟動的RDS系統,可以窺見i5E平臺的一點雛形與端倪。林宗葆表示,RDS就是把工研院內外的技術資訊、出口報告,甚或是電子雜誌等資訊全部連結起來,成為一個資料庫。搜尋資料庫的時候,會把工研院的相關資訊、最有利的訊息排在最前面。「就像是一個院內、自製的搜尋引擎。」他說,而這個RDS搜尋引擎看似簡單,但是它的自動分類的客製化功能,大幅地減少用戶搜尋資料的時間,用戶可以快速找到關鍵的資訊。

林宗葆舉例,有位副理告訴他,藉助RDS的搜尋引擎發現自己想做的技術,已有人做過了,所以不需要重頭開始,直接找出對的人來協助研發。等於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節省許多時間。另一位高階工程師更說,本來規畫要用7天的時間找資料,但用RDS搜尋,3天就夠了。這個現有的RDS系統不只是研發人員的技術墊腳石,更是i5E平臺的墊腳石。

「以RDS為基礎,i5E平臺就是一個更進階,更全面的資訊交流空間。」DIKW的後兩個階段:K代表著知識即服務(KaaS)、W代表著智慧即服務(WaaS),這是林宗葆接下來幾年要帶領資科中心投入的領域。在KaaS階段就是導入專家系統,用戶只要輸入資訊,系統就會給他專業的建議,就像一個萬事具備的工具箱。以行銷來說,KaaS要可以做到產業技術關連的分析、廠商的產品分析、報章雜誌等資訊的擷取,然後把重要資訊抓給行銷人員。

最後的WaaS,則是要用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技術,做出多維分析、智能的推薦。甚至,「用機器人來產生報告。」林宗葆說,推估在2020可以實踐這個夢想,不過要看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的技術演進而定。不過他對未來的想像是:人跟機器是連在一起的。人與機器是夥伴關係,透過機器連上雲端中心,協助人類在研發、行銷上的決策。R&M i5E平臺預計今年12月就要上線,明年則要展開後續階段的技術開發。

從舊有的服務找出新價值,激發員工潛能

林宗葆兩年多前接下資科中心,他上任的第一個任務是改單位名稱。「我們不是研發單位,所以要找好人才比較難。」,原名資訊技術服務中心,現改名資訊科技服務中心,「科技」兩個字成為吸引人才的關鍵,至今引進5位組長級的人員以及多位頂尖工程師。

林宗葆說,現在招募的人才要有兩種特質,其一是穩健維運,其二是擁有快速應變的彈性。整個資科中心的正職人員加上外包派遣,共約250人,這250人要確保基礎建設的穩定,維繫整個工研院8,000人的資訊服務外,還要不斷推陳出新。尤其工研院跟其他單位又不同,是以研究所為核心,首重研發成果,因此資科中心要扮演著輔佐研發的角色,更要跟各單位合作,大的計畫如18899新臨櫃服務和電子研究記錄簿,小的細部發展則是連電子表單的介面設計都要參與優化,這些服務都需要跨單位的協助與統整。

為了達成各種服務的優化目標,林宗葆要求每位資科中心的同仁要不斷超越自己,每年有更高的生產力,但他如何推動?林宗葆表示,必須從這些舊有的服務創造出新價值,「重點是心態的轉變,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他深信同仁有更多的潛力還可以被激發,所以除了工作之外,他還會帶著主管去爬山,還成立資科中心公益服務社,用IT技術來實踐公益。這些都是工作以外的事物,但是可以提升組織的活力。林宗葆笑著說,同仁下班後還會揪團一起跳瘦身操,地點就在新臨櫃服務的空間。一個有活力的組織,就是工研院資科中心可以維持不斷創新的秘訣。

 

 CIO小檔案 

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科技服務中心主任

林宗葆

學歷:美國華盛頓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

經歷:從1992年就進入工研院電腦與通訊研究所(2006年改名為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擔任過技術總監、副所長、組長等職。2014年接下工研院資訊科技服務中心主任。也曾擔任過AT&T貝爾實驗室研究員與計畫主持人。曾獲得國家十大傑出經理以及十大傑出工程師。

 

 公司檔案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

●      成立時間:1973年

●      主要業務:應用科技研發機構、新創育成

●      網址:www.itri.org.tw/chi

●      員工數:約8,000人

●      董事長:吳政忠

●      院長:劉仲明

 資訊部門檔案 

●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資訊科技服務中心主任

●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林宗葆

●      資訊部門人數:含外包與派遣,約250人

●      IT預算:每年約四億元

IT部門大事紀

●      2000年:Web化,導入電子簽核平臺、開發電子簽核表單、建置全院Wi-Fi無線網路、成立18899全院資訊單一客服窗口

●      2001年~2005年:導入ERP-SAP、ERP-Peoplesoft人資系統、南分院落成機房啟用、建立工研院數位圖書館

●      2006~2010年:常用電子表單行動簽核上線、開發研發資訊平臺、啟動工研院企業網新版、全院主機虛擬化ITRI-Cloud上線、導入DRM檔案加密機制

●      2011~2016年:開發營運管理資訊平臺、行動版企業網上線、開發電子研究記錄簿、開發創新體系平臺(TBB)、中分院落成機房啟用、提供ITRIBox個人雲端儲存服務、Teamspace團隊協作分享平臺、提供RDS研發資源探索服務、18899新臨櫃服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40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