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213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網釣郵件利用遭駭SharePoint平台躲過安全閘道偵測散布

$
0
0

安全廠商偵測一波網釣郵件,利用微軟SharePoint避過賽門鐵克郵件閘道的偵測,以攻擊銀行業用戶。

這波網釣郵件來自英國一家法律顧問公司被駭的帳號,內文佯稱是一份法律文件,並包含一個連結要求銀行員工前往下載。點選後用戶會被導向SharePoint網站,要求使用者下載一份OneNote文件。這個網站是以被駭SharePoint帳號建立。研究人員指出,駭客是利用銀行客戶使用的賽門鐵克郵件閘道,不會過濾寄自微軟SharePoint的連結的機會,使客戶直接曝露於惡意文件。

當用戶點選並下載惡意OneNote文件後會再出現一個連結,將用戶導向真正的釣魚網頁,它架在另一台被駭Web伺服器之上,偽造OneDrive for Business登入入口網頁以騙取用戶帳密。研究人員指出,它提供被害者以Office 365帳號或其他郵件如Gmail帳號登入,這是常見蒐集電子郵件帳密的手法。分析被駭伺服器的檔案有其他人Gmail登入帳號,顯示已有其他人郵件帳號被駭。研究人員判斷,這波攻擊是使用BlackShop Tools打造及販售的網釣攻擊套件。

駭客利用Google Drive或SharePoint來躲避安全產品過濾,得以順利散布網釣郵件情形日漸普遍。今年稍早也有研究人員發現新式網釣手法,利用假冒來自SharePoint的電子郵件,邀請受害者掃描QR Code來開啟文件。


Brave瀏覽器再砲轟Google,宣稱Google偷餵用戶資料予廣告主

$
0
0

隱私瀏覽器Brave在去年12月攜手多家組織,向愛爾蘭及英國的資料保護組織投訴Google與其它廣告公司觸犯了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促使愛爾蘭的資料保護委員會展開調查,本周Brave再出示證據,宣稱Google偷餵用戶資料予廣告主。

根據Brave的分析,全球有超過840個網站啟用了Google的DoubleClick/Authorized Buyers廣告系統,該系統會在使用者造訪這些網站時,將個人資料廣播給逾2千家行銷或廣告公司,每次廣播的次數多達數千億次。

Google利用Push Pages來廣播用戶資料,它提供特定使用者的所在地、所推測的宗教信仰、性別、政治立場,以及在網路上所閱讀、觀看與聆聽的內容,若是結合Google所提供的其它Cookies,就有可能讓業者辨識出使用者的身分。

此外,由於在Push Pages每個使用者都有獨特的檔案,所以業者在取得這些檔案之後,可以與自己所建立的檔案相互比對,還能與其它業者交換檔案,更可能危及使用者的隱私。

Brave政策長Johnny Ryan批評,一來使用者完全不知道Push Pages的存在或自己已被建立了檔案,二來當Google廣播這些使用者的檔案之後,就失去了對相關檔案的控制權;其實已經有業者利用了Push Pages建立了自己的使用者檔案庫,並與其它合作夥伴分享,Google顯然繞過了自己所承諾的GDPR隱私保護機制。

Google則向金融時報回應,表示該公司並未看到Brave提交的報告細節,但將配合愛爾蘭與英國資料保護組織的調查,同時強調該公司不會在未經使用者的同意下就提供個人化廣告。

資安一周第58期:勒索軟體驚傳大規模攻擊臺灣醫療院所,受害機構達22家

$
0
0

0829-0904 一定要看的資安新聞

 

#勒索軟體攻擊  #特定目標攻擊

臺灣22家醫療院所驚傳勒索軟體攻擊

8月31日國內傳出10多家醫療院所遭受勒索軟體攻擊,遇害時間自29日凌晨開始,衛生福利部資訊室發出公告,說明初步清查結果,至9月1日止,受到本次病毒影響的機構,共有22家醫院。

衛生福利部資訊室指出,初步查證結果顯示,部分醫院主機被駭客當成跳板,經由VPN網路進行攻擊。因此,他們也已通報國家資通安全會報通報應變網站,並交由調查局協助進行犯罪行為偵察。

同時,衛生福利部資訊室也指出,在這次受害院所當中,有7家已經加入醫療資安資訊分享與分析中心(H-ISAC),而他們也都依照H-ISAC相關規定,完成通報程序。詳全文

 

#漏洞攻擊  #SSL VPN

臺灣資安業者揭露SSL VPN漏洞,傳出遭濫用而發起攻擊事件

今年7月中旬,來自臺灣的資安業者戴夫寇爾(DEVCORE)研究人員,公開揭露了SSL VPN漏洞,並在8月初舉行的黑帽大會上,該公司Orange Tsai與Meh Chang展示更多細節。值得注意的是,到了8月底,在網路上,開始傳出瞄準該漏洞的攻擊活動,因此,資安業者提醒這些SSL VPN用戶,儘速採取修補行動。

然而,還是有不少企業仍未重視此漏洞而持續曝險。資安業者Bad Packets在8月底警告,他們在網路上部署的蜜罐誘捕系統(Honeypots),偵測到大規模的掃描活動,來源是西班牙的一臺主機,對象為採用Pulse Secure企業SSL VPN服務端點,並鎖定CVE-2019-11510漏洞發動攻擊。

在Bad Packet的統計中,這些被發現會受漏洞影響的Pulse Secure VPN端點,遍及全球121個國家,其中以美國的5,010臺最多,日本1,511臺居次,英國830臺排第三,而臺灣也有217臺。詳全文

 

圖片來源:Bad Packets

 

#資料外洩

Foxit資料外洩曝露用戶密碼

知名PDF工具軟體業者Foxit公告遭到入侵,他們表示,駭客已存取用戶的帳號資料,包括:電子郵件帳號、使用者名稱、密碼、電話號碼、公司名稱,以及IP位址等,因此,該公司也要求使用者重新設定密碼,不過,他們並未公布有多少用戶受到影響,亦未說明這些密碼本身的存放是否透過加密措施保護。

此次遭到入侵的部分為My Account會員系統,Foxit表示,前述系統並未存有用戶的其他支付資訊。而在察覺這次事故之後,該公司已緊急停用可能受影響的所有帳號,並展開全面的鑑識調查,通報執法機構與資料保護單位,亦聘請了第三方安全管理公司來強化安全。詳全文

圖片來源:Foxit

 

#憑證濫用

臉書憑證被用來簽發第三方Android程式,疑似外流

Android Police網站經營者Artem Russakovskii指出,過去幾個星期,有多個上傳到APK Mirror的Android應用程式安裝檔案,其中採用的除錯憑證,竟然和臉書Free Basics相同。因此,他指出,若非臉書開放第三方廠商使用,就是不慎外洩。

Free Basics是提供新興國家及美國偏遠地區民眾的免費上網服務,在當地電信業者配合下,提供用戶基本網路內容,以及Facebook Lite和Messenger Lite兩款應用程式。

臉書接獲通報後,將原版的Free Basics下架,換上使用新憑證的版本。但該公司對憑證冒用一事隱而不談,也未通知用戶下載新版Free Basics。對此,Android Police批評,這將可能使舊版用戶陷入安全風險中。詳全文

 

#資料外洩 

Imperva資料外洩影響Cloud WAF用戶

專門提供網路安全軟體及服務的Imperva坦承,該公司雲端防火牆產品Cloud WAF客戶的資料外洩,波及部分客戶的電子郵件帳號、加鹽(Salted)的雜湊密碼,以及API金鑰,甚至是客戶所提供的SSL憑證,該公司已採取必要措施以免災情擴大。

目前Imperva正在追查資料如何外洩,因此並未回應,是否因配置錯誤,或是遭到駭客入侵,尚不得而知。也有媒體提出質疑,他們認為,若只影響2017年9月15日以前註冊的客戶,這是否意味著外洩事件已於兩年前發生。詳全文

 

#外掛程式亂象  #漏洞攻擊

10個WordPress外掛遭駭,被用來建立網站非法帳號

安全廠商Wordfence今年7月發現一波惡意廣告攻擊,駭客利用多個公開漏洞,在WordPress外掛注入JavaScript,植入重新導向及彈出視窗程式碼,讓網站訪客前往惡意或詐欺網站。但8月底廠商發現駭客更換手法,企圖透過駭入外掛後,於網站進行更直接的攻擊行為。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由Rackspace代管的網站,不斷對外發出攻擊,目標是網路上特定的公開漏洞,這波攻擊主要影響的WordPress外掛程式,有Bold Page Builder、Blog Designer、Live Chat with Facebook Messenger、WP Live Chat Support、Yuzo、Visual CSS Style Editor、Form Lightbox、Hybrid Composer,以及NickDark。Wordfence在8月初通知Rackspace,請他們處理該可疑網站,但對方並未回應。詳全文

