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134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2019年關鍵趨勢6】前端開發不用再等DBA寫SQL,REST架構殺手GraphQL崛起

$
0
0

前端網站開發人員和後端資料庫管理人員的執掌分工將有大改變!因為當代網頁應用系統慣用的API資料傳輸風格REST架構,現在有了新的選擇,臉書開源釋出的資料查詢語言GraphQL,逐漸成為新的網頁應用傳輸架構,甚至被譽為是REST殺手,可以取代問世快20年的RESTful網頁程式API設計風格。

GraphQL是2012年時,臉書為了改善手機App操作體驗而開發的API查詢語言,可以網頁應用直接透過API,來描述所需要的資料,來向後端資料庫取得,而不用多次透過Rest API呼叫,才能來拼出所需資料,最直接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同一個網頁向後端呼叫的次數,加快網頁應用的反應速度,提供更順暢少等待的用戶操作體驗。

後來,2015年時,臉書將這項技術開源釋出,竟成了許多網路巨頭愛用的網頁資料層存取技術,如Netflix、Airbnb、GitHub、Twitter、Pinrerest、Yelp、PayPal都採用,也有不少大型媒體集團如紐約時報、CNBC、丹麥第二電視臺也導入,作為打造新一代雲端原生應用與大規模網路應用的新資料傳輸架構,JIRA和Trello服務的母公司Atlassian也是GraphQL的重度用戶。而身為開發源頭的臉書,全球每天數十億次的API呼叫,早就改成了GraphQL。

臺灣也有不少新創公司愛用,例如iCHEF餐飲POS 公司資廚早在2017年就開始導入,來加快各種POS報表程式的開發。

資廚管理顧問共同創辦人暨資訊長何明政就曾透露,過去前端工程師開發報表時,所需調度的資料庫內容,得先請後端工程師開發好幾支API,才能到個別資料庫查詢資料,再做成報表提供給餐廳用戶,相當繁瑣,但改用GraphQL後,可以簡化到,前端工程師只需透過單一API,就能直接取得資料庫裡的資料,自行組合或調整報表呈現的樣貌。何明政說,GraphQL也能讓後端工程師,可以更專注於維護架構,進而提升整體團隊的溝通效率。

甚至連汽車大廠Audi和BMW,都用GraphQL來打造電動車數位服務與後端系統間串接的資料服務,例如BMW的汽車資料API,就是透過GraphQL來存取資料,而不是透過傳統的RESTful網頁API設計。

過去採用REST架構的API呼叫方式,後端程式負責資料層的處理,而前端程式只負責拿到資料後的呈現處理。當前端程式有資料需求時,只能概略向資料源API提出請求,而由後端程式決定,下達SQL指令到資料庫取出資料,再拋給前端。

但是,這樣的資料存取方式,往往得依賴DBA,為每次不同的資料需求,開發不同的查詢程式。而且REST API每次只能呼叫單一資料源,同一網頁若有多種資料源的需求,例如用戶帳號資料、交易資料、推薦產品清單,就得向三個資料源提出三次API呼叫請求,而且因為後端程式無法得知前端程式目前的處理狀態,只能將符合條件的資料全都拋給前端,這都會徒增了拋給前端的資料量和連線複雜度。

GraphQL的作法則和REST截然不同,GraphQL可以讓前端程式以物件結構來描述所需要的資料,甚至可以使用巢狀結構來描述資料物件的欄位,能更精準也更明確地描述所需要的資料,再透過統一的後端GraphQL伺服器,自動向各資料源所在的資料庫取得資料,而不用透過DBA客製專用SQL指令。應用程式還可以「訂閱」(subscribe)資料,一旦資料庫中的內容有異動,可以送出更新事件通知,讓應用程式決定是否要重新查詢新的資料內容。

網頁應用的資料層責任,從後端轉移到前端

資料查詢語言GraphQL等於可以將應用的資料層主導權,從後端團隊,轉移到了前端團隊的手上,甚至前端網頁設計師就能直接透過GraphQL來存取後端資料庫。

GraphQL是Node.js的模組之一,直接使用npm來安裝GraphQL.js,提供給前端應用程式呼叫之用,也可以部署到API伺服器中。現在還有新創公司Apollo在2018年11月推出了企業級GraphQL平臺產品,可部署在用戶端或伺服器端,來提供大規模GraphQL API的呼叫,等於是特定用於資料查詢的API平臺。Audi就是用Apollo來打造一個GraphQL API的資料調度層。

因為使用者越來越多,臉書也決定放手,釋出開源專案管理權,成立了GraphQL基金會,捐給Linux基金會這個中立組織來管理,來確保GraphQL的中立發展。

Linux基金會目前正在招募GraphQL基金會的初始成員,要建立一個管理董事會、技術指導委員會和行銷團隊來共同維護,這也讓GraphQL的長期發展,不再完全由Facebook決定,而是透過開源社群來主導,有利於吸引其他科技巨頭的加入,來壯大其發展規模。

企業級產品出爐和開源基金會的設立,對GraphQL來說,等於開始跨出了制度化的關鍵一步,有利於長期發展,也更適合大型企業的導入。GraphQL這個可以成為網頁應用架構新溝通方式的REST架構殺手,在2018年底走出了臉書的領域,成為全球開源社群的資產,在2019年可以有寬廣的天空可以發展了。


Unity開發元老抨擊:C++ 20新功能造成編譯緩慢與偵錯建置效能低落

$
0
0

負責Unity繪圖引擎架構與發展的元老工程師Aras Pranckevičius,在個人部落格發表不看好C++ 20新功能Ranges的文章,而其在推特上的貼文也引來許多遊戲開發工程師表達相同的感受。他提到,C++的編譯時間與偵錯建置(Debug Build)效能非常重要,但是C++ 20的新功能Ranges卻讓這兩者都大幅增加。

11月ISO C++委員會在聖地亞哥召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會議,就C++ 20的語言更新草案進行討論,而決議之一便是決定加入Ranges概念。Ranges是即將在C++ 20加入的新語法功能,Ranges用來幫助操作範圍概念,能夠讓開發者簡單的迭代具有開始和結束範圍,並回傳行為類似迭代器的物件。Ranges能夠讓語法更為簡潔,使程式碼閱讀者不再需要自己解析複雜的for迴圈邏輯。

而主推Ranges和Concepts進入標準函式庫的Eric Nieble,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標題為Standard Ranges的文章,然而卻在Aras Pranckevičius發表評論之後,引來了部分遊戲開發者的討論,多數表達了反對意見。

 

Aras Pranckevičius使用目前最佳近似實作,由Eric Nieble撰寫的range-v3,與簡單版C++進行比較,他指出,C++ 20可能的問題至少有兩個,編譯時間與執行效能。他以Eric Nieble在自己部落格解釋Ranges功能的畢氏三元數為例,以使用Ranges的C++編譯程式碼,編譯時間長達2.92秒,比簡單版C++的0.064秒還要多2.85秒,他表示,現代的CPU可以在3秒的時間,進行很大量的操作,像是以Clang在偵錯模式中編譯完整資料庫引擎SQLite只要0.9秒,他質疑,編譯畢氏三元數的5行程式碼,卻需要編譯整個資料庫引擎的3倍時間。

Aras Pranckevičius指出,編譯時間是編譯大型C++程式碼庫痛苦的來源,他隨意列舉Chromium、Clang/LLVM或UE4專案,都能讓開發者輕易的體驗這件事,他指出,編譯時間就是一個C++待解決的大問題,而且應該在列表中排名之一,但是整個C++社群卻假裝這不是個問題。

由於在每個C++版本都會有更多的內容被放進標頭檔中,而且不像是C只在標頭檔案放入結構聲明或是函式原型,C++會把整個模板化的類別和函式都加入。range-v3是一個大小1.8MB的程式標頭檔,而且即便預編譯標頭檔,也只省下了0.7秒,整個編譯時間仍然長達2.24秒,比簡單版C++仍然長2.1秒。

另外,Aras Pranckevičius也提到,非最佳化建置效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畢氏三元數的例子中,擁有Ranges的C++執行時間為300毫秒,而簡單版的C++卻只要2毫秒,也就是說執行效能慢了150倍,他認為,執行時間多2到3倍可以接受,慢10倍以上可能代表無法使用,而有Ranges的C++卻是百倍以上。

執行效能對於遊戲程式來說非常重要,Aras Pranckevičius表示,或許在部分應用偵錯模式中慢10或100倍的時間,只是比較擾人,但是在遊戲中,當每秒只有2個影格,則已經不是感覺上的問題,而是從根本上無法達到玩遊戲的體驗。即便建置最佳化後的執行效能與簡單版本相同,但Aras Pranckevičius提到,要對最佳化的程式碼偵錯非常困難,這增加了工作難度。

