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211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上海直擊】OpenStack已擴及多產業,四年後預估全球市場77億美元,亞洲占三分之一

$
0
0

【上海現場報導】OpenStack基金會半年度峰會首度移師中國舉行,OpenStack依舊主打開源創新,OpenStack基金會執行董事Jonathan Bryce今天一出場,就聚焦於OpenStack這些年來的成長,強調Openstack已擴大到各產業都有實例。
他指出,早期,OpenStack聚焦科技產業的應用,隨著基金會及社區逐漸成熟,社區規模及市場不斷成長,加上相關技術普及於各產業,現在,OpenStack的應用實例已遍及各產業,從金融業、研究學術界、零售、交通,到政府等,都可找到OpenStack的身影。

他分享了幾個數據。長期觀察OpenStack發展的資訊科技研究暨顧問公司451 Research,於9月發布了最新的OpenStack市場調查報告,根據該報告,至2023年,OpenStack全球商業市場規模將達77億美元,其中,亞太市場約占三分之一的規模,與現階段相比,4年後,亞太地區採用OpenStack規模將成長36%。

然而,Jonathan Bryce表示,許多企業擔心無法跟上數位轉型的發展,他們認為欠缺數位轉型,將於2025年走向懸崖,他指出,如果無法快速轉變,跟上節奏,將面臨幾十億美元的損失。

針對企業用戶面臨的數位轉型壓力,他歸納了4點挑戰,首先是IT預算的分配,企業需在維運業務和替企業增值這兩者間,分配IT預算,其次,企業增添新服務需要的時間過長,可能需數個月,甚至數年,第三,企業需面對IT人才分布的挑戰,用戶端組織與技術供應商組織都需要人才,相互競爭,最後一點則是市場缺少資深的技術專家。

開源的特性可以幫助企業解決上述的挑戰,Jonathan Bryce指出,「開源是屬於每一個人的,」他進一步說明,開源能使創新散布於每個想創新的環節,而不是只給能負擔的人,如此,每個人都可以實現創新。

OpenStack基金會於10月15日釋出,代號為Trian的第20個OpenStack版本,出自無數參與開發的技術人員,共有165個組織或企業參與其中,而成就Train的關鍵也是開源。開源加速技術獲取,Jonathan Bryce指出,技術更新比開源社區更新還快,有不同國家、組織的人員參與,才可加速容器、雲運算、大數據等不同面向的技術創新。最後,他強調,「社區是開源的土壤,」若沒有這眾多貢獻者的參與,Train版本不可能成功發布。

按照慣例,OpenStack基金會於峰會前釋出最新OpenStack版本,這次也不例外,最新OpenStack版本Trian的名稱來自美國丹佛,今年上半年度的峰會主辦地,由於當地火車頻繁往來,而由此命名。 該新版本強化了安全機制,像是提升軟體RAID的支援能力,裸機部署服務 Ironic可在磁盤故障時,保護服務免受影響,還有提高AI和機器學習加速器的支援能力,提供加速器周期管理服務,並改善資源管理與追蹤的能力,統一資源管理功能Placement正式成為獨立的服務。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採用OpenStack軟體的市場,且中國僅次於美國,為OpenStack最新版 Train的編碼第二大貢獻者。本屆峰會上,多家OpenStack中國企業用戶挾著地主優勢,包含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共同於主題演講上為OpenStack站臺,分享他們自身的OpenStack使用經驗。

其中,中國移動旗下有三朵雲,包含屬於公有雲的移動雲、自家IT系統的私有雲IT雲,以及用於網路轉型的網路雲,他們皆基於OpenStack開發。目前中國移動是所有使用OpenStack的用例中,具最大規模運算叢集的商用案例。

另外,中國電信私有雲的資源管理層有31個省級部署的節點,皆是使用OpenStack,目前已管理逾300個異構資源池的運算、儲存和網路基礎設施服務,已實現6類VNF網源逾40分鐘分層解耦組合的測試。而中國聯通旗下雲平臺沃雲於生產環境中,採用OpenStack開發,近期升級至OpenStack Rocky版本,下一階段,將聚焦邊緣和多雲場景,未來規模會達28萬核心,儲存量則達1.5 EB。

OpenStack基金會也在上海峰會上,頒發超級用戶大獎,本次入圍者包含了百度、FortNebula、浪潮、無錫地鐵和樂天電信。FortNebula貢獻了Open Dev CI的開發資源,提供100個實例用於測試OpenStack、Zuul、Airship、StarlingX等項目;浪潮則將客戶應用系統上線的時間從6個月縮短至1周內,即可完成,並有效降低逾5成的維運成本。

無錫地鐵聚焦建置CI/CD流程,及開發大數據和商務應用,建立了100臺伺服器和統一的運算資源池,並提供近1500個實例;日本樂天電信計畫部署數千個雲環境供500萬手機用戶,目前有13.5萬個OpenStack核心,朝建置100萬個的目標邁進。最終,該大獎由搜尋引擎百度奪得,他將Kata Containers整合進對內及對外兩方面的雲服務。

對於前不久SUSE退出OpenStack雲市場的決定,基金會於會後的記者會做出回應。OpenStack 基金會首席運營官Mark Collier表示,OpenStack生態系有165個組織或企業,具有良好的彈性和應變能力,因此,此事件對整體生態系不會造成顯著的影響。

除此之外,Jonathan Bryce指出,每個成員對產品開發的貢獻度,皆只占總體開發工作的百分之十以下,這是單一個案,不會為此作調整。基金會強調,他們會聚焦打造健康的生態系。


