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200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居家辦公實例:臺灣世曦工程顧問】數百人遠端3D繪圖大挑戰,2對策解超大檔存取與精準操作

$
0
0

3月18日這天,台灣世曦工程顧問(以下稱台灣世曦)第一次演練居家辦公,才第一天就遇到了不小的考驗,單是要讓設計人員在家,也能夠同樣順暢完成遠端3D模型繪圖作業,就讓資訊團隊傷透腦筋,尤其,繪圖作業,講究的是滑鼠精準度,一旦操作稍有延遲,就會影響繪圖精確性,甚至缺乏高速網路與快速資料存取架構,使用者在家連打開圖都會有問題。對於台灣世曦IT來說,這是居家辦公必須克服的挑戰,甚至進一步還要做到線上多人協同繪圖作業。

就在3月14日這天,在WTO宣布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兩天後,台灣世曦馬上採用分區辦公方式來防疫,但同時間也正在緊鑼密鼓準備幾日後的居家辦公的演練計畫,因為台灣世曦的高層相當清楚,一旦疫情大爆發,嚴重甚至要封城的時候,居家辦公就是最後手段,所以早在農曆春節收假前的最後一天,他們就決定居家辦公演練的計畫。

為了讓員工更容易熟悉居家辦公,台灣世曦IT有提供一份居家辦公的操作指引,就放在該公司首頁防疫專區裡,讓員工可以快速參考,裡面羅列出一些居家辦公的參考事項,並依據演練結果來同步更新調整。圖片來源/台灣世

遠端存取數百MB的3D圖檔,連在家開啟都有難度

台灣世曦公司的員工,以設計人員為主,光是臺北總部大樓一千名員工當中,設計人員就占了三分之二。但在開始規畫居家辦公時,台灣世曦資訊團隊馬上就面臨了一大挑戰,就是需要建立超大檔案遠端資料存取的環境,來滿足設計人員在遠端繪圖作業的需求。

台灣世曦資訊系統部副理張智欽就表示,設計工程師每一個完成的3D模型圖檔都是很大的檔案,單是一個工程圖檔,就要數百MB大小,有時候,模型檔案之間更互相關聯,例如放在一個3D模型裡面就有十多萬個檔案,而在工作儲存區裡,現在已累計上億筆這樣的設計圖檔,合計超過上百TB,也因為這些檔案很大,只是要將圖檔資料下載到使用者端,對於網路都會造成沉重負擔,更不用說,想要在使用者家裡打開都有難度。

因為3D模型繪製對於硬體性能要求很高,張智欽表示,至少需要接近工作站,才能處理得來,但改為居家上班後,員工家裡很難有這個環境,就算將應用程式安裝到電腦裡,連應用開啟可能都是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台灣世曦IT團隊的作法,就是透過遠端桌面軟體工具,讓員工連回自己的電腦桌面來操作。張智欽說明,採用這種連線方式的好處,一來,就是它的操作習慣較接近辦公室作業,無論取檔案,或操作這些應用程式,就像在辦公室一樣,有助於降低使用門檻。二來,所有資料都留在企業內部,只透過網路傳遞畫面到使用者家裡電腦來呈現,所有存取都還是在公司電腦上完成,透過原有的端點稽核同樣能管控得到,來降低資料外流的風險。

在決定資料存取方式以後,接下來,還要解決連線人數遇到爆量的問題。張智欽提到說,該公司原先已有導入虛擬桌面架構(VDI),透過虛擬機來支撐這些遠端桌面的使用,但僅能容納最多100位使用者同時上線,如果是平時要用還好,一旦遇到疫情惡化,得增加比現在多十倍的連線量時,現有的硬體架構就會撐不住,勢必得要準備其他備案。最後採用了Splashtop這套雲端遠端連線工具,「簡便、立即可行的方法,就是我們的優先選擇。」他說。

張智欽也指出,在選擇連線工具時,不但要考量到能迅速部署,對於既有辦公環境跟資安影響,也要盡可能降到最低,就連操作介面也要優先選用有繁體中文的工具版本,來讓員工迅速上手。

目前該公司是採用雙軌並行的方式,讓員工能夠使用Splashtop工具連進公司自己桌面來作業,現今已有約百名員工使用,當有需要大規模在家辦公時,IT人員就會增加連線數,來支撐這些員工在家辦公所需。至於有些特定專業應用軟體,則可使用本地端部署的VDI虛擬桌面來執行,同時也當作備援,以便在雲端連線出現問題時,還可以透過VDI接手暫時提供原有連線服務。為了避免網路頻寬擁擠,他們還重新調整基礎網路環境架構,例如將公司對外網路連線速度加大,還獨立出一條1G頻寬以上的線路 ,提供給員工遠端連線使用。

這種遠端連線方式雖然方便,但還是有它的不足,尤其是在繪圖作業的時候,操作容易會有延遲的情形,這是因為員工每一個操作滑鼠動作,都會透過網路回傳到公司電腦上再轉成指令來執行,使用者再依據電腦上回傳畫面來執行操作,因為往返需要時間與運算處理,反應就沒辦法很即時,張智欽坦言,如果只是一般文書處理還好,一旦用於需要高精準度的3D繪圖時,反應差個半秒鐘,就很容易影響到繪圖的精確性,「這也是為何用遠端桌面操作繪圖,仍無法取代在辦公室作業的原因,」他也說,要達到像在辦公室作業那樣,除非是透過VPN連線方式,讓員工把應用程式跟檔案拿回家,才有可能很即時,但同樣面臨到軟體部署的授權、員工網路環境,以及缺乏足夠硬體等問題。

除了單人電腦作業,還有另一組專案團隊正在測試以居家多人協同繪圖,共同完成3D模型編輯作業,並以Zoom來進行線上討論、畫面分享。

不過,就算所有員工居家辦公,在該公司裡還是會預留一組IT人力在公司,不受到14天居家管理的限制,以便於必要時可以回到公司處理。儘管,台灣世曦早在十年前設計機房時,就有建立遠端維運的機制,讓員工可以在家遠端作業,不需要大老遠跑回公司維運,但還是有例外情況,如設備故障,或電源排插壞掉等,就得有人進機房,他也強調,在目前資訊架構下,除非是全公有雲環境,否則機房裡一些需要實體接觸的操作,還是少不了。

台灣世曦於3月先後做完二次演練,第一次在家上班演練是3月18日,先是以各部門資訊聯絡窗口約30人為對象,接下來,一周後再進行第二次演練,這次人數則提高到100人,測試項目也不少,像是開啟視訊會議、取得遠端資源、遠端桌面、即時通訊等,若員工演練遇到問題,IT人員也可透過遠端連線反向連到員工電腦,來協助處理操作或硬體問題。雖然,這家公司近4成員工都有遠距辦公經驗,但剩下6成員工,都是沒有在家辦公的新手,這些員工對於科技的接受度並不高,突然要他們改變原有作業習慣,難免會碰上反彈與阻力。而張智欽的解決方法,就是加強員工教育訓練,透過定期舉辦線上、線下課程,讓這些員工逐漸熟悉這樣的工作環境。還有一份居家辦公的操作指引,就放在該公司首頁防疫專區裡,讓員工可以快速參考,裡面也簡單羅列出一些居家辦公的參考事項,包括適用對象、網路操作環境、連網設備、系統環境等等。並依據演練結果來同步更新調整。

在完成演練以後,張智欽也考慮日後讓員工可以彈性選擇在家上班,而不單單只是模擬演練,並期望藉由平常上班方式的改變,讓這些員工可以更熟悉居家辦公模式,IT也能從員工獲得更多反饋,進而找到許多還未改善的問題。


【居家辦公實例:KPMG安侯建業】行動辦公室全程串到家,千人外勤遠距查帳不用出門

$
0
0

「我們的辦公室已經一片空蕩蕩,見不到幾個人了。」KPMG安侯建業資訊長陳秋正打趣地說,該公司3月中旬才剛完成居家辦公演練,接著就直接進入實戰,讓員工可以真的在家工作。截至目前,這家事務所已有三分之一的員工,大約800多人已經開始居家辦公,甚至資訊部門也做好準備,將視疫情變化,隨時可讓全員在家辦公。

但是,要做到所有員工都能居家辦公,而且使用起來,就像在辦公室那樣,對於KPMG資訊部門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KPMG在臺灣員工超過2,500人,其中光是經常外勤的審計人員就占超過四分之三,這些人平時都必須到不同企業客戶的辦公室協助帳務處理,甚至有的分公司地點並不在臺灣,一旦改在家辦公後,無法直接跟客戶面對面溝通,如何完成查帳作業,也成為該公司IT一大考驗。

