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176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明年1月出爐的Chrome 64可讓網站自動消音

$
0
0

Google在上周公布了Chrome瀏覽器的自動播放(autoplay)政策時程表,指出10月出爐的Chrome 63將允許使用者將網站消音,明年1月問世的Chrome 64則會自動讓網站消音。

在影片內容成為風潮之後,不少網站都嵌入了自動播放的影音內容或廣告,並會在使用者造訪時自動播放,不過,它們不但可能嚇到使用者,也會損耗使用者的頻寬或電池壽命,才使Goolge決定制定自動播放政策。

在該政策之下,Chrome只允許消音或未含聲音的影片自動播放,或是在使用者瀏覽該站時點擊特定位置時才播放;此外,若網站被使用者存放在行動裝置的主螢幕上,或者是桌面使用者經常播放影片的網站,都能在使用者造訪時執行自動播放。

根據Google所公布的政策部署時程表,預計於今年10月問世的Chrome 63正式版將會新增一個使用者選項,允許使用者關閉特定網站的聲音,而明年1月出爐的Chrome 64只會自動播放沒有聲音的影片,以及在那些使用者經常造訪並播放影片的網站上執行自動播放功能。

時程表:

Google設計了一個媒體交流指數(Media Engagement Index,MEI)來判斷使用者與網站之間的媒體播放互動程度,假設使用者經常造訪某站,卻顯少播放影片,那麼該站的MEI分數就會偏低,而YouTube或Netflix等以自動播放作為核心體驗的網站應該就會有較高的MEI分數。

換句話說,Google的自動播放政策是為了替使用者過濾那些採用GIF、自動播放廣告或影片的網站。Google認為,新政策將讓使用者更能掌控瀏覽器的媒體播放行為,也讓出版商更清楚如何實現自動播放服務。


臉書第四座AI研究實驗室落腳加拿大,聚焦機器學習、人機對話研發

$
0
0

臉書(Facebook)日前宣布,將在加拿大蒙特婁設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AI Research Lab),並著重於機器學習和對話系統的研發。

這是臉書的第四個AI研究實驗室,且是臉書第一次在加拿大投資研發實驗室。而臉書也在官網解釋吸引臉書在加拿大建立AI研究實驗室的原因為,加拿大蒙特婁既有的學術AI社群、新創公司生態系統,以及鼓勵AI研究的政府政策。

此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將由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電腦科學系教授Joelle Pineau所帶領,Joelle Pineau同時也是麥吉爾大學推理暨學習實驗室(Reasoning and Learning Lab)的共同指導教授,她的研究著重於規畫、學習和決策演算法,以及人機互動,並應用於機器人、醫療保健、遊戲、神經對話系統等領域。

另外,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也是臉書人工智慧團隊(Facebook AI Research)的一部分,在加拿大蒙特婁的研究團隊,將由超過百位跨加州門洛帕克(Menlo Park)、紐約、巴黎等城市的AI科學家所組成,且此研究團隊將透過研究論文、開源軟體、技術會議、技術工作坊、研究合作等研究社群活動,來進行技術交流,以及著手進行各種領域的AI研究專案。

此外,臉書也與加拿大進階研究院(Canadi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Research,CIFAR)、蒙特婁學習演算法研究院(Montreal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lgorithms,MILA)、麥吉爾大學,以及蒙特婁大學(Université de Montréal)合作。

 

CCleaner遭植入後門,雲端版及官網下載都中鏢

$
0
0

思科旗下安全研究室Talos發現Avast旗下一款知名系統清理軟體CCleaner遭植入後門程式,使上億用戶電腦可讓駭客入侵及竊取資料,使用者應儘速升級。
 
CCleaner系統維護軟體隷屬於Piriform,可提供暫存檔清理、系統分析以維護電腦效能,2016 年11月全球總下載次數超過20億,Piriform公司現由Avast持有。今年9月13日CCleaner 5.33版觸發Talos的攻擊偵測系統,研究人員經過分析,員發現這個32-bit binary包含一個具有網域產生演算法(Domain Generation Algorithm, DGA)及寫死的C&C功能的惡意程式。進一步分析顯示,並非僅第三方軟體商店散佈的CCleaner有問題,就連CCleaner官網下載的都是有毒版本。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CCleaner 5.33版遭到感染期間是從今年8月15日到9月11日。攻擊者透過非法修改CCleaner.exe binary,植入一個2階段的後門程式,並從遠端IP位址傳送惡意程式碼到受害系統。一旦安裝遭感染的軟體,就可能讓攻擊者暗中竊取用戶重要系統資訊或檔案,再回傳給外部的C&C伺服器。
 
問題還不只如此;Piriform執行長Paul Yung本周一也坦承,內部研究發現除了CCleaner 5.33.6162版外,雲端版CCleaner Cloud 1.07.3191版也在遭到非法竄改並植入惡意元件。
 
Piriform在上周接獲Cisco Talos通報後已在9月12日釋出乾淨的5.34版。Pirfiorm也已修補雲端服務的問題,用戶也會自動接獲更新。
 
至於惡意程式碼如何入侵CCleaner,以及攻擊來源、時間及背後攻擊者為何,相關人員還在分析。Piriform呼籲使用者儘速升級到最新版本軟體。

 

英特爾聯手Waymo打造全自動駕駛車

$
0
0

英特爾(Intel)及Waymo周一宣佈一項自駕車合作,Waymo將使用英特爾多方面技術,以自主打造自駕能力達Level 4和5的自駕車。 
 
除了光達(LiDAR)、雷達及視覺系統外, Chrysler Pacifica的運算平台也是由Waymo全數自主設計開發,以便能打造出完全符合自駕目的的元件。Waymo和自2009年即已開始使用英特爾的產品。
 
雙方最新合作,Waymo的Chrysler Pacifica休旅式自駕車從設計階段就會整合英特爾技術,從晶片、連網及感測資料處理技術將會使用英特爾方案。英特爾執行長Brian Krzanich指出,隨著Waymo自駕技術愈來愈智慧,功能日愈強大,其高效能軟、硬體需要有更強大而有效的運算架構。結合英特爾技術,將可強化Waymo車輛即時自主決策能力,將自駕等級提高到Level 4和Level 5。
 