Firefox將逐步取消側載入擴充套件的支援

$
0
0

為了避免側載入(Sideloading)擴充套件可能造成的安全問題,Mozilla決定從Firefox 73開始,提供更多的側載入擴充套件控制選項,讓使用者也可以在一般擴充套件管理器中,管理側載入擴充套件,並在明年3月發布的Firefox 74正式停止支援側載入擴充套件。

側載入是透過將可執行應用程式安裝器複製到特定的位置,為Firefox安裝擴充套件的方法,而這個方法會為電腦上所有Firefox實例安裝該擴充套件,但側載入的擴充套件有時候會對使用者產生困擾,因為使用者無法自行決定安裝與否,而且也沒辦法從擴充套件管理器中刪除。

過去曾經有惡意軟體利用這個機制,來入侵用戶的Firefox,Mozilla提到,他們從Firefox 68加入的濫用回報功能中發現,回報次數第一名的問題就是未經同意地安裝擴充套件,而且這些擴充套件無法被移除,已知回報的擴充套件都是經過側載入方法發布的。

因此Mozilla決定從2019年12月3日發布的Firefox 73開始做出更改,Firefox雖然會繼續讀取旁載入檔案,但是這些檔案會被複製到用戶的個人資料中,作為一般擴充套件安裝,並且從明年3月10日發布的Firefox 74開始,Firefox將不再支援側載入擴充套件。Firefox73是個過渡版本,已經安裝的擴充套件不會消失,但是Mozilla使整個安裝過程更加透明,使用者可以明確同意或拒絕擴充套件安裝,且能夠在需要的時候移除。

企業管理員還是可以繼續透過政策,向使用者部署擴充套件不受影響,會受到影響的是部分形式的自動擴充套件部署,像是部分Linux發布版本和像是網頁瀏覽器自動化Selenium這些應用程式。Mozilla仍持續在研究技術細節,嘗試找到對用戶影響最小的調整方式。

不過目前確定的是,側載入發布的擴充套件開發者,需要更新安裝流程,並且引導使用者從addons.mozilla.org或是其他網路媒體資源下載擴充套件。

微軟釋出新的Q&A論壇預覽版,將取代MSDN和TechNet

$
0
0

微軟釋出了一個名為Microsoft Q&A的新論壇服務,來取代原本為IT專業推出的TechNet服務網頁,以及為開發者提供的網頁服務MSDN(Microsoft Developer Network),目前Microsoft Q&A論壇仍在預覽的階段,也僅提供少部分Azure雲端服務的資訊。

TechNet是微軟向IT專業人員提供的網頁入口網站,提供各種微軟產品的文件、技術資源庫,與線上學習中心,提供線上訓練和討論論壇服務,TechNet也有使用版軟體下載的評估中心,以及微軟員工的部落客和wiki。而MSDN則是微軟為開發人員提供類似TechNet的資源,包括教學課程、討論論壇與軟體下載等。

TechNet和MSDN論壇的資源將保留在原處,微軟不會將其移動到新的論壇,但是當新的Microsoft Q&A正式上線,使用者將無法在TechNet和MSDN論壇張貼新的文章。新的論壇將部署新型態的機器學習服務,該服務會在部分時候,將用戶重新導向到舊論壇的文章。

為了確保論壇轉移工程順利,搬遷工作將會分成幾個面向,微軟目標在2020年中完成整個搬遷工作,但在目前這個階段,使用者還無法把MSDN和TechNet的聲譽點數帶到新的論壇上,但是未來微軟計畫會提供Microsoft Q&A連結至MSDN和TechNet的功能,而這樣用戶原來取得的徽章和聲譽點數,將能夠展示在Microsoft Q&A的個人檔案頁面中。

微軟表示,希望現有的TechNet和MSDN論壇主持人(Moderators)可以加入新網站。Microsoft Q&A的說明文件提到,該論壇是docs.microsoft.com體驗的自然延伸,Microsoft Docs網站提供特定主題的深入技術資訊,包括最新的程式碼範例,而Microsoft Learn則可以讓開發者在互動式的程式開發環境,掌握各主題的知識,幫助開發者學習新技術。

而任何人則可以在Microsoft Q&A提問,提問者可以挑選最喜歡的回答,而回答的人會因此增加聲譽點數。微軟表示,這個問答論壇會提供比Stack Overflow更好的問答支援,將用戶的問題與實際的產品使用情況和合約都連結起來,提供更高品質的技術支援。

目前在Microsoft Q&A開放的產品主題,主要都為Azure雲端服務,包括Azure Active Directory、Azure DevTest Labs與Azure Virtual Machines等,另外,也有開發平臺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或是Partner Center API。

Repl.it開源通用套件管理器UPM

$
0
0

線上IDE新創公司Repl.it發布了幾項最新的UPM(Universal Package Manager)功能,另外,還宣布在GitHub上開源和語言無關的套件核心。

UPM是通用的套件管理器,用戶能在相同的介面,管理各種程式語言的套件,UPM提供了一系列功能統一的抽象,像是新增、移除、表列專案套件以及搜尋套件等功能,還有一個可用腳本操作的命令列工具。用戶只要在Python程式碼中輸入import flask,則UPM便會自動安裝Flask,或是使用圖形化介面,搜尋套件再進行安裝。

最新的Repl.it強調版本管理的可重復性,讓用戶能夠維持應用程式的穩定,UPM仍然會辨識用戶的程式碼後,自動安裝套件,但現在UPM會多紀錄用戶使用的版本,因此即便在套件發布了多個更新之後,開發者的程式碼仍然可以持續良好運作,不會因為套件版本不符而失效。

