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205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繼資料庫後,甲骨文:雲端產品將全面整合AI及機器學習能力

$
0
0

甲骨文周一在Oracle CloudWorld大會上宣佈將在甲骨文的雲端平台產品中加入以人工智慧(AI)為基礎的自主服務能力,可以自主驅動、自動防護及自行修補。

甲骨文在去年OpenWorld上宣佈Oracle資料庫18c版將加入AI功能後,並稱Oracle Database 18c為業界首個自主資料庫,可大量節省資料庫管理人力及降低人為失誤。它包含多項自主資料庫服務,包括用於分析的Autonomous Data Warehouse Cloud Service、交易及混合式作業適用的 Oracle Autonomous Database OLTP 以及大量高速讀寫能力的 Oracle Autonomous NoSQL Database。
 
現在甲骨文將這項能力擴大到雲端服務上,藉由加入AI及機器學習能力讓甲骨文的雲端服務營運,包括調校、修補、備份及升級可以自動化執行,以確保雲端平台的效能、可用性及安全性。甲骨文雲端平台(Oracle Cloud Platform)也將分別為應用開發、行動、軟體機器人、應用、資料與應用整合、分析、安全及管理功能加入自主能力。
 
甲骨文列舉的新功能包括應用開發上自動化尋找物件、自動產生程式碼;行動聊天機器人可自動從用戶互動模式及對話中學習;不同SaaS及本地部署app的業務流程自主整合;針對主要發現自主分析搭配視覺化圖表;用戶與群組行為的機器學習分析以自動隔離可疑及有害的使用者、自動攔截資料外洩等。 
 
Oracle Database 18c預定2018年推出。而整合AI功能的雲端平台及服務則預定今年上半年就會推出。
 
甲骨文昨日並展示可協助用戶使用該公司SaaS及PaaS服務的AI數位助理服務,可以自動執行ERP、CRM、HCM、客製化應用、商業智慧(BI)等系統資料的關聯分析。它並能整合市面主要語音助理如Amazon Alexa、Apple Siri、Google Home及微軟Cortana,提供聲控執行,並提供智慧路由(routing)可處理用戶的要求。


Google雲端TPU測試版上線了! 每小時收費6.5美元起

$
0
0

Google周一宣佈執行機器學習作業專用的自製晶片TPU(Tensorflow Processing Unit)服務Beta測試版已經上線開放開發人員申請
 
Cloud TPU是Google Cloud Platform服務之一,於去年5月首次公佈,是Google為執行TensorFlow框架以加速機器學習運算作業而設計的硬體加速器。Cloud TPU利用4顆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打造,每個Cloud TPU浮點運算速度達180 teraflops/s,每塊板子高頻寬記憶體達64GB。(來源:Google)


 
這項服務可讓用戶透過Google Compute Engine VM專屬使用Cloud TPU,Google宣稱以一組Cloud TPU來訓練商用機器學習模式只要一個晚上,隔天就能部署到生產環境。以單一顆Cloud TPU訓練RestNet-50模型不用一天即能達到足夠準確性,還花不到200美元的費用。
 
Cloud TPU今天正式限量開放申請。Google也公佈了Cloud TPU的價格,服務以秒計費,費率是每顆Cloud TPU每小時收費6.5美元。
 
近來科技廠商力圖拉高運算資源以支援極大資料的運算,大廠如Google、微軟都開始自製AI晶片。特斯拉也傳將自製自駕輔助系統晶片的傳聞。此外,本周最新報導也指出亞馬遜可能有類似的投資計畫,用以支援其數位助理Alexa。

 

Android用戶小心偷渡式挖礦新手法,趁你進行CAPTCHA圖像驗證時偷挖

$
0
0

網路安全業者Malwarebytes發現一惡意廣告,可將Android用戶導向挖礦網站,並趁著使用者解決CAPTCHA圖像驗證問題之際,讓Android裝置火力全開地挖礦。

此一惡意廣告是在去年11月現身,駭客可能將惡意廣告置放於合法網站或嵌入行動程式中,以將使用者導至挖礦網站,當Android用戶連至挖礦網站時,首頁會跳出警告訊息,宣稱使用者裝置出現可疑的瀏覽行為(下圖,來源:Malwarebytes),要求使用者解決CAPTCHA問題以證明自己並非機器人,還坦白說明在輸入驗證碼之際,會利用使用者的裝置資源來挖掘門羅幣(Monero),以支付機器人流量所衍生的伺服器成本。

這些挖礦網站利用Android裝置進行挖礦的行為會在使用者解決CAPTCHA問題並按下「繼續」之後結束,然後即連結到其實根本不需要驗證的Google首頁。

根據Malwarebytes的調查,至少有5個挖礦網站與該惡意程式有關,逾9成的流量來自於行動裝置,單日造訪人次總計為80萬,平均停留時間為4分鐘,以10 Hash/s的ARM處理器採礦效能來計算,估計駭客一個月約進帳數千美元。

研究人員表示,縱使行動裝置的能力不如桌面裝置,但聚沙成塔的力量是它受到駭客垂青的主因;建議行動裝置用戶也應部署安全機制,以避免裝置資源遭到綁架,甚至造成裝置的永久性損害。

