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211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福特將測試以人形機器人送貨到府

$
0
0

未來送貨到你家大門的可能是個機器人。汽車大廠福特本周宣佈買入人形機器人,未來可能用於倉儲運輸或送貨到府服務。

名為Digit的機器人是由Agility Robotics生產,具有雙臂、可兩腳站立(但沒有頭),它是一款用於人類環境及和人類共同作業的商用機器人。在經過去年測試後,福特買下2座Digit機器人成為首家客戶。

雙方將合作開發結合福特商用車及機器人的服務,即車輛執行主要交通運輸後,由機器人完成最後一哩。可能的方向包括室內運送、第一哩(first mile)運籌及最後50呎(約15公尺)送貨服務等。

雙方研究將放在如何利用進階通訊技術,讓福特商用車和Digit、或是它們和周遭互相通訊,像是福特連網車輛將持續更新的雲端地點資訊分享給Digit,省去機器人重新下載地圖。

透過把Digit 整合到包裹運送服務的一環,研究小組希望此類通訊可以傳送更特定的資訊給機器人,像是客戶希望包裹送到哪個點或其他需求,而一旦碰上意外,機器人也能由此發出求救訊號。

福特研究與進階工程部副總裁Ken Washington表示,隨著線上零售的成長,相信機器人可協助客戶改善運籌效率而提升業績。

Agility於2017年開發出首座兩腳直立的機器人Cassie,經過二年的改良,去年7月改名為Digit。

除了人形機器人外,福特預計2021年推出商用自駕車系列。2018年福特曾也和達美樂啟動以自駕車Fusion 系列,送披薩到府的測試計畫。


TikTok修補允許駭客擺布用戶內容的安全漏洞

$
0
0

資安業者Check Point在本周公布短影片程式TikTok的眾多安全漏洞,這些漏洞允許駭客取得TikTok帳號並擺布內容、刪除影片、任意上傳影片、讓私有影片公開,也能取得用戶帳號的個人資訊,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在去年11月收到Check Point的通知後,已於新版TikTok修補了相關漏洞。

字節跳動在全球發表了兩款短影片程式,在中國為抖音,在海外為TikTok,在全球逾150個國家發行的TikTok快速成為全球年輕人風行的程式,估計已有超過15億用戶。然而,美國海軍及陸軍近來以TikTok蒐集裝置資料造成安全風險為由,先後封鎖了TikTok程式,而Check Point的研究則透露出,TikTok的安全危機不僅於此。

Check Point指出,TikTok的官網有一項功能是讓使用者傳送簡訊給自己以下載TikTok程式,但它存在一個漏洞可讓任何人代替TikTok傳送簡訊至任意電話號碼,並在簡訊中置入駭客所選擇的網址,於是駭客就能將使用者導至惡意網站,進而執行跨站指令碼(XSS)、跨站請求偽造(CSRF)或是曝露機密資料等攻擊行動。

相關的攻擊行動將允許駭客刪除TikTok用戶的影片,或是擅自建立影片,並把自己變成受害者的粉絲,伺機將受害者的私有影片變成公開,或是利用XSS攻擊或其它方法取得受害者的機密資訊。

字節跳動是在去年11月收到Check Point的通知,並在最新的TikTok版本修補了安全漏洞,同時也感謝Check Point的協助。

GCP推出長期冷儲存服務Archive

$
0
0

Google推出新的Cloud Storage儲存類別Archive,這是目前為止Google推出最冷的儲存選項,適合需要儲存超過一年,但每年存取次數少於一次的資料,價格為每月每GB 0.0012美元,儲存1 TB的資料每月只要花費1.23美元。

Google提到,現在企業成長最快速多業務需求,便是需要保留龐大且鮮少存取的資料集,這些資料集需要留存數年,因此儲存的要求需兼具高持久性和高安全性。為了滿足這樣的需求,Google推出了冷儲存類別Archive,與磁帶和第一代雲端封存解決方案不同的是,當企業需要使用封存的資料時,不需要花費數小時或是數天執行檢索程序,Archive類別能讓使用者以毫秒的時間直接存取資料。

而存取和管理Archive類別的資料,也與其他Cloud Storage儲存類別使用一致的API集,完全整合到Object Lifecycle Management,用戶能夠用跟其他熱儲存相同的方式使用Archive儲存,並且也可用生命周期對內容分層。

Archive儲存類別除了價格較低的特點之外,所有資料在儲存與傳輸的過程皆被加密,並且提供99.999999999%(11 9’s)持久性。當企業在法規要求下留存資料,可以在Archive儲存桶中應用Bucket Lock,確保儲存物件一段時間不會被修改,達到WORM相容性進行長期資料儲存。

Google提到,許多使用情境需要最大化可用性與持久性,用戶可以考慮在多個地區或是雙地區儲存資料,而Google也會對所有靜止與傳輸的資料,執行效驗與驗證,確保可達11 9’s以上的持久度。

用戶可以直接創建一個預設為Archive儲存類別的儲存桶,並且使用gsutil或雲端資料傳輸服務上傳資料,就能將資料以Archive類別儲存,另外,對於現有的儲存桶,用戶則可以Object Lifecycle Management將最舊的物件降級為Archive類別。

由Meg Whitman帶領的新型態影片串流服務Quibi將在4月問世

$
0
0

美國知名製片人Jeffrey Katzenberg及曾擔任eBay及HP執行長的Meg Whitman,在本周舉行的CES展上正式發表了新型態的影片串流服務Quibi,並宣布Quibi將在今年4月6日正式登場。

Quibi是由Katzenberg所創立,並延攬Whitman擔任執行長,迄今已對外募資10億美元,致力於打造新一代的影片串流服務,根據目前的規畫,Quibi將專注於建立10分鐘以內的影片,並串流到使用者的手機上,宣稱這些影片都將由好萊塢的要角擔綱,所播放的內容可能是食物、流行、運動、新聞或天氣,而且正在申請的Turnstyle專利技術,將允許使用者隨時切換橫向或縱向的觀賞畫面。

就在市場上已經有付費的Netflix、Disney+或HBO Max等影片串流服務,以及免費的YouTube平台之際,Quibi的定位與策略頗令外界好奇。

未來的Quibi將是個付費服務,有廣告的版本月付4.99美元,無廣告則是月付7.99美元,而且只能透過行動程式存取,鎖定手機族群。

曾擔任Walt Disney Studios主席並創辦DreamWorks的Katzenberg向The Verge透露,他們並不認為自己處於串流戰爭中,他們對抗的不是Netflix或Disney+,而是免費的串流平台,他們希望能夠提供高品質又有意義的影片,讓大眾理解專業影片與那些由人們自己建立的影片之間的差異。

Quibi認為自己開創的是一個全新的串流領域,儘管外界依舊質疑消費者是否願意花錢只為了在手機上觀賞不到10分鐘的各式影片,但一切的答案可能要等到Quibi服務正式發表之後才會明朗。

Project Zero調整漏洞揭露政策,漏洞細節一律通報後90天才公開

$
0
0

Google安全研究團隊Project Zero公布,從2020年1月1日開始調整漏洞揭露政策,過去Project Zero的90天漏洞揭露政策,在90天內,一旦漏洞修補完成,Project Zero便會公開漏洞細節,但是從今年開始,無論漏洞是在通報後的第20天還是第90天後修復,都會在第90天的時候揭露細節。

