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200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Google Search、Maps將顯示提供遠距問診的醫療院所

$
0
0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促使許多醫院及診所提供電話諮詢或視訊門診服務,以減少院內群聚感染。為了讓民眾更方便找到這些醫療院所,Google將在搜尋及地圖標註有提供虛擬門診的醫院、診所,並在Google搜尋中直接顯示可用的遠距看診平臺。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之初,Google已經打造一個有關武漢肺炎(COVID-19)衛教資訊及相關資源的網站,並承諾加強移除出現在YouTube、Google Maps、Google Play上的不實疫情資訊,及未經證實療法的內容及廣告。而在接下來幾個星期中,Google將在Search及Maps逐步推出2項新功能,以便用戶連到提供虛擬健康服務的診所、醫院,以及美國國內的遠距健康(telehealth)平臺。

第一項功能是開放醫院、診所或心理醫生,在其公司資料輸入虛擬問診服務的連結。這就會反映在Google搜尋或地圖中,當使用者搜尋醫療院所時,即可看到「get online」中的連結,以便點入取得更多資訊或是掛號。

此外,由於疫情期間,醫院診所有個別營業時間以及是否接受面對面門診的政策,因此Google會在搜尋及Maps上,自動帶出連到該院COVID-19的資訊頁面連結。Google也提供醫院診所如何更新網頁,及提供COVID-19資訊的最佳實作

Google另外還將直接在Google 搜尋服務,顯示服務量大的遠距健康平臺功能,目前僅先在美國測試。例如當用戶搜尋「immediate care」時,Google搜尋會顯示虛擬服務的選項以及相關資訊,像是沒保險者要花多少錢等,也會提供方便使用者直接連到該平臺的功能。醫生和使用者(病患)之間的虛擬看診,會在醫院診所屬意的平臺上進行。

上周Google也和蘋果宣布,將攜手打造一項能追蹤COVID-19感染接觸者的追蹤系統,目的在發現確診者時,第一時間通知可能的接觸者。未來這套系統也會內建到Android和iOS平臺中。

最後,Google Cloud也提供了醫療院所需要的雲端科技,像是符合HIPAA標準的G Suite(如用於視訊問診的Google Meet)、解決COVID-19相關現場技術問題的虛擬代理程式、以及協助容量規畫和醫療備品需求預測的服務等。


報導:蘋果今年將微幅變更iPhone外觀,推出較便宜的HomePod

$
0
0

彭博社近日引述消息來源報導,蘋果準備在今年底發表的新一代iPhone,將微幅變更其外型設計,可能改回iPhone 4/5的外觀,以更方正的造型來取代圓弧切角,且新款iPhone也將支援5G;另外,蘋果也計畫推出更便宜的HomePod聲控喇叭。

根據報導,今年底將有4款規格的iPhone出爐,很可能4款都會支援5G,會有兩款高階及兩款低階,不只是切角變方正了,螢幕也會更平坦,並縮小螢幕上的「瀏海」(Notch)尺寸。

此外,蘋果也正在開發尺寸更小也更便宜的HomePod。蘋果是在2018年初以HomePod,正式加入聲控喇叭市場,但有別於其它品牌都有完整價格帶的產品,HomePod主打高階市場,最初訂價為349美元,但在去年4月下調至299美元(9,900元新台幣)。

報導只說入門版HomePod的尺寸約只有現有的一半,最快會在今年上市,並未推估價格。

彭博社對新一代iPhone外型的描述,與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的看法差不多,郭明錤也曾說今年iPhone將會採用更方正的外框設計。

另一方面,郭明錤也在今年2月時指出,蘋果可望在今年上半年發表入門款的iPhone SE2。

不過,由於目前全球都在努力對抗武漢肺炎(COVID-19),預期蘋果每年都在9月舉行的新產品發表會,將會順延數周。

Zoom將允許付費用戶自行挑選資料中心位置

$
0
0

為了平撫外界質疑Zoom將美國流量連至中國資料中心的疑慮,Zoom的技術長Brendan Ittelson本周宣布,自4月18日起,將允許付費用戶自行選擇資料中心位置。

這代表付費用戶將可自行設定Zoom資料中心的白名單與黑名單。目前Zoom設有資料中心的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印度、澳洲、拉丁美州、日本、中國及香港。

付費用戶可以將特定地區的資料中心納入白名單或是黑名單,以讓用戶擁有更多的資料控制權,及選擇如何與Zoom的全球網路互動,唯一的規則是無法把客戶申請帳號的地區納入黑名單,因為這是該帳號的預設區域。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某個地區被納入了黑名單,該地區的撥入號碼與Zoom Conference Room Connectors,也將同時被禁用。

至於免費用戶並沒有上述福利,而只能使用申請帳號所在地的資料中心。不過,Ittelson強調,中國以外的Zoom用戶流量,絕不會被導至中國。現階段不管是Zoom的付費或免費用戶,絕大多數都位於美國。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市民實驗室(Citizen Lab)在今年4月初發現,就算一個Zoom會議的所有與會人士都位在北美,但Zoom還是藉由中國伺服器來產生及遞送金鑰;當時Zoom創辦人暨執行長袁征解釋,這是因為疫情爆發之後,他們緊急在中國增加資料中心的容量以作為因應,並在匆忙之中把兩個中國資料中心加入了備用白名單,已在得知之後將它們移除。不論如何,在隱私與安全問題之外,此事進一步動搖了外界對Zoom的信心,才讓Zoom祭出了補救措施。

數位高層成金控轉型關鍵,永豐金控找數位金融科技大腕萬幼筠擔任數位長

$
0
0

近兩年,金融產業進行數位轉型,找來跨界人才擔任數位長逐漸成為一股趨勢,最具指標性的就是玉山金控已故科技長陳昇瑋,兼具中研院研究員和臺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身分,跨界人才擔任數位長,不僅是學界跨足產業界的指標範例,他成功打造出新的AI團隊,也成了許多產業尋覓人才的重要參考。