Level 4或Level 5是指車子自動駕駛的能力等級。在Level 4下,車子可以接手所有駕駛和環境監測,不需要人類介入,但僅限行駛於車子較少的路面或高速公路上。到Level 5時,車子完全自動化,不再需要方向盤、剎車和油門。
 
Waymo和英特爾可以說是發展自駕車最積極的兩家大廠。英特爾上個月完成自駕車平台業者MobileEye的153億美元收購,預計年底首批自駕車隊上路。而Waymo更是一面和Uber打智財官司,一邊擴大路測及合作生態體系,它的Chrysler Pacifica車隊現有600台正在路測中,並有傳言Waymo可能收購共享車隊Lyft。

 

AWS推出以秒計費的Linux EC2服務

$
0
0

由於Google及微軟Azure競爭者推出以分計價的雲端服務計價方式,現在AWS宣佈推出以秒計費的服務 

在過去以小時為單位的計費方案下,企業即使只用了幾分鐘也被收取一小時費用,形成浪費。AWS表示,因應許多企業客戶希望能縮短EC2執行個體(instances)服務的計價期間,以便將效益發揮到最大,自10月2日起,Linux-based 雲端運算服務EC2,包括On-Demand、Reserved及Spot三種執行個體,以及AWS儲存服務EBS (Elastic Block Store)將開始提供以秒計費。 

此外,可在EC2叢集上提供Hadoop框架以進行大數據分析的Amazon EMR,以及提供批次運算服務的AWS Batch,也都加入以秒計費的行列。 

上述新服務將自10月2日在AWS全球各地區現有及新的Linux執行個體服務上實施。AWS價格表、Spot Market及Reserved 執行個體的價格仍然顯示小時計價的費用,但實際計算時則會以秒計算,而帳單顯示的時間及收費也將拉到千分位及百分位。 

新方案並不適用於Windows 或有個別計費方式的Linux服務,這些服務最小執行個體計價時間為1分鐘。

EME正式成為W3C推薦標準,EFF憤而退出

$
0
0

全球資訊網路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周一(9/18)宣布,已將加密媒體擴充(Encrypted Media Extensions, EME)納入W3C的推薦名單及網路標準,未來相容於該標準的瀏覽器將不需再載入任何外掛程式即可播放加密或受到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數位版權管理)保護的內容。然而,此一宣布卻讓電子前線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憤而退出W3C。

EME並非用來定義內容保護或DRM,而是定義一個通用API如何發現、選擇或與DRM及內容加密系統互動,可說是瀏覽器與各式DRM之間的標準介面,亦標榜可被部署在開源或自由的瀏覽器中。

業者可透過3種管道來散布具版權保護的內容,一是藉由諸如Flash或Silverlight等外掛程式,二是出版專用程式,三則是可與DRM系統互動的HTML 5影片;EME即是屬於第三種,意謂著未來使用者不必下載程式或外掛即可直接於瀏覽器中欣賞受到DRM保護的影片或音樂。

然而,獲得Google、微軟及Netflix等業者支持的EME卻有許多爭議,最大的爭議在於有許多人認為網路應該是開放的,身為開放網路標準制定組織的W3C不應採用任何可限制網路內容的技術標準。

另一個爭議與安全研究人員的責任有關。根據美國數位千禧著作權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DMCA)的規定,只要企圖繞過DRM保護都是違法的,就算是安全研究人員想要尋找DRM漏洞也會觸法。

原本強力反對EME的電子前線基金會曾提出一個折衷方案,只要W3C擴大其智慧財產權政策,要求會員不行使攸關EME的DRM法令,該基金會就願意支持EME。

EFF指出,尋找DRM的漏洞或繞過DRM不僅是為了保障數十億瀏覽器用戶的安全,也有開發人員是為了建立可改善殘疾人士存取影片的流程,或是替後人儲存網路資源,也能用來保護市場創新與競爭。

然而,本周出爐的EME標準卻未含有此一限制,而使得電子前線基金會憤而宣告退出W3C。

W3C執行長Jeff Jaffe深知外界對EME的看法,但他認為,DRM或DMCA並不是W3C建立的,儘管大家以為網路可提供所有內容,包括電影在內,但無庸置疑地網路也勢必會面臨價值觀與商業用途之間的衝突。

截至今年7月,W3C在全球擁有476名會員,包含企業、非營利組織、大學、政府機關與個人等,且必須經過審核才能取得會員資格。

台灣Pay QRCode共通支付正式啟動,支援多家銀行金融卡、手機掃碼就能付款

$
0
0

由財政部指導,公股銀行、財金資訊及臺灣行動支付公司共同推動的「台灣Pay QRCode共通支付」正式在國內啟動,支援多家銀行金融卡支付功能,未來消費者憑手機掃描店家的QRCode就能完成付款,明年還將支援信用卡QRCode付款功能,與國際QRCode支付標準接軌,讓消費者在國內外都可以使用。

目前在國內使用QRCode行動支付已有一定的普及程度,如街口App、歐付寶、Line Pay等等,但這些支付服務所使用的QRCode為業者自行推動的規格,合作的商家無法接受其他支付服務掃碼付款。而今天啟動的QRCode共通支付可支援多家銀行的金融卡,讓不同銀行的金融卡用戶都可以掃碼付款。

首波加入台灣Pay QRCode共通支付的12家銀行,包括華南銀行、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彰化銀行、兆豐銀行、台灣企銀、上海銀行、王道銀行、新光銀行、日盛銀行。後續台北富邦、國泰世華、台新、高雄銀行、中國信託、聯邦銀行、中華郵政等其他金融機構也將加入,預計明年擴大到26家金融機構加入。

即日起消費者只要持有首波加入QRCode共通支付的12家銀行發行的金融卡,不論使用的是Android或是iPhone,只要手機具備相機功能都能使用。

消費者必需先安裝「台灣Pay twallet+ 」App(部份銀行在自家行動網銀App上整合QRCode共通支付掃碼功能),將金融卡加入App,在貼有台灣Pay的商店購物結帳時,按下App的QRCode掃碼付款,將鏡頭對準店家的QRCode掃碼,再輸入金融卡密碼及支付金額就能完付款動作。