Project Zero政策的漏洞揭漏期限是90天,有鑒於假期或是CVE指派等原因,Google在2015年時鬆綁了揭露政策,當軟體開發商來不及在90天內修補漏洞,還可以申請14天的寬限期,延長揭露時限。Google提到,之所以制定漏洞揭露政策,便是要促使軟體開發商可以更快地開發補丁,讓零時差攻擊成本上升。

而要達成這一點,Google認為,除了發現與回報大量的安全漏洞之外,更快地開發修補程式與部署修補程式都非常重要,因為當修補程式需要花費長時間開發和部署,便可能讓有心人士,有更多的時間利用漏洞進行攻擊,而且許多時候,Project Zero團隊發現的漏洞,早就已經被利用來攻擊用戶,因此軟體開發商也有壓力,需要更快速地解決問題。

90天揭露政策實施以來,的確加速了漏洞修補的速度。在2014年時,有一些問題需要長達六個月才能修復,但是到了2019年,有97.7%的問題都在時限內被解決。在2020年,Google除了要繼續追求更快的補丁開發速度之外,還訂立了兩個新目標,第一是更全面的補丁開發以及改進補丁程式的部署。

Project Zero提到,他們看到太多次,軟體開發商都僅是隱藏漏洞,而非從根本上解決漏洞,惡意人士只要稍微改變攻擊手法,同樣能利用該零時差漏洞進行攻擊,因此Google認為,一味的追求快速補丁開發,會加劇這個問題,另外,發現漏洞且軟體開發商修復漏洞兩件事,都還無法真正提升用戶安全性,只有當補丁確實部署到用戶裝置時,安全性才會有所改善,因此改進補丁部署時程,才能確實讓漏洞修復工作保護用戶。

有鑑於此,Project Zero從2020年1月1日開始更改漏洞揭露政策,無論軟體開發商在90天內的任一天完成漏洞修補,Project Zero仍會等到第90天才公布漏洞細節,要是軟體開發商與Project Zero達成共識,還是能夠提早公開漏洞報告。

由於部分軟體開發商認為,當補丁在大量部署之前就揭露漏洞,反而會危害用戶安全,Google提到,即便他們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但是基於希望有更多軟體供應商,能夠更積極地開發漏洞補丁,因此調整漏洞揭露政策,提供軟體開發商完整的90天漏洞修復時間,當補丁越快被開發出來,則補丁便有越多的部署時間,藉此鼓勵軟體開發商加速修補漏洞的時程,並且不是只做表面功夫。

5G將帶動免掃描認證革命

$
0
0
新樂園出版

我要跟各位談談,5G時代的重大生活變化——「認證」的普及。

為什麼這幾年愈來愈流行無現金交易呢?因為對買賣雙方而言,持有或使用現金都是需要成本的。除了信用卡,如今許多公司也紛紛推出了無現金支付方式。在大亂鬥的局面下,日本經濟產業省於二〇一八年四月發布了「無現金願景報告」,對「無現金交易」加以定義,並分析說明當前的市場環境,讓普羅大眾對「無現金交易」抱有共識,藉此避免對買賣雙方造成負擔,讓購物過程更加方便。

此外,該報告中還宣布了今後日本發展「無現金交易」的目標——為迎接二〇二五年在大阪關西舉辦的世界博覽會,日本政府希望透過企業、政府、學術界三方合作,將無現金交易的比率提升至四○%以上,之後更要提升到八○%,也就是全球最高水準。

5G特性與認證功能

5G可提升辨識、認證的精準度,有助於「無現金交易」的推廣普及。

日本航空日前與KDDI攜手,於二〇一九年三月推出「免掃描登機革命」。他們於搭機口上方設立5G天線,將光線狀的5G電波向下照射,直接感應乘客的智慧型手機。乘客無須特地拿出手機,即可直接通過閘口登機。

這其實是一種「反向操作」,因5G毫米波的傳播距離較短,只有搭機口的下方才能通訊,這才產生了這種新的認證方式。

這種登機方式非常方便,乘客無須出示QR圖碼,兩手空空就能通過。若將這種技術結合JR東日本鐵道的西瓜卡(Suica),直接通過閘口就能結帳,那就更有看頭了。

這麼一來,我們只要通過購物中心或商店入口設置的自動辨識系統,買東西就不用特別拿到櫃檯結帳了。

二〇一八年十月到十二月之間,JR東日本鐵道在赤羽站的月台上進行了無人商店試營運。該商店的入口設有西瓜卡感應機,顧客進店時先感應卡片,選好商品後,只要再感應一次卡片即可完成結帳,出口閘門就會自動打開。

第一次感應卡片是為了認證顧客身分,店裡設有多顆鏡頭追蹤顧客,每當顧客拿起店內商品,系統就會辨識商品並加算金額,再於離店感應時一併扣款。

該案例是用西瓜卡進行認證和扣款,再用影像辨識顧客和購買的商品。事實上,這並非唯一一種方式,比方說,7-11的實驗商店適用員工證進行認證和扣款,另一間便利商店——Lawson的實驗商店則是用智慧型手機認證顧客身分,再用手機讀取商品條碼。每家商店都有各自的方法來認證「顧客身分」、「付款」和「購買商品」。

美國亞馬遜公司旗下的無人便利商店——「亞馬遜Go(Amazon Go)」又是怎麼做呢?顧客在進店時開啟亞馬遜Go的App掃描QR圖碼,離店時只要帶著商品通過閘口,系統就會從App綁定的信用卡直接扣款付帳。

根據科技新聞網「TechCrunch」二〇一八年一月二十三日的一篇報導,亞馬遜Go是用QR圖碼進行來店認證,為顧及顧客的隱私,他們並無臉部辨識,而是用大量鏡頭持續捕捉顧客的動作,辨識顧客買了哪些商品,透過動作的連續性來防止張冠李戴。

「無現金支付」不只是用塑膠貨幣取代現金,還免除了到櫃台結帳這個步驟,為顧客帶來新的購物體驗。「認證」是無現金支付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驟,5G的「免掃描認證」太過「無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連自己「被認證了」都不知道呢!5G將引發什麼樣的「認證革命」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廣告革新:數位看板

「認證」是個體與行為、資料數據的連接樞紐,除了可用在結帳,在許多領域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功用。無現金支付除了可以縮減顧客的等待時間,提升結帳效率,還能透過身分認證與結帳資料,分析顧客的屬性和喜好,配合顧客的「口味」提供消費資訊,也就是所謂的「個人化」。

「個人化」用於廣告宣傳特別奏效。現在只要在購物網站買過東西,系統就會根據你的購買紀錄,分析出「你可能有興趣的商品」。

目前智慧型手機的廣告已經高度個人化,進入5G社會後,不只你個人的手機,就連其他廣告也能做到「因人宣傳」。

數位戶外廣告(Digital out of Home,簡稱DOOH)就是一個例子。這種廣告顧名思義,就是路上的電子看板又或是大型螢幕上所播放的廣告。

跟傳統的戶外廣告相比,數位廣告不但省去了換置的麻煩,近年來還出現了能跟外部環境連動的「動態數位戶外廣告」,開啟了廣告的新局面。

早在二〇一五年,日本數位看板聯盟(Digital Signage Consortium)所主辦的「數位看板獎」得獎作品就已是動態數位廣告。

日本女性雜誌《CanCam》就曾在都營大江戶線的六本木站月台上設置「電車互動型數位廣告」,只要電車進站,螢幕中模特兒的裙子就會「隨風飄動」。

潘婷(PANTENE)也曾設置「紫外線互動型數位廣告」,他們在防曬化妝品的動態廣告看板上裝設紫外線計測器,當紫外線變強,看板上顯示的價格就會降低,變弱則調高。

國外也有很多動態數位廣告的案例。英國倫敦皮卡迪利圓環(Piccadilly Circus)設有一座大型數位看板,該看板所播放的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廣告就相當有名。

