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200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如何榨乾CPU效能,這工具能幫點忙,Google開源了即時查詢CPU功能函式庫cpu_features

$
0
0

Google開源了一個稱為cpu_features的函式庫,讓開發者可以在軟體執行期間(Runtime),即時查詢CPU提供的功能。

程式碼只寫一次,到處都可以執行(Write Once, Run Anywhere)是Java的保證,也是開發者的夢想,但現實並沒有想像中美好。Google指出,不少開發者開發的應用需要擠出電腦每一分效能,需要深度了解硬體所提供的功能,為不同的硬體調校程式碼。

Google編譯研究團隊Guillaume Chatelet表示,解碼器跟處理張量函式庫都是效能至關重要的應用,使用不同的指令都會造成戲劇性的效能變化,像是x86架構微處理器上的指令集積和熔加運算(Fused-Multiply-Add,FMA),或是SSE2與AVX都能大幅加快關鍵程式碼的執行速度。

Guillaume Chatelet說,但是沒有方法先知道CPU提供什麼指令集,查詢CPU製造商並不足夠,像是英特爾的Haswell架構處理器支援AVX2指令集,但是Sandy Bridge架構的處理器卻沒有。為此有些開發者採取最不得已的方法,像是讀取/proc/cpuinfo以辨識CPU,寫死程式碼以對應CPU的指令集。

而cpu_features是一個小型的開源函式庫,可以在執行期間(Runtime)回報CPU的功能,為了維持最大的可移植性以C89編寫,不使用記憶體且能在沙盒環境執行。現在這個函式庫支援x86、ARM/AArch64以及MIPS處理器,之後會依需求支援其他平臺。


EC2虛擬機器對外頻寬大升級,存取S3大型檔案可快5倍達25Gbps高速

$
0
0

雲端龍頭AWS近日宣布,全面擴充了所有服務區域EC2執行個體(Instances)的存取頻寬,企業會非常特別感受到在資料存取速度的提升,更容易的在不同平臺間移動資料,並且與其他雲端服務供應商間的連線速度也會跟著提升。

例如EC2到S3的傳輸頻寬增加了5倍,從原本的5Gbps提升到了25Gbps,這能讓應用程式從S3存取更大量的資料,或是把S3作為備份或是復原的儲存服務。而EC2與EC2連結,無論相同或是不同區域的資料中心,都可以透過IPv4或是IPv6位置,使用單線的5Gbps頻寬,或是可達25Gbps的多線頻寬傳輸。

在2017年才上線的EC2叢集也能因為EC2的頻寬提升再次得到加速,原本單線頻寬就能有10Gbps低延遲的速度,現在還能選擇使用25Gbps的多線頻寬網路。

不過,使用者想要得到多線頻寬的網路,就需要啟用AWS新一代網路介面Elastic Network Adapter(ENA)服務,以及當前版本的執行個體與最新版本的Amazon Machine Images(AMI)檔。ENA內建在部分較新的執行個體類型,不過用戶還是需要更新系統,以使用最新的頻寬設定。

7月出爐的Chrome 68將把所有HTTP網站列為不安全

$
0
0

Google於本周四(2/8)宣布,自今年7月出爐的Chrome 68開始,就會把所有採用HTTP協定傳輸的網頁列為「不安全」(not secure)。

現階段的Chrome版本只會把必須填寫資料的HTTP網頁標示為「不安全」,但到了Chrome 68之後,任何採用HTTP的網頁都會出現「不安全」的文字標示。

Google持續推動網站業者採用加密的HTTPS傳輸協定,在Android平台與Windows平台上藉由Chrome造訪的網頁中,已有68%採用HTTPS,在Chrome OS與Mac上的Chrome流量則有78%受到HTTPS的保護。此外,全球前一百大網站中,已有81個以HTTPS作為存取網站的預設值。

為了迎接Chrome 68的到來,Google於網頁自動改善工具Lighthouse中嵌入了混合內容(mixed content)稽核機制,過去,當一個HTTPS網站請求了來自HTTP的不安全資源時,就會出現所謂的混合內容錯誤,因為瀏覽器只為了封鎖了其中的不安全資源,反而讓導致網站無法正確呈現。

因此,此一新的混合內容稽核機制,將協助開發人員找到網站以HTTP載入時所使用的資源,以及當中有哪些資源只要稍微變更參數就能直接升級到HTTPS版本。

要使用該稽核機制必須先安裝開發版的Chrome Canary,且它並非為Lighthouse預設值,得藉由Lighthouse命令列工具來執行它。

就是不賣!博通提高收購價,高通再次聲稱被低估而否決

$
0
0

為了買下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在本周一(2/5)把收購價從每股70美元提高到82美元,高通在今天(2/9)宣布,董事會已無異議地再度否決了此一收購提案,原因與上次一樣,都是認為博通低估了高通的價值。

博通是在去年11月6月正式宣布針對高通的收購計畫,當時所提出的價格是60美元的現金與10美元的博通股票,若不計高通的250億美元淨債,博通所評估的高通市值為1050億美元;本周一博通則把每股收購價提高到82美元,包含60美元的現金與22美元的博通股票,等於是把收購總價抬高到1210億美元,但仍然吃了閉門羹。

去年在傳出風聲以前,高通的股價多半維持在55美元以下,若以55美元來估算,市值約為814億美元,在經過博通的兩次出價之後,昨天(2/8)高通的收盤價為62.42美元,市值增加至924億美元。

儘管高通拒絕了博通的提議,但還是釋出善意表示願意與博通進行面對面的協商,並要求博通提供重大議題的解決方案。

在高通寫給博通執行長Hock Tan的公開信中,希望Tan可以亮出底牌,公布願意收購高通的最高價碼。高通認為,博通現有的提案既對該公司併購NXP一案沒有好處,也無助於解決高通現有的授權爭議,對於即將而來的5G商機亦無價值,都比讓高通作為一家獨立公司還要遜色。

此外,高通也擔心此案會因無法通過主管機關的審核而宣告失敗,隨之帶來經營上的風險及損失,因而期望博通提供更清楚的配套措施。

創立11年後,3億用戶的Twitter終於達到單季獲利了

$
0
0

2006年3月成立的Twitter於本周四(2/8)公布了2017年第四季財報,顯示該季締造了7.32億美元的營收,比2016年同期成長2%,淨收入為9100萬美元,每股盈餘為0.12美元,是Twitter成立11年以來首次達到單季獲利。

Twitter在2016年同期還虧損了1.67億美元,去年Q4的成績讓投資人信心大增,使得Twitter周四股價大漲12.11%,以30.18美元作收。

在Twitter的7.32億美元營收中,有6.44億美元來自於廣告,佔了總營收的88%,另外的8700萬美元則是來自於資料授權與其它營收。

其實該季Twitter的成長幅度並不大,例如用戶數只比2016年同期增加4%,營收只成長了2%,但Twitter藉由許多途徑降低了營運成本,包括以股票充當薪資,而且刪減了研發與行銷經費,才讓Twitter終於達到獲利目標。

不過市場也擔心Twitter的用戶數在去年下半年已出現停滯現象,僅維持在3.3億的每月用戶數而幾無成長。

Google搜尋結果中自家航班服務太明顯,印度認定濫用市場主導地位,開罰2100萬美元

$
0
0

印度的競爭委員會(Competition Commission of India,CCI)周四(1/8)表示,當局發現Google濫用其市場主導地位,操弄印度的網路搜尋結果,因而對Google祭出13.6億元盧比(約2100萬美元)的罰款。

CCI主要是指控Google搜尋結果的設計,他們發現Google在搜尋結果中特別突顯旗下的航班服務(Google Flight),還於搜尋結果中的Google Flight中提供更進階的連結,明顯有著差別待遇。

此外,Google與出版商之間的協議還限制業者的選擇性,避免業者採用其他的搜尋引擎服務,亦被認定為不公平競爭。

事實上,CCI之前即曾發現Google在2010以前之搜尋結果的第一、四及第十名是內定的,而非源自關聯性,Google在接到警告之後才改變作法並獲得CCI的通融。

去年Google也曾因在搜尋結果中偏坦自家的購物服務而遭歐盟判罰24億歐元(約30億美元),Google則已針對此案提出上訴。

監理沙盒子法第一次公聽會,各界建議說不停,顧立雄親自回應

$
0
0

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草案於去年12月29日三讀通過,今天(9日)金管會舉行研商「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授權子法會議,金融業公會、金融科技業者和立委辦公室助理,都前來參與該子法草案公聽會,並提出建議,本會議由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親自主持,針對業者提供的問題與建議,直接給予回應。

因為監理沙盒需要60天審查案件的時間,金融科技業者率先建議,希望加入預審機制,如參照新加坡的作法,以書面的方式提出創新商品或服務的說明,由主管機關先行判斷是否有需要進入監理沙盒,如此,就能將預審過程縮短到約20天內完成。由於新創業者在資金取得往往有時程壓力,特別希望能透過預審機制來加速,顧立雄則回應,會藉由輔導機制來提供協助。其他公會代表,也希望盡可能縮短監理沙盒的案件審核時間,顧立雄同意再評估,但只能承諾,會加速涉及金管會的案件能比較快,跨部會的案件則仍須較長審查時間。

其次,針對網站必須揭露創新實驗內容的規定,金融業者也建議,參考英國的作法,進一步允許在不涉及業務機密的情況下,才需揭露資訊。

另外,母法要求創新實驗若有變更,得經金管會核准,金融業者也建議,子法應進一步詳述變更的範圍,明確讓業者了解哪一類的變更,必須送金管會核准,但顧立雄表示,這還是得靠輔導和諮詢過程,才能釐清變更內容是否需申請。