在2017年底,甫接任永豐金控總經理的朱士廷曾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該公司未來主要發展方向以海外、數位和風險管理為主,業務發展則透過強化業務力、落實法遵風控以及稽核手段作為三道防線。因此,朱士廷率先在2018年,延攬具有警政背景的前富邦金控資安長李相臣,擔任永豐金控資安委員會召集人,並同時擔任永豐金控數位科技處處長兼總經理辦公室主任。

不過,永豐金控為了擴大數位高層的規模,在找來李相臣後,也接續聘用成大電機系教授張天豪擔任永豐金控顧問,負責AI與大數據的應用;更在4月14日找來前勤業眾信風險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萬幼筠,從李相臣的手中,接手數位科技處處長一職。這也讓永豐金控數位決策鐵三角的運作模式,正式成形。

顧問公司歷練,打造精準眼光與趨勢洞察力

萬幼筠從美國取得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資訊系統碩士學位,並取得馬里蘭大學資訊管理博士候選人資格回臺後,先後到臺灣資策會以及資誠(PwC)會計師事務所任職,後來於2000年被挖角,轉職到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一路從風險管理顧問部門協理、執行副總經理,到2012年以執行副總經理兼任資訊長,並於2014年6月,升任勤業眾信風險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之後也轉任勤業眾信集團董事,一直到2020年2月才正式離職。

萬幼筠在勤業眾信工作的20年間,也搭上全球各種新興科技與應用發展的浪潮。曾經與萬幼筠共事超過10年的勤業眾信風險管理顧問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曾韵表示,很多人在做數位轉型時,念茲在茲的都是衝業務、創新商業模式等等,但這往往會在法規遵循以及風險控管上有所疏漏。

不過,曾韵指出,萬幼筠在帶領風險管理顧問公司的期間,眼光精準,掌握全球技術發展趨勢、洞察臺灣市場發展、客戶需求以及法規遵循要求等,往往開風氣之先,率先同業投資未來兩年的發展趨勢,從最早期的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資訊技術基礎架構庫)、個資法、數位鑑識、企業舞弊以及金融科技(包含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她指出,也因為能夠早期布局,上述項目不僅成為風險管理顧問公司的重點營收項目,風險管理部門人數,更從原先只有十幾個人,逐步擴大到超過四百人的規模。

曾韵觀察,萬幼筠過往主要服務的產業以金融業為主,常年與金融業高階主管打交道,不僅要懂得金融業產業的領域知識,也必須理解金融業發展面臨的瓶頸與痛點,加上金融業是高度法遵、風控與主管機關高度監理的行業,如何將產業重要的技術發展趨勢,用管理階層聽得懂的話和董事會溝通等,也成為萬幼筠多年來練就的專長。她相信,在萬幼筠的帶領下,永豐金控有機會可以掌握趨勢、降低風險並符合法規,可以做到真正落地的數位轉型應用。

法學背景與政府專案審查資歷,有利產業溝通與數位轉型

技術力對萬幼筠不是問題,但金融業對法規遵循的高度要求,往往重創許多會計師事務所的產業顧問。因此,從2014年開始,萬幼筠為了更理解、深入掌握法律要素,便開始就讀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指導與授課教授都是國內法學界法理權威,奠定萬幼筠對法的理解與掌握外,他更整合產業實務經驗與法理背景,以資安管理的基礎建設作為論文寫作內容;之後,萬幼筠則以專業業師身分,成為東吳大學科技法律所的兼任助理教授。

共同在東吳大學科技法律所授課的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余啟民表示,他與萬幼筠是因為共同擔任許多政府資安、165反詐騙、個資法及電子商務發展、第三方支付與電子支付的審查委員而有許多互動,加上科技法律所需要許多產業專業人士擔任業師,而開始有了東吳科法所共同授課的機緣。

余啟民觀察指出,萬幼筠兼具金融產業專業知識,掌握資安與科技發展趨勢,加上深厚的法學背景,都讓他的立論基礎都更具有精準度;而過往在各個主管機關擔任各種專案審查委員的經驗,以及與產業高階主管的溝通能力,也都會成為萬幼筠帶領永豐金控從事數位轉型的重要利器。

朱士廷接受媒體訪問時曾經指出,「數位服務無斷點」會是永豐金控今年重要的目標,而包括資安、金融科技以及AI大數據的發展,則會是整合永豐金控數位產品服務的關鍵技術。

北市試辦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惹爭議,臺北市資訊局出面說清楚更多規畫

$
0
0

臺北市在4月12日和衛福部、新創業者業安聯手試辦「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初期先在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試辦,市長柯文哲預告下周將擴大在12個行政區健康服務中心登場。不過這幾天實名制口罩販賣機試辦卻引發不少爭議,包括口罩販賣機臺數量不足、銷售時間有限、需人員從旁協助,遭質疑為政治作秀,還有民眾使用多張卡片超額購買,以及民眾健保個資可能外洩等等。對此,臺北市資訊局出面澄清,也揭露更多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在開發及整個身分驗證、交易的程序。

此次北市和業安合作試辦的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以自動販賣機在北市健康服務中心銷售實名制口罩,以減少人工方式銷售口罩,身分查核、收款、口罩領取等流程投入的人力,並疏解民眾購買口罩大排長龍的情形。

目前在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部署的3臺實名制口罩販賣機,民眾只要插入健保卡,完成身分查核、實名制口罩購買資格驗證,就能以非現金支付,在1到2分鐘內購買口罩。但販賣機銷售時間並非24小時,平日(周一至周五)銷售時間為早上8點半到晚上6點半,例假日為早上8點半到中午12點。

