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212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倫敦Gatwick機場將成英國首個部署人臉辨識技術的機場

$
0
0

位於英國倫敦的格域(Gatwick)機場本周向媒體證實,他們已決定在登機門部署人臉辨識技術,讓旅客得以快速登機,不必再由機場服務人員檢查護照、登機證或比對身分,減少排隊時間,此舉將讓Gatwick成為全英第一個部署人臉辨識技術的機場。

其實格域機場先前就與英國低價航空公司EasyJet合作以測試相關技術,首波的實驗只針對採用行李自助托運的EasyJet航空乘客,但現在格域機場打算在未來6個月進行第二個實驗,未來也會在其它的登機口部署人臉辨識技術,以提供自動登機服務。

格域機場發言人向BBC透露,參與首波實驗的旅客發現相關技術非常方便,可快速登機,增加他們購物的時間,也不太需要排隊等候人員的檢查。

英國為最常使用人臉辨識技術的西方民主國家,雖然仍遠不如中國普及,但媒體經常以中國作為範本與英國比較。例如中國成都的雙流機場,也在資訊站上安裝了人臉辨識技術,只要旅客走近該資訊站,它的螢幕就會自動出現旅客的班機資訊。

儘管人臉辨識技術帶來許多方便,但依然有人認為該技術侵犯了人們的隱私,特別是無法滿足資料保護法對透明度與取得消費者同意的要求,而此一問題在小孩身上可能更為嚴重。

近日英國國會議員及人權組織才共同發表了聲明,要求警方與企業停止在公共場合使用人臉辨識技術,除了擔心侵犯個人隱私之外,也批評現在的技術尚不成熟,亦缺乏證據及法律基礎。


Cloud周報第39期:Google智慧臺灣3年計畫有重大成果,在臺第二座資料中心將落腳臺南

$
0
0

重點新聞(2019/09/05~2019/09/18)

  Google    機房    臺南   

Google買下臺南用地,將興建在臺第二座資料中心

近日,Google全球基礎建設與能源部資料中心專案負責人Mark Dolan宣布,Google買下臺南科技工業園區的土地,將興建在臺第二座資料中心。Google於去年啟動智慧臺灣計畫,除了在臺灣建立亞洲最大的研發團隊、培育AI及數位行銷人才之外,Google還和經濟部合作,共同推動產業合作,而計畫在臺建置第二座機房,也是由經濟部工業局居中牽線,促成其在臺的新一項重大投資案。

儘管,Google尚未公布該資料中心的動土時間、確切建廠位置、占地面積與投資金額,但大略估算,南科工與Google在臺第一座於彰濱工業區的機房相距至少120公里,達到多數企業異地備援需逾100公里的要求,加上金管會已宣布銀行資料也能委外上雲,該新機房將讓Google具競爭優勢,成為金融業上雲的選擇。且Google年初宣布和永鑫能源、臺鹽綠能等業者合作,在臺南魚塭架設4萬個太陽能板,以漁電共生的方式種電,可能就是為了因應新機房用電調度的需求。未來完工後,該機房可望成為亞洲第3座、全球第16座的Google資料中心。(詳全文)

  金管會    金融業    雲端服務   

銀行上雲規範修正完成,外銀採境外母集團之私有雲,得報備及補正辦理

金管會於9月12日宣布,完成「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之修正,將於近日發布施行。金管會於6月底時,擬具條文修正草案,於過去2個多月的法規預告期間,金管會表示,其收到外界對預告條文相關執行面之疑義,然而,無修訂條文內容的需要,會列入問答集及條文立法說明,與法規發布時,一同公告,以利業者遵循。

金管會就外界所提執行面之疑義,整理了三大公告重點,首先,金融機構應視其業務需要及風險承受能力,採取適當方式分散業務,避免將多項業務委託同一雲端服務業者。其次,有關主管機關核准得免於我國境內留存備份之考量因素,金管會會於審核時,考量境外環境之穩定及資料保護法規不低於我國標準。最後,外銀作業委託境外母集團再複委託雲端服務業者,如屬母集團自建私有雲,不涉及第三方雲端服務者時,得簡化以報備及補正程序辦理。適當導入雲端服務可提升經營效率及節省成本,金管會期許,金融機構審慎評估委外雲端服務之風險,以兼顧作業品質並強化客戶權益之保障。(詳全文)

  華碩    中科院    MOU   

華碩與中科院將合作建置雲端資料中心

華碩近期宣布,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簽署合作備忘錄,計畫於三大領域展開交流,包含建置雲端資料中心、人工智慧發展平臺以及物聯網相關應用。中科院作為政府單位同時屬國防體系,華碩將提供其數位轉型所需的解決方案,並將軟硬體整合的技術,以及建置大型AI雲端平臺的經驗,運用於中科院的合作項目上,另外,雙方團隊將一同研究發展人工智慧、物聯網以及雲端運算等領域的應用。(詳全文)

  AWS    EFS    降價   

AWS大幅調降Amazon EFS不常存取儲存層價格

AWS日前公布雲端儲存服務Amazon Elastic File System(EFS)最新的計價方案,調降用戶搭配生命周期管理功能(lifecycle management)使用低使用率(infrequent access,IA)檔案儲存類別的儲存成本,每月每GB從原先0.045美元,降為0.025美元。透過生命周期管理功能,系統會自動監控儲存層資料的存取行動,找出常用與不常用的檔案,用戶不需人工辨識,就可了解資料應存放在EFS的標準儲存層或IA儲存層。兩個儲存層都能讓用戶隨時存取檔案,不過,標準儲存層為個位數的毫秒延遲,而IA儲存層則可能為兩位數字的毫秒延遲。

企業用戶可以自行調整生命周期管理的政策,以及定義要移至IA層資料的規則。以100TB的檔案為例,若8成為高使用率、2成為低使用率,儲存費用為8千美元,但若所有檔案都儲存於標準層,費用則為3萬美元。AWS表示,用戶改變檔案存取模式,最高能夠節省92%的檔案儲存成本。(詳全文)

  AWS    區塊鏈    分類帳資料庫   

AWS為自家資料庫增添新成員Amazon QLDB,以區塊鏈技術供企業儲存不可竄改資料

AWS去年底在自家re:Invent大會上,宣布採用區塊鏈技術的分類帳資料庫服務Amazon Quantum Ledger Database(Amazon QLDB),日前AWS終於正式釋出該項服務,供使用者儲存不可竄改的資料。該服務是要為儲存資料,提供一個權威資料來源,儲存完整且不可竄改的資料提交歷史。Amazon QLDB支援開放標準查詢語言PartiQL SQL,該語言與SQL相容,可查詢關聯式、半結構化和巢狀的資料,另外,該服務提供用於驗證的API,讓使用者以加密方式,驗證歷史記錄的準確性與合法性。

AWS表示,這項服務不可竄改的特性,尤其適合電子商務、運輸及物流、人力資源及工資、製造業和政府應用程式等場景,以維護資料儲存的完整性和歷史儲存的記錄。新服務現階段於美國北維吉尼亞州、俄亥俄州、奧勒岡州、歐洲愛爾蘭以及日本東京,共5個區域釋出。(詳全文)

  AWS    Outposts    本地部署   

AWS伺服器硬體AWS Outposts,年底開賣

AWS近期就去年年度大會re:Invent推出的整櫃式主機AWS Outposts,發布最新產品進程。AWS運算服務部副總裁Matt Garman表示,該產品將於今年底正式釋出。AWS Outposts可以讓企業在自家資料中心部署一套AWS原生基礎架構,或者是一套VMware Cloud on AWS平臺。Matt Garman也透漏了一系列AWS Outposts的亮點,該主機會支援具或不具本地儲存選項的Amazon EC2實例,包含C5、M5、R5、I3en和G4系列,以及區塊儲存服務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e,還會支援RDS、ECS、EKS、SageMaker和EMR。換句話說,AWS Outposts將不只是虛擬機器,未來也可以將AWS雲端容器服務和AI部署服務,打包帶到自家機房裡安裝。(詳全文)

  VMware    收購    安全廠商   

VMware收購資安公司Carbon Black,強化企業端點的安全防護

VMware日前再度宣布新的收購案,買下提供終端防護產品的安全廠商Carbon Black。該公司旗下主力產品為網路威脅大數據與行為分析雲端平臺,專門提供企業端點安全防護,全球有5600多家用戶採用,此收購交易的價值為21億美元。交易完成後,Carbon Black的產品將可結合VMWare現有安全產品包括AppDefense、Workspace ONE、NSX和SecureState等,於雲端和本地端,提供企業用戶進階威脅偵測及深層應用分析的服務。Carbon Black的產品將透過VMware和Dell的直銷及經銷通路,銷售給各類企業。此宗收購案預計在2020年1月31日完成。(詳全文)

圖片來源/華碩、AWS、Carbon Black          攝影/洪政偉

  更多Cloud動態  

1. 微軟收購雲遷移技術提供商Movere (詳全文)

2. Google整合式物件儲存空間Cloud Storage更新Hadoop連接程式,強化欄式資料格式支援(詳全文)

3. 為培養潛在客戶,甲骨文推出雲端服務新方案Oracle Cloud Free Tier,供用戶免費使用旗下部分雲端服務(詳全文)

4. GCP用戶現可在GKE上執行大數據分析服務Cloud Dataproc的Spark工作負載(詳全文)

5. 嫌從AWS轉換Wunderlist API到Azure麻煩,微軟欲關閉待辦事項清單程式Wunderlist,創辦人要買回(詳全文)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19年9月

遠傳用AI揪出電信詐騙犯,上線後每月詐騙電話數減少90%

$
0
0

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今(19日)揭露2項自家AI專案,包括優化網路訊號強度和降低詐騙電話數量,導入AI後,來自遠傳預付卡的詐騙電話數量就從每月297通下降至每月22通。

井琪表示,遠傳近年開始啟動轉型,鎖定AI、IoT和大數據分析等三大方向,旨在成為數位服務供應商。在這過程中,遠傳也從自家對內和對外的數據分析做起,首先就是優化手機訊號。

透過非監督式學習來優化網路訊號強度

在網路訊號方面,一般而言,手機只要開機,就會傳送訊號至最近的基地臺,藉此維持網路服務,而電信業者也能藉此了解手機網路訊號的強弱,以及門號持有人的位置移動。對遠傳來說,這些就是「把關訊號強度的參數。」

還沒導入AI來優化前,遠傳透過人工方式,由網管部門每3個月分析一次基地臺資料,包括基地臺報告資料、人工視察資料和客訴工單(COTT),再繪製出熱點地圖(如下圖),以不同顏色表示不同月份,來檢視基地臺訊號強弱狀況,並派人前往問題地點勘查、調整。