除了Fintech業者,另一個創業協會,臺灣紫牛創業協會代表,則提到當創新實驗涉及跨部會的業務時,金管會是否會出面協調,顧立雄回應,金管會設立諮詢委員會,由央行、NCC等單位組成,業者實驗內容涉及其他部會,可透過這個諮詢委員會來協助。

「成立沙盒之後,會不會所有實驗都推向沙盒?」臺灣紫牛創業協會更擔心,未來,會不會大多數創新實驗,連非金融領域的實驗,都需要走向監理沙盒,顧立雄倒是坦言,金管會人力負擔有限,基本上不會這樣一手包辦,也會透過諮詢輔導的機制,來確認是否有必要進沙盒。

對於監理沙盒審查委員的資格,也有金融科技業者建議,參考英國和新加坡的監理沙盒審查委員,都具金融科技背景,期望金管會的審查專家和學者,也全都具金融科技背景,才有助於了解。對此,顧立雄沒有鬆口,只表示,金管會本來就兼具監理和促進金融產業發展的兩種衝突角色,他相信,審查會透過個案的累積,會找出一條路。

另有與會代表指出,目前涉及傳統金融商品的創新實驗,已經有高度監控,金管會能否對創新性實驗的監督管理,改採較鬆綁的輔導管理策略,甚至是由金管會來設立專責輔導機構,指派專人協助申辦。

該協會以新加坡和英國為例,這兩國都會指派專門輔導人員與新創密切開會,真正參與申請團隊的討論,給予輔導和指導方向,來幫助金融創新發展,創新的成功率也會提高。

勒索軟體變種超快,ShurL0ckr竟能穿越Google和微軟Office雲端內建的木馬偵測機制

$
0
0

雲端安全業者Bitglass與AI防毒解決方案供應商Cylance本周指出,他們在暗網中發現了一個新的勒索軟體ShurL0ckr,迄今只有少數的防毒軟體可以偵測到它,甚至穿越了內建惡意程式保護機制的Google Drive與Microsoft Office 365的封鎖線。

ShurL0ckr為Gojdue勒索軟體的變種,在暗網中以「勒索軟體即服務」(Ransomware-as-a-Service,RaaS)的形式供應,可加密檔案資料並向使用者索取解密贖金,訂閱該服務的駭客則與服務供應商分享勒索而來的利潤。

Bitglass是在今年1月察覺ShurL0ckr的存在並展開調查,在利用VirusTotal服務偵測67款防毒軟體對ShurL0ckr的封鎖能力時,發現只有7%可辨識出ShurL0ckr,同時它也突破了Google Drive與Microsoft Office 365的封鎖線。

Bitglass產品管理副總裁Mike Schuricht表示,惡意程式一直是企業與雲端應用的威脅,大多數的雲端供應商並未提供任何的惡意程式防衛機制,而內建防衛機制在遇見零時差威脅時也陷入困境,只有基於AI的防毒解決方案才能偵測最新的威脅。

ShurL0ckr可能是先攻破了使用者電腦上的防護,感染電腦上的檔案,在使用者將相關檔案上傳到雲端時,它又成功地穿越了雲端應用的保護機制,之後就能被下載到其它的裝置上,以擴大感染範圍。

不過,在Bitglass發出警告的當下,不少資安業者也都發現了ShurL0ckr,因為當研究人員於本周三(2/7)再以VirusTotal檢查防毒軟體對ShurL0ckr的偵測能力時,已有50%可辨識該勒索軟體,不過並不確定Google或微軟是否已採取行動。


Netgear修補一系列路由器韌體,包括無須密碼即可登入的認證漏洞

$
0
0

Netgear路由器的使用者,可能要更新韌體了。Netgear公開了自家路由器的漏洞以及修補程式,其中包括存在無須密碼即可登入的授權漏洞,Netgear建議這些受影響的路由器應立刻更新韌體,以避免遭到駭客入侵。

資安公司Trustwave SpiderLabs資深研究員Martin Rakhmanov花了一年,發現Netgear路由器韌體一系列的漏洞。其中較嚴重的問題是,有17款Netgear路由器,只要在其網頁介面的網址後加上&genie=1參數,不需要密碼,惡意程式或是駭客便能存取網頁介面的控制中心。

路由器能被遠端操作控制中心,對於使用者來說並非好消息,當惡意程式能夠控制路由器設定,則表示DNS位置可能被竄改,或是使用者瀏覽頁面會被轉址到惡意網站。

Netgear在官網公布受影響的路由器,及其預載韌體版本,警告使用者應即刻更新,這些路由器型號為:
D6220,預載韌體為1.0.0.26
D6400,預載韌體為1.0.0.60
D8500,預載韌體為1.0.3.29
R6250,預載韌體為1.0.4.12
R6400,預載韌體為1.01.24
R6400v2,預載韌體為1.0.2.30
R6700,預載韌體為1.0.1.22
R6900,預載韌體為1.0.1.22
R6900P,預載韌體為1.0.0.56
R7000,預載韌體為1.0.9.4
R7000P,預載韌體為1.0.0.56
R7100LG,預載韌體為1.0.0.32
R7300DST,預載韌體為1.0.0.54
R7900,預載韌體為1.0.1.18
R8000,預載韌體為1.0.3.44
R8300,預載韌體為1.0.2.100_1.0.82
R8500,預載韌體為1.0.2.100_1.0.82

另外,Netgear路由器還有17款也存在類似的認證漏洞,其內建的網路伺服器容許未經授權存取內建檔案genie_restoring.cgi,讀取這個檔案並當成樣板處理後,能回傳任何根目錄下的檔案給駭客,甚至能把檔案包括密碼複製到隨身碟中,同時駭客也能透過隨身碟,把檔案放進路由器中。

受影響路由器型號如下:
D6220,預載韌體為1.0.0.26
D6400,預載韌體為1.0.0.60
D8500,預載韌體為1.0.3.29
R6250,預載韌體為1.0.4.12
R6400,預載韌體為1.01.24
R6400v2,預載韌體為1.0.2.30
R6700,預載韌體為1.0.1.22
R6900,預載韌體為1.0.1.22
R6900P,預載韌體為1.0.0.56
R7000,預載韌體為1.0.9.4
R7000P,預載韌體為1.0.0.56
R7100LG,預載韌體為1.0.0.32
R7300DST,預載韌體為1.0.0.54
R7900,預載韌體為1.0.1.18
R8000,預載韌體為1.0.3.44
R8300,預載韌體為1.0.2.100_1.0.82
R8500,預載韌體為1.0.2.100_1.0.82

Martin Rakhmanov表示,Netgear對於漏洞的處理非常積極且負責任,目前這些漏洞都已修補完畢。

Windows 10將不再需要密碼登入還支援HDR影片撥放

$
0
0

微軟於2月7日向Windows測試人員釋出Windows 10 Build 17093版本,其中新增諸多新功能,包括使用者在Windows 10將不在需要一直輸入密碼,裝置硬體沒有支援生物辨識功能沒關係,能以手機上的 Authenticator App做為替代。另外,圖像處理也得到強化,使用者將能在Windows 10個人電腦上觀看HDR影片。

微軟漸漸地想讓密碼功能在Windows中被取代,在2017年Windows Hello功能讓使用者以指紋、臉部或是虹膜解除鎖定的密碼。而現在還要讓使用者,也能用手機上的App解鎖電腦,在手機安裝Authenticator App,並在Windows 10個人電腦的Windows Hello設定,包括過去要用密碼來存取的App與服務,現在都能用App解鎖。

在Build 17093版本將會自動讓免密碼成為預設,在使用者設定Windows Hello後,微軟表示,使用者將看不到任何輸入密碼的地方,包括鎖定畫面也是。

此外,Windows 10 Build 17093版本也開始支援HDR影片,當使用者的裝置支援撥放HDR影片,就能在App中的影片撥放頁面設定,而且當Stream HDR video的選項可以被啟用,使用者甚至還能調整HDR影片的畫面細節,根據喜好,使用者可以在亮部細節以及暗部細節間,選擇自己想要的平衡,微軟表示,這個工具還在很初期階段,不過將會在Windows 10 RedStone4版本釋出。

1,650萬人全球線上影音首播大考驗,HBO如何不怕熱門影集權力遊戲爆量串流

$
0
0

去年7月16日,全球火熱的《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正式首播,收視率再次創新高,這一季最高有1,650萬人同時線上觀看。儘管爆量收視流量帶來了龐大收益,但每逢禮拜天晚間的黃金時段,新一集的《冰與火之歌》開播之前10分鐘,負責HBO線上影音平臺基礎架構的工程團隊都會浮現這個問題:「是否能繼續撐住下一季的流量呢?」

HBO影音平臺團隊的HBO資深主任工程師Illya Chekrygin在去年一次公開分享時坦言,收視流量會從晚上8點50分開始逐漸攀升,至9點整達到最高峰,「面臨這些流量大軍,也帶給工程師非常大的壓力」,他認為,狀況越來越不樂觀。

成立於1972年的大型電視、電影製作公司HBO,40年來除了製作紀錄片、播放運動賽事及脫口秀節目外,也製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影劇,像是《黑道家族》、《慾望城市》,以及近年風靡全球的《西方極樂園》及《冰與火之歌》。

而近年HBO的線上放映管道,主要是透過HBO Go、HBO Now等訂閱服務提供,讓觀眾可以透過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或是線上串流,並且搭配行動裝置、電腦等裝置觀看HBO所製作的節目。

