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200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沃爾瑪買下VR新創Spatialand,讓你天冷宅在家也能逛超市

$
0
0

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孵化器Store No.8於2月5日在官方部落格宣布,VR新創公司Spatialand成為Store No.8中的第三家新創公司。Spatialand創辦人Kimberly Cooper與10位左右的員工提供軟體工具,讓創作者能將以存在的內容轉換為身歷其境的虛擬實境。

Store No.8校長Katie Finnegan表示,去年他們的團隊,了解VR將在商業應用上將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如果應用在零售業上,將會有改變賽局的顧客體驗。他們已經做過了VR應用的概念性驗證,也遇見了將會有數百萬的顧客使用這項技術。

Spatialand將會透過VR技術,提供線上與線下沉浸式的零售環境。Katie Finnegan稱,Spatialand擁有VR、AR與MR領域先進的技術,尤其是VR的應用,過去曾與Oculus、英特爾、Reebox還有聯合公園,共同合作過沉浸式內容專案。

Kimberly Cooper在自己的部落格提到,過去數年幾乎每個產業都在研究VR如何應用,而最近零售業為了改進並調整使用者經驗,VR更是炙手可熱。他認為,零售業將會因VR應用,造成產業快速變動,零售也是除了設計業外,在VR領域走在前頭的產業。


有了資訊長和數位長,玉山為何還要新設科技長?透視第一位金控科技長的定位和挑戰

$
0
0

玉山金控6日宣布設立了臺灣第一個金控科技長(Chief of Technology)職務。玉山金控總經理黃男州解釋,玉山今年三大策略是科技、跨境和(中後臺)3道防線。也因此,玉山不只成立資安管理處、資安長、法令遵循處,為了聚焦科技,更找來中研院研究員暨臺灣人工智慧學校CEO陳昇瑋,來兼任玉山金控科技長,借重他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專長,「希望可以讓玉山的科技領軍(策略)跑得更快,更深!」黃男州指出。

玉山是臺灣少數屢屢大膽搶先擁抱新科技的銀行,例如2009年,玉山銀行是第一家讓WebATM走出壟斷多年的IE瀏覽器,率先支援Firefox線上轉帳,甚至後來還能支援Linux、Mac OS等非Windows平臺。早在2010年,玉山就訂定了數位轉型三個新戰略:數位行銷、數位支付和數位通路,經過一波資訊架構升級,引進大數據技術之後,在2015年,玉山更率先設立了臺灣第一位銀行數位長,指派內部顧客價值風險部門主管李正國擔任,來率領新成立的數位金融事業處(簡稱數金處),將資訊與相關業務進一步細分,成為對內和對外的兩大團隊。

玉山金控暨玉山銀行資訊長謝萬禮領軍的資訊部門,負責IT基礎建設、整體資訊安全等。而數位金融事業處則負責較前端的創新開發,以打造貼近顧客的服務為目標。但是,玉山管理高層已經有了資訊長、數位長,為何現在需要新設一個CTO職務?單靠內、外兩大科技主管的分工架構,仍不夠因應的新挑戰是什麼?

玉山老總的期待:整合科技聯隊,聚焦三大科技領域

黃男州解釋,玉山科技策略上,想聚焦發展三大領域,第一是金融科技(Fintech),將Fintech技術運用到各種金融面向,串連玉山現有支付服務,或是一指理財、一指外匯、一指貸款等數金服務。第二個是監理科技(RegTech),例如反洗錢機制,除了傳統的黑名單控管之外,他們藉助科技了解顧客整體資金流向,自動掃描擴充黑名單,或有能力從上千萬筆交易中找出少數幾筆異常的記錄,另外,也能因此強化資安,在駭客入侵潛伏時就能及早發現。

第三是同樣高度仰賴科技的行銷科技(MarTech),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對於整體顧客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對的時間,透過對的通路,將對的金融商品,提供給對的顧客,甚至要讓顧客體驗到迅速、精準、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來建立一種「有溫度的服務」的顧客感受。

上述這三大領域,不只是玉山想要投入,許多銀行、金融業者也早就動作頻頻,各以不同策略積極競逐。如何勝出,創造差異,正是玉山的新課題,也因此,黃男州對這位金控科技長的期待是:「整合玉山整體科技聯隊,將Fintech、RegTech和MarTech的發展做得更好。」

這個玉山科技聯隊,陣容相當龐大堅強,包括了金控旗下的資訊處,數金處,以及一個70人規模的大數據研究團隊CRV小組,合計超過850人,再加上玉山持股超過六成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財通,也有2百人規模,整體而言,共有上千人規模。

玉山科技長上任首要四大目標

「讓玉山金控千人科技聯隊的方向一致,往對的方向前進,就是我最主要的工作。」陳昇瑋用這句話來形容他被賦予的責任。更具體來說,陳昇瑋2月1日上任後,他計畫先從四大目標做起。第一,讓面對消費者的數位通路更暢通,其次是運用金融科技改善現有的產品服務流程,例如達到更精準的洗錢防制、放款評估,或是更準確地了解使用者。第三個目標是,開發和實驗新型態的金融科技。第四項是要協助玉山更全面地應用科技,不只是針對金融科技的範疇,也要善用科技來強化公司治理、內控、人力招募等。

陳昇瑋從2006年就進入中研院資科所擔任研究員,研究專長是大數據分析、深度學習、社群運算等,近年主要聚焦於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化。他是臺灣資料科學浪潮的關鍵推手,從2014年舉辦資料科學愛好者年會開始,該場活動成了每年全臺資料科學產學交流的主要聚會,後來他更發起了臺灣資料科學協會,去年還進一步衍生出臺灣人工智慧年會,並促成臺灣人工智慧學校的成立。在這個培育AI人的機構中,陳昇瑋擔任執行長,一手策畫課程,剛在1月底舉行開學典禮正式開課,未來還要廣開分校,目標是一年培訓7,500位AI人才,協助臺灣產業AI化。

「AI正是玉山找上陳昇瑋的主因。」黃男州坦言,看好AI未來發展,他希望,在玉山數位發展策略上,可以將AI運用到上述三大領域上。他用AI價值鏈的4P特性,來形容他對AI的期待。在預測(Predict)用途上,可以預測顧客行為、風險控管、防制信用卡詐騙等;在生產端(Product)上,可以透過AI重新設計更好的金融產品組合;在行銷端(Promote),則要能協助更多促銷活動,最後一項供應端(Provide),則要能透過更多智能機制來提供,如AI理財、Chatbot客服等。