2017年時,遠傳開始導入AI來提高優化效率,利用非監督式學習方法訓練模型,之後每7天就自動分析使用者的訊號時序資料,並將分析結果視覺化(如下圖),將遠傳全臺網路訊號覆蓋的地區分為35公尺X35公尺的方塊,以顏色來顯示訊號強弱(藍綠色最好,紅色最差),遠傳也依此派人至問題區域探勘、調整。她指出,用AI來改善訊號品質的成效,「也反映在連年上升的客戶體驗滿意度。」

警政署一通電話,讓遠傳擁抱AI、揪出電話詐騙

在對外應用上,遠傳則用AI來降低電話詐騙數量。井琪指出,2018年7、8月時,警政署打了通電話給遠傳,表示165反詐騙平臺統計的詐騙電話中,幾乎都是遠傳預付卡用戶,每月高達460通。

對此,遠傳用2大步驟來解決問題。首先,團隊分析了這些詐騙電話的來源,發現撥出地都在廈門,「因為金門基地臺訊號太強了!」於是,遠傳派人去金門調整基地臺訊號,還實際搭船至海中央測試訊號強度。9月時,165詐騙平臺的統計數量從前一個月的460通,下降至每月293通。

但這樣還不夠,為進一步降低詐騙電話數量,團隊將過去數個月的詐騙電話資料(CDR,也就是電話通聯記錄)進行大數據分析,先利用一套機器學習模型從中找出36個關鍵因素,比如每周通話時間、通話長度、通話對象數量、移動性等。井琪進一步解釋,相較於常人,電信詐騙犯的行為模式包括一天撥號的對象可達60多人,而且撥號者通常不會移動。

遠傳就利用這些行為模式,打造一款AI模型,並實際部署來即時檢測每通電話的CDR。一旦察覺異常,系統就發送這些疑似詐騙的電話號碼給管理員。而遠傳也透過催收小組來打電話測試,再根據結果來限制使用權,比如完全停話或只能接、不能撥。

導入AI兩個月後(如下圖),遠傳電信的詐騙電話數量從每月293通,降低至每月22通。文◎王若樸

搶攻邊緣運算市場,施耐德10月將推出全球最小的微型資料中心

$
0
0

【新加坡直擊】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興起後,為了達到更低延遲的資料傳輸與分析,許多企業開始在本地端部署運算資源,追求在有限的空間裡,如零售店面、商辦、銀行、醫院、學校等場所,隔離出一小區塊來部署伺服器設備。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近兩年來推出微型資料中心(micro data center)解決方案,今年10月,更預計要推出全世界最小的微型資料中心產品,達到更有效率的空間運用。

施耐德安全能源部門創新中心資深副總裁暨CTO Kevin Brown說明資料中心的架構:Centralized Data Center是指一般傳統式集中式大型資料中心,如公有雲機房;Regional Edge Data Center是指地區性的資料中心,例如Netflix在全球每個地區都有建置資料中心,讓影片傳輸更低延遲;Local Edge Data Center是指為了邊緣運算而興建的機房,在邊緣端即時分析數據。

施耐德的微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是在一個42U、24U或更矮的機櫃中,整合不斷電系統(UPS)、冷卻系統,並搭配自家EcoStructure軟體平臺,來實現環境監控及預測維護,克服在環境因素不可控的場域中也能持續運作;同時,搭配生態系合作夥伴的資源,讓企業選擇伺服器廠商如HP、Dell、Lenovo等的設備,由系統整合商(SI)整合機櫃、伺服器與不同感應器,來打造一整套客製化的解決方案,讓客戶導入後能快速部署。

也就是說,微型資料中心除了有基本的網路、伺服器、儲存空間的硬體設備,也具備核心的不斷電系統、冷卻系統、機架配電遠端監測系統,搭配部署在Azure公有雲上的遠端維運軟體,來即時對設備進行健康診斷;而開啟機櫃時也設有身份認證裝置,外部更能裝設安全監控系統如CCTV、溫濕度、煙霧、漏水偵測感應器來報警,儼然就是個迷你版資料中心。

而施耐德目前已經推出的解決方案,能依據部署環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R-Series、C-Series與S-Series。R-Series適合部署於較不安全的環境中,如倉庫、工廠、偏遠地區、閣樓等場域,能克服環境中有大量微塵、可能遇水、雜放多種機臺、溫濕度不可調節等問題;C-Series則是專為商業場所設計,外型就像一般傢俱櫃,能放置於零售業店面、辦公室、機場、銀行等中度安全性的環境中,也具備活動式移動的功能;S-Series則適合部署在安全性高的環境中,比如一般企業IT機房等。

不過,要把所有的系統與設備整合到更小的空間,也是開發過程的一大挑戰。施耐德安全能源部門執行副總裁Dave Johnson表示:「在一個小空間裡要保持產品架構的彈性、維護網絡安全性,且必須易於維護和管理,是非常複雜的事。」施耐德安全能源部門創新中心資深副總裁暨CTO Kevin Brown則表示,微型資料中心的產品設計上選擇用鋰電池來供電,除了體積小的優勢,同時也是減少耗能的關鍵,此外,也參考客戶意見以體積更小的超融合架構來整合產品,「我們透過設計來決定物件擺放優先次序,並想辦法提高成效。」

而納入更多客戶意見的管道,則是透過施耐德在近期設立的施耐德電力資訊交換平臺(Schneider Electric Exchange Community),讓全球客戶共同討論如何解決能源管理和自動化等問題,目前已有超過10,000篇知識庫文章以及1,000常見問題的解答。

另外,談到如何與競爭對手做出差異化,施耐德安全能源部門國際生態圈資深副總裁Natalya Makarochkina表示,EcoStructure軟體平臺是其中一個關鍵。這個平臺自10年前推出,近三年來發展成熟,目前部署在Azure公有雲上,走開放式數據傳輸的架構,舉凡符合網路傳輸協議(Communications Protocol)的硬體設備,其數據資料都能被加密並傳上雲端,運用Azure機器學習工具來分析,以此監控設備的健康分數。比如透過不斷電系統電池的壽命、溫度、零組件使用等數據,能用來分析目前的健康分數,再由人力判斷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更換或維修的需求。

Natalya Makarochkina也指出,擁有尺寸齊全的機櫃設備也是做出差異化的指標,尤其十月份即將推出全球最小機櫃,是由客戶反饋驅動而設計的產品,且施耐德也曾提供國際大廠超過15公頃資料中心的解決方案。最後一個優勢,則是擁有龐大生態系的合作夥伴,能加快產品從設計到落地部署的時間,且滿足客戶多元的需求,「軟體的預測性維修服務、微型資料中心的發表、以及策略聯盟的生態系夥伴,是讓我們與眾不同的三大關鍵。」

IBM興建量子運算中心,將納入53-qubit量子電腦

$
0
0

IBM本周宣布,位於紐約州的IBM量子運算中心(IBM Quantum Computation Center)正式開幕,先提供10個介於5到20個量子位元(qubit)的系統,並會在未來一個月成長至14個,包含一個具備53個量子位元的系統。

量子位元為量子電腦的基本運算單元,數量愈多,運算能力便愈強大。IBM表示,從2016年迄今,全球的使用者已透過IBM的雲端服務進行超過1,400萬次的實驗,出版逾200份科學論文,為了滿足存取實際量子硬體的需求,量子運算中心將提供10個量子運算系統,其中5個配備20個量子位元,1個配備14個量子位元,還有4個配備5個量子位元。

且在未來的一個月內,量子運算中心的運算系統數量將增加至14個,其中一個將配備53個量子位元,可望成為迄今業界可供外部存取的最大通用量子系統,將讓使用者可執行更複雜的糾纏與連結實驗。

IBM研究院院長Dario Gil表示,自從他們在2016年將5台量子電腦放上雲端之後,就把量子運算從由少數組織掌控的獨立實驗室中解放,讓全球數十萬的研究人員、教育家或軟體工程師,都能共享此一革命性運算的熱情。

此一IBM量子運算中心未來將支援日益增加的社群需求,包括15萬名註冊用戶與近80家的商業客戶、教育機構與研究實驗室,以推動量子運算及探索實際的應用。

其實Google在去年就曾發表72量子位元處理器Bristlecone,只是並未開放外界使用。

俄羅斯網路監控系統SORM曝光

$
0
0

澳洲資安業者UpGuard本周公布了一起資料外洩事件,研究人員在一台公開的rsync伺服器上發現了1.7TB的資料,資料內容圍繞在俄羅斯監控系統SORM的部署,主要涉及Nokia Networks與俄羅斯的電信業者Mobile TeleSystems,最後證實該資料是因Nokia員工的個人疏失才外洩。

SORM的全名為「執行調查行動的系統」(System for Operative Investigative Activities),可讓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ederal Security Service,FSB)合法地攔截俄羅斯境內的通訊網路,早在1995年就存在。

Nokia向TechCrunch證實,這是因為有一名Nokia員工將這些舊的工作文件帶回家,並把裝有文件的隨身碟插在電腦上,卻缺乏安全配置,才得以讓外人不需要認證就能存取。Nokia在得知此事後,已要求員工將裝置離線,並把文件帶回Nokia。

文件顯示,Nokia為俄羅斯SORM系統的供應商之一,替當地的電信或網路供應商設計及打造SORM系統。俄羅斯政府原本只要求電信業者必須建置SORM系統,以利政府監控通話或簡訊內容,但近來也開始要求ISP及其它網路業者安裝SORM系統。

在外洩的1.7TB檔案中,有高達700GB為影像檔,讓人得以一窺SORM的硬體配置,例如一個SORM設備可能跟洗衣機或冰箱差不多大,還有網路設備的平面圖。

文件則顯示,俄羅斯至少有16個城市都安裝了SORM系統,且執法機構可藉由VPN或其它途徑存取這些系統,還含內管理平台的憑證。

UpGuard表示,其實還有其它國家也會監控境內的通訊流量,包括英國及美國,由於這些系統涉及國家範圍的監控,因此安全性也特別地重要,此一意外即透露出,當一個國家能夠監控全國人民的通訊流量時,等於也提供一個入口讓其他人也有機會得到存取權限。

資料視覺化分析工具Tableau最新版利用AI為用戶解釋資料

$
0
0

資料視覺化分析工具Tableau發布最新的2019.3版本,這次更新的功能包括了以人工智慧解釋資料的功能外,還加入了Tableau目錄,讓用戶更簡單地管理資料並掌握資料品質,而對於擁有大型Tableau部署的企業,也能使用新的伺服器管理擴充套件,簡化管理工作。

