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機器人之戰正要在臺灣開打,連年發布理財機器人全球報告的安永企業管理諮詢公司,其執行副總經理張騰龍就對臺灣的機器人理財發展持正向態度:「未來Robo-Advisor在亞太地區,包含臺灣都會有大幅度的成長。」
張騰龍這樣大膽預言,其來有自。去年六月,安永發布一份報告財富管理洞察報告指出,到2020年時,全球的資產管理規模(Asset Under Management,AUM)到將成長到約200兆,而理財機器人將占其中的2%到3%。更重要的是,亞太地區的AUM現占全球約30%,到了2020年時,將翻倍達到60%,成長率第一名。
「亞太地區很多都是開發中國家,經濟正急遽成長中,但是很多都是Underbanked(缺乏銀行服務)的地區。」他說,如中國大陸、印度等地在金融領域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而外界大部分認為臺灣屬於金融產業成熟、銀行過度競爭(Overbanking)的國家,但是臺灣的低資產族群卻相當缺乏銀行服務,也正好提供了一個讓理財機器人發揮的空間。
張騰龍說明,這股理財機器人的潮流,恰好只是財富管理生態系中的其中一段。同時,也映照出整個財富管理產業正在面臨數位浪潮的改革中。
數位浪潮襲向財富管理4大領域,催生以1擋萬的新理財服務
張騰龍指出,財富管理從前端的諮詢配置(Advice Distribution)到帳戶管理(Account Administration)、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一直到後端的資產服務(Asset Servicing)都正面臨數位轉型中。
以理財機器人所在的諮詢配置環節,和過去純人工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開始轉型成理專與機器人並行,理財機器人也成為金融業者獲取客戶的管道之一。「理財機器人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以自動化的方式,透過簡單的問題,了解客戶的風險屬性、投資目的,並計算出一套投資組合(Portfolio)。」他說明,這套投資組合就是適合每一個客戶的風險、收入等。也因為客戶可以透過機器人獲取到所需的服務,理專的擴充性(Scalability)開始大幅提升,既可降低成本又服務到過去無法服務的客群。
「搭配理財機器人,1名理專就可以應對1萬名客戶。」張騰龍引用了國外知名理財機器人公司Betterment的數據來說明理財機器人拓展的能力,也因為這個特性,讓業者得以接觸到年輕人。這群習慣用電腦、過去沒辦法獲得理財服務的年輕客戶,可能不習慣有個西裝筆挺的理專跟他談未來資產規劃,透過電腦問卷反而比較適合。
數位化浪潮下的財富管理,第二個面臨衝擊的則是在客戶加入後(Onboarding),開始需要進行帳戶管理,對業者來說,如洗錢防治在客戶的交易過程中,必須進行一定的確認。這需要耗費許多人力資源。而數位化帶來了一個新的議題:Robotics。張騰龍表示,這個新議題聚焦在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上。「以前業界就做很多系統自動化,把重複的工作交給系統去執行,但是這一波跟以往的系統不同。這一波是架在使用者介面(UI)層級。」過去專注在平臺與平臺之間的溝通,以API進行介接。而現在則是開始模擬人的行為,把重複性質高的工作用軟體機器人取代,讓機器人自動在多種不同的任務、交易、應用程式、資料交換等之間進行工作,節省時間並且防止人為錯誤的因素。這一段的數位化,張騰龍也透露,臺灣有許多業者已經進入概念性驗證的階段(POC),例如內稽、法遵等角度來做資料的整合並加入機器人的幫忙。
第三階段的資產管理,則會逐步轉向機器人分析。「產品表現如何就透過機器人去做歷史得資料分析,並用某些資訊來做未來的推測,目的是讓產品收益最大化。」張騰龍說明,財富管理業者現在也開始尋求利用機器人來調整投資策略。
最後的資產服務,目的就在簡易化交易過程,區塊鏈在這當中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指出,當發展成熟以後,有機會可以利用區塊鏈達成點對點的交易,而不需要透過交易所的中介。這個領域在臺灣目前仍還在研究階段,尚未有更實際的案例出現。
財富管理的4個面向都正面臨數位轉型的命運,理財機器人就正在顛覆諮詢配置(Advice Distribution)的環節,開始轉型成理專與機器人並行,理財機器人也成為金融業者獲取客戶的管道之一。圖片來源/安永
大型金融機構資源多,未來將是市場贏家
面對開始進入戰國時期的理財機器人,科技公司、投顧公司及大型金融機構紛紛加入陣營,張騰龍特別指出,未來3年,金融機構將會是理財機器人的最大贏家。「金融機構還是最大宗,他們很快就會超過原本獨立的小公司。」
安永今年六月發布的《數位財富與資產管理》的調查報告就指出,金融機構不論是以自行開發、合作還是併購的方式來投入理財機器人,都會在這一兩年內大量現身。例如: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就跟貝萊德投資管理公司買下的FutureAdvisor合作理財機器人,在2016年第四季推出。富國銀行(Wells Fargo)也預計在今年稍晚,推出名為:Intuitive Investor的理財機器人,投資門檻為1萬美元。甚至,花旗銀行(Citibank)、摩根大通(J.P. Morgan)也都已經看到理財機器人的市場與前景,加入研究。
張騰龍說明,雖然目前國外知名的理財機器人仍是以獨立公司為主,如:WealthFront、Betterment,是早期投入的公司,而且組織小就能夠彈性化的回應客戶需求。但是大型金融機構的優勢在於,可以透過各種方式獲取理財機器人的技術跟信用,IT資源也豐沛、理專團隊也大,能夠很快地進入市場。
更重要的是,「信任」是金融服務的關鍵,服務提供者的信賴感會是業者經營的要素,而原本就有一群穩定客戶的大型金融機構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今天只是多提供一項服務而已。」
除此之外,後續在營運上有很多外兼內顧的管理需求,這些都是金融機構平時營運就在經營的,例如跟主管機關的應對進退,在法遵、風險控管、資安等議題都持續性的下了許多功夫。
財富管理真正導入AI還需2~3年
不過,在財富管理或理專服務上,「要真的應用AI,至少要再2~3年。」張騰龍這麼說。
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是現在各界都想探索的新生地。然而,面對AI與機器學習,王道銀行跟中國信託都坦言自家的理財機器人尚未到這個領域,但已經投入資源進行探索。張騰龍也認為,現在金融業大部分仍在人工智慧的第一階段,也就是讓機器去取代一些重複性的工作。
接下來,才是探索如何讓一個流程性的工作加入認知技術。最終才會是真正電腦的人工智慧,用大數據的分析來自動執行決策。
「每一家金融的後臺都有在做機器學習的研究。」只不過,目前仍在第一、二階段徘徊。
同時,張騰龍針對理專的未來,他也提出了和多方一致的看法:「我不認為理財機器人的崛起,會讓理專沒有工作,而是提升理專的服務內容。」他說,理專的服務價值會提升,並且更專注在高資產的客戶,而且,理財機器人也不可能不需要人的決策,特定議題仍需要借助理專的專業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