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404

靠雲端搶救人命再早一步,救護車變行動急診室

$
0
0

每年消防急救案件超過上百萬件,就算全臺上千輛救護車投入,從通報、派遣救護車,到患者送達醫院就醫,平均還是得花上半小時。多數患者可以等待,但對心肺功能停止或腦中風等重症患者,這短短30分鐘卻是救命的關鍵黃金時間,救護車越早一步到達醫院,急診室團隊就能越快接手救治。

每年得出動18萬次緊急救護的新北市的救護作法卻很不一樣,光是去年,就有1,387車次的病患,不用等到抵達醫院,只需6分鐘等待救護車抵達後,直接在前往醫院的救護車上接受診療。光是今年前8個月,就有148位心肺功能停止的危急患者,因為早一步救助而成功救回一命。

過去很多地方的消防救護人員,在患者到院前,只能消極採取輔助急救處置,而無法直接採用更有效的急救手段,因為,救護人員不是醫師,所以患者往往到院後才能由急診醫師搶救,而容易喪失黃金搶救時間。但是新北市的醫師早在救護車抵達現場第一時間,就能透過遠端線上參與病患急救,即便人不在現場,也能做到立即線上指導,甚至到院前,醫院已經召集好醫療人員,準備接手治療。

靠雲端建行動急診室救護雲

為何新北市的緊急救護作法特別不同?他們可以將急診室系統提前延伸到院前啟動,在救護車上就能早一步地展開搶救,這背後的關鍵IT技術,新北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科長張冠吾自豪地說,「靠的正是利用雲端技術建立的一個行動急診室救護雲,可以提前在救護車上啟動急診室的醫療急救流程,來實現新北市的雲端救護。」

新北市消防局早從4年前開始推動這項雲端救護行動急診室(Mobile EMS Room,MER)專案計畫,開始利用雲端技術打造一個救護雲環境,目的是希望以心肺功能停止、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和嚴重創傷這4種特殊時間急症患者為對象,提前啟動院前搶救機制,以提高他們存活和身體癒後康復的機率。因為這4種會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醫學上皆屬於會隨時間消逝造成身體永久性傷害的重症,嚴重甚至讓患者可能喪命,所以要成功搶救就得跟時間賽跑,一旦錯失救命時間,即使之後送到醫院後有在技術高超的醫療團隊也回天乏術。

張冠吾表示,每件行動急診室案件的救護流程都是從派遣端開始,由指揮中心專責人員依據每一個救護案件不同的病症描述,事先來鑒別是不是屬於這4種急重症類型,藉此決定要不要派遣行動急診室救護車輛前往現場救護。

目前新北市消防局採用2階段派遣模式,來針對這4種重症患者進行救護,新北市消防局也是目前全臺唯一有採取雙軌派遣的消防單位。

在第一階段,指揮中心會先派遣離現場最近的救護單位到場進行緊急處置,再由專門派遣人員判斷是屬於4大急重症後,啟動第2階段,也就是加派具備行動急診室功能的救護車到場接手搶救,來縮短急症患者等待急救的時間,「從2013年開始運作至今,從派遣到達現場接觸病患只須約6分鐘完成。」他說。

不像傳統救護人員只能幫危急患者做一些輔助緊急處置,如提供氧氣罩呼吸、施行心肺復甦術等,相較之下,行動急診室救護員能在救護車內為患者做到更多到院前的緊急醫療處置,如採取緊急插管、手動電擊等急救手段,也能施打急救藥物,來維持病患生命徵象,增加患者到院治療的黃金救命時間。

新北市消防局利用雲端技術打造一個能和現場救護環境同步的行動急診室雲端平臺,目的是以4種急症患者為對象,提前啟動院前搶救機制,以提高他們存活和身體癒後康復的機率,且此平臺能串聯指揮中心端、分隊端、救護端和醫院急診系統,還加入了遠距醫生指導機制,讓醫院急診值班人員和合作的醫生,即使人不在現場,也能遠端參與現場搶救。圖片來源/新北市消防局