玉山的3個新課題:GDPR、區塊鏈和Open API

不只是內部策略發展的需求,來自外部的新興科技和法遵趨勢,也是促使玉山更看重科技的另一股趨力。去年剛滿25歲的玉山,已經歷過一波銀行IT 3.0資訊架構的大轉型,正處於邁向下一個數位發展階段的十字路口。新興的全球法規遵循趨勢,如歐盟個資保護規範GDPR等,再加上亞太洗錢防制國際組織(APG)今年底將來臺驗收防制成果,更讓臺灣金融界今年莫不繃緊神經,力攻跨境服務的玉山也不例外。

儘管金融行業使用的資料,大多經過顧客同意,但玉山金控數金處協理劉美玲觀察,GDPR帶來最大的衝擊,是個資規範納入了IP網址和Cookies等資訊。這兩項是過去蒐集網路足跡時,用來理解顧客行為的重要資訊,但GDPR規範上路後,會對金融業精準了解顧客數位行為和行銷上帶來某種程度的限制,「不只金融,這是所有網際網路公司未來都會面臨的挑戰。」她說。

法遵議題之外,區塊鏈是玉山的另一個科技課題。玉山去年就展開了區塊鏈實驗,和臺灣大學Gcoin團隊合作,不只完成PoC驗證,還在臺大校園展開了區塊鏈紅利點數交換的封閉測試,找來校內店家和學生參與,已經完成1萬多筆交易。另外,玉山也參與了財金公司的區塊鏈實驗計畫,如公益區塊鏈及電子函證區塊鏈。

玉山在臺大這項區塊鏈試驗計畫,即將於3月底提出結果報告。劉美玲坦言,這個實驗偏重於支付領域,若只用來建立與店家的關係,應用價值有限,「玉山將從交易速度、清算效率、資安安全角度來評估,找出下一步的區塊鏈發展策略。」她認為,玉山想要找出區塊鏈最有價值的應用模式,而不是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還有一個讓玉山站在技術決策路口的趨勢,是銀行Open API(開放API)。這是今年歐洲銀行的重點發展項目,如西班牙BBVA銀行已經建立API應用的商業模式,或像英國政府甚至規定該國銀行得擁抱Open API。

不過,玉山金控副資訊長許珀瑄表示,擁抱Open API之前,要先完成兩件事。第一是,內部服務要先API化,才能談如何開放,其次是有足夠資源先發展雲端架構,因為API開放後,無法預期何時出現爆量交易高峰,靠雲端才能支撐。玉山也早從3年前,就開始將內部服務API化,已經完成了開放API所需平臺,目前正在將重點服務API化中,但不會適用到所有的服務。另外,玉山也建立了私雲、公雲,甚至是混合雲架構的基礎。

儘管,對開放API,玉山已有所準備,但還得考量銀行營運範疇的規範和法規環境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劉美玲指出,要找出能將API變獲利工具的商業模式才行,不只是提供API介接而已。目前,玉山還在尋找開放API適合的商業應用場合。

為何不稱技術長,而是科技長

科技發展的方向,如何抉擇?正是玉山當前的重要課題,但「技術發展太快,何時該用?何時該停?要與不要的取捨,才是(科技長)更大的挑戰。」陳昇瑋笑著說:「雖然我的英文職稱是CTO,但科技長一詞更符合我要做的事。」也因此,陳昇瑋還是玉山科技顧問團隊的召集人。

他的態度是「玉山不會立刻擁抱最新技術」,而得經過評估,或透過實驗、沙盒來嘗試,有八、九成把握後才會用。不同於資訊長或數位長的執行者角色,這位玉山金控科技長,更想扮演企業科技決策的指南針,指出玉山科技聯隊未來前進的方向。

有別於深入技術實務的技術長,另立科技長的職稱,可以遠離技術管理日常的負擔,更能從策略面對企業提供建議,再加上學者兼任特性,也有助於保留一定程度的客觀性。

就像「AI進入門檻不高,但企業上手後往往會發現,AI要專精很難,」陳昇瑋觀察,傳統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太慢,企業現在想直接延攬學界人才,就像玉山延攬他一樣,「我不會是唯一一個」,未來將會看到更多學者科技長出線。

延伸閱讀:
CIO Talk:專訪玉山銀行資訊長:玉山銀行積極推動IT 3.0 由IT主動挖掘前瞻性業務需求

CDO Talk:專訪玉山銀行數位長:玉山銀衝刺金融創新早一步,顧客為王打造數位溝通新話術
 

Nest重回Google懷抱,未來產品將整合AI、Assistant

$
0
0

Google周三宣佈Alphabet旗下溫控設備公司Nest將在獨立3年後,重新整合回Google。

Google是在2014年以32億美元收購由蘋果iPod設計者Tony Fadell創立的Nest,這家新創業者當時以溫控裝置被視為智慧家庭的明日之星。隔年Alphabet成立後,Nest被獨立出來成為該集團子公司,但之後Nest卻出現公司管理問題及產品研發遲滯,2016年Fadell掛冠求去。現今Nest產品包括連網中央溫控器、收購Dropcam而來的連網家用監控器及煙霧偵測裝置等。

Google硬體部門主管Rick Osterloh指出,去年Nest賣出的硬體比前兩年總和更多,同時間隨著使用者用Google Assistant聽音樂、控制連網裝置或詢問當天行事曆,單是在2017年Google Home智慧喇叭就賣出上千萬台。為了持續這股智慧家庭的成長動能,Nest將重新整合進Google 硬體部門,藉此結合軟體、硬體及服務。

Google硬體部門目前產品包括Pixel、Chromecast、Google Home等。未來Nest/Google將生產內建Google人工智慧及Assistant語音助理的產品,包括家庭保全、節能、家庭自動化等連網家用產品。Osterloh對CNET表示,Google在AI及機器學習技術上的投資,顯然對Nest產品大有幫助,雙方的整合是非常合理的。

而在合併後,Nest現任CEO Marwan Fawaz也將向Osterloh報告。

重新整併Nest顯見Google加緊追趕智慧家庭市場上Amazon Echo的獨大地位。根據分析機構數據,目前美國AI聲控喇叭中Echo就拿下7成,Google則據有24%的市場。此外Amazon也推出了連網家用攝影機Cloud Cam及智慧門鎖系統Amazon Key。

