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178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已經20歲的AOL即時傳訊服務AIM將在年底吹熄燈號

$
0
0

AOL上周五(10/6)宣布,準備關閉已經20歲的AOL即時傳訊服務(AOL Instant Messenger,AIM),預計於12月15日生效。

還記得在九零年代中後期、即時傳訊軟體鼎盛的時代嗎?那時還沒有今日大家耳熟能詳的Whatapp、Facebook Messenger、WeChat、Line,甚至也還沒有Skype,而是由ICQ、AIM、Yahoo! Messenger與MSN Messenger引領全球的即時傳訊風潮。

當時這些即時傳訊軟體的通訊皆以文字及表情符號為主,在Skype於2003年問世前的語音通訊都很破碎,而AIM的關閉也宣告了一個世代的結束。

如果你不知道AIM是什麼,那麼可以參考電影《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或知名影集《欲望城市》,當中的主角都是藉由AIM來建立連結。

AOL表示,AIM使用了當時最新的數位技術,點燃了文化轉型的火焰,然而,如今人們的溝通方式已產生了深刻的變化,於是他們決定終止AIM。AOL也強調該公司將繼續為全球用戶打造新一代具標誌性的品牌及改變人們生活的產品,請大家拭目以待。

除了AIM之外,微軟在2011年買下Skype之後,已於2014年關閉MSN Messenger,至於ICQ與Yahoo!Messenger雖然依舊存在,但市佔率或品牌知名度早就大不如前,在市場調查機構Statista所列出的前十大行動傳訊程式中,已不見它們的蹤跡。


Uber iPhone 版App可暗中錄製iPhone螢幕畫面

$
0
0

一位App資安研究人員發現,Uber的iPhone版App具有一個祕密管道可以暗中錄製用戶的iPhone螢幕畫面。

iPhone上的相機或Apple Pay功能,一般透過名為entitlement的API供第三方app使用。但其中有些entitlement則保留蘋果自己才能用。這些名稱開頭有com.apple.private字樣的entitlement可存取更多敏感資訊,任何使用到這些介面的第三方app在App Store審查時都會遭到駁回。

但安全研究人員Will Strafach卻發現,Uber的iPhone App的程式碼中包含一段com.apple.private.allow-explicit-graphics-priority的entitlement。Strafach指出,過去從沒有任何外部廠商可以獲得蘋果首肯取得如此敏感的資訊,這是他研究過上萬個App Store上的app中唯一一個,也是他所知有史以來第一遭。

而德國安全研究公司Crissy Field則指出,這個API能讓app可以錄製用戶iPhone的螢幕畫面,而使用者不會知道,這也是蘋果一直不讓其他廠商使用該API的主因。

而2015年蘋果推出Apple Watch時,曾經介紹支援的Uber app,即可顯示地圖、以及Uber車輛及乘客上下車的位置畫面。

Uber發言人向Business Insider指出,蘋果早期版本Apple Watch app因為無法在Uber iPhone app中正確呈現Apple Map地圖,才會給了Uber這個entitlement。不過她表示在之後的Apple Watch或是Uber app中,就已經移除了這段程式碼。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Uber有使用到這些資訊。不過對目前正陷入和Waymo的自駕車官司中的Uber來說,此事可能會對官司產生不利影響。

這已不是Uber第一次出現app隱私爭議。去年Uber也被爆iOS版app 在用戶下車後仍然追蹤他們位置,違反了蘋果App Store的規定,差點遭蘋果下架。

知名留言版服務出包,Disqus五年前被駭現在才知,逾1750萬筆資料外洩

$
0
0

知名留言板軟體Disqus上周公告該公司用戶資料庫2012年遭駭,共有超過1750萬筆用戶資料外洩,但該公司強調用戶應不致受到影響。

這批外洩資料包含1750多萬名用戶的電子郵件、使用者姓名、註冊日期及最後登入日期,全部都是明碼資料。其中。此外還有1/3以SHA1雜湊與加鹽處理過的用戶密碼也已外洩。

Disqus是頗受歡迎的網站及部落格留言板軟體,宣稱每月經由該軟體刊登的留言超過5000萬則,不重覆造訪人數達20億。上周一名外部安全研究員發現這起竊案,他告知了帳號被駭檢測服務網站haveibeenpwned.com的主持人Troy Hunt,Hunt再於10月5日通報Disqus,該公司隨即展開調查。為求安全起見,Disqus已經將所有受影響用戶的密碼重設,並於10月6日向這些受影響的用戶發出通知。

事件起於2012年7月該公司資料庫被駭。根據Disqus的初步調查,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些外洩資料導致後來有未授權登入的情形,也沒有未加密的密碼外洩,而且這些資料也沒有被廣為散佈。但不排除已加密的密碼會遭到解密。
同時Disqus也強調,為了預防資料外洩及密碼安全性,自2012年起,該公司曾經對資料庫及加密技術做出重大升級。特別是在2012年底,Disqus還將密碼雜湊演算法由舊式的SHA1改為bcrypt。因此,照理說應該不會有任何帳戶遭受威脅,除了用戶可能接到垃圾或詐騙郵件。

由於破解成本愈來愈低,SHA-1已經被公認為相當不安全的加密技術,包括微軟Microsoft Edge及IEGoogle Chrome及Mozilla Firefox等主要瀏覽器,都已經在2016年起逐步終止支援SHA-1憑證。

而這件事件是繼LinkedIn、Yahoo及MySpace之後最新一起大規模資料外洩。上周Yahoo才坦承2013年被駭,導致超過30億的全數用戶資料外洩。

Windows 10版Cortana可用PC來操控智慧家庭裝置

$
0
0

在智慧家庭裝置上,微軟可能比不上Amazon和Google,但是PC是它最大優勢。Windows 10版Cortana將讓使用者可以不必買額外裝置,只需要筆電或桌機,就可以聲控連網家電。

Windows 10的Cortana’s Notebook功能讓用戶可以聲控Cortana執行基本任務,包括報氣象、路況、整合郵件中的行程資訊、更新喜好的主題新聞以及追蹤運動賽事等。Windowscentral上周首先報導,Cortana’s Notebook近日加入一項新功能,稱為Cortana Home,它可以整合連網裝置,不過目前僅支援5樣產品,包括Wink、Insteon、Nest、SmartThings的中央溫控、感測器、相機以及飛利浦的智慧燈泡Hue等。