雖然這些數字表現亮眼,不過卻也為HBO工程團隊帶來相當大的挑戰。為了解決流量的挑戰,HBO也開始踏出新的IT架構革新之旅。Illya Chekrygin表示,一開始並未沒有使用容器技術執行任何服務。除了API服務使用Node.js開發外,還有一些服務是使用Go語言開發。同時,HBO所有的服務,也都部署在AWS EC2中執行,讓服務可以自動部署、擴充。他表示,HBO也搭配了外部、內部負載平衡機制,負責處理DNS需求。

不過使用Node.js也導致巨大的資源浪費。Illya Chekrygin解釋,使用Node.js搭配EC2的缺點在於,Node.js的程式碼往往只使用CPU的一個核心。他表示,雖然AWS EC2能應付相當程度的網路流量,但它是以雙核心CPU架構為基礎,導致HBO僅使用了整個部署叢集CPU容量的50%。

再者,雖然AWS提供的隨需擴充服務很好用,但是擴充速度仍不夠快,而且碰上流量高峰期時,更讓服務執行速度無可避免地變慢。Illya Chekrygin表示,因此HBO必須提前準備2至3倍以上的資源,應付無法預期的爆量事件發生,「導致許多CPU、系統資源都沒有妥善使用。」

除了使用AWS EC2外,HBO亦有使用AWS的雲端負載工具ELB,「每個服務間的連線都必須仰賴ELB」,為加強了服務可靠性,只要在任何的時候,ELB和其他資源的使用率發現越過80%,系統就會發出警示,如果超過95%時,HBO就會直接和AWS聯繫。

碰上這些挑戰,也逼得HBO必須開始找尋求新技術,「這些問題帶我們找上Kubernetes」,Illya Chekrygin表示,為了導入Kubernetes,IT團隊的首要工作是將所有服務先進行容器化。

在2015年年底時,HBO開始在AWS環境中部署Kubernetes。而Illya Chekrygin表示,IT團隊必須向高層證明,「Kubernetes足以應付正式環境的挑戰。」

HBO開始自建Terraform使用模板

而HBO資深主任工程師Zihao Yu表示,該公司在Kubernetes之旅中,其中一個學到的重要經驗是找到基礎架構管理工具Terraform。一開始HBO是使用一些開源專案,像是Kube-aws、Kops、Kubespray等專案,在AWS基礎架構中部署新Kubernetes叢集。最後,而IT團隊才選中了Terraform,建立了一套專屬的Terraform模板,建置Kubernetes叢集。

同時,HBO也有建立高可用性架構。Zihao Yu表示,最初HBO的Master叢集與Minion叢集的架構,就是採用自動水平擴充架構,同時,也有搭配AWS所提供的multi-AZ部署,建立異地同步備份部署。

對於Master叢集而言,HBO希望讓該叢集維持一定數量,「一旦某個服務失效,AWS會自動重啟另一份新服務。」而對於Minion叢集,HBO則要讓該類型叢集水平擴充、收縮的速度加快。

他表示,Terraform為IT帶來模組性架構,而HBO也為Master叢集、Minion叢集建立了一套專屬的Terraform部署模組。當IT團隊想要新開一組叢集時,只要開啟該套模板,系統自然會從GitHub中找到相對應的組態設定。

Prometheus服務隨系統水平收縮而關閉

不過在使用Terraform數周之後,HBO團隊也發現了一些問題。Zihao Yu舉例,像是Kubernetes叢集中,HBO也部署Prometheus服務,用於監控AWS EBS、檔案儲存等服務,「由於所用的叢集規模也不停改變」,但有時負責運作的Prometheus的Minion叢集也會無預警關閉,等待Prometheus服務重啟得花上不少時間,HBO也因為這個空窗期而失去了部分數據。第2個問題,則是當碰上一些特定活動,IT團隊得提前擴大叢集規模,「但有時AWS無法及時增加資源,擴充Minion叢集。」

新增多種叢集類型,避免服務無預警關閉

也因此,HBO開始推出第2套Terraform模組。Zihao Yu表示,HBO開始在該模組中,定義Minion叢集所需要的Instance Type,協助Minion叢集部署在所需要的實例類型中運作。

同時,IT團隊也開始新加了不同一個叢集類型,首先是備份(Backup)Minion叢集,他表示,除了它運作在備份叢集上外,其餘都與一般的Minion叢集沒有區別。第2種叢集則是預留(Reserved)Minion叢集,當叢集水平收縮時,這類叢集不會關閉,仍然會持續運作。

利用這兩種新類型叢集,HBO可以解決上述的痛點。Zihao Yu表示,假設水平擴充資源不足時,備份Minion叢集會自動啟動,「為基礎架構準備更多資源」,再者,在預留Minion叢集中執行的Prometheus服務,也不會因為系統水平收縮而關閉。

使用Kubernetes內建負載平衡機制搞定容器網路

除了使用Terraform作為基礎架構管理工具外,Zihao Yu表示,一開始HBO選用的容器網路層,選中CoreOS所開發的Flannel,「相比其他解決方案,它更容易設定」,並且支援所有HBO所使用的CoreOS作業系統。不過HBO發現,當Flannel處理過大的流量時,也會出現不少問題,像是Kubernetes叢集內的Pod網路連線,或者處理外部服務的延遲性開始提高,或是開始出現更多UDP封包遺失的狀況。

因此,HBO開始實驗不同的方式解決網路流量的痛點。首先HBO團隊使用了Kubernetes內建的NodePort服務,嘗試在每個Kubernetes叢集都會建置一個ELB節點,「不過AWS水平擴充群組(AWS Scaling Group,ASG)最多只能搭配50個ELB」,Zihao Yu表示,為此,團隊還得要主動追蹤ELB的運作狀況。

而第2種嘗試中,HBO在則是搭配Kubernetes內建的ClusterIP服務,並且在Ingress Controller前部署了ELB,「不過這種作法仍然有許多問題」,Zihao Yu舉例,像是Amazon CloudWatch蒐集的數據中,顯示服務開始出現一些伺服器錯誤訊息。再者Ingress Controller碰上暴增流量時,效能表現也力不從心。

最後,HBO則是使用了Kubernetes內建的Loadbalancer服務。他表示,在此使用情境下,可以利用Kubernetes可以建置ELB服務,「此種方法,不會受到ASG只能搭配50個ELB的影響。」Zihao Yu表示。

同時,HBO也開始嘗試更加多元的開源監控工具。Illya Chekrygin表示,先前HBO還沒有走向容器化服務時,HBO使用相當多Splunk的解決方案。他表示,使用Splunk的解決方案必須仰賴許多客製化工作,並且還需要進行許多調校,才能提供穩定的服務。現在HBO則開始使用了許多新興開源的監控、串流分析解決方案,除了Prometheus外,現在HBO也開始嘗試使用Grafana、ELK、Fluentd等工具。

導入Kubernetes後,舊有IT架構漏洞隨之出現

Illya Chekrygin表示,在《冰與火之歌》要推出新一季之前,HBO團隊會每周執行流量測試,經過多次修改、測試後,HBO也開始對使用Kubernetes執行服務感到更有信心。他表示,雖然在使用的過程中HBO也發現許多問題,「但這並非使用Kubernetes所造成,而是這些問題原本就存在,只是使用Kubernetes讓它們浮現出來。」不過,Illya Chekrygin表示, Kubernetes讓HBO撐過了《冰與火之歌》第7季的放映壓力。

【全快閃儲存陣列:Hitachi Vantara VSP F400】解放舊有規格束縛,持續進化的全快閃儲存家族

$
0
0

就形式來說,VSP F400不算是新產品,但就實質規格來說,目前的VSP F400和發表之初已有很大的不同,I/O效能提升了60%,最大容量更擴大了10倍,再搭配功能顯著擴展的軟體,幾乎可說是全新世代的產品。

VSP F系列是Hitachi VSP G系列中階款式的全快閃化版本,而VSP F400則是VSP F全快閃儲存陣列家族的入門款式,可提供最高2.7PB的快閃儲存容量與60萬IOPS效能,並支援FC與iSCSI SAN應用環境,也能選購的NAS模組,支援NAS檔案存取功能。

憑藉著與VSP G系列共通的底層作業系統軟體,VSP F系列可使用大多數VSP G系列的系統管理與資料服務功能,兼顧了快閃儲存的高效能,與完整的進階資料應用服務。

規格大幅擴展的VSP F最新版本

VSP F400發表於2015年11月,我們則是在2016年中首次介紹這款產品,不過現在的VSP F400,已經與我們早先介紹時大不相同,雖然型號仍維持不變,但無論硬體規格還是軟體功能,都有大幅度更新,已經可以看作是全新一代的款式。

在硬體方面,現在的VSP F400在IOPS效能、儲存組態、容量擴展能力,與I/O介面規格等方面,均有顯著提升。

以I/O效能來說,VSP F400剛發表時設定的規格是37.5萬IOPS,但我們在2016年首次報導這款產品時,效能規格就已提高到50萬IOPS,而到了2017年以後,藉由支援更多數量的儲存模組,VSP F400的效能規格更進一步提高到60萬IOPS,比最初發表時提高了60%,已直追VSP F中階款式F600的效能規格(80萬IOPS)。

在儲存組態方面,最初VSP F系列限定只能使用Hitachi專屬的Flash儲存模組(FMD),VSP F400早先的最大容量只能擴充到40個FMD模組,加上2個作為spare的FMD模組,一共42個FMD模組,當使用最大容量6.4TB的FMD模組時,可提供的容量上限為224TB。

而現在的VSP F400,除了能使用FMD模組外,也允許搭配一般的SSD,不僅搭配組合更為靈活,FMD模組也從第二代更新為第三代,單一模組的最大容量倍增為14TB,且最大擴充能力也達到192個FMD模組或384臺SSD,讓VSP F400的最大容量達到2.7PB,是早期版本的10倍,藉此也提升了效能。