相較之下,以C#實作畢氏三元數,使用Mono編譯器編譯需要0.2秒,而簡單版的C#則是0.17秒,兩者相去不遠。Aras Pranckevičius認為,雖然C++ 20被稱為現代C++,但事實上這些變化,並沒有因為是「現代」而變得更好,大多數遊戲開發人員都還停留在C++ 11、14或是17的版本,無論C++ 20增加了什麼新功能,編譯時間與偵錯建置效能太差就毫無用武之地。

儘管Aras Pranckevičius的批評引起不少遊戲開發者的聲援贊同,但range設計目的是為了簡化複雜的C++程式碼,超多行數的大型程式碼是否會如簡單幾行的畢氏三元數程式一樣,遭遇到同樣嚴重的效能問題,Aras Pranckevičius則沒有進一步舉例實測。

USB組織推出USB Type-C驗證方案,防止惡意USB裝置搞鬼

$
0
0

隨身碟雖然方便,卻也暗藏安全風險,例如可能成為竊密或植入惡意程式的媒介。現在USB Implementers Forum (USB-IF)周三公佈USB Type-C Authentication驗證方案,可望降低PC遭插入非法或惡意的USB Type-C裝置及充電器的風險。

USB Type-C Authentication旨在作為USB Type-C充電器、裝置、USB線材及電源裝置的驗證標準協定,可支援USB 資料匯流排或USB Power Delivery協定進行驗證。它參考現有國際通行的加密技術作為認證格式、數位簽章、雜湊和亂數產生。USB Type-C Authentication使用128-bit的安全加密,並以DigiCert作為PKI及憑證管理服務。

利用這項協定,主機系統可在準備插入USB裝置或充電器時,判斷這些裝置是否經過認證、是否為合法的解密裝置,藉此降低經由隨身碟等USB裝置散佈的惡意軟、硬體。例如在外旅行若擔心公共USB充電器,那麼手機可以導入安全政策,僅允許經認證的USB充電器才能充電。擁有重要資產的企業也可以在PC設定僅接受驗證過的USB儲存裝置。

目前這項方案只是一項建議,並未強制產品導入,但可望獲得USB業界的支持。USB-IF標準組織總裁暨營運長Jeff Ravecraft指出,透過將USB Type-C Authentication方案提供給硬體廠商導入安全框架,隨著相容產品生態體系統的壯大,有助於進一步確保消費者的安全。

有鑒於USB隨身碟或其他裝置帶來的安全風險,有媒體發現Google也正在開發新版Chrome OS,將加入可在筆電螢幕鎖定時無法讀取未用過的USB裝置的功能,以免被人偷偷插入筆電。目前這項名為USB Guard的功能只有Canary早期開發版有,但預料今年即會加到正式版本中。

遲來的聖誕禮物?勒索軟體FilesLocker作者釋出解密金鑰

$
0
0

甫於去年10月問世的勒索軟體FilesLocker作者在聖誕節版的FilesLocker中附上了解密金鑰,勒索軟體研究人員Michael Gillespie則利用此一金鑰建立了解密機制,並與資安新聞網站BleepingComputer合作,協助受害者解密遭到FilesLocker加密的檔案。

FilesLocker是個去年10月才現身的勒索軟體,提供英文與簡體中文的介面,而且它一出現就是採用勒索軟體即服務(Ransomware as a Service,RaaS)的形式,邀請眾多駭客加入以協助散布,雙方再拆分不法利益所得,負責散布的駭客可得到60%的酬勞,若有更大的流量與營收貢獻則可提高到75%,其它則歸FilesLocker開發者所有。

在感染使用者電腦之後,FilesLocker會加密使用者的桌面、文件、音樂、圖片或其它檔案,並向受害者勒索0.18個比特幣,它還在去年底應景地推出了擁有聖誕樹及雪人背景的聖誕節版。前三大遭到FilesLocker感染的地區分別是美國、中國與荷蘭。

不過,資安研究人員發現,聖誕節版的FilesLocker加密了受害者的檔案之後,會在系統的預設瀏覽器上開啟一個連至Pastebin的視窗,上面含有文字訊息與一個RSA金鑰,且該金鑰為FilesLocker的主要解密金鑰。Gillespie即利用此一金鑰建立了解密機制,能夠解密遭到FilesLocker加密的檔案,且同時適用於兩個版本的FilesLocker。

過去也曾發生勒索軟體開發者主動釋出解密金鑰的例子,有時是因終止勒索專案,有時只為了版本的更新,這次FilesLocker作者可能只是送上一份聖誕禮物。但在該作者公布解密金鑰時,在文末附上了「結束是另一個開始」(The end is just the beginning)的字眼,透露出他可能會發展其它惡意專案。

資安一周第24期:美媒體集團遭感染惡意程式影響發行、歐盟將針對15個開源專案提供抓漏獎勵

$
0
0

1227-0102 一定要看的資安新聞

 

#勒索軟體  #特別產業APT

美媒體集團遭感染惡意程式影響發行

美國報業集團Tribune Publishing網路遭惡意程式感染,導致旗下洛杉磯時報等紙本周末版刊物,發行及出刊延宕。

最早發現異常現象的人,是該集團旗下的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體育版編輯,他因為無法登入系統,導致不能將報紙的數位檔案,傳送到印刷系統。

Tribune Publishing研判,惡意程式來自美國境外,但並未說明確切來源,也無法判定是否為國家資助的駭客攻擊,還是一般駭客。知情人士指出,惡意程式疑似是專門攻擊關鍵系統的勒索軟體Ryuk。不過,該集團表示,訂閱戶、網路用戶,以及廣告客戶的個資,都沒有遭到外洩。詳全文

 

#抓漏獎勵  #開源軟體  #歐盟

歐盟2019年起將針對15個開源專案提供抓漏獎勵

自2019年1月起,歐盟針對15個重要的開源專案提供抓漏獎勵,包括Notepad++、7-zip、Drupal,以及PuTTY等,並且針對不同的專案提供各異的抓漏獎勵金額,從2.8萬歐元(約新臺幣100萬元)到9萬歐元(約新臺幣320萬元)不等。

這項抓漏機制,是開放與開源軟體稽核(FOSSA)專案的延伸。該專案最初只有針對Apache網路伺服器,以及KeePass密碼管理器等2款軟體,進行定期稽核,而現在,歐盟將透過HackerOne與Intigriti平臺,提供漏洞通報的管道,並適用於14款開源軟體,另規畫於3月再增加身分管理平臺midPoint。詳全文

(翻攝自Julia Reda網站)

 

#Windows 10 

獨立研究員再度揭露Windows 10漏洞

推特帳號為SandboxEscaper的獨立研究員,自8月底接連揭露了多起Windows漏洞,而在2018年接近尾聲時,她公布了第4個漏洞,駭客可利用Windows錯誤報告(WER)收集的內容,覆蓋任意的系統檔案,造成服務阻斷攻擊。

雖然,漏洞分析師Will Dormann取得概念性驗證程式後,發現這個漏洞並非每次都能重現,SandboxEscaper自己也表示認同,但同時指出,只要稍加修改她的概念性驗證程式,就能用來關閉防毒軟體。詳全文

 

#Microsoft Edge

鎖定Edge漏洞CVE-2018-8629的攻擊程式曝光

在微軟提供Microsoft Edge漏洞的修補軟體後,最近軟體開發商Phoenix Technologies也公布概念性驗證攻擊程式。

微軟表示,當Microsoft Edge的Chakra渲染引擎不當處理記憶體中的物件時,即會觸發編號為CVE-2018-8629的漏洞。駭客可架設一個惡意網站,然後誘導Edge用戶造訪,成功開採即允許駭客取得使用者權限,進而掌控被駭電腦。

在概念性攻擊程式現身之後,資安專家呼籲,還沒套用修補的使用者或企業,應儘速部署相關的安全更新。詳全文

 

#臉書  #Android App

20款Android應用程式暗中傳送用戶資料給臉書

隱私國際(Privacy International)在2018年的8月至12月之間,針對34款知名的Android應用程式進行分析,發現其中20款經由臉書的SDK,將資料傳送到臉書,包含了Spotify、MyFitnessPal、Skyscanner、TripAdvisor、Kayak、Shazam等,而且,無論用戶有無臉書帳號,這些App都將資料悉數提供給臉書。

上述資料若是再搭配Google與蘋果的廣告ID,可讓廣告商統整App裡的用戶行為,進而產生更完整的個人資訊,導致曝露使用者的性別、宗教、就業狀態,以及親屬關係等。在去年GDPR上路時,便有應用程式開發業者指控,臉書的SDK在未經用戶同意就收集相關資料,雖然6月時臉書有所調整,但只有4.34版以後的SDK才提供。詳全文

 

#推特  #簡訊漏洞

推特宣稱修補完成的漏洞遭研究人員打臉

資安業者Insinia Security自2018年3月起,多次揭露推特的一個漏洞,能讓攻擊者利用簡訊挾持用戶的帳號,最近推特終於表示已經修補完成,然而該公司的研究人員以實際的攻擊,證明推特並未如宣稱的確實解決臭蟲。