 

#挖礦軟體攻擊

挖礦軟體XMRig感染對象擴及x86系統

根據Akamai安全研究人員Larry Cashdollar的發現,有挖礦軟體開始感染更多處理器平臺。他在7月收集到的650個物聯網惡意程式樣本裡,其中有一個副檔名為.GZIP的檔案,是針對x86系統而改寫的XMRig挖礦軟體。而在此之前,這款挖礦軟體的攻擊目標,主要鎖定Arm架構的設備。

Larry Cashdollar警告,網路歹徒會從未設防的系統上挖礦斂財,因此他提醒系統管理員,儘早修補漏洞、關閉不安全的服務,並採用強密碼、雙因素驗證,以及適當的弱點補救方案,減少伺服器被用來挖礦的機會。詳全文

圖片來源:Akamai

 

#惡意軟體攻擊  #隱私疑慮

間諜程式藏網站入侵iPhone,疑中國監控維吾爾人

Google Project Zero發現,間諜軟體經過多個被駭網站,入侵iPhone手機,時間長達兩年。TechCrunch報導,這波行動目的在監控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但一般人連上網站也會遭殃。

雖然Google Project Zero研究並未列出被駭的網站,不過TechCrunch引述相關消息來源提供者的說法指出,這些網站入侵行為是國家支持的攻擊行動,可能是中國,而目標則是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由於這些網站可被Google檢索,因此,就算是非維吾爾族iPhone用戶瀏覽這些網站,同樣會被攻擊。這些消息提供者還透露,FBI要求Google將這些網站從索引中移除。

然而,Google、蘋果,以及FBI,皆不願對此事發表評論。詳全文

 

更多資安動態

美國數百家牙科診所仰賴的備份公司遭到勒索軟體攻擊
Google Play將下載次數超過1億的熱門App列入抓漏範圍
數位教材暗藏惡意程式!23萬篇論文與12萬本教科書遭感染
4成使用者仍執行即將終止支援的Windows作業系統恐曝險

Galaxy Fold明天在韓首賣,部分市場提供5G版本

$
0
0

一波三折的三星折疊旗艦機Galaxy Fold終於要上市了。三星宣佈Galaxy Fold將在明日(9月6日)在南韓開賣,接著會在法、德、英、美及新加坡等特定市場推出。

由於不是每個國家都已提供5G通訊服務,因此在沒有5G服務的市場,將提供LTE 4G版Galaxy Fold。

Galaxy Fold將有宇宙黑及太空銀兩種色彩可選擇。三星表示,Galaxy Fold是為提供全新體驗而設計。折疊起來時可以單手使用,以4.6吋外層顯示器存取資訊,打開時則變成7.3吋Infinity Flex Display可撓式顯示器,供多工作業、看影片或打電玩。

Galaxy Fold原本預定4月上市,但才剛發送測試就出現螢幕軸承附近發現浮凸或螢幕閃爍、損壞問題,迫使三星宣佈延後上市。三星表示已經提升Galaxy Fold的品質,不僅強化其設計和架構,也重新思考整個消費者歷程(consumer journey)。

三星形容Galaxy Fold是一個「定義新類型」的裝置,結合智慧型手機和平板的功能。該公司也和合作夥伴建立改變現有行動裝置使用習慣的新UX,充份發揮外層及主顯示器的功能。

其他規格方面,Galaxy Fold搭載6組鏡頭,折疊起來正面有一個鏡頭、背面3鏡頭各為1600萬、1200萬畫素廣角及1200萬畫素相機。展開後還有1000萬及800萬畫素自拍相機。並具備12GB RAM、512GB記憶體及4.235mAh電池,號稱好比一台PC的續航力。

在南韓開賣的Galaxy Fold售價2398,000韓圜,新台幣約為62,000元。台灣地區上市時程不明。

Galaxy Fold用戶將可提供專屬客服支援,包括三星人員一對一的支援,以及24x7的線上或電話支援。三星表示,會就個別市場提供在地化的服務方案。

臉書與IG再出手打擊不實的疫苗訊息

$
0
0

今年以來美國出現一波與疫苗有關的不實消息,像是「打疫苗會造成自閉」、「疫苗含有重金屬」,或者是「疫苗無用論」等,而使得拒絕施打疫苗的兒童比例增加,麻疹病例也隨之成長,臉書在今年3月出手整頓臉書及Instagram(IG)上的不實資訊,本周則再度祭出新招,舉凡在臉書或IG上搜尋有關疫苗(Vaccine)的字眼,就會跳出一個視窗,以將使用者引導至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以正視聽。

今年3月時,臉書便針對該站及IG上的不實疫苗資訊開鍘,包括調降散布錯誤疫苗資訊的社團及粉絲頁在動態消費與搜尋上的排序,也不再推薦這些社團或粉絲頁;而且會直接拒絕散布錯誤疫苗資訊的廣告;不會在IG的Explore或主題標籤(hashtag)的頁面上,推薦或呈現含有不實疫苗資訊的內容;並進一步在今年4月禁止散布不實疫苗資訊的粉絲頁存取募款工具。

當時臉書還表示,正在尋找其它可以與大眾分享疫苗教育資訊的方法,而本周即落實了此一承諾。

本周臉書即開始在該站及IG上,把對疫苗感興趣的用戶連結至世界衛生組織(WHO),若是美國民眾則會被引導至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Containous開源微服務網狀網路Maesh,用於管理K8s叢集內部網路流量

$
0
0

雲端服務業者Containous開源了新服務網狀網路(Service Mesh),這個專案的目的,是要讓Kubernetes應用程式的各個部分,更容易互相溝通,讓使用者能管理Kubernetes叢集內部流量。

Containous是反向代理Traefik的開發公司,Traefik可以透過Kubernetes與Docker Swarm容器調度環境,自動進行流量管理,提供使用者OpenTracing、HTTP負載平衡、gRPC、WebSocket、TCP,以及各種路由規則和故障轉移等功能。

這個專為微服務設計的服務網狀網路Maesh,就是建立在Traefik之上,讓使用者能查看並管理在K8s叢集內流動的流量,Containous表示,管理叢集內部流量跟管理流入流出叢集的流量一樣重要,而Maesh是一個操作簡單功能齊全的服務網格,其基於原生容器的設計,能適用於用戶的K8s叢集,且支援最新的服務網狀網路介面規範(Service Mesh Interface,SMI)。

Maesh屬於非侵入性的服務網狀網格,不使用任何邊車容器(Sidecar Container),而是透過每個節點上執行的代理端點處理路由,網狀網路控制器會在專用的Pod中執行,並且處理所有配置解析和部署。Containous提到,不使用邊車容器的意思,代表Maesh不會修改Kubernetes物件,同時也不會在使用者未知的情況下,修改叢集中的流量。

Maesh可以執行TCP模式或是HTTP模式。TCP模式將可以無縫的與SNI路由整合,而HTTP模式則是使用Traefik功能集,允許對虛擬主機、標頭和Cookie啟用豐富的路由功能。

Maesh會利用Kubernetes中預設安裝的CoreDNS的平臺,該平臺允許開發者使用Maesh端點,而非原本標準的K8s服務端點。Maesh端點與使用者服務同時運作,Containous讓使用者可以自由地選擇在K8s叢集中加入Maesh。當用戶未在K8s叢集加入Maesh前,服務不會受到影響,而Containous表示,他們在安裝Maesh時,對CoreDNS維持最小且非侵入的更新,之後使用者也可以簡單地移除。

Cloud周報第38期:五角大廈將採用微軟Office 365作為辦公軟體

$
0
0

重點新聞(2019/08/29~2019/09/04)

  微軟     Office 365     美國國防部   

微軟Office 365成為美國國防部辦公軟體的基礎架構

美國國防部近期宣布,由國防承包商General Dynamics拿下名為國防企業辦公解決方案(Defense Enterprise Office Solutions,DEOS)的雲端合約,提供美國國防部辦公室軟體,採用的將是微軟Office 365。未來,五角大廈的辦公軟體將以Office 365為基礎架構,處理包含文書處理、檔案共享、視訊會議、試算表格式等作業。該紙合約期限為5年,另附帶額外5年的續約空間,且價值高達76億美元,為一再延後公布獲選廠商的「聯合企業防禦基礎設施」(JEDI)計畫之後,第二大雲端系統標案。雖然美國國防部表示,該合約與 JEDI 無關,但若考量全面整合度,美國國防部採用微軟Azure作為雲端系統的機率增加不少。(詳全文)