Tableau新的資料解釋功能,能夠使用人工智慧自動解釋資料中用戶感興趣的資料點,回答用戶「為什麼」的問題,像是資料中存在異常值的原因,或是為什麼資料點過高或低於預期?當用戶創建虛擬儀表板的時候,資料解釋功能會使用貝氏統計方法,來生成資料點背後代表的意義,該功能會先計算數百種的可能,最後提供最有可能的一種,每個資料解釋都可使用Tableau進行探索,讓使用者能夠深度分析資料。用戶只要點選資料圖表中的一個資料點,並且點擊旁邊的燈泡圖示,就能獲得視覺化與文字描述的資料解釋。

官方提到,這個功能之所以有用,是能夠讓用戶節省許多驗證資料點的時間,過去驗證一個資料點背後代表的意思,可能需要花費數小時,但現在只需要數秒鐘就能完成這項工作。另外,資料解釋也有助於降低因個人偏見所導致錯誤的風險,像是當人們試圖從資料中,找出流失客戶的原因,這項工作常仰賴自己的假設,而Tableau解釋資料可以讓使用者探索不同的可能答案,避免這類的情況發生。

Tableau目錄是Tableau資料管理擴充套件的一個新功能,能夠增加資料的透明度與可發現性。由於企業中的資料量可能非常龐大,Tableau目錄可以讓組織成員順利找到資料,並確知資料的來源,而對於企業中資料的擁有者來說,能夠透過指標和影響分析,以儀表板和檢視圖查看在組織中被使用的情況,另外,Tableau目錄還能增加資料的可信程度,其資料品質警示會告知用戶,該資料是否存在欄位缺失或無人維護等問題。

這個版本加入的Tableau伺服器管理擴充套件,可以讓大規模運作Tableau伺服器的企業,擁有更多的管理功能以及部署控制。Tableau伺服器監控工具可以讓用戶掌握,並精確地執行部署調整,獲得硬體使用率、資料查詢效能與背景工作負載等資訊,除此之外,Tableau還提供內容搬遷工具,簡化專案、網站或是Tableau伺服器環境間內容的搬遷工作。

iOS 13正式釋出,iOS 13.1下周提前報到

$
0
0

繼上周發表iPhone 11系列、新版iPad後,蘋果周四一如當時宣佈的,在9月19日(台北時間9月20日)釋出iOS 13正式版。但是蘋果也證實,iOS 13.1及iPadOS將提早於9月24日釋出,而非原本預定的9月30日。

以往蘋果會在正式版作業系統釋出後一個小更新版修補小臭蟲,iOS 13.1也不例外。ZDNetThe Verge報導,iOS 13在beta版有相當多瑕疵,包括一個被研究人員揭露能讓外人繞過螢幕鎖定保護,偷看通訊錄的安全漏洞。這些都會在iOS 13.1予以修正。

不過iOS 13.1還新增了原本應該包含在iOS 13中,卻來不及加入的新功能。包括捷徑自動化、Apple Maps共享預定到達時間(ETA)及聲音共享等。

iOS 13首度支援暗黑模式(Dark Mode),更厲害的相機程式如可調整人像光線、更強大的相片及影片編輯能力、資料更精準更豐富的Apple Maps,更重要的是Sign In with Apple功能,讓用戶可在不透露電子郵件信箱情況下,以Apple ID登入或註冊網站服務及app,防止個資外洩及垃圾郵件問題。

iPhone 6以上手機都可安裝iOS 13。用戶只要開啟「設定」app,找到「一般」、「軟體更新」即可下載安裝,或者多等一個星期安裝iOS 13.1。

iPadOS則加入使iPad更適合多工作業、支援Apple Pen及外接USB隨身碟、SD卡等新功能。


另眼看Web Worker

$
0
0

基本上,JavaScript實現並行的方式是基於事件循環,而非執行緒切換,這是因為JavaScript只使用一個執行緒;HTML5的Web Worker提供多執行緒的功能,然而它不僅可用於實現並行,更可用於平行程式設計,善用多核心CPU的運算能力。

單執行緒實現並行?

若開發者是從一門原生就提供執行緒的語言來到JavaScript,在尋找sleep之類功能時,就會產生困惑,因為JavaScript沒有這種東西;另一方面,想要「同時」執行多個任務,只能透過setTimeout、setInterval或Promise.all之類的方式;在進行IO操作時(例如非同步網路請求),可以採取非同步模式,不會因為IO操作而阻斷流程,然而文件上都告訴我們,JavaScript運行時只有一個執行緒?

在電腦科學領域,多個任務可以「同時」處理,這件事並沒有嚴謹定義,但並非實體上(Physical)的「同時」,只是可以管理多個任務,從使用者觀點來看,像是同時執行的設計,因此,歸類在並行(Concurrency)處理的範疇。

JavaScript是單執行緒,會在一個事件迴圈(Event loop)中不斷地檢查事件佇列(Event queue),有些API是基於事件,執行API時,任務若是委託給JavaScript的宿主環境(例如瀏覽器進行非同步請求),程式流程就繼續下一步了,這是這類API的非同步特性。當宿主環境任務完成時,會建立事件,並將事件排入佇列,於是,JavaScript引擎在事件迴圈的下一輪檢查時,才將佇列中事件對應的任務依序執行完成。

說來就像JavaScript引擎本身作弊了,有些任務其實是外包,對宿主環境來說,就是一種「任務就交給你了,完成後再通知我」的感覺;不過,事件發生後的對應處理,還是得回到引擎自身,只要各個事件的處理時間夠短,就使用者來看,就會像是在同時處理,這就是setInterval、Promise.all之類API,可用來實現並行的原因。

然而,對於事件佇列中被排定的任務,就像在櫃台前排隊等候處理,如果隊伍前面有一大堆人,或者處理某人任務時花費的時間特別多,後面的人就會等上許久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也無法實作sleep這類功能的原因,想想看,你故意叫等候隊伍中某個人發呆個10秒鐘,什麼事都不做,隊伍後頭的人會怎樣?

而且,這也是setInterval不可靠的原因,雖然時間間隔來臨之際,任務確實被排入事件佇列了,不過,若是佇列前面的任務一大堆,等到真正執行到setInterval的指定任務時,很有可能又過去了一段時光了。

Web Worker API

檔案讀寫(以Node.js為宿主時)或非同步網路請求(以瀏覽器為宿主時)這類任務,都涉及IO之類的阻斷,適合委託給宿主,就宿主來說,也確實是同時執行了任務;然而,若任務必須自行使用程式碼來定義,過去沒辦法委託給宿主,若是計算密集任務,直接使用JavaScript定義,就意謂著使用引擎唯一的執行緒來執行計算密集任務,若程式具有使用者介面,這時就會發生介面凍結的問題。

若是Web應用程式想避免這類問題,方式之一是在伺服端實現計算密集任務,瀏覽器發出請求時提供計算時必要的資料;有些開發者也試著透過asm.js、WebAssembly加速指令的執行,甚至是嘗試透過WebGL,利用GPU的高速運算特性,以縮減執行時秘須耗費的時間;HTML5則提供了Web Worker API,可以要求瀏覽器建立背景執行緒,以執行交付的任務。

就API來說,Web Worker使用上並不困難,當一個.js檔案定義了一個任務,也就是定義了一個Worker,Worker中可以產生子Worker,而瀏覽器會建立執行緒來執行Worker的任務,Worker與JavaScript執行緒間會基於訊息與事件溝通,JavaScript執行緒對Worker發送計算時必要的資料,Worker任務完成後,再將結果發回。

現在,複雜的計算任務可以定義在Worker,而不是排在事件佇列中,這意謂著JavaScript本身的執行緒,可以只負責處理時間夠短的任務就好,如此一來,也就可以避免使用者介面因計算密集任務而被凍結的問題。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Worker也不是什麼都做得來,談到執行緒,就會想到存取共同資料的競速問題(Race condition),為了避免這類問題在瀏覽器上重演,只要是有引發競速疑慮的資料,就不能發送給Worker,全域的window物件肯定不行了,DOM元素、Storage物件等也不可以,發送這類物件會引發DOMException,並表示無法複製物件,而在Worker中,也不可以直接使用window、document等名稱。

為避免競速問題,預計情況下,發送給Worker的資料也會進行複製,不過,複製二進位資料(例如ArrayBuffer)會有效能疑慮,然而,此時,我們可以將資料所有權轉移給Worker執行緒,等到轉移之後,JavaScript執行緒就會失去資料的所有權。

既有任務轉移至Worker

哪些任務可以轉移至Worker?既然瀏覽器會建立執行緒,自然就是那些過去想用執行緒解決卻沒得用的任務吧?這麼想的話,開發者往往會更困惑,因為Worker執行緒的運用方式,顯然與原生就具備執行緒支援的語言不同。

關於哪些任務可轉移至Worker這類問題,我們可以從JavaScript在哪些地方用到了非同步來思考。例如,setTimeout、setInterval是將計時任務委由宿主來處理;在後端fs模組的readFile是將讀取檔案的工作交由Node.js來處理;在瀏覽器上發出非同步請求時,是將網路相關的處理任務交給了瀏覽器。

也就是說,在過去可以交付的任務,受限於宿主提供了哪些API,並不能以JavaScript自行定義任務;而現在有了Worker API,簡單來說,就是提供了管道,能用JavaScript定義任務,要求宿主建立執行緒來處理任務,某些程度上,可以比擬為建立了本地的伺服端,而執行緒間的訊息發送,就像是請求與回應。

不過,執行緒這個名詞容易令開發者誤會。對其他原生支援執行緒的語言來說,執行緒是運行在同一個執行環境;然而瀏覽器開設的執行緒,各個執行緒發送是各自獨立的執行環境,JavaScript執行緒與各個Worker執行緒之間,實際上彼此是平行的。

也就是,Worker不單可用來實現並行,也能在實體上同時進行多個流程,進行平行(Parallel)程式設計,在HTML5規範的Web workers章節也明確寫到,在多核CPU普及的現代,將複雜計算的任務分配到多個Worker上,可以取得更好的執行效能。

不只實現並行演算

將Worker拿來實現一些簡單的並行演算,其實是可行的,然而若要發揮更大的效用,應該留意平行程式設計的可能性,程式碼需要重構,也需要些觀念與技巧,這部份可參考先前專欄〈關注平行程式設計〉

實際上,也有一些開發者把Worker API作了封裝,提供了Parallel.js程式庫;至於透過Worker是否真能增加效能,還是要實際測量;除了演算法本身之外,建立Worker、訊息的傳遞等開銷也是要考量的問題,關於這部份,我們可以參考〈How fast are web workers?〉(https://mzl.la/1JE2Rot)。

新創最該解決哪種問題大魔王?