用遠距線上交換資料查帳,更以IP位址嚴格查驗客戶身分

由於KPMG安侯建業每天有9成員工都在外工作,幾乎人手一臺筆電、手機,為了讓這些員工能夠很快連回公司查找資訊或存取服務,該公司很早就打造具有行動力的辦公室,不僅所有筆電內建VPN連線功能,員工透過VPN連線就能遠端工作,在通訊方面,也採用行動MVPN,提供手機做為員工聯絡的行動分機,或是也能使用如微軟Teams等工具來與顧客進行視訊討論。後來,更導入行動化應用,至今推出近30款App都已裝在員工手機裡,讓他們可以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資訊。

但是當換成居家辦公的時候,由於工作型態的改變,員工無法外出,原有的行動力就受到了限制,KPMG安侯建業原本的業務模式得有新的作法。

如中國武漢疫情大爆發,造成臺灣許多審計人員無法到疫區查帳時,金管會也准許改用視訊、掃描文件和傳真方式,來替代無法直接到現場查帳的情況。但是許多會計公司最擔心的問題是,以前是審計人員當面確認取得所需帳務查核資料,現在改為遠端確認時,怎麼確保中間傳送資料的人是本人,就變得非常重要。

陳秋正也以自家的作法為例,為了要取得客戶手上的帳務資料,他們在疫情期間,使用了一套FileEX檔案交換系統,來做為企業客戶查帳資料交換平臺,這是資訊團隊在去年底開發,並在今年1月推出上線的一個檔案交換服務,讓會計人員不用出門,就可以透過這個平臺,直接跟客戶交換資料,來進行後續查帳作業。他說,剛好遇到這次疫情,也加速這套系統採用速度,至今已有數百家企業用它來傳送帳務資料。

他表示,這套系統還採用強度更高的身分驗證機制,使用者須經過嚴格認證,才能將資料上傳到這個平臺,包括加入驗證IP位址,確保是該客戶專屬,其次,承辦人員的帳號皆須經過雙方認可後才啟用,還要搭配一次性密碼(OTP)來執行二次驗證,待確認身分是本人以後,才能允許將檔案上傳,再由會計人員將其下載,來進行作業。

而這套系統本身也提供Log記錄、版本控管,方便人員後續版本追蹤與內容判斷。他指出,如果採用一般E-Mail來傳遞,不僅會限制檔案大小,也很難追蹤,例如,一到忙季,會計人員可能要負責20個客戶,每個客戶傳10個檔案,檔案一多時,就很難管理,透過這套系統,就可解決這個問題。

另一個居家辦公產生的問題則是發生在員工家裡網路。陳秋正也提到說,以往員工拜訪企業用戶使用對方提供網路,較不會有網路不穩的情況,但現在,因為上班地點是在自己家,每一個員工家中網路環境都不一樣,就容易會有各種網路問題接連出現,如Wi-Fi訊號不穩、4G網路容易斷線等,這是IT一大挑戰,「因為我們很難確保所有員工家的網路,都是穩定的。」他直言。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該公司資訊團隊目前也有提供一個居家辦公問答FAQ,員工遇到家裡Wi-Fi網路不穩時,就可先依上面步驟依序排除問題,例如先改用有線來試,如果同樣不行,就與電信公司聯繫協助處理,或是可以改用手機4G開分享給自己筆電來用。

早在今年1月底,中國武漢封城之後,KPMG安侯建業內部就馬上召開緊急應變會議來研擬對策,當時公司高層就定調要朝向居家辦公來規畫,依照疫情發展,讓員工可以在家遠端辦公,陳秋正也是該小組的核心成員之一,負責統籌相關防疫IT規畫與執行。

但在員工在家演練前一個月,IT部門就已經提前展開了在家上班的沙盤推演。陳秋正先是將IT團隊依工作性質分成A、B兩組,當A組在家上班,B組就在公司留守,兩組輪流在家上班,並經過三回合、近一個月的模擬演練。

在演練期間,他更要求,每位員工須確認所有在辦公室的維運作業,都能在家完成。這些工作內容盤點出來就超過100項,不只開發、維運,就連從員工到職建帳號、離職刪帳號、更改權限、報修程序、資安檢核等都要考慮到,得逐一確認這些工作都能完成,「因為IT先要遠端維運,員工才能夠在遠端工作,」他說,只有先透過事前演練,才能夠讓IT維運人員逐漸習慣在家工作,就連資訊軟硬體設備,也要能調整支援遠端維運的需求。

除了要能遠端維運,資訊部門同樣也要自己扮演使用者,親自測試所有工作流程都能遠端作業,如果發現不能在家完成的工作時,則要試著找出可行的替代方案。例如該公司的採購流程,從以前到現在都採傳統人工紙上作業,沒有完全電子化,陳秋正表示,這也讓採購人員在家作業時,馬上就會遇到問題。所以,他們想到臨時的作法是,讓員工在家先印出採購單簽名並掃描後,再透過E-Mail方式傳遞來完成簽核流程,才順利跑完整個流程。

在疫情增加期間,KPMG安侯建業資訊團隊也開發一支健康打卡App,讓員工每天可以用手機記錄自身的健康狀態與工作地點,只要一有員工打卡出現發燒等資訊,馬上就會推播訊息到主管手機,可以快速掌握2,500名員工,每天工作與健康狀態。圖片來源/KPMG安侯建業

另外,他們在這次演練也發現到以前比較沒有考慮到需要電子化的環節,印刷流程就是其中一項。

針對這些少數未e化的流程,先提供一些應急方式,暫時讓員工在家也能完成作業,同時也正開發一個萬用電子表單,能直接套用紙本表單的格式。

該所審計部門大約1,800名員工,3月初也加入在家演練行列,協助IT部門做壓力測試,同樣歷經2回合共兩天測試,他們除了定期監看連線人數,也會請員工來回上傳、下載檔案,來查看頻寬變化情形來做動態調整。陳秋正表示,曾經單日測量到連線數最高達1,400人,而在一般家用100Mb寬頻網路環境下,員工平均下載一個30MB檔案約10秒完成,上載則在20秒內完成。

再者,他還會讓每個部門員工模擬實際工作情境,包括小組成員開會以及與客戶視訊溝通等。在完成顧問部和稅務部演練之後,接下來,陳秋正表示,目前該公司已有三分之一的顧問與稅務人員,加上半數後勤單位都已經陸續居家辦公,甚至不只人事、櫃臺人員在家,更有超過一半以上的IT人員已改用遠端維運,至於審計人員,目前則採機動方式配合執行。

他們意外發現很多工作在家就能完成,比如軟體開發,只要事先訂好工作進度,並定期回報,員工就不用進到辦公室,這些經驗都可作為未來工作分配的參考,等到疫情過去,考慮將居家辦公變成一種常態。

【居家辦公實用資源2】免費員工居家資安意識培訓包Work from Home Deployment Kit

$
0
0

國際資安組織SANS免費提供了一套居家辦公的資安意識培訓工具包Work from Home Deployment Kit,可以用來快速訓練企業、員工或者小孩,確保網路安全下,在家上班或在家學習。這些訓練的內容大多也提供中文,學習起來,也較容易許多。

在這個工具包裡,主要提供各種免費SANS公共資源和培訓工具,可分別對應企業組織、員工個人,與家庭成員,來提供適合的培訓作法和步驟,像是在企業用居家辦公資安訓練工具包裡,就有提供一分教材包的PDF使用手冊,除了英文,也有簡中版本,SANS並將資安意識的培訓重點,放在社交工程、未採用強密碼、以及未定期系統更新這三個風險上,來加強企業、員工對於這類風險的資安意識培訓,針對每一個風險,也同時有提供中文解說影片,幫助他們加深印象,加強學習效果,就連家中各自網路環境使用差異也都要考慮進來,來確保家中Wi-Fi連線安全,或是避免小孩或訪客任意使用員工自己的筆電上網。

SANS還從自己原本提供的一個2天資安意識訓練課程MGT433,整理出一套免費下載的資安數位教材,這些課程內容,裡面還有各種資安事件的範例教材,例如郵件詐欺、惡意程式,還提供人員資安風險相關簡報檔、資安標準或框架參考資料,例如NIST CSF參考資料 ,以及各種社交工程手法和教材、CEO防詐騙、社群媒體詐騙、簡訊詐騙等手法等。

另針對員工個人,SANS也提出居家安全五口訣,來幫助員工能安全在家上班,分別是自己防護、網路控管、密碼管理、保持更新、隨時備份。透過這五口訣,讓員工在家能夠保持警惕,提醒自己不要犯了以上的錯誤,居家安全才有保障。最後,在家庭成員的資安意識養成上,SANS也透過兩部時事影片和網路廣播,可以用來快速訓練家長,如何教導小孩遠離上網風險。