另外,音響設備商Harman Kardon本月也即將推出可整合Cortana的產品Invoke,屆時新產品也可望加入Cortana Home的列表中。

以PC來控制連網家電的策略是否能奏效,軟體還是核心。就能整合的第三方裝置而言,這個清單遠遠不如Amazon Echo。根據一份年中的調查,美國市場支援Amazon Alexa數位語音助理的功能(Skill)數量已超過15069種,遠遠領先Google Assistant的378種及微軟Cortana的65種。
 
在硬體方面,Amazon和Google還分別於上個月及上周再推出新款Echo新款Google Home產品,壯大各自的智慧家庭助理裝置產品系列。

為協助波多黎各恢復連網,FCC同意Google Loon高空通訊氣球出動

$
0
0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上周六(10/7)釋出了實驗許可予Alphabet旗下的氣球連網專案Project Loon,以於受到Maria颶風影響的波多黎各(Puerto Rico)島上提供緊急的通訊服務。

Project Loon為Alphabet子公司X正在發展的高空氣球網路專案,著眼於替農村或偏遠地區帶來網路服務,這些高空氣球就像是飄浮的基地台,允許各地電信業者延伸其網路覆蓋能力。一旦電信業者與Project Loon合作,偏遠地球的使用者就可利用這些氣球連網。

FCC主席Ajit Pai表示,儘管Maria颶風已離去兩周,然而數百萬名波多黎各的民眾仍處於通訊不良的狀態,因此必須採取創新的手法來協助恢復當地的連網能力,Project Loon即是其中之一。

Pai說,Project Loon得以幫助當地居民存取電信服務以與親人聯繫或是存取緊急資訊,很高興FCC能夠授權此一實驗,並鼓勵電信營運商與該專案配合。

迄今Project Loon已於巴西、法國、印尼、紐西蘭與斯里蘭卡等地展開實驗,不過自2014年展開實驗部署以來,也傳出十多起氣球墜毀意外,但尚未聽聞有民眾因此而受傷。

市調機構Forrester也遭駭客入侵,研究報告遭竊

$
0
0

知名的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於上周遭到駭客入侵,駭客竊取了該站的登入憑證以存取各種研究報告。

Forrester並未公布駭客如何取得登入憑證,僅說攻擊行動只限於Forrester.com網站上可供客戶存取的內容,並無客戶機密資料、金融資訊或員工機密資料外洩。

Forrester主要提供各種研究報告、特定技術的市場量化分析或顧問服務,此次的攻擊亦著眼於該公司的智慧財產。

針對Forrester的攻擊模式再普遍不過了,駭客僅僅是取得了登入該站的有效憑證,就能竊取研究報告,以於黑市兜售或用於操作股票。

在發現遭到入侵的當下Forrester除了立即關閉系統之外也通知了執法機構以展開進一步的調查。

【資料治理怎麼做】災防科技中心讓全民變成政府災情蒐集器,掌握未知災情再早一步

$
0
0

去年7月8日,強颱尼伯特橫掃東臺灣,破表的17級風更在臺東肆虐,造成重大災情,挾帶的豪大雨,更導致多處淹大水,颱風期間,中央也趕在第一時間,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簡稱:災防科技中心)3樓成立臨時災害應變中心嚴陣以待,並由內政部長葉俊榮現場坐鎮指揮,隨時緊盯前方螢幕牆上不斷回傳更新的民眾第一手災情資訊,並依這些情資現場馬上下達指令。

只要一有民眾在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隔沒多久,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就能看到這些災害資訊,這些網站每增加一筆災害情報,螢幕牆上就會新增多一筆,並依時間排列,每一張社群災害資訊上,皆會以照片形式來呈現,照片下方還會搭配日期時間、地點描述、資料來源,甚至還會在螢幕牆右側的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的定位資訊。

政府救災也開始結合社群情資

尼伯特颱風警報從早上6點發布後,不到25分鐘,應變中心從社群網路已經得知臺東市區路上開始出現災情,颱風登陸3小時後,也收到高雄市三民區淹大水的情資,隔了5小時,臺南市仁德區也傳出相同的淹水情形,直到下午4點,颱風登陸的9小時後,指揮中心已經可以大致掌握主要災情分布,指揮官可以馬上指揮動員救災。

從颱風登陸到警報解除期間,應變中心蒐集到的社群災情資料超過4萬5,000件,可供政府掌握全臺即時救災情資來使用。

尼伯特颱風並不是政府第一次開始結合社群情資救災的重大災害事件,早在5個月前的高雄美濃6.4大地震時,政府就已經開始運用社群輿情來救災。尼伯特襲臺之後,從9月的莫蘭蒂及馬勒卡雙颱,以及中颱梅姬,到今年7月的尼莎和海棠過境時,也都結合社群情資,來縮短災情通報時間,讓現場指揮官可以依據民眾提供的即時災情,迅速調度人力來支援救災。

「以前因為救災速度太慢,所以政府常被批評是看媒體找災情。」長期擔任政府災害科技技術支援的災防科技中心系統開發專案組組長蘇文瑞很有感。他表示,這其實是和過去政府救災資訊情資的掌握速度太慢有關。

蘇文瑞表示,過去發生緊急災害後,政府在蒐集這些災害資料時,多半都得靠民眾的通報才知道,如撥打119電話,等到消防單位到現場處理後,才由各局將各地災情資訊統一彙整回傳中心,「但這樣的速度,用在現場救災應變上,反應還是太慢,所以才會惹得背負罵名。」他說。

隨著社群媒體竄紅,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資料傳遞與散布的新管道,甚至取代了傳統媒體。蘇文瑞表示,政府的緊急災害應變也有新作法,開始結合社群情資的力量,只要民眾將災害情報,以文字、照片或影片等方式,發布到社群網路上,政府馬上可以從這些地方蒐集到最新災害資訊,來加快救災,等於是「全民都變成政府的資料蒐集器。」他說。