$
0
0
天下雜誌出版

我經常告訴創業家,創立一家公司就像跳下懸崖,然後在下墜途中組裝飛機。任何新創公司的預設結果都是死亡,你必須快速而果決的行動,不惜任何代價避免這個預設結果發生。你沒有太多時間顧及所有的細節。

在閃電擴張的每個階段,需要你注意的問題和議題,永遠超過你的資源所能處理。你可能覺得自己像個救火員,只不過你要做的不是撲滅局限於一處的火,而是你看到身邊到處都有地方起火,而你沒有時間一一撲滅。

生存下來的一個方法,是決定讓有些火繼續燒,然後專心對付如果任它恣意燃燒真的會毀了公司的那幾把火。葛雷洛克的安薩內利說:「你對什麼事說『不』,比你對什麼事說『好』更重要。」

你不能永遠不管另外那幾場火,它們實際上很危險,也終究需要你處理,但在閃電擴張期間的多數時間點上,它們其實無關緊要,撲滅它們並不會影響你的預期結果。當然,你要有本領判斷該讓哪些火繼續燒,而優先順序通常取決於不同因素的組合。

首要考量是急迫性:哪一場火會最快損害或毀滅你的公司?這不限於危及公司存在的火;對一家新創公司而言,以長遠來看,扼殺成長能力的火幾乎和可能讓你明天就倒閉的火一樣致命。你的第一步通常是決定:這個問題能否先不處理,之後再來解決。

托巴科瓦拉加入SurveyMonkey後,第一個考慮滅的火就是產品設計。網站設計很醜又過時,老實說還滿丟臉的。但這個網站用戶互動率很高,顧客也很滿意。托巴科瓦拉於是決定暫緩重新設計,優先去應付其他更緊急的火。這個決定讓她較難招募到對美感有要求的工程師,但並沒有造成公司倒閉。

有些情況下,如果你的新創公司有幾把火在燒錢,可是沒有影響到顧客,而金錢的浪費是你可以承擔的,那也許真的可以用錢買時間,先忽略那些火勢。募集更多資本,往往是圍堵較不緊急的火勢最簡單的方式(雖然代價高昂)。

第二考量因素是效能:哪些火是你現在就有能力撲滅的,哪些又是以後比較容易撲滅的?即使火勢緊急,但你現在無法有效對抗,也許只能忽略,待外部情況轉變讓它熄滅。然而,即使火勢不那麼緊急,但任其延燒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危害,那就該考慮防患於未然,省得將來痛苦。

最後要考慮的因素是相依性:撲滅火勢A,會使得撲滅火勢B和C比較容易嗎?這些連帶效應有時非常重要,因為在任何時候燃燒中的火永遠多於你能救的。

借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我相信有個馬斯洛火勢層次可適用於多數快速成長中的新創公司,在這個清單頂端的火就是最重要、必須先撲滅的:● 分銷 ● 產品 ● 營收模式 ● 公司營運 ● 競爭對手 ● 下一步是什麼?

對絕大多數消費型網路新創公司而言,最重要的一把火就是產品分銷。如果分銷管道付之一炬,你的公司就注定失敗。但如果你能控制住這把火,就會讓撲滅其他火變得簡單許多。獲取用戶的回饋,可讓你知道如何改善產品,而獲取數百萬用戶或數千名顧客,則讓創造收入變得簡單很多。能夠創造收入,就比較有能力負擔營運規模化所需的基礎設施與人才,不論是依靠現金流或募資。如果業務成功,且日益成長,才有理由開始擔心競爭對手。

以領英為例,我們以建立病毒式傳播和獲取可觀的用戶基礎解決了分銷問題後,就有人開始提起營收模式的那場火。如果那段時間每次有人問我領英要怎麼賺錢,我都可以拿到一塊錢的話,我可能就不需要另一個營收模式了!

我知道我們應該忽略那場火,因為缺少營收不會是直接死因,除非它讓我們募不到錢,更何況產品的火緊急多了,需要我們全神貫注去處理。如果找不到獲取關鍵數量(至少100萬用戶)的分銷方式,並打造出夠有吸引力的產品,讓這些人成為這項服務的固定用戶,或至少會回覆領英的邀請,那麼是否有營收模式就無關緊要了。

當時,A輪投資者希望看到,能讓領英獲利的商業模式。我告訴他們,在下一輪資金到位以前,我們不會產生營收,這也不該影響他們。但他們依然堅持,於是我和團隊生出了一個財務模型,裡面也包括收入來源。我連裡面寫了什麼都不記得了!與其耗上好幾週做這件事,我們花了一個晚上,喝了幾杯葡萄酒,弄出了一個模型。

這個故事也凸顯了為什麼在團隊中需要有能夠容忍混亂、風險與不確定的成員。我們多數人都願意救火,但只有一小群人明知有一團熊熊烈焰可能很快會截斷所有逃生路線,卻仍然能夠不分心,專注於撲滅一場情勢更緊迫的火。

在那樣的不確定環境下,領英的團隊成員仍能安然自處,全心全意去做最重要的事,即使我們連明確的營收模式都還沒有。如果你的夥伴沒辦法放任一些火繼續燒下去,他們會把所有時間都拿來滅火,沒有任何餘裕去思考能推進業務的突破性商機了。

速度優先於效率!快速成為領域第一的閃電擴張關鍵是什麼?

許多新創公司都犯了一個重大錯誤:專注於科技、軟體、產品和設計,卻始終沒把商業面想清楚。我所謂的商業是最基本的:公司如何靠獲取顧客、服務顧客賺錢。許多人都把矽谷工程師當作神人,但那些被奉為天才的創業家,不但是科技怪才,幾乎個個都是商業奇才。

新創公司要想超越市場上那些實力堅強、具競爭優勢的老牌公司,就必須靠商業模式創新。以Dropbox為例,他們要如何和微軟與谷歌競爭?這些業界巨人在科技、財務和市場力量上都有絕對優勢。Dropbox創辦人與執行長休斯頓深知,他不可能只仰賴比較好的技術或比對手更好的執行力勝出,「如果你的作戰策略和競爭對手的一樣,你的麻煩就大了,因為他們很可能會以遠比你多的資源來玩這套策略!」

休斯頓必須設計一套更好的商業模式,才能出奇制勝。以檔案分享為業務焦點的模式,代表Dropbox為顧客創造價值和從顧客端獲取收入的速度,必須遠快於Dropbox需要儲存的檔案數量的增加速度。Uber與Airbnb以驚人的速度建立了規模龐大的事業,靠的也是新穎的商業模式,而非前所未有的新科技。

要成功達到閃電擴張,競爭優勢必須來自內建於商業模式的成長因素。比如網絡效應,搶在對手之前做大,成為第一家達到關鍵規模的公司,觸發正向回饋循環,這種率先規模化的優勢會讓贏家多拿,甚至贏家全拿。

例如,Uber以城市為單位發動積極擴張策略,減少乘客等待的時間,乘客透過Uber叫車的速度比其他預約叫車公司快。這個策略考量吸引了更多乘客,因而吸引更多駕駛加入,市場流動性提高,進一步讓乘客更快叫到車,又吸引了更多乘客,如此正向循環。

閃電擴張不只是積極成長的策略,你採取的做事方法,若以傳統商業思維來看並不合理。比如,在不確定環境下,優先考慮速度,而非效率。閃電擴張還包括必須做一些看起來似乎無效率的事情,比如花錢請建築工人一天24小時趕工,好讓迪士尼樂園能早幾個月開幕。(摘錄整理自《閃電擴張》)

閃電擴張:領先企業如何聰明冒險,解開從1到10億快速成長的祕密

雷德.霍夫曼、克里斯.葉/著;胡宗香/譯

天下雜誌出版

售價:480元

作者簡介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

全球最大專業社群網站LinkedIn創辦人、PayPal創始董事,也是矽谷頂尖創投公司葛雷洛克合夥人。

霍夫曼是臉書、Airbnb的主投資人,曾協助多家公司從車庫走向10億美元級的企業,例如Workday、Pandora、Cloudera與Pure Storage等。

克里斯.葉(Chris Yeh)

PBworks公司行銷副總裁,Wasabi Ventures共同創始人暨一般合夥人。

一周大事:郵政儲金帳戶將可供網路實名認證。IBM新大型主機提供多雲環境資料安全防護

$
0
0

IBM新大型主機z15新增多雲環境資料安全防護

圖片來源_IBM

IBM宣布最新一代大型主機系統z15,除了強調支援大量資料運算外,也因應混合、多雲環境,加入資料隱私護照技術,藉由信賴資料物件(TDO)提供端到端的加密,不論資料在z15或在混合多雲環境上存放或傳輸到哪個位置,管理員隨時都可以提供或取消資料存取權限,而且不論資料位於何處,z15也都可以予以加密。此外,它還提供資料起、終點之間完整旅程的追蹤,支援稽核和法遵目的。更多內容

 

2千萬筆郵政儲金帳戶將可供網路實名認證

臺灣網路認證公司旗下的TWID身分識別中心和中華郵政合作,中華郵政擁有的2,500萬筆郵政儲金帳戶,可望成為TWID身分識別的來源之一,未來用戶將能以既有的郵政儲金帳戶身分,通過第三方服務商的身分驗證要求,以線上申請電信門號、第2類電子支付開戶,或是用於保險業既有保戶網路實名認證、電商或遊戲帳戶的實名認證等。更多內容

 

國發會MyData政策未來怎麼走?學者提議應跨產業推動資料治理

國發會委託政大規畫MyData政策的可行模式,由於MyData跨組織、涉及多種資料的複雜性,參與規劃的政大電子治理中心副主任蕭乃沂建議,臺灣政府可參考芬蘭政府提出的MyData模型,來界定MyData功能角色和營運模式。這個模型中由個資擁有者提供個資,再由資料管理者授權給資料提供者或MyData服務提供者,來傳遞MyData服務。更多內容

 

銀行上雲規範修正完成,外銀採境外母集團之私有雲,得報備及補正辦理

金管會完成「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之修正,將於近日發布施行。就外界所提執行面之疑義,整理了三大公告重點,包括外銀作業委託境外母集團再複委託雲端服務業者,如屬母集團自建私有雲,不涉及第三方雲端服務者時,得簡化以報備及補正程序辦理。更多內容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揭露開放銀行新進度:第一階段9月上線,下一步將參考英、澳作法,訂定一套TSP安全要求