從4月12日開始試辦,到4月13日結束為止,臺北市政府統計,一天半的時間共售出約1,500份口罩。而根據北市府在4月12日對使用販賣機的民眾作出口調查,144份問卷中,約8成5的人對口罩自動販賣系統感到滿意,但民眾也反映了一些問題,如販賣機臺口罩容量太少、插卡位置過高、流程不熟悉、機臺位置及排隊動線等等。

目前在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試辦的階段,先以一周的時間進行壓力測試,並蒐集口罩銷售各項數據。臺北市長柯文哲指出,未來將視第一階段試辦成效,配合中央政府的防疫政策調整。他日前受訪時還進一步預告,下周將擴大部署至12個行政區健康服務中心。

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為口罩實名制1.0加強版

臺北市過去和民間業者合作推動智慧城市,由市府提供實驗場域,開放有興趣的業者提出申請,由業者投入資金及技術,在實際的場域中測試技術或商業模式可行性,例如臺北市和業者過去合作的智慧城市專案,包括智慧路燈,以及和遠傳電信合作的5G網路應用,今年還和臺灣智慧駕駛公司聯手,將展開國產自駕巴士的道路行駛測試等等。

這次的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試辦,也沿用過去北市推動智慧城市的專案模式,臺北市提供場域,合作業者提供設備及技術,通過小規模進行PoC概念性驗證,以驗證技術或商業模式可行性,評估專案的成效,並提供業者在實際場域練兵的機會。

參與專案的臺北市資訊局長呂新科指出,此次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是在柯市長的指示下,由副市長黃珊珊帶領跨市府單位,包括衛生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資訊局等單位,和中央的行政院資通安全處、衛福部、健保署,與民間新創業者共同完成,約花費3個星期開發,當中最大挑戰在於介接健保署的口罩實名制系統,所幸獲得健保署資訊團隊的支持,開發API讓自動販賣系統介接健保署系統。「不論在資安、口罩配額、系統介接方面,這項專案是中央和地方共同合作的成果」。

呂新科認為,實名制口罩的推動,對我國在武漢肺炎的疫情控制、防疫上,扮演關鍵的作用,而不論是實名制口罩1.0、2.0,或是將來將推動的3.0,都是限期購買、預購的概念,其中涉及身分的核實、每人購買配額確認,再到支付、領取口罩等作業,而在口罩實名制1.0裡,這些銷售作業都是由藥局人工處理。

「口罩自動販賣系統目的為將流程中涉及的人力降到最低,相當於實名制口罩1.0的加強版、延伸,利用智能化科技輔助實名制口罩銷售」,他表示。

至於外界質疑臺北市試辦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當疫情過後,這些販賣機反而造成浪費。呂新科首先澄清,這些販賣機為業者租用,未來若疫情過去,能夠回復機臺至原本的功能,不會造成過度資源浪費。至於市府在這項專案中投入多少成本?「目前和廠商採用試辦計畫,主要費用都由廠商支付,目前傾向由市府負擔一部分的變動及運作費用,但這部份最終還要等到擴大落地至12個區才會定案」,他說。

改裝自舊有販賣機

這套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所使用的販賣機臺,是由業安和販賣機業者合作,改裝舊有的自動販賣機而成,利用外掛模組改裝,將一般販售食品的自動販賣機,改裝為實名制口罩販賣機,搭載螢幕,後端連線至健保署資訊系統,可即時查核購買者身分,查詢口罩購買紀錄,並支援Apple Pay、Google Pay、Line Pay、街口支付,以及悠遊卡、icash等非現金支付工具。

面對外界的諸多質疑,業安強調,實名制口罩販賣機並非從頭製造,未來武漢肺炎疫情趨緩後,口罩販賣機可回復成一般販賣機,不會產生浪費。另外,對於外界批評臺北市政府花大錢,他們也在臉書上澄清,這項試辦屬於北市智慧城市一部分,因此所使用的軟體、販賣機都由該公司承擔支付,政府並沒有投入金錢。至於口罩販賣機產能是否足以應付大規模部署,業安未正面回應,但現階段足以應付北市在12個健康服務中心的部署。

而在4月12日實名制口罩販賣機正式試營運後發生的一些問題,引發各界的關注,業安坦言上線初期確實發生一些問題,主要是因為開發時間太短,正式環境無法進行壓力測試,目前正努力改進中。

業安也指出,他們的目是是改進系統直到真的可用,解決藥局密度分配不均的問題,藥師銷售口罩的過卡、收錢、分裝口罩的三大問題,已能解決前兩項問題,分裝口罩還有待有人力資源的公司協助處理。

需人力從旁協助、販賣機營業時間受限

記者實際走訪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觀察民眾使用販賣機購買口罩的情形,3臺口罩販賣機集中於服務中心在松廉路的入口,販賣機成品字形部置,其中一臺販賣機因機臺內口罩銷售完畢,等待補充口罩,室外約有十位民眾排隊等候,因民眾首次接觸口罩販賣機,可能不熟悉使用方式,現場特地安排專人協助操作。因口罩販賣機僅能使用健保卡,一旁還設有人工櫃檯,接受外籍人士用居留證購買口罩。

以自助為主的自動販賣機,理論上應可以減輕人工銷售負擔,但從現場安排多位人員協助來看,確實在試辦階段,一些小地方反而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在場從旁協助。

舉例來說,當民眾用悠遊卡購買口罩時,現場人員提醒會有兩聲「嗶」,第一聲「嗶」僅代表為悠遊卡建立連線,第二聲「嗶」才是完成扣款,不少民眾聽到第一聲嗶誤以為已完成扣款,結果導致扣款失敗,最終沒有成功購買口罩,這些使用上的小細節需要專人協助。為避免誤會,臺北市長柯文哲已表示,未來口罩販賣機將改為一聲「嗶」完成扣款。