政府的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自2年前開始推出上線後,現在每當發生重大緊災害事件時,只要有民眾在社群網站貼出新災情,隔沒多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社群災害情資平臺,就能快速看到整理篩選過的最新社群災情資訊,能依照時間排列,以照片來呈現每一件社群災情資訊,還會顯示發生時間、地點、資料來源,也會直接在大型地圖上,顯示災害發生位置。(攝影/余至浩)

掌握災情的速度能比媒體更快20分鐘

有了社群媒體情資來救災後,蘇文瑞表示,現在,不一定要靠民眾通報,也能夠很快知道哪裡有災情發生,掌握救災情資速度更快,而且是第一手消息,資訊更即時,如果跟傳統媒體相比,「甚至能做到比傳統媒體還提前快20分鐘知道。」他說。

透過社群媒體取得災害資料,還有另一個好處,蘇文瑞指出,民眾以前只有在災情嚴重時才會通報,還沒釀災就不會通報,只會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而直接蒐集社群平臺上的公開資料,也可以幫助政府提前知道哪些區域需要特別注意,針對可能即將有災情發生的地點,及早提高警覺,加強各項防災工作。

政府之所以能在發生緊急災害後,可以很快取得社群網路發布或討論的最新災害資訊,靠的是災防科技中心在2015年建立的一套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可以即時蒐集來自不同社群討論的最新災情資訊,以便提供給現場指揮官即時作判斷,才可以迅速掌握救災情資。

蘇文瑞表示,目前可用來蒐集災情的社群平臺來源,共有213個,其中包含了許多臺灣民眾常用的社群媒體,例如臉書(FB)、噗浪(Plurk),或是討論區及論壇,如批踢踢(PTT)或Mobile01等,但並不包含社群通訊軟體Line。至於蒐集的資料內容,主以網民在社群網站上發布的文字、照片,以及影片連結為主。

政府之所以能在發生緊急災害後,可以很快取得社群分享或討論的最新災害資訊,靠的是災防科技中心在2015年建立的一套社群大數據災情蒐整及分析平臺,可以透資料攀爬,即時蒐集來自不同社群網路發布的最新災情資訊,並經過濾及篩選後,可供政府迅速掌握救災情資。(圖片來源/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社群災害情資蒐集分3階段

當一有緊急災害發生,政府就會立刻啟動社群災害情報的蒐集活動,整個社群災情輿情的蒐集流程分成3階段:社群災情文章列表、重點災害情資應用,以及災情發布。

一開始資料蒐集,會利用爬蟲程式,從社群網站或論壇,來分批抓取災情資料,再將資料匯入到後端資料庫可以被查詢。攀爬機制也經過設計,例如只針對社群網站或討論區較可能出現與災情相關的地方來蒐集,如PTT地方版等,以防止撈到與災害無關的資料。不同資料來源的管道,資料擷取的次數頻率也有所不同,整體來說,「只要社群媒體一有新資訊出現,到匯入我們系統可以查詢得到,只須20分鐘。」他表示。

不過,蘇文瑞也提到,即使有利用攀爬程式來抓資料,但有時還是會遇到少數災情資料無法取得的情況,像是颱風期間才出現的臨時性活動,如民眾在臉書成立的災情回報專區等,因為不在原來程式設定抓取的範圍,因此就可能會漏掉,所以這時還是得透過人工的方式,將這些新出現的災情回報熱點,手動列入到攀爬的名單。

蘇文瑞也指出,將這些資料蒐集下來以後,並不是全部的資料都會變成政府參考的重要災害情資,而是會先經過二階段篩選的步驟,「畢竟這些都是即時災情的資訊,使用上也相對要更加謹慎。」他說。

每次資料蒐集完後,會先以「關鍵字」搜尋的方式,針對這些雜亂未經過整理的原始資料,進行初步過濾的動作,只保留內容有符合特定關鍵字的資訊,例如「豪大雨」、「淹水」、「颱風」或「地震」等。

蘇文瑞表示,災防科技中心還自行建立一套災害關鍵詞字庫,內含許多相關的災害關鍵詞可以搭配組合,再透過關鍵字過濾出的第一步資料,就會在社群災情平臺上列表,也是社群情資發布過程的第一階段。

針對災情資料特徵的快篩過程,也結合機器學習

緊接著,針對這些過濾後的資訊,還會再進一步的快篩,透過分析資料特徵,找出符合政府救災可用的資訊特徵,這些特徵有4大,包括了時間、地點、災害描述,以及照片資訊。全部特徵都必須具備後,才可以列入重點災害情資的候選名單,進到下一階段的人工判斷,如果缺少其中一項,例如照片等,就會先不處理,優先處理其他還沒篩選過的資料,除非是前面過濾的資料已經比對完畢後,才會針對原先不完整的資料,重新確認有無更新的災害資訊進來。

蘇文瑞還指出,在進行文本分析時,也借助了機器學習,將這些蒐集起來的社群災害資料進行分類,找出哪些可能是符合災情的正確特徵,來分別進行過濾。蘇文瑞表示,災防科技中心也建立一套大數據分析平臺,並找來800篇的社群媒體災情文章,來持續做為機器學習訓練,以建立預測模型,目前學習效果的準確度約70~80%。

蘇文瑞表示,若以地址資訊來說,透過這套預測模型,可以直接從每篇社群災害資料中,分辨出哪些是災害描述的地址,即使是分散在文章不同段落,也可以自動重組拼湊,找出可能相近的地址,之後再透過門牌地址定位服務TGOS,或如Google的地址位置查尋,以取得經緯度的座標,以便之後可以在實際地圖上定位。

不過,蘇文瑞也坦言,如果原來的資訊本身就不夠完整時,例如路名不清楚等,最後還是需要人工來判斷。

人工做最後把關還是不可少

如何確保網友分享的災害資料是正確可信的?蘇文瑞表示,靠的是背後建立的3道篩檢關卡,前兩道是透過系統來自動篩選過濾,先將一些與災害資訊無關或資訊不完整的資料剔除,只保留與災情相關且重要可用的資訊,即使篩選通過後,再上架到政府社群災害情資平臺前,還要由人工判斷做最後的把關,以確認資訊真偽,才可以實際用來當作政府災害情資的發布使用。