去年救護車行動急診室提前救治1,387件

去年新北市緊急救護案件總共有186,808 件,其中這4大重症案件所占的比例以急性心肌梗塞最高為2.09%,其次則是心肺功能停止的1.69%,而急性腦中風與嚴重創傷各自也有1.47%和0.69%。而屬於行動急診室的急救案件全年約有1,387件,數量雖然只占全市救護次數比例的不到1%,但從新北市開始導入行動急診室系統後,也逐步提高這4類重症患者的存活機率,以心肺驟停患者來說,張冠吾表示,去年多達有145人被成功救活,但還未導入前,2010年只救活了86人,甚至患者康復出院比例也比以前改善不少,從2010年的3.09%,到了2015年提高到6.9%,到今年, 救回人數更向上攀升,8個月內已成功救回148人。

張冠吾表示,新北市行動急診室的緊急救護服務之所以能夠針對這4種重症患者,做到比傳統救護車能救活更多的人,甚至提高患者癒後康復的成功機率,不單單只是有加入更多的急救處置和配備更好的醫療設備,關鍵還是得靠IT協助才有辦法達成。

新北市如何用IT改善傳統緊急救護流程

為了提高這4類重症患者的存活和完全康復機率,新北市消防局4年前開始利用IT來改善傳統緊急救護流程。他們在板橋總部消防大樓機房內,打造了一個行動急診室雲端平臺,建立一個可以和現場救護環境同步的雲端救護環境,能串聯指揮派遣端、救護端和醫院急診系統,還引進了遠距醫生指導機制,讓不論是派遣中心人員、醫院急診執班人員或醫生,即使人不在現場,都能線上觀看現場救護情況,隨時追蹤病患狀況。

以醫院急診端來說,張冠吾表示,傳統救護車到院前一般都會對病患做檢傷分類,這些檢傷記錄可以加快病患到院後的確診時間,以縮短病患診療時程,但過去院前的救護端和院內流程,兩者並無整合,醫院急診人員無法實際看到現場病患狀況,兩端之間也僅能以無線電方式溝通,沒有良好的聯繫管道,使得即使在救護車上已進行患者身體採集或量測,到院後仍得要重新在做一次,張冠吾也以一個心臟科救護案件來舉例,心臟病患者到院後同樣必須經過檢傷、身體撿查後,才會通知心臟科醫師來會診,這段等待時間可能長達半小時,也壓縮病患真正能被治療的時間。

現在,病患到院前,張冠吾表示,醫院急診室系統就能夠經過行動急診室雲端平臺取得所有和病患相關的病情資訊,包括現場救護人員的評估報告及醫療設備記錄下的病患生命徵象,如血壓、心跳變化等,來隨時掌握患者病情,急診執班醫師也能從遠端持續監看救護車上病患的急救狀況,而透過與院前救護端的流程整合,反而能取代院內檢傷流程,甚至針對有危急的病患,提早在後送階段,就能提前啟動院內預警機制,病患還沒到院,醫院內就已召集相關醫療人員準備收置,來加快病患救治。

新北市這項行動急診室專案,目前已經與包含臺北市跟桃園在內的15家大型醫院合作,例如亞東醫院、萬芳醫院、馬偕紀念醫院、三軍總醫院、聯合醫院三重院區和臺北慈濟醫院等。

另外透過行動急診室的救護方式,也有助於改善傳統管控救護品質的作法。張冠吾表示,過去要監看現場施救品質,得要加派護理師跟車,案件量多時,人力成本就是一大問題。

但現在,護理人員直接從線上就能觀看每件救護案件執行過程中所有的醫療處置,不用人到現場,就能做到遠距跟案,控管救護品質,不只是現場救護人員能看到,醫院和合作的指導醫師也都能同步監看現場施救過程,也提升了他們對於現場施救人員的信賴,未來可以更放心授權救護員現場進行更多急救措施,或是開放更多藥物給予使用。

新北市行動急診室救護車配備格外不同,例如車內提供能現場緊急處置的高階醫療設備,還有能輔助病症評估的行動裝置,例如手機等,連救護小組成員的資格,也都必須有高級救護員資格,例如新北市消防局莒光分隊的5名行動急診室隊員全部都是高級急救員,能依法被授予在現場實施進階的緊急醫療手段,也能給予患者施打藥物,來搶救生命。