另外,由於販賣機認卡不認人,為避免民眾使用多張健保卡購買口罩,現場也由專人勸導民眾,一次排隊僅能使用兩張健保卡在販賣機買口罩,必需再排一次隊伍,才能使用另兩張健保卡再次購買。

原本北市健康服務中心和一般的健保特約藥局一樣,每天口罩配額為200份,北市在健康服務中心部署口罩販賣機後,考量到自動販賣機銷售效率,中央政府提高販賣機的口罩配額,3臺販賣機一天配額900份口罩。

對於口罩販賣機為何沒有24小時銷售口罩,呂新科則解釋,販賣機每日的口罩配額有限,口罩銷售完畢,當天即無法再提供口罩,另外,販賣機仍由健康服務中心員工人力補充口罩,加上安全考量,目前販賣機設置在服務中心內,因此需配合健康服務中心的上班時間。此外,串接健保署實名制口罩系統的API,也會在每天晚間11點失效。

民眾健保資料不落地

目前,實名制口罩1.0是在各地的健保約特藥局,開放民眾使用健保卡,過卡完成身分驗證後購買口罩,身分驗證在健保體系下完成,而臺北市試辦的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民眾則是以健保卡,在第三方業者的販賣機,線上串接健保署系統進行身分查核,不免讓外界擔心民眾的健保或個人資料遭第三方取得。

對此,呂新科表示,每臺販賣機透過臺北市政府的閘道,再介接到中央的資料庫,整個過程都是經由安全通道達成,第一階段是販賣機先透過電信業者MDVPN,建立安全通道連到臺北市政府的雲端機房,再透過防火牆及特定的通訊埠約定,和健保署的API串接。

他表示,自動販賣系統和健保署系統的串接過程中,只做必要資料的存取,自動販賣系統的健保卡卡機透過安全通道連至健保署的系統,只能得到資料查核的結果,例如個人身分的確認、實名制口罩可購買的份額,販賣機才啟動後續付款、口罩領取程序,完成後再回寫在健保署的資訊系統,註記該民眾已經購買口罩,過程中不涉及個資的交換,不涉及個資落地的問題。系統只會紀錄交易編號,及交易的金流資料。

為了降低接觸感染的風險,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也整合了非現金支付,降低人和人接觸的風險。

至於目前試辦口罩自動販賣系統,現場還是人力協助,呂新科表示,這是因為系統的成熟度,以及民眾對實名制口罩販賣機使用的不熟悉,需要人員的輔助,理想的目標是未來整個口罩自動販賣機的程序優化到一定程度,降低過程中需要人工介入的比率。

如同政府推動口罩實名制1.0、2.0,到即將推出的3.0,提供民眾多元的口罩購買方式,他認為,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系統未來若能納入中央防疫體系中,將可補足人工銷售口罩的不足,成為政府多元防疫體系的一環。

Google Chrome重新支援FTP

$
0
0

Google從2014年就開始計畫停止支援FTP檔案傳輸協定(File Transfer Protocol),更準備在今年4月釋出的Chrome 81將它關閉,不過,眼尖的BleepingComputer發現,為了讓使用者專心對抗武漢肺炎疫情,Google讓FTP重返Chrome穩定版。

Mozilla與Google都有逐步移除瀏覽器對FTP支援的計畫,主要著眼於40年前發表的FTP協定不只傳輸未加密,還利用明文密碼進行身分認證,是個不安全的協定,此外,Google也發現,只有0.1%的Chrome用戶還在使用FTP。

根據Google原本的規畫,今年2月釋出的Chrome 80雖然還可支援FTP,但有1%用戶的FTP功能是被關閉的,用以實驗用戶對此事的反應,並提供Flag手動開啟能力。

而4月7日發表的Chrome 81,在預設值就關閉了對FTP的支援,但依舊提供Flag手動開啟能力。同時準備在Chrome 82完全移除瀏覽器中有關FTP的程式碼與資源。

不過,Google軟體工程師Asanka Herath在4月10日表示,儘管Chrome身處棄用FTP的階段,但有鑑於現階段全球正在對抗武漢肺炎疫情,他們將重新啟用Chrome穩定版對FTP的支援,當人們的狀況好一些,能夠處理潛在的停擺或轉移之際,才會再繼續執行棄用程序。

Herath並未公布Chrome再度棄用FTP的確切時程,不過Google已決定跳過Chrome 82,直接在5月中旬發表Chrome 83,屆時將可一窺是否有所變動。

Google釋出大規模多語言AI模型基準,可評估模型跨語言的適應能力

$
0
0

Google發布自然語言處理系統基準測試Xtreme,其提供9項任務,涵蓋40種語言12個語系,多語言模型通過對各種語言,與不同等級的語法以及語意推理等任務後,便能依得分評估其效能。Xtreme可以評估人工智慧模型跨語言擷取共享知識的能力,而這有助於推動自然語言應用的發展。

自然語言處理主要的挑戰,在於要能夠建立一個可使用全世界6,900種語言的系統,Google提到,雖然大多數的語言都缺乏資料,並不足以單獨訓練出夠強健的模型,但幸運的是,這其中有不少語言,都共享大量的基礎結構,且在詞彙上,也有不少來自於同一來源,像是英文的Desk和德文的Tisch,都來自於拉丁文Discus,另外,也有不少語言的語意角色(Semantic Role)相似,像是土耳其語和中文都使用後置介詞,描述字詞之間的時間和空間關係。

因此,在自然語言處理中,仍有許多方法可以在訓練中,利用多語言共享結構,來克服資料稀疏的問題,Google提到,深度學習過去幾年的發展,學習通用多語言表示的方法數量已經有所成長,不過,這些方法都還是有所限制,只能處理少量的任務,以及聚焦在相似的語言上。