不論消費者使用哪家銀行的金融卡都可在接受台灣Pay付款的商家使用,而由於商家的QRCode後端連接商家的銀行帳戶,消費者付款後,店家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上安裝的「台灣Pay收款」App即時收到支付通知。對商家而言,接受QRCode掃碼付款,不需部署POS機,讓中小型商家也能接受QRCode共通支付付款,像是攤販、街頭藝人也能使用。

街頭藝人提供QRCode共通支付,就能接受逛街民眾以手機掃碼打賞,民眾掃碼後可輸入想要打賞的金額,金額直接進入街頭藝人的銀行帳戶,街頭藝人不需再準備打賞箱,表演結束也不再需要赴銀行換零錢:

 

快遞業者DHL預計年底前加入QRCode共通支付,消費者前往DHL寄件中心,可以「台灣Pay twallet+ 」App上的金融卡掃碼付款,如果收到的國際包裏需補稅,也可掃描包裏上的QRCode付款:

目前先開放民眾掃描店家的QRCode付款(主掃模式),未來還會支援被動掃碼,即消費者的App顯示QRCode供店家掃碼,預料將可吸引連鎖超商加入台灣Pay QRCode共通支付行列。目前可接收的商家包括台北101舉辦的活動預售票、86小舖、DHL、台北101全館、如吧堂、阿原肥死、瓢蟲女孩等等。年底前,各合作銀行將在代收的學校學雜費、信用卡帳單上導入QRCode共通支付;財政部也打算在國稅、地方稅、公用事業帳單中導入台灣Pay。

初期QRCode共通支付僅先開放銀行金融卡支付,信用卡支付則要等到明年才會推出,屆時將可和EMVCo推動的國際QRCode支付標準接軌,EMVCo組織的發起者包括Visa、MasterCard、JCB、銀聯等6大業者。到時消費者不僅可在國內掃描QRCode付款,國外購物也能掃碼付款。

iOS 11明天開放國內下載

$
0
0

蘋果即將於本周二(9/19)釋出iOS 11供iPhone與iPad用戶更新,同時宣布新的Apple Pay Cash功能要到秋天才會問世。台灣市場的iOS 11上線時程為9月20日。

iOS 11新增的檔案程式(Files app)可集中管理散布在各地的檔案,更新後的Dock將讓使用者快速存取常用程式,並允許使用者將程式中的文字或照片拖曳至另一個程式,支援擴充實境(AR)程式(下圖,來源:Apple),改善了Siri,還有全新介面與更多導覽內容的App Store。

翻新的檔案管理介面,強調更容易存取檔案:

 

支援了擴充實境功能:

 

此外,蘋果曾宣布將於iOS 11新增的Apple Pay Cash功能並不會在本周出現,而是要等到秋天出爐的iOS 11更新版。

Apple Pay Cash為Wallet程式中的新功能,它與信用卡、金融卡、預付卡等機制並存,為一親友間的直接支付機制,只要透過Message或是Siri就能轉帳給親友,可使用Wallet程式中的各種工具支付,而對方收到的款項即會出現在Apple Pay Cash中,而且能立即使用。

此一P2P轉帳功能將挑戰市場上既有的PayPal、Venmo及Square Cash等競爭對手。Apple Pay Cash支援iPhone、iPad與Apple Watch,初期只在美國市場部署,蘋果尚未公布拓展時程。


新開源碼協作工具Keybase Teams問世了!

$
0
0

曾共同創辦文學摘要網站SparkNotes及約會網站的Chris Coyne與Max Krohn在本周發表了新公司Keybase與全新的開源碼協作工具Keybase Teams,標榜提供端對端加密的通訊協作服務。

Keybase Teams的主要特色在於它是開源的、提供端對端的加密傳輸,而且團隊名稱是獨一無二的,不允許有人註冊同樣的團隊名稱。

每個團隊皆可建立不同的頻道與聊天室,創立者可指派管理員或新增其他成員,除了團隊內的成員之外,並不允許其他Keybase Teams用戶看到彼此的所屬團隊。

由此可看出Keybase Teams非常強調隱私與安全性,因採用端對端加密,宣稱使用者毋須擔心伺服器被駭或訊息外洩。

Keybase Teams現為alpha版,支援Windows、macOS、Linux、Android及iOS等平台,且可免費使用。Keybase表示,假設Keybase Teams受到大眾喜愛,他們將會針對大型團隊收費,基本上的構想是只向企業收費,仍維持個人及社群的免費使用。

現階段市場上已有許多的通訊協作工具可供選擇,從Slack、Microsoft Teams、Google Hangouts Chat到剛問世的Stride等。

Slack增資2.5億美元,創下51億美元市值

$
0
0

英國金融時報於本周報導,知名的通訊協作工具Slack近日已完成2.5億美元的增資,讓它的身價增加到51億美元,相較於去年4月的上一輪增資,Slack的市值上揚了34%,此次主要的投資者為軟體銀行(SoftBank)旗下的 Vision Fund。

2013年8月創立的Slack在上線24小時內就吸引了8000名用戶,2015年的每日用戶數便超過100萬名,現在的每周用戶數則有900萬名,成為市場上最夯的通訊協作工具。根據報導,目前Slack每年已有超過2億美元的營收。

經過幾輪的增資後,Slack的身價也與日俱增,從2014年的12億美元、2015年的27億美元、2016年的38億美元到今年的51億美元。

Slack執行長Stewart Butterfield亦向該報透露,Slack最終將會走上股票公開發行(IPO)一途,目前估計是2018年之後才會進行。

卡巴斯基:微軟未公開的Word功能遭駭客用來竊取軟體資訊,新一波攻擊來襲?

