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143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虛擬貨幣交易所提供ICO服務,臺灣區塊鏈新創Cobinhood全球跑第一,更要自己打造全新底層鏈自建生態系

$
0
0

全球第一家零手續費的虛擬貨幣交易所Cobinhood,在5月24日正式宣布推出區塊鏈服務平臺,未來要用自行研發的底層鏈,帶來更多區塊鏈相關服務與應用,想要自己來創建一個生態鏈。Cobinhood同時也祭出150~200萬元的年薪,吸引臺灣軟體人才,共同投入打造底層鏈與開發應用。

區塊鏈新創公司Cobinhood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泰元年紀輕輕,卻已在亞洲創立並售出3家新創公司,最有名的是與黃立成共同創辦的17直播。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黃偉寧,則是前Google Taiwan資深工程師,工作經驗涵蓋嵌入式系統、作業系統內核到後端及網路應用程式開發。

兩人在2017年8月正式創辦Cobinhood,同年9月進行首次代幣發行(ICO),1個月之內即募得超過45,000顆以太幣,價值相當於新臺幣8億元。並在12月底正式上線全球第一家零手續費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其前端、後端的所有功能,皆由團隊自行研發,更於今年2月推出App版,目前已成為全球交易量前30大的虛擬貨幣交易所,成長速度相當快。

陳泰元也提到,目前在交易所上共有100多個交易對(例如ETH/BTC),可供用戶在虛擬貨幣之間的交易,他也透露,Cobinhood每天的交易量大約落在2,000萬美金,交易源有6到7成是來自歐洲與美國,3成來自亞洲國家。而在法幣交易的部分,他提到,已經在去年12月向美國與日本申請牌照,預計也要1年的時間才能拿到,但也因為年初日本知名虛擬貨幣交易所Coincheck被駭走價值5.3億美元的新經幣(NEM),導致相關主管機關在審查上也變得更為嚴謹,所以發放牌照的時程可能會被延後。

除了是全球第一家零手續費虛擬貨幣交易所,Cobinhood也是全球第一家虛擬貨幣交易所兼提供ICO服務的公司。由於交易所是不收取手續費的平臺,所以Cobinhood的獲利方式,主要來自於提供ICO服務。陳泰元表示,ICO服務是以專案的形式進行,ICO成功即會向客戶收取其發行的代幣,也會依照服務的內容,收取代幣總額比例的個位數到雙位數的代幣作為酬勞,譬如在一次的ICO服務,收取客戶代幣總額的5%到10%。

Cobinhood技術長黃偉寧表示,他們的下一步是開發底層鏈,要解決目前主流鏈速度慢、擴充性低的問題,並發展各項去中心化應用(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DApp),例如發展虛擬貨幣錢包。陳泰元也表示,目前Cobinhood的團隊大概有70到80人,預計在年底前擴編到180人,開出150~200萬元的年薪,主要招募的人才,有8成會是技術人員,也會有行銷、公關、業務開發等職缺釋出。

黃偉寧表示,Cobinhood的底層鏈將會採用新的共識演算法,他也透露,採用的共識演算法接近PoS(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就是所謂的拜占庭容錯演算法(delegated BFT),能解決採取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交易速度慢,耗電量高的問題,而底層鏈的節點數會達到數百個。黃偉寧也提到,底層鏈與相關應用開發的進度,他說,目前主鏈已研發完成,也已經在實作階段,預計會在2019年第3季正式發布,而底層鏈的名稱與詳細內容,6月會再另行發表。他也提到,虛擬貨幣錢包也正在開發,預計今年第3或第4季會發布。


iPhone彎曲門事件,蘋果早就知道,內測文件透露iPhone 6比前一代更容易變形

$
0
0

蘋果在2014年9月發表的iPhone 6在當時傳出了彎曲門事件,消費者抱怨iPhone 6很容易變形,徒手就能將它折彎,放在褲子的後口袋也很容易將它坐壞,並招致消費者的集體訴訟。科技新聞網站Motherboard本周引用法院文件指出,根據蘋果的內部測試,iPhone 6與iPhone 6 Plus的確比前一代的iPhone 5s更容易折彎,iPhone 6被折彎的可能性是iPhone 5s的3.3倍,iPhone 6 Plus更是iPhone 5s的7.2倍。

事實上,3C產品DIY維修教學網站iFixit在2016年8月時就曾指出iPhone 6系列含有設計瑕疵,導致觸控螢幕上方出現灰白的閃爍線條或是觸控不靈敏的現象,特別是iPhone 6 Plus,並將它稱之為「觸控疾病」(Touch Disease),除了蘋果論壇上出現不少抱怨文之外,也有多家第三方維修中心指出這的確是iPhone 6系列常見的毛病。

有一名維修專家解釋,當iPhone經常被扭轉時,觸控IC與邏輯板之間的焊點受到影響,便會造成接觸不良。不過,蘋果在2015年推出的iPhone 6s系列即強化了手機的背殼,也將觸控IC的位置從邏輯板移到螢幕上,解決了iPhone 6系列獨有的觸控疾病。

Motherboard則說,蘋果的文件仍然處於保密階段,法官是在處理相關的集體訴訟案時公布了蘋果內部的測試數據,顯示iPhone 6折彎的可能性是iPhone 5s的3.3倍,iPhone 6 Plus折彎的可能性更是iPhone 5s的7.2倍,而且蘋果是在尚未發表iPhone 6系列時就知道它們更容易被折彎。

不過,當初蘋果並未為彎曲門事件而道歉,還說只有iPhone 6經常掉到地上並對裝置造成額外的壓力時才會出現「觸控疾病」的現象,而這也是後來蘋果在法庭上的說辭。

根據美國法官Lucy Koh的意見,蘋果在內部調查後判斷應利用底部填充來解決該缺陷,但蘋果卻未將相關技術應用在iPhone 6上,而是只應用在之後的iPhone版本上。

Netflix市值大躍進,超越Comcast,逼近Disney

$
0
0

全球最大的串流影片服務Netflix本周四(5/24)創下1,518億美元的市值,首度超越全球最大有線電視業者Comcast的1,455億美元,也逼近迪士尼(The Walt Disney)的1,522億美元。

Comcast與迪士尼被視為全球前兩大的媒體企業,其中,Comcast成立於1963年,迪士尼更是1923年便創立,後起之秀的Netflix是在1997年才問世。

事實上,不管是從營收或淨收入來看,Netflix的表現都大不如Comcast與迪士尼。Comcast在今年第一季創下228億美元的營收,淨收入為25.7億美元,迪士尼的同期營收為145.5億美元,淨收入為29.4億美元,而Netflix的營收只有37億美元,淨收入亦只達到2.9億美元。

然而,Netflix遠遠領先Comcast與迪士尼的成長態勢才是吸引投資人的主因。該公司在今年第一季的營收成長了43%,主要來自於去年第四季調漲了美國市場的每月訂閱費用,且光是美國就囊括了Netflix一半的全球訂閱人口,這也使得Netflix的淨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78億美元增加至2.9億美元,成長幅度高達68%。

此外,目前Netflix在全球已吸引了1.25億的訂閱用戶,且光是在今年第一季便增加741萬的收視戶,預期下一季將再新增620萬的收視戶。周四Comcast、迪士尼與Netflix的收盤價依序為31.63美元、102.11美元及349.29美元。

三井住友卡位世界新平臺,靠區塊鏈實驗學會這件事

$
0
0

三月下旬,在美國IT巨頭年度大會的一場演講開始前,長年派駐在矽谷的三井住友銀行IT創新推進部部長代理岡知博,緊張又興奮地準備上臺,這是三井住友難得一次在美國,揭露這個花了2年的跨國大型區塊鏈實驗成果,因為要在科技平臺巨頭的發源國,揭露自家銀行卡位世界平臺戰的布局,岡知博不免神情又嚴肅了起來。

三井住友銀行是日本三大銀行之一,也是日本數位轉型企業領先群成員,早在2014年就首開先例導入AI來輔助客服中心,利用語音識別技術將客服對話轉換成文字記錄下來方便檢索,甚至從大量非結構化文件中,根據口說對話內容,自動彙整出建議回答給客服人員參考。旗下保險公司更因大規模導入AI,將9成行政工作自動化,而釋出4千名人力投入新事業而聲名大噪。

三井住友早在2012年就成立了金融科技推動小組,2015年更進一步將這個小組建制化,正式設立了IT創新推進部,2017年更設立了數位創新長,讓數位轉型策略深入經營團隊。

雖然目前三井住友的主戰場是亞洲,但三井住友不想局限在單一區域,而將視野擴大到全球,因此,2017年就在矽谷設立了數位創新實驗室,並和紐約最大的新創加速器聯盟,為的就是引進各種新創科技和知識,回頭更強化三井住友的亞洲優先戰略。而岡知博正是在三井住友矽谷據點中,規畫創新技術實驗的負責人,可說是三井住友派駐在世界IT技術第一戰場的技術探子。

儘管岡知博是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電子工科碩士,但他的碩士論文研究的就是影像處理相關的演算法,對於機器學習技術並不陌生,畢業後即投入IT產業,在IBM擔任IT顧問長達7年多,直到2011年10月,轉而進入三井住友銀行任職,後來更派駐到美國舊金山,負責在矽谷,調查和蒐集各種新興科技和工具的情報,引進回日本三井住友,也負責規畫創新技術的PoC實驗,涵蓋AI、資料科技、區塊鏈等主題的實驗規畫。同時,在三井住友銀行FinTech團隊,以及美國IT合作伙伴之間,他也是雙方協力的關鍵人物。

除了大力擁抱AI,三井住友數位轉型戰略中,區塊鏈技術也是重要的轉型科技。2015年,區塊鏈技術開始爆紅,Linux基金會更在年底發起HyperLedger計畫,三井住友隨即找來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研究區塊鏈應用在金融領域的可能性,甚至向一家已採用區塊鏈打造電子投票系統的公司請益,了解實際執行面和開發面的經驗。

9個月後,也就是2016年8月,三井住友選定了新的方向,決定進一步走出純金融服務的範疇,開始嘗試跨領域,而且是跨境的議題,研究和規畫如何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在複雜的跨境交易問題上,更找來IBM合作,要利用HyperLedger分散式帳本技術,在2017年2月到4月期間,開發出一個示範App,這是三井住友第一次的區塊鏈實驗。有了這次嘗試的經驗,三井住友決定在2017年中,展開更大規模的區塊鏈PoC實驗計畫。

跨境交易效率不彰源自兩大痛點

岡知博指出,跨境交易效率不彰的原因,來自兩大根本痛點。

第一是跨境交易中,航運運輸仍須大量仰賴實體的紙本文件,如航運提單(B/L)大多是紙本形式,一來這是船運公司開立的運送憑證,也是運送契約,更是代表貨物的憑據,因此,跨境交易仍需能建立憑證效力的實體文件。