推特於12月28日宣布,他們修復了上述的簡訊挾持漏洞,之後,Insinia Security的研究人員,便直接朝多名英國電視名人的推特帳號下手,挾持這些人的帳號發文、轉推,或是按讚等。雖然這樣的做法有所爭議,不過該公司執行長表示,他們早在2個月前就通知上述名人,而且,該公司的目的主要在於突顯問題,呼籲用戶從帳號裡移除電話號碼,推特站方也應該停止使用簡訊驗證的機制。詳全文

 

#北韓  #資料外洩  #國家級攻擊

南韓安置中心遭駭,近千名北韓逃亡者個資外洩

南韓統一部於12月28日表示,尚慶北道安置中心的一臺電腦遭到駭客入侵,當中所存放的997名北韓流亡者的個資外洩。統一部僅表示,他們已與警方展開調查,但無法確認本次攻擊是否來自北韓的駭客組織。

不少媒體懷疑,這起攻擊事件由北韓主導,因為北韓當局其實並不清楚那些人逃亡到南韓,其中,有些人只被視為失蹤人口,或是被記錄已經死亡。詳全文

(截取自Korea.net)

 

#中國  #隱私監控

中國部分地區用智慧制服監控國小與國中學生

中國已有無所不在的人臉攝影機、步態分析等黑科技,西南部的中小學,開始採用具有物聯網科技的智慧制服,用來監控學生的行蹤。根據環球時報的報導,貴州及廣西自治區已有十多間學校採用這套嵌有晶片的制服,它能追蹤學生位置,並配合校門口的臉部辨識系統,每天學生進出學校時,自動記錄時間,同時錄製約20秒的影片,再經由App寄給老師及家長。

在定位的功能之外,這套制服還結合RFID系統、指紋、指靜脈及人臉識別等身分驗證機制,在校園內應用於消費支付與圖書館借還書上。家長也能透過手機,隨時查看孩子每天在校的消費,飲食是否符合營養均衡,並可限制孩童消費。詳全文

 

#雙因素驗證 #特定人士APT

中東與北非人權人士電子信箱雙因素驗證遭到破解

國際特赦組織在12月底,公布了2起電子郵件釣魚攻擊事件,其中駭客突破了雙因素驗證防護機制,許多北非與中東的人權鬥士、記者,因此遭駭。

駭客先針對上述人士常用的電子郵件加密服務下手,包含了Tutanota與ProtonMail等,以幾可亂真的釣魚網站騙取帳號與密碼,接著,這些駭客更進一步,竊取了人權鬥士的Gmail、Yahoo信箱雙因素驗證碼,之後便能持續存取這些電子郵件信箱。詳全文

 

更多資安動態

ACLU控告FBI等美國7大聯邦機構,要求政府「合法駭客行動」更透明
金融機構當心! 卡巴斯基:明年將出現盜用生物辨識資料的網路攻擊
去年襲捲全球的勒索蠕蟲WannaCry仍潛伏在全球電腦上
臉書也開始試驗加密DNS,表示實測不會導致延遲
AdGuard正式釋出隱私DNS服務,同時支援DNS-over-TLS與DNS-over-HTTPS
新HTTP協定反成資安漏洞,後脅迫命令控制工具Merlin能以HTTP/2規避偵測
小心!App Store上的Setup for Amazon Alexa程式是假的
負荷太大?Amazon Alexa伺服器在聖誕節當機
川普可能發布行政命令禁止採購華為與中興產品
你願意為了多少錢停用臉書一年?研究:至少1,000美元
北京打算在公共住宅專案採用人臉辨識智慧鎖以杜絕轉租行為
疑封鎖反對黨競選,孟加拉關閉3G、4G網路長達37小時

傳中國開發商一款下載數上千萬的氣象預報app暗中蒐集用戶資料

$
0
0

華爾街日報周三引述一家安全公司的研究指出,中國一款下載超過千萬的Android氣象預報app在未經用戶同意下蒐集電子郵件、居住地點、及手機裝置辨識碼等詳盡資訊傳到中國。

這款app名為Weather Forecast - World Weather Accurate Radar是由中國TCL通訊科技控股公司開發,TCL也是Alcatel及Blackberry智慧型手機的代工廠。Weather Forecast app號稱可提供用戶今、明兩天、未來14天甚至21天的精準氣象預報、濕度、風速及能見度。報導引述分析機構App Annie的數據指出,Weather Forecast自2016年12月在Google Play上架以來下載人次超過千萬,在美國排得上前20,而在30個國家它甚至名列前五大氣象app。

但英國安全公司Upstream Systems研究人員分析發現,這款app會蒐集用戶的所在地理位置、電子郵箱、以及15碼的國際行動裝置辨識碼(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並傳到TCL位於中國的伺服器上儲存。

App難免會蒐集資料,但安全專家指出,一款app蒐集像IMEI這類獨特辨識碼的行為實在很可疑,而且全部都是背景運作,用戶從頭到尾不可能察覺。

Alcatel的手機目前已成為低價產品,主打新興國家。安全研究人員發現Weather Forecast還會試圖幫巴西、馬來西亞、奈及利亞等地的Alcatel手機用戶訂閱付費的虛擬實境(VR)服務。研究人員指出,如果用戶真的傻傻地被加入訂閱,TCL可以多賺到150萬美元。

去年11月華爾街日報曾就此詢問TCL,對方後來更新了Android 版app,不再試圖幫用戶訂閱付費服務。

至於偷偷蒐集用戶資訊一事,TCL方面曾表示Weather Forecast有多項安全防護機制,不過隨後又向媒體表示「正在評估安全顧問為該公司app安全性提供驗證。」

Google以不對單一app置評為由,拒絕發表評論。

去年11月中國獵豹公司遭研究人員發現有8款知名app運用大量下載次數進行廣告詐騙,獲利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華爾街日報報導12月Google將獵豹的CM File Manager及新美互通科技(Kika Tech)的鍵盤程式自Google Play下載。

消費者控告Google Photos的人臉辨識侵犯隱私,法官駁回

$
0
0

兩名來自伊利諾州的消費者在2016年指控Google旗下的Google Photos服務在未經他們的同意下就掃描並儲存他們的人臉資訊,侵犯了該州的《生物特徵辨識資訊隱私法》(Biometric Information Privacy Act,BIPA),向Google求償7.5萬美元,不過,伊利諾州北部地方法院的法官已於上周駁回此案。

基於人工智慧的辨識服務在這兩年來的爭議不斷,例如Amazon以Rekognition協助政府單位部署人臉照片資料庫以進行監控即遭到各方撻伐,Google也宣布將在今年3月退出協助國防部分析空拍照片的Maven專案,微軟則督促各國政府應儘速立法替人臉辨識訂下遊戲規則

在Google的案件中,一名原告Lindabeth Rivera的友人拍攝了她的照片,並將照片上傳到Google Photos上,繼之Google Photos即自動掃描Rivera的照片並建立樣本,以於Google Photos中提供歸類的功能,指控Google未經同意就擅自掃描、分析並使用她的臉部資訊;另一名原告本人就是Google Photos的用戶,但也因為同樣的理由控告Google違反BIPA,並向Google求償。

不過,法官認為這對原告來說缺乏具體傷害,因而予以駁回。

此一裁決不只讓Google鬆了一口氣,可能也會造福同樣在伊利諾州面臨類似指控的臉書(Facebook)與Snapchat,該州的消費者集體控訴臉書的標註建議(Tag Suggestions)功能在未經使用者同意的情況下,便以人臉辨識技術來分析照片。目前臉書與Snapchat的訴訟案皆仍在審理中。

中國教育部要求中小學建立學習類App審查制度

$
0
0

中國教育部周三(1/2)宣布,已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要求各地採取有效措施,建立學習類App進入校園的審查制度,亦將逐步打造學習類App使用管理的長效機制。

該通知要求中小學對於學習類的App必須進行第一階段的把關,針對App的內容、連結、應用功能與資訊安全進行嚴格審查,再通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查同意,且應該合理選用App,嚴格控制數量。

此外,中國教育部亦規定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不得向學生收費,或是由學生支付相關費用,也應保障學生的資訊與數據安全,避免洩露學生隱私。

而未來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一律禁止在校園內使用,也不得在課外統一組織、要求或推薦學生使用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亦要求學校及教師不得利用App發布學生成績及排名等訊息。


微軟更新個人生產力分析工具MyAnalytics、擴大服務方案

$
0
0

微軟宣布個人生產力追蹤器MyAnalytics,現在全面供Office 365、Microsoft 365企業版以及包含Exchange Online的商務套裝的所有人使用,並且新加入Microsoft Teams與儲存在OneDrive和SharePoint文件,作為分析訊號。