$
0
0

卡巴斯基實驗室(Kasperky Lab)最近發現,有駭客利用微軟Word中未公開的功能來蒐集裝置上的軟體配置資訊,可能是攻擊前的情報蒐集。

卡巴斯基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是在調查垃圾郵件的附加檔案時察覺此事,這些檔案採用OLE2(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物件連結與嵌入)格式,既未使用巨集,也沒有攻擊程式或其他惡意元件,卻含有許多導至第三方PHP程式的連結,當他們打開該檔案時,發現Word處理了其中一個連結,得以讓駭客取得裝置上的軟體配置資訊。

駭客取得的軟體資訊包含瀏覽器品牌與版本、Windows版本、.NET版本或Office版本等。

研究人員進一步追蹤之後找到一個有問題的欄位—IncludePicture,該欄位原本應該使用ASCII格式,卻被Unicode取代,而藉由Unicode架構即能觸發Get請求,以把軟體配置傳送給駭客。

卡巴斯基實驗室指出,他們無意間揭露了一個未被公開發表的Word功能,因為在微軟的Office文件中,對IncludePicture欄位幾無描述。

不論如何,研究人員認為駭客的動機應該是為了蒐集資訊以尋找合適的受害者,因此必須先了解受害者裝置上的系統與應用程式版本,之後才能展開有效的攻擊。

支援IncludePicture功能的除了Windows版的Word之外,還包括Android與iOS上的Microsoft Office。

 

卡巴斯基說明影片:

 

傳Amazon曾挖角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

$
0
0

美國商業月刊Fast Company本周刊出了今年10月的封面故事,主角為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同時意外揭露Nadella曾遭Amazon挖角。

Fast Company讚美Nadella扼止了微軟的內鬥,提振了微軟士氣,上任不到4年的時間就讓微軟的市值翻倍。

印度裔的Nadella是在2014年2月接手微軟執行長一職,翻開微軟的股價歷史紀錄,Nadella就任當天(2/4)的微軟收盤價為27.44美元,市值為2040億美元,而本周一(9/18)微軟的收盤價為75.16美元,市值已達到5789億美元,顯示Nadella接管微軟之後,讓微軟身價多出了逾2700億美元。

Nadella原本是昇陽(Sun Microsystems)的員工,於1992年加入了微軟。曾在微軟擔任Nadella主管的Doug Burgum向Fast Company透露,早期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曾想挖角Nadella,但被他慰留,因為Amazon才剛起步(Amazon創立於1994年),而微軟則有大好的機會,足以打敗一家網路書店所能提供的任何東西。

Burgum坦承他看錯了Amazon,但挽留了Nadella卻是對的。

從網路書店起家的Amazon在1997年登上那斯達克股市,當時的發行價只有18美元,它在2000年擴大成為銷售多元產品的網路零售商,並在2006年推出Amazon Web Services(AWS)雲端服務。

現在的Amazon已不可同日而語,它身為全球最大的線上零售商店,也是全球最大的雲端服務供應商,成為Microsoft Azure最大的競爭對手,周一的股價為974.19美元,市值為4679億美元。

Uber與計程車業者結盟,10月將於台北先推出uberTAXI

$
0
0

Uber在周二宣佈將與國內計程車業者合作,10月將先在台北市推出uberTAXI,為用戶提供另一種乘車選擇。

與Uber合作的是皇冠大車隊、亞太衛星車隊,Uber表示後續將與更多的計程車業者合作。未來服務開放後,用戶將可看到uberTAXI的叫車選項,就能透過Uber向計程車隊叫車。

雖然透過Uber叫計程車,但如同現有和租賃車業者的合作,用戶搭乘計程車的過程會以GPS定位追蹤,用戶可將行程分享給親友,抵達目的地後,駕駛與乘客可以互相留下評價。Uber強調安全團隊也會計對乘客反應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調查。

但不同的是,uberTAXI收費是按計程車跳表計價,而且只收現金,無法以Uber綁定的信用卡付款。

Uber表示,大台北地區約有5.6萬輛計程車,這些計程車的時間空車率約為30%,透過Uber平台可以有效的媒合乘車民眾的需求及路上的空車,讓駕駛不用再空車在路上駕駛,等待乘車民眾招手。

Uber先前因招募一般民眾擔任司機,駕駛白牌車載客,遭交通部多次重罰,一度暫時終止台灣地區的服務,但在今年4月和租賃車業者合作,擺脫違法經營的爭議重新恢復服務,此次再與計程車業者,Uber擴大乘車服務內容。

新創公司找資源大不易,Google匯整資源設立網站來幫你

$
0
0

Google於本周一(9/18)發布Startup with Google網站,整合Google自家的工具、服務和專案,提供新創公司與創辦人企業營運所需的資源與資訊。

Startup with Google網站整合了行動網頁加速專案AMP、網路廣告服務AdWords、Firebase服務、G Suite等工具,並提供新創公司最佳實務案例作為參考,例如,雇用正確的人、團隊領導、募資等方面的案例。

除此之外,Google也在該網站上提供新創社群、加速器、新創活動與專案等資訊,提供創辦人或新創公司機會,來連結當地社群、導師(Mentor)和投資人。

Google表示,從2011年起,Google便與50多家社群組織合作,共同協助新創社群,並聲稱,創造了4萬多個工作機會,募資超過39億美元。

 

macOS High Sierra 的APFS檔案系統不支援融合硬碟

$
0
0

即將在下周正式開放下載的新一代macOS High Sierra 有許多更新之處,其中包括了號稱存取檔案更快、具備加密及穩定性的APFS檔案系統,不過卻有個美中不足之處,APFS並不支援融合硬碟(Fusion Drive)。
 
預定9月25日正式推出的High Sierra最大特色是新增專為快閃儲存技術而設計的APFS,可望加快資料拷貝及顯示速度,並強化了資料加密及防護、備份也更簡單。
 
配合High Sierra的推出,蘋果也釋出文件以協助mac用戶準備升級新版作業系統。根據蘋果網站的說明(下),Mac電腦內建的SSD安裝High Sierra後,會自動轉換成APFS,但混合硬碟及HDD則不會有這個過程,這是因為APFS從去年問世起都一直未能正式支援混合硬碟。


 
不過之前釋出的beta版中,High Sierra會將用戶的磁碟,包括混合硬碟都轉成APFS格式。為此蘋果網站也提供了回復說明,教用戶將磁碟從APFS再轉回原有的HFS+格式,方法是先用Time Machine來備份資料,建立installer,再以磁碟工具重新格式化機器,最後重新安裝High Sierra。如果用戶之前沒有下載過beta版,正式安裝High Sierra時不會碰上這個麻煩。

 