其次,第二個痛點是跨境交易生態系的複雜性。不論是進口作業和出口作業各有複雜的作業網絡,也都得牽涉到銀行、保險、運輸、政府機構、買賣雙方等不同角色的參與。岡知博強調,這是一個高度碎片化的生態系,但要打通全套流程,每一個角色都不可或缺。

跨境交易也不是全然紙本作業,很早就已數位化,透過多種資訊系統來輔助,只是不同作法或作業形式,各自有不同的資訊系統。例如,現行已有電子提單系統(Electronic B/L),可提供流程化作業,也能防範詐騙或減少延誤的作用,但這套系統須經過層層關卡,每一個機構都要參與,導入成本也很高。

就算是2013年出現的新興國際結算方式BPO(Bank Payment Obligations),以及對應的TSU技術平臺,可以提供無紙化和自動化處理,但岡知博表示,只有涵蓋到跨境交易的其中一段流程,而不是全程,甚至仍然須搭配保留少數原始紙本文件。

「跨境交易仍需要一套容易導入、成本低廉,但又能成為所有利害關係人都必備的系統。」岡知博指出,這也是為何三井住友看上區塊鏈的緣故。

他認為,區塊鏈有三大好處,可符合跨境交易的需求。

在安全性上,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性可以預防和避免遺失,能夠提供更嚴謹的管理措施。

在維運面上,區塊鏈可以建立同一層級的資料交換機制,甚至未來可以提供即時資料共享,可供複雜跨境交易生態系的資料交換之用。

第三個優點是,相較於過去傳統的跨境交易系統,岡知博認為,區塊鏈系統的導入門檻和成本都更低。

不只三井住友看到區塊鏈在這方面的應用潛力,從2015年中開始,金融圈就開始有銀行發起跨境交易的區塊鏈實驗,例如英國巴克萊銀行在2016年9月,就完成了全球第一次的區塊鏈跨國交易實驗。而富國銀行也利用分散式帳本技術,實驗性地運用在一次跨國的棉花交易上。

交易成本結構改變,搶先發展平臺才不會受制於人

透過區塊鏈貫通跨境交易流程後,對於交易成本結構造成的衝擊,是三井住友非常在意的關鍵影響。基本倉儲、生產製造等基礎成本仍維持不變外,但對於運輸者和銀行間的作業處理,反而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跨境交易的成本結構改變後,岡知博指出,錯過起步機會,一旦新平臺出現,反而會受制於人,這正是他們非發展平臺不可的關鍵。

也因此,三井住友決定下海投入區塊鏈基礎技術,自行打造跨境交易的區塊鏈平臺。岡知博強調:「搶先一步發展,才有機會成為全球性的平臺。」三井住友希望有機會成為平臺供應商,而不只是技術平臺的使用者。儘管目前策略聚焦亞洲,但跨境交易區塊鏈平臺,是三井住友全球布局的關鍵基礎建設。

不過,就算用區塊鏈解決了跨境交易複雜資料交換的問題,岡知博表示,這樣的區塊鏈平臺,只是一個「有了更好」的平臺,還不足以吸引跨境交易生態系中的所有成員,取代完整的紙本作業。他強調:「只是將現有流程數位化、區塊鏈化還不夠,必須要想辦法創造新價值,新平臺才能成為必需品。」否則,等到新的數位化技術出現,這個平臺仍舊再次面臨淘汰的局面。

三井住友想到的辦法,就是結合資料分析技術和IoT,讓這個新一代跨境交易平臺,可以提供資料分析和探索功能的新價值,甚至可以建立交易供應鏈的整體可視度。岡知博指出:「賦予新價值才能創造新的營收來源。」例如,透過大數據分析之後,可以優化和加速跨境交易流程和作業。

在2017年中,三井住友找來相關合作伙伴和廠商組成團隊,當中包含了貨運分析服務商Contguard,負責利用IoT定位設備監控貨櫃,由他們來打造這個新平臺。

在架構設計上,三井住友採取多層架構設計。在實體貨櫃和IoT設備之上,還有2層式軟體平臺:第一層是串連進口商(買方)和出口商(賣方)的區塊鏈數位化平臺,也是提供資料分析層;第二層則是銀行對銀行的供應鏈金融平臺,提供金流服務的串接,如買方銀行匯款給賣方銀行等付款作業等。

這次區塊鏈驗證計畫,從2017年7月展開,到2018年3月為止,不只是開發一支示範性區塊鏈程式而已,而是要實際驗證這套設計和技術,能否運作在真實的跨境交易流程上;另一方面,也要測試不同角色(買賣方、銀行等)的功能,因此,三井住友選擇國際貿易常用的記帳交易(open account),作為主要測試流程,而不是信用權狀的作業。

岡知博表示,主要有四大測試目標,第一是想涵蓋跨境交易的完整作業流程(包括立約、保險、運送和付款),其次是利用區塊鏈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來建立自動化作業流程,例如自動通知貨主貨櫃到港的資訊。而第三個目標,是要將區塊鏈平臺和真實的銀行API串接,確認現有銀行API的支援程度。最後一個測試目標是利用歷史資料,來驗證不同角色的功能,並平行搭配不同角色真實交易來比較。

錯過起步機會,一旦新平臺出現,你反而會受制於人,這正是三井住友非得自行發展平臺不可的關鍵。── 三井住友銀行IT創新推進部部長代理 岡知博(攝影/王宏仁)

分解跨境交易每項功能,用智能合約自動全程串連

開發團隊先將整套流程,分解成30項功能,再分成6大類,包括了立約、運送、電子化提單、支付、保險,以及額外服務(如IoT資料機制、追蹤機制和ERP連結器),再控制不同的執行條件,透過智能合約自動驅動和串連每一段流程的功能。

花了3個月完成平臺建置後,三井住友在2017年12月正式展開實測,12月5日第一次先測試出口作業,從日本輸出一批化學物料到歐洲,隔周接續進行第二次進口測試,從澳洲進口了一批食品。最後在2017年12月19日,同時進行出口和進口的測試。

在IoT加值應用實測,透過Contguard設置在貨櫃上的IoT感測器,可定時將貨品所在貨櫃位置,自動回報給Contguard伺服器,當貨運船靠近事先設定的通報點(香港),定位資料也成功地驅動了區塊鏈應用的智能合約,自動產生了一份靠港報告,再透過提單系統轉發,以電子郵件的方式通知相關當事人。

事後估算,原本跨境交易(不算運輸時間)的作業全程,得花上1.5天才能完成,但現在只需要60分鐘,足足縮短了9成作業時間。在不同角色功能實驗上,岡知博表示,讓三井住友得知了參與者最在意的改善點,如對進口商或出口商而言,大幅減少了需要輸入的數據量,也更容易查詢跨境交易的提單和運送資訊。對保險公司而言,運送資訊和全程資訊可視化,讓他們的作業更方便了。貨運業者認為節省了更多作業量。船運公司則認為,可以更容易管理提單授權的轉移。

唯有實測,才能知道技術是否可行

相較於技術示範,岡知博表示,實測才能真的確定技術在每個環節都可行。在這次試驗中,不只是區塊鏈可用於跨境交易,貨櫃上的IoT裝置,也能在日本接收遠從歐洲港口傳回的定位資訊;而銀行內部API也順利支援這樣的作業。不過,三井住友發現,並非單靠區塊鏈技術就夠,還要為不同系統,分別開發能與區塊鏈平臺串連的機制,如ERP連結程式,才能有效串起全套流程。

三井住友在2018年3月底完成了整個區塊鏈跨境交易實驗,但這套已經打造完成的平臺,岡知博表示,已經是一套可以進一步商用化的平臺,只要高層拍板定案,最快明年就可以正式上線提供服務。

 

 CTO小檔案 

岡知博

三井住友銀行IT創新推進部部長代理

學經歷: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電子工學科碩士。畢業後即投入IT產業,在日本IBM擔任IT顧問,2011年任職三井住友銀行,後來派駐到美國,負責調查各種新興科技和工具以引進回日本三井住友,也負責規畫創新技術的PoC實驗,包括AI、資料科技、區塊鏈等。

 公司檔案 

三井住友銀行

● 成立時間:1876年

● 主要業務:日本三大銀行之一,除了銀行、信用卡、證券、保險、理財投資顧問等金融業務,旗下也有一間子公司負責資料處理業務。

● 總部:日本東京

● 社長:代表取締役社長國部毅

● 分行數:日本境內441家,海外據點18家,在歐洲、美國、亞太和澳洲皆設有分行。

● 員工數:29,192人

● 資本額:1兆7,709億日圓(2018年3月)

● 網址: www.smbc.co.jp

 

 公司大事紀 

● 2012年:設立FinTech專案小組

● 2014年:日本第一家用AI支援客服中心的銀行

● 2015年:正式設立IT創新推進部

● 2016年:客服中心席次全面採用AI輔助

● 2017年:指派數位創新長、展開跨國交易區塊鏈計畫、並積極與美國紐約新創加速器合作來尋找新服務模式,還設立了亞洲零售創新部門和矽谷數位創新實驗室。

資安法立院三讀通過

$
0
0

臺灣在5月11日立法院院會中,順利完成《資通安全管理法》三讀,法條經由總統公告後,正式施行日期將由行政院另行公告。接下來,行政院也將陸續完成相關包括《資通安全管理法施行細則》在內的6個子法,期能完善臺灣資通安全的法治基礎

一周大事:歐洲最嚴個資保護規範GDPR正式上路

$
0
0

GDPR法遵難支援,開源即時通訊軟體Monal停止歐洲地區服務

隨著歐盟最嚴格的個資法GDPR在5月25日上路,臉書或蘋果等大企業無不嚴陣以待,唯恐吃上鉅款罰單,也有不少小型的網路服務包括共享租借平臺StreetLend.com、與電子郵件訂閱管理平臺unroll.me,因沒有多餘資源調整業務,索性直接關掉其服務或退出歐洲市場,而開源即時通訊軟體Monal也宣布停止對歐洲用戶的服務。(詳全文)

 

GDPR大浪中的珍珠

就在5月25日這天,號稱歐洲最嚴格的個資保護規範GDPR,正式上路了。這個早在2年前就通過,現在終於實施的規範,看似用來規範歐盟各國,但凡是需要與歐洲做生意,手上需要經手歐盟各國民眾個資的企業,通通都需要遵守才行。

像台北101大樓早從去年3月就展開行動,由總經理帶頭,全公司動員起來盤點個資,導入新版的個資保護認證。而且不只今年,未來還要年年重新盤點個資兩次,為的就是深怕沒有做到GDPR規範的要求。(詳全文)

 

台塑展示自動化倉儲大數據分析力

在德國舉行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今年焦點放在當工業4.0遇上物流4.0,讓倉儲物流行業的自動化發展,變得更受注目。事實上,不論Amazon、阿里巴巴、京東等業者,都已朝向無人化物流倉庫作業為目標。