  Nvidia    VMware    VMware Cloud on AWS   

Nvidia和VMware合作,要將企業AI工作負載帶上VMware Cloud on AWS

Nvidia和VMware宣布合作,將基於GPU加速平臺的資源,整合進VMware與AWS合作的公雲服務VMware Cloud on AWS。用戶可在該公雲環境裡,搭配Nvidia T4 GPU和具備虛擬化GPU的新Nvidia虛擬運算伺服器vComputeServer軟體,使用由Amazon EC2裸機實例組成的服務,獲取高效能的加速運算能力,進而提升人工智慧學習和研究分析的效率。通過這項合作,企業用戶可藉應用程式行動化平臺VMware HCX,點擊單一設定按鈕,將vComputeServer以及GPU工作負載,從企業內部移動到公有雲上,一旦應用程式重新部署完成,就可開始使用Nvidia的GPU。另外,管理員可以借助公雲環境自動擴展規模的特性,根據資料科學家的需求,擴展或縮小訓練的環境。(詳全文)

  虛擬主機    網站服務     中斷   

虛擬主機供應商捕夢網磁碟陣列發生異常,中斷用戶網站服務

雲端虛擬主機及主機代管的服務商捕夢網數位科技,在9月3日,發生部分磁碟陣列設備故障的事件,導致部分用戶的網站服務中斷。對於這次事件的影響範圍,捕夢網數位科技技術長趙永弘表示,並非全部客戶都受影響,這次毀損的磁碟陣列,主要影響的是他們自身管理的主機。他進一步提到,他們使用Ceph分散式儲存系統架構,採用上百顆硬碟做磁碟陣列,因此客戶資料都有備份與保存。捕夢網計畫以資料不遺失的方式完成復原工程。現階段,捕夢網安排了一些臨時處置方式,像是他們的雲端主機客戶都有提供7天備份,可以透過前一天的備份來還原。捕夢網原預計磁碟陣列設備可在9月4日早上,恢復正常,但目前仍在搶修,復原時間不明。至截稿前9月4日中午,尚未復原。(詳全文)

  AWS SageMaker    Amazon EC2    競價型實例   

AWS SageMaker現可用競價型實例訓練模型,最高可節省9成的訓練成本

AWS近日為AI應用部署服務Amazon SageMaker新增託管選項,用戶可以在AWS SageMaker中,使用Amazon EC2競價型執行實例(spot instance),訓練機器學習模型,該新功能稱為託管競價型訓練(Managed Spot Training)。競價型執行實例是使用AWS雲中閒置的運算容量,AWS會依照資源運用的尖峰、離峰情況,動態調整價格,因此,AWS宣稱,與使用按需取用實例相比,用戶若使用競價型運算資源,建置、訓練和部署任意規模的機器學習模型,最多能省下9成的費用。然而,用戶在使用競價型運算資源的期間,AWS如果需要這些資源,會終止機器學習的訓練任務,並且收回這些被占用的執行實例,不過,因AWS SageMaker是一個全託管的服務,當訓練被迫需要中斷,服務會自動再獲取足夠的競價型實例,以重新啟動或恢復訓練工作。用戶可以於控制臺啟用該新功能。 (詳全文)

  AWS    對話管理器     連接埠轉發  

不需自建SSH通道,AWS System Manager工作階段管理器現支援連接埠轉發功能

AWS日前為AWS Systems Manager服務的工作階段管理器,新增連接埠轉發功能(port forwarding),用戶不用啟動伺服器上的SSH服務,無須開啟安全群組的SSH連接埠,也不用使用堡壘主機(bastion host)作為網際網路的主要存取點,就能在私密子網域間建立安全通道,連接EC2實例執行管理和操作。工作階段管理器代替了堡壘主機,提供連接埠轉發功能,以支援另一種SSH協定,稱為SSH通道(SSH Tunneling)的應用。一旦連接埠轉發功能完成配置,用戶可將流量從自己的電腦發送到實例上開啟的連接埠,以連接實例中執行的伺服器應用程式,而該功能同時支援Windows和Linux實例。此外,工作階段管理器的API存取以及連接埠轉發功能,皆使用IAM政策,因此,用戶可以控制組織中有權限建立通道的成員。(詳全文)

  VMware    合作夥伴計畫   

VMware新合作夥伴計畫明年2月底上路,強調全產品經銷能力

VMware合作夥伴計畫Partner Network模式將在明年2月底走入歷史,以新的Partner Connect模式取而代之。現有模式已沿用9年,VMware全球夥伴計畫資深總監Rich Steeves表示,該模式太過複雜,新計畫將以單一套框架,取代過去多套夥伴計畫框架的作法,且全球適用。新的夥伴計畫改變了分級方式,全面分為三個等級,Partner、Advanced Partner和Principal Partner。經銷商或ISV可以透過不同的路徑來取得Principal Partner的資格,共有7種途徑,資料中心虛擬化、雲端管理自動化、VMC on AWS、雲端供應商、現代化應用程式、網路安全和數位工作空間,每個途徑都有不同的銷售、技術和能力驗證,但經銷商只需簽一次合約,就能銷售所有的VMware產品和服務。(詳全文)

  Google雲    微軟應用    AD服務  

Google釋出微軟Active Directory託管服務公開測試版

為吸引更多用戶將微軟應用搬上GCP,Google即將發布微軟Active Directory(AD)託管服務,近日先釋出該服務的公開測試版。針對習慣使用微軟AD管理應用程式存取的用戶,現在可搶先在Google雲上,更方便地使用微軟工作負載。該服務預先配置的安全預設值以及網路防火牆規則,能自動執行AD伺服器的維護和安全配置,提供企業安全性的防護。另外,用戶可以將本地端部署的AD網域連結到Google雲上,或是選擇專為雲端工作負載部署獨立的網域。Google強調,該服務採用微軟AD網域的控制器,因此用戶不需要擔心相容性。用戶可以使用標準AD功能像是群組政策等,或是以熟悉的工具管理網域,比如遠端伺服器管理工具。(詳全文)

  AWS    容器    監控功能   

Amazon CloudWatch現提供容器應用程式監控功能

AWS最近為基礎設施監控服務Amazon CloudWatch新增Container Insights功能,該分析功能可讓用戶監控Amazon ECS以及AWS Fargate既有和新叢集中的容器,透過持續監控執行環境的變化,簡化收集、監控、操作和分析容器指標及日誌所需的工具,以握有完整端到端的能見度。用戶可以設定指標的標準時間周期,以查看監控資料。除此之外,用戶不需自建儀表板,即可掌握容器的效能表現以及故障機率,還能了解容器、Pod等資源的利用率,進而規畫容量需求。(詳全文)

圖片來源/Nvidia、AWS、VMware、Google雲端 

  更多Cloud動態  

1. 新版Windows 10支援雲端重設功能,明年春天推出(詳全文)

2. Amazon Transcribe現可辨識中文語音,共支援16種語言(詳全文)

3. Azure於瑞士新增雲端區域,境內現共有兩處(詳全文)

4. 百億合約爭取到底,甲骨文就美國防部JEDI專案提出上訴(詳全文)

5. 雲端程式監控業者Datadog提出IPO申請(詳全文)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19年9月

Nvidia聯手華碩,要用Quadro RTX 6000 GPU打造最快筆電型工作站

$
0
0

Nvidia昨(9月4日)宣布與華碩聯手,以Quadro RTX 6000 GPU來打造效能更強的筆電型工作站ASUS ProArt StudioBook One,鎖定影像創作者市場,將於歐洲最大消費性電子展IFA中首次亮相。

這是第一款搭載Quadro RTX 6000 GPU的筆記型電腦,同時兼具桌上型工作站的高運算性能,及筆電的便攜性。其中,RTX 6000所用的新架構Turing架構,內建了Tensor核心和RT核心,能提供即時光線追蹤(Ray Tracing)技術、高階的著色和AI增強工具,再加上24GB超高速記憶體,可快速進行專業影像處理流程和大量複雜運算,來提高3D動畫製作、場景渲染(或稱算圖)、8K影片剪輯的順暢度。

Nvidia宣稱,這款ASUS新筆電,不論在影片編輯、影像渲染還是AI執行表現上,與高階的桌上型工作站表現相差不到10%(如下圖)。

以RT核心加速即時光線追蹤

對影像創作者和遊戲玩家來說,光線追蹤技術可讓畫面中的影像光影更逼真,更貼近真實世界。常見作法是利用Bounding Volume Hierarchy(BVH)演算法來計算光線可能投射到的物體表面;有別於直接計算光線投射的點,BVH以立方體來尋找光線落在物體表面的點,比如先以1個大立方體,框出光線可能投射到的物體表面,之後在該區又以1個較小的立方體縮小範圍,以此類推,直到鎖定光線投射的精準位置(如下圖)。