【居家辦公實例:思科】全球7.7萬人爆量連線有解方,4層IT架構把關分散流量

$
0
0

武漢肺炎延燒全球,迫使許多企業員工都要居家辦公,這樣的全球規模員工返家潮,就算是大型跨國企業,也很少有面對這種超大規模的居家辦公使用需求,網通巨頭思科也不例外,為了要讓全球7.7萬名員工也能在家辦公,同樣採用不少緩解作法,來分散全球VPN連線流量,避免因為人太多連不上。

思科總部位於加州聖荷西,至今於全球已設有近500個營運據點辦公室,分布於亞洲、歐美等94個國家及地區,來服務全球員工。

由於受疫情衝擊,思科各地員工自今年2月起,部分改居家辦公,尤其,辦公地點是在亞洲地區的員工最先受影響,例如思科在中國、香港當地員工,早從2月起就已實施在家辦公,但這時候的災情尚未延延燒到歐美各地,直到3月初,歐美疫情大爆發,包括美國、澳洲、義大利、加拿大、比利時、波蘭等地也跟進強制員工在家辦公。就在WHO宣布全球疫情進入大流行後,緊接著,不到一周內,思科全球總部也於當月17日發布員工強制居家辦公的全球性政策。

思科臺灣總經理陳志惟就表示,從這項政策發布以來,思科全球7.7萬名員工就已改為在家辦公,光是該公司在亞洲員工就有數千到萬人之多,他也以臺灣為例,雖然疫情可控,但思科在臺灣的數百位員工同樣採居家上班至今,只有極少數情況,員工仍須進公司,比如客戶來訪等。

思科居家辦公的IT基本四框架

負責掌管企業IT服務與銷售體驗的思科全球IT副總裁Bailey Szeto近日在一場線上會議上,也透露更多作法,並提出一套居家辦公的基本四框架,包括四層作法,分別是VPN連線能力、建立溝通協作工具、關鍵應用遠端存取,以及考慮複雜的應用場景。

首先,在VPN存取方面,他指出,隨著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各地區對於在家辦公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思科在各地IT團隊也採取不同IT策略應對,例如亞洲剛出現疫情時,為了支撐中國、日本大量員工在家辦公,思科亞太IT團隊先是擴大VPN承載容量與覆蓋範圍, 包括增加網路頻寬、IP位址等,讓自家員工能很快回家上班,接下來,歐美、中東與非洲等地團隊,也加強其在VPN使用彈性與加入更多網路資源。

然而,由於員工居住地方分散各地,一旦同個區域同時連線人數太多時,其他人要使用,也只能等待。

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思科IT團隊除了透過全球13座VPN網路流量管理中心,來加強VPN連線管理,還在VPN網路加入智慧負載平衡功能,來動態調度這些網路資源來應對,讓IT團隊不需要預測接下來哪一個地方,因疫情需要加大頻寬和增加VPN連線,而是可以根據需求自動調整,一旦VPN流量快要滿載時,就會自動將它導向到另一個人數較少的VPN連線入口,來達到分散VPN流量的效果,如此一來,使用者也較不會因某個地區突然出現大量連線,而無法使用。

再者,Bailey Szeto也表示,過去基於資安考量,思科員工使用VPN預設都須經過公司內網才能存取所需應用,目的是為了確保這些連線裝置的安全無虞,但是為了因應大量使用人潮,他們現在也採用分割穿隧(Split Tunneling )技術,讓一些已通過安全認證的雲端應用,如Office 365及 Salesforce等,不一定需要透過公司內網,員工直接可透過網際網路來進行存取,藉此來降低VPN流量的消耗。

有了基本遠端連線能力之後,接下來,也要確保所有員工都能正常作業。尤其,思科對內有多達1千個App與應用服務,IT部門也得跟不同部門討論,針對受影響的業務流程找出有效解決方式,比如在財務流程加入遠端結帳功能,或修改招聘系統來協助人資招攬新員工,還有與上下游供應鏈配合等等。

客服中心則是Bailey Szeto也提到另一個例子。他表示,因為這些客服人員工作地方,除了配備有大量電腦、電話交換機等硬設備,並且按照特定規則,讓來電者的電話能自動轉接到正確的接線人員來協助,一旦改為居家辦公,事前如何要建立一套遠端通訊機制,讓這些員工在家依然可以繼續工作,而不會接錯電話,這些事前準備工作,也需花費不少時間。

在溝通協作方面,該公司原本就有一套企業視訊協作及溝通平臺WebEx,讓全球各據點業務人員都能使用它來與企業用戶、經銷商夥伴進行遠距溝通聯繫,疫情期間,這個平臺也成為思科所有員工在家辦公主要的溝通工具,或是用它追蹤每日工作與專案進度。單是思科內部使用就占了該服務總流量約1成。但更常情況,WebEx還得應付來自其他企業的大量使用者所需。由於全球開始出現大量居家上班潮,該平臺使用需求近期大量湧入,導致頻寬擁擠,「這是我們當初始料未及,也導致WebEx服務資源面臨不足。」思科臺灣技術長馮志良坦言,這也成了IT團隊得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

他表示,除了加大網路頻寬和擴充資料中心資源,思科IT團隊還透過既有全球20多座自有網路資料中心,以及還有與其他生態系夥伴的合作來提供,並且也採用MPLS專線,搭配軟體定義廣域網路(SD-WAN)技術,來維持網路傳輸效能,確保WebEx視訊的品質。

思科全球IT團隊規模多達3千人,平時分散在全球各地,支援24小時不中斷的IT服務,但當大量員工在家辦公遇到各種事件問題時,就算IT人力再多也應付不來,因此,在疫情期間,思科IT團隊針對簡單問題事件,也提供自助式服務,讓員工可以使用如Webex Teams等工具,從過往問答資料裡來搜尋所需的答案,而不用等待, IT人員則可以專注於處理可能造成營運中斷的重大突發事件。改在家工作後,不同地區的IT團隊,也透過該工具來進行協同合作。

這家公司先前還設立一個流行大流感規畫委員會(Pandemic Influenza Global Planning Committee ),這個委員會是一個跨部門團隊的常設組織,就是為了防範流行疫情帶來的業務衝擊所成立,以便在疫情爆發時能迅速擬訂抗疫對策、溝通策略,以及對於員工防疫進行宣導等。陳志惟說明,當疫情發生時,思科全球各地區主要負責人皆須向該委員會定期匯報,該委員會也會結合人事、法務,以及工作場所資源部門 ,以及EHS安全等部門, 共同解決當前迫切的問題。同時也會定期向員工發送各地疫情即時資訊、CDC官方建議以及公司最新政策等。

Bailey Szeto也歸納這段在家上班期間學到的經驗,提出企業在家辦公可以參考以下的四大原則,首先是,當一家企業決定在家辦公時,仍須定義關鍵例外狀況。例如機房硬體設備發生故障,IT人員就需要進到資料中心來更換硬體,企業必須找出這些例外情況與關鍵人員名單,以便在發生例外,仍可通過預先控制,將損害降到最低。

思科的作法,除了要求所有IT人員進入機房前皆需穿戴全身防護衣,避免在裡面受到感染,同時也會將這些人進行分組,成為A、B兩組,並且彼此分開執行任務,一旦其中一組有人染疫,還有另一組人可以接手處理問題。

其次,則是通過IT團隊建立單一訊息來源管道, 避免傳遞不實疫情資訊,而間接地影響公司防疫成效,思科IT部門還推出一個在家上班FAQ網頁,讓員工可以迅速來取得各種在家工作資訊,包含VPN使用教學、郵件安全管理、防疫注意事項等,就連思科CEO都有用。

Bailey Szeto提到第三個原則是建立定期溝通機制,例如透過召開會議,讓公司管理階層能夠掌握目前疫情現況。最後,則是保持員工互動交流,例如定期舉行線上活動,讓員工透過視訊聚會、聊天、或一起運動。

【居家辦公實例:臺北市政府】7萬名公務員居家辦公演練先挑3情境

$
0
0

臺北市政府很早就展開居家辦公的規畫,是所有政府機關中最早完成演練。要讓全部員工在家上班,有件事得先解決,那就是要能夠遠距開會,尤其全市府員工高達7萬多人,分散在北市144個機關局處,這些機關員工回家後,以後需要開會討論事項時,如何召開會議,進行個人對個人、或多人參與開會、小組討論,甚至是跨局處、單位對單位、單位對廠商開會,都要能視訊溝通,這也成為臺北市資訊局得先面對的IT考驗。