為了推動多語言學習的研究,Google發布了XTREME,這是一個評估跨語言泛化的大規模多語言多任務基準,XTREME中涵蓋許多未被充分研究的語言,目的是要最大程度提高語言多樣性,增加現有語言任務覆蓋範圍以及訓練資料的可用性;像是XTREME包含還在印度南部、斯里蘭卡和新加坡使用的達羅毗荼語系泰米爾語,以及受非洲地區民眾使用的尼日剛果語系中的史瓦希利語和約魯巴語。

Xtreme中的9項任務,包括了語句分類、結構預測、語句檢索和問答等,要使用XTREME評估模型效能,模型必須要使用可促進跨語言學習的多語言文字進行預訓練,而Xtreme會利用零樣本評估方法,來評估這些模型跨語言的轉換效能,也就是要求模型對未曾訓練過的語言資料進行預測,計算所有Xtreme任務的綜合得分。

Google在Xtreme中進行初步的實驗,發現即便是目前最先進的多語言預訓練模型,包括mBERT、XLM、XLM-R與M4都表現不佳,即便這些模型都已經使用大量多語言資料進行訓練,也能在英文的表現接近人類,但是在其他語言上的表現,效能明顯較英文表現低落。

這些模型仍然很難把知識轉移到非拉丁語系,這個結果在各模型於部分語音標記任務上的表現可以很清楚看到,mBERT在西班牙零樣本評估的準確度達到86.9,但是日語只有49.2;且所有模型都難以在距英語遙遠的語言,預測沒有在英文訓練資料中看過的實體,相較於葡萄牙語和法語的準確度有82.3和80.1,印尼文和史瓦希利語的精確度只有58.0和66.6。

實驗結果顯示,所有模型在英語和其他語言之間的效能差距仍然非常大,這代表在跨語言轉換上,還有很大的研究潛力,Google提到,說英文的人口僅占全世界的15%,但是英文卻一直是自然語言處理的重點,他們希望XTREME能夠促進多語言遷移學習的發展。

微軟更新Azure地圖服務網頁SDK,現支援多種常用GIS資料格式

$
0
0

微軟發布其Azure地圖服務網頁SDK更新,新增支援常見空間檔案格式,並且為彈出式視窗,加入了新的資料驅動模板框架,而為了向開發者展示Azure地圖服務使用方法,所建立的程式碼範例庫,微軟也新增了幾個新的範例,供開發者參考。

新版本SDK加入了空間IO模組,微軟表示,只要三行程式碼便能使用這個模組,簡單地整合空間資料以及Azure地圖服務網頁SDK;空間IO模組支援讀取與寫入KML、KMZ、GPX、GeoRSS、GML、GeoJSON和CSV等帶有空間資訊欄位的檔案格式,讓開發者可以直接使用既存的空間資料,而不再需要手動進行轉換。

空間IO模組還能讀取和寫入WKT(Well-Known Text)格式,WKT是由開放地理空間聯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制定的純文字標記格式,為一種將空間幾何形狀表示為字串的標準方法,可用來表示GIS向量資料,目前已經被大多數GIS系統支援;開發者也可以連接OGC服務,並且與Azure地圖服務網頁SDK整合。

新模組也可以讓開發者在地圖上覆蓋包含樣式資訊的複雜資料集(下圖),並且使用少量的程式碼就能進行自動化渲染,像是當使用者的資料符合GitHub GeoJSON樣式結構,其中就有許多元素能被自動用於客製化渲染。

微軟新增的彈出式視窗模板,可以讓用戶自定義在彈出視窗中呈現資料的方法,微軟提到,彈出模板可以讓開發者在地圖上,創建資料驅動的布局,像是將JSON物件傳遞進彈出視窗模板,就會產生屬性鍵值表格,此外,還可以指定各個屬性的詳細資訊,以改變其呈現方式,像是URL能以字串、圖片、網頁連結或是電子郵件連結顯示。

而且現在彈出視窗的顯示也更聰明了,彈出視窗現在會自動放置在地圖檢視範圍中,之前彈出視窗會在錨定位置上置中開啟,部分彈出視窗可能無法完整出現在使用者檢視範圍中,現在當彈出視窗錨定的位置在邊緣或是角落,彈出視窗會自動調整其開啟方向,使其能在地圖檢視範圍中完整顯示。

Azure地圖程式碼範例庫也越來越豐富了,現在已經擁有200多種範例,而這次新增的範例,包括從GeoJSON檔案中載入線段資料,以表示路徑網路以及計算兩點間的最短路徑,以及人口普查群組區塊分析,計算使用者框取區域內的人口,新的程式碼範例還展示了在地圖中顯示當地天氣的方法。


AWS推出適用於SAP部署的啟動精靈,引導用戶最佳化部署SAP應用程式

$
0
0

為了要讓客戶能夠更快速地部署SAP解決方案,AWS推出了適用於SAP的啟動精靈(Launch Wizard for SAP),透過應用AWS CloudFormation和AWS Systems Manager來調度AWS基礎資源,快速簡單地指引用戶在AWS上部署SAP應用程式。

AWS在去年發布了適用於SQL Server的AWS啟動精靈,引導使用者在AWS上部署高可用的SQL解決方案,現在擴增支援的應用程式,加入SAP解決方案。AWS提到,已經有許多使用者都使用AWS Quick Start和EC2建構和搬遷SAP工作負載,而這個適用於SAP的啟動精靈,可以提供快速的部署程序,無論是想要在AWS上部署新的SAP工作負載,或是將企業就地部署的SAP搬遷到AWS,都可以使用這項新服務。

