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iThome
Viewing all 3145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AP市集平臺Bitnami與微軟合作,加速應用程式上雲

$
0
0

過去應用平臺市集Bitnami與微軟合作,多半局限在應用程式市集,由Bitnami預先將各類開源專案、軟體服務打包,再於Azure市集上架販賣。不過這一次,Bitnami和微軟則是加強應用平臺上雲端的合作,讓既有應用程式更容易上雲端。

Bitnami解釋,現在Azure的企業用戶,可以透過Bitnami Stacksmith搬遷應用程式上雲,縮減內部資料中心規模。而Stacksmith這款SaaS的目的,是簡化傳統資料中心搬遷過程中的手動程序,加強流程自動化,讓AP雲端化、容器化更簡單,「企業用戶可用Stacksmith,將應用程式搬遷至Azure,重新建立雲端平臺。」該公司表示。

而開發者除了能打包應用程式,指定其部署的新平臺及部署格式外,針對Azure環境,Stacksmith則搭配了Azure Resource Manager,透過一個特別優化的VM映像檔交付應用程式。而已經開始導入Kubernetes的企業用戶,則可以選擇用Helm Chart,將應用程式打包成容器格式,於Azure Kubernetes環境中執行。

應用程式上雲端的過程可分成三部分,首先Stacksmith會先打包應用程式,針對VM環境、容器環境,建立相異的映像檔、部署模板,之後再將應用程式部署在Azure環境運作。最後,Stacksmith也會針對該環境的應用程式,持續進行監控及更新作業。 圖片來源:Bitnami

 

而使用Stacksmith搬遷上Azure的應用程式,也可以結合微軟提供的原生應用服務使用。像是Azure SQL、Cosmo DB、安全中心、監控服務、Log紀錄、負載平衡、高可用性等服務。 圖片來源:Bitnami


基礎架構管理工具Terraform也登上Azure,微軟聯手HashiCorp合推Azure Terraform Resource Provider

$
0
0

提供基礎架構管理工具的HashiCorp,近日與微軟一起聯手,以自家基礎架構組態管理工具Terraform為基礎,推出公有雲資源管理工具Azure Terraform Resource Provider。微軟表示,使用Azure的企業用戶,既有的Azure資源管理工具(Azure Resource Manager,ARM),可以搭配Terraform一同使用。而HashiCorp這次與微軟的合作,也讓使用Terraform的使用者開始可以在Azure上使用Terraform,替應用程式建立其背後所需的基礎架構。

HashiCorp解釋,這個新發布的Azure Terraform Resource Provider,讓企業可以使用ARM管理基礎架構。同時,也能使用以JSON為基礎的系統腳本管理外部服務。在這一波的釋出,優先支援的服務包含了Kubernetes、Datadog以及Cloudflare。HashiCorp表示,Terraform目前已經支援超過70家基礎架構服務廠商,光靠這個單一工具,就足以應付多雲環境、異質基礎架構。

目前該服務處於非公開預覽版狀態,而微軟也表示,在邁向正式版的同時,也會讓該工具支援更多不同服務提供商。

微軟舉例,當開發者撰寫完ARM樣板之後,透過Terrform OSS provider,就可以在Azure容器服務中,加開Kubernetes叢集。而Kubernetes叢集內的Pod、服務,則會被視作個別獨立的資源。 圖片來源:微軟

Node.js套件管理器Npm出現惡意後門套件,允許駭客執行任意程式碼

$
0
0

使用來自官方平臺的套件也要提高警覺,近日有社群回報Node.js套件管理器Npm中,存在偽裝成Cookie解析器,實則為惡意後門的惡意套件,官方也在收到通報並經過調查後,隨即將這些套件包從Npm Registry上下架

在5月2日,Npm安全團隊收到了一份來自社群的回報,內容指出,getcookies套件含有惡意程式碼,且由於套件互相相依的關係,牽扯了一串套件。套件express-cookies相依於getcookies,而http-fetch-cookies相依於express-cookies,最後熱門的套件mailparser則相依於http-fetch-cookies,官方總共移除了這4個套件,其中mailparser的3個版本2.2.3、2.2.2與2.2.1皆受影響。