現在,這波從上游製造業開始的變革浪潮,也將逐漸蔓延至下游的所有產業,並讓不同產業間的邊界變得模糊。

對於自動化倉儲物流的發展,不只是傳統物流業與電商行業,在2018 臺灣雲端大會上,台塑自動化物流倉儲系統課長趙敏宏,分享了他們在物流倉儲智聯網整合應用的現況。不僅讓我們看到大數據在倉儲物流中的應用發展,同時也見識到,整合各式物流倉儲自動化設備所能帶來的幫助。(詳全文)

 

Google釋出Analytics 360進階分析工具

谷歌釋出Analytics 360進階分析工具(Advanced Analysis)測試版,提供探索(Exploration)、篩選分析(Funnel Analysis)以及分群重疊(Segment Overlap)三大新功能,讓使用者能進一步了解自家網站流量組成,甚至比較不同流量群體,藉以為網站行銷量身訂做對策。(詳全文)

 

WordPress 4.9.6釋出,助網站擁有者因應GDPR

為了符合GDPR要求,WordPress釋出4.9.6版,增加幾項重要個人資料的處理功能。GDPR要求企業以及網站,在收集、使用以及分享個人資料的時候保持透明,且賦予個人更多的選擇權,來處理這些被收集的資料。WordPress官方提醒,GDPR保護的是歐盟居民,因此無論企業身在何處,都需要在這些資料處理行為上遵守GDPR。(詳全文)

 

AWS裸機服務讓老舊應用,也能用AWS周邊工具

從2006年推出IaaS服務時,AWS許久都未推出裸機運算服務,而這個布局,從2017年底開始轉變,該公司當時宣布,AWS EC2推出了裸機實例運算服務,不過當時僅提供公開預覽版而已,近日AWS終於宣布EC2裸機服務正式上線。AWS表示,裸機服務適合的應用情境,包含硬體虛擬化技術Intel VT-x,或是負責支援工作的應用程式,不需部署於虛擬化環境中運作。(詳全文)

 

熱門網頁即時功能函式庫SignalR也上Azure

熱門開源函式庫SignalR,可用來支援協作文件這樣的即時互動網頁功能,現在微軟把SignalR放上雲端,推出Azure SignalR服務,讓開發者不但可以更輕鬆地開發網頁即時功能,也不需要處理容量配置、擴展或是持續連線等底層問題。(詳全文)

 

微軟拿到美國政府6年長約,情報機構也能用Azure跟Office 365

在2016年,美國聯邦風險與授權管理計畫(FEDRAMP)就宣布,微軟Azure GovCloud、AWS GovCloud,以及政府雲CSRA ARC-P IaaS,取得美國聯邦政府高度機密資料的安全認證,而後美國聯邦政府就可以將內部機密資料放上雲端。而在近日,微軟成功拿下美國情報體系(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IC)價值數億美元的6年長約,這也意味著,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國土安全部、FBI在內的17個政府機構,都可以開始用Azure及Office 365了。(詳全文)

 

AT&T開始販售自家的物聯網裝置LTE-M Button

圖片來源/ AT&T

最近,AWS才將AWS IoT 1-Click推上Google、Apple軟體市集,只要透過該App,屬於AWS所支援的物聯網裝置,開發者可以更簡單地觸發Lambda事件,除亞馬遜原廠的AWS IoT Enterprise Button,其中另一個支援的物聯網裝置,便是美國電信巨頭AT&T自家的物聯網裝置AT&T LTE-M Button。(詳全文)

 

強化Auzre生態系,微軟發表自家內容交付網路

微軟宣布加入Verizon和Akamai的內容交付網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CDNs)戰局,現在Azure CDN在33個國家提供54個全球邊緣網路連接點,及16個區域型快取網路連接點,總體覆蓋超過60個國家,能以小於50毫秒時間交付內容。(詳全文)

 

Azure資料庫服務新增SQL弱點評估功能

歐盟最嚴格個資保護法GDPR即將上路,在歐洲做生意的企業莫不嚴陣看待資料保護的工作,大型雲端業者也不例外。微軟強化旗下Azure公有雲服務的資料安全,近日,微軟Azure SQL資料庫服務發布了重要功能更新,就是SQL弱點評估(Vulnerability Assessment,VA)服務正式上線。(詳全文)

 

瑞安航空所有IT基礎架構將搬上AWS

主要飛行於歐洲的廉價航空瑞安航空(Ryanair)宣布將把IT基礎架構,從資料庫、分析及儲存全部搬上AWS,同時用Amazon機器學習、AI強化客戶端的服務。(詳全文)

 

Visual Studio 2017 15.7來了

微軟在最近的Build 2018發布了不少Visual Studio的功能擴充,也更新Visual Studio 2017至15.7版本,除了提升IDE本身的效能外,還新增了多項功能,幫開發者提升生產力,也強化了除錯以及診斷能力。與此同時,微軟也釋出了Visual Studio 2017 15.8預覽版,開始在ASP.NET Core中支援Docker。(詳全文)

 

IBM限時促銷公雲裸機、虛擬化服務,不只打5折還能用60天

公有雲市場競爭激烈,雖然目前IBM市占也能排進前段資優生,但跟AWS、Azure仍然有不少差距。而近日IBM打出了一波打折促銷策略,宣布旗下公有雲的裸機、虛擬機服務,即日起使用價格打5折,還能用60天。不過該波優惠折扣,到今年8月1日就結束,想要嘗試IBM公有雲服務的企業,不妨把握機會。(詳全文)

 

VMware營運長看數位轉型趨勢

攝影/李靜宜

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雲端服務、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加速了數位轉型的浪潮,但是否各行各業都有數位轉型的必要?VMware營運長Sanjay Poonen在成都自家大中華區CIO高峰論壇中強調:「不管哪個產業,現在都越來越像科技公司,農業、製造業、金融業、零售業,這些傳統非技術領域的企業,業務核心都開始轉向運用技術。」他認為,在科技產業中,有些企業在技術變化中找到了方向,也有些企業迷失了,「但是不創新,就是等著死亡。」他強調:「數位轉型的關鍵在於創新。」(詳全文)

 

Teradata揭2018年產品策略

老牌資料分析供應商Teradata也鎖定IoT邊緣運算熱潮,近日在北京發表今年產品策略,在Teradata分析平臺上推出了4D Analytics新功能,可同時進行時間與空間維度的分析。(詳全文)

先搞懂跨界,才夠格談創新變革

$
0
0
時報出版

在弄清什麼是跨界之前,我們先弄清什麼不是跨界。

當今社會,職場上的人員流動性越來越大,換過幾個工作的人不在少數。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放、資訊越來越透明,傳統「從一而終」的工作形態已經越來越少,特別是作為職場新世代的許多八○後、九○後更是給人高跳槽率的印象。

很多人在跳槽多家公司後,就自詡為擁有跨界的背景,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舉例來說,A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先後就職於生物科技、資訊科技和人力資源領域的崗位,他實際上已經擁有了不同產業的背景。

注意,我們在這裡舉了一個非常理想的例子,如果只是在同一產業內不同公司的同一類崗位上流動,變化的只有薪資待遇和工作經驗,要經由跳槽來實現跨界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儘管A已經在不同產業換過三個工作,但是如果每一份工作都和上一份工作之間缺乏傳承和連接,沒有把上一份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帶到下一份工作,這就只是表面上的跨界,並沒有完成實質上的跨界,也很難取得真正跨界所帶來的效果。

如果A能夠把第一份生物科技的工作經驗有意識地帶到下一份資訊科技工作,再把資訊科技工作的經驗有意識地帶入到第三份人力資源工作,從而實現在每次工作變動和生涯轉換時,都能在兩兩領域之間形成交集,那麼我們可以認為他實現了「半跨界」或「準跨界」,但他仍然沒有將三份工作的知識和經驗交會起來。

不同生涯階段的知識經驗不應該是線性的。雖然時間是線性的,但知識是非線性的。A在生物科技、資訊科技、人力資源領域的工作經驗應該是融合交會的。唯有這樣才能實現交會創新。

不是到不同學院修課就叫跨界學習

同理,從職場工作追溯到上游,來到學校教育領域,你覺得在大學跨院系選課就叫作跨界學習嗎?

僅僅選修了醫學、文學、管理學的三門課程,如果沒有在三門課所學的知識之間建立關連和連接,那麼你可能只是身體跨入三個不同學院的教室,你的心並沒有跨界。如果按照時間序列,在前後兩門課程之間有意識地融會貫通,那也僅僅是跨界的第一步。

真正的跨界學習,是在選修了三門不同領域的課程之後,有意識地將三門課的學習內容和感悟所得融會貫通,醞釀形成交會點。

無論是受教育者、自主學習者,還是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應該仔細想想,我們究竟做了多少「表面上的跨界」,到底空轉了多少「表面工夫」?

其實,選修三門課程在這裡只是一個簡化的比喻,推而廣之,我們每個人經歷的大學、碩士,甚至博士階段,初階、中階、高階主管職稱,幼年、少年、青年階段,前年、去年、今年,以及剛剛過去的上午、下午、晚上,每個階段莫不都是學習的一課,對於這些人生課程,你是否也實現了跨界學習?

不是邀集幾個不同學科的專家就是跨界研究

老陳曾經受到一位大學教授的邀請,以產業專家代表身分加入所謂的「跨領域研究小組」。

結果加入之後,僅被要求提供簡歷和一些研究成果摘要,對於研究團隊內的其他專家,我以前完全不認識,真正見面開會也只有一次,所有的交流幾乎都是和小組的主持人,也就是那位邀請者單線連繫。過了一段日子,我終於明白了這個邀請的用意,原來就只是為了展現這個研究小組的「多元性」和「跨領域性」。

研究主持人和團隊成員之間沒有深入溝通研究需求,對於計畫的整體布局,以及成員自己扮演的角色模糊不清,只憑團隊成員看似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有著不同領域的背景,就叫作跨領域研究團隊與跨領域研究計畫,這難道不也是「跨界的表面工夫」?

美國的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是世界頂級智庫的代表。一般認為,「智庫」一詞的用法最早出現在60年代,就是用來描述蘭德公司。蘭德公司最大的特色和優勢之一,在於強大的跨學科研究能力。在國際權威的智庫排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與公民社會專案(TTCSP)發布的《全球智庫報告》中,蘭德公司連年在「擁有跨學科研究項目的最佳智庫」榜單上排名第一。

蘭德公司究竟是如何做「跨學科研究」的呢?