外傳Amazon正自行打造支援Alexa的AI晶片

$
0
0

The Information本周引述消息來源報導,Amazon正在自行設計專供Alexa裝置使用的AI晶片,以讓Alexa裝置的接收與回應速度更為流暢,在晶片設計上試圖趕上蘋果與Google的腳步。

Amazon在2015年收購了以色列的晶片業者Annapurna Labs,隔年即推出智慧家庭裝置專用的ARM晶片Alpine。根據報導,Annapurna Labs正著手建置Alexa裝置專用的AI晶片。

科技業者自行打造晶片的目的在於最佳化自己的技術與裝置,例如蘋果正在開發繪圖晶片,也在去年底傳出正在自行設計iPhone的電源管理晶片,Google亦自製了機器學習專用晶片TPU

對於Amazon來說,替Alexa裝置設計專用晶片將能提升裝置處理AI任務的效能,減少對雲端的依靠,促進裝置效能與回應速度。

現階段消費者在操作內建Alexa的Echo聲控喇叭時,只要是處理需要傳送到雲端的任務時,就會出現些許的延遲,要是能把簡單的任務移至裝置執行,即能創造更流暢的使用經驗。

除了供Alexa裝置使用的AI晶片之外,The Information亦報導AWS正在招聘半導體工程師,推測AWS亦有意自行建置AWS資料中心所使用的AI晶片。

傳下一代Android將大改版,深入整合Google Assistant

$
0
0

彭博社(Bloomberg)本周引述消息來源報導,Google預計於今年推出的新一代Android將以「開心果冰淇淋」(Pistachio Ice Cream,簡稱為Android P)為代號,且有大幅度的改版,包括深入整合Google Assistant數位語音助理功能,以及擁抱iPhone X的「瀏海」(Notch)設計。

報導指出,Android P主要強調Google Assistant功能,將鼓勵開發人員打造整合Google Assistant的行動程式,也可能會在首頁的搜尋列上直接嵌入Google Assistant。

消息來源亦透露Android P將擁抱iPhone X備受嘲諷的「瀏海設計」,可望支援那些欲仿效iPhone X設計的Android手機。

iPhone X上的「瀏海」指的是在iPhone X上方的黑色凹口,蘋果於此處置放了攝影機與各種感應器以執行人臉辨識,被不少人批評它是個醜陋的設計。(來源:Apple)

據稱,Android P打算支援「瀏海」設計,賦予裝置製造商更大的彈性,可自行選擇是否要效法蘋果,利用螢幕上方的攝影機與感應器來創造更多的功能。

iPhone X的「瀏海」設計褒眨不一,支持者如Cult of Mac記者Set Smith便認為,「瀏海」設計取代了iPhone原有的Home鍵,成為iPhone的主要特色,一看見「瀏海」就會知道它是iPhone X;此外,「瀏海」還可用來辨識手機的方向。

假使Android P真的支援了「瀏海」設計,市場上勢必會出現更多的「瀏海機」,也會讓iPhone X變得不那麼奇怪或獨特了。

杜絕疲勞駕駛,Uber強制司機開車12小時後至少要休息6小時

$
0
0

Uber於周一(2/12)宣布,將更新美國版的Uber司機程式,當司機連續駕駛12小時之後,程式將會自動離線6小時,以避免司機因疲勞駕駛而肇事。

該功能會主動計算Uber司機的開車時間,並供隨時檢視,當快接近12小時的駕駛限制時,便會開始定期跳出提醒,在到達12小時的限制後,即會自動離線6小時。不過12小時只是一般的規定,每個城市都將依據當地的規則而有不同的駕駛時間限制。

Uber表示,每個人都知道酒駕是危險的,但有許多人並不曉得疲勞駕駛的風險,在開車時感到疲倦就應該要休息,此一功能將能保障司機、乘客與其他用路人的安全。

根據Uber的統計,長時間駕駛的司機比例並不高,美國有接近60%的Uber司機每周開不到10小時。

Azure Go SDK釋出了! 還支援Kubernetes

$
0
0

微軟於2月13日釋出用於開發Azure App的Go SDK,SDK功能支援連接資料來源,諸如Cosmos DB與Azure Storage,也能進行程式化地部署Azure資源以及授權認證使用者等工作。

微軟表示,釋出Azure Go SDK是兌現建構開放雲端環境承諾的一環,透過支援開源技術,讓開發者能使用自己想使用地工具,並促進創新。

Azure開發者經驗資深程式經理Josh Gavant說,Azure Go SDK能讓開發者更快速的開發雲端App。Azure Go SDK已經可以存取物件儲存服務Azure Blob Storage,並支援Azure NoSQL資料庫服務像是Cosmos DB,或是Azure上資料庫服務PostgreSQL等關聯性資料庫,同時也能使用Azure Cognitive服務分析資料。

在權限部分,Azure Go SDK能夠管理使用者Azure資源的帳號,像是虛擬機器、虛擬網路和儲存服務等,並透過Azure Active Directory與金鑰庫對用戶以及其他服務進行授權驗證。

Azure Container服務計畫經理Jason Hansen提到,Azure Go SDK在Azure的Container服務是很重要的元件,其整合了Azure資源與Kubernetes,包括負載平衡、網路安全群組以及硬碟託管等部分。