MyAnalytics服務透過在Outlook的個人儀表板以及每周電子郵件,總結使用者的工作時間,並向使用者提出更智慧的工作方式,建議像是減少沒有產出的會議時間,或是減少下班後工作時間,MyAnalytics還會使用人工智慧,根據使用者在電子郵件中做出的承諾,標記出工作優先順序。

微軟更新了MyAnalytics,使其能夠提供更全面的見解。MyAnalytics目前會根據Outlook電子郵件、會議以及商務用Skype(Skype for Business)電話與聊天所花費的時間,提供分析結果,而微軟在1月2日的更新,還加入新的見解分析來源,現在MyAnalytics也會把Microsoft Teams電話和聊天,以及處理儲存在OneDrive與SharePoint文件,當作見解來源的訊號。

來自Microsoft Teams與儲存在OneDrive與SharePoint的文件,在2019年1月加入MyAnalytics的見解中,並開始向所有使用者部署。過去MyAnalytics僅適用於企業E5方案或是作為E1和E3的附加套件,而MyAnalytics服務從1月2日的更新起,已經可以在Office 365、Microsoft 365套裝:Business Essentials、Business Premium E1、E3和E5方案推出,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則會繼續於其他新套裝中釋出。

駭客挾持Chromecast等眾多連網裝置以播放任意YouTube影片

$
0
0

代號為Hacker Giraffe與J3ws3r的兩名駭客在本周針對Chromecast、Google Home及智慧電視等連網裝置發動攻擊,迄今已挾持逾6萬台相關裝置以播放來自YouTube頻道PewDiePie的影片。

這兩名駭客將此一攻擊行動命名為CastHack,宣稱是開採了Chromecast及路由器的安全漏洞,以強迫Chromecast與連網電視播放他們所選擇的任何YouTube影片。

駭客的入侵點為「通用隨插即用」(UPnP)協定,該協定允許家庭網路或企業網路中的各種裝置能夠無縫連結,也會將內部網路的連結埠轉送到全球網路上,而使得Chromecast或其它連網裝置曝露於公開網路上。

因此,Hacker Giraffe與J3ws3r所挾持的裝置不只是Chromecast,還包括Google Home與智慧電視,不只已強迫6.5萬台裝置播放影片,還替逾8,200台裝置更換了名稱。例如有一名用戶在Reddit上抱怨他原本在看的電視節目每20分鐘會自動切換成PewDiePie的影片,影片中即出現#ChromeCastHack的字樣。

除了播放PewDiePie的影片之外,駭客也在電視上秀出警告訊息,指出使用者的Chromecast及智慧電視已曝露於公開網路上,還外洩了機密資料。這些機密資料包含這些裝置所連結的Wi-Fi網路、所配對的藍牙裝置、連網時間或是所設定的鬧鐘等。

Hacker Giraffe與J3ws3r表示,此一攻擊除了允許遠端駭客於裝置上播放任何媒體內容之外,還能變更裝置名稱,將裝置回復成出廠預設值,或是重新啟動裝置,也能強迫裝置忘掉所有的Wi-Fi網路,或是強迫裝置與新的藍牙喇叭、Wi-Fi熱點配對。

這兩名駭客也提供了暫時修補方式—關閉路由器上的UPnP,以及禁止轉送8008/8443/8009等傳輸埠。

Hacker Giraffe與J3ws3r說他們的攻擊行動只是為了警告漏洞威脅,並沒有任何惡意的企圖,還說日前挾持5萬台印表機,以讓它們列印出PewDiePie頻道廣告的攻擊行動也是他們的傑作。

200萬筆瀏覽記錄開放下載!玉山銀拿自家去識別化真實顧客資料辦競賽,徵求ML高手看誰預測最準

$
0
0

玉山銀行近日舉辦了一場人工智慧公開挑戰賽,提供自家去識別化的顧客資料集,在趨勢科技平臺T-Brain AI實戰吧上舉辦一場金融商品交易預測競賽,要箇中好手運用這一批120天的真實顧客資料,來訓練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模型,並預測顧客在接下來的30天裡,會進行哪些金融商品的交易或申請,比如信用卡、信託類產品、信貸或外匯。比賽從1月2日起,至3月14日止。

玉山這次釋出的匿名資料集,涵蓋顧客120天的產品交易和申請資訊,可細分為200多萬筆的顧客網頁瀏覽資料、18多萬筆的顧客基本屬性(比如性別、年齡、子女數、工作月數等),另外還有顧客信用卡核卡資料、外匯交易資料、信貸申請資料、信託類產品交易資料和最近一次交易時間等。

參賽者可用這些資料,來訓練機器學習模型,預測顧客在未來30天內,是否會申辦信用卡、申購或轉換信託類產品、進件信貸,以及是否會以臺幣購買外幣。

玉山在競賽官網表示,顧客喜好和購買行為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而藉由這次競賽,玉山想知道是否能透過AI模型來精準預測顧客購買行為。

關於競賽規則,玉山也明定參賽者只能以機器學習來辨識和分類、不得以人工方式標記資料,而且必須使用如AutoML等開源服務。比賽自1月2日起至3月14日結束,期間競賽隊伍可上傳答案,而評分系統將依此評分,3月20日將公布前三名與佳作三名,第一名可獲得新臺幣12萬元獎金。文◎王若樸

Thunderbird團隊擴增人力,將大刀闊斧改進使用者介面並提升執行速度

$
0
0

Mozilla的電子郵件軟體Thunderbird團隊由於在2018年獲得了足夠的捐助,在2019年初擴充團隊近一倍,也預計將在今年處理技術債,解決使用者介面緩慢和一般效能問題,另外,還會改進使用者體驗與介面,增加Gmail的支援程度等功能。

在2018年,Thunderbird釋出了第60版,對Thunderbird核心進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同時也對Thunderbird日曆功能做出不少的改進。在2019年,Thunderbird團隊還有更大的計畫,由於捐款收入增加,決定擴充團隊規模,從去年原有的8名全職員工,在2019年初又新增了6位現達14位全職員工,並且還持續招聘工程師中,而積極擴充人力的政策,便是要在2019年全力發展Thunderbird。

由於受到設計工作室Ura Design的幫助,Thunderbird進行了一些計畫,獲得了一系列樣式指南與用戶測試,而後Ura Design還加入了Thunderbird新的工作團隊,官方提到,有專業使用者體驗設計師與開發者的加持,在2019年的Thunderbird會很不一樣。Thunderbird開發郵件列表中,列出了一系列需要好好改進的功能。

信中提到,最受到使用者抱怨的就是使用者介面了,官方將會分析使用者介面緩慢的原因進一步改善,並且會以自動量測方法來測量使用者介面運作的效能。呈現架構上也會做出改變以支援平滑操作,介面會使用網頁技術,並讓Thunderbird支援多元處理,使用像是窗框腳本等技術。

在整合支援上,首先要改進的就是Gmail支援,會從全域儲存實作開始,提供像是Gmail的標籤資料夾,官方提到,使用者以Thunderbird收發Gmail是一件好事,因此支援Gmail的特殊功能是很合理的政策方向。另外,還會改進通知功能,信中提到,現在Thunderbird的通知功能太無用,接下來會放棄相依於平臺的實作,朝向統一內容生產邏輯。

在2019年Thunderbird會重寫其過濾器功能,預計將以非同步JavaScript實作,而且由於現在過濾器是針對個別伺服器進行搜尋,官方希望該功能可以更加的靈活,能擴大至對全域搜尋,也可以對單一資料夾搜尋。此外,還會新增預過濾MIME處理,讓過濾器可以處理訊息呈現,而不是原始MIME。官方認為,過濾器非常適合以JavaScript重寫,其非同步的特性比用C++還容易實作。

而在Thunderbird使用的協定也會使用JavaScript重寫,官方提到,或許會先從SMTP開始,也可能會是NNTP,畢竟是個簡單的協定。現在已經存在一些IMAP與SMTP的JavaScript實作,官方提到,雖然這些函式庫還缺乏Thunderbird需要的功能,而有鑒於去年JavaScript的進展,這些函式庫需要修改以加入非同步與Promises功能,但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

在加密使用上,Thunderbird將會提供更具符合使用者體驗的設計,除了改進開箱即用加密體驗外,還會移除技術艱難用詞,並修正存在誤導性的錯誤訊息,官方提到,加密的功能必須要直接可用,不能要求終端使用者知道如何更新憑證,當然使用者需要知道擁有憑證這件事本身,或許就是個問題,Thunderbird在下一個版本會對加密和設定介面進行徹底的改進。

下一版Thunderbird也會對插件功能做出更新,官方預計將會把一些熱門的插件功能整合進核心,並提供簡單的方法,以輸入、輸出與存取插件自身的資料,官方表示,由於多數使用者並不了解插件,因此也不會知道有額外功能的存在,部分功能以插件的形式存在不合理,所以應該併入核心。