蘋果也來勢洶洶,除了龐大的iOS開發社群及HomeKit工具外,它本周也將以HomePod跨入智慧聲控喇叭市場。

【全球法遵專家看Regtech】監管者必須為Regtech而轉型,得擁有不輸創新企業的科技力

$
0
0

「Regtech可說是科技驅動的法遵,也是科技驅動的監管者監理。」杜克大學法學院教授Lawrence Baxter特別強調,多數人討論的Regtech著重在企業內部的法遵與風險管理,但他認為,這會帶來監管者的轉型,這是另一個大家容易忽略的關鍵。

不同於一般從產業衝擊來看Regtech,他更強調科技對監管者角度的影響,尤其這波金融業者轉型浪潮,也正是監管者前進的動力與契機。監理沙盒不僅是新創業者的實驗場域,也同時是監管者學習的地方。他也預期,接下來幾年,Regtech將和Fintech一樣,快速發展。

Lawrence Baxter自2009年起在杜克大學任教,同時也指導杜克大學的全球金融市場中心。研究領域聚焦在金融業者的監管環境的演進等。同時也發表過多份有關美國聯邦、州政府行政法、國際金融與法規等相關研究。他更一手創立了美國第四大銀行美聯銀行的線上金融服務,更領導該銀行電商部門多年。可說是,熟諳全球金融第一線產業經驗和學術研究的全球法遵專家。

他特別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Regtech,他認為:「要期待監管者能監管企業,但企業又仰賴自動化跟科技的幫忙,這就代表監管者也必須要有同等的科技能力。」

Fintech驅動大資料的生成,創造Regtech需求

Regtech和Fintech兩者關係密不可分,Lawrence Baxter表示,Fintech創造了Regtech需求。Fintech的發展,替金融業者產出了大量的資料量,也作為數據分析的基底。

金融業者要不斷追蹤所有業務,每分每秒都有商業行為的話,就會催生出大量資料的生成。業者不可能單靠人力去監控每一筆交易,因此,他們開始有各種新興工具來做到自動化分析。

這樣的發展,就促進了監管者也必須同樣具備科技力。「今天(企業)產出了數以百千的資料點,要怎麼監控?」他指出,對監管者來說,若是用傳統的監管方式,就是打開帳冊,開始找碴。而這些大資料堆疊成山,監管者將逐漸無法負荷。他表示,唯有透過技術、自動化的分析才能夠做到。「監管者早已不可能再用同一套傳統的系統去監控金融機構了。」

百年前的銀行,交易量不大,或許可利用人工查核做到每筆交易資料的追蹤。但很快的,資料量開始變大,開始仰賴電腦作業。或許是用錄影的方式留下記錄,財政部的監管者就會分析那些影像記錄,監看誰在匯入或是提領,來找到模式(Pattern),偵測出是否有非法情事正在進行中,由影像分析師來對監管者示警。「這就是早期的Regtech形式。」他說。

隨著時間來到21世紀,銀行開始有各種各樣複雜的風險模型。這些模型都是電腦架構且驅動的,分析報告也是由電腦產出。監管者已經不看單一分析,而是看銀行所使用的風險模型。

但是風險是分分鐘鐘在變動的,市場估值也是高度浮動的。他指出,現在監管者招致批評,因為他們會對銀行說「我們檢查風險模型是否沒問題」,而不是「我們自己也懂、也會做」。

他認為,監管者必定要發展自動化監管,這樣才能理解銀行的風險模型並監理。風險模型的檢驗也會比以往更加嚴謹、縝密。

簡言之,當業者依賴科技,監理者也必然追隨這樣的腳步,要具備同等的科技能力。

監管者要有科技力,Regtech是新契機

「大部分的監管者未能了解,他們需要Regtech的程度有多高。」Lawrence Baxter直指,Regtech正好是監管者的新機會。

他解釋,Regtech促使監管者改變監理的手法,開始利用自動化來做到大量的監控與監督。要有辦法即時的、利用自動化的工具來監管業者所輸入(input)的資料,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執行監管。而且,自動化往往可以保證成本的減少。他坦言,美國政府在監管成本上有不小的壓力,很多美國的政客很喜歡抓住這一點來大做文章。但他認為,現在最主要的重點是找到最有效率的方式來執行監理。

他舉例自動化監管的最佳案例。高頻交易佔去一家銀行一定的交易量,「如果你是一個監管者,要怎麼分辨出是否有非法的市場操弄或洗錢交易?」當看見問題時,交易早已發生。因此,監管者應該要發展自動化的監理系統,來偵測市場的模式。在出現市場人為操弄以前,就可以自動發現問題。

為了回應各種創新金融業務,監管者知道已經不能再用傳統的模式去執行,現在的監管者也抓緊腳步,努力發展類似的監測工具。

他也提醒,監管者也不能利用市場上已有的模型,大部分的商業模型都是以獲利導向為主,監管者所著重的是公眾利益、是否危害現有的金融體系等。也因為監管者和業者有不一樣的策略目標,所以模型也絕對會不同。

「科技正在改變整個監管的結構。」Lawrence Baxter比喻,接下來監管者會出現「火箭科學家」的人才需求,他用火箭科學家來形容Regtech所需要的艱深學問、數據分析能力。

而且,因為金融市場變動的速度實在太快,監管者的轉型期也只有幾年的時間而已。

監理沙盒是創新業者的遊戲場,也是監管者同步學習的場域

然而,當被問及哪些國家在Regtech的發展上較先進?他表示,「那些在用監理沙盒的國家。」

原因在於監理沙盒不僅是政府扶植新創業者的方式,同時也讓監管者有機會和創新業者一起學習,彼此相輔相成。

「監理沙盒創造了一個共同實驗的環境。」他說,監理沙盒給企業、新創業者、金融機構一個安全空間,有暫時的法規豁免權,可以不用因為跟現有法規牴觸,而阻礙了商業發展的機會。與此同時,也讓監管者可以學習如何監管。他解釋,監管者和業者共同學習,並重新設計法規來符合新商業模式。

從Lawrence Baxter的觀點來看,監理沙盒是一個共同實驗、共同創新的環境。這也代表著有監理沙盒的國家,監管者在創新精神、科技的應用上,會比其他國家來的前端。例如:英國、新加坡、加拿大、澳洲。美國也有監理沙盒的計畫,只不過尚未立法通過。

