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k here to view.

藉由併購與自身既有產品的延伸發展,NetApp目前旗下的全快閃儲存產品線,形成了EF系列、AFF系列與SF系列三大產品家的族三線並進路線,這款EF560是EF系列的主力產品,主打入門級全快閃應用,可支援FC、iSCSI SAN與SAS直連架構,並兼具基本的資料服務功能。
EF560採用傳統的雙控制器架構,可透過外接擴充櫃來擴展儲存容量,雖然不像NetApp另兩個全快閃儲存陣列產品線AFF與SF系列般,可支援流行的Scale-Out架構,效能與容量擴展能力相對有限,也缺少即時壓縮與重複資料刪除等新穎的軟體功能,但就入門級應用的產品定位來說,EF560已能提供相當可觀的384TB最大容量,與80萬IOPS等級的I/O效能,軟體功能也成熟可靠,足已承擔一般全快閃應用環境的需求。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EF560是NetApp EF系列全快閃儲存陣列的第3代產品,可為FC與iSCSI SAN儲存環境提供高效能存取服務,在800μs延遲下,擁有82.5萬IOPS的持續I/O效能,透過外接擴充儲存櫃,可支援最大120臺SSD與384TB的原生儲存容量。
NetApp的入門級全快閃陣列
包括EF560在內的EF系列,都是屬於傳統儲存陣列衍生型的全快閃儲存陣列,是NetApp以2011年併購自LSI Engenio產品線而來的E系列儲存陣列為基礎,所改款而來的全快閃版本,自2012年底推出的EF540起算,EF560是EF系列的第3代產品。
經過了3個世代的發展,EF系列已經從最初全快閃領域的邊緣性產品,提升為具有競爭力的全快閃儲存產品家族。
第一代的EF540,控制器採用的是Intel 代號Jasper Forest的Xeon EC3539處理器,擁有2.1GHz時脈與4個核心,基本上就是同時期的E5400儲存陣列改款而來,就效能表現來說,與全快閃儲存陣列的主流產品有相當的差距,算是NetApp嘗試性的產品。
在EF540發表不到10個月之後,NetApp很快就在2013年底推出第二代的EF550,對應的是同時期的E5500系列混合式儲存陣列。EF550藉由改用Intel Sandy Bridge架構的Xeon E5-2418L處理器,IOPS效能提高了2、3倍,儲存容量更提高了6倍,已能與其他廠商的中低階全快閃儲存陣列相提並論。
接下來在2015年初發表的EF560,對應的是同時發表的E5600系列儲存陣列,進一步改用規格更高的Ivy Bridge平臺Xeon E5-1418L v2處理器,搭配改版的SANtricity 8.20版作業系統,使IOPS效能進一步提高了60%到一倍,或是在相同IOPS效能下,擁有縮短三分之二的存取延遲。另外EF560還可選用容量更大的SSD,擁有比EF550高出一倍的儲存容量,無論I/O效能還是儲存容量,都足已進入主流的全快閃儲存陣列產品行列中。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結合獨特RAID架構
除了和其他全快閃儲存陣列一樣,提供全快閃儲存空間外,EF560最大特色是可使用NetApp專屬的動態磁碟池(Dynamic Disk Pool,DPP)架構,擁有比一般採用傳統RAID架構的全快閃儲存陣列更佳的儲存空間運用效率,與資料重建效率。
事實上,這個動態磁碟池(DPP),是NetApp在2012年E系列磁碟陣列引進的新RAID架構,而源自E系列的EF系列全快閃儲存陣列,也繼承了這項功能,用戶在建立磁碟群組時,可選擇傳統RAID架構,或是新的動態磁碟池架構。
相比於傳統RAID架構,DPP改為將所有磁碟機的空間分割為小區塊型式,在虛擬的儲存池中統一運用,所有資料、parity與spare空間,都以小區塊形式分散到整個儲存池的所有磁碟機上,藉此不僅可以改善儲存空間運用效率,還能有效改善磁碟機損壞時的資料重建效率,並能提供等同於RAID 6、容許損壞2臺磁碟的容錯能力。
NetApp EF560儲存組態
EF560的儲存組態與上一代的EF550基本相仿,都是由1臺內含2組控制器與24個SSD槽的2U Base系統櫃,搭配外接的2U/24Bay規格擴充櫃(Expansion Shelve)組成。一組Base系統櫃可透過控制器內含的6Gb SAS擴充埠,外接最多4組擴充櫃,所以最大容量同樣是120臺SSD,含Base系統櫃本身的24臺SSD,與4臺擴充櫃的96臺SSD。
不過,EF550只能支援最大1.6TB容量的SSD,整個系統的最大容量是192TB。而EF560支援的最大容量SSD提高到3.2TB,所以整個系統的最大容量也比EF550提高一倍,在相同的10U機櫃空間內,可提供384TB容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NetApp EF560硬體徹底解剖
EF560是上一代EF550的升級版,同樣採用常見的2U雙控制器組態,同樣可搭配外接擴充櫃,支援最大120臺SSD容量,主要差別在於硬體核心的升級,EF550採用的是Sandy Bridge平臺的2.0 GHz 4核心Xeon E5-2418L處理器,而EF560則改為Ivy Bridge平臺的Xeon E5-1418L v2處理器,時脈提高到2.2 GHz,核心數也提高到6核心,搭配的記憶體同為24GB,但從EF550的DDR3改為時脈更高的DDR4。