之所以最後仍要由人工來幫忙把關,蘇文瑞解釋,這是因為目前電腦還沒辦法完全辨識資料的真假,所以一旦民眾提供的是假資訊時,如假造的照片等,系統收到後並沒有辦法判別訊息真假。

蘇文瑞也回憶說,去年梅姬颱風期間,就曾經有民眾貼出一張假照片,照片中地點的確有淹大水,而且災情描述也都正確,但後來發現民眾用的是好幾年前的舊照片,「這就不是系統可以自己判斷得了的,還是得靠人工方式來找資訊佐證。」他表示,在人工判斷上,像是可以透過即時觀測的雨量資料,或是調閱現場附近交通監視器的影像畫面,來進行交互比對,確認照片所在地區現在的雨量,是不是真的已經造成淹水情形。

也因為透過這3道篩檢機制,來進行層層把關,才可以確保這些網友發布的災情資料是正確且可信的,才可以被政府所採用。

若以去年的梅姬颱風為例,根據災防科技中心的數據統計,颱風期間,總共蒐集的社群災情文章共有128,161篇,雖然經過系統過濾及人工篩選後,到最後實際能用的災情資訊,只有84個,大約占了梅姬颱風全臺災情923處的8.6%。

但不能小看這84件災情的重要性,因為這些透過社交網站資訊所發現的每一件災情,是以原有政府監測機制、各種通報機制、民眾報案系統都沒能發現的新災情,等於這個從社交平臺蒐集災害輿情的作法,讓政府更快掌握那過去看不見的近1成災害事件,而能讓救災資源的調度再早一步,甚至也能用來加快災害風險評估,讓現場指揮官可以針對有潛在高風險的偏遠鄉區,提早擬定疏散撤離的計畫,以保障民眾生命安全。

電腦專長變網路跟蹤客,騷擾前室友逾1年,FBI追VPN Log逮捕24歲男子

$
0
0

美國司法部在上周逮捕了一名24歲的男子Ryan  Lin,他被指控在網路上追蹤與騷擾一名同年的女性前室友Jennifer Smith,且騷擾行動從2016年4月就開始,一直到被逮捕才停止。

根據FBI探員的調查,電腦科學系畢業的Lin擅自利用Smith的iCloud與其他裝置的帳號取得了Smith的個人資料,包括照片在內,並把Smith的資料張貼在色情或性交網站上,Lin甚至公布了Smith的姓名、地址、生日、電話號碼、網路帳號與密碼。

此外,Lin騷擾的對象亦擴及Smith的親友,例如威脅要殺死Smith的媽媽、室友及朋友等。

FBI探員自Lin工作的軟體公司接管了Lin的個人電腦,發現Lin通常利用多種管道來隱匿自己的身分,包括Tor網路、VPN服務或代理伺服器等,而FBI向Google取得了Lin的Gmail郵件紀錄,也向兩家VPN服務供應商取得了Lin登入Gmail時的IP位址。

引起媒體關注的是,雖有不少VPN業者宣稱不會儲存使用者的活動紀錄,但在這起事件中,FBI的確得到了所要的資訊。


【政府資料治理可以這樣做】奧勒岡州追蹤20年少年司法記錄,找出預防再犯的最佳裁決建議

$
0
0

依據國內外犯罪學者與犯罪矯治實務專家研究結果發現,少年罪犯若是處置不當,提早進入刑事司法體系的機率越高,甚至進入少年犯罪矯治機構,像是少年輔育院、少年監獄,未來,成年累犯的機率會提高,犯罪行為也會越多,停留在犯罪矯治機構的時間亦會拉長。

因此,如何正確且適當地安排處分措施,並有效預防青少年犯罪,是各政府刑事政策和社會政策,相當迫切的議題,根據內政部警政署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101年後少年犯罪率呈現減少的趨勢,不過司法院最新的統計,過去從2005至2014年10年間,少年虞犯行為事件平均年增率高達14%。

美國奧勒岡州少年管理局(Oregon Youth Authority,OYA)為了促進公共安全和少年責任,並且提供少年罪犯改過自新的機會,OYA在2015年開始採用少年司法資訊系統,系統中記錄了累積超過20年的少年犯罪資料,藉由分析過去的歷史記錄,給予類似的案例最適合的裁罰決策。

目前高達74%的少年,在離開管理局的輔導後3年,都沒有任何犯罪行為,根據奧勒岡州每次為期3年的最新再犯率調查,2013年再犯率創下新低,OYA的目標是要藉由收集和分析相關數據,來改善犯罪少年的未來,也讓少年管理法庭的專業人士,能對少年的關懷與監護,制定出更好的決策。

根據奧勒岡州每次為期3年的最新再犯率調查,2013年的再犯率創下新低,OYA的目標是要藉由收集和分析相關數據,來改善犯罪少年的未來,也讓少年管理法庭的專業人士,可以對少年的關懷與監護,制定出更好的決策。(圖片來源/OYA)

對少年罪犯的處置,要考量少年本身福利與其最佳利益,以診療重於刑罰為原則,給予更生機會,依照每個少年的情況,適當安排少年罪犯矯正措施,像是輔導感化與就學、就業訓練,輔導少年重返正常社會。

奧勒岡州的少年司法資訊系統JJIS,記錄著每位少年在當地的犯罪歷史記錄,並結合教育部、矯正署,以及該州36個市鎮的司法部門等機關的資料,包含性別、開始被追蹤的年齡、種族、犯罪種類等數據,藉由這套系統,預測分析專業的處置判決,協助少年罪犯緩刑和假釋等重要決策。

舉例來說,少年司法資訊系統可以協助管理局人員決定,該少年應該要留在管理局內輔導,還是在社區服務提供的住所接受安置輔導,以及治療輔導管理師也可以根據資料分析的結果,更了解每位少年適合的輔導課程、課程長度,另外,個案管理師也能安排正確的移送方式,像是緩刑或是假釋,讓少年回到社會時,更能夠適應生活。