BVH演算法可由CPU或GPU上運行的軟體來完成,但Turing架構中RT核心可用來加速BVH計算流程,Nvidia宣稱,可達CPU的100倍,來實現即時光線追蹤。此外,Nvidia去年也開發了Deep Learning Super-Sampling(DLSS)演算法,透過學習部分以渲染的影像,來生成高畫質的渲染影像,強化渲染效率。這也包含在Turing架構中。

除了AI加持的渲染技術之外,這款筆電也採用進階的Nvidia Optimus技術,可讓使用者切換程式所用的顯示卡是獨立顯卡或內建顯卡,不需重新啟動程式或開機。

IFA大會上將發表11款新的RTX Studio筆電,Nvidia也宣布,新增6款桌上型工作站,包括了Acer ConceptD 900和ConceptD 500、ASUS ProArt Station D940MX與Mini PC ProArt PA90,以及HP Envy Desktop和MSI Prestige P100。

不過,ASUS ProArt StudioBook One這款筆電尚未量產,全球上市時間與售價也尚未確定。文◎王若樸


DevOps服務Circleci資料外洩事件調查,攻擊者未取得任何用戶機密資料

$
0
0

知名DevOps服務供應商Circleci在8月31日的時候,發現其合作廠商的帳號出現異常行為,並隨即終止了該帳戶的存取權限,現在經過調查發布了安全調查報告,Circleci表示,用戶的原始碼以及授權憑證都沒有外洩,因此用戶不需要更新密碼。

受影響的範圍,涵蓋了2019年6月30日和2019年8月31日之間,存取過Circleci平臺的所有用戶,Circleci已經主動以電子信件通知這些用戶,並提供必要採取的行動建議。

CircleCI在8月31日時候收到了來自第三方分析廠商的通知電子郵件,發現這個廠商的帳戶正進行異常活動,CircleCI立刻禁用了受到影響的帳戶,CircleCI工程團隊還偵測到系統增加了異常的資料庫,經確認該資料庫非CircleCI的資源後,便立即刪除了該資料庫。

CircleCI表示,根據他們的調查,部分用戶的使用者名稱、與GitHub和Bitbucket關聯的電子郵件信箱,以及用戶IP位置與用戶代理字串被洩漏,另外,組織名稱、儲存庫URL、儲存庫名稱、分支名稱以及儲存庫擁有者等訊息也可能被非法取用。

但CircleCI強調,在這個事件中,沒有任何的CircleCI用戶秘密、建置物件、建置日誌、原始碼以及生產資料被存取或是洩漏,所有用於CircleCI進行身份驗證的資料,像是身份驗證令牌和密碼雜湊都是安全的,也沒有任何信用卡以及金融訊息被盜走,而且由於CircleCI不收集社會安全碼以及信用卡資訊,因此用戶也沒有身份被盜用的風險。

除了加強安全防護之外,CircleCI正在與第三方數位取證公司合作,執行進一步的調查以及補救工作。CircleCI也仍持續與第三方供應商合作,找出切確的漏洞,雖然調查仍在進行,但他們認為目前攻擊者無法造成更多的威脅。

CircleCI提到,他們正在重新檢視第三方帳戶啟用雙因素驗證的政策,繼續推動單點登入的整合,並且呼籲使用者,應該檢查敏感商業資訊,此外,由於電子郵件遭到外洩,因此用戶也應該小心受到針對性的釣魚攻擊。

Slack財報出爐,營收增加但虧損擴大,盤後股價下滑12%

$
0
0

甫於今年6月登上紐約股市的Slack,於9月4日公布截至7月31日的2020財年第二季財報,顯示該季創下了1.45億美元的營收,成長58%,但虧損近3.6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3,200萬美元,使得Slack當天的盤後股價下滑了12.46%,每股價格為27.2美元。

Slack在今年6月20日採用直接上市方式,以每股26美元的發行價登上紐約股市,交易代號為WORK的Slack,在上市第一天就接收到投資人的熱情,創下48.54%的漲幅,以38.62美元作收,而這也是Slack上市以來的股價最高峰,之後即平穩下滑。

Slack為一聊天式的協作平台,截至今年7月底已吸引了超過10萬名付費用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

然而,該季Slack的營業支出高達4.78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主要是行銷及研發的費用大增,再加上因上市而衍生的行政成本增加所致。

AWS大幅調降Amazon EFS不常存取儲存層價格

$
0
0

AWS宣布最新Amazon EFS服務降價方案,AWS提到,EFS搭配不常存取(Infrequent Access,IA)生命周期管理功能(Lifecycle Management),用戶只要透過改變檔案存取模式,就能夠節省最高92%的檔案儲存成本,且依然能從檔案系統中有效率地存取檔案。

Amazon Elastic File System(EFS)是完全託管的雲端原生NFS檔案系統,為基於Linux的工作負載設計,用戶可以合併AWS服務和企業內部資源一起使用,EFS提供了彈性儲存,可以在檔案增加或是刪除時,自動擴展或是縮小,儲存容量可以在不中斷用戶操作的情況下,擴展到PB等級,另外,EFS同時也提供開箱即用的多AZ(Availability Zone)可用性和持久性。

而由於企業中並非所有檔案都屬於高重要性,應用程式隨著時間發展,檔案的儲存模式會跟著改變,AWS引用IDC的調查,企業中有80%的檔案,不會被經常性的存取。因此企業也不需要把所有檔案都放在最高效能的儲存上,其中不常用的檔案就能放在不同的儲存上。

為此,AWS提供了應用生命周期管理的EFS不常存取層,讓用戶不需要人工辨識,由系統在儲存層中自動監控資料的移動,來找出常用與不常用的檔案,常用的檔案可以放在EFS的標準儲存層,而不常用的檔案可以放在IA儲存層,不同等級的儲存層都能夠讓用戶隨時存取檔案,差別只在於延遲等級不同,標準儲存層提供個位數的毫秒延遲,IA儲存層則可能會有兩位數字的毫秒延遲。

使用最新的降價方案,同樣100TB的檔案,EFS標準層每個月每GB 0.3美元,而IA層則為每個月每GB 0.025美元,以80%非經常性存取與20%經常性存的檔案比例為例,新的降價方案企業只需要支付8,000美元,但是當所有檔案都以標準層儲存,企業則需要支付高達30,000美元。企業可以任意調整生命周期管理的政策,自己定義要移至IA層資料的規則。

YouTube違反兒童隱私被判罰1.7億美元,創歷史紀錄

$
0
0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本周宣布,Google與旗下的YouTube因涉及在未經家長同意下,非法蒐集兒童個資,而將分別支付1.36億美元與3,400萬美元的罰款予FTC及紐約州,創下《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COPPA)自1998年頒布以來的最高罰款紀錄。

根據FTC與紐約州檢察長的調查,YouTube在未取得家長的許可下,從播放兒童內容的頻道中,蒐集並建立了兒童的身分識別碼以遞送目標式廣告,賺取了數百萬美元的廣告費。

然而,COPPA原本就有規定鎖定兒童的網站或頻道,必須在蒐集13歲以下兒童的資訊時,先行取得家長的同意,YouTube即因缺乏此一機制而違反了COPPA。

其實Google與YouTube曾提出辯解,原因是有些適合兒童的內容頻道並未被列入專為兒童打造的YouTube Kids程式,家長也未注意兒童是否使用YouTube Kids,才導致兒童的身分資料被意外蒐集與遞送廣告。

在遭到FTC的調查之後,YouTube於幾個月前改變了該站對待兒童內容的政策,只要使用者觀賞的是兒童內容,就會被視為兒童,藉此限制資料的自動蒐集;也完全不對這類的內容提供個人化廣告;同時要求兒童內容的創作者明確提供分類;也利用機器學習來分析站上針對兒童所創造的內容。

此外,YouTube也建議家長若要讓13歲以下的兒童單獨觀看YouTube,最好使用已嚴格過濾內容及限制身分蒐集的YouTube Kids。

為了讓YouTube Kids變得更吸引人,YouTube還建立了1億美元的基金,以贊助那些適合兒童與家庭的高品質或教育內容的創作。

【2019高階儲存系統:六強篇】富士通DX8900 S4:SPC-1儲存效能測試指標的新王者

$
0
0

以大型主機與超級電腦著稱的富士通(Fujitsu),2006年發表Eternus DX8000系列進入高階儲存市場,2011年11月推出第二世代產品DX8700 S2,接著在2015年7月發改款為DX8700 S3,同時衍生出更高規格的DX8900 S3,是當時高階儲存領域最高規格的產品之一,特別是後者最大可達到24組控制器的擴充能力,迄今仍無出其右,另外最大4,608臺磁碟的容量,以及384個主機端埠的擴充能力,在同時期產品中,也僅次於華為的OceanStor 18000 V3,而超過其餘廠商的產品。