Josh Gavant認為,Go語言的語法明確,並且支援現代標準函式庫、原生編譯和Concurrency primitives,能同時提升開發以及軟體執行速度,結合雲端基礎架構將更能提升管理效率。

機器狗更聰明了,還懂得幫同伴開門!看影片才知道多靈巧

$
0
0

軟銀旗下知名機器人公司Boston Dynamics最近在2月12日發布了一支新影片,來展示他們研發的機器狗SpotMini最新的能力,懂得喊同伴來幫它開門,雖然影片只有45秒,這個新突破卻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在影片中,第一隻機器狗,先靠近門邊,「看」到關注的門上有門把,就狀似「喊」來第二隻機器狗,並且注視著第二支頭上裝了機器手臂的機器狗,從櫃子後方走出後,第一隻狗還懂得後退,讓出空間給新來的機器狗。等到第二支機器狗,伸出頭上的機器手臂將門打開,讓第一隻狗先出門後,自己也一邊扶著門,一邊走出門,最後還順手關門。等同伴進去後才把門關上。整個過程彷彿是人與人之間的幫忙開門的互動一般。

Boston Dynamics表示,這款機器人雖然分為有手臂和沒有手臂兩種,但共通點是有四隻腳、行動敏捷,只需充電,不需要電池。充滿電後,SpotMini可以活動約90分鐘。另外,SpotMini配置的感測器有立體相機、深度相機、IMU(慣性測量單元)和四肢的位置/力量感測器,手臂則為5自由度、活動範圍大,適合撿拾物品。

這幾年來,Boston Dynamics一直在開發令人驚訝的機器人,其中一款便是Atlas。Atlas為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崎嶇的地面行走(如雪地),也可以舉放重物、維持平衡。Boston Dynamnics表示,Atlas零件以3D列印製成,所以比傳統機器人輕盈。另外,Atlas配有立體視覺感測器和距離感測器等;在2個月前發布的影片中,Atlas可以跳躍、後空翻,跌倒時也能自己站起來。文⊙王若樸

 

 

 


媒體指臉書VPN軟體會蒐集iOS用戶連網行為

$
0
0

一般網站或app若提供VPN,是為了提供用戶隱私連網。但Techcrunch報導臉書iOS版app內含的VPN功能卻可能是為了監控用戶的上網及app使用行為。
 
Techcrunch最近發現臉書iOS版app選單近日多了一項名為Protect的功能,點入之後,用戶會被引導至App Store下載Onavo VPN app的頁面鼓勵用戶下載。Onavo是臉書於2013年收購的VPN技術供應商。根據App Store的網站描述,Onavo Protect會在用戶連結有害網站時提供警告,並會確保用戶登入網站或輸入個人資訊時確保資料隱私。
 
但是Onavo在解釋運作原理時說道,為了提供用戶防護,Onavo以VPN將用戶流量全部導向該公司伺服器,而在過程中它會蒐集行動資料流量,這有助於Onavo分析用戶連結的網站、app及資料的使用行為,藉此改善Onavo的服務。而作為臉書的一部份,Onavo也會用這些資料來改善臉書的產品和服務,了解「用戶愛用的產品和服務,並創造更佳的體驗。」

臉書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Techcrunch引述研究機構Sensor Tower的數據指出, Onavo目前下載人次總和超過3300萬,iOS 和Android版比例各為38%及62%。
 
這項消息恐怕讓人認為臉書說一套,做一套。臉書去年初才宣佈禁止臉書和Instagram app開發用戶監控工具,2個月後就被爆臉書申請專利,為提供客製化內容以及增加更貼近用戶情緒的表情符號,而申請多項追蹤技術專利,暗中蒐集用戶的臉部表情照片、敲打鍵盤的位置和滑鼠移動速度等資料。

 

挖礦攻擊無孔不入,Telegram桌機版也成目標

$
0
0

挖礦軟體無所不在!安全業者卡巴斯基實驗室(Kaspersky Lab)研究發現加密通訊軟體Telegram桌機版軟體一項零時差攻擊漏洞遭駭客開採後植入挖礦軟體或是後門程式。所幸Telegram已經修補該漏洞。
  
卡巴斯基是在去年10月發現到Windows桌機版Telegram漏洞攻擊行為。疑似來自俄羅斯犯罪組織的駭客利用Right to Left Override (RLO)的手法偽裝並誘騙使用者開啟惡意程式檔案。研究人員Alexey Firsh解釋,這種手法乃U+202E的Unicode編碼格式的運用。一般歐美語系文字是由左到右編排,但中東文字則是由右到左的編排方式。RLO即是利用U+202E編碼將惡意程式的檔名改成由右向左的格式,例如將「cute_kitten*U+202E*gnp.js」偽裝成「cute_kittensj.png」,即受害者收到時以為是小貓的圖片檔,但實際上是JavaScript木馬程式。
 
在Telegram的攻擊中,駭客就是開採了其RLO漏洞,植入了evil.js的木馬程式,並傳送給用戶。被偽裝過的檔名誘騙使用者按下「執行」鍵後即會下載真正的攻擊程式。它有兩種攻擊酬載程式,一種為挖礦程式,利用受害電腦來挖加密貨幣,這時會感到電腦變得很慢、發燙。另一種是後門程式,可讓駭客取得遠端控制權,並執行任何想做的事,包括移除檔案或是安裝竊取重要資料的間諜程式等。
 