行動急診室即時回傳救護畫面的關鍵

為了能夠讓現場救護畫面能完整即時呈現,在現場停留階段,行動急診室隊員頭盔上會安裝一組鏡頭,可以即時錄製現場畫面和收音,連在救護車內也都有加裝攝影機, 一旦救護員離開現場後,畫面就會自動切換到車上來顯示,而每輛行動急診室救護車上也配有多臺醫療急救設備,比傳統救護車能做到更完善的急救處置,例如裝有一臺高階心電圖測量儀器,能量測12導程心電圖,就比只提供初步心電圖檢測的傳統救護車的設備,能得到患者更多方位的生理資訊,甚至可以做為患者病情診斷的使用。「行動急診室的醫療設備幾乎已經貼近急診專用等級。」張冠吾說。

平時出勤時,這些醫療器材則是被放進救護員隨身攜帶的一個紅顏色的急救醫療包內,這些醫療儀器可以記錄下患者的生理資訊,如血氧、血壓等,也具備連網功能。這些從鏡頭拍下的現場影音畫面和儀器量測到的病患生理資訊,能夠透過Wi-Fi,連上一臺4G無線分享器,再將各項資訊透過4G行動網路,傳送到後端的行動急診室雲端平臺上,若是遇到沒有網路的地方,這些病患生理資訊則會先儲存在另一臺工業平板裝置中,等到恢復網路後再傳送。

新北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科長張冠吾說:「如何將醫院內的急救流程,提前到院前啟動,背後關鍵不是人力也不是設備投資,而是得靠雲端技術,才有辦法實現,這正是行動急診室的技術核心價值所在。」

雲端平臺靠行動裝置整合緊急救護流程

即時呈現場施救過程外,透過行動急診室的雲端平臺,也能讓緊急救護流程可以與行動裝置更密切整合,來加快救護進行。救護車在現場停留階段,行動急診室急救員開始接觸病患時,能利用手機上開啟他們自行開發的專屬App,來進行案件的評估,急救員可以依據現場病患生理狀況,來填寫評估指標,例如傷心指數、有無服用藥物、昏迷指數幾分,來判斷是屬於4大重症的哪一類,同時也能夠依據目前的救護進度,例如到場、離場、到院等階段,來啟動相對應的的處置,如當現場急救人員接觸到病患之後,該時段執班指導醫師的手機即會接收到行動急診室案件的發送通知,而醫師能夠利用手機App,以迅速查看該病患案件的現場評估指標,並立即線上下達指示;而離開現場前,救護員利用手機App選定後送醫院後,負責接收病患的急診室也會收到該案件的通知,以從急診系統螢幕觀看案件進行的情況和患者病理資訊。

救護車也有特殊設計強化派遣效率

不只是能將合作醫師和醫院端及早加入,變成緊急救護流程的一環,連救護車前座還配備有一個專為救護開發的車用導航平板(俗稱車機)也能與後端的派遣系統串接,可以即時顯示收到的派遣案件資訊,該車機內也具備GPS定位功能,當所屬分隊接收到派遣令後,可以自動在地圖上顯示急救患者的所在地點,派遣中心也能隨時追蹤車子位置,掌控案件進度。另外車機下方還有一排按鈕,可以詳細記錄各個救護時間點,例如出勤、到場、離場、到院等,救護員下車後也能改透過手機來接續記錄,透過後端的行動急診室雲端平臺,能做到救護人員跨手機和平板裝置,來無縫完成救護作業。

目前新北市管轄的29個行政區內,共有64個消防分隊總共配置有100多臺的救護車輛,來提供現場緊急救助服務,截至今年,一共有22個小隊已進駐有行動急診室的救護車輛,現場隨時待命,來搶救這4種重症患者,張冠吾表示,目前全市共有28輛行動急診室救護車,今年底更將擴編增加到38輛。

張冠吾表示,通常每輛行動急診室救護車輛配給有2到3名的緊急救護技術員,全部都是具備有高級救護資格的急救員,目前全新北市有424位高級救護員,被分派到配有行動急診室救護車的分隊。

不像一般救護員多屬於中級或初級救護資格,只能給予病患基本的緊急處置,如提供氧氣罩呼吸、施行心肺復甦術或是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並且也無法給予患者施打藥物。

相較之下,行動急診室的救護員可以獲得較多的授權,能依法在急救現場採取如插管、手動電擊等進階緊急醫療處置,也可以給予患者施打藥物,目前能允許為患者施打的急救藥物多達6種,例如支氣管擴張劑、胺碘酮等與心肺方面有關的急救藥物,這些都是在做為維持病患生命徵象,增加救命機會的重要手段。