實證1千萬IOPS效能的富士通旗艦

不久前的2019年3月,DX8900 S4在SPC-1效能實測中,締造了第1個突破1,000萬IOPS的效能紀錄,也是SPC-1目前的效能紀錄保持者。圖片來源/富士通

硬體規格全面升級

不久前的2018年10月,富士通推出了Eternus DX8000系列的第4代機型DX8000 S4,包含DX8100 S4與DX8900 S4兩款機型,前者是DX8000 S4的入門款,僅在日本提供,後者則是旗艦款式,可在全球供應。

與上一代旗艦機型DX8900 S3相比,DX8900 S4的最大控制器數量仍是24組,但升級了控制器核心硬體規格,引進了新的12核Intel Xeon處理器、DDR4記憶體,以及用於即時壓縮的專用晶片,快取記憶體最大容量則從6TB大幅增加到18TB。

憑藉升級的核心硬體規格,富士通宣稱DX8900 S4的效能比上一代機型提高了1.3倍,可達到1,000萬IOPS等級。

DX8900 S4的最大系統容量,也從DX8900 S3的4,608臺磁碟,提高到6,912臺,還能支援新款的30.2TB超大容量SSD,擴展能力是當前高階儲存領域的最高水準,只略低於華為的OceanStor 18000系列。

在I/O介面方面,DX8900 S4前端介面引進了新一代的32Gb FC,後端儲存介面仍然是12Gb SAS,儲存媒體則是傳統的SAS硬碟與SAS SSD,尚未支援作為儲存媒體使用的NVMe SSD,但提供以快取記憶體型式應用的NVMe SSD,可透過稱作Extreme Cache的功能,以NVMe SSD構成的第2層快取記憶體。每組DX8900 S4控制器可安裝最多8臺雙埠NVMe SSD,搭配Extreme Cache功能,作為輔助DRAM的快取記憶體使用。

比起Dell EMC PowerMax與HPE Primera等兩款新一代高階儲存設備,富士通DX8900 S4在新技術與新I/O介面規格的引進上,相對比較保守,如NVMe-oF傳輸架構或儲存級記憶體(SCM)等,均尚無著墨,不過擴展能力更勝前兩者一籌,可擴展的控制器數量、磁碟機數量與最大容量等規格,都較前兩者更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的2019年3月,富士通以24組控制器、18TB快取記憶體與576臺SSD的DX8900 S4滿載組態,締造了SPC-1儲存效能基準測試史上,第1個突破1,000萬IOPS紀錄。這個數字目前仍是SPC-1的最高效能紀錄,顯示DX8900 S4即使依靠較保守的架構,也足以提升當前高階儲存領域最高水準的效能表現。

透過專用晶片支援資料壓縮

DX8900 S4的每組控制器除了通用處理的Xeon處理器外,另含有1顆用於即時壓縮功能的專用晶片,可幫助減輕處理器負擔,提高整體效能。圖片來源/富士通

 相關報導  2019高階儲存系統總覽

全面轉型的新世代高階儲存系統

$
0
0

在2015年的《高階儲存設備大反擊》封面故事中,我們介紹了發生在2014~2015年高階儲存大更新潮。時隔4年後,高階儲存領域目前正經歷新一波產品更新潮,過去18個月以來,幾乎所有主要供應商都發表了新產品,並引進了許多嶄新特性,讓高階儲存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解讀高階儲存的轉型趨勢

誕生自大型主機時代的高階儲存陣列,過去20多年來一直位居儲存產品的頂點,被應用在需要最高等級效能、可用性、保護能力與擴展性的關鍵應用上。但近6、7年以來,一系列新興儲存技術的出現與逐步成熟,嚴重威脅了高階儲存陣列的地位。

市調機構Gartner在2016年的《IT Market Clock for Storage》報告中,更宣告了高階儲存的黃昏。在這份報告中,Gartner將儲存技術的生命週期分為Advantage、Choice、Cost與Replacement等4個階段,而高階儲存陣列被列為已走到第3個階段Cost,並預期會在2~5年內進入Replacement階段,藉時就會成為一種將被替代的產品類型,不再值得繼續投資。

但過了3年後,高階儲存產品至今不但沒有被邊緣化,陷入臨近淘汰的困境,反而仍持續維持活力,從2018年中起的這一波更新潮,便是歷證。

但這也不表示Gartner的預測失準,而是當前的高階儲存產品已經藉由引進新架構與新技術,轉為與過去大不相同的型態,「傳統的」高階儲存產品,確如Gartner所預測,已逐漸在企業IT應用中邊緣化,為新興架構產品所取代。但當前的高階儲存產品已轉型成新興架構的型式,因而得以繼續保持競爭力。

高階儲存的轉型關鍵,便在於「向新興競爭者學習」。

舉例來說,既然全快閃儲存陣列是高階儲存最具威脅性的競爭者,那麼就將高階儲存產品也轉便為全快閃的型態;同理,如果已在新創產品上獲得採用的NVMe、儲存級記憶體(Storage Class Memory,SCM)等新技術,被視為未來儲存應用的新方向,那麼高階儲存產品也跟著加速引進這些新技術;如果基於通用硬體的軟體定義儲存,被看作是提高應用彈性與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那麼高階儲存也能改以通用硬體打造;如果基於AI的自我管理能力,被認為是未來企業IT應用不可或缺的一環,高階儲存自然也能導入這樣的能力。

從這一波高階儲存產品更新潮,便能看出這個領域的幾項轉型趨勢。

全面快閃化

高階儲存的「快閃化」可分為3個階段。2014~2015年的上一波高階儲存更新潮,便已開始更深入的支援快閃儲存,包括Flash快取、分層儲存,以及允許全快閃組態等。

接著從2015~2016年迄今,各主要高階儲存產品,紛紛推出專門的全快閃版本,包括Dell EMC、Hitachi、IBM、華為與HPE的高階儲存產品線,都延伸出全快閃款式。而且高階儲存的全快閃組態的銷售比重也逐漸提高,以Gartner提供的2017年第4季統計數字為例,在Dell EMC的高階儲存產品銷售額中,VMAX全快閃版本已經占了3/4的比重,傳統混合陣列版則只占1/4。

而從2018年中開始的這一波更新潮,各主要供應商不僅繼續推出全快閃版本的高階儲存產品,Dell EMC還更進一步,在新推出的PowerMax上,只提供全快閃組態款式,而不再有傳統混合陣列版本。

也就是說,當前最新一代的高階儲存產品,實際上已經是一種全快閃儲存產品,不僅採用全快閃組態,存取機制也針對Flash記憶體最佳化。

加速新I/O介面與儲存媒體的導入

過去,高階儲存產品的應用,更重視的是可靠性、可用性與服務性,對於新I/O介面與儲存媒體的導入,相對較不積極。但是面對新興儲存產品的競爭壓力,高階儲存產品引進新技術的速度明顯加快,這一波儲存更新潮便顯示了如此的趨勢。

在當前儲存界最受矚目的幾項新興I/O介面,與儲存媒體技術方面,如NVMe與儲存級記憶體等,新一代高階儲存都已經開始導入,引進速度並不比新創產品落後多少。

如Dell EMC、HPE、NetApp的新高階產品都引進了NVMe SSD,Dell EMC與NetApp還導入NVMe-oF傳輸架構。另外,Dell EMC、HPE、富士通、華為、NetApp與Infinidat等廠商,也都在新產品中配置了32Gb FC、25GbE等新式主機端介面。而Dell EMC與HPE也已在新一代高階產品中,備妥了對儲存級記憶體的支援。

AI技術的導入

AI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技術變革之一,在儲存應用中,目前也已應用在自動化維運管理、磁碟故障預測與快取預測等方面。

在高階儲存領域,各主要供應商也紛紛建立了雲端化的AI管理平臺,如Dell EMC的CloudIQ、HPE的InfoSight、IBM的Storage Insights,Hitachi的HIAA,NetApp的ActiveIQ,以及華為eService等,而各廠商新推出的高階儲存產品,也都標榜支援這些AI管理平臺,以減輕維運負擔。

