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福特汽車宣布,將投入110億美元在10年的數位轉型。主要是在福特汽車上安裝大量感測器,作為生成數據的源頭,例如即時地偵測引擎性能、煞車系統性能、輪胎胎壓、道路狀況、以及空氣品質等狀態的感測器。福特的感測器能夠以高達每秒50次的速率更新數據,在1小時的車程中,生成約25 GB的數據。
有了這些數據,福特能夠提供幾項新的「智慧型」汽車功能。汽車能夠偵測、並提醒駕駛人注意盲點處有其他車輛;幫助駕駛人保持行駛在車道上;在即將撞車前及時自動煞車;(在駕駛人的同意下),偵測到前方交通減緩時減速。電動車提供目前及預測電儲量狀態的資訊,以及計畫車程需要的充電時間量。在充電站,通知使用者是否因為停電、插頭鬆動、或其他類似事件而意外停止充電。車子甚至會規畫路線,確保行程中充飽足夠的電。
福特汽車也透過名為「SYNC」的車用通訊系統,以及應用程式商店取得、並透過手機連結的各種APP傳輸數據。福特的APP除了把駕駛人從A點運載至B點,也在開車途中提供適合駕駛人的生活服務,例如一款APP讓駕駛人可以透過智慧型語音助理Alexa訂購星巴克咖啡。
了解新興的數位生態系
為了釋放數據的新潛力,企業需要數據接收者網路分享數據。這些數據接收者當中有一些位於企業的價值鏈上,例如,福特汽車出產的車子中任何特定元件上的感測數據被拿來和軟體設計部門、AI中心、單位協調數位服務、儲存備用零組件的倉儲中心、服務據點等等接收者分享,全都是福特組織的一部分。這些數據接收者可以協調活動,執行新的數位價值主張,例如預測性維修服務。感測器數據的其他接收者不在價值鏈上,例如亞馬遜(Alexa智慧型音箱)、星巴克、銀行、天氣或交通APP供應商,這些數據接收者調整扮演的角色,實現前文敘述的福特汽車上提供的車上訂購咖啡服務。數據生成者和資訊接收者網路構成數位生態系,對傳統企業而言,這種網路有兩個部分:其一,生產生態系(production ecosystems),由公司的價值鏈形成;其二,消費生態系(consumption ecosystems),不是公司的價值鏈形成的。
生產生態系
生產生態系是公司「內部」參與生產與銷售產品的各種實體、資產、及活動之間的數位連結,包括供應商、研發、製造、組裝、及通路所形成的。因為公司的整個價值鏈活動有感測裝置,並且有物聯網賦能,才能建立這些連結,因此,生產生態系提供一條能釋放數據價值的內部管道。舉例而言,在公司供應鏈中建立一個感測網路,可以讓公司根據存貨使用狀態的即時數據,完成更緊密的存貨協調。又如,在智慧型工廠裡安裝感測器,讓機器、機器人、或生產與組裝單位之間同步溝通,簡化工作流程,進一步提升作業效率。
透過產品中安裝的感測器,生產生態系傳輸產品生成的數據,發展出增進產品性能的特色及服務,創造新價值。當產品根據個別消費者的使用數據來調整特性時,就能做到這點。此外,可以使用有形的指標來追蹤、改善、及展示這類服務的結果,例如,奇異公司為飛機引擎推出「以成果為基準」(outcome-based)的服務:機師依循智慧型引擎指示,節省燃料,奇異公司根據實際的燃料成本降低成果來收費。因此,除了傳統的噴射引擎銷售營收,也增加了營收。
其他公司也可以採取類似行動,供應根據數據調整的智慧型產品,改善產品成果。舉例而言,歐樂B(Oral-B)的智慧型牙刷追蹤刷牙結果,並在APP上展示結果,藉此改善刷牙習慣。開拓重工根據感測器監測到的機器使用及磨損狀態即時數據,減少機器故障停工時間。這些例子顯示企業如何從生產生態系釋放新價值,當研發、產品發展、行銷、銷售、及售後服務單位透過數位連結來接收、分析、生成、分享、及應感測數據創造這種價值。感測網路愈精細、愈普遍涵蓋,生產生態系就愈大。
消費生態系