開放措施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公開資料查詢」,以非交易面的金融產品為主,9月上線。第二階段「消費者資訊查詢」與第三階段「交易面資訊」,因涉及個資保護,金管會將參考英國與澳洲的推行方式,再來制定臺灣的作法。更多內容

 

Wi-Fi Certified 6認證專案開跑

圖片來源_Wi-Fi聯盟

Wi-Fi聯盟(Wi-Fi Alliance)正式發表Wi-Fi Certified 6認證專案,替新一代支援Wi-Fi 6( IEEE 802.11ax)的裝置展開認證服務,同時宣布Samsung Galaxy Note10,為全球首款取得Wi-Fi Certified 6認證的智慧型手機。更多內容

 

網釣駭客利用Captcha來繞過安全機制

圖片來源_Cofense

Cofense發現新型網釣案例,是在電子郵件中夾帶語音檔案,當使用者按下播放鍵時,會先被導至一個只呈現圖靈測試以驗證是否為人類的頁面,由於該頁面只具備了Captcha程式,安全電子郵件閘道機制SEG掃描後發現它未含任何惡意元件,即會將它歸類為安全。繼之受害者就會被導至一個要求輸入微軟憑證的網釣頁面。更多內容

 

Visual Studio 2019現加入全新終端機

圖片來源_微軟

微軟宣布其整合開發環境Visual Studio 2019 16.3的第三預覽版,加入了全新的終端機功能預覽,目前開發者必須要自行啟用。這個終端機是奠基於微軟在今年5月,所發布的Windows終端機上,微軟提到,Visual Studio終端機與Windows終端機共用了大部分核心,能為開發者提供更強大的終端機功能。更多內容

 

相容J2EE 8的社群版Jakarta EE8終於來了

由甲骨文轉移給Eclipse基金會的Java EE,現在釋出改名後的第一個真正開放版本Jakarta EE 8,一同釋出的還有網頁配置文件規範以及相關技術相容套件(Technology Compatibility Kits,TCKs)。Jakarta EE 8這個版本完全相容於Java EE 8,是一個真正獨立於所有供應商,由社群管理的版本。更多內容

 

Google應用深度學習判別皮膚疾病,準確度與專科醫生相當

圖片來源_Google

Google以機器學習幫助未經皮膚科專業受訓的家庭醫學科醫師,提高皮膚疾病診斷能力,這套深度學習系統DLS能對26種皮膚疾病,提供與皮膚科醫生同準確度的診斷。

DLS的訓練資料包括了一張或多張皮膚異常的臨床圖像,還有45種像是年齡、性別和症狀等元資料,Google總共使用了17,777個去識別化的病例,分別把2010年到2017年的病例當作訓練資料,將2017年到2018年的病例則用在評估系統上,在訓練DLS的過程,也使用了超過40位皮膚科醫生提供的五萬多個鑑別診斷。

Google為了評估DLS的準確性,將其結果與三名皮膚科醫生的診斷進行比較,在3,756個病例中,把DLS的皮膚狀況排序列表和皮膚科醫生提供的鑑別診斷相比,DLS列表第一項就正確診斷的機率達71%,而前三項診斷的準確度更高達93%。更多內容

 

UI框架Flutter大翻新,能支援iOS 13

圖片來源_Google

Google發布UI框架Flutter 1.9穩定版,除了加入macOS Catalina和iOS 13的支援外,也提供了新的設計語言Material小工具。原本獨立的網頁版Flutter,也被合併到了主要的Flutter儲存庫中。

現在Flutter已經能夠在macOS Catalina和Xcode 11上正確運作,更新的工作包括了支援新的Xcode建置系統,以及在工具鍊中增加對64位元的支援,並同時簡化平臺的相依性。在iOS 13方面,Flutter 1.9支援新的可拖拉工具列操作,官方也預告,Flutter即將支援iOS 13的深色模式。

在最新的Flutter開發版本中,開發者可以啟用對Bitcode的實驗性支援,Bitcode是Apple平臺的編譯程式中繼表示格式,開發者以Bitcode格式提交應用程式,將允許Apple自行最佳化應用程式二元檔,而不需要開發者再次提交,這項功能同時也讓Flutter能夠支援watchOS與tvOS等,需要以Bitcode格式提交應用的平臺。更多內容

 

Vue.js前端工程師提出新UI開發框架

圖片來源_趙錦江

使用者介面設計(User Interface,UI)的開源框架Vue.js,其核心團隊成員趙錦江,提出實驗性的UI設計方法「Atomic Design +」,是基於目前主流的方法論Atomic Design,重新詮釋前端開發中,由小元件到整體頁面呈現的分層設計架構,目的要讓UI設計師與前端工程師能更緊密的協同合作,而非現今常見的作業流程中,由設計師先畫好整體UI,再交由工程師來開發的情景。更多內容

 

51家企業呼籲美國儘快立法保護消費者資料

圖片來源_企業圓桌會議

企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BRT)代表美國51家企業的執行長,寄出公開信給多個美國國會領袖,督促國會應儘快制定全國的資料隱私保護法,以強化對美國民眾的保障,也應建立一個框架以推動美國數位經濟的創新與成長。

企業圓桌會議為一非營利組織,會員囊括了全美將近200家企業的執行長,而簽署此一公開信的執行長則有51名,包括Amazon執行長Jeffrey Bezos、花旗銀行執行長Michael Corbat、Dell執行長Michael Dell、FedEx執行長Frederick Smith、福特汽車執行長James Hackett、IBM執行長Ginni Rometty、AT&T執行長Randall Stephenson及Walmart執行長Doug McMillon等。更多內容

冒牌AdBlock、uBlock廣告封鎖外掛實則廣告詐欺,300網站受害

$
0
0

Google周四移除Chrome Web Store上,冒充知名廣告封鎖軟體AdBlock及uBlock的惡意Chrome外掛。至少300個網站遭這2個惡意程式進行廣告詐欺。

Google是基於安全公司AdGuard的發現採取行動。研究人員發現,在Chrome Web Store搜尋廣告封鎖外掛,搜尋結果頁上方的二個程式,AdBlock by AdBlock及Ublock by Charlie Lee,下載人次各為80萬及85萬,還擁有4.5顆與5顆星評價。然而研究發現,其實它們是冒充AdBlock及uBlock的惡意程式。

兩個程式都以正牌AdBlock外掛程式碼為基礎開發,因此下載之初封鎖廣告能力絕佳。然而55小時後卻出現異常行為,像是對外部一台伺服器發出呼叫,呼叫內容包括使用者造訪過的網域名。研究人員發現,它們正在實行一種名為cookie stuffing的廣告詐欺行為。

Cookie Stuffing是一種流量劫持。它是運用聯盟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的概念,藉由將加入參數的cookie並植入用戶瀏覽器記憶體中,使駭客網站和合法網站成為一個聯盟。這樣一來,用戶在合法網站的任何購買,駭客網站都可以賺到佣金。

研究人員發現Alexa Top 10000中,有超過300個合法網站因此受害,知名網站包括microsoft.com, linkedin.com, aliexpress.com, booking.com等,而從2個冒牌外掛每周用戶超過160萬來看,損失金額難以估計。

Google周四將這2個冒牌貨從Chrome Web Store移除,而已下載到用戶瀏覽器上的惡意外掛也被關閉,防止他們繼續為害。

Amazon與Google在全球氣候罷工前夕,誓言對抗氣候變遷

$
0
0

趕在預定9月20日開跑的「替全球的未來請願!氣候罷工」(#WeekForFuture #ClimateStrike!)活動前夕,Amazon與Google雙雙展現了大型科技公司對抗氣候變遷的誠意,其中,Amazon創辦人暨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簽署了「氣候承諾」(Climate Pledge),而Google則宣布今年該公司在全球的再生能源容量遠比去年高出了40%。

Amazon是與Global Optimism共同發起「氣候承諾」,後者為2010年至2016年間負責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的執行秘書Christiana Figueres所創立的組織,目的在於推動企業聚焦於社會與環境的變遷。

「氣候承諾」的內容包括定期測量與發表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藉由實際的商業變革與創新導入符合《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的脫碳策略,以及透過額外且量化的計畫來中和任何剩餘的碳排放,以於2040年達到淨零碳,而Amazon也是全球第一家簽署「氣候承諾」的企業。

由195個聯合國成員國所制定的《巴黎協議》是為了共同遏止全球暖化趨勢,並訂定了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的目標。

貝佐斯表示,假如一家像Amazon擁有如此龐大之實體基礎建設、且每年遞送超過100億個品項的企業,都能比《巴黎協議》提早10年達到淨零碳目標,那麼其它公司也可以。

根據Amazon的規畫,該公司的全球基礎設施在2024年會有80%採用再生能源,到了2030年則可達到100%,於2040年達到淨零碳。

另一方面,Google的進展似乎比Amazon快一些,該公司在2017年就成為全球首家年度耗電量與再生能源購買量相當的企業,隔年也達到同樣的成就,今年Google的累積再生能源購買量則比去年多出了40%,號稱是全球購買最多再生能源的企業。

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表示,今年Google簽署了18項新的再生能源合約,增加了1,600MW的容量,讓Google所購買的再生能源總容量達到5,475MW,比去年增加了40%。

5,475MW大約是100萬個太陽能屋頂所能創造的電力,當所有的專案都上線時,它們一年所創造的電力,將超越華盛頓特區、立陶宛或烏拉圭每年所需要的電力。

此外,Google的目標還包括推動再生能源發電廠的興建,因此該公司並不購買既有的風場或太陽能廠,而是提出長期購買承諾,以扶植新專案,迄今與Google簽約的再生能源專案數量為52個。一般而言,採購風力發電的成本低於太陽能發電,但隨著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下滑,在這10年來約莫下滑了80%,今年Google也首度在智利購買了結合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的混合電力,因為比起太陽能,風力有更多的季節限制,利用混合技術將更能滿足Google智利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

華為公布Mate 30系列,螢幕、相機規格超高,獨缺Google apps

$
0
0

華為周四在德國慕尼黑發佈最新一代旗艦機Mate 30 系列,超高螢幕、鏡頭等硬體規格引人矚目,不過軟體是否好用則有待觀察,因為這隻手機並不包含Google Maps、Gmail、YouTube等Google apps。

這次發表的Mate 30 Pro採用6.53吋2,400 x 1,080超高解析度OLED螢幕,支援DCI-P3 HDR標準。搭配上四顆徠卡電影主鏡頭,包括華為首款4000萬像素電影鏡頭2顆、3200萬前置鏡頭,及3D深度感應相機,可拍攝及播放4K影片。Mate 30 Pro「超曲面環幕屏」邊緣彎曲角度達88°,除了消除邊框限制,側邊虛擬鍵還可模擬手按相機或遊戲控制器等應用情境。