硬體加速的普及

隨著即時壓縮、重複資料刪除等資料縮減技術,在企業儲存設備上的普遍應用,如何應付這些技術帶來的龐大運算負擔,給儲存控制器帶來的效能衝擊,也成為新一代儲存產品的考量重點。

在這波高階儲存更新潮中,Dell EMC、HPE、Hitachi與富士通等供應商,都透過引進專用硬體來處理資料縮減運算需求,從而克服這個問題,而這也是高階儲存的優勢。相形下,其他位階或類型的產品,往往缺乏足夠的成本餘裕來導入專用加速硬體。

兼顧創新與傳統

除了引進新技術與新架構,獲得新興儲存的特性外,新一代的高階儲存也保有原有成熟、功能豐富的系統軟體平臺,用戶無需為了新架構而放棄原有的成熟軟體功能,在創新技術的應用與成熟系統平臺兩方面都能兼顧,比起系統平臺相對較不成熟的新興架構產品,更受信任,也更具優勢。

主要高階儲存產品更新時序(2017~2019年)

高階儲存產品正歷經一波大更新潮,從2018年中到目前為止的18個月內,9家主要高階儲存設備供應商中,有7家陸續推出了新一代產品,另有1家也即將在今年稍晚發布新旗艦機型,讓整個高階儲存領域全面推進到新世代。

 相關報導 2019高階儲存系統總覽

6大高階儲存系統產品新發展

$
0
0

我們所謂的「高階(High-End)」儲存設備,最初是為IBM大型主機提供儲存服務、承載大型主機關鍵應用的儲存設備。

1990年代以前,應用於大型主機的高階儲存系統是由IBM自身所壟斷,後來EMC在1992年推出Symmetrix 4000切入這個市場,接下來HDS(Hitachi Data System)也在1995年以Lightning 7700系列進入這個領域,從此成為EMC、HDS、IBM鼎立的局面。

後來。隨著開放系統(Open System)於1990年代後期進入高階應用環境,高階儲存設備也跟著支援開放環境。當時間進入2000年代以後,又有3PAR、富士通(Fujitsu)等廠商加入高階儲存產品領域。先是3PAR於2002年推出InServ系列,接著富士通也在2006年發表Eternus 8000系列,都是瞄準EMC、HDS、IBM的高階產品市場。

而到了2010年代之後,又出現一個新的參與者——中國的華為,於2012年9月推出旗下第一代高階儲存產品HSV,另外原有廠商生態也有許多變化,3PAR為HP併購,EMC與Dell合併,HDS改組為Hitachi Ventara,只有IBM巍然不動。

所以,目前的高階儲存領域,形成了3家老廠商——IBM、Dell EMC(繼承EMC)與Hitachi Vantara(繼承HDS),以及3家新廠商——HPE(繼承3PAR)、富士通與華為。

而從這6家廠商的產品發展,也可看出彼此間的發展淵源區別,1990年代便開始推出產品的3家老廠商(IBM、Dell EMC與Hitachi Vantara),迄今仍堅持保留對大型主機的支援,目前最新產品仍擁有可連接大型主機的FICON介面;至於在開放系統普及的2000年代以後,才開始進入這個領域的3家新廠商(HPE、富士通與華為),產品則只支援開放系統,而不支援大型主機(未提供FICON介面)。

在這6大廠商之外,還有一些廠商的產品,也能列入高階儲存設備之林,但產品型態、發展脈絡與應用面向,都與這6大廠商不同,我們另有專文介紹

6大高階儲存產品的現況

從歷史演變與市場來看,狹義的高階儲存產品是由前述6家主要供應商組成。即使是歷史相對較短的HPE、富士通與華為等3家廠商,旗高階儲存產品線至今也已分別更新了5個世代、4個世代與3個世代,至於老牌的IBM、Dell EMC、Hitachi Ventara,高階儲存產品線更已歷經10個世代以上的演進。

但儘管歷史悠久,這6大高階儲存產品至今仍保持活力,藉由持續的更新升級,引進新技術與新功能,緊跟新的儲存技術潮流發展,即使面對各式各樣新興儲存架構的挑戰,繼續保有競爭力。

接下來,我們便逐一檢視這6大高階儲存產品近期的發展情況。如前所述,高階儲存領域正經歷一波大規模產品更新潮,過去18個月內,在這6大廠商之中,已有4家都發表了全新一代的產品,依發布順序分別為華為、Dell EMC、富士通與HPE,另外,Hitachi Vantara也即將在1個多月後(2019年10月),推出新款機型。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整個高階儲存產品領域便已煥然一新,展現了與以往不同的新風貌。

 相關報導  2019高階儲存系統總覽


【2019高階儲存系統:六強篇】Dell EMC PowerMax:高階儲存領域的標竿

$
0
0

源自EMC Summetrix的Dell EMC高階儲存產品線,可說是高階儲存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系列。

這個產品系列是由前以色列軍官、著名儲存專家Moshe Yanai領導發展,從1990年代前期DAS架構的Symmetrix 4000/4400、5500、3000/5000系列,經過199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支援SAN架構的Symmetrix 8000,以至引進直連矩陣(Direct Matrix)多控制器架構、生命週期漫長的Symmetrix DMX系列,DMX系列發展了4個世代後,於2009年進入虛擬矩陣(Virtual Matrix)架構的VMAX系列。

到2014年中發表的VMAX 3為止,VMAX系列一共發展了3個世代,接下來在2016年推出含全快閃版本的VMAX 450/F與850/F,可算是VMAX第4代,接著在2017年中推出的250F/FX與950F/FX,擁有改進的硬體核心,可算是VMAX第5代,

緊接著在2018年5月舉行的Dell Technologies World大會中,Dell EMC發表新的高階儲存產品線PowerMax系列,將接替原有的儲存陣列旗艦VMAX系列,成為Dell EMC新一代的主力高階儲存產品。

全NVMe化的PowerMax後端I/O架構

PowerMax後端I/O架構圖解,改以PCIe作為後端介面,DAE儲存櫃內的SSD為基於PCIe的NVMe介面,DAE儲存櫃與Director控制器之間也是透過PCIe連接,大幅縮減了存取延遲。

引領未來高階儲存的7大特色

從帳面規格來看,PowerMax可看作上代VMAX 250F/FX與950F/FX改款,硬體核心規格相同,包括處理器型式、核心數與記憶體容量均與上一代機型一致,控制器之間也同樣是基於56Gb InfiniBand的虛擬矩陣架構互連,差別只是把V-Brick控制器改稱作PowerBrick。

但從產品組態來看,PowerMax可看作自從10年前VMAX推出以來,這個產品家族最劇烈的一次變革,也代表了當前高階儲存發展的趨勢所在。

首先,是全面全快閃化,先前VMAX區分為全快閃與混合陣列兩種版本,而PowerMax則只提供全快閃機型。

其次,後端I/O全面走向PCIe化。PowerMax捨棄了從VMAX3開始使用的SAS介面,改用PCIe作為後端I/O介面。不僅DAE儲存櫃內的SSD為基於PCIe的NVMe介面,DAE儲存櫃與Direct控制器之間也採用PCIe介面連接,而非一些新創廠商採用的RoCE。

第三,不再追求擴展規模,轉為重視效能與低延遲。比起VMAX,PowerMax的擴展規模反而大幅降低,受限於後端介面的PCIe交換器連接能力,PowerMax最多只支援288臺SSD,遠低於上一代VMAX 950F的1,920臺,最大可用空間維持4PB。不過PowerMax的效能與延遲則有明顯提高,效能從VMAX 950F的670萬IOPS提高到1,000萬,延遲也改善50%。

第四,基於雙埠NVMe SSD的Smart RAID架構,可允許多組控制器同時存取同一臺SSD,構成跨控制器Active-Active RAID群組共享,更有利於主機端多路徑負載平衡,控制器失效切換作業影響也更小。

第五,更完整的硬體加速資料縮減功能。先前VMAX的全快閃機型,便引進了由專屬硬體介面卡提供的Inline壓縮功能,PowerMax則引進了新的資料縮減介面卡,可同時提供壓縮與重複資料刪除功能,並改進了壓縮演算法,資料刪減運算幾乎不會影響控制器效能。

第六,積極引進新世代前端I/O介面與儲存裝置。過去,高階儲存產品對新I/O介面與儲存媒體的引進相對保守,往往落在中階產品之後,但PowerMax則一反這種情況,發表時雖只支援16Gb FC與10GbE,以及傳統的NAND SSD。不過很快就會在今年9月支援32Gb FC與儲存級記憶體(SCM),25GbE也已在路線圖中,還備妥了NVMe-oF的支援。