廣告中,一個原本坐在地上的小男孩突然站起來看著上方,然後舉起手來指著天空。觀眾沿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就能看到實際飛看板上方空中的英航飛機,這時螢幕上就會出現「它從哪裡來?」的字樣。這個廣告令人「過目不忘」,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這種讓數位看板與電車經過、紫外線強度、飛機飛過等情境「互動」的廣告方式,著實提升了廣告效果。若能配合5G發展出「個人化動態數位廣告」,廣告效果定能更上一層樓。

「個人化動態數位廣告」——簡單來說,就是讓系統辨識看板附近的潛在觀眾,除了配合周邊環境,還可依觀眾的人數、屬性、喜好來播放最適合的廣告內容。

以英國航空為例,如果系統經辨識後,發現目前看板旁邊的女性人數較多,就可播放較能吸引女性的飛行目的地,介紹當地的觀光景點或餐廳,藉此提升廣告效果。

在5G的支援下,還能進一步將大眾交通工具與個人化動態數位廣告做結合。

電車、地下鐵、公車裡的「廣告環境」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有了5G後,大眾交通工具的廣告螢幕就能配合附近乘客需求來變換播放內容,像是下一站附近的商店介紹、目前餐廳有無空位……等,為乘客提供所需的廣告資訊。

以傍晚六點的車廂為例,如果車廂內較多剛下班的男性上班族,看板就可播放下一站剛開幕的居酒屋廣告,並顯示目前有無座位——這樣的廣告效果,肯定比一般的靜態廣告高出許多。

5G的未來不是夢

看到這裡,一定有人覺得我是在「做白日夢」吧?但其實,NTT DOCOMO已和電通廣告公司合作,於二〇一九年二月共同成立了一家名叫「LIVE BOARD」的公司。該公司將運用 NTT DOCOMO所持有的「行動空間統計(Mobile Spatial Statistics,簡稱MSS,基於行動通訊系統運用數據的人口統計)」,根據不同日期、不同時段,配合看板附近民眾的性別、年齡來播放最適合的廣告內容。此外他們也宣布,今後將與5G結合推出新型態的廣告。

因此,上述的廣告方式絕對不是癡人說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你我就能看到廣告看板「脫胎換骨」囉!(摘錄整理自《5G來了!》第二章)

 

5G來了!

龜井卓也/著;劉愛夌/譯

新樂園出版

售價:360元

 

作者簡介

龜井卓也(Kamei・Takuya)

野村綜合研究所ICT媒體產業顧問部門的電信媒體小組經理。東京大學工學部研究所畢業後,於二〇〇五年進入野村綜合研究所服務,主要幫資訊通信業者客戶進行經營管理、訂立策略等業務。

Kubernetes威脅偵測引擎Falco進入CNCF孵化器

$
0
0

開源Kubernetes Runtime安全工具Falco,在2018年時進入雲端原生運算基金會(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沙盒,而現在進入下一個階段,CNCF技術監督委員會宣布接受Falco成為孵化器專案

由於容器的不透明性,使用戶無法全面掌握容器的活動,因此Sysdig開發了Falco,以了解容器行為,並讓用戶能夠保護容器平臺,免於惡意行動的侵害,Falco為Kubernetes、Mesosphere和Cloud Foundry等雲端原生平臺,提供入侵和異常檢測功能。

Falco利用Linux核心工具了解系統行為,並以規則引擎檢測應用程式、容器、底層主機和容器平臺的異常行動,當Falco偵測到異常行為時,便會發出警報,透過Slack、Fluentd和NATS等工具通知用戶,以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

Falco在CNCF沙盒階段發展快速,其貢獻者來自Frame.io、Shopify和Snap等各企業,提交數量每年增加100%,在GitHub上有超過2,000顆星,下載量達850萬次成長了257%。CNCF提到,進入孵化器之後,Falco的目標將專注於朝向API架構發展,使其能與Prometheus、Envoy和Kubernetes等工具更好地整合。

VS Code Python擴充套件現可切換Jupyter Notebooks使用的Python核心版本

$
0
0

微軟釋出了Visual Studio Code的Python擴充套件2020年第一個更新版本,這個版本總共解決了59個問題,加入的新功能包括開發者現在可以選擇Jupyter Notebook中使用的Python核心,還改進了Jupyter Notebook編輯器的效能,也新增在已載入終端,自動啟用所選環境的新功能。

現在於Jupyter Notebook編輯器和互動視窗的右上角,會顯示Jupyter Notebook正在使用的Python核心,以及空閑或是忙碌等核心狀態,用戶能點選當前Python核心版本,從彈出的列表選擇要切換的核心,便能簡單地更改使用的核心版本。

而這個版本Jupyter Notebook編輯器以及互動視窗的效能,皆獲得大幅度的提升,微軟提到,他們為Jupyter快取先前的核心,並最佳化Jupyter Notebook的搜尋,使得Jupyter伺服器的初始速度更快,而且後續啟動速度提高2倍以上,創建空白新的Jupyter Notebook筆記本快2倍,另外,打開Jupyter Notebook,特別是大型檔案的速度也提高2倍。

之前的版本,當用戶在工作區域選擇虛擬或是Conda環境,並創建一個新終端的時候,Python擴充套件會在新的終端啟動用戶選擇的環境,而在新版本中,載入Python擴充套件時,便會立即在已經開啟的終端中,自動啟用環境選項。這項功能用戶可以在settings.json檔案中,把python.terminal.activateEnvInCurrentTerminal選項設為true,之後在擴充套件載入並且有終端開啟的情況下,用戶選擇的環境將會自動啟用。

另一個更新則是修復負責產生工作空間符號(Symbol)的ctags工具,現在文件大綱會填充檔案符號,讓用戶能夠更簡單地在工作空間中,尋找這些諸如函式的符號。微軟提到,他們現在持續地對新功能進行A/B測試,因此開發者可能會看到與發布不同的功能,用戶可以在偏好設定中關閉A/B測試。


美國白宮公布AI應用監管指南

$
0
0

美國總統府在本周公布了人工智慧應用監管指南(Guidance for Regul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s),希望美國各機關在制定有關AI應用的規定時,應該考量10項準則,同時顧及AI的創新,美國媒體將此解讀為川普的態度傾向於放任AI的發展。

這10項監管準則涵蓋了培養大眾對AI的信任,推動大眾的參與,重視科學的誠信與資訊的品質,AI應用的風險評估與管理,釐清AI的好處與成本,採用彈性的規定,秉持公平與非歧視,AI應用的揭露與透明化,推動AI系統的安全性,以及各機構之間的協調等。

在採用彈性規定的說明中,白宮希望各機關應該採用基於效能與彈性的方法,以因應快速變化的AI應用,還認為試圖替AI應用的技術規格制定嚴格法令將是不切實際且無效的,為了促進美國的創新,各機構也應理解國際上對AI的使用,確保美國業者不會受制於嚴格的法令或規定,而造成不利於競爭的影響。

美國媒體認為,這代表白宮期待各監管機構針對AI最好採用彈性的法令框架,而非嚴格限制。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是在去年2月簽署了《維持美國人工智慧領導地位》(Maintaining American Leadership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Executive Order 13859行政命令,要求美國政府應優先投入研發,推動產業與學術界的AI技術突破,以強化並維持美國在AI技術上的實力。