為此,早在3月規畫居家上班之初,臺北市資訊局局長呂新科就要求,居家辦公的演練,須完成包含視訊會議、雲端協作及線上公務三個層面部署,其中,建立以視訊為主的橫向溝通聯繫機制,就是為了解決員工無法見面而須改用線上開會討論溝通的問題。

為了讓各局處都能線上參與開會,資訊部門先是盤點網路頻寬、設備、軟體授權及公務系統現況,並多次跨局處視訊會議演練、系統調校,資訊人員也同時協助各單位視訊窗口設定帳號,並在3月7、8日兩天和人事處、研考會合作,模擬居家辦公的視訊演練。

更進一步來講,這些員工回到家後,必須要能夠利用視訊會議平臺開會、進行任務指派和討論,同時也能遠端處理公務,能透過網路VPN的方式連到市府的內網繼續辦公,來簽辦公文或進行其他公務處理。並在顧及居家辦公安全的情況下,也得將使用者的電腦裝置納入資安管控。

但這種遠距開會型式,也將使得以後線上會議的型式更加複雜,且多樣。為了讓這些員工能逐步熟悉這種溝通方式,資訊局採由上而下方式推廣,先完成跨機關進行視訊會議連線,並開始在日常的單位對單位、單位對廠商會議,慢慢改以視訊會議進行聯繫。甚至,為了要測試各種不同開會情境,他們還會先以辦公室對辦公室、個人對辦公室、個人對個人等視訊會議形式,來進行模擬測試,以確保上百個局處間跨部門的橫向溝通可以暢通。

再者,在VPN連線方面,考量到居家辦公不需要所有員工同時上線,臺北市政府採用的作法,是將VPN同時上線人數擴充提升至1,000人。另外,雲端協作方面,則以電子郵件、內部雲端檔案櫃,搭配Line作為公務聯絡使用。

臺北市政府4月初已啟用彈性上班機制,先將 5,000多名市府員工分流,減少通勤相互感染的風險,同一時間,也擴大居家上班的演練規模到所有144個機關局處,甚至目標要趕在4月第一周,就要完成所有居家辦公與異地演練,做好居家辦公的準備。

【對抗疫情!企業必備新能力】居家辦公

$
0
0

清明連假,多處景點人潮洶湧的影片,讓許多企業繃緊神經,150萬人次旅遊族群有高風險,不只政府強烈呼籲自主健康管理,多家金控、保險業、高科技業乾脆要求出遊者在家上班,深怕當年SARS疫情連假崩盤困境再現。居家辦公成了企業抗疫的必備新手段

居家辦公不是選項而是必備能力

$
0
0

清明連假才開始,墾丁大街人潮洶湧,不少人沒戴口罩,冷漠地看著大聲疾呼保持社交距離的警察,這段景點影片讓各界繃緊了神經!

連假前,政府就公布了保持社交距離建議,假期中更發出兩波警告簡訊,提醒11處景點的遊客保持距離或戴口罩。但是,大家還是很擔心,醫界絡繹出聲告警。因為當年的SARS疫情崩盤,就發生在連假過後,鄰近的日本也是在櫻花季過後,而疫情大爆發。

收假前夕,4月5日晚上,多家金控紛紛展開調查,富邦金控、國泰金控更緊急宣布,到過熱門景點的員工,隔天不能進辦公室,改為居家辦公,富邦金控受影響的員工約1,100人,國泰金則有1,200人。

6日一早7點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突然宣布,記者會改到早上,透露出不尋常的氣氛。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中提出了6大要求,第一個就是建議企業要有彈性上班和異地上班的規畫,而且他強烈建議,那些去過人潮擁擠處的員工,要進行自主健康管理,甚至有相關症狀的人,不能上班、上學。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揭露的數據,在發布警告簡訊的11處景點中,用手機訊號推估,待了超過15分鐘的遊客高達150萬人次,這群人就是最好要採取自主健康管理的高風險者。

儘管可能不少人是多次進出而重複計算,但這個龐大的高風險族群,讓更多企業採取行動!

光是壽險公會統計,臺灣17家壽險業者,累計就有2,400人被要求要居家辦公兩周。科技業、服務業也都有企業採取行動,如鴻海、HTC、台灣大哥大、亞太電信、統一集團、東森集團、雄獅旅遊、永慶房屋、中華航空等,都決定讓部分員工居家辦公7到14天不等。

突如其來的居家辦公考驗,不少大型企業早就嚴陣以待,根據我們1、2月進行的今年CIO大調查,373家臺灣大型企業中,高達6成企業平時已有一套遠端工作機制,可以應急,只是規模或幅度,可能得因應最新情況調整或擴充。

不少企業則是在疫情發生之初,決定開始導入居家辦公,政府機關、學校也在2月底、3月初就陸續展開演練。居家辦公最大的挑戰是變動的風險,尤其對IT經費向來不足的中小企業,臨時轉變上班模式,光是尋找工具和輔助系統,就是一大課題。

這正是我們這期封面故事要探討的課題,因為居家辦公不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項,現在開始成了企業必備的新能力,甚至開始有企業考慮,疫情過後,將這套居家辦公作法,變成了日常的例行上班型態之一,讓員工有更多選擇。

搶先一步展開抗疫的臺灣,過去兩個月,守出了漂亮一仗。即使全球上百個地區或城市紛紛進入封城、居家令的警戒,臺灣仍是全球少數正常上班、上課的國家。但是,疫情的風險依舊,甚至帶來新的考驗,善用IT實現居家辦公,成了企業抗疫的新關鍵能力之一。

 相關報導 【對抗疫情!企業必備新能力】居家辦公

德國、美國與澳洲都部份封鎖Zoom的使用

$
0
0

近來火紅的視訊會議軟體Zoom因傳出隱私、安全與誇大加密等級等負面消息,而日益受到各國政府的關注,除了台灣的行政院與教育部,已下令公務機關及各級學校不得使用Zoom之外,美國參議院德國外交部,以及澳洲國防軍,也都宣布了禁用Zoom的政策。

根據報導,德國外交部在本周通知員工,為了保持該部門IT系統的安全,禁止他們在公家裝置上使用Zoom。不過,有鑑於該部門有許多國際合作夥伴使用Zoom,無法完全禁用Zoom,於是通融他們在個人裝置上,以Zoom進行公事上的交流。

至於澳洲也禁止國防人員使用Zoom來進行視訊會議,該國擔心的是有外國敵人會透過Zoom的安全漏洞,來發動攻擊或進行滲透。當地媒體The Australian,引用澳洲國防部旗下戰爭學院講師Elizabeth Buchanan的看法指出,澳洲人在沒有充份調查這些網路平台的惡意程式潛力之前,便已快速地轉移到網路平台,在這些平台上進行戰略或機密的討論,將給敵人帶來攻擊的機會。

而美國的參議院也在本周,要求所有的議員不要使用Zoom。

Zoom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視訊會議軟體,在各種缺點被公開之後,Zoom創辦人暨執行長袁征除了出面公開道歉之外,也承諾將在未來90天凍結新功能的開發,全力改善該平台的安全及隱私,已宣布將成立資安/隱私顧問委員會,同時延攬曾任Yahoo及臉書安全長的Alex Stamos,擔任Zoom的外部顧問。

除了政府機關之外,Elon Musk旗下的SpaceX與特斯拉(Tesla),以及Google等企業也都禁用了Zoom。

也許Zoom只是樹大招風,才惹得各個安全研究人員、媒體或組織詳細地檢視該平台,同時外界亦擔心,Zoom的熱門程度,將讓它成為全球駭客的頭號攻擊目標,因而紛紛祭出預防措施。


下載超過1億的SuperVPN存在中間人攻擊漏洞尚未修補,遭Google下架

$
0
0

安全廠商VPNPro發現,下載人次超過1億的免費VPN軟體SuperVPN有漏洞,可以輕易攔截用戶流量以竊取機密,由於漏洞持續存在,本周已被Google從Play Store移除。

SuperVPN是由中國公民Jingrong Zheng,在新加坡成立的SuperSoftTech的產品。SuperVPN在Google Play Store下載人次超過1.05億,超過領導廠商NordVPN及ExpressVPN。

VPNPro團隊去年發現,SuperVPN用戶端軟體存在中間人攻擊(man-in-the-middle,MiTM)漏洞。在一次測試中,他們先是發現SuperVPN連向多台主機,有些連線是未加密的HTTP連線。雖然SuperVNP將連線內容予以加密,但其解密金鑰卻寫死(hardcoded)在App中。研究人員以之解密後,進一步發現SuperVPN伺服器敏感資訊、憑證及VPN伺服器驗證的EAP(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憑證。取得這些資訊後,研究人員就可以用假伺服器IP等資料,代換掉真正的SuperVPN伺服器資料。