金融危機之後,監管者開始受到很多質疑與壓力,「資料只是0和1而已,直到它被分析、轉換成資訊才有意義。」他指出,已經開始有監管者注意到Regtech的重要性,很多監管者也都聚在一起,共同討論監理銀行的新興業務的最佳方法。

「即便保守的監管者,也會看到好處跟需求。」他預測,接下來的2~3年,Regtech將成為法規遵循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會看到傳統監管者執行業務上的巨大轉變,有更多電腦、更少的人力,就如同Fintech顛覆各個產業一樣。

微軟OneDrive for Business祭搬家方案大搶Google、Dropbox、Box企業用戶,最長可免費用三年

$
0
0

為了爭取Google、Dropbox、Box的企業用戶,微軟祭出新優惠方案,只要員工數在500人以上的公司轉用OneDrive for Business,最長可免費使用三年。

這項方案只針對Google、Dropbox及Box現有有合約的企業方案提供。在今年6月30日之前上述三家方案的企業用戶如果轉來OneDrive for Business,原服務合約剩餘期間都可以獲得免費使用,最長免費期間達3年。

不過這項方案除了僅限三家競爭對手的企業客戶,企業員工數必須在500人以上,而且現在也不是OneDrive for Business及Office 365的用戶。

目前OneDrive擁有35萬家大小企業用戶,光是2017年OneDrive的儲存和檔案同步服務用量就雙雙翻了3倍。微軟表示,Accenture、Rackspsace及星展銀行都棄了原有服務轉向該公司的懷抱。

微軟強調使用OneDrive for Business雲端儲存服務相較對手最大好處是可以整合Office 365。它也是唯一可支援Office Online及Office 2016行動版app中即時共同編輯的雲端服務,此外還具備Microsoft Graph個人化搜尋。

此項宣佈是微軟衝刺企業雲端業務最新行動。依據微軟上季財報,微軟企業雲端營收成長56%來到53億美元,帶動公司整體成長12%,上季寫下289億美元營收的佳績。

WordPress周一釋出的新版本出包,緊急修補無法自動更新的臭蟲

$
0
0

全球最受歡迎的內容管理平台WordPress在本周二(2/6)釋出了WordPress 4.9.4,以修補WordPress 4.9.3中造成系統無法自動更新的臭蟲。

WordPress是在2013年10月發表的WordPress 3.7(代號為Basie)開始提供背景自動更新功能,然而WordPress在本周一(2/5)釋出的WordPress 4.9.3卻造成該功能的故障,使得WordPress緊急在隔天又發表WordPress 4.9.4來修補它。

根據WordPress的說明,由於該臭蟲已造成背景自動更新的失效,因此用戶必須藉由管理介面或代管更新工具,手動更新到WordPress 4.9.4。

這意謂著所有WordPress網站的背景自動更新都只會執行到4.9.3版,除非用戶意識到該問題,並自行更新至4.9.4版,才能確保未來能夠順暢地自動更新。

WordPress 4.9.3主要解決了34個臭蟲,而WordPress 4.9.4則只修補自動更新問題,並未包含其它安全更新。WordPress表示,這是個人為疏失,但在WordPress 4.9.3釋出後的幾小時內就發現了,未來將會更謹慎並採取額外的工具與開發步驟以預防類似的意外。

PWAs將進駐微軟Windows 10 Redstone 4

$
0
0

微軟於本周二(2/6)宣布,漸進式網頁應用程式(Progressive Web Apps,PWAs)將進駐Windows 10 Redstone 4中的Microsoft Store。成為繼Google之後,另一家大力推動PWAs的科技大廠。

根據微軟的定義,PWAs就是那些表現得像是原生程式的網站,或者說它們是由網頁架構所衍生,並採用網頁技術的程式。

與那些採用傳統打包的網頁程式不同的是,PWAs是由開發人員的伺服器代管,而且可直接更新,此外,新的網頁標準也替PWAs帶來更多互動能力,諸如推播通知、離線使用或背景更新等。

微軟表示,PWAs在其它平台上主要源自於瀏覽器,再藉由針對各種提醒及選項的回應來脫離瀏覽器,然而,微軟準備讓PWAs成為Microsoft Store的一等公民,使用者可直接於Windows上尋找、安裝與執行PWAs,且不必開啟瀏覽器。

因此,微軟將開始於Windows 10 Redstone 4中的Microsoft Store陳列PWAs,它們被打包成與UWP(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一致的appx格式,可於自己的沙箱容器中運作。

登上Microsoft Store除了讓使用者更容易發現PWAs之外,也讓開發人員能夠觸及更多用戶,並受惠於Microsoft Store上的評論、分析及分享等功能,也能造福Xbox、Windows Mixed Reality與其它非PC型態且較少使用瀏覽器的裝置用戶。

微軟打算以雙管齊下的方式建立Microsoft Store中的PWAs,一是由開發人員主動提交,二則是透過Bing crawler自動索引高品質的PWAs。近一年來微軟已藉由Bing crawler陸續蒐集網路上的PWAs,審核了近150萬個PWAs,當中有少數PWAs將會隨著Windows 10 Redstone 4測試版出爐。

Windows 10 Redstone 4預計於今年春天正式發表,外界則認為在PWAs的加持下,將可大量擴充Microsoft Store的程式數量。

HotSpot Shield遭爆有漏洞,使用VPN可能不知不覺洩漏你的位置

$
0
0

資安研究人員Paulos Yibelo於本周踢爆知名的VPN程式HotSpot Shield含有一安全漏洞,宣稱該漏洞將允許駭客得知使用者的Wi-Fi網路名稱、所在國家,甚至是IP位址,打造HotSpot Shield的AnchorFree則在本周澄清,相關漏洞並不會洩露IP位址或任何可辨識使用者身分的資料,且已修補。

號稱全球擁有5.5億次安裝數量的HotSpot Shield主要提供免費的虛擬私人網路(VPN)服務,讓使用者可藉由私人網路傳送加密資料,具備匿名、藏匿IP、惡意程式防護等功能,還可封鎖特定網站,它支援Windows、macOS、Chrome OS、Android及iOS等平台。

AnchorFree表示,該公司在去年12月就接獲研究人員的通知,但在經過幾番測試與評估後,發現就算採用了此一研究人員所開發的概念性驗證程式,也無法複製出可辨識用戶身分的情況。