資料分析除了可以幫助OYA內部人員制定決策,對配合的機構或是社區居民而言,預測分析也可以確保少年安置場所所需的數量,和正確的課程種類,不管是短期或是長期的政策,都能夠更有效率地調度和安排。

此外,OYA為了要了解少年潛在的再犯罪危機,OYA每年計算奧勒岡州少年再犯罪率,每年的計算期間從7月1日到隔年6月30日,OYA將計算再犯率所需的資料,整合到JJIS系統中,還加入來自矯正署資訊系統的文字資料,如此一來,在少年犯離開少年管理局後,管理局還是可以持續監控該名少年的狀況,直到成年為止。

OYA表示,少年再犯率可作為評估是否提升公共安全的參考依據,目前再犯率逐年下降,OYA掌握少年再犯罪相關資料,能更了解累犯的細節和定義,之後不斷修正評估和預測分析的規則。

美國奧勒岡州的少年司法資訊系統JJIS,記錄著每位少年在當地的犯罪歷史記錄,並結合教育部、矯正署,以及該州36個市鎮的司法部門等機關的資料,預測分析專業的處置判決,協助少年罪犯緩刑和假釋等重要決策。(圖片來源/OYA)

Amazon申請無人機充電專利,甚至可和電動車對充

$
0
0

美國專利暨商標辦公室(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USPTO)上周公布了Amazon所申請的一項專利,該專利技術得以利用無人機替行駛中的電動車充電。

除了部署電動車充電站的成本高昂之外,有時候汽車可能正開在一望無際的公路上,或者是塞在車陣中動彈不得,這時便是發揮無人機充電站功能的最佳時機。

電動車可先請求伺服器派出充電專用的無人機,伺服器還可根據電動車的速度選擇適合的無人機,電動車與無人機之間則是藉由無線通訊確認彼此的身分,之後無人機即可與電動車的車門或車頂對接,以幫電動車充電。

除了申請充電技術專利外,Amazon也在今年4月投資了專門研發氫燃料電池的Plug Power,透露出Amazon嘗試跨入充電領域的企圖。

GitLab增資2000萬美元,Google創投入列

$
0
0

採用Git進行版本控制的程式碼代管業者GitLab周一(10/9)宣布增資2000萬美元,且該輪增資是由Google創投(Google Ventures,GV)領軍,公司市值已是去年增資時的2倍。

外界經常將GitLab與GitHub相提並論,這兩大業者皆提供基於Git的程式碼代管服務,惟GitLab採用開源碼授權,免費提供公共及私有倉庫,而GitHub則是全球最大的開源碼代管服務,但必須付費使用私有倉庫。

此外,GitLab號稱為全球最大的企業程式碼代管服務,全球總計有超過10萬家組織藉由GitLab自行代管,且有67%的開發人員偏好採用GitLab的就地部署解決方案。

GitLab表示,全球的軟體定義趨勢,再加上開發人員的角色從單純的開發轉至開發暨維運(DevOps),他們需要可加速工作流程及簡化開發程序的各種工具。因此,GitLab將利用新資金來推動DevOps世界,在其他產品專注於讓開發與維運互動時,GitLab將打造全球第一個整合開發與維運的產品,同時計畫針對包裝、發行、配置與監控軟體添增新功能。

GitLab周一也宣布WordPress創辦人Matt Mullenweg將加入該公司的董事會,打算協助GitLab達到與同屬開源專案的WordPress一樣的成就。

歹戲拖棚,微軟終於親口證實Windows Phone「死訊」

$
0
0

今年7月,微軟終止包括Windows Phone 8.1版在內的產品支援,形同結束了Windows Phone手機作業系統計畫。但直到昨日(10/9)微軟高層才正式宣佈這款手機作業系統的「死訊」。
 
微軟Windows體驗部門副總裁Joe Belfiore透過推特宣佈,還是會持續支援Windows Phone,包括功能修補及安全更新等,但是打造新功能及硬體,已經不再是微軟的重點工作。
 
這也是自7月時停止發展Windows Phone消息傳出後,該公司正式要鐵粉不要再存有期待了。微軟2013年花了72億美元買下芬蘭手機大廠Nokia的裝置、服務部門及專利,花了很大心血,卻始終未能吸引軟體開發商的青睞,自始至終,Windows Phone手機的市佔率也未能突破5%。2016年微軟終於認賠殺出,將Nokia原部門以僅1/20的代價(3.5億)賣給鴻海子公司富智康及芬蘭公司HMD Global Oy。
 
Belfiore甚至坦承微軟十分努力來推動app開發,花很多錢,幫Windows Phone寫app,但用戶量仍然低到大部份業者不願意投資。
 
HP也在上周表示不再生產Windows 10 Mobile手機Elite X3,這是大廠中最為人知的Windows平台手機。Windows 10 Mobile是微軟以Windows 10為基礎開發的手機版本。
 
雖然對大部份用戶來說,Windows手機可能很陌生,但微軟其實仍然成功打入一些重要單位。例如紐約警方去年採購了3.6萬支Windows手機給警察人員使用,他們被迫在今年8月改成iPhone。
 
而事實上,微軟官方早已透露訊息。微軟重要精神領袖,即創辦人比爾蓋茲上個月向媒體透露他已經改用裝了多項Windows app的Android手機,暗示微軟未來將著重在支援其他行動平台的app及服務開發,例如上周微軟推出了Android及iOS版瀏覽器Microsoft Edge。

禁用風波越演越烈,卡巴斯基在美再遭零售通路下架

$
0
0

身陷通俄疑雲的俄國籍防毒軟體卡巴斯基再遭打擊,繼美國軍方及政府部門於9月明令禁用後,現在連3C零售通路Best Buy及Office Depot也相繼下架停售。

上個月美國政府宣佈全數移除卡巴斯基軟體影響所及,美國最大電子產品實體零售通路Best Buy著手將軟體下架停售,理由是「太多疑問未解」。現在在該公司網站輸入卡巴斯基軟體,只會出現找不到品項的訊息。

而隔天另一項通路商Office Depot也跟進宣佈將卡巴斯基產品下架。甚至有一名使用者在推特貼文顯示,Office Depot及姐妹連鎖OfficeMax將免費在店內為用戶移除卡巴斯基安全軟體Kaspersky Total Solution的服務,並提供McAfee LiveSafe一年免費授權。