Npm安全團隊提到,這個後門仰賴Http的標頭檔進行運作,搜尋特殊格式的資料,存在3種不同的指令,包括重置記憶體、執行記憶體中的程式碼以及下載遠端程式碼到記憶體中,也就是說這個後門程式,能讓駭客將任意的程式碼放到任何受感染的伺服器中並加以執行。

官方除了移除惡意套件,同時也移除了可疑使用者dustin87,官方指出,透過反向圖片搜尋,使用者個人檔案資料的照片來自素材網站,而這些套件所連接的GitHub帳號是在3月時被創建。getcookies、express-cookies和http-fetch-cookies這三個套件的下載次數在幾個星期前急速攀升,有可能是因為相依的mailparser套件更新了幾個版本的原因。

儘管mailparser已經棄用,每周仍有64,000次的下載,不過官方表示,他們確定相依於於http-fetch-cookies的已發布mailparser版本,並沒有被以任何方式啟動後門模組,因此使用mailparser的開發者並沒有收到後門影響。官方推測原因,駭客可能是為了增加express-cookies的下載次數增加合法性,或是想等待更多的使用者下載後,接著一次發動攻擊。

總之,調查的結果表示,mailparser套件的後門都沒有被啟動過,因此不受影響,只有直接使用express-cookies或getcookies套件的用戶,才有直接的安全性問題。但是隱憂在於開發者可能使用這些惡意套件,開發私人的應用程式,而也因為超出官方可搜索範圍無法評估受害情形,Npm安全團隊提醒,開發者需要自行移除這些套件。

而在官方發布這項公告後,在網路論壇Reddit也引發了不少討論,部分開發人員表示,這個問題並非Npm套件管理器才會發生,類似的平臺都可能有這樣的情形。但也有些開發者認為,Npm的一些特性,會加劇這樣的危險發生,由於Npm的套件趨向小型化,因此套件或是應用程式會大量的依賴外部模組,通常數量高達數百個,而這樣的情況使得安全性審查變得困難。另外,Npm套件允許開發者以最小版本號表達相依性,因此只要不更改主版本號碼,都被認為是相容的套件,而這也使得在執行Npm install指令安裝時,增加審查的困難性。

國網中心新造超級電腦「臺灣杉」明日上線,提供Peta級高運算量

$
0
0

國網中心在科技部支持下,斥資4.3億元打造的新一代超級電腦,以臺灣特有物種「台灣杉」(TAIWANIA)命名,將在明日正式上線。可望紓解既有超級電腦「御風者」使用率滿載的情況,讓運算需求量被壓抑的情形得以放寬,並促進科研的進步。

這是國內第一套公用的臺灣Peta級超級電腦,由國網中心與中華電信、富士通合作打造,主要運算伺服器皆來自富士通,並由中華電信負責安裝與協助測試。據了解,主機方面建置投入經費3.6億元,並有7000萬元用於機電方面的改善,包括發電機、電力自動切換系統,以及冷卻系統碰到意外如何復原等,共4.3億元。

在整體建置過程上,台灣杉歷經一年半的規畫,以及半年的安裝,在去年11月建置完成,當時實測CPU計算效能可達1.325PFlops,在最新的全球超級電腦500強中,排行第95名,重新擠進全球超級電腦百大。之後,再經過半年的最後測試,現在已經準備好要加入服務行列。而目前Top 500榜上的Peta級超級電腦,已有181臺。

在今日啟用典禮現場,我們同時直擊到新一代超級電腦的廬山真面目。機房中,臺灣杉由2排機櫃組成,兩排機櫃正面相對,中間採冷通道設計。在此當中,有9座機櫃配置了630個純CPU計算節點(含25200個2.4GHz的Intel Xeon Gold 6148處理器核心),3座機櫃配置64個CPU加GPU的加速器節點(含2,560個處理器核心及256個Nvidia P100 GPU),總記憶體容量達157TB。國網中心表示,若加上GPU計算能量,整體將超過1.7PFlops,因此它的計算能力將是「御風者」的10倍,同時,國網中心也建置了三套平行檔案系統,合計3.4PB,而最大頻寬可達到72GB/s。