智庫是典型的智力與知識密集型機構。如何管理好眾多不同領域的研究人才,讓他們的知識和價值發揮最大效用?如何運用、統籌眾多研究專案配置人員、資金和資源?面對上述問題,蘭德設計了矩陣式管理架構。矩陣的一個維度是學部,主要有以下幾項職能:負責研究者的行政管理,保證研究者的品質,如人員的招聘、考核、提拔等;參與研究項目的審查和品質控制,如審查課題安排、研究進度和經費開支等;負責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設置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中心,促進跨學科的創新方法共享和應用。

矩陣的另一個維度則是按照研究專案或應用領域分為不同的研究單元,每一個研究單元可能來自不同的資助者,有對應的研究內容,其下可能會再細分為不同的研究中心、研究部或子專案。研究專案的經費就由研究單元的專案負責人負責。

藉由這種矩陣式管理架構,蘭德的研究人員一方面在學部框架下接受行政管理和支援,另一方面根據不同研究專案的需要靈活流動和組配,建立多元化的團隊,讓不同的聲音交融,真正實現蘭德在願景中所宣稱的「跨領域、跨學科」研究特色。

據統計,至今總計有三十二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其職業生涯中參與過蘭德的工作。除了具體研究成果,蘭德提出了系統分析法、德菲法(Delphi Method)等研究方法,對於理性選擇理論、運籌學、博弈論等理論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對於網際網路等技術的產生、新型航空材料的應用等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蘭德公司不正是透過跨界研究,成為當代「梅迪奇效應」的代表嗎?

什麼是跨界思考?

鋪陳到這裡,你可能會認為:原來,作者就是想告訴我們,這些案例有的和跨界有關係,有的和跨界沒關係;有的是「有用」的跨界,有的是「無效」的跨界。但是在我們看來,這些案例描述的內容都是有用的,因為它們有助於我們聚焦和收斂到跨界的真諦。

在此,我們對於「跨界思考」提出正式的定義:

所謂「跨界思考」,就是利用有系統的方法,進行異質思想或異質知識的交會、激盪與衝擊,藉由接觸各種人事物與多元資訊和知識,廣泛去吸收有用無用、有關無關、是非成敗、對錯得失的案例或知識,先經由刺激、連結,再進行收斂、聚焦,藉以衝擊出不同於自己以往的新思維、新發現、新解答或新智慧的能力。

你已經看到了跨界思考的種種價值和必要,也知道了跨界思考的內涵,接下來,我們需要你動起來,和我們一起加入跨界思考的操練。(摘錄整理自《跨界思考操練手冊》)

 

 書籍簡介 

跨界思考操練手冊

從個人探索到解決問題,7步驟找出你的優勢,讓跨界經驗發揮最大效應

陳永隆、王錚/著

時報出版

售價:350元

 

 作者簡介 

陳永隆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博士。跨界思考力研究室主持人,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國家文官學院特約講師。

打造圖靈機

$
0
0

程式人如果曾經想要瞭解、奠定運算方面的理論基礎,往往就會接觸到圖靈機(Turing Machine),我們多半的印象可能會認為,這是個空想的機器,或者說是數學探討。

然而,除了認為它是一堆狀態、箭頭、符號組成的模型之外,可曾想過,這其實是在親手打造一臺圖靈機呢?

紙上圖靈機

圖靈機是由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在1930年代提出,至今仍是運算理論研究的中心課題,原因或可從《深入理解運算原理》第五章的引言獲得解答。

在當時,運算者(Computer)的工作「是以人手重複一系列費力的數學運算」,而圖靈在尋找一種方式,「瞭解並描述人力運算者的動作,以便讓相同的工作可以完全由機器執行」。

圖靈機模型將運算者執行的運算,分解至無法再分割的程度,,而這極為簡單的運算易於理解,也易於結合以建立起複雜的運算行為。相較於現代真實的電腦,圖靈機剝除了真實電腦的複雜性,藉由探討圖靈機的行為與用途,可以更根本地瞭解運算的本質,像是它能做到什麼?是什麼令運算能力得以增強?又有哪些無法達成的運算?

圖靈機的簡單運算被稱為規則,而規則格式是來自真實的人力運算者,因此,運算者目前的心智狀態、眼睛觀察到的符號,決定接下來運算的執行方式,亦即在紙帶寫下的執行結果(符號)及新的心智狀態,因而圖靈機的規則格式,都一致擁有五個元素:「目前狀態」、「讀入符號」、「寫入符號」、「移動方式(左或右)」、「下一狀態」。

每個圖靈機會是由數條規則構成,為了視覺化呈現圖靈機的規則,通常會透過組態圖(Configuration graph),也就是以圓圈標示狀態,以箭號表示狀態走向,箭號上標示讀入、寫入的符號以及磁頭的移動方式,另一個方式就是透過表格,以每一行或每一列來標示出規則,好處是易於撰寫與檢索。

無論面對的是組態圖或是規則表格,就是面對一臺圖靈機(而不只是一堆圓圈、箭頭、符號、欄位),基本上就是假設機器是實際存在的,至少還有你可以躲在一個鐵盒裏,按照規則來進行運算,到了最後,把磁帶塞到外頭給鐵盒外的人看。

別忘了,圖靈機最初的觀察對象,正是真實的人力運算者。

特定運算圖靈機

只要基於圖靈機的規則格式,在紙上畫出了組態圖或是建立了規則表格,實際上,就打造了一臺圖靈機。那麼,我們來打造翻轉位元的機器吧!不使用組態圖或表格,要條列規則也是可以的,就像以下規則的格式是「目前狀態」、「讀入符號」、「寫入符號」、「移動方式(左或右)」、「下一狀態」,其中_表示空白:

* 1、0、1、右、1

* 1、1、0、右、1

* 1、_、_、左、2

* 2、0、0、左、2

* 2、1、1、左、2

* 3、_、_、右、3(接受狀態)

如果磁帶一開始存有01010011,磁頭在最左方,依規則運作完之後,磁帶會有10101100,磁頭回到最左方,當然,目前運算的機器就是你,不過,這對人類太苦了,充滿許多重複性的動作,就不能打造出一臺真正的實體機器嗎?

可以的,畢竟你是開發者,寫個程式來識別符號、以陣列模擬磁帶等,並不是難事,嗯?這樣還算是打造出實體機器嗎?程式不是軟體嗎?不!就算使用程式實現了需求,執行時還是需要硬體吧!

雖說現代電腦十分強大,可以在上頭安裝作業系統、各式各樣的程式,用以完成各式各樣的需求,然而,當安裝了可以執行某程式語言的環境,也用該語言,寫了個可以翻轉位元程式然後執行,在執行的期間,這強大的電腦就是在裝萌,假裝自己翻轉位元的機器了!也就是說,硬體部份就是你的實體電腦,實際上,無論電腦再強大,在執行某程式時,它都將自己模擬成某機器,如果執行的只是個簡單的加法,在當下執行時,電腦就把自己模擬成加法器了。

你可以使用圖靈機的規則格式,打造出二進位數遞增一的機器,或者是加法機器、減法、乘法等機器,只不過,這些機器都是特定運算用途,只能識別特定符號、進行動作、轉移狀態,如果沒有可套用的規則,那麼,機器就卡住了。

通用圖靈機

雖說特定運算用途的圖靈機功能有限,然而,若有耐心,可以為現代常見的運算都打造出一臺圖靈機,然後把這些圖靈機結合起來,並且制訂一組專用規則,可以在某狀態讀入某符號時,轉移至特定功能圖靈機上。而這組專用規則,就是通用圖靈機(Universal Turing Machine),透過這組專用規則,可以隨時將通用圖靈機模擬為特定用途圖靈機。

在先前專欄〈令人腦殘的程式語言〉中談過的Brainfuck,是個具有移動磁帶、讀寫磁帶概念的程式語言,它用的各個符號,像是+-><[].,都有對應的實現,它就是個通用圖靈機。等一下!Brainfuck不是門程式語言嗎?怎麼會是圖靈機?是的!每個程式語言,都是等同於一臺通用圖靈機!

因為每個程式語言,都有一堆語法符號、語法規則,以及可以按規則執行動作的硬體。

舉例來說,看到現今任何一門程式語言的書時,其實都假設了,可以按照程式碼執行的機器,是確實存在的,不然的話,你怎麼會快快樂樂地捧著書、看著文件裏的程式碼呢?至少,如先前提及,還有你可以躲在鐵盒裏啊!

每個程式語言都是一臺通用圖靈機,而使用該語言寫出來的程式,都相當於打造了一臺特定用途圖靈機,因為它只能按照程式碼制訂的規則運算,識別特定的輸入、進行特定的輸出,不在規則內的話,機器如果卡住,就看各程式語言的環境如何規範了。

也因為每個程式都是一臺特定用途圖靈機,按照程式碼制訂的規則進行運算,這規則就是演算法了,所以,當我們在畫圖靈機的組態圖時,不覺得它像演算法的流程圖嗎?

現代電腦十分強大,可以在上頭安裝作業系統、各式各樣的程式,也就是說,現代電腦也是一臺通用圖靈機,上頭模擬了各式各樣的圖靈機,而有些還模擬能夠識別特定符號的通用圖靈機,像是JVM、Node.js,甚至是瀏覽器中的JavaScript執行環境等。

圖靈機中的議題

圖靈機就本質而言,就是將機器簡化到不能再簡單,使之易於理解與推論,從而知道運算的本質,能夠做到及不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探討圖靈機中的一些議題,其實,就等同於在探討現代程式設計的一些議題。

例如,為圖靈機增加磁帶數量,不能增加其運算能力,然而可以令圖靈機在設計時便利許多,這就像是為語言加入一些便捷語法,雖無法增加語言的運算能力,然而可以令程式撰寫更為方便,為圖靈機增加不確定性(non-deterministic),可以類比為平行、猜測或評估的作法,雖不能增加運算能力,然而,卻有可能增加獲得解答的速度或可能性等。

想要更進一步認識現代程式設計的本質嗎?試著動手打造幾臺簡單的圖靈機,會是個不錯的開始,或許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結合遠端存取與Linux容器的網頁安全瀏覽措施】遠端網頁隔離重新定義安全瀏覽

$
0
0

以往,對於員工上網安全,通常企業採用的是過濾機制,像是建置上網安全閘道,藉由攔截有問題的網站,達到保護的效果。然而,隨著網路環境的變化,即使是正常的站臺,也難保遭到有心人士植入惡意軟體,藉此在使用者的電腦植入後門程式,進行攻擊、竊取資料,或是利用電腦來挖礦等情形。因此,若是能在已有的上網防護機制之餘,進一步將員工的電腦與外部網路實體隔離,一旦發生攻擊的情況,這些電腦不致直接受到影響。

論及將使用者電腦與外部網路、應用程式隔離,一般而言,大多數人會先想到的方法,是虛擬化平臺廠商已經推動多年的桌面虛擬化(VDI)。不過,若是導入,企業也勢必要大幅更動網路架構,整體運作的流程也要隨之調整。

現在出現了一種新的作法,希望透過遠端瀏覽器,將使用者電腦與外部網路隔離,而這種型態的網頁安全存取系統,一般稱做遠端瀏覽器隔離(Remote Browser Isolation),許多人直接簡稱做Browser Isolation,或是Web Isolation。相較於上述解決方案瀏覽,瀏覽器隔離的應用訴求,就是以無須大幅改變企業網路架構的前提下,提供更為安全的網頁瀏覽環境,且員工幾乎能以原有的方法上網,對於生產力的衝擊較為有限。

雖是針對企業上網提供防護,但其適用的對象,主要還是網頁瀏覽器,而非廣泛涵蓋所有的連網應用程式。但隨著企業的應用程式網頁化日益普及,員工的工作流程大部分都要透過瀏覽器,這種保護措施便顯得更加舉足輕重。