也就是說,這個漏洞可讓駭客藉由設立惡意網站,導引用戶流量,進而看到掌握使用者的通訊內容,或是加入惡意程式。

VPNPro一直試圖聯絡SuperVPN公司,但皆無法取得連繫。今年2月他們將研究發現,分享給漏洞揭露平台HackerOne。HackerOne允許公布下載人次超過1億的軟體漏洞。3月19日SuperVPN官方終於證實有此項漏洞,但最新版仍未修補,表示會在下一版修補完成。Google遂在本周三,將之從Play Store上移除。

研究人員指出,從SuperVPN在Play Store上架迄今,就有大大小小的漏洞,唯一不確定的是,這是無心造成還是有意留下的漏洞。因此安全廠商呼籲,用戶手機中如果已安裝該App,最好立刻刪除。

Android加入新的虛擬點字鍵盤

$
0
0

Google為了讓視障人士可以更順利的在Android裝置上輸入文字,因此在Android中整合了新的語音回饋(TalkBack)點字鍵盤,這是一個虛擬點字鍵盤,可以讓視障人士在社交媒體或是電子郵件應用程式中,快速便捷地輸入文字。

Google提到,雖然目前多數的手機以及電腦都有支援物理點字鍵盤,讓視障人士可以輸入文字,但是每次要在手機上輸入文字內容前,都要先連接外部裝置,這個過程耗時繁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Google與點字開發者合作,開發了TalkBack點字鍵盤,這個新虛擬鍵盤的使用方式,會讓過去使用點字輸入的人感到熟悉。

TalkBack點字鍵盤使用標準的6鍵布局,每個鍵代表點字中六點的其中一個,當使用者點按盲文點時,便能輸入各種字母和符號,像是點1的時候,便是輸入字母A,一起按下點1和點2,就能夠輸入字母B。

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平常可輸入文字的地方使用TalkBack鍵盤,執行刪除字母與單字、下一行或是提交文字,也能在國際鍵盤間切換。點字鍵盤可以在配置中的輔助功能啟用,當使用者啟用鍵盤之後,會有一個教學引導使用者練習開始使用新鍵盤。目前這個TalkBack鍵盤已經在所有5.0或更高版本的Android設備上推出,支援一級和二級點字,最初僅提供英文支援。

CNCF所託管K8s檔案發布系統Dragonfly,已經從沙盒畢業進入孵化器

$
0
0

由阿里巴巴集團貢獻的Dragonfly專案,已經離開雲端原生運算基金會(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的沙盒階段,進入了孵化器階段。Dragonfly專案是一個專用於Kubernetes的雲端原生映像檔和檔案發布系統,目前專案的維護者來自阿里巴巴、eBay、美圖、VMware以及蝦皮等20多家企業。

在2015年的時候,阿里雲創建Dragonfly專案,目的是要改善Kubernetes中映像檔和檔案發布系統的使用者體驗,讓用戶可以專注於開發應用程式,而不用花額外的心力管理基礎架構,Dragonfly為阿里巴巴容器平臺中的骨幹技術,每年支援數十億次的應用程式交付。Dragonfly在2018年的時候被CNCF沙盒接收,並被中國移動、滴滴和螞蟻金服等企業採用。

Dragonfly由三個主要元件組成,來解決雲端原生的檔案發布問題,三個主要元件分別是超級節點、dfget以及dfdaemon;超級節點為主要在同儕網路中,調度以及控制所有發布程序的重要角色,而dfget則為一個同儕代理,用來下載檔案片段,另外,dfdaemon則為一個代理伺服器,能夠攔截從容器引擎到dfget的映像檔下載請求。

透過P2P映像檔和檔案發布協定,Dragonfly能有效減輕映像檔註冊表和網路的負載,以提升使用者體驗,由於P2P技術可以充分利用每個同儕的頻寬資源提升下載速率,能節省大量的跨IDC頻寬以及昂貴的跨境頻寬。

Dragonfly也提供使用者主機層級的速度限制,由於wget或是curl等檔案下載與續傳工具,僅能限制當前下載任務的速度,而Dragonfly則提供對整個主機的速度限制功能;其支援各種容器技術,用戶可以依需求選用來發布映像檔,另外,Dragonfly提供CDN機制,可以避免重複的遠端下載行為。

Dragonfly與其他許多的CNCF專案整合,包括Prometheus、containerd、Kubernetes以及Helm,最新版本Dragonfly 1.0,已經用程式語言Go全部重寫,使其提高在雲端情境中,可發揮靈活與可擴展性,在GitHub中獲4,600顆星,專案發起人Sheng Liang認為,隨著全球的企業與組織,開始將工作負載搬遷到雲端上,則Dragonfly的採用率將會上升。

Signal基金會籲美國公民抵制反端對端加密的EARN IT法案

$
0
0

由WhatsApp創辦人Brian Acton資助的知名加密通訊軟體Signal,在官方網站發文希望大家抵制危害用戶隱私的EARN IT法案,Signal提到,一旦EARN IT法案通過,則所有美國境內通訊軟體可能皆無法提供端對端加密功能,而這將會對言論自由以及用戶安全性產生巨大的衝擊。

講究安全隱私的Signal或是其他加密通訊軟體,皆有可能因為EARN IT法案而被迫移除端對端加密功能。美國在1996年制定的《通訊規範法案》,其第230條保護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無需為第三方使用者的言行負法律責任,但是現在美國國會幾位議員提出了EARN IT法案,將會讓原本《通訊規範法案》第230條的保護成為政府談判籌碼,EARN IT法案要求企業必須遵守委員會制定的最佳實踐,才能夠獲得《通訊規範法案》第230條的保護,這個最佳實踐,可能不會允許企業使用端對端加密技術。

而不遵守最佳實踐的企業,或將失去第230條的保護,Signal表示,大型科技公司可能之後要對用戶的事件負責,承擔處理數百起訴訟案的財務負擔,而像是Signal這類小型非營利組織,就不可能繼續在美國境內營運,不少科技公司和組織可能會被迫搬遷到其他國家,新創企業可能會選擇其他國家開始創業。

Signal認為,要企業撤銷使用端對端技術,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危險,Signal不只是受到美國軍方推薦使用的通訊軟體,許多參議員、國會工作人員,甚至歐盟委員會也有很多議員在使用,端對端加密技術可保護全球通訊的安全性與保密性。

電子前線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對此也表示,EARN IT法案將會破壞美國法律對網際網路言論的保護,同時還破壞了軟體工具的安全性,是個反言論、反安全、反創新且不必要的法案。

EARN IT法案的內容,是要創建一個全國線上兒童性剝削預防委員會,該委員會將會為線上平臺制定最佳實踐,用來預防與減少對兒童的性剝削。EFF表示,最佳實踐不會僅是建議,而是會成為法律要求,要是平臺不遵守這些最佳實踐,則會失去言論自由的保護傘。

由於美國的司法部長William Barr就是知名反對端對端加密的人士,過去多次發表應該強制加密通訊服務,向執法部門提供後門的相關言論,因此外界也認為,EARN IT法案將會讓William Barr有權要求企業強制交出後門,而這將會讓企業面臨兩難,在企業利益和用戶安全性之間做出選擇。

Signal提到,一旦這個法案通過,將會使全球各國的公民安全受到威脅,在目前仍然來得及的時候,Signal呼籲美國公民可以施壓選區內民選官員,表達反對EARN IT法案的意見。

疫情居家隔離購物需求爆增,駭客組織鎖定小型購物商城網站下手,側錄交易資料

$
0
0

武疫肺炎在全球各地陸續爆發,使得許多國家政府下令民眾居家隔離,民生必需品無法直接出門採買,民眾只好透過線上購物來取得所需,這樣的情況也使得購物網站被駭客盯上,鎖定下手截取交易內容和金融卡資料。資安業者RiskIQ指出,他們從1月下旬,發現新的側錄線上交易攻擊手法,已有19個中小企業網站受害。由於這些公司行號不若之前被攻擊的中大型企業,他們的網站很可能相關防護措施不足,而難以察覺這種攻擊的跡象。

從這波攻擊行動所採用的手法和特徵來看,因側錄交易資料的過程中,會於網站植入iframe,RiskIQ便將駭客使用的側錄工具(Skimmer)命名為MakeFrame。這項攻擊工具擁有3種主要功能,分別是存放側錄工具程式碼、從其他被駭網站載入側錄工具,以及把偷得的資料外洩給駭客。至於攻擊者的身分為何,該公司則根據MakeFrame的特性來判斷,認為是Magecart的第7組駭客所為。