由於卡巴斯基在企業及消費市場擁有相當大市佔,其他防毒業者勢必趁虛而入,接手卡巴斯基的用戶市場。

此事只是卡巴斯基遭到的最新一波打擊。上周華爾街日報引用匿名消息來源報導,2015年國安局一名約聘人員違反安全政策,私自將NSA電腦滲透及反滲透的資料傳送到個人電腦中,再經由電腦中的卡巴斯基防毒軟體,回傳給了該公司位於俄國的伺服器。該報導被卡巴斯基創辦人Eugene Kaspersky批評是美國方面製造的陰謀論。同時也有人聲援,表示NSA約聘人員將NSA自製的惡意程式傳回自己電腦,卡巴斯基軟體將之標明出來,只是克盡職責;真正有問題的是內部控管不佳的NSA自己。

 

傳機器狗Aibo將搭配AI聲控功能重出江湖

$
0
0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Sony計畫將曾經紅極一時的機器寵物狗Aibo結合現代化人工智慧(AI)功能,使之成為更有用的家中好幫手。

Sony的機器狗Aibo,因為造形可愛,加上具備簡單AI功能可和主人互動,於1999年推出後大受歡迎,接下來幾代共賣出15萬台。然而當時Sony未能在AI技術有限使Aibo沒有太大突破,加上2000年之後日本遭遇網路泡沫化陷入長期低迷,Sony在2006年決定停產,而原有的Aibo團隊也拆分到了Playstation或數位相機部門。

然而如今AI技術在西方軟體公司如Google、Amazon投入下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他們將AI為基礎的人工助理技術與物聯網、語音功能結合,發展出智慧家庭助理裝置,使用者只要用聲控就能開燈、拉開窗帘、甚至煮咖啡、或由機器查詢資訊、報氣象與今日行程。另一方面,軟體銀行的人形機器人Pepper具備了AI技術,使其比傳統機器人更人性化、更活潑的互動能力,可提供銀行或零售業客戶服務,引發了新一波智慧型機器人浪潮。

報導指出,Sony已悄悄找回當年的Aibo團隊工程師,包括AI專家藤田雅博,希望重啟Aibo計畫,發展新一代結合AI聲控功能的Aibo,它不僅是寵物狗,更可勝任家中智慧助理的角色。

然而論AI技術,Sony無法和上述西方軟體公司匹敵。報導指出,今年在8月一場Sony高層會議中,代理社長暨財務長吉田憲一郎表示將不會在這些領域和他們競爭。而Sony會再決定是使用Amazon Alexa,還是Google Assistant。

Chef推出自動化部建服務Habitat Builder,一鍵就能部署雲端原生應用

$
0
0

老牌應用程式組態工具Chef在本周一(10/9)發表了開源自動化派送專案Habitat的商用版Habitat Builder服務,這是一項代管服務,能夠簡化開發人員建置及部署應用程式的流程。

Habitat開源專案主要提供各種工具以自動打包程式並部署於不同的平台上,而Habitat Builder則是一個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平台,可協助開發人員建置與部署容器應用程式至不同的雲端或是容器調度平台。

以Habitat打包的程式沒有特定的輸出格式或運作環境,是在部署時才需要決定,它亦提供各種熱門程式語言的支架,如Node.js、Java與Ruby On Rails等,可自動偵測所使用的語言並完成應用程式的建置,部署用的成品即已包含程式、函式庫,及適用於雲端或傳統架構的元件。

IDC專案副總裁Stephen Elliot表示,雖然容器於可攜式上的好處已普遍被認同,但應用程式周期缺乏一致的包裝及調度卻限制了部署的規模,拆離包裝、部署與成品則能在一定的軟體品質與遞交速度下完成業務目標。

在雲端操作的Habitat Builder有三大基本服務,分別是建置服務、成品商店及應用程式監督,其中的建置服務帶來致的包裝與建置能力;成品商店則有公共與私有倉庫可用來存放已可部署的成品版本,且支援TAR、Docker、CloudFoundry或Kubernetes;應用程式監督主要控管運作環境的生命周期、配置更新、叢集拓樸及更新策略等。

Chef行銷副總裁Marc Holmes指出,縱使市場上有許多很棒的工具可打造容器程式,但現代的應用程式團隊還需要在不同的架構上包裝及部署程式,Habitat Builder供應了一致的包裝能力,也可因應不同的部署對象,藉由明確的分工將讓團隊關係更為緊密。

Habitat Builder目前處於免費預覽階段,價格稍後才會宣布。


全球政府首創!杜拜地政總署建立區塊鏈房地產平台

$
0
0

杜拜地政總署(Dubai Land Department,DLD)上周六(10/7)宣布,已建立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地政資料庫,它紀錄了所有的不動產交易,成為全球首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地政的政府。

DLD的區塊鏈資料庫內含土地租賃註冊資訊,並連結了杜拜的電力暨水力局(Dubai Electricity & Water Authority,DEWA)、電信系統,以及各種相關的帳單系統,也含有個人租戶資料庫,諸如阿聯酋身分證或居留簽證的有效期,也支援電子付款。

DLD表示,該區塊鏈的全面電子化流程允許全球人民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在幾分鐘之內完成交易,而不必親自走訪政府機關。

DLD的資料庫除了整合DEWA、當地的不動產開發商wasl Asset Management Group、銀行Emirates NBD及IKEA以提供便民服務外,未來也可望新增其他的合作夥伴。

儘管目前DLD的地政區塊鏈資料庫還不夠完整,但DLD預期之後該資料庫將會覆蓋所有的杜拜資產,同時開放民眾與政府機關存取,將讓不論是居住在杜拜或外地的投資人都能夠確認產權資料,以高度的公開及透明化提高數據的準確性與交易的可信度。

杜拜是在去年10月發表了「杜拜區塊鏈政策」(Dubai Blockchain Strategy),目標是讓杜拜在2020年時成為全球第一個所有交易都透過區塊鏈完成的智慧政府。