UPM現在使用了相依項目管理器Poetry來管理Python的套件,官方提到,Poetry比起Pip在安全性、一致性、可用性和靈活性都更好,他們認為,未來Python的套件趨勢會傾向使用Poetry,因此他們正積極的搬遷系統。UPM現在也支援了更多種的語言,包括獲得來自開發語言Dart團隊的協助,並且還為Emacs Lisp新增了套件管理。

微軟測試整合Word、Excel、Powerpoint的iOS/Android 版Office App

$
0
0

伴隨微軟Ignite大會,微軟正在測試新版iOS、Android版Office app,將可整合現行分開的三大文書軟體Word、Excel及Powerpoint。

新版Office介面與個別Word、Excel和Powerpoint雷同。用戶可在單一環境下新增、編輯和檢視文件、簡報和試算表。此外它還有一個action區提供了些有用功能,像是擷取文件的畫面加入Word檔、將檔案從電腦匯入手機、把文件的圖像轉成文字或Excel試算表、把相片掃入PDF,還能掃QR檔,這些實用功能以往都是藏在Office重重選單之下。

兩個版本Office app已經透過Google頁面蘋果TestFlight測試方案釋出公測版供下載試用,不過後者已在今天(11月5日)截止。兩款app都只適用於手機,無法用於iPad或Android平板。

蘇貞昌首次主持行政院科技會報會議,AI發展成焦點

$
0
0

蘇貞昌接任行政院長以來,周一首次主持行政院科技會報第17次會議,包括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等科技界大老出席,對AI對產業及社會經濟帶來的衝擊提出建言。

蘇貞昌在會中表示,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政府盤點國家的科技計劃佈局,因應全球創新與新興產業快速競爭,行政院明年(民國109年)整體科技預算已編列1208億元,較前一年成長5%,顯示政府對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視及決心。他盼望政府各部門因應需要調整政策、法規,並和產業界合作,共同提升國家整體科技戰略。

在這次科技會報中,國發會報告「數位經濟及AI對社會影響與因應策略」,指出AI將取代大量的職業,出現科技型的失業,但也強調AI同時將會產生新的工作,預估到2030年,台灣因應數位轉型的人力缺口將達8.3萬人。

該報告還指出在15到30年之後,祕書、客服、電話行銷、仲介、貨車司機、會計可能會被AI所取代,而產生的新工作包括資料科學家、大數據專家、資安分析師、社群媒體專家等等,因此國家的人才培育政策需要作調整。

降低AI帶來的失業衝擊、加速人才培育

張忠謀(下圖,行政院提供)對政府重視數位經濟、AI對社會的影響表達肯定,但對於報告所指數位經濟及AI取代就業的同時,也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他認為是錯覺,新的就業機會是給另一群人,甚至可能不是這個國家的人,長期會產生失業問題,解決之道應從教育及訓練培育人才著手。

林百里則認為台灣應該要成為AI輸出國,透過教育將軟體、解決方案做到非常好,AI的決勝點在於商業模式,台灣應該要找出AI商業模式,成為AI強國。他也強調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培育出優秀的工程師或創業家,兩邊同時發生才可能創造AI的經濟模式。

人才培育的問題也是簡立峰關注的重點,他指出,台灣已是Google在亞洲最大,也是美國以外的第三大研發基地,儘管面臨少子化的問題,人才培育是他看到台灣的新機會,但他認為人才培育不應該偏重某一領域,年輕世代偏重AI、軟體,可能導致半導體與IC人才出現斷層,可行的方法是推動跨領域的人才訓練,在半導體、IC的既有優勢之外,兼顧AI與軟體。

至於新創產業部份,簡立峰認為台灣的新創有做起規模,但缺乏和國際接軌,需要國際營運及銷售人才,將是政府今後推動新創產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Ignite 2019:微軟發表可客製化企業知識圖表的Project Cortex

$
0
0

微軟在本周舉行的Ignite 2019開發者大會上發表了Project Cortex,這是Microsoft 365的新成員,它基於微軟打造Microsoft Graph的經驗,可運用人工智慧(AI)替企業整理出根據主題分類的內容,客製化企業知識圖表,目前處於邀請預覽階段,已開放企業申請預覽。

Project Cortex藉由AI來推論所有團隊與系統的關係,辨識各種內容型態,汲取當中重要的資訊,再自動將內容組織成不同的主題,像是專案、產品、程序或客戶等,基於這些主題、內容與人之間的關係,打造一個企業內部的知識網路。

這些新的主題與知識中心都由AI負責建立與更新,當使用者操作Outlook、Microsoft Teams或Office需要相關的知識時,主題卡就會自動出現。

具體而言,該系統可辨識掃描或上傳的圖片,還能從圖片與PDF檔中提取文字,也能找到表單中的重要資訊,並可藉由機器教學讓它辨識非結構文件中的資訊,例如合約、提案或教育文件,再把所蒐集到的資料分門別類,建立各種主題,且這些主題只有能夠存取相關內容與資訊的使用者看得到。

舉例來說,當一名使用者想在Word中撰寫銷售提案並需要各種材料時,其實Cortex已從Excel的試算表、Outlook郵件、Microsoft Teams的聊天紀錄,或是來自其它程式的檔案與照片整理出各式主題,因此使用者只需透過搜尋就能找到資料,或者在撰寫時Cortex即會自動顯示主題卡。

除了企業內部的文件之外,Cortex還可透過Microsoft Search連結第三方的來源,包括Windows File Share、ServiceNow、SQL Database、Intranet Websites、MediaWiki、Azure Data Lake Gen2與Salesforce等,未來也將支援更多第三方連結工具。