Magecart是以側錄線上交易資料而惡名昭彰的駭客組織,之前售票網站TicketMaster、英國航空遭駭事件,都是這個組織所為。依據攻擊的目標和方式特性,RiskIQ歸納出Magecart旗下有多個攻擊小組。目前為止,RiskIQ總共發現了12個小組,其中這次發動攻擊的第7組,大約是在2018年被首度發現,該組駭客原先的攻擊目標,是針對中大型的電商平臺,其中曾被揭露的重大攻擊事件,像是美國廚房用品製造商OXO,先後於2017年和2018年二度遭受該組駭客攻擊。

不過,這次出現的攻擊,對象屬性與過往有所不同,RiskIQ指出,這次受害的購物商城,大多是中小企業所有,而且這些公司行號不若OXO有所名氣,這也意味駭客試圖更為低調,想要避免被資安人員揭穿。這種意圖也從駭客側錄工具的程式碼裡發現,RiskIQ指出,攻擊者運用了多種層次的混淆手法,企圖掩蓋MakeFrame的側錄腳本。根據該公司的偵測,疫情爆發的這段期間,Magecart發動攻擊的頻率增加了20%,因此他們認為,這種鎖定線上購物的側錄攻擊,也相當值得各界加以提高警覺。

微軟偵測到大規模鎖定K8s的挖礦攻擊

$
0
0

微軟揭露近期針對Kubernetes叢集的新型態挖礦攻擊,其惡意容器在2小時內,就感染了數十個Kubernetes叢集,微軟提供使用者數項避免被攻擊的建議,包括不要在網際網路上暴露Kubernetes儀表板,並且只給與儀表板服務帳號必要的權限等。

雲端容器調度工具Kubernetes已經成為標準,被企業大量的使用,而容器化環境的加密貨幣挖礦攻擊也並不少見,通常這些惡意挖礦活動,會在有漏洞的容器中悄悄的運作。而微軟提到,他們最近發現的這個挖礦攻擊,特別之處在於其規模龐大,惡意容器僅在2個小時內,就被部署到數十個Kubernetes叢集上。

這個容器來自於公開儲存庫中的映像檔kannix/monero-miner,這個映像檔執行熱門的開源加密貨幣Monero礦工XMRig。從遙測資料顯示,這個容器是以Kubernetes部署控制器kube-control部署,配置文件設定每個叢集會執行10個Pod副本(Replicas)。

此外,這個惡意攻擊在部署挖礦容器的同時,也會列舉包括Kubernetes秘密資訊等叢集資源,這將會使連接字串、密碼和其他秘密資訊暴露,使其能進行橫向移動。微軟提到,這個攻擊有趣的地方在於,其活動身份使用system:serviceaccount:kube-system:kubernetes-dashboard,而這是儀表板的服務帳號,代表惡意容器由Kubernetes儀表板部署,同樣的,資源列舉也是由儀表板服務帳號啟動。

惡意攻擊者有三種方式可以使用Kubernetes儀表板,第一種是攻擊者掃描暴露在網際網路上的儀表板,並加以利用,第二種則是攻擊者有辦法存取叢集裡其中一個容器,並使用叢集內部網路存取儀表板,而這個行為是Kubernetes預設配置,第三種方法,是攻擊者利用雲端和叢集憑證合法瀏覽儀表板。

由於微軟Azure安全中心所掃描到受攻擊的叢集,其儀表板都暴露在網際網路上,因此微軟認為,這次的攻擊是使用暴露在網際網路的公開儀表板作為媒介,因此微軟建議叢集管理者,不要把Kubernetes儀表板暴露在網際網路上,因為這同時也代表著,向外暴露其管理介面。微軟也建議,叢集最好應用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使用以角色為基礎的存取控制,將能有效限制儀表板服務帳號的權限,使其無法部署新容器。

當叢集使用儀表板,管理者應該僅授與儀表板服務帳戶必要的權限,像是當儀表板僅用於監控,就僅給予get權限就好。另外,管理者應僅允許叢集使用受信任的映像檔,從受信任的註冊表中,部署受信任的容器。

Google開源可用來訓練聲音分離模型的資料集FUSS

$
0
0

Google發表了自由通用聲音分離資料集(Free Universal Sound Separation,FUSS),以促進社群在於聲音分離的研究。FUSS的目的是要來支援聲音分離模型的研究,讓研究人員利用模型,從包含多個聲音來源的錄音中,分離出各種聲音。

Google提到,過去要從錄音中分離這種不同的聲源,其分離工作著重在從混合錄音中,分離出少量聲音類型,像是從錄音中分離出語音與非語音,或是分出錄音中兩位說話者的語音,而在分離之前,還需要預先知道錄音中存在聲音的數量。

而Google所創建的FUSS資料集,是要來解決更加普遍通用的問題,希望可以將錄音中,隨意數量的聲音彼此分開,Google表示,這個領域訓練模型,有一個主要的障礙,是即便擁有了高品質的錄音,也無法簡單地以基準真相標註這些聲音;而這也就出現了以高品質模擬來克服此一限制的方法,但要達到良好的效果,使用者需要使用逼真的房間模擬器,編排各種元素以取得真實、多音源以及多重等級的基準真相聲音。

FUSS則具備了這些特性,其運用了freesound.org上CC授權的音訊剪輯,共取得約23小時的錄音,其中包含了12,377種可用於混音的聲音,Google利用自家開發的模擬器,處理這些音訊剪輯,共創建了2萬個用於訓練的混音,1千個驗證用混音和1千個評估用混音。

Google採用Tensorflow開發自家的房間模擬器,研究人員可利用此模擬器,產生具聲源以及麥克風位置資訊的錄音,其所產生出來的音訊媲美昂貴的房間模擬器。Google也釋出了遮罩分離基準模型,即便錄音中存在2到4個聲音來源,該模型也能維持良好的效能。Google這次釋出的內容,包含各種聲音的FUSS資料集、音訊樣本的聲音組成編碼,還有基準模型,未來可能也會釋出模擬器程式碼。


去年底遭勒索軟體入侵的Travelex,傳出是付贖金才救回檔案

$
0
0

在去年底遭到勒索軟體入侵的倫敦外匯交易公司Travelex,近日傳出已支付價值約230萬美元的比特幣予駭客,以換得解密金鑰,讓系統回復正常運作。

Travelex為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公司,在27個國家設立了1,500個服務中心。根據外電報導,當時駭客是以勒索軟體Sodinokibi攻擊了Travelex,同時也備份了系統上5GB的個人檔案,包含生日、社會安全碼與金融卡資訊等,向Travelex勒索300萬美元。此一攻擊讓Travelex的全球服務停擺了超過兩周。

當Travelex服務於1月17日恢復正常運作時,外界即開始揣測Travelex應該已支付了贖金。本周華爾街日報則引述消息來源,指出Travelex最終支付了價值230萬美元的比特幣。

專門提供勒索軟體受害者諮詢服務的Coveware在去年第四季的調查顯示,Sodinokibi是該季最受駭客青睞的勒索軟體,市占率為29.4%,居次的則是Ryuk的21.5%,三、四名則為Phobos的10.7%與Dharma的9.3%,該季受害者平均支付的贖金為84,116美元,為上一季41,179美元的兩倍。

值得注意的是,Sodinokibi與Ryuk駭客進一步瞄準大型企業展開攻擊,企圖創造更大的利潤,向受害者勒索的金額高達7位數美元。

根據趨勢科技的分析,在2019年4月現身的Sodinokibi,主要是開採甲骨文WebLogic Server上的CVE-2019-2725漏洞,或是藉由惡意垃圾郵件及遠端桌面協定來滲透企業網路,呼籲企業應提高警覺。

說自己牢不可破卻一下就被攻陷,智慧鎖業者Tapplock與FTC和解並承諾改善

$
0
0

來自加拿大的智慧鎖製造商Tapplock,因宣稱自家的智慧鎖不論是在實體或數位上都非常安全,而且牢不可破,卻相繼被多名安全研究人員發現其同名智慧鎖很容易就被破解,由於Tapplock也在美國市場銷售,使得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FTC)對此展開調查,本周宣布已與Tapplock達成和解,Tapplock承諾將改善裝置的安全性。

Tapplock是一家2016年才成立的加拿大新創,主要開發支援指紋辨識的連網智慧鎖,亦有搭配的行動程式,以儲存使用者名稱、電子郵件位址、個人檔案照片與智慧鎖的精確位置,並宣稱最多可存放500組指紋。

Tapplock品牌的智慧鎖除了標榜可隨身攜帶之外,也號稱既堅固又安全,且「堅不可摧」(unbreakable),然而,FTC的調查卻顯示,該公司的產品充斥著不少安全漏洞,包括硬體與軟體。