而在實際販售的套裝產品中,我們今年看到有一些解決方案被引進臺灣,像是由漢領國際代理、以遠端存取聞名的Ericom,他們在2017年第2季,推出了Ericom Shield,跨足資安防護的領域。

以遠端容器執行網頁存取

在Ericom Shield運作流程中,先由瀏覽器容器集合區(Remote Browser Pool)執行網頁內容的讀取(1),若是遇到下載檔案,則經過消毒與重組程序(2),才傳送到使用者電腦。至於管理、調度與組態設定等,則是由圖中的Ericom Shield管理核心模組(即下圖的Shield Core)負責。(圖片來源/Ericom)

兼具管制使用者存取網頁的政策

我們這次測試的版本是18.04.1(Build 312.3),主要改進的項目,包含強化網頁的瀏覽,能夠更加流暢,並且針對網頁內串流(Streaming)影音,在政策提供了相關的控管項目,管理者可管制使用者能否存取網頁上這種類型的內容。

企業能夠從政策中管理的功能,還有檔案的上傳與下載,以及網頁內容的複製、列印、使用者暫存資料Cookie,與指定網頁可閒置最長的時限等。

其中,對於網頁瀏覽過程中,常見的檔案下載與上傳行為,Ericom Shield特別納入內容的消毒與重建(Content Disarm and Reconstruction,CDR),能清除檔案中的惡意指令及巨集程式。

基本上, Ericom Shield能夠保護的範圍,涵蓋了PC和行動裝置,我們實際透過公司的W-Fi網路,將Android手機連線到代理商提供的測試環境後,同樣能夠正常執行網頁瀏覽。

雖然,採用隔離型式的安全瀏覽,能夠避免端點電腦的瀏覽器,成為攻擊者尋找弱點下手的目標,進而從電腦滲透公司的內部。然而,這不代表企業就能完全倚賴這種機制,防堵使用者網頁瀏覽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威脅,例如,使用者遇到詐騙郵件、釣魚網站時,此類防護措施無法防範身分驗證資訊遭到側錄,或是其他資料外洩的情況,因此,仍需要搭配其他上網和端點的保護機制協同防禦。

在遠端瀏覽器存取的核心功能之外,也提供可額外選用的模組

管理核心Shield Core與瀏覽器容器集合區Browser Farm(即上圖Remote Browser Pool),兩者是Ericom Shield主要的核心元件。而對於想要額外使用IE模式,以及取得檔案內容消毒與重建的進階管理功能,企業要另外建置對應的模組。(圖片來源/Ericom)

以Linux容器載入網頁,再將內容傳送到用戶端電腦

企業想要架設Ericom Shield,必須在實體或虛擬平臺裡,準備Ubuntu Server伺服器,以供安裝軟體。建置這套產品的最低建議系統需求,至少需要4個處理器核心、16GB記憶體,以及64GB儲存空間,整體來說,Ericom Shield比較適用於中大型規模的企業。而這套產品不只能部署在企業網路,也支援架設在雲端空間裡,提供相關服務。

在上述主要的核心功能之外,若要針對下載的檔案,更進一步使用專屬管理平臺,監控內容的消毒與重建(CDR)結果,或是針對特定網頁,提供IE模式遠端桌面伺服器,這些模組,企業要額外架設所屬的Windows Server伺服器。

基本上,當使用者上網時,他們在電腦的瀏覽器開啟網頁時,實際的讀取與載入過程,其實都在Ericom Shield伺服器執行的Linux容器(Container)執行,之後,Ericom Shield再將網頁載入的畫面,傳送到使用者電腦的瀏覽器上。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所有網頁指令都在遠端的容器裡處理,即使是網站中遭到植入惡意指令,影響範圍僅是容器本身,執行網頁內容的容器,在使用者將電腦上的瀏覽器關閉後,便會自動銷毀,並釋放其占用的硬體資源。

而相較於同類型的產品,原廠強調Ericom Shield的分頁瀏覽執行,更加細緻,使用者瀏覽器的每一個分頁內容,都由獨立的遠端Linux容器處理,藉此避免不同網頁之間的橫向感染。

不過,使用者在電腦上瀏覽器所有的分頁,由個別容器分工的代價,就是硬體資源的總需求可能會較高,因此,在Ericom Shield的管理後臺中,首頁就提供瀏覽器容器集合區(原廠稱為Browser Farm,或Remote Browser Pool)運作狀態的相關資訊,包含了目前正在運作的容器數量,以及已經預先載入,能夠隨時提供給使用者連線執行的容器等。

依據代理商指出,在Ericom Shield的預設值中,會分配15%系統資源,用來事先準備好已經可用的容器,供使用者連線。再者,這套系統也採用了機器學習的技術,動態監控使用者的數量,以及系統資源運用的情形,藉此將資源調度的最佳化。經由這些的資源控管機制,我們實際透過測試環境的Ericom Shield瀏覽網頁時,整體過程算是相當順暢,即使同時開啟多個瀏覽器分頁,也沒有產生載入延遲的情況。

而我們在管理介面裡,也能看到瀏覽器分頁執行的時間限制項目,例如對於單一分頁,能夠持續執行的最長時效,以及系統偵測到背景網頁閒置一段時間後,Ericom Shield便會自動將容器資源回收,待使用者再次瀏覽時,才重新讀取網頁的內容。因此,對於同時在多個分頁之間切換、瀏覽的使用者來說,屆時,就可能會頻繁遇到網頁重新載入的情況,我們實際測試時也是如此,使用者體驗會受到影響。

將有害網頁內容隔離在使用者電腦之外存取

Ericom Shield提供的遠端瀏覽器隔離措施,主要經由建置於DMZ區或雲端的設施,替代電腦上的瀏覽器執行網頁存取,再將內容的畫面,以HTML5傳送給使用者,因此,網頁中若是含有惡意軟體,不致立即影響用戶端。(圖片來源/Ericom)

支援PC與行動裝置常見的瀏覽器

使用者想要透過Ericom Shield安全上網,首先,每一臺個人端電腦上,需設定好代理伺服器的位址,匯入專用的憑證。之後開啟網頁瀏覽器的時候,必須輸入帳號與密碼,進行再次身分驗證後,才能開始瀏覽網頁。雖然無須安裝代理程式,但在使用之前,端點電腦還是需要一些前置設定才行。

由於實際上的運作流程中,都是經由Ericom Shield容器讀取網頁內容,再將樣貌以HTML5傳送後,到電腦瀏覽器呈現。因此,用戶在電腦上只要執行支援HTML5的瀏覽器,就能使用,而且無論是個人電腦還是行動裝置,都可受到保護。

根據原廠的系統需求,目前電腦與行動裝置上常見的瀏覽器,包含IE、Chrome、Firefox、Safari等,Ericom Shield都支援,不過,IE在版本上有所限制,必須要第10版以上才行。另外,這套產品的系統需求上,雖然沒有列出Windows 10預設的瀏覽器Edge,但我們實際使用這款軟體時,仍能與Ericom Shield搭配瀏覽網頁。

對於網頁瀏覽經常使用的功能,還有檔案的上傳、下載,以及網頁的列印等,在搭配Ericom Shield的環境中,使用者所看到的操作介面,與直接從電腦瀏覽器上網完全相同,其中,檔案上傳或是下載的對話框,使用者瀏覽的是電腦本機目錄,而列印也是與電腦已經連結的印表機執行。但有所不同的是,由於管理者可針對特定的網域或網頁,停用檔案傳輸與列印,若是用戶端電腦於這些網站中,執行上述的功能,畫面上就會出現管理者已禁止使用的訊息。

不過,在瀏覽器的操作上,我們還是感受到許多不同之處。例如,瀏覽器的右鍵選單,僅保留了有限的頁面及超連結處理功能。我們也用具備觸控螢幕的Surface Pro平板筆電,與EricomShield搭配運用,結果發現,無法在螢幕上觸碰操作,代理商表示會再向原廠反映。

由於實際網頁的載入,就是Linux容器內的Chrome瀏覽器執行,因此若是網頁中採用了像是Java、Flash,或是Silverlight等元件,就必須仰賴容器中的瀏覽器支援。根據我們實際測試,上述常見的瀏覽器外掛元件,只有Flash能夠正常執行,對於仍需要使用Java或是Silverlight的網頁,企業就要採取其他變通措施,像是在Ericom Shield的管理平臺中,我們可設置為排除的對象,轉而交由電腦上的瀏覽器直接存取,但這樣的做法,也形同停用了這種保護措施。

我們也發現,在搭配Ericom Shield之後,Chrome與Firefox等瀏覽器本身的設定同步功能,也無法正常執行。對於想要藉此在多臺裝置上,維持書籤一致的用戶而言,也會增加使用上的不便。

另外,為了測試行動裝置能否使用Ericom Shield,我們也經由Wi-Fi無線網路,將Android手機與這套防護措施連接,而瀏覽網頁的過程,與電腦上同樣順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包含iOS平臺在內,礙於這些行動裝置本身的作業系統功能限制,必須透過Wi-Fi網路上網,使用者才能設定代理伺服器,取得這套網頁安全存取系統的保護,若是連接3G或4G電信網路時,便無法使用。

網頁內容呈現相近,右鍵選單僅保留基本功能

上圖是由電腦瀏覽器直接上網,下圖則透過Ericom Shield執行,兩者網頁內容的呈現,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像是右鍵選單的功能項目,就有所不同。搭配Ericom Shield連線時,選單只剩下基本功能,也改為以英文顯示,不像上圖Firefox原始選單,提供檢視網頁原始碼等項目。

對於檔案的上傳及下載,內建檔案內容消毒與重建功能

使用者的上網行為中,常常經由網站上傳與下載文件、圖片等各式檔案,對於這樣的情況,Ericom Shield特別內建了檔案內容的消毒與重建(CDR)機制,能先行過濾其中具有威脅的內容,加以清除後重新組合成可用的檔案,再傳送到電腦。

這項功能模組,其實是來自於專門提供CDR方案的Votiro,而能夠保護的檔案型態,主要是Office文件、PDF檔案、圖片、CAD檔案,以及壓縮檔案等,此外,還能延伸檢查到電子郵件的附件,上網辦公常見的資料型態,大多都在防護的範圍裡。從管理介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上述類型檔案的檢測設定,管理者可選擇強制執行或是直接放行的政策。

同時,我們也能針對帶有潛在疑慮的檔案,要求Ericom Shield採取自動封鎖的功能,像是副檔名與實際檔案類型不符,或是攻擊者常會運用的腳本、OLE嵌入物件等,均可指定因應措施。

舉例來說,我們實際在測試的端點電腦上,從網路先後下載了XLS、XLSX等格式的試算表檔案,此時,瀏覽器右側便會出現彈出式對話框,顯示Ericom Shield已經在檢查,等到確定已經去除潛在的攻擊內容後,才顯示下載對話視窗,讓使用者下載。值得留意的是,這2至3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推動的開放文件格式(OpenDocument Format,ODF),雖然我們測試時,同樣會出現執行掃描的訊息,但實際上沒有支援。