【只要手上有歐洲民眾個資,不論大小企業都需合規】歐洲最嚴個資法GDPR來了,你只剩9個月能因應

$
0
0

號稱是有史以來,外洩個人資料罰金最高、個資涵括範圍最廣,以及處罰規定最嚴格、罰金最高的「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 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即將於2018年5月25日正式實施。

剩下不到九個月的時間,不管你的公司或組織是否座落在歐盟共28國境內,只要你的網站或服務會提供歐盟民眾瀏覽使用,或者是會搜集、處理和利用歐盟公民資料的企業或組織,都將強制遵守這個歐盟新版個資法的規定。

一旦爆發有歐洲民眾的個人資料遭到外洩,外洩的企業或組織,除了必須要在72小時內通報資料保護主管機關(Data Protection Authority)外,更有甚者,依照外洩個資情結輕重,還可能被罰款1千萬歐元(新臺幣3.6億元)或全球營業額2%作為罰款,或者是被罰款2千萬歐元(新臺幣7.2億元)或全球營業額4%作為罰款(取其金額較高者,作為罰款)。

這股來自歐洲的法遵壓力早就悄悄吹進臺灣,除了早就主動因應歐盟法遵要求的少數跨國企業之外,第一波感受到這股法遵壓力的產業,大致是以航空海運貨運承攬業、連鎖飯店業、高科技製造業和金融業,以及有設立歐洲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企業為主。

反倒是許多具有會員申請功能的電商網站、網路服務,幾乎沒人意識到GDPR的嚴重性。

因為一旦你的網站有歐洲民眾來申請,留下了他們的個資,不論是否在歐洲設立公司,網站負責企業、組織或政府單位,都在循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的規範範圍。當然,不只臺灣,全球都得面臨GDPR的規範和衝擊。臺灣勤業眾信風險諮詢顧問公司總經理萬幼筠甚至直言說:「GDPR就是歐盟對世界各國的資料保護規定。」

臺灣勤業眾信風險顧問公司總經理萬幼筠表示,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其實就是,歐盟對世界各國的個資保護要求,所有只要有機會蒐集處理和利用歐洲民眾資料的企業組織甚至個人,都受到該法規的規範。

為何歐盟GDPR有這麼大的威力?

為什麼一個效力及於歐盟28個成員國的規章(包含已經從2017年3月29日已經啟動脫歐程序的英國),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世界各國都必須重視這樣的規章呢?

最重要的原因當然和經濟實力有關係,歐盟目前人口超過5億人,是全世界人口密度第三高的經濟體;人口多表示具有購買力,全球購買力排名第18名。

加上歐盟長期以來的傳統,向來關注民眾的個資隱私保護,也使得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從2016年5月25日正式生效,並給歐盟各國2年的緩衝過渡期,預計在2018年5月25日正式實施。

歐洲傳統對於個人隱私保護的規範就相對其他國家嚴格,1953年9月生效的「歐洲人權公約」中的第8條,就是明確規範保障隱私權的條文,條文中便規定:「每個人的私人及家庭生活、其家庭以及其通訊隱私的權利與自由必須受到尊重,若需要對此做出限制,則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且為民主社會所必需。」

歐洲人權公約顯示歐洲民眾對個人隱私保護悠久的歷史,到了1995年則制定了歐盟個人資料保護的法規基礎「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EU Directive 95/46/EC : the Data Protection Directive),這也是歐盟後來許多個資保護相關法律規範的基礎。

不過,隨著科技進步,歐盟執委會也發現原本的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已經不符所需。

因此,歐盟執委會便在2012年1月,希望可以提出新版的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作為可以整合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歐盟電子通信隱私保護指令(EU Directive 2002/58/EC : Privacy an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和歐盟指令EU Directive 2009/136/EC的新版法規。

不過,因為GDPR對於歐盟公民個資和隱私保護的規範相當嚴格,更因應科技發展,納入以往不曾視為個資的IP位址和Cookie等內容,這也造成許多科技公司在經營和應用上可能面臨的困難,許多科技公司也都透過各種遊說方式,希望可以降低相關的衝擊。

歐洲議會在經歷過4年的討論後,最後在2016年4月27日通過GDPR,並於2016年5月25日生效,2018年5月25日全面實施。臺灣BSI總經理蒲樹盛說:「GDPR在全面實施之前,原本的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仍然適用,」

蒲樹盛進一步解釋,以往歐盟通過與個資隱私保護的指令(Directive),在歐洲議會通過後,仍須由各國制定相關的國內法作為因應,也容易出現時程上和內容上無法配合或有出入的狀況。因此,歐洲議會這次通過的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則希望透過提高管理強度,將以往必須各國制定國內法配合的指令,提高為全歐盟會員國都可以直接適用的規則(Regulation)。

蒲樹盛強調,歐盟這個直接適用全部會員國的規則,各國國會不需要對此內容另外進行立法,反而要針對各國原先的個資或隱私保護的法律規章進行修正調整,使各國的法律條文都能夠符合GDPR的內容規範。

「這也是為什麼GDPR在2016年5月25日生效之後,還會給包含英國在內的28個歐盟會員國2年緩衝期,作為法規調適的時間。」他說。

美國例外,改用隱私盾協議取代GDPR來管歐美跨境個資

雖然這是歐盟制定的法規,但法規適用涵蓋的範圍很大,幾乎是全球各國都適用,其中唯一的例外就是美國。

誠如GDPR公布時的內容說明所示,世界各國並未包含美國在內,美國先前和歐盟資料保護的法律參考依據,原先是以2000年簽訂的安全港(Safe Harbor )協議為主,但2015年10月歐洲法院判定安全港協議並無法確保歐洲民眾的隱私而宣布失效,最後則改由2016年7月簽訂隱私盾(Privacy Shield)協議,到2016年第三季後,美國與歐盟雙方跨大西洋的資料傳輸的法律準則,都以隱私盾協議為主。

萬幼筠進一步解釋,由於美國各州都有隱私權的規定,但對外主要都是由美國聯邦政府代表各州政府,對外和歐盟簽訂與歐洲民眾資料保護相關的協議,作為歐洲民眾個資從美國和歐盟進行跨境傳輸的法律參考依據,但相關法律適格並沒有改變。