此一監管準則一來是為了規範全新的AI技術,二來則可避免美國各機構制定過於嚴厲的規定,而阻礙了AI的創新。

國際刑警組織讓東南亞被挖礦程式綁架的路由器減少了78%

$
0
0

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本周宣布,為了因應東南亞地區新興的挖礦綁架(Cryptojacking)威脅,他們在去年6月發動了「金魚α行動」(Operation Goldfish Alpha),經過了5個月之後,已成功讓被綁架的裝置減少了78%。

根據資安業者Malwarebytes的定義,挖礦綁架又被稱為惡意挖礦,駭客在使用者未察覺的狀態下,於使用者的手機、筆電、桌上型電腦,甚至是網路伺服器上安裝加密貨幣挖礦程式,利用受害者的硬體資源進行挖礦,但獲利的卻是駭客。

這些挖礦程式可能會耗用受害者的處理器資源、記憶體資源、增加使用者的電費,還會縮短裝置壽命。

INTERPOL說明,根據資安產業與警方的資料,他們得知了一個全球性的挖礦綁架行動,該行動主要是開採MikroTik路由器的安全漏洞,讓路由器成為駭客的挖礦工具。

他們在去年6月時,於東南亞地區發現了超過2萬台感染惡意挖礦程式的路由器,約占全球感染裝置的18%,在10個國家的專家與警察的聯手下,找到了這些裝置並通知受害者,使相關裝置脫離駭客的掌控,在去年11月時,已成功減少了78%的感染裝置。

這10個東南亞國家包括文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與越南。

事實上,駭客自2018年起就開始對MikroTik路由器下手,當時代號為VriesHD的獨立安全研究人員曾預測,全球感染惡意挖礦程式的MikroTik路由器已超過40萬台。但根據INTERPOL所公布的數據,他們所知道的被駭路由器大約只有11萬台。

伊朗駭客惡意程式已駭入美國電網、油氣公司

$
0
0

本周美國國土安全部才警告伊朗可能發動網路攻擊以報復美國炸死軍事將領,安全廠商就發現美國電網、煉油及天然氣及中東國家巴林的煉油廠,先後遭到惡意程式駭入。

媒體Wired引述安全公司Dragos最新發佈的報告,近日一個駭客組織近日積極活動中,研判是相傳和伊朗政府有關的Magnallium,該組織又名APT33、Refined Kitten或Elfin。他們偵測到Magnallium已成功駭入美國電廠、煉油和天然氣公司的網路。

研究人員相信,伊朗駭客使用一種叫「密碼潑灑」(password spraying)的手法,即以特定簡單而常見的密碼組合,對目標企業上百或上千個帳號進行破解測試,由此進入受害企業的網路。不過Dragos研究人員也發現,有另一個名為Parisite的駭客組織參與Magnallium的行動,但前者則是透過開採美國油、電公司的VPN軟體漏洞入侵這些公司的內網。

事實上根據Dragos的追蹤,Magnallium和Parisite也是從2019年起就一直頻繁活動並延續至今,而且Magnallium的攻擊對象也不限於美國能源業,2018年起也曾攻擊過沙烏地阿拉伯及南韓石化廠,及美國航太企業。

研究人員不願說明最新的駭客活動是否導致美國企業的資料損失,不過報告指出沒有跡象顯示伊朗駭客已經攻入電網、油氣設施的實體控制設備軟體。

另一方面,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網路安全署旗下的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也於本周對該國能源相關企業發出警告,因為去年12月29日巴林的國家煉油廠一名員工電腦上,偵測到一隻能刪除電腦資料的惡意程式,NCSC將之稱為Dustman。沙國研究人員相信它是去年底一隻名為ZeroCleare的變種。Dustman經由開採VPN軟體漏洞藉由VPN連線,取得受害公司的網域管理員帳密,最後在其內網電腦上自我複製。

ZDNet報導,過去安全界的分析顯示ZeroCleare及Shamoon都是伊朗政府支持的駭客組織所為,兩者一旦在受害電腦中啟動,都會刪除電腦硬碟中的資料。其中Shamoon曾在2012年發威,一舉刪光沙國一家煉油廠3.2萬台電腦資料。

不過這次的Dustman似乎是伊朗駭客活動的日常,和上周美、伊外交事件沒有直接關係。

交大學生如何在AWS迷你自駕車賽奪下世界第三?讓RL模型克服真實環境變化是關鍵

$
0
0

交大資工系電腦遊戲與智慧實驗室(CGI)的學生朱詠嘉(Roger),繼去年6月獲得AWS自動駕駛迷你車競賽(AWS DeepRacer League)臺北場的冠軍後,同年12月更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世界盃比賽中,打敗一眾頂尖的AI工程師,獲得全球第三的佳績。由交大資工系教授吳毅成領導的CGI團隊,如何設計出能適應現實環境的演算法、提高強化學習模型的表現?昨天一場活動上,CGI團隊現身說法,分享了參賽半年的經驗秘訣。

AWS的DeepRacer是一款原比例1/18的模型賽車,搭載Intel Atom CPU、400萬像素的深度學習鏡頭,專為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驅動的賽車比賽所設計。選手參賽前,需先使用Amason SageMaker RL平臺,線上訓練強化學習模型,再以USB傳輸直接部署到迷你小車中,讓車子能根據輸入的影像來做出相應決策。

要訓練出RL模型,參賽者可以直接選用平臺上提供的模型進行訓練,也能選擇自行以獎勵函數(Reward Function)來開發,根據賽車是否正確轉彎、超出賽道、速度快慢等行為,來給定正負回饋,定義各項行為的參數數值越精細,就有機會訓練出能力越強的模型。朱詠嘉說明,官方預設提供了7個方向與3種速度可用來訓練模型,這個參數組合可以訓練出能預測21種行為分布機率的模型,車子再選擇機率最高的行為,作為最後採取的行為。

CGI團隊成員陳源灝也舉例說明,若要讓車子維持在中心線,可以將函數設定成,當車子距離賽道中心小於0.1的值時,就給一分的獎勵,反之則不給獎勵,「這種設定方法是希望車子待在賽道中心以防出界,但訓練出來的AI也較保守,轉彎的時候不會切西瓜、速度比較慢。」但這時,如果在獎勵的部分多加上「速度」的參數,就可能再優化AI的表現。

除了獎勵函數的設定之外,要讓模型表現更好,還得再進一步調整深度強化學習演算法PPO(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的超參數,但朱詠嘉也表示,AWS在SageMaker中有提供RL、獎勵函數等初階課程,但對於調整PPO超參數等進階課程的資源較少,「初學者從獎勵函數下手比較有趣一點。」

實體賽虛擬賽雙料冠軍!CGI團隊揭露參賽的經驗秘訣

CGI團隊首先參加了去年6月在臺北舉辦的實體賽車比賽。準備過程中,由於團隊訓練的多個模型只有在模擬器中測試過,並無在實體場域運行的經驗,因此產生了sim2real(從虛擬到真實)的問題,「這是我們當時遇到的最大挑戰。」陳源灝說明,RL模型的訓練過程中,得經過幾百萬次的試錯過程,但因只能用虛擬環境來訓練,不會遭遇到真實環境的情況,例如光影變化,也不會有震動造成的影像模糊問題,這些特殊情況,都可能影響訓練好的RL模型無法適應實際上場時的場地條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團隊決定在訓練過程的輸入影像中,隨機加上光影,先取中心點當陰影中心,再隨機製造出角度、周長、光影深度不同的橢圓形,來模擬實體環境中可能出現的雜訊。訓練完的模型,盡管沒有任何實體賽車的經驗,仍順利為4名團隊成員分別奪得一、三、五、七名的佳績。