卡巴斯基已經通報Telegram,後者已經修補該漏洞。安全研究公司提醒用戶,除了安裝防毒軟體,平日不要隨意下載、開啟來路不明的檔案,而如果開啟檔案時看到有系統警示對話框,應注意其中的描述是否與檔名相符。
 
去年趨勢科技發佈報告指出,近年通訊軟體如Discord、Telegram已經成了駭客偏好的攻擊目標,原因是用其訊息傳送功能下達攻擊指令。勒索軟體TeleCrypt 也入侵Telegram API以回傳受害者裝置名稱、竊取資料,以及和其他駭客連繫。
 

 

IDC:Google去年共賣出390萬支Pixel手機

$
0
0

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去年Google賣出了390萬支Pixel手機,但還有待加油。
 
IDC研究總監Francisco Jeronimo指出,Google Pixel持續成長,2017年出貨較前一年翻倍來到390萬支,但僅是整體15億支手機市場的皮毛而已。

Google軟體技術傲視對手蘋果,手機業務則落後蘋果一大截。根據蘋果上季財報告,去年光是第4季,蘋果在貴森森的iPhone X買氣不減帶動下賣出7732萬支iPhone。IDC報告顯示,中國業者華為、小米及Oppo成績都在近3000萬到4000萬支。
 
Google為發展手機業務,先後砸巨資買下兩家手機廠,分別是2011年以125億美元收購Motorola Mobility,但在2014年初又賠錢賣給了聯想。去年10月Google又以11億買下HTC的Pixel手機團隊,雙方剛在上個月底完成合併
 
不過目前Pixel手機業務仍在學習階段。Google 2016年10月推出第一隻旗艦機Pixel,一年後再推出Pixel 2,皆定位在高階機種。初期狀況頻頻;Pixel先後爆出相機眩光相機app可被用來追蹤使用者,以及麥克風失聲。而Pixel 2也在上市不久後,遭爆螢幕烙印及畫面有偏藍、扭曲、有綠線等現象。Google因第一代Pixel麥克風問題及換機服務不佳等問題,上周在美國遭消費者集體控告

Google擴大AMP內容應用,預覽AMP Story與Email

$
0
0

Google大力扶植由自己所建立的行動網頁加速(Accelerated Mobile Pages,AMP)開源專案,於本周二(2/14)開放預覽專供出版商使用的AMP Story格式,並邀請開發人員預覽AMP for Email,以創造回應速度更快、具備豐富視覺元素,以及可嵌入更多互動元件的新聞與郵件內容。

2015年10月問世的AMP開源碼專案是個基於既有網頁技術的開放框架,它的3個主要元件分別是結合標準HTML與網頁元件的AMP HTML、用來管理資源載入的AMP JavaScript,以及可用來服務與驗證AMP網頁的AMP快取,由於它採用更有效率的版型配置與資源的載入,因而可加快網頁存取速度。

過去Google主要推動一般的行動網頁採用AMP,現在則加深並擴大AMP的應用範圍,本周釋出專供內容出版商使用的AMP Story格式,讓出版商更容易建立符合AMP規格的內容,除了標榜可有豐富的視覺效果以及互動性之外,也強調其彈性版面、標準化的UI控制,以及內容分享與追蹤等元件。

包括CNN與華盛頓郵報等多家媒體都曾在封閉測試階段試用過AMP Story,華盛頓郵報的設計總監Greg Manifold表示,AMP Story格式允許該報展現同時整合文字報導、照片、影片及動畫的高品質新聞內容,帶給讀者一個更視覺化的切入點。

本周Google除了開放所有網站預覽AMP Story之外,也將開始於Google搜尋結果中陳列AMP Story,並計畫於更多的Google產品中支援AMP Story。

至於AMP for Email則是個能將電子郵件轉成AMP文件的功能,同樣標榜具備豐富媒體內容、互動性,以及快速載入等AMP特性,Google已於周二發表AMP for Email規格,它支援所有的電子郵件服務供應平台,Google亦於本周釋出AMP for Email的Gmail開發者預覽版,以讓開發者於Gmail中進行測試。

AMP for Email的特色包括利用各種AMP元件設計互動功能,可讓郵件維持在最新狀態並與用戶互動,以及創造更具吸引力及行動力的電子郵件經驗。在供開發人員預覽之後,Gmail預計於今年就會正式支援AMP for Email。

負責Google AMP專案的Malte Ubl表示,迄今全球已有超過3100萬個網站建立了逾50億個AMP網頁,橫跨出版、電子商務及旅遊,AMP團隊亦致力於擴張AMP的應用,除了百度與Twitter等業者都開始支援AMP之外,Google亦與XWP及Automattic合作,於本周發表了WordPress AMP 0.7版的外掛程式,以讓WordPress用戶更方便創造AMP頁面。