不過,這樣的機制,仍有端點平臺之別,例如,我們實際在Android行動裝置上下載檔案時,CDR並沒有執行,算是比較可惜之處。

而且,在管理介面的報表功能中,提供的資訊並不多,我們只能檢視檔案清洗的執行情況,像是經過了無害化處理的下載檔案,或是依據政策直接放行、封鎖的檔案。對於Ericom Shield執行的細節,這裡無從得知,企業必須額外加購Votiro的主控臺,才能進一步檢視其中來源的資料。

 

 

提供圖形化報表呈現企業上網情形

針對企業上網,管理者能經由Ericom Shield主控臺的報表功能,檢視與快速分析所有用戶的上網行為,包含瀏覽的網頁與電腦端瀏覽器等資訊,藉此能掌握這套系統運作的情況。

遠端存取與安全防護開始有了交集

在Ericom Shield提供的保護功能中,我們看到使用者的安全瀏覽層次再次提升,藉由瀏覽器隔離的做法,能大幅降低端點電腦因為瀏覽網頁,而遭到入侵的機會。以往,網頁安全瀏覽防護與VDI虛擬化兩者,都是各自發展,彼此沒有交及,而像Ericom Shield這種以遠端瀏覽器提供的網頁安全瀏覽,打破了這樣的情況。

雖然,現在Ericom Shield的管制政策上,並不像防火牆或網頁安全閘道,擁有豐富的網址分類庫、威脅情資、沙箱等過濾機制。然而,從已經具備了CDR與基本的黑白名單來看,我們認為,這種遠端瀏覽器隔離防護措施,發展的方向上,將藉由涵蓋更多元的防護,提供更完善的網頁安全瀏覽。

能依據網域名稱配置執行政策

在Ericom Shield的政策中,管理者可針對特定網域,指定使用者能否執行檔案傳輸,或是允許複製內容、列印,以及網頁存取Cookie等,並且能進一步設定政策是否擴及適用於子網域。

可細部調整CDR執行的方式

Ericom Shield納入了Votiro的檔案內容消毒與重建技術(CDR),管理者能指定掃描的檔案大小上限,以及對於8種類型檔案的處理方式,這裡也支援使用Votiro備援伺服器。

微軟Azure市集容器映像檔更新,WordPress、MySQL等熱門應用都上架

$
0
0

在容器應用落地成熟,變成各大公有雲都得支援的基礎架構技術。近年微軟布局Azure容器應用的腳步也很積極,支援Kubernetes、OpenShift等容器基礎架構應用外,也和DevOps廠商Chef合作,直接透過DevOps工具,在Azure Kubernetes環境中布建容器應用程式。

而在今年5月初微軟與AP市集Bitnami合作,加速企業應用登上Azure後,近日微軟與該公司的合作又有新成果,多款Bitnami提供的容器映像檔,已經登上Azure市集,包含WordPress、MySQL等多款熱門應用程式。微軟Azure資深專案經理Rajesh Ramabathiran表示,這些經過認證、資安查核的容器映像檔,也可以搭配Azure Kubernetes服務使用,用來開發容器化應用程式。而獨立營運的軟體開發商,如果該公司解決方案也有提供容器映像檔的發布方式,透過Azure市集及認證專案,便可以將自家應用推上Azure,讓更多企業用戶使用。

Rajesh Ramabathiran表示,在Azure市集、Azure Portal,都可以找到「容器應用程式」此選項,點擊後,就可以瀏覽各種不同的容器應用。當使用者決定要訂閱該服務後,Azure會自動將容器映像檔,複製到Azure容器儲存庫。現在Azure也和AP市集Bitnami、NoSQL資料庫廠商Couchbase合作,提供各類容器映像檔。

除了MariaDB、Jenkins、Nginx這些應用,Azure市集容器映像檔也有來自容器廠商的服務,像是RancherOS、企業版Docker、Ubuntu伺服器版Docker,還有Mesosphere DC/OS。

Azure市集上所提供的容器映像檔,除了MariaDB、Jenkins、MongoDB、MySQL等開發者關注的應用外,也有人力資源管理軟體OrangHRM、電子商務軟體OpenCart等軟體。

 

歐盟最嚴個資規範GDPR來了

$
0
0

最嚴格個資法GDPR於2018年5月25日正式上路,不是只有歐盟的企業必須遵守,臺灣至少有五種企業也必須遵守,如果你還沒有動起來,一旦個資外洩恐將被罰7億元

疑繞過app Store直接販售遊戲給用戶,蘋果拒絕Steam Link在商店上架

$
0
0

最近Valve廣受好評的Steam Link行動應用程式,被蘋果拒絕在iOS App商店上架,這項消息釋出引起玩家大量反彈,而有蘋果用戶收到以蘋果資深副總裁Phil Schiller署名的回信,信中提到他們會繼續與Valve合作,提供玩家符合iOS App商店規範的Steam Link版本。

Steam Link是一款可以裝在慧型手機、平板或是電視上的應用程式,可將電腦上的Steam遊戲串流到這些裝置上遊玩,並且透過藍牙連接,能夠連接使用遊戲手把、滑鼠或是鍵盤等控制器。而該應用使用的技術,與之前推出的Steam串流盒家庭串流技術一樣,系統會在背景將影像經過即時處理以H.264 編碼後,透過低延遲的網路通訊協定,在區域網路裝置間傳輸。

這個家庭串流技術,Valve目標讓玩家在5GHz無線網路下,可以於大部分場景享受每秒60幀1080p的畫質,但只要玩家的硬體環境能夠配合,這項應用也能達到每秒60幀4K的超高畫質。

Valve在5月稍早時,宣布Steam Link將在Android和iOS上釋出的消息,但根據Valve的說法,蘋果在第二天突然撤銷了前一天的核准,指稱原先的審查小組沒有意識到Steam Link應用與蘋果業務衝突。由於Steam Link的應用模式,是將Steam的遊戲串流至行動裝置上,蘋果認為,Valve可以繞過iOS App商店直接販售遊戲給玩家。

Valve表示,這只是蘋果憑空猜想而已,在iOS App商店上已經可以找到許多透過區域網路串流桌面電腦的應用。Valve對此決定提出抗議,但是再度被蘋果否決。不過,就在大家覺得沒戲唱的時候,蘋果用戶收到先前抗議的回信,回信是以蘋果資深副總裁Phil Schiller署名,提到他們會繼續與Valve合作,讓Steam Link應用程式合於iOS App商店規則。

信中進一步說明蘋果拒絕Steam Link上架的原因。Phil Schiller表示,他們也希望Valve的遊戲可以在iOS和AppleTV上執行,但是審查小組發現Steam Link違反了有關於用戶生成內容、應用程式內購買以及內容碼等開發規範。他認為,iOS App商店的開發規範,除了確保所有用戶都能使用安全的應用程式外,另一個重要功能更是要進一步提供開發者公平的機會。蘋果會繼續與Valve討論這些問題,以提供玩家符合iOS App商店開發規範的Steam Link版本。

因此目前看來,在Valve還無法消除蘋果對於該公司,可能繞過iOS App商店販售遊戲的疑慮前,Steam Link在Android仍是獨占應用程式。

因應GDPR衝擊,微軟祭出多項新服務以加強Azure法遵功能

$
0
0

號稱世上最嚴格的資料保護令GDPR已經在上周5月25日上路,各國大型企業不無嚴陣以待,就怕觸犯該天條,吃上鉅額罰款。而使用雲端服務的跨國企業,更得要注意,自家服務是否有符合各地法遵要求。

而因應GDPR上路,微軟近日也加強了旗下公有雲服務Azure的資安防護,像前陣子Azure SQL弱點評估功能上線,企業用戶可以追蹤、分析,以及修補潛藏的資料庫漏洞,此外本地環境使用SQL Server的用戶,微軟也將該功能整合至SSMS。而近日微軟又再出招,該平臺旗下多項服務整合了新法遵功能,讓企業用戶可以因應GDPR帶來的衝擊。

微軟全球基礎架構總監Tom Keane表示,這一次釋出的正式服務,包含Azure GDPR資料主體權利要求(Data Subject Request )、Azure Policy、Azure GDPR資安及法遵藍圖等新功能。他表示,微軟目前投入超過1,600名工程師,開發GDPR相關的專案,「我們認為隱私為基本人權,每人都應有掌握個人隱私資料的權利。」Tom Keane表示。

而這次微軟的發布,首先是Azure資料主體權利要求(Data Subject Request )功能,現在企業用戶已經可透過Azure Portal或者API存取該服務。微軟表示,此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在雲端環境中,對資料進行存取、修改、刪除,或是匯出等操作。除此之外,微軟也可以讓使用者,自主存取系統產生的Log數據。

第二個功能是Azure Policy。Tom Keane表示,Azure已經內建此功能,用戶不需要為此花費額外支出,此功能可以定義或者實施管理政策,讓企業雲端環境能同時符合內部規定,以及外部法規,而Azure Policy也和Azure資源管理功能整合,確保資料已進行加密,符合該地法遵要求。同時,Azure Policy也和Azure資訊安全中心結合,微軟表示,搭配Azure Policy,資安中心可以確保各個工作負載都已經被加密、符合內部管理政策,減低企業暴露於威脅的風險。

再者是新功能Azure資安及法遵藍圖(Azure Security and Compliance GDPR Blueprint)。Tom Keane表示,該功能可以協助企業,讓雲端應用程式符合GDPR法規。這個新功能,提供了常用參考架構、部署指南。

而法遵管理(Compliance Manager)功能,除GDPR外,也整合ISO 27001、ISO 27018,以及NIST 800-53。此功能可以提供儀表板,企業可以追蹤、紀錄法遵規定,讓使用者能跨團隊合作、管理文件,以及產出稽核報告。

Uber於巴黎設第二個先進研究中心以加速空中計程車開發

$
0
0

Uber將在法國巴黎增設一先進技術研究中心,五年內計畫投入約2,340萬美元,支援其在2016年就已經提出,代號為Elevate的空中計程車計畫,目標以分散式電力系統驅動的垂直起降飛行器。

這個巴黎先進技術研究中心(Advanced Technologies Center Paris,ATCP)是Uber在美國以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並計畫在五年內對該中心投資約2,340萬美元,預計於2018年秋天啟用,以開發空中計程車所需要的技術。Uber表示,該中心將從建立人工智慧和空域管理系統開始,以支援uberAIR的應用,而巴黎也將會是他們在美國達拉斯及洛杉磯後,要在2020年完成示範飛行航班的的第三個國際城市。

ATCP將主要負責研發空域管理、自動駕駛、即時通訊網路、能量儲存以及充電系統,因此他們接下來會招聘工程、機器學習以及電腦視覺相關專業的人才。另外,Uber也與巴黎綜合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建立為期5年的研究合作夥伴關係,並承諾聘請國際學術以及研究Integrated Urban Mobility基金教授席。