Arm發表新一代圖像訊號處理器,要讓智能設備看得更清楚

$
0
0

為了因應市場對即時性高品質圖像的需求,Arm近日宣推出兩款新一代圖像訊號處理器:Arm Mali-C52和Mali-C32,每個像素都透過超過25個處理步驟,達到即時的高品質的圖像輸出結果,其中關鍵的處理步驟為高動態範圍成像(HDR)、降噪和色彩管理。

安裝於室外光照環境的攝影機,圖像輸出往往會有非常明亮影像和陰暗的影子,人類得眼睛可以在這樣的場景下自然的感知對比度,但是數位感測器需要透過多次曝光才能捕捉影像,若要真實地還原HDR的場景,每個像素需要20~24位精度。但是數位系統通常只有8~10位,限制了能夠處理圖像的數據,新一代的圖像訊號處理器,則是採用動態範圍管理和色調映像技術,來克服設備的限制,來增強陰影的圖像,不需要另外調整圖像的亮度。

Arm表示,兩款圖像處理器都是完整的解決方案,提供硬體IP和圖像處理器軟體驅動程式,還包含自動曝光、自動白平衡、自動對焦、校正和調整工具,而Mali-C32是針對低功耗的嵌入式設備所設計,例如門禁管控的攝影機、無人機等。

 

AWS為Alexa技能開發人員推出培訓課程和認證

$
0
0

AWS於3日宣布為Alexa技能的開發人員,推出AWS培訓和認證課程,透過專業的測驗和4堂自己調配進度的數位培訓課程,幫助開發人員提升語音設計技能,這項測驗和培訓課程在全球一同推出,通過測驗代表開發人員具備建構、測試、部署和驗證Alexa的技能。

AWS建議參與測驗的開發人員至少具備6個月以上開發Alexa技能的實戰經驗,並且熟悉撰寫程式語言,也至少需要發布過一項Alexa技能,參與者成功通過測驗後,即可持有AWS頒布的AWS Certified Alexa Skill Builder專業認證。

為了協助參與者成功通過測驗,AWS準備了4堂免費的數位課程來協助學員,首先要建立語音系統的觀念,透過語音應用基礎介紹課程,了解語音系統的運作和企業的價值,接著學員要了解Alexa語音對話的觀念,第三堂課則是設計對話,學習如何設計一套有效的語音溝通對話介面,與人類用對話來互動,最後要建立自己的Alexa技能,運用上述所學的觀念,將這些知識整合,建置自己的Alexa技能。

IBM與知名醫療科技公司用AI預測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

$
0
0

IBM最近與知名醫療科技公司美敦力(Medtronic)一同在糖尿病個人助理App Sugar.IQ中推出預測低血糖的新功能IQcast,透過IBM Watson Health平臺的AI技術,搭配美敦力血糖監測儀器Guardian Connect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Qcast分析病患的數據後,預測每位病患未來4小時內,低血糖的可能性。

美敦力糖尿病彖對醫學和臨床事業群主任Robert Vigersky表示,IQcast就像糖尿病患者的氣象預報一樣,有了預測的結果,就能為他們的一天做好準備,能夠讓病患掌握每日多次注射藥物的時間,並且控制自己的飲食、運動和睡眠。

IBM Watson Health團隊的副主席Lisa Latts也表示,對糖尿病患者而言,低血糖是最嚴重且可怕的事之一,透過正確的數據、AI和機器學習技術,能夠幫助糖尿病患者減低經歷低血糖的擔憂,IQcast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分析來自用戶的多種數據,包含葡萄糖水平、胰島素數據、食物日誌和先前的低血糖事件等,來評估用戶未來4小時內可能發生低血糖事件的可能性。


【2019年產業趨勢觀察:IDC】企業要重塑數位轉型作法,AI、雲端和微服務最關鍵

$
0
0

「2019年是「重塑創新競賽」的關鍵年。」市場調查研究機構IDC臺灣區總經理江芳韻指出,過去2年企業聚焦數位轉型,但2019年的作法得不一樣,企業要重塑對轉型的想像,甚至要重新審視競爭的步伐。

IDC有一套數位轉型成熟度框架,將企業轉型發展程度分為5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數位轉型抵抗者(Digital Resister),企業開始行動後則進入第二階段,成為數位轉型探勘者(Digital Explorer),在這兩階段,企業在內部進行不同程度的測試專案,會從單點實驗延伸到局部推廣。接下來第三階段,企業會成為數位轉型執行者(Digital Player),推展跨部門協作,訂立數位轉型的關鍵績效指標(KPI),並從複製整合朝向管理營運的階段發展。

達到第四階段的企業,則是數位轉型領導者(Digital Transformer),此時,企業已累積大規模數位轉型經驗,並且採用KPI來管理數位轉型成果。最後一步,企業將成為數位轉型顛覆者(Digital Disrupter),這是第五階段成熟度。這類企業聚焦在整合內、外部轉型經驗的反饋,來優化創新,並檢討數位轉型改善的結果,作為後續擬定新轉型計畫的參考方針。

臺灣是亞太區數位轉型中後段班,三大關鍵是落後主因

不過,據江芳韻觀察,臺灣企業數位轉型的腳步,遠遠不及鄰近國家。根據IDC的調查顯示,僅少數臺灣企業進入第三階段,大部分仍處在第二階段,這個發展程度,在亞太區只領先東南亞國家,落後於紐西蘭、澳洲和新加坡,甚至,中國和南韓的發展也都超越臺灣。目前,紐西蘭、澳洲和新加坡位成熟度介於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之間,而且近3成企業已進入第四階段,是亞太區數位轉型的領先國家,相比之下,「臺灣處於中後段班,發展速度真的慢了一點,」江芳韻指出。

臺灣企業遲遲無法邁向第三階段,江芳韻歸納出3個關鍵因素,企業除了業務部門間的合作關係不足之外,也欠缺了掌握新技術、新科技的創新人才,再加上,IT部門與各業務單位間,更是缺乏足夠有效的溝通。「企業需要創造協作的氣氛跟文化,讓跨部門的協同合作滲透整個企業,才可同時將轉型效果在企業中擴散開來。」

江芳韻解釋,第三階段的發展關鍵是訂立數位轉型的KPI,才有助於邁向下一階段需要的轉型擴散效應,但是,臺灣企業仍有業務部門不願與其他部門合作,內部存在情報不想外流的封閉思維,她強調,思維要轉變,企業要重視分享文化,才可跳脫瓶頸。

企業在人才經營上,不僅要尋找具備數位轉型技能的人力,而且更要擁有溝通能力,才能在企業內有創新思維的年輕世代,與熟悉產業技能的資深員工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樑。

江芳韻還提醒,IT部門與各部門的溝通更不可忽視,IT部門了解各科技可以支援的應用場景,而前端使用科技的業務單位,不管是行銷部門,還是銷售部門等,都是最了解第一線使用需求的人,但往往兩者欠缺溝通的渠道,所以常導致導入的科技無法符合需求,而無法有效解決問題。江芳韻提到,數位轉型絕對不只是技術的應用,企業內部文化也要改變,積極鼓勵創新的文化,才可透過新科技實現創新能力。

十大趨勢預測,以AI、雲和服務網格最值得關注

IDC也在2018年底照例發布了,2019年臺灣ICT市場10大趨勢預測,第一項趨勢就是AI。江芳韻表示,各產業目前都有不同程度的AI應用,下一步的方向是整合聊天機器人、自然語言處理(NLP)和機器學習這三者。尤其,IDC觀察,新一代對話式平臺整合了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之後,將會成為顛覆產業的新機制。

IDC預估,到了2020年,將有超過30%臺灣企業採用對話式平臺,以優化營運業務,同時開創全新的商業模式。尤其以零售業者為最大宗,在這些採用者中,零售服務產業預估約有35%,接著是專業服務(27%),如資訊科技、律師等,另外則是製造服務(17%)、娛樂媒體(9%)和金融服務(5%)也都會有採用對話式平臺的企業。

第二項趨勢也跟AI相關,因隱私、低延遲、安全性等條件越來越高,AI走向邊緣的趨勢下,企業建立起可結合智慧終端設備、AI邊緣運算和機器學習的應用平臺,IDC認為,這將是發展群體智慧(Federated AI)生態圈的基礎,打造三合一的應用平臺是企業的下一步。IDC預估,2020年將有5成智慧型手機內建AI晶片,而到2022年,全球四分之一的終端設備會有智慧邊緣運算能力,更進一步預期,未來原本各自獨立的AI終端設備會互相連結,群體智慧透過各類資訊反饋和機器學習,將逐漸成形。