目前隱私盾協議算是一個變通的應變措施,不僅定義了橫跨大西洋資料流的框架,更成為歐盟要求美國企業必須致力保護歐洲民眾個資的法律參考依據,美國也設置美國商務部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作為額外監督和執行單位。

由於隱私盾協議不僅規定,對於獲取歐盟包括個資在內的資料監督的局限性和要求,萬幼筠指出,該法更加重視組織透明度,也為針對個資保護有隱憂而提出投訴的歐洲民眾,創造了爭議解決途徑。「總體而言,隱私盾協議是比安全港協議要嚴格得多。」他說。

只不過,在遵守隱私盾協議的過程中,對於要遵守該協議的美國企業而言,也必須做到自我認證(Self-Certification)以及驗證(verification)的部份。

萬幼筠表示,尤其是對於一些原本並沒有任何隱私政策規範的美國企業而言,如果要想和歐盟任何一個國家做生意,不僅要做到公司系統的調整,連企業文化也都必須要重新翻轉成看重資料和隱私保護才行。

GDPR是以資料為中心的資料保護規則,不論公司大小都要遵守

「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是一個以資料為中心的法規,」臺灣微軟法務長施立成說道。

他進一步表示,只要是屬於歐洲民眾的個資,不管是在臺灣的任何一家公司、組織,甚至是各種網路服務業者,也不論公司規模大小,甚至也不管是提供付費或免費服務,只要有針對歐洲民眾個資進行相關的蒐集、處理或利用,不管這些單位是不是在歐洲有設有據點,一律都必須遵守GDPR對於資料保護的相關規範。「GDPR是在界定個人隱私權,以及個資保護的重要里程碑。」他說。

也因為只要有可能處理到歐洲民眾的個資,都必須遵守GDPR的官定,臺灣勤業眾信風險管理顧問公司協理林彥良表示,即便遠在亞洲的臺灣,包括高科技製造業、品牌業者(3C產品或是腳踏車都是)、空運海運貨運承攬業者、國際連鎖飯店、電子商務、金融業甚至是醫療服務業者等,因為都有機會蒐集、處理和利用到歐洲民眾的個資,也都必須設法落實相關的法規遵循。

林彥良以臺灣的金融業者為例,多數都在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洛杉磯設置分行,目前只有兆豐銀行有法國巴黎以及荷蘭有分行;合作金庫則在比利時設分行,兆豐銀行和合作金庫則是直接受到GDPR影響的金融業者。

不過,要擁有多少比例以上的歐洲民眾個資,才會強制受到GDPR規範呢?

林彥良指出,在GDPR規定中,企業所擁有的歐洲民眾個資數量,必須符合一定的比例原則,不會整個100GB的資料庫,只因為有一筆歐洲民眾個資,就以GDPR最高的資料保護等級,作為該公司蒐集、處理和利用歐洲民眾個資的方式。

但是,他指出,因為目前GDPR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比例數字可以作為參考,可能都仍得看各國調適的法規中,是否有相關的規定。

臺灣微軟法務長施立成指出,要因應GDPR法遵要求是一件高難度的工作,連微軟都出動全球法務部門,前前後後總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從頭檢視所有合約,才有辦法做到符合GDPR法遵規定。

因應科技發展,新版個資納入Cookie和IP位址等內容

但那GDPR究竟是什麼呢?

林彥良表示,從框架來解釋,GDPR適用的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公務機關、機構和其他組織,可以分成資料的控制者(Data Controller)或資料的處理者(Data Processor);規範的客體就包括「全部或部分以自動化方式蒐集、處理或利用的個人資料。」

他舉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因應科技發展修正了個資的定義,包括:Cookie、IP位置、GPS定位等等,都屬於新增的個資項目;-新增以往沒有堤過的「去連結」(Pseudonymisation)資料的定義,並強調不可回復的去識別化資料定義。

至於,GDPR規定適用的地域範圍,林彥良指出,不只包括設立在歐盟境內的資料控制者,或是資料處理者所進行的個資處理活動,不管處理個資的活動是否發生在歐盟境內都算。

當事人和組織在符合GDPR的規範上,有不同的切入點,施立成也從個人隱私、控管與通知、透明政策以及IT和培訓等4個面向,解釋GDPR的特色。他表示,GDPR強調許多當事人(Data Subject)的權利,主要包括個人有權取得個資、更正錯誤個資、刪除個資、反對個資控制者或處理者處理當事人個資,甚至是轉移當事人個資等,在個資轉移的部份也和跨境傳輸以及資料可攜性有密切關係。

至於組織可以扮演控制者或處理者的不同角色,在負起控管和通知的責任面向上,施立成表示,組織必須使用適當的安全措施保護個資;外洩個資時,必須在72小時內通報個資主管機關;當事人必須同意組織使用其個資;所有個資處理細節的紀錄,都必須詳細保存。身為資料控制者的角色時,有義務重新清楚定義委外合約的權利義務和角色。

此外,施立成認為,組織也必須要有透明的個資保護政策,必須提供當事人明確的資料蒐集通知,並明確說明資料處理目的及使用情況,也要定義資料保存和刪除政策;「同意書要做到像是白紙黑字寫下來一樣的清楚,才是重點。」他說。

因為GDPR是更嚴格的個資保護規範,他也提醒,組織也必須要培養全公司員工都具有隱私保護的意識,也必須定期稽核和更新資料保護政策;必須聘僱新的資料保護長(DPO),也必須重新檢視相關的合約規範是否合乎GDPR規定。

像微軟也是雲端服務供應商,就必須重新檢視所有與客戶之間的合約。

施立成說:「這是一個非常高難度的工作。」連微軟都出動了全球法務部門同仁,花了一年多時間,全部重新檢視相關的合約內容,才能確保今年9月1日起,微軟Azure雲端平臺和Office 365雲端服務的線上合約,都能符合GDPR的規範。

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的法規遵循的難度,可見一斑,對大型企業或跨國服務供應商更是如此。

到明年5月25日正式生效之前,只剩下不到9個月,企業或網站主們,是時候該好好思考,要如何因應GDPR了。

 