在訓練過程的輸入影像中,隨機加上光影,來克服sim2real(從虛擬到真實)的問題。

接著,團隊也報名了10月舉行的線上虛擬賽,同時也是6場全球虛擬賽中的最後一場。虛擬賽的賽制,是讓參賽者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內,能無限次的提交訓練完的模型,並以最快的秒數作為最終成績。而且,不同於先前實體賽中,訓練用的賽道與比賽用的賽道相同,虛擬賽使用兩個不同的賽道,就是要考驗參賽者模型應變的能力,「所以不能只是死背賽道。」CGI團隊成員黃勁博表示。

這次虛擬賽中,團隊遇到的問題,則是每次提交了模型去比賽時,無法看到賽車在模擬器中實際比賽的狀況,只會得到一個秒數成績及log檔,「這是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不知道比賽過程發生什麼事,是跑太快、太慢,或是模型已經過適(Overfitting)導致特定的彎都出錯?」

黃勁博表示,為了解決問題,團隊開發出一個可以從log檔畫出賽車路徑的分析工具,不僅能視覺化行進路線,每一段的車速還能根據高、中、低速以不同顏色標記出來,比如從最後以7.172秒得冠的路徑中,可看到大多數的路段都以高速完成。

該工具能從log檔畫出賽車路徑,路徑每一段的車速還能根據高、中、低速以不同顏色標記出來。

另一個分析工具,則是為了持續監測模型更新前後的表現差異。如圖示,左圖的每一軌,就是每個模型在模擬器中運行50次後的平均速度比例分布圖,綠色代表高速、橘色是中速、藍色是低速,協助團隊觀察該模型較常用哪種速度去比賽;右上方的圖表則代表模型的平均完成進步圖,隨著迭代次數增加而持續進步;右下方圖表則是平均完圈率,「透過以上三種工具,我們更容易選擇出要用哪個模型去比賽。」黃勁博說。

藉著本身的實力以及輔助的小工具,團隊最後分別獲得了1、2、4、5名的成績,其中獲得第一名7.172成績的陳源灝(Eric),更是虛擬賽中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順利晉級獲得參加AWS世界盃決賽的資格。

買錯實體賽道!世界盃決賽前緊急調整作戰策略

為了在最後的實體賽中脫穎而出,團隊也決定要購入一張實體賽道,來演練在實體場域中的可能遇到的問題,並藉此測試出表現最好、最適合上場參賽的模型。然而,十月取得賽道時,才發現帆布材質的賽道造成了嚴重的反光,導致模型無法根據輸入影像來有效做出判斷,朱詠嘉甚至把臺北場的冠軍模型放上去測試,「結果連半圈都跑不完。」後來,團隊又花費約8萬元來製作一張實體賽道,才解決了反光問題。

除了實體場域的建置,團隊也再開發了兩個視覺化的分析工具,分別是模型注意力分布圖,以及模型決策的分析圖。前者以紅色、綠色、藍色作為注意力由高到低的表現,「從影像來,紅色在中線跟邊界的白線上,代表模型是根據這兩者來決定要不要前進,這就是正確的。」反之則代表模型訓練有問題;後者則是將模型選擇21個動作的機率視覺化,來分辨模型的決策是否正確,「算是除錯用的工具之一。」朱詠嘉表示。

模型注意力分布圖,以紅色、綠色、藍色作為注意力由高到低的表現,

模型注意力分布圖,能視覺化該模型選擇21個動作的機率,如右圖的21個指標,決策率最高的會亮紅色。

正當團隊以為軟硬體都準備完成,可以在實體場地進行模型的訓練與優化時,「我們11月中才發現,實體賽道印錯了,比賽用的是另外一個,但也來不及重印了。」對此,團隊只好重新擬定策略,改成先以錯誤賽道的虛擬模擬器來訓練模型,並放到錯誤的實體賽道中去測試,從中挑出幾組表現好的超參數後,再放進指定比賽賽道的模擬器中測試,最後到拉斯維加斯比賽場地中,再根據實際測試結果選擇比賽用的模型。

朱詠嘉表示,比賽過程很驚險,一度面臨被淘汰的危機,甚至有一場跑出8秒多的成績卻沒被裁判紀錄到,不過經歷層層關卡,最終仍奪下全球第三,在一眾AI好手中脫穎而出。他也表示,未來將鼓勵學弟妹也去參賽,並把這次累積的經驗與知識傳承下去。

Galaxy手機內建將資料傳給中國政府的間諜軟體?三星否認

$
0
0

三星Galaxy手機被用戶懷疑內建一個無法刪除的軟體,會將手機資訊傳給中國政府,不過三星表示絕對沒有這種事。

本周用戶在Reddit貼出一則「所有三星手機與平台皆預安裝中國間諜軟體」的文章,表示三星產品的「裝置看護」(Device Care)區內,有一個掃瞄儲存區檔案有無垃圾檔案或病毒的軟體,它是由「可疑的」中國防毒軟體廠商奇虎360(Qihoo 360)所提供。這個軟體內建於三星所有手機及平板內,會和中國伺服器建立連線,且無法移除,除非使用ADB(Android Debug Bridge)等特殊工具。

這名用戶指出,奇虎360在台、港、中地區惡名昭彰,例如它的防毒軟體會將競爭者產品標為惡意程式並予以刪除。而且這家公司曾公開表示和中國政府合作提供大數據分析,該公司主管還坦承,不保證不會將資料交給中國政府。

這名用戶網友因為無法從手機的設定區關閉Device Care,只好上網買了個第三方工具強制刪除。他爬了一下文發現,三星原本用的是另一家中國安全軟體商金山的產品,後來才改為奇虎360。

用戶表示對三星作法很失望,因為三星手機設定區沒有告知用戶此事。他說他花了較多錢買三星手機,是希望換得更高的品質,並遠離中國政府的陰影,但三星卻仍然讓用戶和中國手機一樣曝露於同樣的隱私威脅。他說希望三星能換另一家合作夥伴,或至少提供用戶選擇儲存區掃瞄工具。

本篇文章引發2900多篇熱烈討論。不過三星否認此事。三星對The Verge表示,該公司相當重視用戶資料防護,而且以隱私和安全為設計第一考量,儲存區最佳化流程包括掃瞄和垃圾檔案的移除,都是由三星裝置照護方案全權管理。

臉書擴大政治廣告透明度,依然不對政治廣告進行事實查核

$
0
0

臉書在本周宣布將擴大政治廣告的透明度,同時賦予更多的政治廣告控制權予使用者,不過,外界的論點卻聚焦在,臉書依舊堅持不針對政治廣告的內容進行事實查核,也仍然允許超精準(microtargeting)的競選廣告。

臉書在2018年5月就建立了名為Ad Library的工具,它存放了所有與政治及社會議題有關的廣告活動,並允許人們檢視及搜尋,本周臉書宣布將在Ad Library新增每個廣告的受眾規模,可更清楚地看到廣告主企圖擴散的範圍;另也改善了Ad Library的搜尋與過濾機制,讓使用者可根據受眾規模、日期或區域查詢。

另一方面,臉書原本即提供廣告主根據客戶名單自行建立廣告受眾,此一名為Custom Audiences from a list的功能,可讓廣告主上傳客戶的電子郵件與電話號碼,並針對該名單上的用戶發布廣告。過去臉書即允許使用者封鎖來自特定廣告主的廣告,現在使用者可進一步選擇不看到基於Custom Audiences from a list的廣告,而且還能看到自己是否曾被哪些廣告排除在外。