不過,AnchorFree的確證實HotSpot Shield含有安全漏洞,只是該漏洞僅影響Windows上的某些HotSpot Shield版本,並未波及其它平台,也只會揭露使用者的所在國家或是所使用的Wi-Fi網路名稱。

AnchorFree已於本周二(2/6)釋出更新版以修補該漏洞。
 


負擔不起iPhone!? 傳高盛將和蘋果聯手推出貸款方案

$
0
0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於本周引述消息來源報導,蘋果正與跨國銀行集團高盛(Goldman Sachs)洽談讓消費者貸款以購買蘋果產品的合作案。

根據報導,高盛打算提供資金予購買iPhone、Apple Watch或其他蘋果產品的消費者,因此,若要購買999美元的iPhone X,消費者不一定要使用信用卡並支付高額的利息,而能直接向高盛貸款。

這不只是因為蘋果產品通常訂價較高,也因為高盛企圖推廣該公司在2年前所推出的Marcus消費者貸款服務,假設雙方達成合作協議,未來蘋果客戶將可選擇是否要向高盛貸款,不過此一合作案還在初步協商階段,不見得會成真。

Google Drive更新:可在Office、PDF或影像中加註解了!

$
0
0

Google周三(2/7)更新了Google Drive ,將允許用戶直接於預覽模式下,在Office、PDF或影像檔上畫重點並加上註解,而且這些資料都會跟隨著檔案,讓其他人也能回應。

過去要在Google Drive上檢視或編輯Office或PDF文件有兩種途徑,一是啟用開啟這些文件的工具,二是將這些文件轉成Google Docs、Google Sheets或Google Slides文件,但前者有些工具要付費,後者則會影響文件格式。

現在的Google Drive則可直接於文件預覽模式中畫重點並進行標註,省略了許多操作成本,也可保留完整的文件格式。

此外,使用者可於預覽模式中輸入註解與派遣任務,所提及的合作夥伴及同事就算沒有使用G Suite也能回應,例如有一名同事在他的筆電上以Word開啟了其中一份文件,就能看到使用者於文件上的註解並直接回覆。

由於微軟的Office仍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生產力產品,使得Goolge也努力地加強與Office的互動,之前即曾提供支援Outlook的Drive外掛程式,以讓Outlook用戶能夠直接在電子郵件中嵌入儲存於Drive中的檔案,或是把郵件附加檔案存進Drive。

Google去年發出290萬美元的抓漏獎金

$
0
0

Google於本周公布了2017年抓漏獎勵專案(Vulnerability Reward Program)的成果,指出去年總計有來自全球60個國家的274名安全研究人員拿下1,230個獎項,頒發了290萬美元的獎金。同一天也宣布擴大Google Play的抓漏獎勵範疇。

根據Google的統計,去年不論是發現Google產品或Android漏洞的研究人員都獲得了超過100萬美元的獎金,針對Chrome漏洞所頒發的獎金較少,總計支付了290萬美元的獎金,其中有逾16萬美元捐給了慈善機構。

除了著墨於Google產品之外,Google還另外設立了漏洞研究補助金(Vulnerability Research Grant,VRG),以及用來改善開源碼安全性的修補程式獎勵計畫(Patch Reward Program),去年有逾50名研究人員領走了12.5萬美元的VRG補助金,開源社群則領走了5萬美元的修補獎金。

去年一次拿下11.25萬最高額獎金的是奇虎360團隊的Guang Gong,Gong利用Chrome上的CVE-2017-5116與Android上的CVE-2017-14904安全漏洞攻陷了Google自行設計與開發的Pixel手機,由於Pixel為去年pwn2own行動駭客競賽中唯一未被破解的裝置,更彰顯出Gong的實力。

另一化名為gzobqq的研究人員也因找到橫跨5個元件的多個Chrome OS漏洞,而獲頒10萬美元獎金。

有鑑於已經有兩年沒人領走Android開採鏈的最高獎金,使得Google決定把獎項從5萬美元提高到20萬美元,同時也將Android的遠端核心攻擊的最高獎項從3萬美元增加到15萬美元。

至於去年新設的Google Play安全獎勵計畫(Google Play Security Reward Program)則是用來鼓勵研究人員查探Google Play上熱門程式的安全性,本周Google把遠端程式攻擊的獎金從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也額外針對可外洩使用者資料的安全漏洞祭出1000美元的獎金。

新加坡航空推出首個支援區塊鏈技術的數位錢包,讓乘客可用數位哩程數在商家消費

$
0
0

日前,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發布,旗下的飛行常客計畫KrisFlyer將推出支援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數位錢包,提供乘客能在數位錢包中累積數位哩程數,並能用數位哩程數在合作的新加坡商家消費。

新加坡航空與安侯建業(KPMG)和微軟(Microsoft)合作,共同完成這款數位錢包的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POC )。新加坡航空表示,此數位錢包預計在6個月內正式上線。

而新加坡航空推出的區塊鏈技術數位錢包,也是新加坡航空打造私有區塊鏈的開始。新加坡航空執行長吳俊鵬(Goh Choon Phong)表示,新加坡航空提升數位化業務的投資,並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KrisFlyer數位哩程數,而這也符合新加坡航空近期揭露的的數位創新藍圖(Digital Innovation Blueprint)策略。

Nesta發表無人機試驗計畫,探索如何讓城市更安全、更有效率

$
0
0

英國慈善機構Nesta(National Endowment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he Arts)在英國啟動城市觀察計畫,這項高飛計畫(Flying High),將會於五個城市放飛無人飛行器,並根據當地社群的需要以及野心,發展無人飛行器的使用案例,Nesta表示,這是全球第一個這類型的實驗計畫。

Nesta是英國的創新基金會,由英國國家樂透投資2.5億英鎊成立,現已信託化,並以利息贊助慈善項目以及各類計畫,該基金會結合實際計畫、投資、研究與政策,並建立夥伴關係促進各領域的創新。

高飛計畫的目的是探索無人飛行器在城市的各種可能性,包括探索城市與危險的地方,發現並解決關鍵技術、基礎建設、監管、安全性以及隱私複雜性等議題。這項試驗的每一個提案,都會需要詳細描述技術以及經濟細節,在監管的實驗基地試驗,從開放創新挑戰到實地演示。在2020年的飛行高峰會,將會直接在夥伴城市中,進行終極的測試。