 歐盟GDPR發展時間表 

 1995年     

歐盟頒佈「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

 2000年   

美國聯邦政府代表各州與歐盟簽訂「安全港協議」,規範歐美個資跨境傳輸

 2012年      

歐盟執委會提案修法,整合包括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在內的規章,因應個資保護的數位新挑戰

 2015年10月  

歐洲法院判定「安全港協議」失效

 2016年  

歐洲議會4月27日通過GDPR,5月24日正式生效

 2016年7月 

 歐美個資跨境傳輸以「隱私盾協議」取代「安全港協議」,毋須符合GDPR規範

 現在

1. 歐盟各國個資保護規範仍適用「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需調整國內法規以符合GDPR規範

2. 英國雖啟動脫歐程序,仍會調整英國法律與GDPR規範相符

 2018年5月25日

GDPR將在歐盟28個會員國正式實施

資料來源:臺灣勤業眾信,臺灣BSI,iThome整理,2017年9月

看看你在其他國家身價如何?Stack Overflow推出開發人員薪資計算器

$
0
0

開發者論壇Stack Overflow本周二(9/19)發表了開發人員薪資計算器,讓開發人員及雇主根據開發經驗、地區、特定技術與教育程度來計算開發人員的參考薪資,可惜的是,目前該服務只支援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與德國等5個國家的薪資估算,Stack Overflow亦計畫擴充服務範圍。

Stack Overflow表示,他們認為開發人員應該獲得更多有關求職、職業規畫與薪資的訊息,在該站所張貼的求才廣告中,陳列薪資資訊的點擊率比未陳列的多出了75%,顯示這也是開發人員特別關心的議題。

根據Stack Overflow的調查,經驗愈豐富且兼具開發及維運能力(DevOps)的開發人員薪資愈高,例如有10年寫程式經驗的開發人員在美國的年薪中位數為11.25萬美元,在加拿大約為6.9萬美元,在德國則是6.25萬美元。(來源:Stack Overflow)

 

而不同類別或角色的開發人員薪資也不同,薪水最高的前三名依序是DevOps、資料科學家與嵌入式應用開發人員。(來源:Stack Overflow)

此外,督促自己熟悉目前最夯技術也是維持身價的好方法,例如專長在React.js及AWS的開發人員今年以來的薪資便大幅成長,而那些較普遍的技術在薪資上的變動則不大,例如JavaScript。

此一開發人員薪資計算器不僅基於國別,也考量了城市的差異,像是在美國舊金山及西雅圖的開發人員薪資就比其他美國城市高。

除了可查出自己的身價之外,該服務也會在最後的結果頁上列出適合開發人員的職缺與就業機會。

沒連網就安全了嗎?研究:駭客仍可利用紅外線監視攝影機隔空竊取資料

$
0
0

軍事或政府機關基於絕對安全考量,切斷所有設備的對外連網管道。但研究人員發現監視攝影機即使不對外連網,駭客也可能用它來竊取資料向外傳送,或是由外部傳送指令對企業網路發動攻擊,方法是透過紅外線。
 
現代化監視攝影機為了提供夜視功能,常加裝紅外線LED,以色列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大學及沙穆工程大學(Shamoon College of Engineering)研究人員就利用監視攝影機發送及接收紅外線LED的特性,設計出極狡詐的雙向通訊管道,使外部攻擊者可以隔空取得資訊,或對內部網路發動攻擊,他們稱之為aIR Jumper。
 
在由內而外的攻擊情境中,經由別的方法,如USB磁碟侵入企業組織網路的惡意程式可將PIN code、密碼、加密金鑰等編碼混合入紅外線訊號,再控制連接內網的監視攝影機紅外線模組傳送出去。這時外部攻擊者只要錄下監視攝影機的畫面,就可以解碼取得內部系統機密資料。

由內而外,透過紅外線將資料送出:

 

外部(如站在對街的)攻擊者,也可將C&C指令及beacon訊息編碼加入紅外線訊號中再送到監視攝影機,進行由外而內的攻擊情境中。

由外而內發動攻擊:

 
對外及對內兩種管道可結合起來形成隔空攻擊。研究人員並設計出一個概念驗證惡意程式,利用一台監視攝影機,以20bit/sec速度將資料從不對外的網路上竊取資料,並在幾百公尺到幾公里外,以100bit/sec的速度注入資料到內部網路。 
 
研究人員指出,安全攝影機的地位十分特殊,一腳站在內部網路,另一腳則踩在企業組織外面,又可被鄰近地區瞄準,因而成為光學攻擊很方便的目標。
 
aIR-Jumper攻擊在攻擊者可直視監視攝影機的環境下效果最佳,若無法直視,但攻擊者能看到紅外光涵蓋的地區,也能發動攻擊。此外,就連安裝防火牆、入侵偵測/入侵防禦系統的網路環境,都擋不住此類攻擊。
 
這不是研究人員發想的第一個超乎想像的攻擊手法。同一個研究小組今年7月也成功在一次實驗中,透過控制硬碟作業顯示LED燈閃爍將機密資料從完全未連網的電腦上傳送至外部。

 

 

【現場直擊HDS Next 2017】日立數位轉型大變革,成立Hitachi Vantara,要改當企業數位轉型的合作夥伴

$
0
0

【拉斯維加斯活動現場】

日立公司旗下的日立數據系統(HDS,Hitachi Data Systems)於9月18~21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第一屆用戶大會Next 2017。第一天開場(9月19日),日立的總裁兼執行長Toshiaki Higashihara就投下震撼彈,親自在會上宣布成立「Hitachi Vantara」,整合日立的3家子公司,包括HDS、Hitachi Insight Group,以及前年收購的大數據分析公司Pentaho,都被納入Vantara旗下。而原有的HDS的活動、解決方案,即刻更名為Hitachi Vantara。

Toshiaki Higashihara表示,日立為了實踐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已經思量許久,他認為,數位轉型不僅僅是對客戶提供解決方案而已,也要同時對內進行創新,因此開始重新定義日立集團的未來,今天的宣布也意味著日立朝向更數位化的方向邁進,角色也大轉變,要成為企業的合作夥伴、數位轉型幫手。

 