而在I/O介面方面,現在的VSP F400不僅新增支援32 Gb FC規格,控制器機箱的I/O模組搭配也更彈性。先前VSP F400每組控制器只允許安裝最多4個前端I/O模組,現在則能安裝7個前端I/O模組,讓前端FC與iSCSI埠的最高數量增加了75%之多。

最後,在軟體功能方面,VSP F家族使用的Hitachi專屬SVOS儲存作業系統,不僅擁有傳統SAN儲存系統軟體豐富資料服務功能,從7.0版起還新增支援壓縮與重複資料刪除功能,可支援資料縮減應用,並藉此具備了與原生型全快閃儲存作業系統抗衡的規格。

Hitachi VSP F400硬體解剖—系統架構與儲存組態

雖然在定位上屬於VSP F家族的入門級款式,但VSP F400仍採用了類似中高階產品的控制器機箱與儲存櫃分離,以及徹底模組化的硬體架構,由1組4U控制器機箱,搭配至少1組外接儲存櫃組成,所有I/O介面都以模組型式安裝在控制器後端。

其中控制器機箱含有2組控制器,構成高可用性組態。儲存櫃則有2種款式,一為搭配FMD模組的2U/12Bay儲存櫃,另一為搭配2.5吋SSD的2U/24Bay儲存櫃,均利用12Gb SAS介面與控制器連接。

控制器機箱與控制器

4U高度的控制器機箱內含2組2U高度的控制器單元,每組控制器各自搭載了2顆用於通用管理的4核心Xeon(Ivy Bridge EP)處理器,1顆用於I/O處理的FPGA晶片,以及64GB記憶體。

風扇兼備援電池模組

每組控制器的正前方,都配置了4組可熱抽換的風扇兼備援電池模組,其中備援電池模組可在外部供電中斷時提供備用電力,足以讓控制器完成2次將快取記憶體資料寫入到備援用SSD的作業。

快取記憶體備援Flash模組

每組控制器另含2組備援Flash模組,當外部供電中斷時,可透過備援電池模組的電力,承接寫入快取記憶體內的資料,以維持資料完整性。

FMD專屬儲存櫃

VSP F400可以使用兩種儲存櫃,照片中是專門搭配Hitachi專屬FMD儲存模組的2U/12Bay儲存櫃,可容納12組FMD模組。另外也能使用搭配標準2.5吋SSD的2U/24Bay儲存櫃。

支援專屬FMD儲存模組與標準SSD

VSP F400以前只能使用Hitachi專屬的Flash儲存模組(Flash Module Device,FMD),現在也能選用標準SSD。

目前最新的第3代FMD HD模組,有7TB與14TB兩種容量可選,使用2U/12Bay儲存櫃機箱來部署。SSD則有1.92與3.84TB兩種規格,使用2U/24Bay儲存櫃部署。VSP F400最多可配備192組FMD模組或384臺SSD,雖然FMD模組的最大數量規格較低,但個別模組容量較高,所以總容量更大。

專屬FMD模組解剖

FMD模組本身是寬約16公分、厚2.2公分的熱抽換模組,尺寸比3.5吋磁碟大了一倍以上,其中搭載了Hitachi專屬ASIC控制器晶片、DRAM記憶體與MLC Flash儲存晶片,並透過SAS介面與儲存櫃機箱背板連接。

藉由專屬硬體架構的幫助,FMD模組無論存取延遲還是儲存容量表現,都比一般的2.5吋 SAS SSD更好,目前已從第1代的FMD模組、第2代FMD DC2模組,發展到第3代FMD HD模組,每張模組均含有1顆ASIC晶片(內含1顆32位元4核心處理器),2顆負責壓縮功能的協同處理器、8GB DDR3 DRAM記憶體,以及64或128顆15奈米製程的128GB NAND MLC晶片,可提供7或14TB儲存容量,還能提供了垃圾回收、寫入均衡,卸載即時壓縮作業與優先負載存取等一系列功能,可幫助VSP控制器減輕負擔。

Hitachi VSP F400硬體解剖—I/O介面組態

與更高階的VSP系列機型一樣,VSP F400的I/O介面也完全是模組化的,無論前端I/O介面(iSCSI或FC)、後端I/O介面(SAS),還是管理介面(GbE),全都是透過可抽換的模組型式,安裝在控制器機箱背面。

VSP F400每組控制器各含1個管理模組槽,與8個I/O模組槽,先前VSP F400限制在8個I/O模組槽中只能使用6個(其餘2個不使用),而且,其中2個I/O模組槽也預設安裝後端模組,所以最多只能安裝4個前端I/O模組。而現在的VSP F400則大幅擴大了I/O模組安裝彈性,允許安裝最多7組前端I/O模組,讓FC埠數量上限從32組提高到最多56組,iSCSI埠數量上限也從16組增加為28組,還支援最新的32Gb FC介面。

用戶也能選擇將4個相鄰的I/O模組,替換成1個1U高度的內接式NAS模組,作為NAS閘道器來提供檔案共享存取功能,每個NAS模組都含有6個專用於NAS檔案存取的10GbE埠。VSP F400最多能使用2個內接式NAS模組,一共可提供12個檔案存取用的10GbE埠。

控制器

控制器機箱分為上下兩層,各是1組2U高度的控制器,每組控制器各含1個管理模組槽,與8個I/O模組槽。管理模組槽固定安裝內含2組RJ45管理埠(圖示2)的管理模組,至於8個I/O模組槽能安裝用於提供後端磁碟介面後端模組(Back-End),或是提供主機端埠的前端模組(Front-End)。

每個後端模組含有2個12Gb SAS埠(圖示3),前端模組則含有2或4組主機端埠(圖示4),主機端埠模組有5種類型可選,包括8/16/32Gb FC、10Gb iSCSI與10Gbase-T等,用戶可搭配不同數量與類型的前端模組組合。

電源供應器

每臺控制器機箱含有2組電源供應器單元,提供具備熱備援能力的電力供應。

前端I/O模組

前端模組(Front-End)負責提供主機端埠,目前VSP F400的前端I/O模組有5種類型可選,包括8Gb FC、16Gb FC、32Gb FC、10Gb與10Gbase-T iSCSI,其中FC埠最多可支援56個,iSCSI埠則為28個。

管理模組

用於提供登入控制臺介面的管理埠,每組控制器各含2組RJ45管理埠。

後端I/O模組

後端模組(Back-End)負責提供連接儲存櫃的後端I/O介面,每個模組含有2個12Gb SAS埠。

FMD儲存櫃

每臺FMD儲存櫃含有2組SAS控制器,每組SAS控制器各有2組用於連接VSP控制器、與其他FMD機箱的12Gb SAS埠(圖示1)。

 

VSP F400系統管理與軟體功能

包括這裡介紹的VSP F400在內,Hitachi的整個VSP儲存家族,從VSP G系列混合式儲存陣列,到VSP F全快閃儲存陣列,搭載的軟體核心都統一採用Hitachi專屬的儲存虛擬化作業系統(Storage Virtualization Operating System,SVOS),目前已發展到7.3.0版。

SVOS最初是針對傳統混合儲存陣列設計,能提供快照、Clone、本地端複製、遠端複製與加密等資料服務功能,但缺少資料縮減功能。直到6.4版時,SVOS才增加了即時壓縮功能,但限定必須配合FMD儲存模組使用。

而自2016年底發表的7.0版起,SVOS終於引進稱作自適應資料縮減(Adaptive data reduction)的軟體功能,包含即時壓縮與重複資料刪除兩項功能,可由SVOS軟體來提供資料縮減應用。

其中重複資料刪除功能還可選擇inline即時處理,或後處理兩種方式,若系統負荷比較重,可選擇後處理方式;若系統負荷較輕,則可選擇inline即時處理。而當系統底層搭配使用FMD儲存模組時,還可選擇將即時壓縮運算負載,卸載給FMD儲存模組處理,減輕控制器的負擔。

VSP F全快閃儲存陣列搭載的SVOS作業系統,都針對全快閃架構的特性精簡了部份功能,例如省略了介接第3方儲存設備的異構儲存虛擬化功能,以及其他在全快閃架構下用不到的功能,例如自動分層儲存、與稱作Active Flash的Flash儲存裝置優先存取功能。

訴求易用的Hitachi Storage Advisor管理介面

VSP系列提供了2種管理控制介面,其中Hitachi Storage Advisor(HSA)網頁式管理軟體是針對一般使用者,訴求簡單易用,藉由直覺式的圖形介面,簡單幾個步驟即可完成儲存空間配置、LUN掛載等功能。

傳統Hitachi Command Suite管理介面

專業管理者可選擇使用Hitachi Command Suite(HCS)管理介面,相較於HSA控制臺一目了然的圖形化儀表板,HCS控制臺介面較為傳統,操作程序也較繁瑣,但提供了更完整的資訊與管理功能,能檢視詳細系統組態,或自行調整設定參數細節。

支援完整資料服務功能

SVOS作業系統自7.0版起引進了壓縮與重複資料刪除功能,從而可支援更完整的快閃儲存應用,另外,也能提供傳統的資料保護類型軟體功能,包括快照、Clone、遠端複製與跨遠端鏡像,也有流行的AWS、Azure公有雲整合功能。

整合光纖交換器管理

若用戶SAN環境使用的是Brocade較新型號的光纖交換器,則Hitachi的HCS管理介面也能提供整合設定與管理功能。

 

產品資訊

●原廠:Hitachi Vantara(02)2719 -0077

●建議售價:廠商未提供

●機箱型式:控制器4U,儲存櫃2U

●儲存容量:最大擴充192臺FMD儲存模組或384臺SSD, 2,702TB(FMD)或1,452TB(SSD)原生容量

●RAID模式:1+0/5/6

●主機端介面:8/16/32Gb FC, 10GbE Iscsi

●支援傳輸協定:Block(iSCSI,FC)+File(搭配選購NAS模組)