Mate 30 6.62則搭載3鏡頭,包括1顆4000萬像素鏡頭及1600萬像素廣角、800像素長焦鏡頭,以及解析度2,340 x 1,080的OLED螢幕。

不過Mate 30系列也是第一款不具備Google Apps的Android旗艦機。這是拜美國川普政府發出禁令之賜,Google不得提供Android授權及Google Mobile Services(Google授權提供ODM的app),只能使用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事實上,華為連Android名稱都不得使用,因為這是Google的商標。

在發表大會最後華為執行長余承東坦承,Mate 30系列將不會有Google Search、Google Maps、Play Store或YouTube等。這些手機將搭載「華為行動服務」,即華為自行建構的生態系服務。首先這個生態系包含中國的app,但未來會擴展到歐洲及其他地區。華為表示將投入10億美元,來壯大這個生態系。

其他規格方面,兩款手機內部皆搭載Kirin 990處理器、16核心Mali-G76 GPU叢集,使影像處理效能提升39%,可執行大型3D遊戲。第五代ISP技術使圖像傳輸率提升15%,支援4K影片播放及4K延時攝影等專業拍攝。此外,兩者的電池續航力也都比Mate 20更提升,還支援40W有線快速充電、27w無線充電、反向無線充電等,以及名為SuperCool立體散熱技術以降低機身溫度。

Mate 30搭載6GB RAM、128 GB儲存空間,售價799歐元。Mate 30 Pro和5G版則具備8GB RAM及256 GB儲存(Mate 30 Pro另有128GB版),售價分別為1,099歐元及1,199歐元。另外還有Porsche Design Huawei Mate 30 RS,具備12GB RAM 和512GB儲存空間,要價2,095歐元。不過包括台灣,Mate 30系列新手機上市時程未定。

Airbnb明年也要IPO了

$
0
0

在2008年成立的民宿出租網站Airbnb本周宣布,已準備在明年執行IPO計畫,成為股票可公開交易的上市公司。

在成立超過10年的Airbnb網站上,使用者可找到191個國家、逾10萬個城市的民宿招租訊息,出租的筆數多達700萬筆。

而Airbnb也在本周宣布,該公司今年第二季創下超過10億美元的營收,這是Airbnb成立之後,第二次的單季營收超過10億美元。且過去一年來,全球的300個城市迎接了10萬名透過Airbnb預訂民宿的旅客。從成立迄今,民宿主人已藉由Airbnb平台賺進800億美元。

Airbnb並未公布詳細的財報內容,不過,彭博社曾引述消息來源報導,Airbnb在2017年創下了26億美元的營收,獲利接近1億美元,且該公司在2018年也是獲利的。


AI趨勢周報第102期:行政院臺灣AI行動計畫預告,未來要打造AI晶片示範應用

$
0
0

重點新聞(0913~0919)

AI行動計畫     行政院     晶片  

行政院臺灣AI行動計畫預告,未來要打造AI晶片示範應用

行政院去年發起了臺灣AI行動計畫,近日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揭露最新成果,在5大面向皆有進展,從AI人才、AI領航、AI國際創新樞紐、產業AI化,到場域與法規的開放。

在AI領航方面,龔明鑫指出,去年政府就與民間業者組成AI on Chip示範計畫籌備小組,今年7月正式成立AI on Chip聯盟,鎖定AI晶片異質整合和AI系統軟硬整合兩大方向,共有50多家上下游半導體業者和學研單位加入。接下來,AI on Chip聯盟要打造AI晶片的示範應用案例。

而在法規開放上,去年行政院通過全球首套涵蓋陸、海、空的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母法,預定今年9月將完成子法內容。在場域部分,政府也已建置一套民生公共物聯網,統計至去年底,在水、地、空、災等各類感測器共有5千站,要提供給民間AI應用介接之用。龔明鑫也舉出實際應用案例,2018年政府聯合多家ICT業者打造空氣品質監測裝置,透過AI自動運算來協助環保署稽查單位掌握空污事件,光去年就開出了2千3百多萬元罰金。

在產業AI化方面,經濟部和科技部以產業出題、人才解題的模式,去年推出AIGO競賽,要以戰代訓來培養實戰型人才。目前共吸引了130家企業、14個公部門拋出200多道題,涵蓋醫療、零售、法律等15個領域,至今也有64家企業和近150組團隊提出80項AI解決方案來解題。

  GE Healthcare     智慧醫療    X光設備 

美國FDA核准首個內建AI演算法的移動式X光設備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日前核准首個內建AI演算法的移動式X光設備Critical Care Suite,該設備由GE Healthcare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共同開發,鎖定氣胸病灶。透過內建AI系統,該設備在拍攝X光片的同時,可即時在影像上標註關鍵病灶,再交給放射科醫生來分級分類,優先處理疑似氣胸的病患。透過AI演算法的幫忙,可傑沈複檢時間,將原本8小時的診斷流程縮短為15分鐘。(詳全文)

  iPhone     A13 C    仿生晶片  

最新iPhone A13仿生晶片號稱史上最快,為AI拍照新功能鋪路

蘋果日前發布最新iPhone 11系列手機,全搭載新款A13 Bionic仿生晶片,號稱CPU、GPU運算速度史上最快。A13晶片採台積電第二代EUV 7奈米製程,含85億個電晶體,比A12晶片的69億個多上23%。在架構上,A13晶片由6核CPU、4核GPU和8核神經引擎(AI處理器)構成,其中,神經引擎是支援3鏡頭系統、Face ID和AR App的關鍵。此外,A13也新增了2個機器學習加速器,讓CPU可每秒執行一兆次運算。

不只如此,A13晶片還為iPhone即將推出的Deep Fusion影像處理功能打基礎。Deep Fusion一次拍攝,會同時取得4張快照、4張副照和1張長曝光照,再利用神經引擎搭配機器學習技術,組合成最終照片,來強化照片細節和降低雜訊,改善在低光度下的攝影效果。Deep Fusion功能預計於今年秋季推出。(詳全文)

  德國   中小企業       產業AI化  

德國要砸30億歐元花6年協助中小企業發展AI應用

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局長Andreas Hartl日前來臺分享德國推動產業AI化的作法,他指出,德國99.5%的中小型企業仍難以獲得產業AI應用的資訊,這相當於350萬家企業,為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在去年11月頒布國家AI策略,並規畫30億歐元預算,要以6年來協助中小型產業發展AI應用。

第一步就是利用現有的網路平臺,來建立產業應用AI的最佳範例,提供中小型企業實戰經驗和參考方向。再來,德國政府鎖定人才技能,以現有的24個大型研發中心為基礎,來協助企業將其商業模式數位化,並提高中小型企業人才的AI技能。Andreas Hartl解釋,中小型企業可選定4至5個想發展的AI專案,這些中心會派出AI專家提供顧問服務和技術支援,除了能增加企業員工的實務經驗,也能協助導入AI。(詳全文)

  Google    深度學習判    皮膚病 

Google用深度學習判讀皮膚疾病,準確度與皮膚科醫生相當

Google開發一套深度學習系統DLS,可判別26種皮膚病,而且準確度還與皮膚科醫生相當。Google表示,DLS模仿了臨床醫生的診斷方法,給出患者可能擁有的皮膚疾病排序列表,來幫助分類和安排後續的診斷與治療。

DLS的訓練資料包括了一張或多張皮膚異常的臨床影像,還有45種像是年齡、性別和症狀等元資料,Google總共使用了17,777個去識別化的病例,其中,2010年到2017年的病例作為訓練資料,而2017年到2018年的病例則用來測驗系統。在訓練DLS的過程,也請了40多位皮膚科醫生,提供5萬多個鑑別診斷。測試結果發現,DLS的診斷準確度與皮膚科醫生平均75%相當,且遠高過初級醫療人員的60%,以及執業護士的55%。(詳全文)

英特爾   東奧     短跑分析  

英特爾將在東奧提供AI短跑分析即時顯示

英特爾宣布和國際奧委會、東京奧運籌備委員會合作,提供AI、影像、運算、網路技術等提供短跑選手即時分析顯示的服務。在這項合作中,英特爾除了提供Intel Xeon處理器、單系統晶片、SSD及網路設備晶片等技術,來協助賽事資料運算和傳輸之外,還要提供3D運動員追蹤(3DAT)技術,要用在100公尺等短跑比賽項目。

3DAT首先以攝影機拍攝選手的動作和體形,將資料傳送到代管於阿里巴巴的雲上,以姿態估測演算法來分析選手動作的生物力學,然後將幾乎即時的分析資料直接疊加在即時轉播的影片上。根據英特爾公布的影片,這項技術會在數名最領先選手的賽道上,以不同顏色顯示在不同時間點的瞬間速度。英特爾表示,這也是首個奧運用來強化轉播效果的AI電腦視覺技術。(詳全文)

 

 

Google   神經對話    資料集 

Google釋出兩神經語言對話資料集

Google釋出Coached Conversational Preference Elicitation(CCPE)和Taskmaster-1兩個可用來訓練虛擬助理對話能力的資料集,其中CCPE能幫助AI學習人類表達偏好的方法,而Taskmaster-1則能擴增訓練語料庫、提高對話者的多樣性。

CCPE資料集有502個對話,其中包含12,000個標註的範例語句,由一人扮演使用者對麥克風講話,而音訊直接傳向扮演數位助理的人工助理,再由人工助理以文字輸入回應,透過文字轉語音技術轉成音訊後播放給使用者聽,模擬使用者與數位助理對話的真實情況。Taskmaster-1則是任務面向的資料集,包含了訂披薩、預約汽車維修、設置租車、訂電影票、訂咖啡和預約餐廳6種任務對話。這個資料集使用簡單注釋架構,建立資料的人員可以簡單地為資料加上標籤。(詳全文)

攝影/王若樸    圖片來源/GE、Google、英特爾

 AI趨勢近期新聞 

1. Pinterest Lens圖片搜尋工具現已可自動辨識25億種居家和時尚物品

2. 挪威科技大學開發DeepPrivacy模型,用GAN來製造假臉保護隱私

3. 微軟研究院和蒙特利大學打造QAit AI系統,可從環境中學習知識來回答問題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19年9月

 