迄今Google藉由GitHub平台所分享的AMP專案已吸引了逾560名貢獻者,其中有88%來自於AMP團隊之外的開源社群。

三星技術長Injong Rhee轉投Google懷抱,全力衝刺IoT

$
0
0

曾經擔任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副總裁與行動部門技術長,主導行動安全解決方案Knox、數位錢包服務Samsung Pay,以及Bixby數位語音助理的Injong Rhee在本周宣布已於去年12月離開三星加入Google,帶領Google的物聯網(IoT)團隊。

Rhee是在2011年進入三星,為三星軟體及服務事業的研發負責人,他並未說明離開三星的原因,只說迎接下一個新冒險的時候到了。

Rhee在Google的新頭銜為駐點創業家(Entrepreneur-In-Residence,EIR),這通常是個企圖建立一家新公司的暫時、非正式的職缺。Google已向媒體證實了Rhee的加入,但拒絕透露細節。

Rhee則說,IoT是個令人感到興奮的新領域,擁有改變人們生活的巨大潛力,Google與Alphabet已有許多與IoT相關的產品及資產,到任後的首要之務便是協調與集中所有與IoT相關的業務,再分別建立消費端與企業端產品線,以讓IoT成為可長期經營與獲利的事業線。

從Rhee的頭銜與規畫來看,此一IoT部門未來很可能獨立成為Google或Alphabet的子公司。目前Rhee的頂頭上司為身兼Alphabet董事及Google Cloud執行長的Diane Greene。

Arm發表Project Trillium搶攻AI晶片市場

$
0
0

Arm於本周二(2/13)發表了全新的人工智慧(AI)晶片家族— Project Trillium ,該家族的處理器產品將提供更強大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與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NN)功能,初期鎖定行動處理器,日後將擴大產品線以涵蓋感應器、智慧喇叭、行動、家庭娛樂及其它領域。

Arm的IP產品總裁Rene Haas表示,Project Trillium是個全新的機器學習平台,符合邊緣裝置對AI的漸增需求,可帶來創新的運算能力並維持電力效益。

Project Trillium家族率先出現的兩個成員為Arm ML processor與Arm OD processor,前者專為機器學習需求所設計,後者則可用來辨識人類或其它物件。Arm表示,這兩款處理器所提供的效率不僅大幅領先獨立的CPU、GPU與加速器,還遠超過傳統數位訊號處理器(DSP)中的可程式邏輯。

Arm的機器學習總經理Jem Davies描述了Arm ML與Arm OD的應用場景,當人們在30米的海底潛水時,結合Arm ML與Arm OD的防水手機將能透過潛水面罩上的螢幕即時篩選及辨識使用者所看到的景象或魚類,甚至發出危險警告,最快可在2019年看到這些帶來非凡經驗的智慧型手機。

Davies也說明了於處理器中嵌入AI的重要性,指出若地球上的每個Android裝置每天都執行3分鐘的語音辨識,那麼Google就必須要使用兩倍的運算能力來處理這些請求,也可能造成服務的延遲,意味著機器學習不應只仰賴網路連結,特別是在與安全有關的緊急時刻。

不論是Arm ML或Arm OD都是採用全新的設計,而非基於既有的CPU或GPU架構,Arm OD可望於本月出貨,Arm ML則會在今年中開始供應。

微軟釋出CPU漏洞緩解措施,修補已被開採的Flash漏洞

$
0
0

微軟於本周二(2/13)的Patch Tuesday安全更新中修補了50個安全漏洞,再加上針對CPU「推測執行」(speculative execution)瑕疵的緩解措施,以及已被開採的Adobe Flash漏洞。

其實微軟在上周便隨著Adobe的腳步,緊急修補了CVE-2018-4877與CVE-2018-4878兩個Flash的安全漏洞,只是本周再將它們納入Patch Tuesday中。它們皆屬於遠端程式攻擊漏洞,但其中的CVE-2018-4878已遭駭客用來攻擊

至於針對「推測執行」瑕疵的緩解措施則是在本周添加了針對32位元版Windows 10的保護。

在微軟此次所修補的50個漏洞中,並無已被開採的零時差漏洞,但有14個被列為重大(Critical)風險等級。被資安業者ZDI點名,認為應該立即修補的2個漏洞為CVE-2018-0852與CVE-2018-0850。

CVE-2018-0852與CVE-2018-0850皆藏匿於Microsoft Outlook中,其中,CVE-2018-0852為一記憶體毀損漏洞,該漏洞允許駭客取得使用者權限並自遠端執行任意程式,該漏洞的可怕之處在於使用者甚至不必開啟郵件,只需藉由Preview Pane預覽郵件就能招致攻擊。

至於CVE-2018-0850則是屬於Outlook的權限擴張漏洞,駭客只要發送一個可強迫Outlook載入SMB訊息的特製郵件,就能開採該漏洞,完全不需使用者的互動。

另一資安業者Qualys則建議Windows用戶應優先修補 CVE-2018-0825漏洞,該漏洞存在於StructuredQuery中,當無法妥善處理記憶體中的物件時就能觸發該漏洞,進而允許駭客執行遠端程式。


駁外界看衰,Tim Cook:iPhone X滿意度高達99%

$
0
0

蘋果本周二(2/13)首度於新總部Apple Park的Steve Jobs Theater舉行了年度股東大會,執行長Tim Cook向股東們公布了許多重要數據,其中之一為:iPhone X的客戶滿意度高達99%。

iPhone X為蘋果iPhone的10周年紀念機種,最低規格的售價高達999美元,除了售價高昂之外,其螢幕上方安裝攝影機與感應器的獨特「瀏海」(Notch)設計也招致批評,知名的凱基分析師郭明錤甚至指出,由於iPhone X的出貨量不如預期,將在今年中面臨停產的命運。

