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我第二次參加EMC World全球用戶大會,除了照例看到各種儲存新產品的發表,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卻是這家公司開始積極擁抱開放原始碼。他們宣布軟體控制器ViPR推出開放原始碼的版本CoprHD,VNX系列設備與vVNX儲存系統軟體也走上這條新的道路,未來,像是針對大資料與雲環境儲存需求的Isilon、Elastic Cloud Storage,以及仍在開發的DSSD和Project Caspian等產品,也將陸續提供開放原始碼方案。
此外,在這場大會其中一天的主題演講當中,EMC在介紹旗下軟體定義儲存產品ScaleIO時,特別找了一個競爭產品,以兩者效能測試的比較來突顯ScaleIO的優勢,但這個產品竟然不是NetApp、IBM、HP、HDS等儲存大廠,而是在OpenStack領域相當知名的開放原始碼軟體儲存系統Ceph。
為了強調這件事,EMC幾週後在自家部落格補了一篇〈Ceph is free if your time is worth nothing!〉。到了9月Cloudscaling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現為EMC新興技術部門副總裁Randy Bias,又發表一篇〈Why purpose-built Storage still Rules over Unified Storage〉接續這個話題,更深入探討Ceph與ScaleIO之間的效能與單位儲存成本比較。
為什麼身為儲存廠商龍頭的EMC,需要公開對Ceph叫陣?若換個方式來解讀這件事,難道Ceph居然威脅到他們了?
其實,不只是EMC要感到緊張,所有過去以外部儲存產品為主的大廠,都將面市場臨衰退的壓力。就我們最近拿到的IDC臺灣外部儲存系統2015第二季市場摘要來看,既有儲存大廠收入比例,與去年同一時間相比,幾乎都下滑,而「其他」這一項的比例卻在增長,這部份的市場,很有可能是來自各種新興的軟體定義儲存廠商。
想要知道儲存系統市場目前的變化,也可以看看OpenStack基金會的使用者調查,區塊式儲存搭配的環境,目前僅有NetApp搶進前5大,但也只有1成比例,Ceph穩坐冠軍寶座,也許過不久,就能達到50%。
當然,有些儲存大廠也同時在發展、推廣軟體定義儲存,或是將既有的儲存系統軟體化、提供開放原始碼的版本,希望藉此吸引更多人採用。
若從Server SAN儲存市場的角度來看,情況又有所不同,Ceph已經被一些市場研究機構列入觀察對象。根據Wikibon公布的Server SAN Research Project報告來看,Ceph是歸類在企業級Server SAN,但在2013年的市場收入資料中,它和Red Hat、VMware的市占比例都是0,顯然跟現況落差很大,因為就算不看Red Hat和Ceph,單就VMware的Virtual SAN而言,市占沒有那麼低(前三大廠商,分別是HP、Nutanix、SimpliVity)。
這份報告仍有很大的參考性,最常被引用的部份,主要是對於企業級Server SAN與超大型Server SAN的複合年增率,前者達到44.2%,後者也有22.7%,兩者合計則有29.5%。相較之下,傳統企業級儲存系統,則是-17.8%。
就上述的態勢來看,傳統外部儲存設備的市場日漸萎縮,已是必然趨勢,這在去年VMware推出Virtual SAN之際,就有許多人認為,用既有的硬體伺服器搭配軟體,來建置企業資料中心儲存環境,是相當可行的。
而Ceph這樣開放的儲存系統,在OpenStack領域幾乎是一面倒地採用,遲早它會進入企業環境,再加上有不少系統廠商、軟硬體廠商、服務廠商的同心協力下,它能以多種樣貌建置起來,可能是用開放原始碼社群維護的版本,也可能是Linux系統廠商所整合的版本,甚至既有的儲存廠商也能以Ceph的程式碼基礎,開發出自身產品或為其加值,提供更多服務。
同時,這種開放的生態,提供了一種新的產業可能性,有錢大家賺,有便宜大家佔,最後形成一股無法忽視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