微軟推出Azure Synapse Analytics以串連分析系統、資料倉儲

$
0
0

周一在Ignite大會上,微軟宣佈多項雲端、伺服器及桌面軟體產品。除了混合雲管理外,微軟也公佈Azure Synapse Analytics服務,整合資料分析系統/資料倉儲,以及Power BI、AI分析工具。

微軟指出,包括微軟在內的軟體廠商推出各種蒐集、汲取及分析大量資料的產品,但是都只有具備專門技術的工程人員可以使用,而無法相互串連,造成企業採購及支出、人才上的重疊及浪費。Azure Synapse Analytics服務正式為了打破資料「穀倉」(silo)界線讓企業更容易蒐集、分析異質資料源整合作業而生。

微軟描述Azure Synapse Analytics是「進化版Azure SQL Data Warehouse」,是微軟在Open Data Initiatives及Azure Data Share外,最新支援多資料源整合的服務。簡單來說,Azure Synapse Analytics是Azure SQL Data Warehouse新增隨需資料查詢(on-demand data query)、資料湖泊探索(data lake exploration)、串流分析(streaming analytics)及行/列式層級資料安全等新功能,提供整合資料倉儲和大數據分析的無限資料規模分析服務。

Azure Synapse Analytics結合第三方資料倉儲及資料整合工具如ETL(extract, transact and load),像是Databricks、Informatica、Talend、Attunity/Qlik等,聲稱可整合企業多種結構及非結構化資料源、資料倉儲和大數據分析系統,利用標準的SQL指令就能查詢。新服務也結合微軟自家Power BI 及Azure Machine Learning等分析工具,以加速及提供AI資料分析。這項服務還可整合Apache Spark。

新服務除少數功能已經上線,多項進階功能還在預覽階段,微軟目前也提供試用


傳美國即將解除企業和華為的交易禁令

$
0
0

彭博周一引述美國商務部長指出,美國即將解除本國企業和華為貿易往來的禁令。

在報導中,商務部長Wilbur Ross在訪問中表示,很有信心美中兩國可望在本月達成第一階的貿易協議,而申請銷售技術元件給華為的美國公司,很快(very shortly)就能拿到執照。

美國商務部於今年5月,將華為列為禁止美國公司關鍵技術元件出口的「實體名單」,凡是出售產品給華為的交易案,都必須先行取得審核許可。商務部8月時,還將其它46家華為關係企業加入禁止出口的名單。

Ross指出,商務部接到銷售執照的廠商申請案有260件。雖然一般認為這是因為美中貿易談判獲得進展,但Ross說,鬆綁非關國家安全的敏感產品出貨主要理由之一是,即使美國業者不賣給華為,華為還是可以在其他國家競爭者買到,像是台灣、南韓及日本業者。

但是Ross仍然提醒美國公司,商務部對列入實體名單的銷售申請案,仍會在基於「拒絕推定」(presumption of denial)的前提進行審核,也就是駁回機率較大。因此即使商務部已核准了少數案件,但美國公司最好還是假設會被駁回。

微軟利用K8s推出混合雲解決方案Azure Arc

$
0
0

微軟在Ignite大會上推出新的混合雲解決方案Azure Arc,讓使用者的工作負載可以跨企業內部、混合雲或是邊緣運作,Azure Arc可以讓用戶將Azure的服務部署在任意位置,並透過統一的入口網站進行管理。另外,微軟也持續擴充可將Azure服務部署在私有雲上的Azure Stack,新增人工智慧託管設備Azure Stack Edge。

微軟在2016年的時候推出Azure Stack混合雲端平臺,其結合了IaaS和PaaS,為無法使用公有雲的用戶,提供Azure的本地部署。Azure Stack的功能和Azure很相似,採用相同的標準化架構、應用程式模型以及工具等,只不過Azure Stack是Azure的延伸,讓企業可將Azure安裝在自己的資料中心裡。企業開發人員只要撰寫一次應用程式,就可以在Azure雲端上執行,也能部署到Azure Stack。

而微軟最新發表的Azure混合雲解決方案Azure Arc,集結一系列的技術,將Azure服務和管理功能,帶上各種基礎設施,更加靈活地支援混合應用。Azure Arc擴展了Azure管理功能到Linux、Windows伺服器上,甚至是在任何基礎設施上的Kubernetes叢集,包括企業內部部署、多雲以及邊緣環境。

用戶可以使用更加一致且統一的方法,以Azure資源管理器、Azure Cloud Shell、Azure Portal、API以及Azure Policy來管理混合環境,而藉由Azure Arc,開發者也可以使用各式開發工具建置容器化應用程式,IT團隊也能基於GitOps來配置管理部署。在身分驗證上,Azure Arc在跨環境採用了集中式角色存取控制以及安全性政策。

Azure Arc讓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方執行Azure資料服務,可達到以秒為單位的部署速度,在各式基礎設施上動態擴展。用戶在需要的時候,能於任何Kubernetes叢集部署Azure SQL資料庫和Azure Database for PostgreSQL Hyperscale,並且透過Azure Portal取得跨本地端和雲端的總覽,還能跨環境一致地應用政策、安全性和資料治理。也就是說,當用戶的本地系統容量使用完了,可以立刻在Azure的Kubernetes服務(AKS)擴展其他Kubernetes叢集,無縫地取得更多的運算能力。

此外,微軟也繼續擴展Azure Stack產品組合,新增能支援人工智慧運算的託管設備Azure Stack Edge,將運算和儲存帶到邊緣使用案例,其內建FPGA可加速人工智慧的推理工作負載,用戶可以在容器上執行應用程式,並在需要的時候,透過將虛擬機器搬遷到其他伺服器,達成故障轉移的功能。