這五個城市分別是英國的Bradford、London、Preston、Southampton,以及昨天才出爐的第五個夥伴城市West Midlands。高飛計畫發表了13個無人飛行器的使用案例,提供給各大城市做為參考。

Nesta提到,無人飛行器最先的應用類型便是用作視察,像是高樓大廈、電塔、輻射性物質等。英國國家鐵路(National Rail)用無人飛行器檢查鐵路,國家電網(National Grid)還用來調查高壓電網,甚至2017年的格倫費爾塔大火,無人飛行器也發揮功能幫助救援。

而他們對無人飛行器的想像,還包括讓無人飛行器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維修坑洞或是橋梁的裂痕,也能用在人潮擁擠的地方強化網路訊號,甚至是用來發電,雖然Nesta說,這些都還在初期的階段,但是英國已有專案進行,研發用於城市維修以及3D列印建築無人飛行器。

Nesta認為,無人飛行器在城市的應用可行性越來越高,英國應該趁這個機會,塑造這項顛覆性科技,以最大化經濟與社會利益。

JavaScript瘦身有成,可幫Fitbit智慧錶開發App

$
0
0

JavaScript因作為網頁腳本語言而成當紅炸子雞,現在更慢慢跨進IoT領域。最近穿戴裝置廠商Fitbit所發表的最新智慧型手錶Fitbit Ionic,便是第一個由JS基金會專案輕量級JavaScript引擎JerryScript誕生的商品。

稱JerryScript為輕量級JavaScript引擎一點都不為過,執行JerryScript的系統需求,記憶體只要小於64KB,而放置引擎的ROM容量小於200KB。JerryScript在2015年6月開源,並以Apache License 2.0授權,在2016年10月JS基金會成立時,成為起始專案之一。

JS基金會執行董事Kris Borchers表示,他們對於JerryScript可以再次被產品化感到興奮,對於團隊是很大的鼓舞。Fitbit Ionic(下圖,來源:Fitbit)還釋出軟體開發套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採用JavaScript、CSS與SVG,讓開發者能夠為Fitbit OS開發應用程式以及錶面,而這些App以及錶面設計則可以上傳至收藏庫並分享。

Fitbit開發者平臺經理Brad Murray說,他們很樂意可以為Fitbit Ionic提供JavaScript SDK,如此便結合了為數龐大的開發者社群,且因為JerryScript計畫,而加速了整個過程。

想在農曆年末找新工作嗎?微軟整合LinkedIn推出Office 365履歷助理來幫你

$
0
0

對履歷感到苦手但又想換新工作嗎?那你可能會需要履歷助理(Résumé Assistant)的幫忙。微軟去年11月就釋出履歷助理的消息,現在對所有Office 365的訂戶開放,能結合LinkedIn資源快速產生殺手級的履歷。

微軟在2015年收購LinkedIn後,內嵌在Word內的履歷助理便是成果之一。輔以人工智慧的履歷助理其優點在於,使用者只要選擇產業以及欲應徵的職位,履歷助理便會搜尋LinkedIn資源,配對與使用者需求相符的個人檔案,讓使用者知道使用那些詞彙描述自己,能更加貼近該產業。

參考範例能幫助使用者,以更有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經歷,微軟表示,有LinkedIn上的個人檔案做為履歷參考,就能以最強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專業。履歷助理還會提供使用者,符合該產業職位所需要的技能與專業,幫助使用者確實的在履歷中提到重點。

而履歷助理的功能還不只如此,還會為使用者在Word中顯示潛在的工作機會,使用者可以在LinkedIn上直接申請,或是打開Open Candidates功能,履歷助理便會低調的通知職位召聘人員,使用者對於該工作有高度興趣。

使用者可以在工具列的「檔案」(File)中的「選項」(Options),在「一般」(General)標籤頁內的「在我的Office應用程式顯示LinkedIn功能」(Show LinkedIn features in my Office applications),開啟履歷助理。

履歷助理的功能只會在特定區域,且顯示語言為英文時才能使用。Winodows區域設定可以在Winodows控制面板找到(Windows Control Panel),履歷助理開放區域為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印度、日本、紐西蘭、新加坡、南美洲以及美國。


微軟Surface Book2二合一筆電登台,售價4.7萬元起

$
0
0

微軟去年10月發表的Surface Book2終於要在台灣上市了! 結合平板與筆電的二合一設計,預計在2月15日開始銷售,定價47888元起。

Surface Book2共有四款機型,入門款採用第7代Core i5(7300U)處理器,配8GB記憶體及256GB SSD,售價47888元;而進階的三款機型均採用第8代Core i7(8650U)處理器,記憶體分別是8GB、16GB、16GB,SSD容量為256GB、512GB及1TB,均搭配Nvidia GeForce GTX 1050獨顯,售價為63888元、79888元與94888元。消費者可在法雅客、燦坤或網路購物購買。

全機採用鎂合金機身,重量上略重,依機種不同介於1.5至1.6公斤之間。筆電提供兩組USB 3.0、一組USB-C及讀卡機。

Surface Book2鎖定專業及需要高生產力的使用者。13.5吋觸控螢幕,採二合一的設計,螢幕可與鍵盤分離,以提供筆電、平板等使用需求,或是工作室、瀏覽等使用情境。在筆電模式下,電池續航力宣稱可達17個小時。

當按下鍵盤右上角的分離鍵(下),螢幕畫面右下角出現中斷鍵盤連接的提示訊息,並且會聽到連接開關鬆開的聲響,此時就能將螢幕與鍵盤抽離開來,將觸控螢幕當成13.5吋的Windows Pro平板電腦使用。

但是筆電如果正在執行Photoshop、illustrator等GPU運算密集的作業時,即使按下分離鍵也無法將螢幕抽離。微軟表示,這是為了確保執行中的作業不受到中斷。

傳統的筆電在螢幕與鍵盤採用軸承設計,Surface Book2在螢幕與鍵盤連接處如同書本,採用了稱為動態支點鉸鍊的設計,從外關上看不到軸承接合處,而且看起來是固定設計,但卻可以像書本般開闔。