Peta級的運算量之外,省電也是新超級電腦的一大重點,台灣杉的運算伺服器採用水冷技術,在國內很少見,不過當前全球超級電腦都已經是如此設計,對應高效運算主機將可大幅降低機房電費成本。據了解,台灣杉的計算能源效率為每瓦4 GFlops,比起舊御風者更省10倍,國網中心主任謝錫堃表也以汽車油耗來比喻,一公升汽油跑4公里跟一公升汽油跑40公里相比,節能效果明顯大幅提昇。在最新全球超級電腦綠能500強排行榜中,台灣杉名列第31,更是應證其出色的節能表現。

與舊超級電腦御風者相比,新超級電腦台灣杉一樣開放給產學各界使用,不論是學界、業界都可以到網站上申請。在費用上,國研院國網中心設施服務組副組長盧鴻復表示,每個CPU核心使用一個小時將收取0.7元,這是照成本計算的費率,而對於學界,政府也有特別照顧,像是申請科技部的專題計畫,將可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來使用,也就是其他部分是由科技部來補助。

值得一提的是,新超級電腦的使用門檻將變低。原因在於,過去國網中心的超級電腦都是指令式操作,台灣杉則多加入了他們新開發的圖形使用者介面,等於是讓用戶更容易上手。此外,國網中心在新推出iservice的用戶服務中,還提供了電子錢包、可以方便用戶支付高速計算主機的使用費,當中提供了母子錢包的機制,讓計畫主持人可以將經費分配到子錢包,控管計算機使用情形;而在會員網站上也支援多元的會員註冊,像是能以Google、Facebook等帳戶註冊,之後再透過手機簡訊認證。而且,國網中心所提供服務層級水準(SLA)是99.67%,換算成服務,一個月大約是2.5小時用於更新軟體或資源調度,另外在安全機制上,他們也提供了主機密碼加一次性密碼(OTP)認證的雙因子認證方式。

隨著新一代超級電腦上線後,原有的御風者超級電腦將關閉一半的運算伺服器,並預計在今年8月、9月時正式除役。事實上,御風者服役時間已長達近7年,從普遍超級電腦每五、六年,就更新汰換一次的頻率而言,運算能力早已不符現代需求。謝錫堃也指出,從2017年御風者的整體使用率來看,幾乎都是滿載的情況,而且有許多計算需求是被壓抑的情況,無法將解析度往上提升。顯然,政府挹注在超級電腦的資源有點跟不太上。

而隨著台灣杉上線服務之後,國網中心預測,在未來兩三年後又將接近滿載的情況,這將是國內政府需要積極面對的問題。

另一關注焦點是,科技部目前編列四年50億元的前瞻預算,其中包含了要打造高運算能力的AI主機。就在不久之前,此AI主機10億元的採購案已經決標,確定由Nvidia協助執行,並由廣達、臺灣固網與華碩雲端結盟的團隊負責安裝。據了解,AI主機將建置在與臺灣杉同一機房當中,現場我們可以看到臺灣杉超級電腦旁,還有20~30坪的可使用空間,而預計安裝完成時間就在今年底前。

此外,國內另一擁有Peta級超級電腦的中央氣象局,他們今年的運算量也從1.2PFlops提升至1.6PFlops,不過他們並未對外開放公用,僅提供氣象相關領域及單位,而他們也未投交Top 500計畫,因此不在榜內。

新造的超級電腦之所以命名為臺灣杉,國網中心主任謝錫堃表示:「台灣杉是東亞最高的樹種,也是臺灣的原生植物,原住民稱之為撞到月亮的樹,具有水土保持的功能。而這臺超級電腦所要扮演的腳色,對於我們的生態是一樣的,提供科技研究的基盤,以促進台灣科研生研的蓬勃發展。」