Azure Stack Hub也有數項更新,Azure Stack Hub是一個雲端原生整合系統,可讓用戶從自家資料中心,或是由其他服務供應商直接交付Azure服務。Kubernetes現在於Azure Stack Hub正式支援Kubernetes,用戶可以用單一的工具來開通、部署和管理Kubernetes叢集,對於調度工作來說會簡單許多。

Microsoft Edge RC版出爐,正式版1月問世

$
0
0

微軟本周發表了基於Chromium的Microsoft Edge RC(Release Candidate)版,這是它邁入正式版的最後一個測試版本,正式版則會在明年的1月15日問世,而新的Microsoft Edge商標也在本周露面。

在電腦上工作的現代人大約有60%的時間都花在瀏覽器上,愈發突顯瀏覽器的重要性,由於新的Microsoft Edge採用了開源的Chromium引擎,因此它不只相容各種支援Chromium的網站與擴充程式,也相容於Chrome或其它基於Chromium的瀏覽器測試,以及Selenium WebDriver與Puppeteer等熱門的自動化測試框架,微軟建議開發人員可立即展開測試。

對於一般的使用者,Microsoft Edge預設值即啟用了追蹤保護,還有新的隱私瀏覽模式(InPrivate mode),以及Collections功能。Collections方便使用者搜集在網路上所瀏覽的內容,還能將內容直接輸出到Word或Excel中。

為了不對企業既有的應用造成困擾,Microsoft Edge內含IE模式,可用來支援企業所仰賴的內部網站與LOB應用。

此外,微軟將在明年第一季將Microsoft FastTrack快速部署功能延伸到Microsoft Edge,屆時App Assure專案也會納入Microsoft Edge,Microsoft Edge也會有專屬的安全性基準(security baseline)。

預計於明年1月15日上線的Microsoft Edge,將支援超過90種語言。

臉書發表全新企業商標以區隔企業品牌及應用程式

$
0
0

就在外界呼籲臉書(Facebook)太過獨大且應該要拆分(臉書共同創辦人主張拆分臉書美國總統候選人提議拆分科技三巨頭)之際,臉書決定更新其企業商標,以與旗下的產品有所區隔,未來臉書將採用全部大寫的企業標誌「FACEBOOK」,而且會有不同的色系,亦納入臉書在股市、網域名稱或員工電子郵件位址中所使用的「FB」。

臉書表示,在該公司創立的15年來,臉書的品牌與Facebook程式幾乎密不可分,但隨著業務的成長,臉書旗下的產品愈來愈多,因此決定更新商標來與其它程式或服務進行區隔,而既有Facebook程式的商標則會維持原貌。

這是企業日益擴大之後很容易衍生的問題,Google即是一例。Google因為不斷地擴充及實驗各種新產品,在2015年設立了母公司Alphabet,讓Google成為搜尋、YouTube及Android等服務的基礎,而其它創新產品則被納入Alphabet麾下。

目前臉書旗下產品涵蓋了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Oculus、Workplace、Portal,以及專替Libra加密貨幣所設立的子公司Calibra。

臉書說,其實過去幾年他們就開始在各種服務中加入商標識別的字樣,像是「Instagram from Facebook」,而未來這些字樣將變成「from FACEBOOK」,之後的幾周臉書即會開始在產品與行銷資料中採用新的品牌商標,也會設立一個新的企業網站。

什麼是架構思維?

$
0
0

我曾經在iThome寫了許多年的專欄和技術書評,然後我消失了。十多年後的現在,我再度出現,這次是2.0版本的我,帶著新的思維回來。從iThome消失的這段時間,我在大陸發展,我從資深工程師成長為架構師,再到首席架構師。這次的回歸,我想跟大家分享我這段時間的成長,尤其是架構的思維。

技能上,我鍛煉成為架構師,而行業上,我則進入金融領域。對我來說,技能的選擇是基於興趣和個人的特長,而領域的選擇則是受到「環境機遇」的影響。在大陸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各種金融領域的工作環境,我待過銀行(中國銀聯)、證券(申萬宏源)、保險(中國平安)、投資(創新工場)、電子支付(阿里巴巴支付寶)。都是非常大型的金融機構,我的職位也都非常不錯,大大地開拓了我的視野。

讓我再多解釋一下「環境機遇」。過去這十多年的時間,正值大陸金融的各種創新百花齊放,需要互聯網的技術人員加入。於是,我就在沒有特別規劃的情況下,因緣際會地進入了金融領域。而一個金融的工作,會帶來更多金融工作的機會,所以協力廠商支付公司的工作,引領我到投資和銀行的工作,銀行的工作再引領我到保險,保險的工作再引領我到證券。就這麼莫名其妙地,我在金融的各個細分領域中繞了一圈。

另外,我並沒有特別設定要去什麼風格的企業工作,所以這些年我所待過的企業有台企、美企、大陸央企、大陸民企,工作地點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大城市,公司文化氛圍從極端開放到極端保守,從單兵作戰到團隊協同,組織架構從扁平到疊床架屋。這些文化衝擊和行事差異加速了我個人軟技能的成長。

綜合上述的這些經驗,且身為一個喜愛思考方法論的架構師,我對架構有了不同於他人的領悟。我認為在考慮架構時,要有三個面向,才比較完善,這三個面向是:技術、業務、組織。根據我的經驗,技術架構之所以會出問題,除了技術自身的原因之外,通常也反應出業務架構規劃的不善,以及組織方式的僵化。這些都是彼此相關的。