國際半導體展首度談資安,工作小組揭露推動資安標準現況

$
0
0

關於操作科技(OT)環境的資訊安全議題,自去年開始造成話題,而帶動整個產業的重視。例如,今年於南港展覽館舉行的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裡,對於我國所主導的半導體設備資安標準推動現況,由工作小組的成員進行座談,希望能有更多有志之士投身相關的工作。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資深執行顧問張德安指出,自於1973年成立以來,目前已經發布了超過一千項標準。而這些標準的推出,來自於業界超過5,000名專家義務投入而成。由於去年我國出現生產線上的重大資安事件,促使政府與國內的相關業者,想要藉由制訂標準,來強化進場設備的資訊安全。自工研院與台積電於去年9月著手成立資安標準工作小組後,其中最為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在今年4月時,取得新標準提案表單(Standards New Activity Report Form,SNARF)的正式案號6506,現在小組成員積極討論與撰寫草案,預計在年底能送交給全球的SEMI會員投票,進而領先美國和日本,成為全球業界推動資安標準的領頭羊。

在與會座談的工作小組成員中,包含了半導體業者、資安業者,以及工研院的代表。半導體業者,有台積電部經理張啟煌,以及力晶科技技術經理彭金郎;資安業者,則是精品科技資深顧問陳育徽;而政府代表則是,工業技術研究院副組長卓傳育,站在工作小組計畫主持人的身分,加入討論。

生產設備使用老舊作業系統情況仍相當普遍

參與標準的制訂,固然有助於提升我國於國際的能見度,然而促使政府與半導體業者聯手,推動資安標準,追根究柢還是起因於嚴峻的態勢中,攻擊事件已經嚴重打擊臺灣的半導體產業,使得他們必須正視長期以來,並未隨著外界趨勢變化而加強防護措施的生產環境。

張啟煌說,半導體的生產設備,二、三十年以來,訴求生產效率為最大前提,所存在已久的兩大資安問題,那就是多數設備執行的作業系統相當老舊,原廠已經終止支援,再者,則是防毒軟體和白名單等防護機制,與機臺設備之間的相容性,使得半導體業者部署這些產品之後,可能面臨嚴重影響廠房運作的現象。

生產設備採用舊版作業系統的情況到底有多嚴重?陳育徽說,單是此次活動展出的設備而言,他們發現有很多設備執行的環境,是今年終止支援的Windows XP,以及已於2010年就停止支援的Windows 2000作業系統。而這樣的情況,使得半導體業者難以強化這些設備的防護措施,尤其是被視為基本措施的防毒軟體,許多廠牌早就不再支援上述作業系統。

彭金郎也相當認同張啟煌的看法,他們兩人都指出,若是倚靠單一買家的採購,無法要求設備供應商改善前述的情況。彭金郎表示,他遇過供應商特別向他們表明,沒有辦法保證安裝防毒軟體之後,設備能夠如預期運作,結果彭金郎實際測試,機臺執行效能大幅降低,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接受安裝防毒軟體後,導致生產時間大幅增加,最後只能妥協,讓這些設備在缺乏相關保護機制下繼續運作。

因此,透過建立相關的標準,來讓設備廠商能有遵循的規範,提供半導體廠房具備足夠安全的產品,從設備開發就將資安納入考量之中,成為整個產業想要迫切改善的問題。卓傳育說,工作小組試圖建立設備擁有的基本要求,像是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的長期支援,以及具備有關網路配置等,才能在企業導入之後,能依照標準相關的規範,真正落實資訊安全。

擬定設備標準的挑戰仍需逐一克服

張德安指出,這次我國能夠爭取到擬定半導體設備的資安標準,可說是相當難得。由於臺灣過往都是以代工為主,加上不是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會員,對於相關的標準都是採取遵循業主要求因應,沒有參與訂立這些標準的工作。然而,隨著半導體產線的資訊安全受到重視,我國爭取於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制訂有關標準,除了因應業者的需求,背後也伴隨著帶動國內資安產業的商機,為此,張德安說,他們在過程之中,美國和日本也相當積極想要加入討論,希望能影響這項標準制訂的方向。

另一方面,資安標準工作小組在取得正式的案號之後,即將於年底提出草案。張德安說,因為參與的成員都是志工,而且需要在上班時間開會,相當倚賴公司背後支持。而卓傳育則說,雖然比起許多國家,要召集成員討論可說是相當容易,但在標準文件的編寫上,也需要精通英文相關術語的專家協助整理,因此工研院會試圖找尋相關的資源,來加速這些工作的執行。

施耐德微型資料中心第四季將在臺上市,內部設計搶先公開

$
0
0

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近兩年來因應邊緣運算興起的趨勢,陸續推出微型資料中心(micro data center)解決方案,其中三個系列R-Series、C-Series與S-Series已經在今年亮相,將在第四季於臺灣上市。而位於新加坡的施耐德亞太區總部,也在創新中心(Innovation Hub)展示了微型資料中心的實際應用情形,要讓企業能一窺其內部構造,根據需求來選用合適的產品。

施耐德對微型資料中心的定義,是在一個獨立機櫃中,就可以部署完整IT基礎架構。微型資料中心採取模組化設計,讓企業能根據部署環境與需求,來選擇軟硬體設備與系統。

依據部署環境的不同,微型資料中心也區分為三種類型。首先,FX-1是是採用封閉式設計架構,整合不斷電系統(UPS)、冷卻系統、環境監控系統,能透過硬體設備的溫度變化自動調整空調風量,進而節省能源消耗。施耐德表示,這套解決方案適合部署於較不安全的環境中,如倉庫、工廠、偏遠地區、閣樓等場域,能克服環境中有大量微塵、可能遇水、雜放多種機臺、溫濕度不可調節等問題。

取封閉式架構的FX-1,機櫃高度42U。單一機櫃上就設置了刷卡、密碼驗證功能,通過身份驗證者才能開門。

環境監控系統的儀表板,可以用來即時監測溫度、空氣流動、噪音,以及硬體設備健康狀況、電池壽命、用電量等。

開啟機櫃後,最下方的設備是冷卻系統,會有空調維持冷空氣的循環,而上面一層則為不斷電系統,也能直向放置在側邊,省下來的空間就能放置更多機架與設備。

而C-Series微型資料中心,其外型設計像一般傢俱櫃,大約是半個人的身高(18U),是專為商業場所設計,能放置於零售業店面、辦公室、機場、銀行等中度安全性的環境中,且因放置處更貼近人群,櫃門內部還有厚厚一層隔音材質,避免機器運轉噪音影響他人作業。

截圖自官網,外型像一般家具櫃。

櫃門內部有一層來隔音的材質,確保機櫃不會發出任何聲音,櫃子後面也設有多排風扇來散熱。

S-Series則是設計成非密封式的機櫃,適合部署在溫度可控、人員進出需要權限等安全性高的環境中,比如一般企業IT機房等。由於這個機櫃並非密閉式空間,環境溫濕度的偵測與就更顯重要,因此,機櫃經身份驗證開啟後,上層機架有一臺蒐集環境數據資料的遠端機架監控設備(NetBotz Rack Monitor),搭配兩個無線的小型感測器去蒐集數據,感測器也能移動到內外部機架的任意位置。

機櫃的外部有兩個感測器,能夠蒐集溫濕度資訊並反饋給機櫃內的設備來分析。

由上往下數第二個設備,就是用來蒐集環境數據資料的遠端機架監控設備。 

這三種微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與一般大型資料中心不斷電系統中,所使用的電池種類也不同。大型資料中心所使用的電池多為碳氫電池,部署成本較低、但電池壽命也僅有3-5年;施耐德表示,鋰電池才能滿足微型資料中心需要體積較小電池的需求,在有限空間內部署數量更多,不僅有效節省空間運用,電池壽命更長達10年,儘管部署成本較高,但長久來看卻更環保節能,且維運成本更低。因此,施耐德也特別改採用鋰電池取代碳氫電池作為微型資料中心的發電設備。

目前採用微型資料中心的許多客戶,大多是在應用邊緣運算的前提下,有使用VM、超融合架構硬體設備的需求,因為這些設備的耗電量更高,且硬體機臺的溫度升降較不可控,需要更即時的機櫃冷卻系統來協助控溫,才能維持機器正常運作。

鋰電池的部署成本較高,但長期來看卻能帶來更大效益。

而微型資料中心三種解決方案中,透過IoT感測器即時蒐集到的設備數據,能透過部署在Azure雲端的EcoStruxre平臺來管理,如果偵測到異常情形將直接在儀表板上反饋。比如某企業在全球各地共50處設置微型資料中心,地圖上即可清楚看到每個資料中心的運作情況,如果臺灣的資料中心出現報警,如設備通訊有問題、電力未輸出、供給設備的電壓或頻率不能支持運作等,都能即時回報到中央儀表板,並能迅速查閱當地的維運人員,通知對方去解決問題。

從儀表板上可以去監測每個地點的資料中心設備是否發生問題,若發生問題能即時查閱可聯絡的在地維運人員前往處理。

運用Azrue雲端來執行數據分析,能夠檢測出設備的健康分數。比如透過不斷電系統電池的壽命、溫度、零組件使用等數據,就能得到一個分數(圖右邊紅色數據),也能進一步檢視導致這個分數的原因,再由人力判斷是否有需要進一步維修的需求。

這是分別就電池溫度、壽命,UPS總負載量、壽命而製成的圖表。

這是較大型資料中心的溫度分佈圖,能做到即時的監控,當給定指令改變冷卻系統的風量與風向時,溫度分佈圖會隨之改變,且能一目了然的檢視是否有溫度過高,甚至顏色上升至橘紅色的位置,並盡快做出調整。

老牌中國汽車製造商靠數位分身邁向數位轉型心法大公開

$
0
0

傳統汽車製造該如何達成數位轉型?或許中國的老牌汽車製造商中國第一汽車集團(簡稱一汽)的經驗可供借鏡。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的前身為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於1953年建廠,為中國第一家汽車製造廠,造車的歷史相當悠久,目前旗下有一汽、紅旗、解放等品牌汽車,也和國外車廠合作製造銷售汽車,包括奧迪、馬自達、豐田等。然而,儘管起步較早,讓一汽在現今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擁有一席之地,但和其他製造業相同,一汽也面臨了製造業數位轉型的挑戰,近日一汽在達梭上海舉行的全球大會中分享他們數位轉型的經驗。

一汽集團組裝業務室主任楊東旭表示,傳統的汽車製造工廠面臨許多的問題,例如仰賴紙本紀錄的技術文件、工廠的規劃也以紙本籃圖為主,技術驗證也大量的依靠實車完成測試。另外,製造管理系統不夠細緻,生產過程數據蒐集不夠充足,物料的管理上因仰賴人工而可能產生疏漏,生產過程的品質難以控管,生產設備也因數據蒐集不足,無法隨時監控等等。