張冠吾表示,今年開始,將會在原本6種藥物外新增加另外5種藥物,例如和心臟急症有關的藥劑,像是硝化甘油含片和雙重抗血小板的抑制藥物,還有呼吸道方面的藥物治療等 。

不過畢竟緊急救護員並不是醫院急診醫生,即使有高級救護能力,事後仍須醫師授權在救護記錄上簽名,以確保急救處置符合醫療規範。目前新北市也聘任一批急診專科醫師群提供線上指導,共有54人,採排班制,8小時為一班,每班有一個正班,2個備班。每位負責該時段的指導醫師執勤不用待在醫院,也不用親自到場,只要手機有開就能接案,隨時能查看病患案件的現場處置情況,在送醫期間也能即時監看病患生命徵兆,還能同步利用手機給予現場人員指導,甚至現場救護人員面臨醫囑授權外的危急狀況,而非得要靠非常緊急措施才能救命時,例如施打還未開放的藥物等,急救員也能迅速線上取得指導醫師授權,來搶救生命。 

 新北市消防局今年也計畫要將心臟科和神經科醫師加入指導醫師團隊,來提高重症患者存活和完全康復的機率。張冠吾表示,目前擔任行動急診室救護的遠距醫生全都是急診專科醫師,但有時,針對一些需專門科別醫師才能授權的緊急救護處置,急診醫師並沒決定權限,例如,靜脈血栓溶解劑是目前用來治療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有效方法,但要下達靜脈血栓溶解劑的注射命令 ,必須經得神經科醫師的同意才能執行,但許多時候,等到神經科醫師來到急診室後,病患已經延誤不少救治時間,甚至,這類的緊急醫療處置,因為伴隨高風險,即使患者到院後,醫院還得另外花時間說服家屬,等到同意書簽署後才能為患者施打,以致於容易錯失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的黃金搶救時間,而失去救治的機會。

未來,透過將心臟科和神經科醫師納入線上指導醫師團隊,張冠吾也表示,行動急診室救護員到達現場後,一旦判斷為腦中風患者,直接在院外就能叫回執班的神經科醫師,而不是等到患者送醫後才通知醫生回院。

在送醫途中,醫師也能邊利用遠距方式,透過車上螢幕跟救護車上的病患家屬對話,提前說服他們簽署手術同意書,來縮短病患到院後施打藥劑的等待時間。

張冠吾更計畫明年把更多急診醫療設備搬上救護車上來使用,早一步為患者採用更多進階緊急處置,例如針對胸部外傷而造成張力性氣胸的患者,可以緊急予以胸腔減壓等,加快到院前的病患搶救時間。

 

 新北市行動急診室救護車6大特色 

行動急診室特色1:即時回傳救護車現場畫面

不只是急救員戴的頭盔,連救護車內也都裝有攝影機,可以立即錄製現場影像和聲音,將畫面即時回傳雲端,讓醫院急診室和指導醫師,能隨時監看救護車現場救護過程。

 

行動急診室特色2:配備進階急救醫療設備

救護車上醫療設備等級更高,甚至能診斷患者病情,如上圖的紅色醫療急救包內,配備一臺比一般救護車還能取得更多患者生理資訊的12導程心電圖儀器,協助病症判斷。

 

行動急診室特色3:靠行動App輔助病症評估

急救員接觸患者後,能用行動App事先設好的評估指標來輔助評估患者病症,如傷心指數、有無服用藥物、昏迷指數等,並將評估結果回傳雲端,讓醫院或醫師等可即時查看。

 

行動急診室特色4:配備救護專用導航平板

每臺救護車前座配備專為救護開發的車用導航平板,能與後端派遣系統串接即時顯示派遣資訊,也能迅速找出患者位置,縮短派遣反應時間,提高車輛靈活調度和派遣的能力。

 

行動急診室特色5:急診室提前接收即時病症情報

救護人員用手機App完成病情初步評估後,只要點選將送往的醫院後,被選擇的醫院急診室就能透過急診室系統,接獲患者病情的各種資訊,例如用App判斷的病症評估等。

 

行動急診室特色6:遠端醫生用手機提供救護指導

除醫院外,另有一群線上醫師,不用到救護車現場,也能用手機觀看現場救護畫面,還能線上下達治療指示,遇到醫囑授權外的危急狀況,也能迅速線上授權,搶救患者性命。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40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