然而,蘋果執行長Cook不但在今年2月的財報會議上宣稱 iPhone X的銷售量超出預期,也在本周舉行的股東會議上公布iPhone X的客戶滿意度高達99%,似乎企圖粉碎市場傳言。

Cook並未說明該滿意度調查從何而來,不過,根據451 Research的調查,蘋果於去年第四季推出的iPhone X/8/8 Plus取得了98.8%的客戶滿意度,且當中非常滿意的佔了80.1%,而iPhone 7系列與iPhone 6s系列雖然都有超過9成的滿意度,但非常滿意的比例分別只佔62.5%與57.7%。

451 Research總副裁Kevin Burden表示,iPhone X冒了不少市場風險,例如它移除了使用者所習慣的Home鍵,重度仰賴手勢,同時還設定了一個可能影響滿意度的價格,然而,調查卻顯示,新一代iPhone是近年來客戶滿意度最高的,當中的iPhone X更是居功甚偉。

Cook除了揭露了iPhone X的客戶滿意度之外,亦公布該公司去年併購了19家企業(有9家未曝光),且包含AirPods及Apple Watch等穿戴裝置的營收已可擠進Fortune的前三百大企業排行榜,此外,蘋果去年的研發成本為120億美元。

Linux基金會釋出區塊鏈分散式帳本架構Hyperledger Sawtooth 1.0

$
0
0

Linux基金會底下的超級帳本Hyperledger專案釋出了Hyperledger Sawtooth 1.0正式版,具備的功能有鏈上治理(On-chain Governance)、進階交易處理引擎(Advanced transaction Execution Engine)、動態共識協定(Dynamic Consensus),支援以太坊(Ethereum)以及多種開發語言。

Sawtooth是第二個達到1.0的Hyperledger專案,在2017年7月Hyperledger Fabric 1.0已率先發行。Hyperledger Sawtooth是一開源的分散式帳本架構,也是Linux基金會底下九個區塊鏈以及分散式帳本技術業務的其中一項。

Hyperledger Sawtooth具備必要的區塊鏈治理功能,利用智能合約在區塊鏈設定配置上投票,以達到共識或是維持分散式帳本的一致性,以及增加或減少鏈上參與者。不少大型公共區塊鏈都是透過比較累加計算力(Hashpower)來取得一致性,不過較小型群體,需要用不同的機制。以智能合約來達到配置投票,能共享協議狀態同時避免手動配置造成的錯誤。

另外,Hyperledger Sawtooth支援平行交易處理,加速區塊鏈的創建以及驗證,並且隨著區塊鏈的成長,隨時升級或是交換區塊鏈共識協議。Hyperledger Sawtooth執行Solidity智能合約並整合乙太坊的工具,這樣的整合方式被稱為Seth,能夠增加一個客戶端Seth以建構並傳送交易。而開發Hyperledger Sawtooth智能合約程式可以用開發者習慣的工具,目前支援Go、JavaScript、Python以及其他熱門語言。

Hyperledger專案成立之初便有185個成員,成員來自半導體業、娛樂業、科技業、金融業與電信組織,期望透過區塊鏈技術嘉惠健康、金融、物聯網以及信用卡服務、供應鏈與航空領域。

Blazor成ASP.NET官方專案,探索產品化可能性

$
0
0

日前ASP.NET團隊宣布,能把.NET程式碼轉為WebAssembly或Asm.js在瀏覽器環境執行的專案Blazor,將從Steve Sanderson的個人專案正式轉為ASP.NET官方支援的專案。Steve Sanderson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表示,他們開始了一些實驗,來觀察Blazor是否能夠正式成為產品。

Blazor是一個瀏覽器應用程式的.NET開發框架,也就是說.NET開發者可以使用C#、Razor以及HTML這些熟悉的開發工具,開發瀏覽器上的單頁應用程式(Single-Page Applications,SPA),Blazor目的在於簡化這個流程,把.NET程式碼轉成WebAssembly或是Asm.js在瀏覽器上執行。

Steve Sanderson表示,之所以會有開發Blazor的想法,是受到許多JavaScript的開發框架啟發,像是Angular、React或是Vue等,他也想讓ASP.NET的開發者,擁有JavaScript開發框架的方便。

要在網頁上執行.NET的程式,必須要透過Mono這個開源的跨平臺.NET框架,有兩種運作方式,分別為解釋模式(Interpreted Mode)以及AOT編譯模式(Ahead-of-time,AOT Compiled Mode)。在解釋模式Mono runtime會將自己編譯為WebAssembly程式,不過.NET組件檔案卻不會,因此瀏覽器可以執行Mono runtime,而Mono runtime能夠讀取並執行一般由.NET編譯工具所建立的.NET組件。

AOT編譯模式則是在.NET程式建立(Build)階段,就將所有組件轉換成WebAssembly程式,在Runtime階段,.NET程式就能像一般WebAssembly程式被瀏覽器執行,不過這種模式仍然需要載入部分Mono runtime,處理低階的工作,就是垃圾蒐集(Garbage Collection)等。