第七,導入AI技術。PowerMax目前已能支援Dell EMC的Cloud IQ雲端AI管理平臺,利用AI幫助系統維運管理。下一步則預定為PowerMax OS作業系統引進智慧化資料分層儲存技術,基於AI與機器學習技術提供的分析預測,判斷將資料放置於SCM或SSD,從而提高I/O效能與空間效率,這也涵蓋了當前實用化的3種AI儲存應用技術中的2種。

 相關報導  2019高階儲存系統總覽

【2019高階儲存系統:六強篇】HPE Primera融合3PAR與Nimble兩家之長,提供100%可用性

$
0
0

就HPE與其前身HP而言,原本沒有自身的高階儲存產品線,長期都是OEM HDS的高階儲存產品,來填補自身在這領域的不足。直到HP於2010年併購3PAR之後,才終於取得獨立的高階儲存產品。

當3PAR於2010年9月併入HP後,HP在2011年8月在3PAR產品線下推出一個新的高階系列P10000,內含V400與V800兩個系列。而後在2012年底的HP儲存產品線大調整中,3PAR P10000系列更名為3PAR StoreServ 10000系列,時隔2年半後,HP在2015年6月發表新的3PAR StoreServ 20000系列。

接下來相隔了4年,HPE在Discover 2019大會中,並未發表新一代的3PAR StoreServ機型,反而推出一個全新的高階儲存產品線Primera 600系列。

兼用SAS與NVMe雙重介面

Primera兼容了舊的SAS與新的NVMe兩種介面,以Primera 630與650兩款機型的控制器來說,機箱有16個磁碟槽可以混用SAS或NVMe的SSD,另32個磁碟槽則使用SAS介面。圖片來源/HPE

Primera 600系列目前包含630、650與670等3個不同位階的款式,各自又有兩種版本,分別是全快閃儲存組態的A600,以及採用融合式Flash(converged flash)的C600混合陣列。

從規格來看,Primera系列的位階,介於3PAR StoreServ家族中階的8000系列,以及高階20000系列之間,橫跨了中階到高階的範圍,其最高階機型Primera 670可提供4控制器組態、960臺磁碟或576臺SSD,與3PAR StoreServ 20000系列的入門機型20840相當。而最低階的Primera 630,則與3PAR StoreServ 8000系列入門款8400相近。

從系統特性來看,Primera則融合了3PAR與Nimble的特性。首先,Primera採用了類似3PAR的通用處理器+ASIC晶片的核心架構,透過ASIC晶片來處理XOR與資料壓縮等運算,以及節點間通信、資料搬移等功能,讓系統不會因這些作業而影響效能。其ASIC則是3PAR ASIC的後繼者,3PAR StoreServ目前搭載的是第5代ASIC,而Primera則是第6代ASIC。

其次,Primera也支援了源自Nimble的InfoSight雲端AI管理平臺,可利用這個平臺的AI管理機制,提供主動式監控、分析,與故障、升級預測服務。

Primera的I/O介面則引進了新一代規格,後端介面同時混用了舊的SAS與新的NVMe,控制器機箱的磁碟槽可支援SAS與NVMe雙重介面,搭配SAS介面的外接擴充櫃。除了SAS或NVMe SSD以外,Primera接下來也會支援儲存級記憶體(SCM),來作為快取記憶體使用。在主機端介面方面,除了既有的16Gb FC與10GbE規格,也採用25GbE與32Gb FC等兩種新規格,但目前在NVMe-oF傳輸架構方面尚無消息。

Primera的Primera OS作業系統軟體也有重要的變革,透過Container技術,將功能與服務機制「微服務化」,使得更新升級更為簡便。

相比於Dell EMC的PowerMax,HPE在Primera上的更新相對比較折衷,既引進了新規格(如32Gb FC、NVMe),但也保留了舊介面(如SAS)。

空前的100%可用性保證

比起規格更新,Primera更引人注目之處,是空前的100%可用性保證。

多數企業級中、高階儲存設備的可用性是「6個9」等級,即99.9999%,相當於每年停機31.6秒,少數產品還能達到「7個9」,也就是99.99999%,每年停機時間僅3.16秒,而HPE則在Primera上提出了空前100%的可用性,換言之就是完全不停機。

這項保證是以用戶購買HPE Proactive Care等服務合約,並同意啟用InfoSight為前提,還要求當InfoSight的主動式監控與故障預測功能提示升級或更新之際,用戶需在設定時間內完成相對應的更新作業。

雖然Primera的核心架構類似3PAR StoreServ,但HPE表示,兩者之間並無替代關係,未來將會持續並存,不過,從StoreServ系列遲遲沒有推出新機型的現實情況,我們認為,長期來看,Primera最終很有可能會取代StoreServ系列,日後HPE或許會推出更高階8控制器版本的Primera,以便涵蓋StoreServ 20000系列的範圍。

 相關報導  2019高階儲存系統總覽

【2019高階儲存系統:六強篇】華為OceanStor 18000 V5:集合眾家之長的高階儲存規格怪獸

$
0
0

雖然近期飽受貿易戰的衝擊,不過華為的企業級儲存產品,憑藉中國本土市場的支持,已經站穩腳跟,在高階儲存領域,華為的旗艦機型OceanStor 18000系列,也已經是業界代表性產品之一。

網路通信領域起家的華為,自2003年才開始投入儲存產品領域,而作為高階產品的OceanStor 18000更晚至2012年9月才問世,一開始稱為HSV,2013年底才更名為OceanStor 18000,是當前高階儲存市場中,最晚誕生的一個主流產品家族。

但比起其他歷史更悠久的廠商,華為憑藉著後發優勢,在OceanStor 18000上結合了各家之長,擁有類似EMC VMAX的Smart Matrix矩陣互連架構、仿效3PAR RAID架構的專屬RAID 2.0+架構,以及效法HDS VSP 3D擴充架構的4S架構,而且規格起點就非常高,效能與擴充能力都居當前市場之冠。

OceanStor 18000 V5控制器解剖

OceanStor 18000 V5是當前規格最高的高階儲存陣列,每4組控制器共用1組6U高度的控制器機箱,以及共同的電源、管理與I/O模組,透過專屬的PCIe介面,可連結最多4組控制器機箱一共16組控制器,匯聚出640個處理器核心與16TB的龐大處理能力。圖片來源/華為

高階儲存領域的規格領先者

目前OceanStor 18000系列的最新產品,是2018年3月發表的OceanStor 18000 V5,接替了2015年5月發表的OceanStor 18000 V3,包含混合組態的OceanStor 18000 V5,以及全快閃組態的OceanStor 18000F V5。

OceanStor 18000 V5沿用了OceanStor 18000 V3的基本架構,一樣都是最大16控制器的核心架構,控制器之間也是透過基於PCIe交換器的Smart Matrix 2.0矩陣架構互連,最大擴充能力也都是16TB快取記憶體、9,600臺磁碟機,以及384個主機端埠,但即使如此,這樣的規格仍然是當前高階儲存領域的最高水準。

OceanStor 18000 V5的更新重點,放在控制器核心,包括:引進更新穎的處理器,以及I/O介面規格,每組控制器最高配置了2顆20核處理器與1TB記憶體,16組控制器的滿載組態,一共可提供多達640核處理器與16TB記憶體,可說是當前高階儲存領域的極致規格,IOPS效能較OceanStor 18000 V3提高了一倍(從300萬IOPS提高到600萬IOPS等級),另外也透過支援更大容量的磁碟機,將最大容量一舉從34.6PB提高到55PB,同時,還引進了包括32Gb FC、25Gb/100Gb乙太網路等新一代I/O介面。

不過,比起稍晚一些推出的Dell EMC PowerMax或HPE Primera,OceanStor 18000 V5在新I/O介面的引進上更為迅速且完整,但目前在NVMe、SCM等新架構方面尚無著墨。華為目前優先為OceanStor Dorado系列全快閃儲存陣列導入NVMe架構,至於OceanStor 18000系列,大概要下一輪更新才會導入。

但就算是目前的OceanStor 18000 V5規格,也已經能獲得相當高的效能表現,其全快閃版本OceanStor 18800F V5,曾在2018年3月締造了SPC-1測試當時最高的600萬IOPS紀錄,混合陣列版本OcesnStor 18500 V5也有480萬IOPS,時隔一年多以後,這兩項紀錄仍在SPC-1效能榜上名列前10名。

Smart Matrix互連架構

憑藉後發優勢,OceanStor 18000系列擁有許多類似其他知名產品的特性,如控制器互連便採用了類似EMC Virtual Matrix的Smart Matrix 2.0架構,控制器內嵌有PCIe交換器晶片,藉此讓控制器之間高速互連,搭配快取記憶體鏡像功能,可容許一個內含4控制器的儲存引擎中,同時有2組控制器失效,而仍能維持服務。圖片來源/華為