新成立的Hitachi Vantara結合OT和IT,搶攻物聯網市場

Vantara的名稱,來自於日立公司過去在虛擬化儲存平臺(VSP Platform),還有日立在未來戰略上的布局,要讓客戶站在制高點(Vantage Point),並從數據中發掘出潛力的優勢(Advantage),Vantara就是由這幾個關鍵字構成的。

Toshiaki Higashihara強調,Hitachi Vantara是整合運營技術(OT,Operational Technology),以及資訊科技(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兩者的專業知識而成的產物。

他說,日立有超過百年的OT廠商經驗,應用單位包括了金融、政府、製造業、能源供應商及交通運輸,同時在IT上,也推出不少應用、分析、雲或是基礎建設等解決方案,至今也有超過50年。現在,日立要將OT與IT兩者合體,試圖給出一個更完整的方案。

Toshiaki Higashihara舉例,OT與IT結合的例子,就是將物聯網的感測器裝在火車的軌道與車體上,因此當出現任何問題時,維護人員就可以即時知道並進行維護,減少交通失誤的發生,以及提高維運效率。

 

強調OT與IT兩者合體的Hitachi Vantara,要瞄準IoT的發展方向,給出更具體、完善的解方。

Hitachi Vantara整合了HDS、Hitachi Insight Group,Pentaho三者,其中包含了物聯網核心平臺Lumada,全力進攻物聯網市場。

今後,Hitachi Vantara將從更高的角度,整合日立的所有解決方案,用橫跨子公司、跨平臺的方式,並以「數據」為核心,發展出各種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來協助客戶進行數位轉型。

「Hitachi Vantara的成立,彰顯了日立要跟客戶夥伴間,共同創新的承諾,而且Vantara會是物聯網時代下,可共同創新的夥伴。」Toshiaki Higashihara說道。

在大會中,也可看出日立特別重視物聯網、數據分析這兩個議題,並靠Vantara來整合服務,以利日立在物聯網市場以及後續數據分析上,佔有領先地位。

 

從儲存廠商,變身為企業數位轉型的好幫手

「我們要從廠商的角色,變成企業的合作夥伴。」新上任的Hitachi Vantara總裁兼營運長Brian Householder點出日立角色上的轉型。

他表示,現在每一家企業都正面臨數位轉型的衝擊。他引用麥肯錫的報告說明,市場上僅有不到40%的企業進行數位轉型,更重要的是,現在從各處、物聯網裝置上蒐集來的數據,只有不到5%有被分析。所有企業都在數位轉型、大數據中掙扎,卻找不到數據的價值與出口。也因此,才出現了Vantara可填補的空間。

Hitachi Vantara的總裁兼營運長Brian Householder指出,每一家企業都面臨轉型危機,Vantara就是要來幫助企業進行轉型,掌握數據分析。

另外,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障礙,就是供應鏈中的上下游關係(Silos),或也可稱為互不交流的榖倉。這反而成為企業轉型障礙的第一名。Brian Householder表示,Silos的思維、行為讓轉型變得十分困難,很多數據都是以單獨的榖倉的形式被儲存下來,因此無法讓數據相互比對,獲得更好的洞察、分析。

「企業們現在都會擔心,我們是否朝對的方向在前進?」他指出,Vantara的核心價值,第一個關鍵就是「數據」,只要企業掌握數據,就能在數位轉型上有一個好的起始方向。

此外,另一個核心價值就是,「我們希望你擁有數據,而不是我們。」他進一步說明,Vantara預計,要給企業更好的基礎架構,用來專注在挖掘數據的新應用上。

更重要的是,不管數據儲存哪、如何被儲存,你都可以獲得數據分析,這也點出了Lumada這次在大會上宣布的2.0版新特色。

 

不論資料在哪,都能處理的Lumada 2.0

今天宣布的Lumada 2.0版,是日立第一個商業化的物聯網核心平臺。這個一站式的平臺,現在具備了靈活的活動式架構,不論是本地端、雲端,還是物聯網裝置上的邊緣數據、核心數據,都可以蒐集、分析。

Lumada新的軟體堆層被設計為用來幫助客戶,快速從數據中獲取所需要的洞察、預測和建議,還可以有很大的延展性,不論是中型還是大型企業的環境,Lumada都可以支援。日立也強調,新版的Lumada賦有強化過後的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還有進階的分析能力,可以幫助企業省下更多的成本、增進運行效率。

此外,它還有一項日立獨有的特色:資產化身(Asset Avatar),就是實體資產的數位代表,有助於後設數據的分析。透過資產化身的幫忙,Lumada就可以即時地,提供更精準的系統健康報告、效能報告,推動更快的數據的洞察,這樣的作法可以解決在商務作業上的盲點。

這次的Next大會,是Hitachi Vantara的首次亮相,也是日立第一次的用戶大會,共吸引超過2,000人聚集在拉斯維加斯。同時,拉斯維加斯的科技創新中心總監也展示了運用日立的解決方案,所完成的智慧城市成果,例如,在拉斯維加斯所規劃的創新區域,所有垃圾桶都全部都裝上物聯網感測器,一旦垃圾滿了就會自動通知人員,完成後續的清理,這也是拉斯維加斯能夠在大量觀光客湧入的情況下,仍能維持良好市容的祕密。

微軟Outlook.com當機長達18小時,歐洲受災最重

$
0
0

微軟Outlook.com郵件服務在本周一(9/18)傳出無法連結的問題,造成用戶無法寄送郵件,當機時間長達18小時,影響最大的是歐洲地區的使用者。

根據微軟的服務狀態報告,Outlook.com的服務出現故障是在世界協調時間(UTC)的9月18日早上7:20到9月19日的早上1:25,約是台灣時間9月18日下午3:20到19日上午9:25,整整18小時之後才修復。

微軟說明,這段時間使用者可能無法存取outlook.com的電子郵件帳號,或者是寄出的郵件一直停留在草稿狀態,也無法收到新郵件。

故障的原因來自於outlook.com負載平衡架構的一個子集無法依照預期處理使用者請求,影響了服務的可得性,微軟則是把請求轉移到其他架構以恢復正常服務。

儘管微軟只明說有歐洲的使用者受到影響,但英國專門偵測故障服務的Down Detector則顯示全球都有受到波及,除了歐洲之外,美洲與日本亦傳出災情。

Viewing all 3176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