例如有研究人員發現,Tapplock的API允許駭客繞過其帳號認證機制,而得以入侵使用者的帳號,取得使用者的個人資料。此外,Tapplock還未加密介於智慧鎖與手機之間的藍牙通訊,讓駭客能夠輕易地鎖住或解鎖智慧鎖。第三個漏洞則是當Tapplock用戶授權其他用戶使用智慧鎖之後,無法撤回授權。更扯的是,其實根本不必使用上述手法來破解Tapplock智慧鎖,研究人員只要花幾秒鐘來鬆開背後的面板,就能打開某些智慧鎖。

FTC認為,Tapplock智慧鎖並未採取必要的安全檢測,也不如該公司所宣稱的那麼安全,等於是欺騙了消費者。

在遭到FTC質疑之後,雙方在本周達成和解。Tapplock雖未接受FTC的指控,但承諾將會實施全面的安全專案,並同意接受兩年一次的第三方資安評估。

還在藥局排隊嗎? 北市開始試辦實名制口罩販賣機

$
0
0

實名制口罩推動至今,儘管政府已開放網路預購口罩,在四大超商領取口罩,但街頭的藥局仍然能見到不少民眾排隊購買口罩。為疏解民眾排隊購買口罩的不便,臺北市政府和行政院衛福部聯手推出「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讓民眾除了藥局和網路外,也能在販賣機購買口罩。

目前臺北市政府與中央合作試辦的口罩自動販賣系統,結合健保署、北市資訊局及新創業者業安科技,整合了健保署的API介接口罩實名制資料庫,民眾在自動販賣機購買口罩時,插入健保卡就能完成實名驗證,並確定是否在兩周內在其他地點(藥局戓網路)購買過口罩,若確定沒有購買過口罩,就能在販賣機購買口罩,販售的口罩包括成人和兒童口罩。

不過,現在僅在北市信義區的健康服務中心(信義路5段15號)設置3臺實名制口罩販賣機,這些販賣機都是以既有的販賣機改裝而來,搭配外掛模組,以4G網路連接到健保署的資料庫,若未來疫情和緩,販賣機可以改為銷售其他需要實名制才能銷售的商品,例如煙酒商品。

民眾只要插入健保卡,後端連至健保署的資料庫,就會顯示購買者的姓名,以及是否具備購買口罩的資格。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設置的3臺口罩販賣機,自不同類型販賣機改裝而成:

 

需注意的是,實名制口罩販賣機並非24小時銷售,平日(周一至周五)開放時間為早上8點半到晚上6點半,例假日則是早上8點半到中午12點。販賣機僅支援無現金支付,民眾可以Apple Pay、Google Pay、Line Pay、街口支付4種行動支付,或使用悠遊卡、icash購買,但不接受一卡通。

現場實際測試,插入健保卡後,販賣機即確認購買者的身分,若符合購買資格,再選擇購買的口罩類別(大人或兒童),以手機掃描販賣機螢幕上的QR Code,就能完成支付,取出口罩,操作時間約1至2分鐘。

衛福部長暨中央流情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幾日的國內疫情看似趨緩,來自境外的案例漸漸緩下來,臺灣在邊境的疫情控制上顯現出效果,和國外每百萬人200多人確診相比,臺灣每百萬人確診為16人相對較少。鑑於國外疫情的發展,仍不能放鬆下來,民眾仍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

他提到,國內口罩供應,從每天僅有幾百萬,到昨天達到1600萬片,除了讓民眾能買到口罩,也要讓能以多元管道、容易買到口罩。

3臺實名制口罩販賣機若機內口罩已售完,將由健康服務中心櫃臺人員補充口罩,每天共配給900份成人口罩、20份兒童口罩,當天口罩配額售完即止。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實名制口罩販賣機的口罩配額數量、擴點期程,將視第一階段成果,未來在中央政府指導下,配合政策調整,北市希望未來能在12個行政區都能設置販賣機。

蘋果和Google聯手抗疫,靠藍芽打造武漢肺炎接觸史追蹤技術,未來將直接內建iPhone和Android兩大手機OS

$
0
0

蘋果和Google在4月10日共同宣布合作,將用藍芽技術,來打造一套可用來追蹤武漢肺炎接觸史的匿名追蹤技術,來對抗病毒的散播,5月先釋出API讓政府機構開發搭配的系統,後續會直接內建到iPhone和Android兩大手機OS中,讓全球數十億個裝置都能支援。
根據雙方公布的框架和技術文件初版,這項接觸史追蹤技術是利用了現成的藍芽Beacon廣播定位技術,這是用來偵測鄰近藍芽裝置的技術,再搭配匿名的隱私保護設計而成。

基本運作原理是,假設有一名使用者A的手機系統內,每天都會用手機專用金鑰,產生一個單日追蹤金鑰,每一天都不一樣,並且會在手機上啟用一個接觸史追蹤服務,每隔10~20分鐘(依電量而定),自動搜尋附近手機的藍芽訊號,使用者B在附近,就會回傳一個滾動式接觸指標(Rolling Proximity Identifier),給提出請求的使用者A的手機。滾動式接觸指標每15分鐘換新,因此,無法用來持續追蹤同一支手機。

這個滾動式接觸指標是利用了使用者B手機的單日追蹤金鑰來加密,所以,使用者A無法直接看到當中的資料。同樣的,使用者A的手機也會發送用自己的金鑰所加密的滾動式接觸指標,給其他來查詢的手機。

每一個人的手機都會記錄,接觸過的手機的滾動式接觸指標,可能保存了30天、60天不一定。政府機關在獲得確診病患同意下,可以將病患最近14天中,每一天的單日追蹤金鑰,提供給所有人的手機比對。

一般民眾的手機,可以利用確診病患這14天的金鑰,在自己手機上比對那些接觸過而蒐集到的滾動式接觸指標,就可以得知,自己在何時接觸過這位確診病患。但也只能知道是否近接觸過,而無法得知更詳細的資料,如明確距離、地點、身分等。

第一步:確診病患同意下,將自己過去14天單日追蹤金鑰給主管機關

第二步:民眾定期下載主管機關提供的確診病患追蹤金鑰,可以比對自己是否接觸過確診病患,但只能得知日期,無法得知對方身分。若有接觸史,也會收到如何因應的通知。

這個滾動式接觸指標是利用使用者B的單日追蹤金鑰來加密處理,而不是明碼資料,只有當使用者A取得使用者B提供的追蹤金鑰,才能解開,但沒有明確的身分資料,就可以用來保護確診病患的隱私,另外,就算這個滾動式接觸指標遭有心人士蒐集,使用者只要沒有外洩自己的單日追蹤金鑰,也不會遭其他人或機構追蹤自己的行蹤,因為滾動式接觸指標中,只有是否接觸過的資訊和匿名識別用的金鑰機制,而沒有清楚的地理位置定位資料。

只要有越多病患同意,將自己發病期間的單日追蹤金鑰,提供給其他人比對,就能讓其他沒有確診的民眾,更清楚地判斷自己是否接觸到確診病患的情況。

蘋果和Google也承諾,這些確診病患分享的單日追蹤金鑰,只會保留14天,而且這套藍芽接觸史追蹤,只會提供給COVID-19流行病防疫的授權公共衛生機構使用。目前,已經揭露了初步的追蹤技術框架API藍芽技術規格書隱私加密規格書

一周大事:有資安疑慮!行政院下令公務機關與各級學校禁用Zoom。Visa要以行動支付採用的代碼化技術保護信用卡資料。

$
0
0

行政院正式禁止公務機關用視訊會議軟體Zoom

繼4月6日晚間中華電信宣布停止原本的Zoom服務方案銷售後,政府現在也公開表示,將要求機關單位禁用。行政院資通安全處7號中午正式公告說明,指出各機關若因業務需求召開視訊會議,不應使用具有資通安全疑慮的產品,例如Zoom。

根據資通安全處的說明,臺灣已在2019年正式實施資通安全管理法,對於各公務機關及特定非公務機關而言,應依規定落實資通安全應辦事項,並應以國內產品及共同供應契約所列品項為優先。

由於武漢肺炎疫情(COVID-19)的持續發展,視訊會議需求大增,資通安全處指出,為了避免業務運作停擺,各機關在實施異地辦公或分區辦公時,可搭配視訊會議系統來溝通協作,但是,視訊軟體使用規範必須遵守。因此,他們表示,4月7日已經通函給各公務機關及特定非公務機關,說明不應使用Zoom這類具有資安疑慮的產品。他們也建議,在資安風險評估下,可使用如Google、微軟、Cisco的免費軟體。

行政院4月7日發函各機關單位後,教育部也在同日緊急發表後續處置說明,指出將轉知各級學校全面禁用Zoom,同時也將全面移除教育雲「線上教學便利包」中的Zoom相關使用說明。更多內容