在我的架構思維中,架構的設計必須先業務,再技術,再組織。一切都是為業務服務的,只有業務架構梳理清楚了,才能去梳理技術架構。只有業務和技術架構都梳理清楚了,才能去梳理組織架構,因為組織架構的目的是為了讓業務和技術最好地運作。而架構的實行次序不一樣,必須先重整組織架構、再重整業務架構、再重整技術架構。因為組織架構會影響業務架構,業務架構又會影響技術架構。另外,許多因素是我們在做架構時要評估的,尤其是價值、風險、成本。沒有評估這些因素,就容易脫離實際,走向虛空。

總之,我所謂的架構思維,必須同時包含技術、業務、組織的結構,必須考慮到分析、設計、實施的過程,必須估量價值、風險、成本的大小。這就是我在這個專欄中所要和iThome的讀者分享的內容。對了,我還會在這個專欄中討論「人」,包括主管、同事、下屬。人僅次於市場,是非常難控制的因素。

借由這個架構思維的專欄,我希望一方面對我的職業生涯做反芻,得到新的養分,同時也提煉出一些有價值的內容和大家分享。我非常期盼大家未來在閱讀本專欄的某幾篇文章後,對思想產生啟發,進而觸發行動,那麼我會非常非常地開心。

Hello iThome的讀者們,我回來了!

微軟即將推出雲端量子運算服務Azure Quantum

$
0
0

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在Ignite大會上,發布了最新的雲端量子運算服務Azure Quantum,微軟與1QBit、Honeywell、IonQ和QCI合作,提供量子硬體、軟體到解決方案,試圖打造出一個具完整堆疊且開放的雲端量子生態系。

Satya Nadella提到,現在這個世界存在許多問題,包括食品安全、氣候變遷和能源轉換等,這些大問題需要更多的運算能力來解決,因此人類需要通用量子。微軟首先於2017的Ignite大會推出量子開發套件(Quantum Development Kit,QDK)以及Q#開發語言,而在兩年後微軟將其開發工具以及其他要素整合在一起,推出了Azure Quantum預覽版。

Azure Quantum預覽將會在幾個月後開始接受申請,而微軟的Quantum Network社群,將成為服務開發人員以及新創公司的主要窗口。Quantum Network是一個由個人以及與微軟合作的組織所組成的廣義社群,目的是要全面的推進量子生態系、開發實際的解決方案,並建立強健的量子勞動力。

使用者可以利用Quantum Katas中的學習資源,包括一系列的工具以及學習教程,以自己的步調習得量子的知識,Satya Nadella提到,Azure Quantum提供完整的開發工具箱,開發者除了可以利用QDK和Q#開發語言撰寫應用程式,在模擬器上或是多種量子硬體上執行外,也能利用1QBit的軟體平臺和服務。Azure用戶也可以利用預建置的解決方案和演算法,利用Azure Quantum解決實際的問題。

雖然真正的拓撲量子位元架構還沒有準備好,無法提供端到端的運算,但是Satya Nadella提到,結合古典與量子(Quantum on Classical)的概念,將量子工具與古典電腦運算結合一併使用,可為模擬複雜現象最佳化演算法,他強調,Azure Quantum可與傳統計算機架構良好地搭配使用。

目前也已經有許多使用量子運算的案例,包括醫療保健、金融和電網等領域。他舉了在凱斯西儲大學和克利夫蘭診所合作的例子,透過在古典運算硬體上執行量子解決方案,縮短了整體MRI掃描時間,到傳統MRI掃描時間的三分之一,而這樣的進步,可以幫助醫生及早發現疾病。

股市大盤指數突破11,000點,有駭客趁機發動DDoS攻擊,癱瘓多家券商網站十多分鐘

$
0
0

隨著最近幾個月臺灣股市交易熱絡,十月初指數突破11,000點,傳出駭客再度發動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攻擊,趁機向券商勒索。根據工商時報的報導,11月4日開盤時,兆豐、宏遠,以及福邦等券商的下單網站受到攻擊,導致投資人無法下單,甚至也有部分券商收到勒索信,要求支付贖金10萬元,否則隔日(5日)要再發動第二波攻擊,唯目前尚未傳出進一步的災情。

根據不具名的業者透露,光是4日早上,全臺灣的79家券商裡,約有10多家受害,唯證交所的預防措施奏效,再加上券商透過流量清洗措施因應,駭客實際影響交易的時間,僅有十幾分鐘,初估受影響金額為數十億元。

工商時報指出,這一波攻擊行動,最早出現在10月24日,累計有22家券商受害,占提供網路交易的業者4成。其中,10月底出現的受害者,陸續有國泰、高橋,以及日進等3家券商,到了4日則有福邦證券,都在一早開盤不久後,面臨電子傳輸系統出現異常,券商僅能先緊急告知客戶,改用其他方式委託因應。

證交所發出公告說明現況

針對這一波攻擊,今天證交所發出了新聞稿,指出所有曾遭受相關攻擊的券商,都已經導入電信業者的流量清洗服務。再者,縱使券商的網站因故無法使用,投資人還是可以透過其他管道下單,因此,證交所也強調,實際影響投資人權益與證券商業務的程度,算是相當有限。

證交所表示,基於DDoS攻擊日益頻繁,金管會自106年起,要求提供網路交易服務的券商,必須購買流量清洗服務,並且建置相關的防禦與應變作業程序,也要每年辦理攻防演練,來因應這類威脅。針對這次攻擊事件,證交所則彙整了相關情資,於10月29日通報金融資安資訊分享與分析中心(F-ISAC),並透過電子郵件通知證券商資訊主管加以防範。


台新證券攜手日本最大FinTech新創推社群投資App,要靠新創服務與電子平臺角逐其他券商

$
0
0

台新證券合作日本最大金融科技新創Finatext,在今天(11/5)正式推出社群投資App「Necoin」,要主攻年輕客群,打造專屬年輕人的投資平臺,希望藉由此App提供即時的證券投資訊息、新聞、社群互動,來提升年輕族群對投資討論的興趣,進而參與投資。