Steve Sanderson表示,他們並不知道哪一種模式比較好,但是可以確定解釋模式的開發循環快於AOT編譯模式,因為當開發者改變程式碼,可以使用一般.NET編譯建立程式,並馬上更換瀏覽器執行的應用程式,而AOT編譯模式需要的時間則是數倍。因此Steve Sanderson說,解釋模式可能適用於開發階段,而AOT編譯模式則可能適用於產品階段。

即使現階段Blazor已經可以讓.NET程式碼以2種方式在瀏覽器上執行了,但Steve Sanderson表示,要讓Blazor成為產品階段遠遠不夠,還需要建立更完整的工具來支援這個生態系。現在Blazor在ASP.NET團隊中仍是非常初期的階段,他們也還無法確定是否會成為微軟的產品,Steve Sanderson說,請企業還不要把產品押注在Blazor,再給他們幾個月確認這件事。

【英國AI未來戰略大揭露】第一步先從資料共享打基礎,英國要成為全球AI實驗場域

$
0
0

英國政府去年10月在官網發布了一份《英國產業人工智慧發展報告》,找來英國知名電腦科學家Wendy Hall,擔任AI科技發展計畫評估小組的領導人,針對英國產業AI發展來分析局勢,並給予英國政府AI戰略布局的建議。

發展AI最重要的是資料

在這份報告中,Wendy Hall提出資料、人才、研究和政策等4大方向建議,Wendy Hall表示,目前英國政府正在布局AI國家戰略,其中,「資料是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她認為,英國政府應開始著手進行資料共享性。

AI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需要克服的問題,除了技術問題外,其中,Wendy Hall指出:「資料是關鍵!」企業若要發展AI,必須取得資料來驗證企業設計的演算法,所以,Wendy Hall在報告中對英國政府的第一個建議,就聚焦於資料取得的途徑(Access of data)。

她表示,許多組織的AI策略,大多聚焦在如何投入更多學術研究和人才,雖然知道資料的重要性,卻鮮少將資料途徑納入政策考量,但是,Wendy Hall認為,不論是剛要踏入AI的新創,或是現有企業要導入AI,最需要的就是資料,沒有資料,就沒有辦法訓練演算法,政府機關也是如此,有了資料才能建置智慧公共系統。

英國長期累積的優勢正是開放資料,也因此,Wendy Hall建議英國政府,要持續投入資料交換平臺,讓產業界、政府機關和學術單位都能夠交換資料,再透過配套措施,讓彼此協商交換條件,來創造一個合法資料交換框架。

正因還沒有一套標準可以實現這樣的資料交換框架,因此,她認為,應該要持續測試、摸索,政府要帶頭打造,用公共服務來實驗,讓大家看見如何執行,後續就能慢慢吸引產業參與,才能創造一個資料共享的生態圈,她表示,Open API會是其中一種提供資料的方式,但不會是最終解答,還需要更完整的框架才來實現資料交換。

英國對AI發展的願景

想要發展AI,除了資料,Wendy Hall坦言,人才的確也是一大難題,目前有開發AI演算法經驗的人還是非常少,而每家企業都在找AI人才,但是現階段十分缺乏有能力建立AI公司,或是寫AI演算法的人才,不管是在機器學習或資料科學等領域都缺人。

從現在的局勢看來,她表示,小企業或是新創公司發展AI的方式,被大企業收購是個方法,因此,她建議,現階段,英國AI新創公司應該要能夠吸引大企業來收購,她將這樣的模式稱之為「收購式招聘」。

她認為,英國擁有很好的新創文化,像是之前被Google收購的AI新創DeepMind即是一個好的例子,英國政府也投入非常多心力在新創,她指出,英國新創公司的數量大約是歐洲所有新創的2倍。

大企業收購新創就是看中AI人才和演算法,英國政府希望將這樣的優勢留在英國,持續培養更多AI人才,她透露,英國政府的願景是希望將AI人才留在英國,讓英國成為全世界AI實驗場域,訓練如何用AI技術,來加速產業成長,進而讓大家來學習產業的最佳典範(Best practice)。

AI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

除了聚焦於資料和人才之外,英國政府發展AI還會留意AI衍生出來的問題,「AI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談到AI未來的發展,Wendy Hall認為,AI不會像網路一樣急速改變整個世界,因為AI應用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

舉例來說,自駕車在實驗的場域執行沒有問題,但是到了真實的環境中,自駕車、非自駕車、行人、腳踏車、機車等多種混合條件的環境下,就會有許多需要考量的問題發生。

尤其,近幾年IoT裝置興起,Wendy Hall認為,IoT裝置是網路和AI的橋樑,裝置透過網路溝通,利用AI技術加速訓練資料集並調整模型,創造許多相關的商品。

她舉例,在智慧家庭的概念中,光是一個智慧裝置就非常複雜,牽涉到來自不同的產業的零件、資料和技術,資料的安全性和規範都是問題,而在家中的場景就非常複雜,更何況是智慧城市「AI需要被監管,」她說。