「臺灣杉」超級電腦由2排機櫃組成,佔用機房面積10坪,而「御風者」超級電腦由6排機櫃組成,佔地30坪。相較之下,新建超級電腦不僅空間利用更小,且整提運算量更是御風者的10倍。

這裡的計算節點採用水冷技術,在我們採訪的時候,我們拍到的PUE值是1.34,而近一個月的數據約是1.3左右,明顯比一般資料中心的1.7、1.8更低,相較之下,將可大幅降低機房電費成本。

 

在水冷技術上,主要是從機櫃上方的白色水管將冷水送到機櫃內的分配器,進而透過機櫃內標示藍色的水管送到主機,之後再從標示紅色的水管將暖水傳出,最後由機櫃上方黑色水管往外排。

從機房一側望去,可清楚看到「台灣杉」超級電腦的整排機櫃外觀,而圖中機背這一側的寬廣空地,將是未來AI主機的安裝所在。

全球超級電腦比一比

全球超級電腦運算效能越來越高,在2017年11月公布的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中,最低上榜門檻為548.7 TFlops。若與2011年11月相比,當時最低門檻為40.1TFlops,六年時間,提升幅度達13.7倍,而在AI運算火熱的需求之下,未來幾年超級電腦應該還會繼續成長。

目前,全球前十大超級電腦的運算量,更是已經在10 Peta以上,其中世界第一的超級電腦,是2016年6月入榜的中國「神威太湖之光」,實測效能高達93.0146 PFlops。
當然,超級電腦也是國家競爭力的展現,近年中國的強勢崛起,最是引人注目。在2017年以前,美國一直都是全球擁有最多超級電腦的國家,而在最新的排行顯示,中國首次超越成為第一,在前五百大超級電腦中佔據了202臺,勝於美國的143臺。顯然,超級電腦霸主已經易位。過去美國在2008年時,前五百大甚至佔據了291臺,而當時中國僅15臺。

資安一周(0502-0508):臉書個資外洩元凶Cambridge Analytica倒閉,而俄羅斯開始大舉封殺加密通訊服務Telegram

$
0
0

5/2~5/8一定要看的資安新聞

引爆臉書資料外洩風暴的Cambridge Analytica倒閉了

涉及臉書(Facebook)8,700萬名用戶資料外洩事件的英國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5月2日宣布,該公司即刻停止營運,且正分別向英國與美國法院申請破產。

在此一資料外洩事件中,除了臉書之外,另一個眾矢之的就是劍橋分析了,該公司主要提供選舉期間的資料分析與顧問服務,被指控違法利用臉書用戶資料推動目標式廣告,企圖於美國總統大選中影響選民的政治立場。更多內容

 

俄羅斯擴大封殺Telegram,封鎖50個VPN與代理服務

俄羅斯媒體TASS最近報導,俄羅斯的通訊暨媒體主管機關Roskomnadzor已封鎖了50個VPN,以及可於當地存取Telegram的服務,而且數量還在持續增加中。

俄羅斯情報局(FSB)在去年要求Telegram交出用戶的通訊加密金鑰,去年莫斯科法院因Telegram不肯遵循當地政府的要求而判罰80萬俄國盧布(約1.4萬美元),繼之在今年4月13日宣布封鎖Telegram。更多內容

 

Google Shopping假商家真詐騙,傳Google主管也受害,一舉砍掉5千個詐騙帳號

 CNBC近日報導,Google一名高階主管向Google Shopping商家下單買了高階耳機,付了錢卻遲遲沒到貨,客服電話也不通,才察覺這是一起詐騙案,順勢掃蕩了Google Shopping上的5,000個詐騙帳號。

Google Shopping原本只是Google旗下的產品搜尋服務,名稱從Google Product Search、Google Products到Froogle,一直至2012年5月才正名為Google Shopping,並改為付費廣告服務,只有支付廣告費的商家才能於Google Shopping上陳列商品,還提供比價功能,不過,點選商品連結時是連到商家的網站,Google完全不經手之後的交易或支付流程。更多內容