台新證券表示,依據臺股總開戶人數數據顯示,臺灣總開戶數中,低於30歲的占比不到1成,年輕世代不買股票,將成為臺灣證券市場發展的隱憂。

台新證券董事長郭嘉宏表示,證券業的數位發展其實比銀行業來得更早一些,早在約10年前,臺灣的證券商就已朝數位化發展,投資人只要用券商的下單App即可在手機上進行投資操作,而不用打電話給證券人員才能下單。

郭嘉宏認為,證券商提供服務的競爭重點,已經不再是營業員的服務或是營業據點的多寡,未來,是要靠提供新創服務與電子平臺來角逐。台新證券總經理林献群更補充,未來如何透過AI演算,提供客戶更客製化甚至個人化的服務,將是各券商電子平臺競爭的一大重點。

台新證券會與Finatext合作,郭嘉宏表示,就是要借助Finatext的平臺、技術與經驗,引導臺灣年輕世代加入投資行列。2013年底成立的Finatext,主要業務就是提供金融科技創新服務,將近6年的時間,已發展成為一家控股公司,也是日本最大的FinTech新創,並預計明年在日本掛牌。

Finatext集團創辦人暨CEO林良太則表示,臺灣與日本投資市場的結構的相似性高,希望能將在日本的成功經驗與技術複製到臺灣。

林献群更透露,台新證券未來也會慢慢引導開戶數已達136萬戶的台新Richart數位銀行的用戶,加入這個社群投資App,成為台新證券的客戶,進而提升市占率。

預計2020年3月上路的逐筆交易制度,林献群則認為,逐筆交易平臺上線後,人工下單會式微,如何優化平臺,將是券商的重點。對此,台新證券也將電子商務部轉型成數位發展部,並直接隸屬總經理管理。

林献群強調,整個數位、資訊、平臺、系統都很重要,從台新證券數位發展部、資訊部來說,所有系統都還要繼續優化,許多優化的功能得靠自己的資訊人員與平臺,讓客戶下單、操作起來很容易。此外,還得配合逐筆交易等政策,並全方面推展業務,台新證券要藉由數位發展部,進行全面優化,讓銷售、行銷、客戶服務的規畫都串接起來。

【上海直擊】銀聯靠邊緣運算打造非感應式支付,用於電動車充電付款場景,年底落地深圳

$
0
0

中國銀聯擴大邊緣運算於支付方面的應用場景,不僅限於商店,走出戶外,未來電動車的充電站將藉由邊緣運算,提供非感應式的支付模式。銀聯於OpenStack上海峰會發表該解決方案,此支付模式採用OpenStack的分散式邊緣雲StarlingX專案打造,年底前,將首先落地深圳。

有別於逐漸普及的感應支付模式,該支付解決方案屬非感應式,當充電槍插入電動車的充電孔後,充電車輛將通過有線設備連結至邊緣運算閘道器,藉由讀取該車輛的識別代碼(VIN),即汽車的「身份證」,作為付款的依據。

再由邊緣運算閘道器內建的支付裝置,形成該筆交易的訂單,從而完成交易。中國銀聯電子支付研究院主管暨金融工作祖主席祖立軍表示,透過該模式,可避免以圖像辨識車牌,遇上假車牌的風險。

該解決方案的架構圍繞邊緣計算閘道器(Gateway)所搭建,共有三層結構。由下而上,最底層為應用現場,有三個元素,包含車主、電動車和充電樁,當充電槍插入電動車後,充電樁連結至近端的邊緣運算閘道器,為第二層結構。

最後,連結到雲端,為最上層的後臺結構,有三項服務,包括支付平臺服務,供車主替車輛綁定銀行資訊,還有非感應式支付平臺,來對應支付管道,以及充電維運平臺,處理訂單資訊。

整體架構中,就屬邊緣運算層為核心,可視作一般零售業的POS機,他具有六大特色。首先,必須支援多種協議,以能讀取底層連結設備所傳輸的訊息內容,也就是充電樁所傳輸的車輛識別代碼,還需支援其他設備的協議,以在未來與其他設備連結,像是路燈。

其次,具有支付功能,準許邊緣運算結點功能,讓訂單生成位置與交易位置相近,以確保訂單的真實性;第三個特色,具網路通訊能力,第四,金融安全服務,搭載自行研發的金融安全晶片;第五,準確記錄交易發生的位置與時間,內建GPS功能,以符合中國政府的法規規範,進一步上傳每筆交易的時間、地點資訊;最後,硬體設計符合邊緣運算對溫控、濕度和熱度的要求。

中國三大電信營運商在電信邊緣運算領域中,處強勢地位,祖立軍表示,其他組織,如銀聯,無法干涉其設計及管理方式,而無法以改造軟硬體賦能,他進一步道,現階段,銀聯以「用好」電信營運商提供的電信能力為準,然而,於消費端,銀聯將通過客製軟硬體,為邊緣運算節點起金融賦能的作用。

該解決方案將於年底前,落地深圳,首先,部署一個示範點。銀聯計畫明年部署5個邊緣運算閘道器,支援25個充電站,以進一步擴大部署範圍。祖立軍強調,銀聯將從支付角度出發,發揮邊緣運算影響力,進而主導發展方向。

Google在美國推出Play Points獎勵計畫

$
0
0

Google去年於日本和韓國推出的Google Play Points獎勵計畫,現在也擴展到了美國

Play Points獎勵計畫免費加入,使用者在Play上進行任何的購買行為,包括應用程式、遊戲、應用程式內購買、音樂、電影、書籍和訂閱,或是下載特定的應用程式和遊戲,都會獲得積分點數,每周Play商店也有點數加碼送的行銷活動。對開發者來說,當應用程式在Play上結帳,用戶就會立即獲得積分點數Play Points。