不僅如此,設備工具也仰賴人工管理,以人工進行報表的統計分析,大量的資料分析工作量,可能失真的資料,讓知識不易累積,「工廠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因此一汽在工廠管理上導入數位分身(Digital Twin),將物理上的工廠透過技術以虛擬的方式重現,包括工廠內生產設備、產品的規格、結構、高度擬真的材料屬性,並整合了相關的資訊管理系統。

建構3D虛擬工廠,打通各系統資料流

他們先以數位分身技術建構虛擬工廠,為了讓製造的過程透明化及連續化的資料蒐集,避免數據孤島,他們打通了ERP、PDM、FBOM、MES等系統的資料流,接下來是為整個製造價值鏈,包括規劃、生產、品質、物料、設備、人工,以指導、管控及資料分析提升管理的水準。最後是導入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優化、穩固業務流程。

楊東旭表示,透過雷射掃描的點雲資料建立3D虛擬工廠,透過虛擬工廠去模擬產線的裝配作業,在物理的真實工廠管理上,把生產過程管理的規劃、車型的生產需要、生產異常及人員紀錄管理放到應用上管理,並進行較完整的生產過程資料蒐集工作,蒐集所有生產線、設備及工具的資料,以便即時監控產線的生產現況及設備運作情形,還包括蒐集能源設施的資料。其他還有品質管理、設備工具機的維護管理,以KPI建立即時的報表或儀表板。將3D虛擬工廠和實體工廠的製造資訊管理系統整合在一起。

汽車製造工廠塗膠的機器人和虛擬工廠內塗膠機器人的畫面對比,畫面的左邊為真實工廠內的機器人,右邊則是虛擬工廠的機器人,兩者的運作是同步進行的:

「模擬真實工廠產線運作過程的虛擬工廠建立後,後續若有新的調整或是變化,可以先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模擬,大幅縮短未來在實體工廠佈署的前期準備工作」,楊東旭表示。

這個虛擬工廠模擬實體工廠的設備生產過程,還有虛擬的產線操作人員,在虛擬工廠產線上可以觀看虛擬作業人員的操作方式、組裝車輛的動線,或進一步模擬某個零件組裝、焊接的操作過程,是否會有工安的疑慮,或是出現干擾、碰撞的情形。

為了避免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並實現精益生產的目標,他們在管理上建立由下而上的問題反應機制、由上而下的問題聚焦,並以資料分析為基礎打造任務驅動的業務管理、分層級的業務管理標準化。

楊東旭總結現況指出,一汽現在透過雷射掃描建立點雲模型,高度的仿真,和過去依靠圖紙規劃缺乏仿真效果,更能協助實體工廠的規劃、竣工,平台架構也從過去自行研發改為BPM流程化開發,速度上提升、更少的Bug。而過去在品質管理依靠列表紀錄,現在則改為圖形化,以手持行動設備快速紀錄,資料蒐集也擴大到整個生產過程,並開始以自動學習讓作業人員學習不同產線位置的新技能。

製造的數位轉型沒有終點,他認為數位雙身未來可能隨著蒐集到更多的生產線資料,擴大更多的應用,例如用於工廠的布局規劃,或是結合穿戴裝置,提高對作業人員動作的模擬,對機器人動作的模擬等等。

AR‧VR雙周報第36期:安卓AR平臺ARCore推新版,提供可跨iOS平臺執行的AR臉部特效機制,更強化多人AR共享體驗

$
0
0

0/07~09/20精選AR‧VR新聞

 擴增實境   ARCore  

安卓AR平臺ARCore推新版,AR臉部特效機制開始支援iOS,更強化多人AR共享體驗

Google近日推出ARCore新版,提供可跨平臺執行的Augmented Faces和強化Cloud Anchors多人AR共享體驗。其中Augmented Faces API是今年初才推出可方便建立AR自拍照的臉部特效工具API,但原本僅支援Android,直到ARCore這次更新才加入iOS平臺的支援,讓兩大平臺的開發者都可使用這個工具建立自己的臉部AR應用,從動態面具、眼鏡、虛擬帽子到皮膚的修飾等。

Cloud Anchors雲端錨點功能同樣是去年在ARCore推出的新功能,能讓手機AR應用支援多人AR協作體驗,在最新的ARCore更新中也強化Cloud Anchors改善了其在雲端上建立錨點與視覺化處理過程,現在,開發者可以在場景更大區域、以更多角度設置AR錨點,以建立更完整3D地圖場景,來與朋友共享AR體驗。此外,這版也解決了同個場景多個錨點問題,從而減少啟用時間。更進一步,Google表示,未來也將推出可提供長久存續使用的Cloud Anchors,來提高AR共享體驗的規模與時間,以便於讓使用者可以隨時體驗覆蓋在現實世界上的數位訊息,或是提供隱藏AR物品以供他人發現或用於尋寶娛樂。比如在牆上加上AR藝術塗鴉,讓經過的人只須以手機輕掃就能觀看。

可口可樂   AR  

可口可樂也加強AR技術在商品行銷,來提高使用者的消費體驗

近日,Google悄悄地將自家行動擴增實境開發平臺ARCore更名,改以Google Play Services for AR做為該服務新命名,來取代原有的ARCore服務名稱。ARCore是Google推出的擴增實境(AR)軟體開發套件(SDK),去年2月釋出1.0版,讓開發者可以用它在Android平臺上來開發各種AR應用,而在今年5月最新一版更新中,則是加入擴增影像(Augmented Images)和光線評估(Light Estimation)功能,讓開發者可以打造出更有互動感和真實感的AR體驗。不只是採用新名稱,該公司也宣布在新版可以支援在如Pixel 2和3手機提供高達60fps影像渲染的逼真畫面,從而帶來更流暢的影像預覽和優化的AR體驗。

臉書    AR眼鏡  

臉書AR眼鏡有譜?傳臉書將與雷朋合作開發自家AR眼鏡

AR正夯!不只蘋果,先前也傳出臉書正在開發自己的AR眼鏡,近日更有美國媒體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臉書正在尋求與知名太陽眼鏡品牌雷朋(Ray-Ban)母公司Luxottica合作,來幫助他們開發一款代號為「Orion」的AR眼鏡,以便於能夠在2023年到2025年間推向消費市場。雖然目前有關臉書AR眼鏡的細節並不多,不過據悉,臉書希望這個AR眼鏡能夠取代手機,讓用戶以後可以使用它來接聽電話,或是將各種訊息呈現在眼鏡上,並可向臉書好友分享自己所在位置或進行直播。不過,臉書至今尚未回應。在早之前,臉書專利也曾透露未來推出的AR眼鏡除了可展示靜態圖片、影片,還能整合麥克風及耳機使用。

HTC    虛擬實境  

HTC延攬前法國Orange電信老將Yves Maitre為新任公司CEO,承諾將繼續發展Vive與 XR

虛擬實境製造商HTC於17日宣布,現任執行長王雪紅正式交棒,改由前法國Orang電信執行副總Yves Maitre擔任新任CEO一職,在這之前王雪紅已經職掌該公司4年的CEO,這段期間也推動諸多業務,特別是VR業務,辭去CEO後,王雪紅將繼續擔任該公司董事長一職,未來將專注探索新技術以符合公司產品與Vive Reality的願景。新任HTC執行長Yves Maitre過去曾在Orang電信10多年,一路升上執行副總,負責掌管消費型裝置與合作夥伴的策略推動與業務,他也承諾,將繼續發展Vive虛擬實境裝置與XR應用,以建立從硬體到服務管理更完整的生態系。

VR    Google  

美國串流影音平臺Hulu宣布停止對於Google Daydream VR平臺的支援

美國串流影音平臺Hulu近日宣布,將停止對於Google Daydream VR的支援,使得大多數Daydream用戶無法在Google的Daydream View頭戴設備上觀看Hulu串流影片。根據該公司表示,如果是已更新到3.55或更高版本的Hulu應用的Android設備,已經不再支援Google Daydream使用。Daydream是Google在3年前推出可供手機結合頭戴裝置使用的虛擬實境平臺,Hulu也是該平臺最早的合作夥伴之一,然而,Google近幾年在Daydream應用的發展停滯不前,加上不是所有手機都支援,使得一些原有合作的影音平臺決定棄守,除了Hulu,在這之前,另一家影視平臺HBO也已經從Daydream中移除了HBO Now和HBO Go VR應用,甚至連Google自己都關閉了該平臺上的Google Play影視應用,改由YouTube VR提供原有服務。不過,Google至今並未有更多說明。

虛擬實境   VR培訓  

北歐大型核能發電公司Fortum也利用VR建立虛擬控制室,培訓員工應對緊急事故

北歐大型核能發電公司Fortum,近來也開始利用VR技術,用於機組人員工作訓練與培訓。該公司採用了芬蘭VR新創Varjo的VR頭戴設備VR-1,來打造出一個虛擬VR培訓間,受訓人員只要戴上這個頭戴設備,就能進到一個VR虛擬核能控制室,來模擬日常各種機臺設備撿查程序的操作,還加入各種危機處理情境,來幫助這些員工學習如何應變突發狀況。負責這項Fortum eSite專案的Joakim Bergroth表示,比起傳統實體模擬器,採用VR模擬操作的培訓方式,可以大大節省硬體成本,他也指出,目前已將VR先運用在洛維薩電廠,9成以上的人員都已經通過VR內訓,該電廠也計畫把VR訓練納入工作流程加以實施。

混合實境   MR頭戴裝置  

ThirdEye Gen第2代企業用X2混合實境眼鏡正式出貨,售價1,950美元

混合實境製造商ThirdEye Gen近日宣布自家第2代企業級X2混合實境眼鏡已在全球推出上市。這代X2眼鏡的外型更簡潔,重量也更輕,只有不到200克重,並搭配雙720p透視顯示器,可以用於1080p 60fps 影像擷取,以及提供多達42度的觀看視野,除此之外,這款頭戴設備還配備一個1,300萬畫素的RGB攝影機,以及多種環境及偵測感測器,如三軸陀螺儀、指南針、加速計等,也內建有降噪麥克風,與配備有更長壽命與快充功能的電池。每個售價1,950美元。責任編輯/余至浩

圖片來源/SYBO、THE DRUM、Hulu、Varjo、ThirdEye Gen

 更多AR‧VR動態 

1.靠AR就能學中文,元智大學開發能用AR學習漢字與象形文字的中文字典AR應用

2.HTC的VR頭戴裝置Vive Cosmos也將能支援光學手勢追蹤功能

3.面對VR頭戴設備的隱私質疑,臉書強調Oculus Quest與Rift S不會上傳與儲存用戶數據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19年09月

Viewing all 3212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