「沒有好的配套措施,將會是一團混亂,」她表示,漸漸地將會有一些特定的領域,除了需要發展科技,還需要發展一個合法的倫理框架,來配合這些科技與產生的資料,因此,「還會有非常大的問題要解決。」她擔憂地說。

更何況,每個國家因為文化和背景不同,開發出來的AI應用和正在實行的實驗也完全不同,如何制定出一個合乎每個國家的框架,也是個難題,她認為,跨文化、跨國家的合作是有必要的,才能夠比較不同開發方式、了解對社會的衝擊,制定出更全面的規範。

另一方面,Wendy Hall也點出AI另一個層面的問題:開發的偏見,「偏見進,偏見出(Bias in, bias out.)」,她認為,AI應用是要給大眾使用,就應該要適用於大眾,不能有偏見。

因此,應該要有更多年齡層、性別、種族的開發人員投入AI,但是現在開發AI的人,主要都是西方的年輕男性,不能夠完全地了解大眾的需求,創造出真正貼近使用者需求的應用。

她舉例,超連結的字樣設計是藍色,但是對無法分辨顏色的人而言,就不知道那段文字有超連結,因此,她呼籲,開發AI應用需要思考如何創造出,更友善、更符合大眾使用需求的應用。

英國產業AI化的18項建議

 方向一 強化資料取得途徑

1. 為促進資料擁有者和使用者的共享,政府和產業應該提供安全的資料交換框架和協議。

2. 為了確保AI應用有資料可用,政府應要求研究資料格式支援機器可讀,且盡可能開放給大眾使用。

3. 應像要求研究成果公開可讀一樣,也要求學術研究成果可供資料探勘。

 方向二  強化AI人才供應

4. 政府、產業和學術機構應擁抱多元AI人才,不但要共同合作打破刻板印象,還要破除產學的界線。

5. 產業應大力贊助大學開設AI碩士學程。

6. 大學應探索在職者和學生的AI潛在需求,來提供一年期AI碩士學程。

7. 應要求頂尖大學至少提供200人的AI博士學位獎助金,每年還要持續增加。

8. 應鼓勵大學開設更多AI與電腦科學相關的線上開放課程。

9. 政府應和圖靈研究院共同合作,提供國際AI研究獎學金計畫,來招募全球的AI人才。

 方向三   AI研究最大化

10. 圖靈研究院應成為國家級AI和資料科學研究院,超越現有大學的位階,其發展任務也應以AI為核心。

11. 大學應該制定明確且公開的技術轉移和IP授權政策,以利學術研究移轉,提供企業善用。

12. 圖靈研究院、工程物理科學研究協會(EPSRC)、科技設備委員會(STFC)和聯合資訊系統委員會(JISC)等單位,應一起統整、協調,並協助全英學術圈的AI計算需求。

 方向四  支持AI善用

13. 政府應與產業界、專家共同成立AI協會,協助英國AI發展。

14. 英國資訊辦公室應該與圖靈研究院共同制定AI發展框架,涵蓋AI應用派送處理、服務和決策過程,來提高透明化與課責性。

15. 英國國際貿易部應該擴大現有AI商業的輔導計畫。

16. 英國科技產業協會TechUK 應與英國皇家工程學院、數位產業加速器等相關組織合作,建立產業可用的AI指導方針。

17. 政府應和AI專家合作,為公部門或公共服務,訂出一套藉助AI改善維運和市民服務的行動計畫。

18. 政府應要求產業策略挑戰基金(ISCF)和小型企業創新計畫(SBRI)更聚焦於投資AI,尤其是資助能善用公開資料的AI應用。

資料來源:英國政府官網,iThome整理,2018年2月

Chrome從今天起將封鎖擾人的侵入式廣告

$
0
0

Google宣布,從本周四(2/15)開始,Chrome瀏覽器將會開始偵測並封鎖不符合《更佳廣告標準》(Better Ads Standards)的廣告。

《更佳廣告標準》是由更佳廣告聯盟(Coalition for Better Ads)調查了逾4萬名網路用戶之後所得到的結果,受訪者認為最受干擾的廣告形式為「在網頁未載入前即出現的全版廣告」(prestitial ads),以及「閃爍的動畫廣告」(flashing animated ads)。

Google表示,儘管違反《更佳廣告標準》的廣告經驗有些是廣告本身的問題,但大多數有問題的廣告卻是由網站控制的,因此,Chrome將會評估網站是否遵循該標準,進而要求網站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Chrome的作法是針對整個網站,而不只是有問題的廣告本身。Chrome會先評估網站違反《更佳廣告標準》的程度,然後貼上通過、警告或失敗的標籤,並詳細說明原因,倘若網站在接獲通知的30天內仍未改善站上的廣告經驗,那麼Chrome即會封鎖來自該站的所有廣告。

雖然Chrome會自動封鎖未符合《更佳廣告標準》的廣告,但還是會在封鎖時通知使用者,允許使用者選擇接受該站的廣告。

Google強調,此一行動將會讓使用者無法看到持續違反《更佳廣告標準》網站上的廣告,只是Google的目的在於改善所有網路用戶的廣告經驗,期望未來不必再過濾任何廣告。截至今年2月12日為止,那些未能通過廣告檢驗的網站中,已有42%解決了廣告問題並重新被Chrome接納。

Viewing all 3205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