【註:規格與價格由廠商提供,因時有異動,正確資訊請洽廠商】

中正大學改造IT先從流程下手,調用千臺VM才能服務十萬考生

$
0
0

每年10萬名高中生爭先報考大學,趕在指考分發前,利用甄選入學,從69所大學、超過2千個校系,爭取5萬多個公私立大學名額,占將近招生總額6成;負責承辦大學入學甄選委員會的中正大學,一整年下來將近2/3的時間都在辦理甄試作業,最後還要依據每位考生選填的志願順序及錄取成績,決定該分發到哪間學校,是正取還是備取,而且一個都不能出錯,這是中正大學資訊部門所要面對的IT挑戰,因為一旦系統記錄錯誤,不只影響考生未來4年就讀的理想學校,甚至可能害得學生因此沒大學可念。

所以如何改造IT優化甄選流程,甚至打造新一代IT架構,也是中正大學電算中心主任李新林,長年以來所要面對的IT考驗。

不像許多大學資訊主管,每隔幾年就換人,待的時間都不長,李新林一待就是20個年頭,可以說是,一手主導中正大學長年IT規畫與建置的重要幕後推手,對於IT歷經的重要轉變,比誰都還清楚。

資訊系統很早開始e化,改採Web介面作業

1998年接任電算中心主任後,李新林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大力推動IT改造,朝向e化前進。他表示,當時老舊資訊系統適逢面臨汰換,需要重建新系統,加上網路風潮興起,他有感將來資訊系統e化,將成為重要的IT趨勢,所以,他接手後的第一年,先針對新推出上線的教務、會計等重要資訊系統,逐步改採Web介面,甚至還領先其他大學,率先推出網路招生報名服務,連選課系統都改用Web方式作業,再提供給學生上網選課。

中正大學因為很早就推行e化,以致於後來,當實行40多年的大學聯考制度,決定在2002年改採甄選入學及考試分發併行的大學入學多元方案時,當時的招聯會還因此委託中正大學承辦,負責甄選入學資訊系統的建置。

理所當然,李新林成為甄選資訊作業統籌的不二人選,從接下這分工作開始,到今年他已經負責承辦15屆,因為不像一般學校IT工作交接相較容易,甄選作業流程繁瑣,而且隨著招生制度更改,甄選系統也要同步修改,負責接手的人必須有足夠的經驗,「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我能待得比其他人久的原因吧。」他笑著說。

大學甄選入學,目前主要分成繁星推薦(早期稱作學校推薦)和個人申請入學,整個甄選作業,通常歷經簡章公告、網路報名、篩選、統一分發等不同作業階段,每一個階段都需經過不同作業環節,每個環節都有相對應的資訊系統處理,以確保順利走完整個甄選作業流程,而不出任何差錯。對於每個資訊系統處理流程的要求,也比一般大學還高出許多。

因為只要一個流程出錯,例如不小心把考生選填的志願順序弄錯,不只可能會讓學生念不到理想中的學校,嚴重甚至可能發生有錄取而沒學校可念的慘痛後果。「所以要非常的謹慎小心。」他百般強調。

但要做到不能出錯這件事並不容易,這也是李新林所要面對的一大IT挑戰,不只要優化IT流程,甚至也要打造新一代IT架構。

利用多組放榜程式比對榜單結果,確保分發的正確性

一開始,李新林先從改造IT優化流程下手,以2007年上線的統一分發系統為例,他說,程式開發人員在寫程式時,通常會依據公告甄選簡章記載的內容,寫出一套合乎邏輯規則的分發程式,以此計算出學生該錄取哪所學校,以及是正取或備取,但是簡章規則也會隨時間修改調整,甚至因為簡章文字說明的語義不清,有時會造成程式者的理解錯誤,而設計出不合乎規則的程式,算出不正確的榜單結果。

因此,李新林並不會只採信同一套分發程式跑出的榜單結果,而是會同時比對4組人馬各自寫出具有相同分發功能的程式,然後交互比對榜單結果正不正確,避免因為彼此解讀不一,而算出不同的結果,「其實很多時候,都不是技術上的問題,」他補充說明,大多是因為人員對於簡章裡的文字理解有誤,才會造成後續一連串的錯誤發生。即使經過對多方比對榜單結果後,最後還會經過人工檢驗,才將統一分發結果榜示,以確保分發的正確性。

不只自己作業流程不能出錯,資訊部門同時還要確保負責提供資料的單位給的內容不能給錯,如大考中心的學測成績,或是各大學提供的錄取名單等,因此針對每個資料的收取,都有一套嚴格的規範標準必須加以遵守,而且同樣需經過人工檢核,做最後一道把關。

他回憶說,之前就曾發生過,甄選分發已經結束,才發現大學給出的成績或學生名次有誤,要補救已經來不及,最後只好透過補分發的方式來解決。

除此之外,對於資訊安全性也要有更高的安全標準,包括將這些存放考生重要資料的系統,必須採取與網路實體隔離,避免系統遭到外來入侵,竄改錄取榜單,而影響榜試結果。

單日要開超過1千臺VM才夠用

然而,隨著甄選入學逐年擴大舉辦,中正大學負責維運的這套甄選資訊系統,每年要服務全國超過10萬名考生,光只靠舊的IT架構支撐,已經不敷使用,而必須採用新的IT架構,來維持系統更穩定運作,同時還要能夠滿足更高使用量承載的需求。

因此,在接手大學甄選資訊作業的8年後,李新林決定導入伺服器虛擬化整併IT架構,可以根據需求快速靈活調度IT資源。他表示,現在用於校內資訊服務,加上校外甄選作業,每天要開1,160臺VM才夠用,至今包括教務、會計、人事、公文等重要資訊系統,也都改跑在VM上,再提供給校內各單位使用。

在資料存取上,甄選作業系統的底層,也採用分散式儲存架構,利用至少20臺伺服器打造一套分散式檔案系統,另外針對資料庫的部分,他們也在2013年時改用開源資料庫PostgreSQL,取代原來使用的商用資料庫Sybase,當時總共重寫了一萬支程式,花了1年多時間,才完成資料庫的移轉。

不過,為配合教育部的政策,他們在同年針對大學甄選個人申請改採線上書審,來取代傳統書面紙本寄送,但這也替李新林帶來了另一個IT難題。

李新林表示,因為考生上傳的書審檔案通常很大,所以系統上線前,都必須先經過內部測試,確保系統可以承受得住,他們目前採用兩套分散式主機,來進行分流,單日最多可以收取3萬分學生送審檔案,另外針對檔案大小也必須加以規範,例如每位口試生上傳檔案大小不能超過10MB,而且每間大學允許上傳的截止日期,也必須加以錯開,避免大家都擠在同時間上傳,系統無法負荷。他提到,去年12天內總共收到考生上傳口試書審的資料量,就高達606GB,明年他還打算多增加一臺主機,將每天容許上傳的檔案數量提高到5萬個,避免上傳資料有遺漏,而無法跟考生交待。

IT要永遠做好面對突發狀況的心理準備

不過,即使做事在怎麼謹慎小心,李新林的經驗是:「IT永遠都要做好可能會出問題的心理準備」,因為就算做到萬全準備,有時還是會發生事前難以預料的突發狀況。

李新林也舉了最近一次甄選放榜當例子,因為錯估流量,導致線上查榜網頁被灌爆,許多考生查不到榜,怨聲載道。

他表示,雖然事前已經通過流量壓測,可以承受每秒1,500人連線,足夠因應查榜考生連線使用,但等到真正放榜時,還是遇到連線塞爆的情況,甚至單日尖峰時段,每秒8萬個連線數,遠遠超過他們原先預估的連線量,後來他們調閱Log記錄才發現,原來是許多補習班業者搞得鬼,利用爬蟲程式來這抓取網頁上學生的榜單,因此造成網路大塞車,「這是你在事前很難想像會遇到的情況」他說。有了這次的經驗,他們今年就學乖了,將針對放榜網站加入分流,以避免再遇到放榜塞爆的情形。

也因為在學校待的時間夠久,長年IT經驗的累積,讓李新林對於IT人員管理,也有自己的一套作法。他強調,自己對於資訊人員的要求,只有2件事,就是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新技術,以及持續團隊合作。他觀察到,許多大學資訊單位功能漸趨老化,不外乎都是因為系統委外,「使得資訊人員最大功用,變成只是開規格和撰寫招標文件,」他憂心的說,等到5~10年過後,IT人員用的技術,都已經落後別人好幾代,這時要追趕都來不及。

他表示,做IT這行最困難的事,就是技術時常要跟著設備同步更新,所以他強調,IT用的技術,必須要跟業界同步,比如現在他們研究火紅的超融合架構,去年已經先在校務系統導入,並也持續學習容器技術,甚至還擁抱開源。

在團隊合作上,李新林則要求,每個專案最少需3到4人合作完成,而不能單打獨鬥。

他指出,團隊合作的好處是工作細分,一個人可以身兼多個專案,學習到不同領域的新知,團隊腦力激盪下,系統開發的品質也更好,人員也能彼此學習,幫助他們自己成長,更重要的是,「就算負責系統的人不在了,還有人可以接手。」他說。

中正大學電算中心主任李新林表示,就算有了萬全準備,IT也要永遠做好面對突發狀況的心理準備。(攝影/洪政偉)