 

支付安全聚焦新3-DS驗證與代碼化技術,Visa公布未來三年金融機構與商家導入時程

Visa公布近三年臺灣支付安全發展藍圖,其中有兩大支付安全焦點值得關注,首先是代碼化技術的推動,將朝向企業商家推進,其次是新一代的3-DS驗證系統,已經正式在臺推動,Visa並提出具體時程,讓相關業者都提前做好準備。

以代碼化技術而言,它在2014年成為支付產業標準組織EMVCo的正式標準,該技術將信用卡的16位數號碼,置換為另一組16位字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資料價值,讓實際的信用卡號碼只會使用在一開始的請求過程中,之後的存放與傳送過程,其實都是使用另一組代碼。

目前,這樣的安全技術早已應用在Apple Pay、Google Pay,與Samsung Pay中,讓用戶在這些行動支付所綁定的信用卡,更有保障性。然而,隨著行動支付更普遍,Visa也期望將代碼化技術擴及更多應用環節,尤其是資料存於商家的面向。

在第一階段,今年10月1日前,他們預計要讓商家導入應用程式內交易代碼化,讓消費者在商家App內,可用上述採代碼化技術的支付工具付款。換言之,商家App即可呼叫Apple Pay、Google Pay等應用。更多內容

 

德國、美國與澳洲都部份封鎖Zoom的使用

視訊會議軟體Zoom因傳出隱私、安全與誇大加密等級等負面消息,而日益受到各國政府的關注,除了台灣的行政院與教育部,已下令公務機關及各級學校不得使用Zoom之外,美國參議院、德國外交部,以及澳洲國防軍,也都宣布了禁用Zoom的政策。更多內容

 

Zoom稱用256位元AES加密金鑰,遭爆僅一半

圖片來源/The Citizen Lab

因在家工作風潮而大紅的視訊會議軟體Zoom,在安全白皮書中宣稱自己採用256位元的AES加密標準演算法於應用程式層,來加密所有呈現的內容。然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市民實驗室(Citizen Lab)的研究人員實際測試卻發現,在基於電子密碼本(Electronic CodeBook,ECB)模式的Zoom會議中,所有參與者都使用單一AES-128金鑰,來加解密視訊與音訊,業者向來不建議採用ECB模式,因為它在加密過程中會保留明文。更多內容

 

Zoom為軟體漏洞道歉,承諾改善安全及隱私缺失

武漢肺炎(COVID-19)導致線上視訊應用需求大增,捧紅了在2011年創立的視訊會議平臺Zoom,使用人數更達上億人,但有關Zoom的隱私與安全問題,也如雨後春筍般地不斷出現,引起各界的質疑聲浪。最近,Zoom創辦人暨執行長袁征也親上火線,在官網上坦承,暴增的用戶與各式的使用情景,超越了Zoom原本的規畫,他承諾將凍結新功能的開發,優先解決平臺的安全及隱私問題。更多內容

 

Zoom宣布資安強化計畫,找臉書前安全長擔任外部顧問

為了強化產品安全以及資安措施,Zoom宣布聘請前臉書安全長Alex Stamos擔任外部資安顧問,並找來VMWare、Netflix、Uber等多家公司的CISO,擔任Zoom資安長會議及顧問委員會成員。更多內容

 

協助對抗疫情,Google發表人潮流動報告

圖片來源/Google

近期Google宣布,為了協助政府機關或研究單位對抗武漢肺炎疫情,他們將開始發表基於Google Maps的《武漢肺炎人潮流動報告》(COVID-19 Community Mobility Reports),以檢視人潮的流動狀態。

該報告主要蒐集了啟用「定位紀錄」(Location History)的Google Maps用戶的足跡,提供人們在不同地方的匿名移動趨勢,包括零售及娛樂場所、雜貨及藥局、公園、大眾運輸設施、工作地點及住家等。更多內容

 

臉書也有人潮地圖,準備號召全球用戶回報肺炎症狀

圖片來源/臉書

全球最大社交平臺臉書宣布,將提供3種人潮流動的地圖,也將開始號召全球用戶回報武漢肺炎(COVID-19)症狀,以協助研究人員了解並預測疫情。更多內容

 

蘋果捐贈2千萬個口罩,投入醫療面罩生產行列

蘋果執行長Tim Cook宣布捐贈2千萬個口罩予各國政府,同時正在著手生產醫療面罩,以供醫療工作人員使用,預計每一周可以生產100萬個醫療面罩。蘋果結合了公司內部的設計、工程、包裝團隊,以及外部的多家供應商,來共同設計及生產全新的醫療面罩,該醫療面罩一盒有100個,不到兩分鐘就能組裝完成,而且可根據頭部尺寸調整。更多內容

 

IBM新CEO上任,揭示混合雲、AI為策略目標

圖片來源/IBM

接任Ginni Rometty的IBM新任執行長Arvind Krishna走馬上任,發表員工公開信,宣示以混合雲、AI為公司策略目標,並視力推Red Hat、Kubernetes及容器為贏得架構戰的重點。更多內容

 

擠下Firefox,新版Edge成為全球市占第二的瀏覽器

也許是微軟開始替Windows 10用戶升級到Chromium版Edge之舉奏效,市調服務NetMarketShare發布的最新瀏覽器市場調查資料顯示,基於Chromium的Microsoft Edge瀏覽器在今年3月的市占率已達到了7.59%,些微領先Firefox的7.19%。更多內容

 

BGP劫持事件再現,臉書、谷歌CDN被導向俄羅斯

全球主要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發生BGP劫持(BGP hijacking)事件,包括Google、Amazon、Cloudflare、GoDaddy、臉書及Line等,都被導向俄羅斯一家ISP網站。

BGP流量監控業者BGPmon.net於美西時間4月1日晚上7點26分,偵測到這起BGP劫持事件,歷時約5分鐘,當時原應屬於臉書的CDN,其路由器網路前綴(prefix)很不尋常地由編號AS12389的自治系統(Autonomous System)宣告。根據偵測,受影響的CDN前綴全球超過8千個。這個自治系統隷屬於俄羅斯ISP Rostelecom,意謂著這些CDN的流量被導向了俄羅斯。這是過去三年來,第三次發生大規模流量被誤導的事件。更多內容

 

Slack現在可以站內撥打微軟Teams視訊通話了

圖片來源/Slack

協同軟體平臺Slack推出名為「Microsoft Teams Calls」的功能,讓Slack用戶可啟動Microsoft Teams視訊通話。

新功能目前還是Beta版,用戶按下Microsoft Teams Calls功能,即可在原為文字協同的Slack環境下,啟動Teams視訊會議,但並不能讓Slack用戶加入Teams會議。ZDNet報導,這是經由Microsoft 365/Office 365的API,來呼叫Teams視訊會議而成。更多內容

 

Skype開放視訊會議功能,與會者沒有帳號也能用連結參加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讓全球對視訊會議平臺的需求大幅增溫,為了簡化使用流程,Skype推出了新功能,允許使用者不需擁有帳號、不必登入,也不用下載軟體,就能透過連結參與Skype視訊會議。更多內容

 

居家辦公帶動3月筆電購買潮

隨著多數企業、學校因應武漢肺炎疫情,開始啟動居家辦公、上課等遠端作業,IDC市場分析師林璿瑞最新觀察,臺灣PC、平板等個人運算裝置的市場需求也出現了顯著成長。不論在實體通路上,如燦坤統計,筆電與平板的銷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成,詢問度更是多4成,線上電商通路更是銷量大增,如PChome披露,三月整體筆電銷量較去年同期成長了35%。更多內容

 

因應疫情,Chrome 80暫緩跨網域cookies政策

圖片來源/Google

考量到武漢肺炎疫情造成的衝擊,Google暫停要求網站開發商或企業實施SameSite cookies標籤的政策。Google從Chrome 80起,為了維護用戶隱私和安全,要針對網站開發商或企業實施SameSite cookies標籤政策。在此政策下,所有cookies都必須標明SameSite值,SameSite=Lax的cookie將僅限同一網域使用。更多內容

 

Google推出智慧家庭邊緣運算SDK

圖片來源/Google

谷歌發布Local Home SDK 1.0,這是一個互聯裝置的開發工具包,可以整合到Google Assistant應用中。Local Home SDK讓Google Assistant裝置可以執行JavaScript本地履行應用程式,代替雲端後端執行一些日常工作,而由於資料只在區域網路傳輸,因此延遲也短得多,即使沒有網路連線,裝置仍然可以使用。本地履行擴展了智慧家庭Action,並以區域網路路由命令到裝置上,而且當本地路徑失效時,命令便會退回使用雲端連線。更多內容

Viewing all 3200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