「消費生態系」與「生產生態系」的不同之處是,「消費生態系」把「外部」連結至公司的價值鏈。消費生態系由一個「外部」實體網路形成,那些外部實體為產品的感測器生成的數據提供互補、完善作業。例如,星巴克根據車子感測器傳來的數據,為駕駛人供應咖啡;一個停車位以數位訊號通知一輛車子,告知這個停車位是空的。跟公司的價值鏈的單位及實體不同的是,公司並不直接控管外部網路。這個獨立實體構成的外部網路隨著更多資產加入數位連結而擴展,例如,當有更多零售商(星巴克以外的零售商)或更多資產(例如停車場)數位連結至福特車的感測器數據,提供互補、完善作業,福特的消費生態系就會擴大。
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在數據和數位連結的現代發展與進步問世之前,不存在消費生態系。舉例而言,當一個燈泡嵌入感測器後,便形成燈泡的新消費生態系。「智慧型燈泡」內含感測器,收集動作、物件位置、及聲音之類的數據,這些數據為各方開啟創造價值的新機會。消費生態系可能形成多個領域,這取決於智慧型燈泡生成的數據,以及吸引的第三方實體。以動作偵測為例,當住家中無人時,若燈泡的感測器偵測到有動作,就對保全服務生態系和行動應用程式發出警訊。藉由感測及追蹤倉庫裡的存貨狀態,可以形成一個改善補給與物流作業的實體生態系。藉由感測槍擊事件,可以形成一個攝影機數據、911接線員、以及救護車的生態系,改善街道安全性。消費生態系為傳統企業提供新管道,提供釋放數據價值的新方式。
消費生態系與數位平台
「生產生態系」提供釋放價值的「內部」管道,「消費生態系」則是提供釋放價值的「外部」管道,不過,為了從外部管道衍生價值,公司必須協調各種互補實體之間的數據交易作業;換言之,公司必須以一個數位平台模式來運營。位於波士頓的新創公司星空照明(CIMCON Lighting)開發出能感測槍擊事件的智慧型燈泡,這家公司運營一個平台,連結攝影機之類的物件,以及警察與救護車服務及醫院之類的實體。福特的咖啡訂購服務是透過平台來協調駕駛人、Alexa、星巴克、各種應用程式開發商、以及銀行之間的數據交換。雖然對產品而言,這是一個新概念,但這方法與許多現有的數位平台協調各種第三方彼此交流或交易的模式,例如,臉書協調朋友和群組間的新聞及資訊分享;Uber共乘平台協調駕駛人與乘客之間的交易。
靠數據經營的生態系
因此,不論是生產生態系或消費生態系,「數據」是串成這些數位生態系的共同脈絡。在生產生態系裡,數據被數位連結的價值鏈加以利用;在消費生態系裡,數據被數位連結的互補實體加以利用。這兩個生態系把企業的競爭範圍從「產品」擴展到產品生成的「數據」,兩個生態系都為企業帶來改變和消費者互動方式的新機會,幫助企業想像數據的無窮潛力。不過,企業必須把不同類型的生態系分開來分析,因為需要不同的業務模式(一個是價值鏈,另一個是平台),不同的業務模式需要不同的能力。認知與了解這些差別,也能幫助企業發想更多的策略選擇,思考打造數位策略更多的方法。(本文摘錄整理自《數位競爭策略》,商業周刊提供)
![]()
圖片來源_商業周刊
書名 數位競爭策略:企業如何從數據中打造競爭優勢、做好數位轉型?(The Future of Competitive Strategy)
莫漢.薩布拉曼尼亞(Mohan Subramaniam)/著;李芳齡/譯
商業周刊出版
定價:450元
![]()
圖片來源_IMD Business School
作者簡介
莫漢.薩布拉曼尼亞(Mohan Subramaniam)
國際知名管理學者、數位策略大師,知名企業高階經理人教練。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 Business School)策略與數位轉型教授,曾任康乃狄克大學、波士頓大學及波士頓學院,經常在著名學術期刊發表文獻,目前也擔任《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編輯顧問委員會委員。深入研究數位轉型、數據驅動策略與生態系設計等領域,是國際公認數位策略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