啟動精靈會推薦適合使用者SAP工作負載的EC2執行個體,並且引導用戶配置系統,以最少的手動輸入,自動啟動AWS服務,AWS提到,啟動精靈能以兩倍的速度部署SAP應用程式。這個啟動精靈參考了數千個部署在AWS的SAP最佳實踐,可指導使用者正確配置SAP系統,需要的AWS服務容量和設定。

Vision Fund去年造成軟銀上市以來最大虧損

$
0
0

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集團在本周公布了2019財年(2019年4月1日到2020年3月31日)的年度財測,指出該年的營收淨額(Net sales)為6.15兆日圓(573億美元),但去年的營業收入(Operating income)為負1.35兆日圓,遠低於2018財年的2.4兆日圓,使得軟銀在2019財年虧損了7,500億日圓(約70億美元),創下該集團自1994年上市以來的最高虧損紀錄。

這並非是軟銀的正式財報,而是在財報正式發布前,依據惡化的市場環境所提供的即時訊息。

軟銀解釋,與2018年相較,去年營業收入的差異主要來自於Vision Fund的投資損失,約莫損失了1.8兆日圓(167億美元)。

簡而言之,軟銀旗下專門投資科技新創的Vision Fund,因為投資失敗,在去年吃掉了軟銀的所有獲利,還讓軟銀創下虧損紀錄。

Vision Fund的資金總額超過1千億美元,除了軟銀之外,其它投資人還包括沙烏地阿拉伯與阿布達比的主權基金、蘋果與高通等,迄今已投資88家新創,包括市值從480億美元跌至78億美元的WeWork,以及已在今年3月申請破產的通訊衛星業者OneWeb。

軟銀此次的年度財報預測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軟銀公布去年7到9月的2019財年第二季財報時,單季就已虧損了65億美元,原因同樣是Vision Fund。

儘管有投資專家認為Vision Fund動輒數億美元的大手筆投資,可能養大新創的胃口,但軟銀創辦人孫正義日前向富比士雜誌透露,Vision Fund所投資的88家新創中,可能有15家會破產,不過只要有相當數量的新創成功了,就能彌補或超越投資的損失。

FTC:美武漢肺炎相關投訴超過1.6萬件,以旅遊退費糾紛為大宗

$
0
0

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FTC)公布了從今年1月1日到4月12日所收到的、有關武漢肺炎(COVID-19)的投訴統計,顯示該機構在不到4個月的期間,就收到了16,788筆投訴,當中有9,384筆屬於詐騙案件,總計造成美國民眾1,278萬美元的損失。

在9,384筆詐騙案件中,與旅遊相關的投訴筆數超過2,800筆,主要涉及民眾取消了原本的旅行計畫而導致的退費糾紛,位居投訴排行榜第一名,民眾損失金額為468萬美元。雖然FTC認為這比較像是糾紛,但民眾則覺得自己被詐騙了。

除了旅遊之外,其它與疫情有關的詐騙投訴案件,還包括線上購物、簡訊、網路資訊服務,以及假冒為企業等。而被詐騙的總額可能高於報告所揭露的1,278萬美元,因為宣稱自己被詐騙的民眾中,只有46.3%填寫了損失金額。

微軟展延Windows 10 1809技術支援半年

$
0
0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下,繼3月底延長Windows 10 1709的技術支援後,微軟昨日(4月14日)再宣布把下一個版本,即1809版更新的技術支援截止日,延長6個月到今年11月。

微軟指出,考量到全球客戶受現有公衛狀況影響,為了減輕客戶的壓力,將延後終止多項產品的技術支援期限。除了Windows 10 1709企業、教育和IoT Enterprise版本外,Windows 10 1809家用、專業(Pro)及Pro Education、Pro for Workstation、IoT Core,以及Windows Server 1809 Datacenter與標準版的技術支援截止日,由5月12日延長到今年11月10日。

微軟同時宣布,暫停官方主動發出的Windows 10 1809家用及專業版功能更新。在11月10日期限來臨前,會重啟更新,但微軟表示為了減少衝擊,將會大幅減緩更新部署的速度,也會保持密切注意。

不過,曾被微軟延長技術支援期到30個月的Windows 10 1803更新的企業、教育及IoT Enterprise版本,仍然會按照微軟原訂規畫,在今年11月10日終止支援。

除了Windows 10 1809版外,微軟也另外宣布延長多項產品的技術支援。包括組態管理員(Configuration Manager 1810版)的到期日,由5月27日延後到12月1日。SharePoint Server 2010、SharePoint Foundation 2010及Project Server 2010到期日,由10月13日延後到2021年4月13日。

至於Dynamics 365雲端服務的客戶服務舊版Web版終端軟體使用期限,延後2個月到2020年12月。微軟也提供Dynamics 365 Finance、供應鏈管理及Commerce產品客戶暫停更新一段時間的方法。

微軟本月還將Exchange Online版基礎驗證(Basic Authentication)的關閉日期,延後到明年下半

傳Google Pixel手機、Chromebook將採用自有晶片

$
0
0

Axios周二報導Google正在打造自有晶片,最快可能明年用於Pixel手機,甚至Chromebook產品。不過Google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出,這款代號為Whitechapel的晶片,是由Google和三星合作開發,將使用5奈米製程生產,包含8核ARM處理器、提升Google Assistant效能,以及跑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專用元件。

幾個禮拜前Google已經拿到該晶片的首款原型,但是預計要到明年才會用在Google Pixel手機。而之後這款晶片預料也會用於Chromebook筆電產品中,不過時程會再往後推。

Pixel 3、3a及4手機都使用高通Snapdragon,而即將推出的Pixel 4a,一般也預料會採用Snapdragon處理器。

Google、Amazon和微軟近年開始向蘋果看齊,自行設計晶片等硬體元件,以便提高產品控制權及節省成本。Google為開發自有晶片,近年來大舉向蘋果和英特爾挖角。如今Pixel手機的安全晶片Titan M,便是由Google自行設計。