除了消費通路,微軟也為Surface Book 2推出了企業購買方案,通過大世科、松崗、凌群、展碁、精誠等夥伴銷售。2月底前透過企業通路夥伴購買可獲得筆電包。

蘋果史上最嚴重外洩事件!iPhone開機iBoot原始碼遭貼Github公開,蘋果澄清:是舊版軟體

$
0
0

蘋果開機引導程式iBoot周四驚傳被張貼於Github網站,蘋果已要求網站程式碼下架,同時強調外洩的是舊版軟體,現有iPhone、iPad用戶應不致有太大安全疑慮。但根據Google庫存網頁,該iBoot程式碼,在蘋果要求下架前,已遭複製82份(Fork)外流了。

媒體Motherboard首先報導,GitHub出現一段名為iBoot的程式碼,內容顯示為iOS 9版,但部份和源碼和現有iOS 11相同。iBoot主要負責蘋果iOS軟體穩定開機作業,蘋果一向嚴加保存。一旦外洩,就可能導致裝置更容易被越獄,或是漏洞曝光遭駭客利用攻擊。

報導引述二名研究人員相信這段程式碼的真實性。其中一名對iOS 頗有深究的研究人員稱這次外洩為該公司「史上最嚴重外洩」。

在媒體報導數小時之後,蘋果就對GitHub發出《千禧年數位版權保護法》(DMCA)通知,指出iBoot程式碼負責蘋果iOS軟體穩定開機作業,iBoot的程式碼是私有的,包含蘋果著作權聲明,並非開放源碼,並要求GitHub迅速撤除這段內容。

另一方面,蘋果也回應CNET表示,蘋果三年前的舊程式碼似乎有外洩情形,但依據設計,蘋果產品的安全性並非仰賴程式碼。該公司強調這次外洩應不致對用戶帶來太嚴重的威脅,因為蘋果產品內建許多層的軟、硬體防護而且該公司也總是鼓勵用戶更新到最新版軟體,以獲得最新防護。

iOS 9是於2009年釋出。根據蘋果數據,在所有現行iOS裝置中,最新版的iOS 11比例已經來到65%,iOS 10佔比為28%,之前版本總和7%。若依據蘋果執行長庫克在上季財報中提及,全球使用者中的iPhone有13億支來計算,一旦真的有漏洞攻擊,則至少9100萬人可能受到影響。

安全專家建議iOS裝置用戶,確保安全最好的辦法是升級到最新版作業系統。

監理沙盒不只容許創新,更是法規進化的Regtech實驗場

$
0
0

臺灣在2017年12月29日立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立法院三讀通過「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草案」,也就是俗稱的金融監理沙盒。這個沙盒法案,讓臺灣成為全球第5個實施監理沙盒的國家,也是第1個大陸法系國家採用監理沙盒。

2016年6月英國監理沙盒上路以後,臺灣的新創業者就開始就引頸期盼臺灣版的監理沙盒生成。而臺版金融監理沙盒之路並不容易,起初有多位立委提出共25個監理沙盒相關法案並舉辦數場公聽會。後來行政院也提出新的版本。中間歷經不少法案細節的爭辯。隨著立法院長蘇嘉全的議事槌落下,臺版監理沙盒三讀通過,讓許多金融新創業者相當振奮。監理沙盒讓原本無法可管的窘境,終於找到出口,業者紛紛摩拳擦掌想大顯身手。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萬幼筠就表示,隨著金融服務界線模糊,社會形態不斷改變,法規的條文闡釋空間狹隘,阻礙了金融創新發展。國家要升級,勢必要嘗試新的技術,法規也要與時俱進。「監理沙盒是找到未來方向的過渡手法。」他解釋,未來會出現什麼樣的創新,沒有人知道,但是在監理沙盒內,制定了最基本的門檻,如資訊安全、消費者保護、洗錢防治等。業者可以擁有法規的暫時豁免權,來發展金融創新。監管者不以機構作為監管的依據,而是以功能來做監理。

杜克大學法學院教授Lawrence Baxter則表示,監理沙盒不僅是政府扶植新創業者的方式,也是監管者學習Regtech的地方。「監理沙盒創造了一個共同實驗的環境。」他表示,暫時的法規豁免,讓業者不用因為跟現有的法規牴觸,而阻礙了商業發展的機會。同時,也是監管者學習新的監管方式的好地方。他更直言,Regtech發展先進的地方,就是那些實施監理沙盒的國家。

臺版監理沙盒實驗期最長3年

監理沙盒的目的,簡言之,要讓金融新創業者,以科技發展創新金融商品或服務時,可在封閉空間進行實驗,避免金融科技造成風險或危害消費者權益。而在這段實驗期間內,金融新創業者擁有法規豁免權。

金管會資訊服務處處長蔡福隆就表示,「監理沙盒是一個改變的開始,法案的通過代表著今年會有很多的發展。」

拍板定案的臺版監理沙盒,主管機關為金管會,提出申請的業務範圍,必須是金管會所監理的業務。

金融新創業者提出申請後,實驗期以一年為限,在相關法規尚未完備的前提下,實驗期最長可延到3年。這也讓臺灣版遠比其他國家的沙盒實驗期還要長,就是要給業者充分的空間,同時也解決法規調適期的不確定性。臺灣也是繼英國、新加坡、澳洲及香港之後,第5個實施金融監理沙盒的國家。

沙盒提供社會對話機會,探討ICO的利與弊

「沙盒除了提供創新以外,也是社會對話很好的機會。」蔡福隆舉例,現在掀起全球熱潮的首次代幣發行(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是許多業者關切的議題,可藉由發行虛擬貨幣來完成籌資的夢想。

現在,ICO的項目範圍廣泛,有走電子禮券形式的咖啡幣、老牌相機大廠柯達也宣布要推出柯達幣(Kodakcoin)、加密通訊軟體Telegram也傳出將發行Telegram Open Network(TON)代幣與區塊鏈平臺等,項目之多。萬幼筠表示,ICO的所有行為要先確定它的屬性,才能確定它的權力義務。而ICO在法律上也尚未有定論。「現在最大的風險就是准入。」他說。

外界關注,臺灣ICO究竟會不會合法化?蔡福隆表示,可以透過監理沙盒的機制來討論它的利與弊,它將成為一個推廣創新的著力點。甚至要不要開放比特幣交易所或是其他類型的交易所,都可以透過監理沙盒去探討。