此外,臉書還決定讓使用者透過廣告偏好設定,讓自己不要看到太多的政治廣告。

除了上述的透明化與控制機制之外,臉書也解釋了該公司對政治廣告的政策。臉書的產品管理總監Rob Leathern表示,雖然Twitter選擇封鎖所有的政治廣告,而Google則決定限制目標式政治廣告,也將針對政治廣告進行事實查核,但臉書的作法則是擴大透明度及賦予使用者對政治廣告的控制權。

Leathern說明,一來在臉書上的美國總統競選廣告有超過85%的目標受眾超過25萬人,根本超出超精準廣告的範圍,且超精準廣告不只對兩黨有利,也是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鎖定關鍵受眾的重要工具。

對於不對政治廣告進行事實查核,Leathern則重申,政治候選人的意見應該被人們聽到,才能進入公開的審核與辯論,但這並不代表候選人能夠暢所欲言,相關的廣告依然會受到該站社群守則的規範,只要含有仇恨或威脅的言論,一樣會被下架。

目前看來,臉書不只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也是對政治廣告最寬容的社交平台。不過Leathern表示,在缺乏法令的規範下,臉書與其它業者只能制定自己的政治廣告政策,相信由政府制定讓大家一同遵守的法令才是最佳方案。

53家組織公開信要求Google解決Android腫脹軟體

$
0
0

包括隱私國際(Privacy International)及其他52個組織,周四向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發出公開信,要求該公司採取行動解決Android裝置裏,侵害用戶隱私和安全的預安裝腫脹軟體問題。

提出這份公開信的團隊包括隱私國際、美國公民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ACLU)、DuckDuckGo、電子疆域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及Tor Project等。他們指出,Android合作硬體商在他們生產的裝置上安裝無法刪除的軟體,可能在未告知或取得用戶同意情況下蒐集、分享或曝露用戶資料。雖然這些手機都掛著「Google Play Protect」的品牌,但研究顯示,91%的預安裝App都未在Google Play上架,它們都擁有在Android安全防護之外執行的特權。這表示App存取手機麥克風、相機和地點資訊的權限,是由App廠商決定,App有存取行為時,也完全不會觸發Android安全警告,使用者可能從頭到尾都不知情。

這些組織擔心,使用者會受到全球低價手機商惡質商業行為的剝削,因為低價手機往往有許多內建的腫脹軟體。

他們主張使用者應該有權可將這些軟體從手機永久移除,包括App關閉後還持續動作的背景服務。他們也認為預安裝App和Play Store下載的App一樣,也需接受嚴格檢視,尤其是和存取許可有關的檢查。此外,預安裝App應有更新機制,最好可透過Google Play且無需用戶帳號。如果任何製造商或廠商企圖用腫脹軟體剝削用戶,Google應拒絕給予認證。

最後,這些組織呼籲Pichai運用其影響力,帶動Android社群保護使用者,禁止製造商追低智慧型手機價格時,採取這種剝削行為。

無巧不巧,安全公司Malware bytes也發現到電信商Virgin Mobile,在美國透過FCC補貼計畫Lifeline銷售給低收入戶的中國製Android手機Unimax某款機型,含有無法移除的惡意程式,會偷偷在手耭內植入無法移除的程式及廣告軟體。

但諷刺的是,也有網友發現貴森森的三星Galaxy手機,也有來自名譽不佳的中國軟體公司奇虎360提供的掃瞄程式。


一周大事:臺灣首部開放資料法草案年底出爐。全美最嚴個資法在加州上路

$
0
0

立專法保證政府開放資料品質,國發會揭臺灣首部開放資料法草案推動時程和方向

政府推動開放資料政策將跨出關鍵一步。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研擬國內首部開放資料專法,參考其他國家立法實例,並開始蒐集國內各領域專家等意見領袖的看法,年底將提出開放資料專法草案。

國發會主任委員陳美伶表示,臺灣雖然很早就推動政府開放資料,但一直沒有立法,各機關雖然知道要推資料開放,但缺乏一致性,也沒有要求開放的資料格式。

為了改善資料的品質,2017年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任內推動極大化開放資料,在政府資訊公開法架構下,主動公開政府最大量的資料,並對資料推動規格化,將資料品質作分級管理,提高開放資料品質。

雖然政府開放資料的品質及數量均有提升,但還是面臨缺乏法制的一致性規範,外界對政府開放資料不符合需求的批評。因此國發會著手研擬開放資料法,以專法取代目前的行政命令,規範政府各部門開放資料的一致性,也希望能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民間使用政府資料涉及權利義務關係,也需立法明確規範。更多內容

 

臺灣5G競標首度突破千億元大關

去年12月展開的5G競標競爭激烈,NCC在1月6日公布的5G總標金已經達到了1,004.95億元,不但高出預期底價3倍以上,更是已經快接近4G的天價標金,而且競標還在進行中,也就是說,金額還有持續往上追加,有機會挑戰4G天花板門檻。

按照NCC預期,原本這次5G競標,可望兩周內就能落幕,看見標金結果,進到第2階段的位置競價,而且金額也沒有破千億這麼多,但是,在5家電信業者均搶破頭,誰也不退讓的情況下,競標金額就像失控列車一路往上飆。

從首日標金喊破260億元,3天後跨越300億元底價門檻,達到約317億元,接下來,更在競標第11日,一舉超過500億元,來到第14天時,金額更是翻倍飆升到746億元,連NCC也罕見連6天呼籲業者冷靜。更多內容

 

美國最嚴厲的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正式上路

圖片來源_ Makaristos on wikimedia(Public Domain)

有GDPR輕量版之稱、全美最嚴厲的《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CCPA)已正式實施。

CCPA規範了符合下列任一條件的企業,一是每年購買、銷售或分享超過5萬個消費者或裝置的企業,二是年營收超過2,500萬美元的企業,三是有一半的年度收入,來自於消費者個資的銷售的業者。只要違反CCPA,或者是未在接獲違法通知的30天內進行修正,每次的違法行為最高可被判罰7,500美元(約22萬元新臺幣)。

CCPA被視為美國最全面也最嚴厲的消費者隱私法,最關鍵的規定在於要求企業,必須向加州居民揭露他們如何使用這些資料,居民不但能夠要求企業不得銷售資料,也能要求企業刪除自己的個資。

此外,當民眾拒絕企業蒐集或銷售自己的個資時,CCPA也規定企業,不得透過任何降低服務水準的方式來進行報復,但允許企業利用財務上的獎勵,來說服民眾同意資料的蒐集與運用。更多內容

 

Python軟體基金會正式終止對Python 2.7的支援

在支援將近10年後,Python軟體基金會(Python Software Foundation)正式終止對Python 2.7程式語言的支援,意味著之後將不再針對Python 2.7進行安全更新、修補臭蟲或執行其它的改善,同時呼籲用戶應儘快遷移到Python 3.0。

Python基金會是在2000年發表Python 2.0,在2006年釋出Python 3.0,於2010年7月釋出的Python 2.7,是Python 2.0的最後一個版本,早在2008年時,就宣布要在2015年時終止對Python 2.0的支援,但因應社群的需求,將終止支援日期延後到2020年的1月1日。

該基金會表示,他們對於不同的Python版本,通常只會提供18~24個月的支援,但對Python 2.7的支援卻已接近10年。更多內容

 