而該基金教授將與ATCP合作,共同在人工智慧、航空以及全電力運輸領域上研究。初始專案將包括機器學習的運輸需求建模、高密度低空的空中交通管理模擬、創新空域運輸解決方案與歐洲行空間監管單位整合,還要開發智慧電網以支援未來在地面以及空中的電動運輸工具。Uber在官方專案的白皮書中,提出了12個主要計畫發展障礙,多數為技術性困難,因此為了要完成在2020年的目標,Uber不得不加碼投資。

Uber在2016年提出Elevate這個空中計程車計畫,在2017年宣布與NASA合作。Elevate計畫要讓乘客能搭乘時速約320公里的飛行器移動,而該飛行器將裝載名為uberAIR的推進系統,與目前商用無人飛行器的飛行系統相似,以提供空中計程車於城市高樓的頂樓垂直升降載客。

Bitcoin Gold遭受51%攻擊,損失1800萬美元

$
0
0

一群惡意的礦工在5月中旬針對Bitcoin Gold(BTG)網路藉由51%攻擊執行雙重支付(Double-spending),截至上周四(5/24)自加密貨幣交易中心盜走了388,200個BTG,價值1800萬美元。

51%為一針對區塊鏈的假設性攻擊行動,當一群惡意的礦工擁有特定區塊鏈網路超過半數的採礦效能(hash rate)時,就有能力控制、排除或變更交易的排序,例如避免讓部份或所有的交易取得確認,避免讓部份或所有的礦工挖掘任何有效的區塊,或者是逆轉他們的加密貨幣交易,最後一項即有可能造成雙重支付,以同樣的代幣執行兩次的交易。這類的假設性攻擊因取得採礦效能的成本並不低,理論上也只會發生在較小型的區塊鏈網路上。

在此一事件中,駭客取得了至少51%的BTG網路的採礦效能,他們先將大量的BTG寄存於加密貨幣交易中心,用它們來購買其它的加密貨幣,提領這些兌換過的加密貨幣之後,再將最早的BTG交易撤銷,並把這些BTG送至自己的電子錢包中,等於是訛詐了加密貨幣交易中心。

Bitcoin Gold已在上周坦承該網路遭到51%攻擊,但強調一般使用者或BTG資金並未受到危害,唯一承受風險的是那些在自動化系統上與駭客大量直接交易的對象,亦即交易中心。

因此,Bitcoin Gold亦開始警告各大交易中心,使得這些交易中心大幅增加確認要求,或完全關閉其存款錢包。此外,Bitcoin Gold亦準備升級BTG網路,包含交易中心、錢包、採礦池、採礦者的軟體更新,且預計於7天內完成。


GDPR上路第一天就出包!廣告封鎖工具Ghostery宣傳信件意外公開用戶信箱

$
0
0

廣告封鎖工具Ghostery在歐盟最嚴謹個資法GDPR上路當天,寄了一封主題為「幸福GDPR日」的E-mail給使用者,內文主要說明Ghostery已經採取最高標準保護用戶隱私。但尷尬的是,有用戶就在推特上抱怨,該信的寄件副本暴露了數百人的信箱地址。

Ghostery提供全瀏覽器的套件,幫助使用者封鎖網頁廣告,其主打的功能包含智慧封鎖功能來最佳化瀏覽器執行效能,另一個便是加強型反追蹤功能,讓使用者能以匿名的形式瀏覽網頁以保護隱私。但是沒想到Ghostery的核心價值卻不攻自破。

不少用戶在推特上抱怨,他們的郵件信箱被Ghostery公開。Ghostery在5月25歐盟最嚴謹個資法GDPR上路的當天,寫信給使用者,誇耀他們在隱私保護上的作為。該信標題為「幸福GDPR日」,內容寫到,用戶應該注意到Ghostery為了GDPR做了許多努力,他們以最高標準保護使用者的隱私,並且在各方面強化了安全性以確保符合GDPR法規規範。

但這封信也是Ghostery不幸福的開始,該信件的副本發送並非使用密件副本,而是單純的使用副本功能,因此每個收到信的使用者同時也收到其他數百使用者的電子郵件信箱。不少使用者收到信之後,在推特上發文抱怨,不只標記了Ghostery官方帳號,還使用了GDPRFAIL的HashTag。

 

 

 

 

 

 

德國研究人員宣稱可繞過AMD晶片的SEV虛擬機器加密機制

$
0
0

德國弗勞思霍夫應用與集成安全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Applied and Integrated Safety,Fraunhofer AISEC)上周發表一研究報告,指稱他們破解了AMD安全加密虛擬化(Secure Encrypted Virtualization,SEV)機制,能夠存取經由SEV加密之虛擬機器上的明文記憶體內容。

SEV為一硬體功能,藉由加密記憶體來保護虛擬機器的安全,以讓不管是作業系統、hypervisor或是惡意程式都無法窺探受保護的虛擬機器,且每個虛擬機器都被賦予一個可連結到獨特加密金鑰的ASID( Address Space ID),這些金鑰負責加/解密於記憶體及CPU核心中傳輸的資料,也都一直存放於SoC中。

不過,研究人員打造了名為SEVered的技術,可用來繞過虛擬機器中的SEV保護,並複製虛擬機器上的資料。

位於Host level的駭客能夠藉由標準分頁表變更客座實體記憶體映射,造成SEV在記憶體中隔離虛擬機器元件的任務失敗,使得惡意的hypervisor能夠自被SEV保護的虛擬機器中汲取完整且明文的記憶體內容,而且完全不需要實際存取或串連虛擬機器,只要仰賴虛擬機器上所執行的網頁伺服器等遠端通訊服務就能展開攻擊。

研究人員所部署的SEVered測試環境是基於啟用了SEV的AMD Epyc 7251處理器、Debian作業系統,以及在兩個虛擬機器上各自執行Apache網頁伺服器與OpenSSH。

Dell推出預載Ubuntu 16.4的行動工作站Precision開發者版本

$
0
0

Dell發表執行Linux的行動工作站Dell Precision開發者版本,分別有4個型號3530、5530、7530以及7730。這是Precision開發者版本的第四代,經過RHEL 7.5認證但預裝Ubuntu 16.4。

行動工作站Dell Precision開發者版本一口氣推出4個新型號,目前已經上市的是3530,而5530、7530以及7730則還要再等一等。這些行動工作站通過紅帽的Linux認證,不過,預載的作業系統是Ubuntu 16.4,而非最新的長期支援版本Ubuntu 18.04。

現在已經上市的15吋Dell Precision 3530,其內建第八代英特爾酷睿CPU以及Nvidia Quadro顯示卡。最低規格Intel Core i5-8300H價格為901.4美元起。而Precision 5530目前為Dell最輕薄的15吋行動工作站機型,除了搭載第八代英特爾酷睿CPU外,顯示卡等級也提升到了Nvidia Quadro P2000。

另外,Dell Precision 7530以及7730,分別是目前市面上,運算能力最強勁的15吋以及17吋的行動工作站,除了一樣搭載最新型的英特爾CPU外,顯示卡有AMD Radeon WX以及Nvidia Quadro可以選擇。

Dell Precision這四個開發版全都經過RHEL 7.5認證,而所有所需要的驅動程式也都在作業系統發布版中,其中還包含Dell Precision 7530以及7730可選的AMD和Nvidia兩種顯示卡的驅動程式,不過Dell表示,他們之後還會發布支援專業繪圖功能的驅動程式,開發者可以持續關注。

甲骨文推出開發工具APEX 18.1版,高階應用功能直選即用,減少撰寫程式碼負擔

$
0
0

最近甲骨文強化開發工具的動作頻傳,前陣子釋出自家開發者雲端服務,開始支援Kubernetes及Java 9開發後端應用外,JavaScript視覺化開發工具VBCS也能開始微調程式碼,給予開發者更高自由度。

而近日該公司的開發工具APEX(Orace Application Express)也釋出了18.1版,這款工具也和VBCS一樣,主打Low-code開發,也可以讓企業用瀏覽器作為開發環境,進行響應式桌面、行動應用程式的開發工作。另外,維護、開發甲骨文資料庫應用時,也可以使用APEX這個工具。甲骨文資深產品經理Gerald Venzl表示,為了要跟上當今市場快速變動步調,APEX除了要讓開發者建立可擴充的應用程式,「不需要寫程式碼,也要能整合內部資料庫、遠端資料庫的資料。」

這一次的產品更新,讓開發者能夠專注於業務邏輯設計。該公司將許多高階應用程式功能,直接實作,並內建在選單工具列中,像是存取控制、使用者回饋、系統活動回報等功能,直接選擇即可,「不需要寫任何一行程式。」Gerald Venzl表示。

另外,新版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支援REST Enabled SQL服務,Gerald Venzl解釋,這個服務讓遠端甲骨文資料庫也能執行SQL語法,並且將結果以JSON格式,回傳給客戶端。在18.1版中,使用者可以建立圖表、報表、樹狀圖,並結合REST Enabled SQL服務,「不再需要資料庫連結,也可串接遠端資料庫內的物件。」

這一次甲骨文APEX更新,該公司直接實作許多高階應用程功能,像是存取控制、使用者回饋等功能,直接在選單中點選,就可以使用。圖片來源:甲骨文

應用程式介面的選單,也有多種選擇,像是圖表、日曆、儀表板、時間軸,或者互動式應用,使用者也都可直接點選使用。圖片來源:甲骨文

新版本中,甲骨文也重新設計了REST Workshop,讓使用者更容易開發REST服務。具備撰寫SQL、PL/SQL語法能力的開發者,可在資料庫內定義新的RESTful API服務。圖片來源:甲骨文

 

行動應用開發也是APEX 18.1版的重要特色。甲骨文新加了三個重要元件,分別是UI元件ListView,響應式元件Column Toggle及Reflow tables,鎖定行動應用開發,讓行動端裝置也能獲得更一致體驗。而觸控操作如單次點擊(Tap)、兩次點擊、按壓以及滑動等操作,APEX皆有支援。

 

【臺廠進軍歐洲市場的新考驗】因應GDPR的關鍵第一步,先徹查所有個資的使用目的

$
0
0

在網路儲存設備業者中,總部位於臺灣的群暉科技,一直是NAS界的領頭羊業者之一,包括臺灣、美國、澳洲、日本甚至是歐盟等,都有龐大的客戶群,也同時提供相關的私有雲服務。

群暉科技產品專員牟芳萱表示,該公司因為也針對客戶提供私有雲服務,加上各國對於隱私議題越來越重視,以及該公司在歐盟有設立分公司等相關因素,也都必須全力因應歐盟於今年5月25日正式施行的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

由臺灣總公司主導因應GDPR,個資盤點是第一優先

「當群暉科技要開始因應GDPR時,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做到個資盤點。」牟芳萱表示,個資盤點主要是要收集使用者的個資及流向,跨部門進行,包括產品、研發、人資、財會、資訊、客服等總共10個部門,同時進行包括臺灣總公司和歐洲分公司的個資盤點。