金融業已擁抱微服務,其他產業也要跟進

再來兩項發展則與雲端發展相關。隨著雲端原生應用的迅速成長,容器技術也更為普遍之下,IDC認為,微服務(Microservice)架構將興起,也看好微服務架構與敏捷創新會趨動服務網格(Service Mesh)需求的崛起。就臺灣的現況,IDC觀察,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兩個產業,已開始運用微服務網路架構,來優化軟體服務,IDC預期此兩個產業也會是臺灣應用服務網格的先驅。江芳韻解釋,微服務是服務網格的前導發展,像是金融業已開始積極發展API架構,若沒有導入服務網格的技術,則會耗費許多資源,「微服務和API介接的狀況,將是走向服務網格的指標,介接滲透的越快,企業對網格的需求,會越蓬勃。」

從整體雲端市場來看,IDC則表示,雲端原生資訊技術將全方位轉化。IDC預估,2023年時,臺灣33%的超大型企業會評估開放型虛擬架構,也會28%的大型企業採用雲端協同開發環境,此外,40%企業則會在自有機房部署原生雲端技術。

江芳韻點出,雖然雲端是本來就存在的概念,但它一直不斷地在變形,過去CIO們可能都以CPU為選擇時優先考慮的要素,但現在CIO們要考量其所需要的功能,尤其,如要進行人工智慧的運算,就要思考導入FPGA、ASIC等,另一個部分,為解決資安的疑慮,CIO則要考量基礎架構端選擇邊緣或本地端更為合適。

除此之外,IDC預測的2019年趨勢,還包含了數位分身(Digital Twin)將創造企業核心的價值,IDC預期,2019年臺灣製造業會逐步導入數位分身,藉此增進企業內生態系統之間的協作。

談到資安,IDC認為,綜合進階資安測試、威脅情報、事件回應演練、網路安全訓練等服務的「威脅生命週期管理」(Threat Life-Cycle Management),將是新世代資安防禦的思維,企業能藉此實現主動防護。

在工作職場上也有新趨勢,因應工作人口結構的改變,IDC則說明,新形態的未來辦公室將會由三大元素,工作場域、工作人力和工作文化形成。另外,IDC提到,列印加值服務(Print-as-a-service)將加速企業在工作流程方面,達成數位轉型,印表機硬體原廠會取代通路,成為給予企業服務的提供者。

另外,從人工智慧進入環境智慧(Ambient Intelligence,IDC以環境智能稱呼)階段,根據使用者的感知與反應,提供互動和反饋的環境,IDC預計,人工智慧、量子電腦、終端微小化、能源採集等,都是環境智能下的發展趨勢。最後一項預測則聚焦產業,IDC認為,5G時代將會來臨,垂直市場應用成為電信業者未來的主要布局。

江芳韻建議臺灣企業的CIO們,應持續以AI和雲端為企業科技應用的發展核心,並且不要忽視採取微服務架構的重要性,以在未來能跟上服務網格崛起的時代。

2019年IDC臺灣ICT市場10大趨勢預測

1. 新一代對話式平臺成為顛覆產業的新機制

2. 個人智慧+集體反饋+機器學習=群體智慧(Federated AI)崛起

3. 微服務架構與敏捷創新驅動服務網格(Service Mesh)需求崛起

4. 雲端原生資訊技術(Cloud Native IT)邁向全方位轉化

5. 數位分身(Digital Twin)將強化企業核心價值

6. 新世代資安防禦思維出現,用「威脅生命周期管理」(Threat Life-Cycle Management)實現主動防護

7. 未來辦公室(Future of Work)將加速創新

8. 列印加值服務(Print-as-a-service)將加速企業在工作流程中數位轉型

9. 從人工智能走向環境智能,ICT產業運作再進化

10. 5G時代來臨,垂直市場新應用為電信業者未來布局重點

資料來源:IDC,2018年12月,iThome整理

【2019年產業趨勢觀察:資策會MIC】未來2年,雲端將靠Serverless服務在產業邊緣運算落地

$
0
0

在2017年,國外掀起一股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風潮,越來越多廠商加入戰局,連原本僅提供雲端運算服務的AWS、Google、Microsoft,也紛紛轉身擁抱邊緣運算。

「未來2到3年內,雲端運算服務會逐漸落地在邊緣運算。」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施柏榮,指出未來重要趨勢。他解釋,在物聯網(IoT)的趨勢下,未來會產生非常大量的數據,光靠雲端運算無法完全處理,所以得仰賴邊緣運算,針對終端產生的數據更快地回應與分析。

AWS、Google、Microsoft這些雲端大廠也積極推動自家無伺服器(Serverless)運算服務,要來擁抱邊緣運算。施柏榮說,無伺服器是一種事件導向的邊緣運算系統,要將集中化的大型伺服器,導向Edge端小型伺服器,再藉由這些小型伺服器進行分散式運算,取代原本完全由雲端提供的運算服務。

他也觀察到,雲端業者開始依照客戶端邏輯,客製化混合式架構。他指出,每家企業IoT設備產生的數據特質不一,包括數據容量與對網路延遲的容忍程度也都不一致,所以在垂直產業應用上,不同應用產生的數據異質性很高。但是,以往的傳統雲端運算,就少考慮到不同數據的特質與類型。「邊緣運算,就是一種雲端業者從客戶端邏輯思考,所創造出來的垂直產業服務。」他說。

長期來看,施柏榮預測,邊緣運算的興起,會讓小型化伺服器與小型資料中心等裝置的需求量大幅成長。伺服器會越做越小且越趨便宜,但也須更為智慧化,能提供資料預先服務、分析功能。在軟體層面也需內建函數、容器或機器學習等運行功能,布局軟硬體整合。

施柏榮也指出,在2017年擁有邊緣運算發言權的是Dell、思科等終端硬體設備供應商。但到了2018年,雲端科技大廠聲量反而壓過這些終端硬體商,成為市場上的主流發言者。他也進一步預測,到了2019年,雲端大廠仍會掌握住發言權,而邊緣運算也是他們要進入異質服務或是垂直應用領域的重大策略。

不過,他也指出, 國外雲端大廠對於臺灣IoT產業知識並不瞭解,對於數據總量以及需要被回應的時間沒有概念。他建議,臺灣市場還是需要懂終端情況的系統整合商(SI)居中協調,協助終端業者串接到AWS環境,他也透露,目前臺灣已經有SI業者在內部先行測試,若成功將會把使用經驗往客戶端移動。

ASIC晶片需求看漲、智慧音箱市場持續成長

不止邊緣運算,MIC也針對ASIC晶片、智慧音箱等產業議題進行分析。資深產業分析師葉貞秀指出,2019年ASIC需求看漲,隨著IoT發展,帶動產品種類多元發展,包括AI的發展也開啟了雲端與終端客製化晶片的市場需求,臺灣IC設計相關業者有望受惠。

而智慧音箱市場2019年將持續成長,並由Amazon、Google、阿里巴巴、百度四強鼎立。產業分析師曾巧靈觀察,Amazon、Google在2019年的布局,將往海外市場開拓,也將支援更多元語言,強化本地化服務。而在中國智慧音箱市場,阿里巴巴、百度以有競爭力的價格成功擴大市占。但在營運策略上,阿里巴巴具備電商的優勢,主打語音購物;而百度則是合作華為、OPPO等智慧型手機品牌,在手機上搭載DuerOS智慧語音助理功能。

【2019年關鍵新趨勢8】科技巨頭參戰與大規模應用上線,企業級區塊鏈開始加速商用化

$
0
0

幣圈驟冷,但企業區塊鏈商用化發展在2018年卻邁開了腳步,更快速地前進。更多跨國科技巨頭,看上區塊鏈在企業端帶來的應用商機,在2018年陸續搶進區塊鏈市場,多個產業區塊鏈應用平臺也正式上路,打破了過去多聞POC而不見商用的觀望態勢,往商用化發展再進一步。

區塊鏈技術和平臺的供應商越來越多了,除了早已提供企業級區塊鏈雲端服務的IBM、微軟,甲骨文區塊鏈雲服務在2018年7月正式上線。Google也在2018年中時宣布與區塊鏈新創Digital Asset聯手,可在GCP雲端平臺上開發DApp區塊鏈應用。

連公有雲龍頭AWS都終於出手了,在年底re:Invent 2018大會上一次發表了兩項區塊鏈服務,包括Amazon QLDB與Amazon Managed Blockchain,正式踏入了區塊鏈市場。

不只雲端業者積極搶進,企業商軟大廠如虛擬化龍頭VMware,先在2018年中的全球用戶大會上,發表了企業區塊鏈專案Concord,可用於管理智慧合約,並在GitHub開源釋出程式碼,供開發者下載,隨後在11月時,和Dell科技聯手,正式推出了VMware區塊鏈平臺產品,可供企業自建私有鏈,目前是Beta測試版。

兩大區塊鏈技術社群聯手,要加速大規模區塊鏈應用

除了企業級供應商有更多選擇之外,企業級區塊鏈技術平臺也開始整合。企業區塊鏈技術三大平臺,包括了Linux基金會Hyperledger、企業以太坊聯盟(EEA)與R3 Corda等,其中Hyperledger與EEA兩大平臺於2018年10月宣布聯手,雙方互相加入彼此的組織成為會員,承諾以開放標準、程式碼以及跨平臺協作,要加速大規模區塊鏈技術採用。