 相關報導  2019高階儲存系統總覽

【2019高階儲存系統:六強篇】Hitachi Vantara VSP:搭配專屬Flash模組發揮加值效能

$
0
0

在高階儲存領域,Hitachi Vantara與其前身HDS,是歷史僅次於IBM與EMC的要角。自2000年代起,HDS先後推出Lightning 9900、USP、USP V、USP VM與VSP,其中2004年推出的USP是一個關鍵轉折點,引進了控制器的星型交換器互連架構與儲存虛擬化技術,成為HDS高階儲存產品的基本特徵。

10年後的2014年,是另一個關鍵轉折點,HDS藉由發表SVOS作業系統,以及,統一了旗下高、中、低儲存陣列產品線的軟體平臺,同時也推出了新一代的VSP G混合陣列,藉此將原有的高階產品VSP與HUS-VM、中階的HUS到入門級的AMS等不同位階產品線,整併到單一產品線之下。所以,VSP G雖然繼承了先前高階產品VSP的名稱,但實際上是同時涵蓋入門級、中階到高階機型的通用產品線。以VSP G為基礎,HDS在2016年底又發表了全快閃化的VSP F系列全快閃儲存陣列。

當HDS在2017年9月更名為Hitachi Vantara後,於2018年5月對VSP G/F產品線進行了大更新,一口氣推出了10款新機型,不過,都是屬於入門級到中階款式,未包含高階旗艦機型。

因此,目前VSP家族的旗艦機型,仍然是2016年10月發表的VSP G1500混合儲存陣列,以及VSP F1500全快閃儲存陣列,其中G1500是2014年推出的上一代旗艦機型VSP G1000升級處理器的版本,更新了VSD控制器的處理器規格,擴展能力則相同,而F1500則是G1500的全快閃版本。

發表迄今兩年半以來,VSP G1500/F1500主要的更新,是核心的SVOS RF作業系統,從發表當時的7.0版,逐步升級到目前最新的8.3.1版,以及在去年7月時,引進了新款FMD HDE(Flash Module Drives)快閃儲存模組。

專屬Flash模組的進化

FMD儲存模組是Hitachi Vantara用於搭配VSP儲存系統、專屬規格的快閃儲存模組,可提供比一般SSD更高的效能與容量密度,目前已從第1代的FMD模組,陸續發展出第2代的FMD DC2,以及第3代的FMD HD模組。從第2代FMD DC2起,便引進了即時壓縮功能,第3代的FMD HD除了即時壓縮外,還內含了垃圾回收、寫入均衡與優先負載存取等一系列功能,可幫助VSP控制器減輕負擔,同時容量也從上一代的6.4TB提高到7TB或14TB。

新的FMD HDE模組則是在先前的FMD HD基礎上,增加嵌入式加密功能(HDE中的E即embedded Encryption含意),容量同樣是7TB或14TB。

與其他競爭廠商的產品相比,VSP G1500與F1500的硬體規格已略嫌陳舊(尤其是後端介面),不過Hitachi Vantara向我們透露,他們即將在今年10月發表新一代VSP旗艦機型,可暫稱為VSP Next,距離VSP G1500/F1500的發表,正好相隔3年。

新一代VSP旗艦款式除了將更新硬體核心規格外,還會全面更新I/O介面,包括引進基於NVMe的後端介面、32Gb FC前端介面,以及新的NVMe-oF架構,同時,也會備妥對儲存級記憶體(SCM)的支援,一舉追上當前最新的儲存規格潮流。

Hitachi專屬FMD儲存模組

相較於普遍採用通用SSD模組的其他廠商,Hitachi Vantara的高階儲存產品雖然支援標準SSD模組,但也堅持繼續發展自身專屬的FMD儲存模組。上圖為第3代FMD HD模組,含有1顆嵌有32位元4核心處理器的ASIC晶片,2顆負責壓縮功能的協同處理器、8GB DDR3 DRAM記憶體,以及64或128顆128GB NAND MLC晶片,每張模組可提供14TB最大容量,還擁有垃圾回收、寫入均衡,卸載即時壓縮作業與優先負載存取等一系列功能,可幫助VSP控制器減輕負擔。圖片來源/Hitachi

 相關報導  2019高階儲存系統總覽

【2019高階儲存系統:六強篇】IBM DS8800:兼顧大型主機與開放系統應用

$
0
0

高階儲存的鼻祖是IBM,在1990年代以前幾乎壟斷了這個領域,後來雖然面臨EMC、HDS等後進者的挑戰,但仍持續在這個領域占有重要地位。

IBM目前的高階儲存陣列產品,依然是2004年12月問世的DS8000系列,目前已發展了6個世代,最新機型是2015年10月發表的DS8880。

從第一代DS8000起,這系列產品便以採用基於IBM Power處理器的核心架構,在當前普遍採用Intel x86處理器作為核心的儲存主流架構中,獨樹一格。第一代DS8000採用的是Power 5,上一代DS8870則採用Power 7+,最新的DS8880則升級為Power 8。

比起其他廠商的高階機型,DS8000系列的系統規模相對較小,發展到最新一代的 DS8880,仍然只支援雙控制器組態,最大容量為1,536臺磁碟(混合組態)或768臺Flash儲存裝置(全快閃組態),不過在搭配大型主機應用上有獨特的優勢,而IBM在DS8800發表迄今的近3年時間內,也提供了數次重要更新。

    

搭配大型主機的zHyperLink傳輸介面

IBM雖然還沒有推出DS8880系列後繼機型,但在1年多前,為既有機型新增了搭配大型主機環境的zHyperLink傳輸技術。左為zHyperLink架構圖解,是一種直連z System主機與DS8800儲存陣列的低延遲傳輸介面:右為DS8800 I/O Bay機箱的zHyperLink埠配置。圖片來源/IBM

首先,是在2016年5月,推出了該系列的第一個全快閃化版本DS8888。緊接著,又在2017年1月,又發表新一代的全快閃機型DS8800F系列,並新增支援搭配大型主機的zHyperLink傳輸架構。

DS8800F取代了原本的全快閃機型DS8888,不僅有更多款式可供選擇(4款機型對2款機型),後端還採用了IBM新的第2代高效能Flash機箱(High-Performance Flash Enclosure,HPFE),可提供更高的傳輸效能與擴充能力。

DS8888採用的第1代HPFE機箱,為1U規格,使用1.8吋規格的Flash卡模組,每臺機箱可安裝16或30組Flash卡,然後透過4GB/s PCIe 2.0×8介面直連I/O Bay機箱,再介接CPC控制器機箱。

第2代HPFE機箱則改用2U規格,Flash卡模組也改用更普遍的2.5吋SSD形式,每臺機箱可安裝最多24組Flash卡模組,部署時以2組HPFE機箱成對配置,並透過8GB/s的 PCIe 3.0×8介面,直連I/O Bay機箱。

雖然第2代HPFE機箱容納的Flash卡數量較少,但藉由容量密度更高的2.5吋Flash模組,每臺HPFE機箱的容量從第1代的12TB提高到76TB,後端傳輸介面的頻寬也高出一倍。

在推出DS8880F的同時,IBM也為DS8880系列,升級了支援zHyperLink傳輸技術的能力。

zHyperLink是搭配IBM Z System大型主機的點對點低延遲傳輸技術,採用專屬I/O介面卡與專屬OM4光纖纜線,可以讓Z System大型主機的CEC中央處理器組,透過zHyperLink埠直連DS8880儲存系統的I/O Bay機箱。

比起大型主機常用的FICON傳輸介面,zHyperLink介面可提供改善10倍的低延遲效能,FICON介面的典型延遲表現是140~170μs,而zHyperLink則可將延遲縮減到20~30μs,傳輸頻寬為8GB/s,可以用來加速DB2 for Z/OS的交易處理,以及活動日誌的吞吐率。

每套DS8880系統最多可配置16組zHyperLink埠,限制是傳輸距離不能超過150公尺,另外也只有較高規格的DS8880機型才能啟用這種介面,要求擁有12核以上的處理器規格,所以,最低階、只有6核心處理器的DS8882F,並無法啟用zHyperLink。

憑藉zHyperLink介面的低延遲存取能力,IBM迄今仍無意在DS8880系列引進NVMe-oF介面,事實上,zHyperLink介面的低延遲表現,已經超越當前大多數NVMe-oF。

而依照IBM過去的DS8000系列更新週期,我們可以預期,最快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新一代的DS8000系列很可能就會問世。

 相關報導  2019高階儲存系統總覽

Viewing all 3213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