英國監理沙盒成功的關鍵秘密

英國在2015年11月,初步提出監理沙盒的概念,最後在2016年6月開始實施,至今已經吸引200個團隊申請進入監理沙盒,最終有73家業者正式進入監理沙盒。主管機關為金融行為監管局(FCA,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英國在臺辦事處副代表畢騰安(Andrew Pittam)在1月份的一場Regtech論壇活動上表示,英國FCA不僅是監管者,同時也是創新的倡議者。監理沙盒是FCA用來推動創新的一項專案。目的是要促進企業的競爭力,讓他們在一個真實的市場環境中,測試創新的商品、服務或商業模式。

畢騰安指出,英國監理沙盒以團體為基礎(Cohort basis)。申請梯次以半年為間隔,2016年1月份開放申請第一梯次,一共有69個團隊申請,最終有24個團隊正式進入沙盒,現在已經全部完成測試階段。

FCA也分別在2017年1月、7月開放第二、三梯次的申請,現在都在測試商品與服務的階段。與此同時,FCA現正開放第四梯次的申請,畢騰安表示,歡迎世界各地團隊進入英國監理沙盒來共同創新。

而申請進入監理沙盒的項目,有高達半數是瞄準個人、小戶的零售金融(Retail Banking)。而且大部分的申請者都是新創業者。他表示,英國的監理沙盒不看公司的規模或成熟度,重點在於扶植創新。

畢騰安歸納英國監理沙盒成功有3關鍵。首先是提供了申請者接觸到監管專家、監管工具的一個絕佳管道。「進入沙盒後,業者會被指派一名承辦專員(Case Officer)。」該名承辦專員要跟業者緊密聯繫,提供個別指導。業者測試時,承辦專員會提供設計跟應用上的法規建議。這樣的作法可以保障業者所發展出來的商品或服務是符合安全標準的。這也大大減少了新創商品進入市場的時間與成本。

其次,進入沙盒可以吸引不少的投資者目光。甚至,第一梯次的業者,至少有40%在實驗中,或是下一輪測試之前就獲得外界的投資。

最後一個成功的關鍵是,進入監理沙盒,就像是市場的敲門磚,確保商品有機會商轉。

畢騰安表示,監理沙盒帶來了比原先預期還要多的測試數量,而且不論是申請者或測試的項目,商品涵蓋範圍都很廣。第一、二梯次,FCA就收到了146筆申請案件。這些實驗中的新商業模式將打開一個全然不同的商業市場。

「就像英國監理沙盒已經在分散式帳本標準化、金融線上平臺、APIs及生物辨識等金融科技議題上,帶來了影響。」畢騰安興奮地說。

臺版金融監理沙盒

● 主管機關:金管會

● 適用對象:金融業者與非金融業者

● 審查條件:審查委員應邀集金融、科技及其他與實驗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機關(構)代表。外部審查委員人數應佔總數,不高於委員總數1/2,但不低於1/3。

● 審查時間:60日內完成審查及作成核准或駁回創新實驗之決定

● 實驗期限:以一年為限,得申請延長一次不超過六個月;但涉及應正修法律時,延長不限一次,最長不逾三年

資料來源:金管會,iThome整理,2017年1月

 相關報導  金融監理沙盒

宣佈合併才2天,Nest共同創辦人決定要離開Google

$
0
0

Google和Nest兩天才宣佈重新合併,但Nest共同創辦人之一Matt Rogers就宣佈離職。

Rogers和Nest另一名創辦人Tony Fadell其實是蘋果同事。兩人都是iPod的主要催生者,Rogers也曾是iPhone及iPad第一批工程師。兩者於2010年共同創立Nest,此外他還身兼公司產品長。在Nest 九年期間,他曾協助開發了大受歡迎的同名中央溫控產品Nest、煙霧偵測器Nest Protect、警報系統Nest Secure等智慧家庭連網產品。

Nest在2014年被Google收購,隔年獨立為Alphabet的子公司,直到本周兩者宣佈再度統一。

Rogers表示,接下來幾個月他將和Google 硬體部門合作定出2019年公司藍圖,並確保Nest和Google的順暢整合,之後他將花更多時間在非營利組織Incite.org上並思考未來的方向。

Nest即將加入的Google硬體部門目前產品包括Pixel、Chromecast、Google Home等。未來這個部門將整合Nest的產品線,生產內建Google人工智慧及Assistant語音助理的產品,包括家庭保全、節能、家庭自動化等連網家用產品。

想知道2018冬季奧運最新消息,Google都幫你整理好了

$
0
0

2018年冬季奧運即將於2月9日在南韓平昌開幕,而Google於本周三(2/7)發布了一系列追蹤冬季奧運賽事的管道,包含了Google搜尋、YouTube、Google Earth、Google街景、Google Assistant語音助理等。

Google提供使用者在Google搜尋引擎中,搜尋「冬季奧運(Winter Olympics)」,就能在搜尋結果最上方看到冬季奧運賽事的最新資訊,且Google會將最新資訊整理成縮圖清單,用戶能點進去查看各運動賽事的新資訊,如獲勝的運動員資訊。

另外,Google也會根據使用者所在的位置,提供用戶自己國家在競爭各運動項目獲得獎牌的數量、排名等,同時,也會顯示奧運相關的熱門新聞報導,以及最新的奧運新聞資訊。

(圖片來源/Google)

在YouTube的部分,Google從2月8日起,提供全球80多個國家的使用者在YouTube上觀看奧運官方精選的冬季奧運賽事影片。另外,Google也將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不丹、馬爾地夫和尼泊爾,提供首次免費的奧運YouTube直播。而YouTube TV的用戶也能登入至NBC Sports VR應用程式,就能觀看奧運賽事的VR影片。

除此之外,Google也在Google Earth和Google街景(Google Street)中,整合了冬季奧運相關的內容。Google在Google Earth旅行家(Voyager)中新增了運動(Sports)分類,提供使用者如跳臺滑雪奧運火炬接力等5個關於冬季奧運的內容。在Google街景的部分,則更新了平昌附近的體育館、城鎮等的新圖像。

(圖片來源/Google)

另外,使用者也能向Google Assistant語音助理詢問奧運賽事的相關問題,如各項賽事獲獎的運動選手是誰、各國家贏得的獎牌數量等。

(圖片來源/Google)

除了Google提供2018年冬季奧運資訊之外,Snapchat也與NBC News合作,用戶從2月10日開始,能在探索(Discover)頁籤觀看奧運賽事直播。

 

Viewing all 3200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