 CIO小檔案 

李新林

中正大學電算中心主任

學歷: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資訊科學博士

經歷:在學校從事IT工作超過20年,早從1990年開始在中正大學任教,歷任資工所所長及系主任等多項職務,1998年正式接掌電算中心主任至今,期間不只負責校內新資訊系統開發及導入,更一手統籌全國甄選資訊系統建置、維運和管理,未來更要打造新一代IT架構,朝向雲端化邁進

 學校檔案 

中正大學

● 成立時間:1989年

● 網址:www.ccu.edu.tw

● 地址: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

● 主要業務:教學、研究

● 員工人數(含教師):約1,004人(2018年1月)

● 學生人數:11,535人(2016年)

● 校長:馮展華

 資訊部門檔案 

●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主任

●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李新林

● 資訊部門名稱:電算中心

● 資訊部門人數:36人(含兼任5人,甄委會人力9人)

● 資訊部門分工:資源管理組、管理資訊組、研究發展組、系統支援組、資訊教育組

● IT預算:約3,900萬元(含計畫經費1,292萬元,甄委會經費608萬元)

IT大事記

● 1999年:自行開發非同步教學平臺(E-Course)、Web版招生系統上線

● 2002年:負責建置全國大學甄選資訊系統

● 2007年:大學甄選統一分發放系統推出上線

● 2010年:伺服器導入虛擬化、開始推動資訊服務行動化

● 2011年:自行開發電子公文線上簽核上線

● 2012年:完成中正雲服務,整合雲端儲存及社群分享等功能,提供全校雲端服務

● 2013年:完成校園單一入口網,整合行政、教務及選課等22項校園常用資訊系統、大學甄選個人申請試辦線上書審、導入開源資料庫PostgreSQL取代商用資料庫Sybase、教職員工差勤系統上線

● 2014年: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全面改採線上書面送審

● 2015年:差勤系統手機版上線、大學甄選入學提供手機查榜服務

● 2017年:校務系統導入超融合技術、完成更新非同步教學平臺(E-Course 2)、完成新機房改建(能源效率PUE低於1.43)

當天災來襲,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逃生包

$
0
0

今年1月底到2月初寒流接連來襲,氣象局持續發布全臺低溫特報,單是2月2日到4日這三天,就有121人猝死,而在今年第一波寒流報到時,在1月9日到12日之間也有184人因為天冷而猝死,再加上經常下雨潮溼,而導致體感溫度變得更低,在在考驗著國人抗寒的能力。

除了低溫,我們這幾天更是持續感受到地震的威脅。2月6日晚間11時50分,在花蓮發生芮氏規模6.0的地震,花蓮市震度達到7級,有4棟建築物受到嚴重損毀——統帥飯店和雲門翠堤大樓發生坍塌,白金雙星大樓和吾居吾宿大樓也出現嚴重傾斜,目前已知10人死亡、267人輕重傷、58人失聯,持續進行搶救中。

此外,後續的餘震也不斷發生,從6日發生到7日早上8時,就已經累積了118次,你的手機若安裝中央氣象局的App,也在這段時間接受到許多地震報告的通知,而且,訊息發送頻率之高,可說是史無前例,令人感到不安。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身處臺灣,還須因應每年夏、秋季必定來襲的颱風,以及環太平洋火山帶的活躍,這些躲不過的天災,無論能否提早預測,我們也必須反思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現在,許多人在社群網站上分享災難逃生包如何整理的情報,然而,個人設法自保、求生存之餘,更大規模的配套措施呢?雖然政府有所謂的全民防災演練,但又有多少人曾經參與這樣的活動?對於企業而言,針對這類事故,是否已經擬好緊急應變計畫,並且會定期演練嗎?如果我們無法提出答案,不妨趁這個大家都熱烈關注災情的時機,好好籌畫相關的機制吧!

若單純回歸IT應用的領域來看,過去這一年,我們其實也經歷了不少重大事故。

例如,亞太二號海底電纜(APCN-2)在4月22日發生故障,在淡水至日本千倉間的S6區段出現障礙,中華電信當時估計,影響時間將長達1個月;到了5月8日下午宣布修復,歷時兩週,而在這段期間,臺灣的連外網路受到不少影響。

另一起重大意外,則是8月15日發生的全臺大停電,因為中油人員操作失誤,使得桃園大潭電廠的6部機組全數跳機,導致全臺供電備轉容量不足,而被迫啟動分區輪流限電機制。在這之前不久,7月底因為尼莎颱風來襲的關係,導致和平電廠的輸電鐵塔倒塌,進而造成全臺供電短缺130萬瓩,備轉容量少了4%,之後隨著天氣好轉,溫度攀升到攝氏36度,用電負載大增,8月8日的電力備轉容量僅剩2.34%,隔天甚至低到1.72%,相當危急。

而在815停電事件當中,也與以往大規模停電的狀況不太相同,因為一天之內、同一個地方,可能就會經歷多次的分區輪流停電;而且,每次間隔時間,可能長達50分鐘以上。這也考驗企業機房的不斷電系統(UPS),能否因應多次停電的狀況,還有IT人員對於這類供電備援設施的操作能力,以及產品特性、功能的熟悉程度。

整體而言,充足的電力和順暢的網路,都是IT基礎架構運作不可或缺的條件,平時,我們不一定深刻體會到它們的重要性,但每逢各種天災人禍出現之際,往往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服務,也都很有可能受到這些事故的影響,而不得不降低供應水準,甚至停擺多時。因此,企業在考量本身的IT架構時,也必須時時刻刻留意這樣的風險,並且及早具備這樣的容錯與快速復原的能力,並且積極了解與評估各種既存與新創的技術與服務,予以採用來提高組織營運的安全性。

Uber CEO發公開信,態度軟化與Waymo達成和解

$
0
0

2月9日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在官網發表公開信,提到已經與Google旗下自駕車業者Waymo達成和解,Dara Khosrowshahi還在信中表達,對Alphabet以及員工造成的困擾感到抱歉,也保證Uber往後的研發不會碰觸到有疑慮的技術。

Waymo於去年2月控告Uber,透過其併購的子公司Otto竊取商業機密,並且還控訴Otto的創辦人Anthony Levandowski從Google離職時,竊取1.4萬筆的機密資料,而Uber使用這些機密技術發展自駕車。官司結果法院判決,Uber須歸還機密資料,並讓Waymo的律師與技術顧問監控Uber的業務活動,以利事證揭露。

雖然Uber同意了法院判決,但Dara Khosrowshahi認為,部分Waymo的員工不當的網羅其他同事加入Otto,而且在未故意的情況下,留有Google的文件,才會讓這樣的誤會發生。

Dara Khosrowshahi強調,他並不相信Uber有得到任何從Waymo來的商業機密,也不認為Uber的自動駕駛技術有使用Waymo的專利,目前Uber正與Waymo合作,以確保自駕車的光達以及軟體僅使用來自Uber的技術。而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將獲得0.34%Uber股權,根據Uber公司的總估值為720億美元,這些股票相當於2.45億美元。

Dara Khosrowshahi在信中提到,Alphabet是Uber的競爭者,但同時也是重要的投資者,盡管無法在每件事情上都取得共識,但是他同意在併購Otto上,可以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但由於自駕車是未來交通的關鍵科技,這也是Uber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併購Otto仍然是正確且具良好的商業意義。

過去發生的事無法被抹除,Dara Khosrowshahi代表Uber的員工表示,Uber已在這次的教訓中學習經驗,未來也會繼續專注於發展自駕車技術以及創新上。Uber也將改變組織營運的核心,未來的決策首重誠信。


遏止Youtuber譁眾取寵吸引觀眾歪風,祭出停發獎金懲罰

$
0
0

2月9日Youtube在其推特Youtube Creators帳號貼文宣布,將暫時停止在Youtuber Logan Paul的頻道撥放廣告。另外,還在官方部落格發文強調,往後對於這種譁眾取寵,傷害社群名聲的Youtuber,將會有類似的懲罰。

Logan Paul到日本的自殺森林青木原樹海,拍攝了一部名為我們在日本的自殺森林發現了一具屍體的影片,影片中拍攝到掛在樹上的自殺屍體,Logan Paul在1月2日便將這部影片上傳到Youtube,而這個行為引來大批網友以及知名人士的撻伐,雖然他也隨即撤下影片,並在推特上道歉,不過仍然停止不了負面聲浪。

Youtube在事件發生一星期後,決定將Logan Paul的頻道從Google Preferred program移除,並撤下其YouTube Red Originals,這代表Youtube不再認為Logan Paul頻道提供的頻道為優質內容,也將影響頻道廣告的推撥。而在2月9日,Youtube在推特Youtube Creators帳號發表貼文,表示將暫停Logan Paul頻道上的所有廣告推撥。

Youtube也在官方部落格表示,對於創作者明顯以譁眾取寵方式,獲取觀眾訂閱數或點擊率的行為,將會在廣告分紅上給予懲罰,特別針對惡毒的惡作劇、宣揚暴力或仇恨、殘忍的內容以及引發他人痛苦的影片。

具體作為有三項,第一,Youtube將會把違反規章的頻道從Google Preferred program中移除,並且禁止、取消或是移除創作者的YouTube Red Originals。第二、Youtube可能會禁止廣告在違反規章的頻道推撥,限制頻道獲利,並且可能將該創作者從YouTube Partner Program中移除,禁止使用YouTube資源。第三、不再推薦該頻道,也就不會出現在首頁、趨勢或是即將觀看。

Youtube表示,最近發生一些嚴重敗壞Youtuber社群名聲的事件,這些事件對於廣告主、多媒體產業以及一般大眾都有巨大的影響。Youtuber違反社群準則,而Youtube應該負起導正視聽的責任,因此才會對此採取多的行動,不過,Youtube也強調,他們只會在極少數的情況祭出這些懲罰行動,以維護更廣泛的社群,絕大多數的創作者都不會受到影響。