區塊鏈應用開始走出POC宣傳階段,2018年越來越多區塊鏈應用或產業平臺正式上線,全球過去一年來,在零售、物流、金融、醫療等產業都有正式上線的實例。

像IBM維運的跨國食品履歷區塊鏈IBM Food Trust於2018年10月正式上線,包括在全球擁有1萬1千多個據點的美國零售巨頭Walmart,與擁有1萬2千多個店面的法國零售商家樂福,以及雀巢等10家零售業者都加入此食品履歷追蹤計畫。在零售巨頭帶頭作用,也有助於帶動更多零售業者,開始採用區塊鏈來追蹤食品履歷。

由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桑坦德銀行等歐洲9家大型銀行聯合成立的區塊鏈貿易平臺we.trade,採用Hyperledger Fabric技術打造,也在2018年7月正式商轉,也完成了首筆即時跨國交易。

全球物流業更出現了兩個區塊鏈航運聯盟。IBM與全球最大貨櫃船運業者快桅(Maersk)共同發布的航運區塊鏈平臺TradeLens,正式在2018年12月商轉,目前已成功串起全球4家航運公司,3家內陸運輸業者,40個港口和碼頭運營商以及8個國家的海關。

而另一個區塊鏈航運聯盟GSBN,則是由達飛輪船、中遠海運、長榮海運、陽明海運、東方海外等9家航運公司與碼頭運營商組成。中遠海運、東方海外已先進行危險品運輸文件處理的區塊鏈試點,而臺灣在物流區塊鏈競賽中也沒有落後,長榮海運及陽明海運預計在2019年第一季加入試點計畫。

不只國外有大規模商用實例,在臺灣,區塊鏈商轉腳步也在2018年尾聲突然快了起來。如財金資訊的金融區塊鏈函證服務,也在2018年12月正式商轉,30家金融機構及包含四大事務所在內的15家會計師事務所都採用,要讓臺灣上千家上市櫃公司財報函證審計不用再等人工作業。這是臺灣第一個大規模的跨產業企業區塊鏈應用實例。艾旺科技也在同年底推出臺灣第一個物流區塊鏈平臺,不論是合約、貨物單據或對帳單都可上鏈,已有兩家物流業者採用。

2017年就投入區塊鏈試驗的北醫附醫,在2018年8月啟用了健康醫療區塊鏈平臺,讓病患可以直接把在地方醫院就診的病歷資料,透過區塊鏈平臺授權給在大型醫院的醫師,落實雙向轉診病歷共享。高雄榮總也攜手台灣人壽打造理賠服務區塊鏈平臺,病患可授權醫院將理賠申領資料提供給台灣人壽進行理賠,預計2019年上半年上線。

主流區塊鏈技術的融合,更多大型區塊鏈供應商的加入,再加上大規模區塊鏈商業應用開始現身,都可說是企業級區塊鏈更進一步邁向成熟的象徵,臺灣不論技術面或應用面,也都不輸全球腳步。有了2018年這些基礎,將成為2019年企業區塊鏈正式應用起飛的踏腳石,而更多企業待解決的議題也將浮上臺面,如歐盟GDPR要求可刪除資料的被遺忘權,如何與不可刪除特性的區塊鏈共存,會成為跨國企業擁抱區塊鏈時的課題。

Cloud周報第7期:微軟機房落地瑞士,掌管全球私人財富2.4兆美元的瑞銀宣布,逐步於境內上雲

$
0
0

重點新聞(2018/12/13~2019/01/02)

  瑞銀     上雲   

微軟資料中心落地瑞士,促使瑞銀大砸數億法郎,計畫4年縮減機房改將資料搬上Azure

掌管全球最大私人財富的瑞銀宣布,將大砸數億瑞士法郎,相當於臺幣數十億元,將資料搬遷到微軟兩個位在瑞士的資料中心。身為全球最大離岸財富管理中心的瑞士,因掌管世界各國富豪鉅額的海外資產,瑞士的金融監管機構對金融資料儲存於海外的模式,設下種種嚴格的法律規範,微軟發言人Tobias Steger表示,法遵的因素是促使微軟決定在瑞士境內,設立資料中心的關鍵,要來滿足瑞士本地銀行、保險公司、製藥公司等,使用雲端儲存資料庫的需求。更鑑於安全考量,資料中心的具體位置不會對外公布。根據一份瑞銀提供給投資者的報告,瑞銀計畫在未來4年,不斷增加其資料儲存於雲端的比例,並大大縮減現有25個資料中心的數量。(詳全文)

  甲骨文     雲端原生框架  

甲骨文釋出雲端原生解決方案,要通吃雲端和本地端服務

甲骨文推出可部署在公有雲、混合雲,或本地資料中心運作的成套開發框架Oracle Cloud Native Framework。此套開發框架的底層以甲骨文Kubernetes容器引擎(Oracle Container Engine for Kubernetes,OKE)為基礎,同時結合可部署雲端原生應用的的Oracle Linux Cloud Native Environment、無伺服器服務Oracle Functions、容器儲存庫服務,以及甲骨文自家容器CI/CD平臺。甲骨文副總裁Bob Quillin指出,新解決方案的底層框架已獲CNCF認證,因此企業透過這套框架建構的應用程式,將不只能在甲骨文公有雲上部署,也可以搬遷到其他相容Kubernetes標準的雲端基礎架構上運作。

以OKE為基礎的底層框架,不只負責管理容器、調度任務,還有提供身份存取管理服務,以及整合以角色為基礎的存取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機制,在底層框架之上,Oracle Cloud Native Framework框架還包括了3個關鍵應用層,第一層是建置支援層,由資源管理者和符合OCI標準的容器儲存庫組成,再者是應用程式服務部署層,包括了無伺服器服務Oracle Functions、即時串流服務,以及容器CI/CD平臺Container Pipelines,最上層則是觀察分析層,提供了監控服務、通知服務及事件服務(Events)。(詳全文)

 AT&T    5G行動通訊服務  

全美首波5G服務正式上路!AT&T拔得頭籌

美國第一大電信業者AT&T宣布,5G網路正式上線推行,從美國境內12個城市開始,提供服務支援,成為美國第一家提供5G行動數據網路的電信商。5G行動通訊服務是首個基於雲端,並由軟體驅動的行動通訊網路。首波支援主要是美國偏中南部的幾個主要城市,包含印第安納波利斯、亞特蘭大、休士頓、紐奧良等。

AT&T在2018年11月的OpenStack Summit德國柏林大會中,已分享5G核心網路的基礎Network Cloud,是以OpenStack打造的私有雲,為強化部署、維護及管理選擇OpenStack-Helm來搭配,除此之外,還使用Airship部署及管理所有的網路資源,並以容器執行應用,在Airship內執行Helm、Kubernetes、Docker。而AT&T 在Network Cloud架構下,部署了44個Node節點,採用的是SSD儲存系統。根據AT&T在柏林公布的消息,目前總共部署了20個Network Cloud的OpenStack Regions。AT&T的5G服務,現在以行動熱點裝置,提供客戶連線,不過熱點裝置仍未正式對外販售,AT&T先以邀請商家參與的模式,設置行動熱點裝置於商家內,來提供5G服務為主。(詳全文)

  微軟      Microsoft 365   

新徵才資訊透端倪,微軟將推出Microsoft 365消費者版本

Microsoft 365將不再僅限企業訂閱版,微軟正著手進行開發新的訂閱包裹,要打包現有Microsoft 365企業用戶的訂閱套裝,提供給家庭用戶。近期微軟幾則招聘資訊提及了一個關鍵字「Microsoft 365消費者訂閱套裝」,而意外地提早曝光了Microsoft 365的新動向,不過,微軟尚未公開證實此消息。在這些職位的招聘訊息更進一步提到,Microsoft 365消費者的負責團隊將監督Windows平臺、Microsoft Surface裝置組合、Office 365消費者計畫、Skype、Cortana、Bing搜尋,以及微軟教育團隊,因而有媒體推測,Microsoft 365消費者版除了現在Microsoft 365企業版有的Windows 10和Office 365,可能還會提供Skype、Cortana、Bing等服務。(詳全文)

  GCP      Cloud Spanner   

Google雲端資料庫Cloud Spanner服務新增查詢內省功能,也擴大服務支援範圍

Google更新雲端關聯式資料庫產品Cloud Spanner,添加了查詢統計功能,可供用戶追蹤在資料庫上各種Cloud Spanner SQL資料查詢的執行狀態,可用來了解哪些指令最常用或最耗資源,可用來判斷故障原因。Google提到,這個新功能就像是其他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所提供的常用查詢追蹤機制一樣,例如MySQL中的Performance Schema。用戶找出頻繁執行的查詢及昂貴的查詢指令後,可用於優化架構和查詢設計。除了有新功能,Cloud Spanner現在也支援更多的GCP地區,最新新增的地區為香港,再外加2018年7個陸續新增的地區,18個GCP地區中,目前共有14個地區可使用Cloud Spanner服務。(詳全文)