發表該政策的杜拜酋長國王儲His Highness Sheikh Hamdan bin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認為,區塊鏈技術為一全新且強大的工具,可望塑造一個交易更簡單及安全的未來網路環境,讓政府更有效率,催生區塊鏈產業,同時還能奠定杜拜於國際上的領先地位。

今年2月,杜拜已與IBM簽署合作協議,開始測試基於區塊鏈的國際貿易活動,橫跨3個國家的8家組織藉由區塊鏈技術將商品輸入或輸出杜拜,並以智能合約取代紙本合約,於單一平台上協調貿易融資的生命周期。

研究人員:3萬7千名Chrome用戶上當,裝了假冒的Adblock Plus

$
0
0

一名獨立資安研究人員SwiftOnSecurity昨天(10/9)透過Twitter踢爆,一個假冒為Adblock Plus的Chrome擴充程式繞過了Google的審核機制,堂而皇之地登上Chrome Web Store,至少有3.7萬名Chrome用戶受害。

此一假冒的Adblock Plus於今年9月22日上架,宣稱是由Adblock Plus所提供,至本周一(10/9)已有超過3.7萬名Chrome用戶安裝,而正牌的Adblock Plus則是來自Adblockplus.org,用戶人數已突破1000萬,除了商標非常類似之外,所提供的功能也相當,都是宣稱能夠封鎖所造訪網站的廣告。

然而,安裝到假Adblock Plus的用戶卻發現,當他執行Chrome瀏覽器時,該擴充程式即自行開啟大量的分頁。

這與日前爆出Chrome瀏覽器多家外掛程式開發商的帳號外竊事件不同,這名騙子開發人員只是偽造了Adblock Plus的外觀、功能描述、商標與關鍵字,以誤導使用者。

SwiftOnSecurity則批抨Chrome Web Store的審核程序不夠嚴謹,Google並未公開回應此事,但已將偽造的Adblock Plus擴充程式下架。

Line推出125美元的Clova WAVE,正式加入智慧喇叭戰局

$
0
0

繼於今年3月發表數位語音助理Clova之後,Line上周在日本市場推出首款基於Clova的智慧喇叭Clova WAVE,正式加入與Amazon Echo及Google Home競爭的戰局。

其實Line在今年7月便曾發表Clova WAVE試驗版,但正式版一直到上周才出爐,售價為1.4萬日幣(約125美元或3800元新台幣),可透過日本的Clova官網、Amazon及樂天網站購得。

由Line打造的Clova WAVE除了整合Line Music服務、算命服務、讀新聞及電視搖控器等功能之外,也允許使用者閱讀或傳送Line訊息,還能與Clova閒話家常。至於先前已購買Clova WAVE試驗版的用戶只要進行韌體更新便能升級至正式版。

儘管Line在全球行動傳訊服務市場中並未擠進前三名,但它卻是亞洲市場最受歡迎的行動傳訊服務,擁有逾6.5億用戶,根據Line針對Clova所規畫的願景,該公司希望能在亞洲市場提供支援當地語言的語音數位助理服務,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雲端人工智慧平台。

看起來Clova現階段可能只支援日文,而進駐在Amazon Echo的Alexa則支援英文與德文,至於Google Home所內建的Google Assistant支援最多語系,涵蓋英文、法文、德文、印地文、印尼文、日文、葡萄牙文與西班牙文。

遠東商銀被駭案,刑事局:已透過國際警方協助逮捕一名嫌犯

$
0
0

遠東商銀(遠銀)被駭,駭客以匯款方式盜走6000萬美元,刑事局透過跨國警方合作,目前已逮捕一名嫌犯,正在追查其他共犯。

遠東商銀10月5日向金管會通報SWIFT系統出現異常,後續調查發現駭客假造SWIFT交易匯走高達6000萬美元鉅款,刑事局在本周一說明時指出,遠東商銀在10月3日即發現SWIFT系統異常,在資安公司協助下發現系統已被植入惡意程式操控轉帳,隨即向刑事局偵九隊報案。

因被盜的款項分別匯至柬埔寨、斯里蘭卡、美國等地銀行,遠東商銀透過管理積極追回降低損失,宣稱損失可望控制在50萬美元以下,刑事局也通報柬埔寨、斯里蘭卡、美國等地的國際刑警組織協助偵辦,10月6日斯國警方已逮捕一名試圖領款的斯里蘭卡藉男子,正擴大追查其他共犯身份,刑事局近期將派員攜帶相關事證赴斯里蘭卡協助調查。

刑事局也至遠東商銀取證,包括電腦、伺服器等相關系統紀錄資料,已查出駭客利用荷蘭、美國等地的伺服器控制,也將相關的資訊交由國際刑警組織、歐洲刑警組織協助調查。

另外,刑事局也通報了行政院資通安全處,請金管會通知其他金融機構提高警覺、加強資安防護,呼籲業者應確實檢查是否有漏洞,加強資訊安全防護,發現異常時通報相關單位,建立早期預警機制,達到預防、降低損失的目的。

【資料治理怎麼做】北市家暴地圖將危險熱區視覺化,讓預防宣導更能對症下藥

$
0
0

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簡稱家防中心)往年宣導家庭暴力防治的常見作法,多半利用口頭,或發送文宣等方式,將防治理念推廣到社區,但今年作法卻很不一樣,不再只是公布統計數字而已,還將過去臺北市全年1萬3千多件的家暴資料加以彙整分析後,繪製成一個大型家暴案件風險地圖,可以篩選出全北市12行政區的潛在高危險熱區,甚至還能查看以「村里」為單位的風險地圖,讓當地居民更有感。

這也是家防中心第一次嘗試透過資料分析以及視覺化的呈現方式,來協助社區家暴的預防宣導。甚至家防中心後來更依據這份風險地圖,決定未來防治宣導政策的推動方針,例如需要加強防治的對象必須是潛伏高風險的社區,或是屬於將來可以扶植成為示範社區的「零暴力容忍社區」等,並依據這個防治宣導政策,來做為整年度防治宣導經費的補助優先順序,這個補助經費大約有200萬元,只有提出符合這些防治工作要求的社福機構或公益團體,才可以優先申請補助,讓預算可以真正花在刀口上,以發揮出預防家暴的更大成效。