看百年奧運如何上雲端,阿里巴巴預告未來奧運轉型新方向

$
0
0

2018年冬季奧運週五在韓國平昌盛大展開(2/9-2/25),各項競賽項目密集進行的同時,這場象徵國際和平、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國際運動盛典也在悄悄進行一場科技轉型,以讓競賽精神趕上時代變化的腳步。

推動百年奧運轉型的是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去年初阿里巴巴與國際奧委會合作,成為2017年到2028年全球奧運會合作夥伴,阿里巴巴將以雲端運算、創新科技協助革新奧運,使提昇奧運的效率、降低成本,具體的合作有三項,包括成為奧運官方雲端服務合作夥伴,阿里巴巴將利用電子商務平台服務協助全球奧運商品銷售,同時成為奧運會頻道創始合作夥伴。

不過,阿里巴巴去年1月才和國際奧委會簽署合作,按照奧運籌辦往往4年以上的時間,阿里巴巴尚來不及參與韓國平昌冬奧,以及將在2020年舉行的東京奧運,但在平昌冬奧開幕的同時,阿里巴巴也在三星、可口可樂、KIA汽車展館所在的江陵奧林匹克公園特別設立了展覽館(下),2月10日展館正式開幕,以「雲上奧運」為名展示奧運如何結合科技,預示了2022年北京冬奧可能帶來的新風貌。

 

在過去,大家對阿里巴巴較熟悉的可能是淘寶網及知名的關係服務支付寶,但這幾年阿里巴巴積極推動雲服務,旗下的阿里雲也走出中國,擴大海外市場服務版本。這次成為奧運會合作夥伴,阿里雲也扮演雲上奧運的要角。

奧運舉行時總是能吸引大批國際媒體的轉播,奧運轉播中心也成為各媒體工作的重心,在展覽館中阿里巴巴展示了雲上媒體的概念應用,讓轉播中心也能上雲,新聞媒體可以在獨立的小型直播室,面對鏡頭錄製奧運新聞,錄製的內容在雲端上儲存,建立影像資料庫,可供新聞轉播媒體快速搜尋相關內容,剪輯製作成轉播或報導內容。

 

由於每屆奧運主辦的國家及城市不同,從國外特地造訪奧運主辦國想要為自己國家選手加油的民眾,奧運各項賽事時間表、不同競賽場館、導覽,中間可能要穿插觀光旅遊行程,對海外國家的民眾來說令人頭痛但事前必做的功課。

阿里巴巴利用人臉辨識與智慧導覽,協助觀光客規劃旅遊行程、參觀感興趣的賽事。未來民眾造訪奧運會,可事先註冊個人資料,如國籍、感興趣的競賽,並完成第一次的臉部影像登記。透過人臉辨識可以確保奧運會活動現場進出人員的身份安全。

 

之後,便可以利用人臉辨識登入智慧導覽(Smart Pass)系統,未來可能以App的方式,讓每個人都可以人臉登入系統,這套系統結合奧運各項賽事時間表、主辦國家的觀光資料,能夠為來自海外的參觀民眾建議旅遊行程,例如在賽事空檔期間值得一遊的景點、餐廳或商店訊息,也可以根據你感興趣的運動賽事項目幫你規劃參觀賽事的行程表,或是幫你支持的運動選手送出祝福。

 

除了成為奧運會的雲服務合作夥伴,阿里巴巴也會利用豐富的電商平台經驗協助奧運會打造雲端商店,這部份也結合了人臉辨識,民眾站在大型螢幕前完成臉部辨識登入,雲端商店就會根據你的國籍、喜愛的運動項目推蔫奧運紀念商品。

 

在雲上商店的現場還展出了天貓穿衣鏡,只要站在螢幕前就會自動辨識人臉,建構出一位和你有相同面孔的虛擬人物,此時你可以為虛擬人物選擇不同的髮型、衣服,還可以調整虛擬人物的身材,讓你不需要實際更換衣物,就能體驗不同的穿搭效果。

 

阿里巴巴創辦人暨董事局主席馬雲也出席了展館的開幕式,並體驗了天貓穿衣鏡,對螢幕上呈現與自己面孔相同的虛擬人物感到興趣。

 

另外,在展館中阿里巴巴還展示了ET Brain的AI人工智慧應用,特別是智慧城市的阿里巴巴City Brain城市大腦,城市大腦透過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幫助城市管理當地的交通,除了平時用於疏解上下班時間的交通壅塞情形,若結合人臉辨識別,當災難發生時可以導引不同的路線疏散市民。城市大腦最早在中國的杭州與當地的市政當局合作,最近又首次走到海外,宣佈與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合作。

 

阿里巴巴表示,ET Brain的人工智慧運用到奧運上,可在雲端平台上利用人工智慧分析參觀者、會場環境現況,確保造訪奧運會賽事的參觀者與大會的互動體驗維持良好。此外,也能用於運動員、代表隊的訓練分析。

馬雲與奧委會主委Thomas Bach共同出席阿里巴巴展館開幕,10日在展館開幕式致詞時馬雲表示,雖然展館中還只是展示未來雲上奧運的概念應用,但這些在未來北京的冬奧舉行時都有可能實現。換言之,雖然這次阿里巴巴來不及參與韓國平昌冬奧、2020東京奧運,但有四年的時間為北京冬奧作好準備。

 

阿里巴巴首席市場官董本洪表示,目前的奧運運作仍保留較傳統的方式進行,例如轉報中心作業,未來可以在雲端進行,透過電商平臺、奧運頻道,可以和較年輕的奧運迷增加互動。在先前的訪問中他表示,阿里巴巴集團目前已服務1千萬家的小企業,建立完整的生態服務。與國際奧委會的合作,從2017到2028,未來將涵蓋南韓平昌、日本東京、中國北京、法國巴黎到2028年的美國洛杉磯,未來十年在奧運會的籌辦及基礎設施將會逐漸移到雲端上。每屆奧運都需要重建IT基礎設施,未來放到雲端將可以提昇效率,避免重覆投資建設。

監理科技Regtech

$
0
0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雲端技術等新興科技浪潮,不只催生各種企業創新應用,也讓政府對產業的管理和規範,面臨了極大考驗,現在,這些新興科技開始走進政府監理,帶來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監理科技新樣貌,不只顛覆了傳統的法規遵循作法,還創造了全新的企業行政新效率

一周大事:50萬臺微軟伺服器淪挖礦機,臺灣受駭災情慘重

$
0
0

50萬臺微軟伺服器幫門羅幣挖礦,臺灣名列重災區

又有挖礦程式企圖利用Windows伺服器。資安業者Proofpoint發現名為Smominru的殭屍網路程式感染超過50萬臺連網微軟伺服器,利用它們來挖門羅幣(Monero幣)。而臺灣則名列三大節點集中區。(詳全文)

 

Lyft兼顧開發速度及安全的三法門

企業在追求應用程式快速部署而導入DevOps,但同時安全性議題也不容被輕忽。叫車服務公司Lyft安全團隊在部落格發表文章,講述Lyft在DevOps環境如何兼顧應用程式安全性,不只是DevOps,而且是DevSecOps。

過去為前維基百科安全工程師,而現任Lyft安全工程師Chris Steipp表示,Lyft開發程序是極度DevOps的環境。不同的團隊負責相異產品,也都擁有完全控制自己產品的自由,不過隨之而來的責任是,這些團隊也必須為產品的安全性負責。(詳全文)

 

微軟新版Office 2019將只支援Windows 10

近日微軟宣布Windows 10及新款Office的新消息。比較重要的消息包括,現行三個Windows 10版本的支援期間將各延長半年,而Office 2019將在2018年下半推出,但僅支援Windows 10。(詳全文)

 

Linux核心專屬安全工具LKRG問世

開源社群於近期釋出Linux核心運行保鏢(Linux Kernel Runtime Guard ,LKRG),這是一個可加載的核心模組,可用來檢查Linux核心的運行完整性,及偵測針對該核心的攻擊。LKRG現處於早期實驗階段,版本仍為LKRG 0.0,目前僅支援64位元的x86與AMD架構,並已開放下載。(詳全文)

 

日本富士軟片控股公司以61億美元收購全錄

美國全錄公司(Xerox)與日本富士軟片(Fujifilm)1月31日宣布達成協議,全錄將與富士全錄合併為富士軟片子公司,以成為具代表性的文件服務公司。(詳全文)

 

Google雲端平臺增客製化角色,讓權限管理更容易

現在所有的Google雲端服務(GCP)都提供客製化角色IAM(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讓網管能更細緻且清楚的管理,使用者帳號所能存取的服務以及特殊權限。

 

Google產品經理Rohit Khare表示,IT的安全目標之一,就是讓對的人用對的方法存取對的資源,客製化角色IAM系統可以實踐最小權限原則,精確賦予使用者可以執行工作的權限。(詳全文)

 

GitHub開始支援共同作者程式碼提交

近日GitHub發布新功能,程式碼提交作者將不限一人,在提交訊息中可附帶多位共同作者,而共同作者的提交資訊也會顯示在個人貢獻圖(Profile Contributions Graph)以及儲存庫中的統計訊息(Repository's statistics)。(詳全文)

 

使用者小心!火狐擴充程式Image Previewer遭爆攜帶挖礦程式

迄今傳出挖礦綁架(cryptojacking)擴充程式都衝著市佔率最高的Chrome瀏覽器而來,然而,資安媒體BleepingComputer發現一款名為Image Previewer的Firefox擴充程式,可將挖礦程式注入瀏覽器中,盜用使用者的CPU資源,來挖掘門羅幣(Monero),該挖礦程式很可能是Firefox上所出現首款挖擴綁架擴充程式。(詳全文)