MITRE正式發表工控資安攻防框架

近年受到資安領域極大關注的MITRE ATT&CK,剖析了駭客攻擊戰術流程,並匯整成具體且通用的架構,成為資安攻防評估的實用工具,最近他們公布了針對工業控制系統的ATT&CK for ICS,該框架將駭客在入侵ICS使用的戰略,畫分成11個階段,並歸納出79個不同的技術手法。

事實上,這個ICS ATT&CK在2017年就已經提出,在2019年於ICS安全會議S4x19,MITRE首席網路安全工程師Otis Alexander也特別對外說明框架中的戰略與技術手法,只是可能因為關鍵基礎設施較為敏感,這兩年多來,此框架一直沒有正式公開。

隨著這次ICS ATT&CK的對外公布,未來資安領域在談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議題時,也將有更多可以參考的依據。更多內容

 

聯想發表5G筆電Yoga 5G

圖片來源_聯想

近期聯想(Lenovo)發表了該公司首款5G筆電Yoga 5G,這是款二合一筆電,也是全球第一款採用高通Snapdragon 8cx 5G運算平臺的個人電腦,起始價為1,499美元,預計於今年春天問世。

許多業者都搶著在2020年的消費者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開展前發表新產品,Dell日前也揭露了該公司的首款5G筆電Latitude 9510,預計於今年3月上市,與聯想爭奪市場第一款5G筆電的頭銜。

聯想在2019年就曾揭露5G筆電專案Project Limitless,但直至今年1月才公布Yoga 5G的細節。Yoga 5G是款二合一筆電,它採用14吋螢幕,搭載高通Snapdragon 8cx處理器與Windows 10作業系統,內建8GB記憶體與256GB儲存空間,重約2.97磅(1.35公斤),電池續航力則可達24小時,最低階配置的售價為1,499美元。更多內容

 

Dell發表支援5G網路的筆電Latitude 9510

圖片來源_戴爾

戴爾(Dell)發表新筆電型號Latitude 9510,支援5G行動網路,配備四邊無邊框顯示器,在軟體方面,Latitude 9510將搭載最新的Dell Optimizer應用程式,該程式運用人工智慧,可最佳化電池充電以及應用程式啟動效率,而最新的Mobile Connect功能將可以支援iOS用戶,能把iPhone螢幕畫面透過無線傳輸,鏡像顯示於筆電螢幕上。

5G網路使用更高頻率的無線電波,來實現更高的資料傳輸速率,由於5G採用30到300 GHz的毫米波波段,最高傳輸速度可達10 Gbit/s,延遲時間可低於1毫秒,但Latitude 9510的天線只能連接低於6 GHz的5G網路。更多內容

 

Wi-Fi聯盟發布Wi-Fi 6E支援6 GHz頻段,滿足串流及VR應用

由於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與全球其他的監管單位,都準備將6 GHz頻段分配給Wi-Fi,因此Wi-Fi聯盟也宣布Wi-Fi 6E,支援新規格Wi-Fi 6E的裝置,將可存取6 GHz頻譜,以獲得更高的連線速度與更低的延遲。雖然目前6 GHz頻段相關法規還在進行中,但Wi-Fi產業皆持樂觀看法,現階段Wi-Fi聯盟正在進行Wi-Fi 6E的通用性測試。

Wi-Fi對發展物聯網來說,可用來補充行動網路的不足,為室內空間的裝置提供連接網路的服務,但是隨著5G發展,用戶將開始習慣高速網路應用,而目前的5 GHz Wi-Fi頻段則無法承受這些應用的流量負擔。

Wi-Fi最初發展時使用2.4 GHz頻段,在1997年開放了5 GHz頻段,較新的規格Wi-Fi 4與Wi-Fi 5,才有新的頻段可以使用,而在2003年,則又開放了部分5 GHz頻段給Wi-Fi使用,但由於全球資料流量不斷成長,勢必需要擴展其他可使用的頻段,現在到了2020年,Wi-Fi才終於有新頻段可用。更多內容

 

歐盟拒絕以AI為發明人的專利申請

圖片來源_ MIT Technology Review Arabia and Ryan Abbott

日前歐盟專利局駁回二項以AI為發明人的器材專利申請,理由是發明人一定得是個人。

兩項專利申請案分別為利用外殼幾何形狀及發光裝置,來增加危難時容器被救難人員發現的機率的發明。兩項專利都宣稱其發明人為DABUS的人工智慧(AI)系統。歐盟專利局2019年11月聽取了申請人的口頭說明後予以駁回,理由是這不符合歐盟專利委員會要求發明人必須是人類,不能是機器的要件。

這兩項專利是由英國薩里大學教授Ryan Abbott率領的人工發明人(Artificial Inventor)專案團隊,2019年8月在美、英國及歐盟專利局提出申請。

Abbott解釋,DABUS為一種「創意機器」,是一種連結(connectionist)模型人工智慧。這類系統內有二個人工神經網路,能產生最創新的想法或工具。

Abbott認為歐盟專利局的理由並不合理。他說如果放在學校,雖然學生是接受他人訓練,但是拿到專利的是學生本人而非訓練他的人。因此他認為,機器和自然人一樣有權可被視為發明人。更多內容

 

LibreOffice跨入10年,6.4版即將完成

圖片來源_libreoffice.org

如果你早年對不開放的微軟很感冒,那可能你也用過或正在用開源碼Office軟體,像是LibreOffice。LibreOffice即將在2020年9月秋天滿十歲,最新的6.4版也接近完成。LibreOffice安定版目前為6.3.4版,6.4版RC1版已釋出,並預告最新版即將推出,使用者現已可下載原始檔。

新版新增功能包括在文件中插入QR Code、「剪下」功能可完整複製文字及表格(過去只能複製文字)、增加SmartArt設計庫、強化與Microsoft Office相容及將附註整合於文件末(而非分別列於每頁底部)等功能。

負責管理LibreOffice的文件基金會也宣布,為了慶祝滿10周年,將從2020年2月1日起,舉行為期一整年的多國活動,在臺灣也將舉行開源人年會(COSUP)及LibreOffice亞洲大會。更多內容

 

星巴克員工將內部系統API金鑰置於GitHub公開資料夾

一名星巴克員工不慎將公司內部網站的API金鑰留在GitHub公開資料夾上,差點給了駭客存取公司內部網路,修改授權使用者的名單或接管帳號的機會。星巴克接到研究人員透過HackerOne平台通報後已移除資料夾,並註銷了API金鑰。星巴克將此漏洞列為「重大資訊洩露」,頒發研究人員4千美元的獎金。更多內容

 

OCF公布雲端相容介面規格

旨在促進家庭物聯網(IoT)產品互連的開放連結基金會(OCF),成員廠商包括微軟、思科、三星、英特爾、Electrox及高通等。11月發表的OCF 2.1規格現已為ISO標準規格。OCF架構以資源導向的REST架構為基礎,也可透過實作以支援藍牙、EnOcean、Zigbee及Z-ware協定。

OCF近期進一步發表萬用雲端介面(UCI)規格,旨在促進雲和雲之間的互連,宣稱是第一個智慧家庭產品的國際標準。OCF UCI為一程式開發介面,它是依據OCF鄰近框架(proximity framework)制訂,後者規範IoT裝置和應用程式在區域網路上的連結。OCF UCI使用與該框架相同的資料模型和核心技術。更多內容

 