「傳統家庭暴力預防宣導作法,簡單講就是餵你吃維他命C」 ,臺北市家防中心主任陳淑娟形容,以前家庭暴力預防宣導的觀念上,就是將宣導當作是在服用營養補充品,例如維他命C等,因為是有益無害,所以只要是屬於宣導的社區通通可以吃,所以也不管這些社區需不需要,或需要服用的用量多少顆,因此導致有些社區服用後可能會無感,例如在沒有兒少保護案件的社區宣導兒少保護等,而難以達成宣導所要預防的效果。

除了受限於傳統的防治觀念外,陳淑娟還提到了另一個防治宣導難以發揮作用的原因,就是掌握的社區樣貌特性的資訊太少,例如過去家防中心將家暴案件資料歸檔後,通常只在需要用到時才使用,例如提供整年統計數字時,而不會用於資料分析,找出案件與社區之間的關聯性,且每年統計的家暴案件資料,最小區域也只到行政區,無法提供到以「村里」為最小單位的資料統計,才容易導致所有社區,到最後都吃相同的營養品。

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內有一個24小時家暴案件通報中心,今年開始將過去一年上萬件通報記錄,改用視覺化的家暴地圖來呈現,以便找出更有效的防治宣導作法。(圖片來源/家防中心)

用整年家暴案件資料,繪製家暴風險熱區地圖

家庭暴力防治法明年就要滿20個年頭,但對於一般民眾而言,陳淑娟表示,「家庭暴力」這4個字,多數還停留在想像的階段,跟自己無關。常常新聞媒體上,只會看到聳動已發生的家暴事件,如被打得鼻青臉腫的受害者出面控訴,或恐怖奪命情人等。很多時候,家防中心在做的事,都是等到家暴事件發生之後才啟動救援,以停止暴力的發生,可是「只靠事後救火遠遠不夠,事前的預防更重要」她語重心長的說。

所以陳淑娟表示,家防中心從去年9月開始,決定透過結合資料分析的方式,來找出可以達到社區預防作用的更好作法,以減少盲目的宣導政策,「家暴地圖就是我們跨出的第一步,」陳淑娟表示,家防中心利用3個月時間,統計分析臺北市2015年一整年的家暴案件資料,並結合區域資料將分析後的數據經過視覺化後,變成一個家暴案件風險地圖, 從這個家暴地圖上,可以依據區域範圍劃分的大小,如行政區或村里等,來顯示各地區家暴案件通報數量的分布情況,也可以當作是被害者案件發生的風險熱區。

地圖上也利用顏色深淺來區分,顏色越深代表通報家暴的案件數越多,也能夠列出排行榜前幾名,或者是依家暴受害者性別比例來顯示。另外也能依據家庭暴力案件的類型,如親密關係、兒少保護、老人保護及其他家虐等,來觀看各別案件類型在地圖上不同區域的分布狀況。

陳淑娟表示,這個家暴風險地圖的真正用意,就是要讓一般民眾可以更容易了解自身處境,進而增加政府機關與社區間的良性對話,另外也能幫助社工人員進一步做到風險管控,能依每個社區不同的家暴案件特質,來找出問題對症下藥。

因為這些用於分析使用的家暴資料,都是屬於個資,不能恣意公開,所以陳淑娟表示,在分析前,已經先將資料經過去識別化的動作,且最小區域只統計到村里,就算是拿到資料,也識別不出這是哪個案件,以確保家暴的受害者個資不會輕易洩露。

「開始用家暴地圖後,也糾正我們以前沒發現的不少迷思和盲點。」陳淑娟直言,以前社工進行防治宣導時,常會以家暴案件數多的社區,優先做為家暴預防的重點宣導社區,因為主觀上認為案件量多的區域,就代表較容易缺乏預防暴力的意識,但後來社工依分析結果,實際走訪每個社區後發現,這些地圖上標示為高危險的潛在家暴社區,其實有部份是「暴力零容忍社區」,例如臺北市文山區忠順里等,因為當地民眾很熱心,左右鄰居只要察覺有可疑的家庭暴力事件正在發生,就會馬上通報,所以案件量才會增加。

至於其他案件數不多,甚至是完全沒有案件發生的低風險社區,陳淑娟指出,這也有可能只是因為社區居民對於家暴的發生,多半抱持冷漠旁觀的態度,導致許多案件最後沒有通報處理,反而才是家暴防治宣導所要鎖定的目標對象。

臺北市家防中心主任陳淑娟表示,家暴風險地圖不只能讓民眾了解自身處境,也能進一步管控風險,依據不同社區家暴案件特性,來找出問題對症下藥,預防暴力再發生。(攝影/洪政偉)

分析個案受暴者特徵,建立家暴再發生率的預測模型

從3月家暴地圖上線開始使用至今,陳淑娟表示,不只協助社工人員找出真正需要防治的社區,更重要成果是,「讓社區草根防治的力量,透過這個地圖開始浮現。」她表示,像是暴力零容忍社區就是一個能夠幫助政府共同推動防治宣導的好幫手,「只要將這些模範社區和高風險社區連結在一起,社區自己就會動起來。」她說。

陳淑娟指出,政府的真正工作,在於分辨社會問題,然後依據輕重緩急,來協助這些有各式需求的社區媒合,讓不同社區可以依自己社區特性,來發展適合防治的作法。「過去我們有這些資料,但沒有整理分析,所以資料並不會告訴我們這些事。」她表示。

北市家暴風險地圖雖然已獲得初步成果,不過陳淑娟還不滿意,她表示,目前還有許多可以改善的部分,像是這份地圖主要是統計通報數為主,並非是家暴發生多寡的結果,而原先的地圖也沒有考慮到人口分布密度,而不同地區的人口多寡,也會影響到其所居住區域的家暴風險排名等。

陳淑娟表示,之後還計畫推出一個再犯風險地圖,將利用長年蒐集到個案資料的受暴者特徵,來建立一個家暴再發生風險的預測模型,讓社工人員未來在評估家暴案件時,除了原來已有的暴力危險量表,還可以增加另一個再發風險指標,可以用來輔助判斷,以降低被害人再次受暴的風險。

Viewing all 3178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