 

思科4月推容器平臺服務,可多雲端容器管理

近日思科(Cisco)發布思科容器平臺(Cisco Container Platform,CCP),以開源容器調度工具Kubernetes為基礎,來管理容器化應用程式,簡化並加速了使用者設定、部署和管理容器叢集,且讓本地端和雲端的部署與管理環境一致。(詳全文)

 

鼓勵女性投入資安領域,英國舉辦少女網路安全競賽

英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ational Cyber Security Centre,NCSC)舉辦2018年女孩網路優先競賽(CyberFirst Girls Competition),這是專為12到13歲的女生舉辦的網路安全競賽,在2017年,全英國有8千位女孩參加這個比賽。(詳全文)

 

甲骨文POS漏洞波及全球33萬臺收銀機

企業應用資安業者ERPScan近期指出,甲骨文(Oracle)旗下Oracle Hospitality所開發的銷售終端系統(Point-of-Sale,POS)含有一安全漏洞,允許駭客存取諸如使用者名稱或加密密碼等機密資訊,進而獲得資料庫的存取權限,估計將波及全球33萬臺採用基於該系統的收銀機。甲骨文則已於今年1月修補該漏洞。(詳全文)

 

北韓用Flash零時差攻擊程式瞄準南韓

南韓的電腦緊急應變小組(KR-CERT)警告,已有駭客利用Adobe Flash的零時差漏洞展開攻擊,當地的資安業者Hauri則說,此攻擊程式由北韓所打造,鎖定專門研究北韓的南韓人。(詳全文)

 

SAP揭露2018年臺灣策略,專攻四大應用雲

圖片來源/SAP

近日SAP臺灣揭露了今年在臺策略,將專攻企業SaaS服務,力推各種應用雲,也將國外去年發布的數位創新系統產品線Leonardo引進臺灣,如巨大工業(也就是捷安特)已開始採用Leonardo其中免費的設計思考顧問服務(Design Thinking Service)來輔助開發新服務。(詳全文)

經營事業,要從終點開始

$
0
0
早安財經出版

每個創業的人都有退場的一天,那是經營事業中少數幾個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之一。假設你把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你可以選擇何時及如何退場,但你還是無法選擇要不要退場,那是遲早都會發生的事。

在維吉尼亞州德爾塔維爾(Deltaville)的帆船岬碼頭(Regatta Point Marina),氣溫開始飆升。剛在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完成三週處女航的《美麗人生號》(Bella Vita),靜靜地停泊在專屬碼頭岸邊,遊艇內頗為涼爽。

一位電子專家正在測試控制面板,帕加諾穿著T恤、短褲、拖鞋,帶著來賓參觀他的遊艇。六十八歲的帕加諾一身古銅色的結實身材,帶著靦腆的微笑,介紹這艘全新六十英尺的塞勒涅遊艇(Selene Ocean Trawler),那是中國造船廠為他量身打造的。

這是他出售三十五年前創辦的維朗公司後,送給自己的大禮。

帕加諾顯然正在享受和船名一樣的美麗人生,身上沒有一絲多數業主出售公司後所留下的遺憾或懊悔。事實上,他的退場可說是所有的人夢寐以求的完美結局──部分原因是以前的員工大多仍留在公司工作。「每次我去公司坐坐,他們都熱切地歡迎我。」他說,「我覺得又驚又喜,遠比我預期的更好,我想我應該做對了什麼,所以我問自己,關鍵究竟是什麼?」

沒有我,公司也能好好營運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回到二○○四年帕加諾開始認真思考退休生活的時候。當時維朗公司創立了二十八年,在製造監視器外殼方面是業界的領導者。

他很早以前想過,家裡的三個子女中,或許有一人會繼承他的事業。但後來他逐漸明白,子女都沒有意願,所以公司可能需要出售,尋求合併機會,抑或是找別人來經營,不過他不希望公司賣掉後還得守在公司裡無法抽身。

當時維朗公司是由創業者自營的典型公司,基本上是採「賢明獨裁制」,整個事業都是繞著帕加諾運轉,他事必躬親,緊密地監督底下的管理者。這樣的公司,內部的溝通肯定是由上而下,財務資訊管控嚴密,財務長珍妮‧史柏汀(Janet Spaulding)也不准跟其他員工分享財務資訊。每個重要決策都是由帕加諾作主,連一些不太重要的決定,他也攬在身上。公司的管理者都知道,帕加諾隨時都有可能拔除他們的管理權,史柏汀說:「大家敬他也怕他,我覺得有時畏懼的成分多於尊敬。」

但是獨裁管理,無論是否賢明,都可能侵蝕公司的價值。顧問蓋瑞‧安德森在建議帕加諾如何做好出售公司的準備時也提到這點,他說:「你必須從企業中抽身,把管理團隊帶起來,賦予他們更多的職權,多指導他們,讓他們來負責營運。」安德森是在帕加諾加入的執行委員會(TEC)分會裡擔任分會長〔The Executive Committee,簡稱TEC,現更名為偉事達國際(Vistage International),是中小企業主和執行長一起組成的會員組織〕。

帕加諾沒有辯駁,他知道安德森說的沒錯。撇開公司的售價不談,只要他仍是公司營運的核心,潛在收購者的數量以及他自己想要的退場選項都會大幅受限。他若要以自己滿意的方式出售公司,就必須改革事業,讓公司沒有他也能好好營運下去。

第一步:公開帳目

根據他自己做的功課,他認為一開始他需要先給公司每個人一個具體的理由,讓他們去承擔更多的責任。他覺得用虛擬股票(phantom stock)可以達到這點,這麼做可以讓大家因為持股增加而受惠,又不需要直接發給他們股權或購買股票。

員工聽了以後,都不知道該怎麼解讀老闆這番作為。帕加諾向來以小氣出名,很多員工覺得虛擬股票計畫只是想騙他們更努力工作罷了,所以他們要嘛聽聽就算了,要嘛把它當成笑話。史柏汀說:「對我們來說,那跟假鈔沒兩樣。」

但帕加諾是認真的,認真到自己推出刪節版的「公開帳目管理」(open-book management)課程,指導員工了解財務資訊,以及如何在工作上運用這些資訊。

一開始,帕加諾先請員工估計公司的銷售額和獲利,當他得知員工推測維朗的銷售額高達上億美元,也以為他每個月淨賺數百萬美元時,他大吃一驚(當時他們的營收不到一千一百萬美元)。帕加諾因此帶著員工了解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指出維朗這種製造商必須做的資本投資、繳納的稅金、受到的政府監管、提供的福利成本等等。

員工提出了很多問題和意見,所以帕加諾乾脆擺出一個意見箱,收集大家的意見並一一回覆。他也開始每月寫信給員工家屬,寄到員工家中,並邀請員工眷屬到公司參觀新產品,他說:「我們真的希望大家都能參與事業。」

第二步:接班計畫從下而上產出

帕加諾也意識到加強管理團隊非常重要,所以刻意賦予財務長、營運長、行銷長更多的自主權和職權。他也尋求TEC前分會長瑞克‧侯切克(Rick Houcek)的協助。侯切克創立鷹翔公司(Soar with Eagles),專門幫企業規畫年度策略會議以及開發實施系統。

侯切克力勸帕加諾,不要只讓資深的主管參與,而是把所有的管理人員都帶去公司外面開會,讓大家一起腦力激盪公司的年度計畫。於是,帕加諾宣布舉辦為期三天的公司外部活動,讓產線主管以上的管理者都一起參與,總共約十五人,由侯切克主持會議。

侯切克要帕加諾坐著聆聽就好,讓員工放言高論他們覺得公司需要什麼。帕加諾坦言,聽底下的管理者抱怨時,很難平心靜氣。但侯切克說服他先閉上嘴,讓管理者想出計畫。他要是強迫他們接受他的計畫,他們不會盡責去執行。最後,管理者討論出約三十種改善管理和績效的方法,而且每一項都有特定的計畫。此後,他們每個月都聚會一次,檢討計畫的執行結果。

第三步:給獎勵也給高目標

在此同時,公司內部也有一些其他的改變。帕加諾為全體員工設立一個激勵方案,激勵標準是達成公司的某個獲利目標,以及各部門的特定目標。這些標準都設得比過去的成果還高,帕加諾說他打算未來持續提高標準。

果然激勵計畫一推出,又引起員工懷疑,尤其是工廠的員工,但帕加諾承諾他會改革工廠,讓他們的工作變得更輕鬆。後來他做到了,工廠的生產力也開始提升。

此外,公司也落實了一些重要的策略行動,使他們增加對攝影機製造商的銷售,那是維朗公司獲利最好的業務。這些策略行動,再加上管理上的改變,成果很快就顯現在淨利上。帕加諾原本設定的公司稅前盈餘目標是八%,然後逐年提高,雖然達到一八%以後,後面的目標仍維持一八%,但公司的績效持續提升,最後達到營收的二一%。

帕加諾雀躍不已,不光是因為結果而高興,也因為他們達成目標的方式。帕加諾說:「這個系統徹底改變了我的工作,讓我可以稍微從公司抽離,而且對每個人都好,也讓公司的卓越人才可以施展他們的能耐。」(摘錄整理自《大退場》)

 書名 

大退場:創業家如何急流勇退

鮑‧柏林罕(Bo Burlingham)/著;洪慧芳/譯

早安財經出版

售價:450元

 作者簡介 

鮑.柏林罕(Bo Burlingham)

美國《企業》(Inc.)雜誌的總編輯。著有《小,是我故意的》(Small Giants),該書曾入圍二○○六金融時報∕高盛年度商管書的決選名單。

Viewing all 3200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