Play Points總共有4個等級,從銅級到白金等級,用戶的等級會取決於收集到的積分,較高等級的用戶每周可獲得額外的福利獎品。Google正在與一些熱門的應用程式和遊戲廠商合作,擴展點數的用途,目前用戶可以利用這些積分點數兌換特殊的獎勵,像是Candy Crush Saga與Pokémon GO等遊戲的折扣,或是可用在兌換電影、書籍、遊戲和應用程式的Google Play Credit點數。

另外,Google也開放利用點數來做善事,使用者可以從非營利組織的列表選擇要捐贈的目標,幫助包括無國界醫生和英國Save the Children等組織。

研究人員示範用雷射光駭進Alexa、Google Assistant與Siri

$
0
0

來自日本電氣通信大學與美國密西根大學的5名研究人員,近日發表一研究報告,描述了如何以雷射光注入惡意命令至各式數位語音助理,涵蓋Alexa、Google Assistant與Siri,以及嵌入這些語音助理的手機、聲控喇叭或平板電腦。

這群研究人員在實驗中展示了他們如何以雷射光操縱這些數位語音助理,操作家中的數位家電,解開門鎖,上網購物,甚至定位、解鎖與啟動了數款汽車。

研究所利用的是這些數位助理裝置所使用的微機電(MEMS)麥克風,麥克風內含一個金屬振動薄膜,金屬薄膜會隨著聲音所造成的空氣振動而移動,隨之產生強弱的電流訊號,然而,該薄膜並不只對聲音有所反應,它對雷射光也同樣有所反應,因此駭客就能利用雷射光來偽裝成聲音,以控制這些數位語音助理。

使用雷射光來操縱數位語音助理還有其它優點,例如它是無聲的,不會引起使用者或鄰居的注意,而能從遠方發送訊號,而且它能穿透玻璃。根據研究人員的實驗,他們最遠在110米之外還能藉由雷射光束發動攻擊。

不管是Alexa、Google Assistant與Siri都可被上述手法攻陷,而成功被攻擊的裝置則涵蓋Google Home、Google NEST Cam IQ、Echo、Facebook Portal Mini、iPhone XR、Samsung Galaxy S9與Google Pixel 2。

值得注意的是,在測試相關攻擊時,研究人員關閉了聲控喇叭的使用者聲音辨識功能,才能讓這些數位語音助理執行任何人所發出的命令。

要展開類似的攻擊成本並不高,他們使用了尋常的雷射筆,要價大約15美元,還有340美元的雷射驅動器,一個不到30美元的音訊擴大器,若要執行遠距攻擊,則必須再添購大約200美元的望遠鏡頭,不過,只有採用MEMS麥克風的裝置才具備上述的安全風險。

Mozilla:ISP企圖在DNS over HTTPS上指鹿為馬

$
0
0

Mozilla周一致函給美國會議員指控美國電信業者企圖提供誤導資訊,藉此打壓DNS over HTTPS的發展。

DNS over HTTPS(DoH)是一個以HTTPS加密解析網域名稱的協定。Mozilla從2017年與Google等其他業者開始推動DoH協定的開發、標準化及部署。Mozilla和Google計畫在最新版FirefoxChrome支援DNS over HTTPS。

Mozilla信賴與安全部門資深副總裁Marshall Erwin,在給國會能源與商務委員會、消費者保護暨通訊與科技次級委員會的信函指出,DoH可防止用戶上網活動遭受到第三方組織,包括DNS供應商、ISP、政府的監聽,或是販售用戶個資、GPS資訊謀利,但業者推動DoH的工作卻遭到反對,他特別點名電信業協會9月間致函國會議員的遊說文件,有諸多訛誤。

9月間行動電信產業協會(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CTIA)、網際網路與電視協會(Internet and Television Association)及美國寬頻業者協會,致函美國眾議院司法、能源與商務、及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請其審視Google Chrome對DoH的計畫。他們宣稱,Google計畫自動將Chrome及Android用戶流量導向其DNS查詢服務,由於全球有線及無線連網流量,都是經由Chrome瀏覽器及Android作業系統,Google將因此成為獨大的DNS查詢服務供應商。此外,ISP透過DNS服務提供的服務,像是兒童上網的家長控管、IoT管理、CDN服務、防範盜版及兒童不宜內容等,都會因為Google集中化加密DNS而窒礙難行。ISP並籲請委員們力阻Google在Chrome及Android預設集中化的加密DNS服務。

事實上,根據Google的說法,Chrome 78用戶所使用的DNS服務供應商若在Google的名單中,執行DNS請求時就會自動升級到DoH服務,若無則只會維持原本的DNS服務。Mozilla形容電信業者是擔心一個根本不存在的計畫。

至於Mozilla則是計畫將Firefox用戶預設導向Cloudflare的加密DNS服務。Erwin也強調Mozilla也對其設下嚴格要求,包括要求用戶資料只能保留DNS解析執行必要期間,也不能作為其他用途,而且第三方合作夥伴也必須提供清楚的隱私條款。反觀ISP的DNS服務對用戶資料的保留、使用及分享規範,反而經常曖眛不明。

其實,可能由於Firefox僅佔全球上網流量不到5%,因此美國ISP的批評並未提及Mozilla。但是今年7月,Mozilla也是因為DoH計畫,被英國ISP點名為首要網路惡棍。Mozilla則回應說,不會在英國推行這項服務。

Viewing all 3211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