蘋果發表人潮移動趨勢網站

$
0
0

繼Google與臉書之後,蘋果也在本周發表了人潮移動趨勢網站,以觀察各地的人們是否有乖乖居家防疫。

蘋果的人潮移動趨勢報告主要可看到人們從今年1月13日迄今,開車、走路及搭乘大眾運輸的數量變化,以臺灣為例,在這段期間內,開車的用戶減少了21%,走路的減少了31%,搭乘大眾運輸的則少了53%。反觀疫情嚴重的紐約,開車的用戶減少了64%,走路的少了81%,搭乘大眾運輸也大幅下滑87%。至於義大利的開車用戶更是大幅減少了85%,走路用戶少了88%,搭大眾運輸的少了90%。

上述資料是蘋果從Apple Maps中搜集而來的,強調它們並未連結使用者的Apple ID,同時蘋果也不會儲存使用者的位置歷史紀錄,而是在使用者要求Apple Maps提供路線時,計算這些請求的數量,用以反映人們在開車、走路或搭乘大眾運輸的數量變化。

目前該資料庫包含了全球的主要城市,以及63個國家與地區。

各家科技業者都盡一己之力,來協助全球對抗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而它們所製作的人潮地圖也有不同面向的觀察,像是Google的人潮地圖,是以使用者的目的為主,可了解使用者在零售及娛樂場所、公園、大眾運輸設施等地的移動趨勢。臉書的人潮地圖則提供聚集、移動範圍與社交連結指標,能夠顯示人們的聚集與連結。

為了保護使用者的隱私,不管蘋果、Google或臉書都強調,自家人潮地圖蒐集的用戶資訊,都是匿名的。

史丹福大學、Fitbit合作研究以穿戴裝置偵測病毒感染症狀

$
0
0

Google旗下的Fitbit將與史丹福醫學院(Stanford Medicine)合作,開發以智慧型手錶和其他穿戴式裝置,偵測COVID-19等病毒感染早期症狀的演算法。

這項研究將利用智慧型手錶蒐集自願者的心率、體溫等大量生理資訊,以訓練一系列可辨識人體免疫系統啟動的演算法。當人體遭COVID-19、流感或其他病毒感染時,其免疫系統會啟動對抗而引起發燒症狀。

研究團隊將使用5種品牌的穿戴裝置,包括智慧手錶、智慧戒指等,並訓練5種演算法。本研究也將結合史丹福醫學院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已經在進行、以穿戴裝置追蹤COVID-19和其他快速傳染的病毒之研究。

主持這項研究的史丹福醫學院基因學教授Michael Snyder指出,智慧型手錶和其他穿戴裝置一天至少可做25萬次量測,因而可作為有效的監測工具。如果研究團隊演算法經驗證有效,將可用於及早偵測病毒感染,包括COVID-19,並遏止傳播。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一項兩年期研究中,也曾以Fitbit追蹤4.7萬名自願者的生理症狀,根據今年稍早公布的結果顯示,穿戴科技的確有助於及早偵測流感。

上個月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也和智慧戒指廠商Oura Health合作,測試用智慧戒指蒐集使用者體溫等生理數據,研究能否以穿戴裝置早期發現武漢肺炎的感染者。


微軟修補113個零時差漏洞,有3個已遭開採

$
0
0

微軟在4月的Patch Tuesday修補了113個安全漏洞,當中有17個屬於重大(Critical)等級,而且有3個漏洞已被駭客開採,它們分別是CVE-2020-1020、CVE-2020-0938與CVE-2020-1027。

其中的CVE-2020-1020及CVE-2020-0938,都與Windows內建的Adobe Type Manager Library有關,且微軟已事先提出警告。這兩個漏洞都會在Adobe Type Manager Library無法正確處理特製的Adobe Type 1 PostScript字型時現身,也都會迎來遠端程式攻擊。

駭客已針對CVE-2020-1020CVE-2020-0938展開目標式攻擊,但主要鎖定Windows 7用戶,在Windows 7平臺上屬於重大風險等級的安全漏洞,但在Windows 10上只被列為重要(Important)等級,主因為就算駭客成功開採了Windows 10上的相關漏洞,也難以執行遠端攻擊或權限擴張。

至於CVE-2020-1027則為Windows Kernel的權限擴張漏洞,是由Windows Kernel處理記憶體中的物件所造成,成功開採該漏洞的駭客,能夠藉由權限擴張來執行程式,雖然CVE-2020-1027已遭駭客開採,但駭客得先具備本地端權限,才能執行特製的應用程式,使得微軟只將它列為重要等級。

除了上述已遭開採的3個漏洞之外,微軟本月也修補了一個已被揭露、但尚未傳出攻擊行動的CVE-2020-0935漏洞。CVE-2020-0935藏匿在OneDrive的Windows桌面應用程式上,因無法妥善處理符號連結(Symbolic links)而造成的,成功開採該漏洞的駭客,將能竄改特定檔案以擴張權限。

根據微軟的說明,駭客必須先登入系統,繼之執行一個特製的程式來開採漏洞,成功的開採將能夠掌控整個系統。該漏洞也只被列為重要等級。

Zero Day Initiative(ZDI)還注意到另外兩個有趣的漏洞,一個是位於Windows DNS服務的服務阻斷漏洞CVE-2020-0993,另一個則是可繞過Windows Token安全性的CVE-2020-0981。駭客只要傳送特定的DNS請求到Windows系統上,就能開採CVE-2020-0993並阻斷服務,ZDI認為它雖然不能造成遠端程式攻擊,卻可讓未經認證的駭客執行攻擊,應該列在優先修補名單中。