Google Assistant用戶數破5億,排程功能將上線

圖片來源_Google

Google宣布,全球已有超過10億個裝置內建Google Assistant數位語音助理,除了入駐Android手機,也已被整合在聲控喇叭、智慧螢幕、電視或汽車等設備上,每月用戶數達到5億。

Google也預告自家語音助理將具備排程、留言、長文章閱讀,或是直接取代遙控器來控制電視等新功能。其中的排程功能,讓使用者得以透過Google Assistant要求其它相容的智慧裝置定時啟動或關閉,例如要咖啡機在早上6點啟動,或是要空調在早上10點關閉等。更多內容

 

搶攻IFRS 17保險IT升級需求,本土商發表微服務架構新保險平臺

國際會計準則第17號公報(IFRS 17)將於2022年正式實施,臺灣保險業則將在2025年正式接軌國際,在這之前,勢必得進行資訊系統的升級或調整。臺灣本土廠商松凌科技看準這塊商機,找來安侯建業合作推出IFRS 17相關解決方案,要搶攻這塊市場。更多內容

 

臉書著手規範及封鎖Deepfake內容

臉書將祭出強硬措施以對抗刻意操作的媒體,包括日益流行的Deepfake內容。

臉書針對被刻意操縱的影片,提出了兩項移除準則:如果這些影片的編輯不是為了強化影片或聲音的質感,而是為了誤導大眾,竄改或添增人們所說的話;或者這些影片藉由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技術,替換或疊加了原本的內容,只是為了讓大眾信以為真,那麼它們都將被移除。

不過上述準則排除了那些與模仿或諷刺有關的內容,也不針對單純的影片編輯行為。

除了被刻意操弄的影片之外,其它的影片也會受到臉書既有社群守則的規範,假設有照片或影片被事實查核員判斷為不真實或只有部份真實,那麼臉書將會減少它們的散布,同時禁止它們出現在廣告上。更多內容

祖克柏決定放棄年度個人挑戰,改為10年挑戰

$
0
0

每年的1月初,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都會列出對自己的年度挑戰,從2009年到2019年,從打領帶、學中文、寫程式、讀新書到全美走透透,但在2020年的今天,祖克柏決定把年度挑戰改為10年挑戰,因為他想花更多的時間與自己的家人相處,從事他的慈善事業,同時投入他原本喜歡的運動與興趣。

因此今年祖克柏列出的是他對2030年的想望,包括改善下一代的生活,替年輕的企業家、科學家或領導人提供一個平台,來迎合新一代的學生與教育需求;也期望建立一個全然隱私的社交平台;讓所有的小型企業,都能存取過去只有大型企業才能掌控的商務及支付工具;運算平台已從1990年的桌上型電腦、2000年的網路、2010年的手機,進展到2020年的擴增實境,他希望到了2030年,任何人都更能選擇居住的地方及想要的工作,而不受限於住所。

最後他希望下一個10年會出現新的管理型態,以用來管理龐大的數位社群,期待更能拿捏言論自由與安全、隱私及法令,或是開放系統及限制資料存取之間的界線。

可以看出祖克柏的規格更大了,不再只侷限於向自己挑戰,而是把時間拉長,準備迎接10年後的世界與生活。

共享單車新創Lime裁撤全球14%員工

$
0
0

甫於2017年在美國成立的共享單車Lime本周宣布,將關閉全球12個成長緩慢的市場,並波及這些市場的員工。Axios則報導此波裁員涉及100名員工,約占Lime全球員工數的14%。

LimeBike的營業項目從共享單車擴充到滑板車、電動單車到汽車,且在全球超過120個城市提供不一的共乘解決方案。

LimeBike表示,若要實現該公司改變城市交通的願景,其中一個癥結是財務獨立,這使得他們將主要目標從擴大市場轉移到獲利,而在他們所經營的逾120個市場中,雖然絕大多數是獲利的,但有少數市場的進展非常緩慢,於是他們決定關閉其中的12個市場。

這12個市場包括在美國的亞特蘭大、鳳凰城、聖地牙哥、聖安東尼奧,在歐洲的林茨,以及中南美洲的波哥大、布宜諾斯艾利斯、蒙特維多、利馬、瓦拉塔港、里約熱內盧及聖保羅。

LimeBike說,這些市場的關閉不只影響客戶,也影響了整個LimeBike的社群、正職及臨時員工。

不過,這幾年興起的共乘服務似乎都在大肆擴張之後,因財務的考量而逐漸縮編,包括Uber、Bird、Scoot、Lyft與Skip等。

Microsoft Teams將新增Walkie Talkie功能

$
0
0

微軟於本周宣布,將於Microsoft Teams中嵌入Walkie Talkie對講機功能,以讓第一線員工可即時與同事對話,預計在今年上半年推出預覽版。

在Microsoft Teams中的Walkie Talkie功能,代表使用者只要一按就能與同事對話。微軟表示,該功能等於直接將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變成Walkie Talkie,可減少員工必須攜帶的裝置並降低IT成本。

此外,有別於傳統的Walkie Talkie屬於類比裝置,嵌入Walkie Talkie功能的Microsoft Teams,是透過雲端進行安全的語音通訊,將可避免遭到竊聽,同時還能不限使用區域。

外界預期該功能將被廣泛應用在健康醫療、零售、製造及金融產業。目前Microsoft Teams最大競爭對手Slack,則尚未提供Walkie Talkie功能。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建議不要使用ZFS

$
0
0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表示,除非在甲骨文重新授權Linux上ZFS的程式碼,否則他不會建議在Linux主線上使用,而且他也認為,ZFS的基準測試表現並不出色,也沒有被認真的維護,以長期來看最好不要使用。

從最近關於Linux核心排程器議題的討論中,衍伸出了另一個討論,Linus Torvalds表達了對於使用ZFS的態度。由於有社群成員認為,核心的領導者不應該害怕棄用或是移除老舊功能,Linus Torvalds回應,他完全不認同這種說法,Linux的優先考量是不破壞現有使用者的系統,他不相信需要先破壞才能改善缺點的開發模型,但隨後有社群成員提到,最近有一個重要的Linux核心FPU符號被宣告為僅限GPL,而這對於ZoL(ZFS On Linux)專案造成嚴重的影響,他希望Linus Torvalds分享看法,並解釋背後的動機。

Linus Torvalds解釋不破壞使用者系統的範圍,是指關於用戶空間的應用程式,以及他本人所維護的核心,而像是ZFS這樣的核心模組則是獨立的,Linus Torvalds表示自已無法維護,也不會被其他人對核心的更改束縛。而且他也補充說明,當他拿到由甲骨文主要法律顧問,或最好是甲骨文共同創辦人Larry Ellison本人簽署的正式信件,同意他可以合併ZFS,並且遵守GPL規範,那Linux核心就可以合併ZFS。

Linus Torvalds認為,雖然部分的人支持把ZFS程式碼合併到核心中,或是提供模組介面,而只是是這些人的決定,他考量甲骨文訴訟的習慣,還有相關授權的疑慮,他自己絕對不可能放心在Linux主線上使用ZFS的程式碼。而且他也表達對ZFS墊片層(ZFS Shim Layer)不感興趣,雖然這會隔離兩個專案,但是對Linux方完全沒有價值,且Linus Torvalds舉Java的例子,同樣考量甲骨文過去對介面版權的訴訟,也不值得這麼做。

而Linus Torvalds也直接建議,不要使用ZFS,他看過基準測試,ZFS沒有這麼出色,且他提到,據他所知,ZFS不再受到認真的維護,因此以長期穩定的角度,ZFS不會是首選。

Viewing all 3211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