至於該如何執行個資盤點的程序呢?牟芳萱認為,最重要的一件關鍵任務就是,必須要能明確確認,當初該公司取得消費者個資時的使用目的為何?以及,現階段群暉科技各部門內所擁有的個資,是否還是符合當初的使用目的?一旦確認不符合,她說,相關的個資就必須在安全的情況下不再利用,包括刪除個資等方式,都是可行的作法。

群暉科技在因應GDPR時,和其他歐盟國家差別點在於,「臺灣總公司是扮演主導的地位,由總公司推動歐盟分公司因應GDPR的規範,」她指出,當然,還是有一些事項歐盟分公司有地利之便,會由分公司主動推動,例如聘僱歐盟當地分公司的資料保護長,但整體因應GDPR法規遵循的發起者,則是由總公司負責帶頭推動。

個資盤點時也必須確認資料蒐集的管道和使用用途是否合法,個資當事人是否有被告之個資使用目的,其他像是資料存放的安全性、存放時間、存取控管機制以及風險評估等,都是群暉科技在進行個資盤點時,都必須全盤納入思考的重點。

在進行影響評估時,牟芳萱表示,群暉科技必須從資料的內容、敏感度、是否加密等面向來看,如何進一步做到流程優化。例如,在資料收集的部份,就必須確認是否已經取得當事人的同意授權;資料應用上,是否可以合乎最小權限原則,避免過度使用當事人個資;資料保存部分則必須透過系統整合,做到自動化處理,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誤差;最後,在資料追蹤上面,則要緊記要尊重當事人被遺忘權的處置方式,當事人有權請求行使當事人權利中的被遺忘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搜尋引擎永久記住。

「在整個環節中,因應GDPR最後的關鍵就是,該如何落實稽核的環節,」她表示,群暉科技的資安政策制定便規定,該公司每半年都會進行稽核自評一次;除自評之外,也會委由公正第三方業者協助進行內部相關的稽核。

除了稽核之外,歐盟的GDPR還要求企業要指定資料保護長(DPO)這個角色,目前,群暉科技會在總部以及歐盟分公司都指定資料保護長,但歐盟分公司的資料保護長,會以當地人為主。不過,她指出,要協助企業落實GDPR,不能只有資料保護長單打獨鬥就夠了,仍需要有相關的團隊和顧問等,協助資料保護長完成歐盟對於GDPR的規範和要求。因此,群暉科技也在思考是否適合將資料保護長的角色委外。

群暉科技產品專員牟芳萱表示,因應GDPR的小組成員中,納入資訊、資安以及產品部門,才能彼此合作。(攝影/洪政偉)

因應GDPR的組織調整,納入產品、資訊和資安部門

因應個資保護,群暉科技原本就有組成一個資料管理委員會(Data Management Committee),包括這次因應歐盟GDPR,總共納入三個組織,包括群暉科技的產品資安事件應變小組(Product Security Incident Response Team,PSIRT),資訊科技(IT)部門,以及產品管理部門等,都有指派相對應的種子成員參與該委員會,也會負責參與因應GDPR的相關事項。從流程優化到組織調整,都是群暉科技為了因應GDPR所做的努力之一。

隨著物聯網時代來臨,牟芳萱表示,這次GDPR對於個資的認定與規範中,也加入科技的意涵,像是很多IP位址、Cookies等,都被視為個人資料的一環,以群暉科技提供的NAS產品為例,其中有一個服務是協助使用者找尋內網的NAS設備,一定要允許存取IP位址才有辦法使用這個服務。

群暉科技這次在盤點各個部門所擁有的個資中,就提供類似上述這樣的服務時,就必須要因應GDPR規範有所調整,因此,群暉科技就會跳出新版的使用者同意個資使用的條款,要求使用者允許群暉科技蒐集相關的IP位址,以提供可以搜尋內網NAS設備的服務。

由於,群暉科技不像其他跨國公司為了網路行銷而蒐集使用者個資,牟芳萱指出,該公司個資最大宗使用者其實就是客服部門,包括總部和歐洲、日本的分公司等,都有不同的在地客服團隊,協助消費者解決使用上的困難。

以客服部門遇到情況為例,至少要知道消費者的姓名、電子郵件等,才能夠提供相對應的解決方案以解決消費者遇到的困難,但她也說,還是難免有一些狀況比較複雜,並不是第一線客服人員有能力解決,可能必須委由臺灣總部的研發部門提供協助,除了在流程上,如何做到更有效率外,立即面臨的困難就是歐盟民眾個資「跨境傳輸」議題。

她進一步指出,要從歐盟將客戶個資跨境傳輸,除了必須徵得當事人同意外,第一線客服人員在把客服案件轉到總部的研發部門時,也必須思考到,到底有哪些是必要提供給研發部門知道的客戶個資,是否可以適度的透過遮罩等方式,提供必要的最小使用權限的個資內容給研發部門即可。她表示,透過重新審視整個資料傳輸的流程,就可以知道,群暉科技在使用客戶個資時,是否有過度擴大使用的情況。

從開始進行個資盤點到流程優化,至少花快一年時間因應

嚴格說來,群暉科技因為在德國有設立分公司,因此GDPR一公布的時候,內部就已經有進行討論,規畫該如何因應這個新版的歐盟個資保護規定。但牟芳萱表示,一直到2017年7月,臺灣總部帶頭,和分公司陸續開始進行跨部門的個資盤點以及初步的風險評估。

牟芳萱指出,整個個資盤點和風險評估的過程大約耗時二個月,但接下來怎麼進行流程優化,讓所有的個資使用都可以達到最小使用目的的原則,並且做好妥善的處理和利用,才是最花時間的。因此,從2017年9月開始,一直到今年3月為主,群暉科技大概花了七個月以上的時間,進行流程優化,並且和IT部門緊密合作,檢視個資在各個不同部門流動時,應該如何調整使用方式,以便符合GDPR的規範。

她也強調,好的流程調整往往必須與企業內部的系統,有好的配套方式,才能真正做到好的流程調整。因為和資訊部門緊密合作,所以整個流程優化的過程中,除了將個資做去識別化之外,也透過敏捷管理的專案管理方式,「邊做邊調整、邊做邊確認」,以期能達到預期流程調整目標。

歐盟GDPR規範中,她也特別指出,每個個資當事人都有權拒絕大數據分析的過程(也稱之為剖析),群暉科技因為沒有執行過多的網路行銷活動,也沒有利用自動化工具做相關的資料分析,在大數據分析這個部分,則不受影響。

從個資盤點到影響評估一直到流程優化,牟芳萱表示,檢視資料使用最少化原則,例如,各部門不要用的個資,都儘快刪除,並和顧問公司合作,調整內規,並將整個過程做成該公司內部的標準作業程序(SOP)。

企業推動資安,心態轉變最難

牟芳萱表示,安全和便利一直都是天平的兩端,要如何讓這個天平可以獲得良好的平衡,要大家習慣「追求安全的過程,難免會犧牲一些便利」,一切都必須從針對使用者教育訓練著手,透過轉變使用者對於安全的概念,「這種Mindset的轉變,往往是企業推動資安的過程中,最難突破的關卡。」她說。

她指出,對群暉科技而言,資安教育訓練沒有做好,就會讓資安流於口號,無法解決員工的疑慮;而透過密集的資安教育訓練和回答員工對資安推動過程中的疑問,就是落實資安的過程。

整體而言,GDPR的推動比較偏向調整企業內部的流程細節,和相關的政策調整,她說:「因為因應GDPR的過程中,包括資訊部門、資安部門和產品部門都緊密合作,推動過程更為順利。」

牟芳萱表示,群暉科技全公司員工大約6百多人,整個GDPR團隊成員大約6人。在過去一年以來,該公司也針對軟體部分,重新取得使用者同意,並且更新相關的隱私條款,也重申,未來所有的行銷活動時,都不會讓消費者個資使用的同意權,超出原本的使用目的,更不會二度用於其他連帶的行銷活動中。也就是說,未來群暉科技即便推出相關的行銷活動,都不會「預設使用者同意將個資提供給群暉科技行銷之用」。

再者,資料可攜性的部份,以社群資料為主,該公司則以群暉的帳號為主,「只要使用者有資料可攜的需求,告知所需資料的隔定,就能提供。」她表示,至於其他像是遺忘權的提出,則會以更透明化的方式因應,少數如歐盟要求產品購買憑證,必須保留10年之外,其他的資料都以透明化做最高目標。

因為群暉科技有納入產品部門一同因應GDPR,牟芳萱指出,該公司也將預設隱私(Privacy By Design)準則,進一步延伸為該公司產品安全時的預設標準,相關的個資保護處理除了加密外,也會做到將個資去識別化,同時作內規調整,做成SOP(標準作業程序)。

「因應GDPR的流程,是沒有任何捷徑,必須一步一腳印,才不會誤踩地雷,」她指出,透過事先定義高中低的風險為何,加上敏捷的專案開發,都可以減少,產品對內或對外不必要的使用目的。

 

群暉科技會員註冊如何因應GDPR

 步驟1 

群暉科技提供搜尋內網NAS裝置的Find Synology服務,因為需要取得IP位址才能進行搜尋,而IP位置在GDPR中,則視為個資內容。是故,群暉科技也趁因應歐盟GDPR之際,重新修正該服務的個資使用目的,告知當事人必須同意群暉科技可以蒐集IP位址,才能提供該服務。(圖片來源/群暉科技)

 

 步驟2 

群暉科技的套件中心是該公司與消費者接觸的第一步,所有的合約與軟體授權,都基於這個合約才能提供。歐盟GDPR要求企業,必須提供當事人行使相關的個資權利,未來當事人可以據此要求該公司刪除個資內容。(圖片來源/群暉科技)

 

 步驟3 

群暉科技必須針對歐盟GDPR對於個資保護的要求,重新調整相關的隱私權聲明,最重要的內容調整之一就是,GDPR將包括IP位址以及Cookies等,都視為個資的一部分並整合成一份文件,藉此減少重複並提高透明度。(圖片來源/群暉科技)

 

 步驟4 

群暉科技的Synology Account,將會整合未來所有消費者的帳號資訊,這也會是該公司和消費者往來認定的使用者代號。將會針對不同的使用者特色,區分成個人用途的家庭用戶,以及商業用途的企業用戶兩種。而這也是未來當事人行使個資權利的最終標的。(圖片來源/群暉科技)

 

 步驟5 

註冊群暉科技Synology Account時,提供包括亞洲(中國)、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選項,群暉科技透露,因各國對於個資隱私都有不同規定,當中國禁止個資跨境傳輸時,該公司就必須在當地存放中國使用者個資。(圖片來源/群暉科技)

 

 步驟6 

群暉科技Synology Account透過新版的隱私權聲明,重申該公司對於消費者個資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從該項聲明中,宣稱會保護消費者使用www.synology.com網站,及使用該公司NAS產品相關個資的安全性等。(圖片來源/群暉科技)

Viewing all 3143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