而CVE-2020-0981則被ZDI形容為罕見的漏洞,因為在駭客繞過Windows Token的安全功能時,會直接形成沙箱逃逸。該漏洞是因Windows未能妥善處理Token之間的關係而造成的,根據微軟的說明,成功的開採將允許一個具備特定完整性級別(integrity level)的應用程式,以不同的完整性級別來執行,因而導致沙箱逃逸。

用於Chrome OS的PWA悄悄釋出,現可在Play Store下載

$
0
0

Chrome OS裝置跑Android App的效能為人詬病。近日Google在PWA (Progressive Web App)開發上有所進展,如果你是Chromebook用戶,可以在Play Store上下載包括推特及Youtube TV的PWA 。

PWA是很像傳統App的Web App,最終目的在任何平臺上都能跑得很順,不論是Windows、ChromeOS、macOS、iOS或是Android,只要裝置上安裝現代化瀏覽器。這將可以解決Chrome OS裝置跑Android App效能低落的問題。

最近媒體Chrome Unboxed發現,Google Play Store上的Android 版推特,被換成web化的PWA。PWA輕巧不占空間,也相當省電,跑在Chromebooks可大幅提升效能。下載後,PWA使用方法和App一樣,也會安裝圖示,也能設定推播通知。在Chrome OS上如果要移除,只要從Launcher中的PWA圖示按滑鼠右鍵,選取「從Chrome移除」即可。

不過目前選擇還不多。ChromeOS App平臺工程部主管Dominick Ng表示,目前PWA除了推特,還有Youtube TV。

現在到Play Store上搜尋推特和Youtube TV,將會看到Android版App的搜尋結果。但下載時當Google偵測到Chromebook或其他Chrome OS裝置時,就會自動下載PWA。

GitHub宣布解除免費使用者私有儲存庫協作人數限制,開放所有核心功能

$
0
0

GitHub擴增免費使用者的功能,所有GitHub帳戶的私有儲存庫將不再有協作者人數限制,這代表所有核心功能皆免費對所有使用者開放,使用者將能更不受限制地進行協作開發。

2019年初,GitHub就曾發布產品更新,開放免費版本使用者不限制數量創建私人儲存庫,只不過每一個儲存庫最多只允許有3名協作者參與開發,而現在GitHub解除這個限制,跟公開儲存庫一樣,不限制專案協作者數量。

過去當企業或是組織要使用GitHub進行私有開發,就必須要訂閱GitHub的付費計畫,但在GitHub對免費版本使用者開放核心功能後,團隊現在終於可以在同一儲存庫,進行CI/CD、專案管理、程式碼審查和套件封裝等工作,而需要進階功能,像是程式碼擁有者(Code Owners)、SAML等企業功能或是其他個人化支援的使用者,則可以升級選擇使用付費計畫。

在這次產品更新中,GitHub還降低付費團隊計畫的價格,每位用戶從每月9美元降低到4美元,這個降價政策立即生效,現有用戶帳單費用將會自動減少。這次收費調整,也凸顯出GitHub的計費策略改變,從原本按封閉程度收費,到現在轉為依功能收費。

不只GitHub,GitLab也在4月初的時候也擴增了免費功能,將18個原本在付費層級的DevOps功能開源,下移至免費的Core/Free層級中。這18個功能分別來自於DevOps生命周期中計畫(Plan)、創建(Create)與驗證(Verify)等7個階段,在GitLab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Sid Sijbrandij重新審視過所有功能後,決定開源這些功能,以促進開發社群的開發協作。

法國物流中心員工確診罹患武漢肺炎,法院規定Amazon只能在當地銷售民生必需品

$
0
0

Amazon法國物流中心有員工確定感染武漢肺炎(COVID-19),法國的工會組織Sud Solidaires即向當地法院提出訴訟,要求Amazon關閉當地的6個物流中心,不過,法官拒絕Sud Solidaires的要求,採取了權衡措施,規定Amazon只能銷售食物、醫療用品等民生必需品,以減少物流中心的負擔與人力需求,而且在24小時內就得實施。每違規一天,就會被判罰100萬歐元(110萬美元)。

Sud Solidaires主要是認為Amazon對員工的防護措施不足,才會使得員工感染武漢肺炎,因而要求Amazon關閉物流中心。

Amazon則已決定上訴,認為該公司已配發口罩,替員工量體溫,也改善環境的清潔與消毒,並遵從社交距離政策,並不同意法院的判決。

事實上,在武漢肺炎疫情擴散至全球之後,Amazon在許多國家的出貨程序,都改採「民生必需品」優先政策,若消費者購買的並非民生必需品,通常要更久的時間才會到貨。

思科啟動融資專案,協助客戶及合作夥伴渡過疫情衝擊

$
0
0

思科(Cisco)於本周宣布,旗下的融資部門Cisco Capital已推出新的「企業韌性計畫」(Business Resiliency Program),將提供25億美元的資金來支持思科的合作夥伴與客戶,協助它們渡過因武漢肺炎疫情而帶來的業務衝擊。

思科執行長Chuck Robbins表示,在此一疫情期間,該公司的許多客戶及合作夥伴都蒙受巨大的壓力,以期能執行業務,並維持生產力與安全,而現金流即是這些客戶與合作夥伴在此一環境下的首要考量。

因此,此一新的企業韌性計畫涵蓋了90天的訂金付款寬頻期,也允許客戶在購買新產品或解決方案時,將95%的費用延後到明年才支付,以讓客戶能夠繼續營運,並增加既有的現金流,客戶再自明年1月按月支付貸款即可。

該計畫適用於思科所有的解決方案,包括硬體、軟體與服務,以及特定的合作夥伴服務。

思科也準備利用該計畫來支持所有的合作夥伴,以利它們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並加速銷售循環。

Viewing all 3200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