  電信資料中心    服務中斷  

美電信商CenturyLink資料中心發生嚴重故障,911撥不通

美國電信營運商CenturyLink在2018年年尾,發生大規模的資料中心斷線故障。此事件除了造成語音服務、行動數據、ATM及醫院病歷等服務中斷之外,更造成緊急求助服務電話911無法撥通。CenturyLink也是提供主要行動電信公司,包含AT&T和Verizon的網路和通話骨幹服務,以致斷線影響範圍內兩家電信的用戶,無法使用手機服務。殃及範圍遍及全美,西部的西雅圖和鹽湖城地區,以及愛德荷州、奧勒岡州、亞歷桑納州、懷俄明州和密蘇里州等都受到波及。多個州政府更為因應此斷線狀況,向州民們發送緊急通告的簡訊。連網中斷的事故原因,目前CenturyLink仍未正式對外說明解釋。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已宣布將展開調查,FCC主席Ajit Pai更強烈表示,此服務故障是無法容許的事件,而州政府方面,則有懷俄民州的監管機構宣布,將對CenturyLink的連網中斷事故,展開進一步的了解,找出事發原因。CenturyLink在事發兩天後,於Twitter推文表示,所有異常全面排除。(詳全文)

  甲骨文    訴訟  

不甘美國防雲端100億美元合約,可能獨落AWS手中,甲骨文向法院狀告政府

繼向美國政府責任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抗議國防部雲端合約將由單一業者獨拿的辦法,甲骨文再度向專門處理與政府間爭議的美國聯邦索賠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Federal Claims)提出投標抗議(Bid Protest)訴訟。美國國防部雲端基礎設施的100億美元合約,計畫以單一供應商的形式來滿足合約的需求,在合約期限10年間,供應商要為國防部重建舊有的運算基礎設施,以符合現代化的IoT、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分析等雲端應用。外界多認為AWS拿下標案的贏面最大,但其他雲端業者不願就此退出戰場,不只是甲骨文,IBM先前也向GAO提出抗議,然而如同甲骨文第一回的抗議,都遭GAO以國防部是基於多方考量,像是安全、資料存取及架構的簡化,才採單一業者委託方式為由駁回。甲骨文第一次的抗議雖遭駁回,仍2度採取法律行動表達抗議,文件因以密封形式提交,新控告書的內容暫不明。Google方面,則是在提出合約由單一業者獨拿的疑慮後,宣布退出投標程序,但是以合約內容不符合其AI發展原則為由。(詳全文)

攝影/蘇文彬;圖片來源/UBS、甲骨文

 更多Cloud動態 

1.GCP雲端資料庫服務Cloud SQL開始支援私有服務連接,以及第二代App Engine Runtime 

2.AWS宣布Web 應用程式防火牆(AWS WAF)現可覆寫受管規則群組中的各個規則

3.為協助用戶評估和規劃資料庫移轉至AWS,AWS推出Workload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19年1月

臺灣人工智慧學校1歲了!大秀年度成果,中榮學員打造出實際會用的病情惡化預警系統能追蹤6科病患

$
0
0

臺灣人工智慧學校成立滿1年,昨日(1/3)臺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公布了《AI人才概況調查》結果,現場也展示了學員年度成果,包括臺中榮總開發的6科病情惡化預警系統、能辨識影片中人體7種動作的智慧視頻分析系統,以及用影像辨識來挑選好壞咖啡豆的分類機。

陳昇瑋指出,臺灣人工智學校自去年成立以來,除了臺北總校,還開設了新竹、臺中等分校,已經培育了2,500人。今年南部分校將開課招生,預計2019年底,全臺分校將培育4,800位AI工程師與經理人。

在過去1年的課程中,臺灣人工智慧學校除了將AI應用於製造業生產線、製程優化,也擴展到財務、銷售、行銷和倉儲管理等部門。而技術班1年下來的專題成果多元,有臺股指數漲跌預測、腸病毒感染爆發預測、影像敘述自動生成、PCB瑕疵檢測,也有植物品種辨識、疲勞駕駛偵測、動物聲音辨識等。針對製造業,研究專題也包括了瑕疵故障偵測、產線參數優化、台電契約容量優化和訂單預測等。

而為增進校友與產業連結,臺灣人工智慧學校於去年11月成立校友會時,也啟動了AI人才媒合平臺,讓有AI需求的企業和求職者交流。陳昇瑋表示,臺灣人工智慧學校不只是一所學校,還要做到技術推廣、新創輔導、社群交流和產學連結,因為「擁有10年以上經驗的AI人才,多半還是在學術界。」

此外,陳昇瑋也揭露了一份蒐集自校友意見的《AI人才概況調查》結果。學員結業後,有15%找到新工作、72%回到原公司服務;9成校友認為AI學程對工作有所幫助。不過,在推動和發展AI應用時,校友也遇到了一些挑戰,包括資料品質不佳或無法取得、資源不足、找不到合適人才,以及IT基礎建設不足和管理階層支持不足等。技術領袖班學員所屬產業以電子業為大宗(34.2%),其次為製造、資訊、學術、國營單位,以及科技、金融、醫療業等,經理人班也與此相仿。

學員大秀年度成果,臺中榮總揭露病情惡化預警系統

臺灣人工智慧學校各分校學員,也在現場展示結業成果。臺中榮總腎臟內科醫師羅盈智介紹了中榮打造的病情惡化預警系統,中榮自去年初就著手進行這個專案,集結了腎臟科、胸腔科、血液腫瘤科、腸胃科、一般外科、直腸外科等6個科別,近10年來近十萬筆的病人住院紀錄,以病人的基本資料、生命徵象(如呼吸、心跳、血壓等)和檢驗數據(如昏迷指數),來開發病情惡化預警模型。在訓練階段,中榮將前8年資料作為訓練資料,後2年為測試資料。而為達到至少3小時的預警成效,羅盈智表示,中榮訓練模型時,還捨棄了事件發生前3小時的資料。

在這期間,中榮嘗試了6種模型,像是RF、XGBoost、CNN+堆疊、CNN+時間對齊+類別平衡等,後來經評估,發現CNN+時間對齊+類別平衡模型的表現最好,精確率(Precision)達82%,最後決定採用該模型。與其他AI開發應用一樣,羅盈智提到,資料預處理就花費了中榮半年,而建模只花1到2個月的時間。他指出,中榮今年將階段性部署病情惡化預警系統,先應用於上述6個科別,預計1年將有900為病人受惠。

除了中榮,其他學員年度成果還展示了智慧視頻分析系統:I Know What You Did!,能辨識影片中人體7種動作,包括揮手、站立、蹲下等。這套動作偵測系統的架構包括輸入影像、姿勢偵測和動作偵測,利用深度學習來辨識人體關節點,再分析動作。在姿勢偵測階段,系統先擷取2秒影片、共48張影像,利用Pose Detection辨別每張影像中人體的17個關節點,也就是座標位置,來判斷各點間距離,進而判斷動作行為。該組學員花了2天錄製訓練用的影像,平均每種動作用了200個影片來訓練。該組學員表示,這套智慧視頻分析系統未來可望用於長照跌倒偵測、製造業安全監控等。

另外,現場還展示了一款智慧咖啡豆分類機,利用深度學習影像辨識技術,來區分好、壞咖啡豆,準確率達94%。首先,學員利用YOLOv3資料集來訓練影像辨識模型,同時以樂高零件製作咖啡豆進料和輸送機,在機器上下方安裝2臺工業用攝影機,擷取咖啡豆正反面影像,以影像辨識系統來分辨好、壞咖啡豆。該組學員表示,目前正在改良咖啡豆分類機,目標是要能分辨4類咖啡豆。除了分辨咖啡豆,該組學員也將這套技術應用於6種零件分類。

其他展示成果包括了兩組是圖說AI應用,一組是照片圖說機器人AI Babbling,利用COCO圖像資料集和Constrained Bean Search方法來建立ML模型,可分析使用者上傳的照片,自動產生相應的圖說文字。另一組則展了植物品種辨識App,可用來辨識使用者上傳的植物照片,從植物葉子來判斷品種(目前可辨識豔紫荊、洋紫荊和羊蹄甲),準確率最高達95%。另外有一組則設計了一款美食問答機器人Food AI,利用20萬篇美食部落格文章來訓練AI模型,打造出能推薦餐廳、餐點特色和價格的Chatbot,內建2500家餐廳、7萬筆食物名稱等,還能以語音方式回答使用者問題。除了軟體應用外,也有一組是打造硬體的AIA智走車,能在封閉場域行駛和避開障礙物。文◎王若樸

Viewing all 3134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