另外,EF560也引進了12Gb SAS與56Gb InfiniBand兩種新的主機端介面,而上一代的EF550一開始只支援16Gb FC、10Gb iSCSI、6Gb SAS與40Gb InfiniBand等4種主機端介面,後期版本才引進12Gb SAS與56Gb InfiniBand。而EF560發布之時就擁有12Gb SAS與56Gb InfiniBand。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EF560雖然提供了12Gb SAS的主機端介面選項,但系統後端的磁碟介面仍然是較舊的6Gb SAS規格,尚未達到端到端的12Gb SAS架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NetApp EF560系統軟體與管理功能
NetApp旗下的E系列混合式儲存陣列與其衍生的EF系列全快閃陣列,同樣都是搭載源自LSI Engenio的SANtricity作業系統,用戶端則透過專屬的SANtricity Storage Manager儲存管理軟體來管理系統,用在EF系列上的SANtricity與SANtricity Storage Manager,分別是8.20版與11.20版,不過目前已有應用在新款E2800混合式儲存陣列上的新版本--8.30版與11.30版。
SANtricity是基於WindRiver VxWorks即時作業系統kernel所開發,提供了磁碟區管理、RAID資料保護、SAN儲存服務管理,以及各式各樣的進階資料服務功能,包括快照、Clone(稱作Volume Copy)、遠端複製(遠端鏡像),以及加密等,除了加密以外,其他功能都是基本內建,無須額外選購。
與原生型全快閃儲存陣列的作業系統相比,如Pure Storage的Purity OS、NetApp SolidFire的Element OS等,沿用自傳統儲存陣列的SANtricity,缺少了即時壓縮與重複資料刪除功能,但透過動態儲存池與Thin Provisioning功能,仍可一定程度地提高儲存空間運用效率效果。
SANtricity Storage Manager則是一套獨立安裝執行的管理軟體,可於Windows環境上運行,為用戶提供圖像化、附有精靈引導的系統設定與監控管理介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SANtricity儲存管理控制臺
EF系列的管理工具比較古老,並非當前流行的網頁控制臺,而需透過單獨安裝執行的SANtricity Storage Manager管理軟體,來進行儲存組態設定、空間配置,以及進階資料服務功能應用等管理工作。
SANtricity Storage Manager可以在Windows環境安裝執行,提供了圖像化與含有精靈引導的操作介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提供兩種磁碟管理組態
SANtricity作業系統提供了兩種儲存空間設定選項:傳統RAID群組與獨有的動態磁碟池,前者支援傳統的RAID 0、1、3、5、6、10等組態,動態磁碟池則是新的分散式RAID架構,將資料與備用空間都透過小區塊型式分散到所有磁碟上,藉此可改善空間運用與資料重建效率。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擁有完整資料服務功能
SANtricity作業系統含有完整的資料服務功能,用戶可以個別Volume為單位,執行快照、Volume Copy(即一般所稱的Clone)、遠端鏡像(含同步與非同步模式)或加密功能。其中除了加密是額外選購以外,其於功能都是內含於系統中。
EF560的動態磁碟池架構
動態磁碟池(DPP)是SANtricity儲存軟體架構的一部分,整個架構可以分為3層:
最底層是D-Pieces區塊,所有加入DPP的硬碟空間都會被畫分為一個個512MB大小的D-Pieces區塊,一小部分D-Piece區塊會保留作為系統與Spare空間。
第2層是由多個D-Pieces區塊組成的D-Stripe群組。DPP會以每10個D-Piece區塊為單位,組成1個D-Stripe,其中2個D-Piece作為parity,剩餘8個D-Stripe用於存放資料;所以每1個D-Stripe就相當於8D+2P的RAID 6群組,扣除parity後的有效空間是4GB。DPP的配置演算法會將每個D-Stripe所用的D-Piece,盡可能散布在不同硬碟上。
最上層是以D-Stripe群組為單位,來組成主機端需要的Volume,例如1個200GB的Volume,便是由50個D-Stripe群組所組成。
DPP將Volume區塊與備用的Spare區塊,都分散到整個磁碟群組所有磁碟上,所以前端主機的存取需求,也是由所有磁碟共同以stripe方式承擔,可提高存取效能;當某臺磁碟失效時,DPP將以剩餘磁碟的Spare區塊重建資料,所有剩餘磁碟都會加入重建作業中,可加快重建速度,不像傳統RAID會有重建負擔集中在Spare磁碟,導致效能瓶頸問題。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動態磁碟池將所有硬碟的空間分為一個個512MB大小的D-Piece,然後將以每10個D-Piece為單位組成1個D-Stripe,再以D-Stripe建立供主機使用的Volume。
產品資訊
NetApp EF560
●原廠:NetApp(02)8729-5000
●建議售價:廠商未提供
●機箱型式:Base機箱2U/24Bay,擴充磁碟櫃2U/24Bay
●儲存容量:120臺SSD,384TB原生容量
●RAID層級支援:0,1,5,6,10
●主機端介面:16Gb FC,10GbE iSCSI,12Gb SAS, 56Gb InfiniBand
●內含軟體功能:Thin Provisioning,同步/非同步遠端鏡像,快照,Volume Copy(Clone)
【註:規格與價格由廠商提供,因時有異動,正確資訊請洽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