 

Windows 10 4月更新傳災情,部份用戶電腦變磚塊

 近期Windows 10 4月更新(April Update,1804版)正式釋出後,用戶也陸續接到並安裝更新。不過卻造成部份Chrome用戶電腦變磚塊的情形。微軟表示將在5月功能更新中釋出修補程式。

最近有Windows 10 PC用戶透過Reddit反映電腦安裝最新Windows 10更新後螢幕全黑變磚塊。唯一方法是電腦重開機、或重新啟動顯卡驅動程式。大部份問題出現在Chrome或Chromium上,但也有少部份人表示使用Firefox及Cortana等app出現類似問題。更多內容

 

Google釋出全新機密運算開發框架Asylo,助企業建構TEE應用保護機密資料

Google開源用於機密運算的框架Asylo,Google稱Asylo為一種全新的開發框架,讓企業能更容易的在機密運算環境中,維護應用程式以及資料的機密性以及完整性。

Google提到,保護資料是在雲端架構執行工作負載時的首要工作,儘管雲端架構有不少安全控制措施,但或許部分企業仍希望對極敏感的工作提供額外的驗證隔離,而這些功能被稱為機密運算。更多內容

 

駭客利用GPU與WebGL可開採記憶體設計漏洞Rowhammer,兩分鐘就能取得手機權限

在2016年曾揭露存在於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之Rowhammer漏洞的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漏洞安全實驗室VUSec Lab於近日再度披露攻擊Rowhammer的新途徑,這次該實驗室利用了GPU與瀏覽器標準之一的WebGL,於兩分鐘就取得了Android手機權限,並將其命名為GLitch攻擊。

Rowhammer被視為DRAM的設計漏洞,現今的記憶體為了擴大容量並維持其尺寸,記憶元(Cell)的密度也愈來愈高。因此,當駭客鎖定所要攻擊的記憶體列時,只要重複造訪隔壁列的記憶元,就會造成記憶體控制電路的電壓波動,影響目標記憶體列,造成位元翻轉現象,例如1變成0或0變成1,駭客只要依照需求持續變更記憶體內的位元,最終將可操控作業系統數據並取得最高權限。更多內容

 

快變更密碼!推特發現內部加密功能有漏洞,可能讓3.3億用戶密碼曝光

推特(Twitter)近日發現一個加密系統的漏洞導致3.3億用戶密碼被以明碼儲存,周四呼籲儘速更新密碼。

推特是利用bcrypt演算法,對用戶密碼進行雜湊處理,這種加密方式可將真實密碼以隨機的字母與數字取代儲存在推特的系統中。藉此系統可以在不顯示密碼情況下進行用戶身份驗證,也是產業標準作法。更多內容

 

 Windows Server容器套件含遠端程式碼執行漏洞,用Windows主機執行容器要快更新

使用Windows環境執行容器的企業用戶要小心了,近日微軟公開了編號CVE-2018-8115的漏洞。在Windows Server容器套件hcsshim(Host Compute Service Shim)的函式庫中,隱含了遠端程式碼執行漏洞。微軟表示,該漏洞會讓系統無法正確認證使用者上傳的容器映像檔,因此,攻擊者可事先準備特殊設計的容器映像檔,裡頭打包著惡意程式碼。一旦握有系統權限的管理員,不慎將此映像檔上傳至Windows主機,該惡意容器映像檔便可透過此漏洞,對主機發動攻擊。

而早在2月時,資安研究員Michael Hanselmann就已經發現該漏洞,並且主動回報至微軟安全性回應中心(MSRC)及Docker。他表示,微軟在5月2日所發佈的hcsshim 0.6.10版已經修補。目前,企業如果使用Docker CE 18.03.1或Docker CE 17.05.0-rc1版,都已經內建該漏洞的更新檔,而使用Docker EE 17.06版的企業,Michael Hanselmann則提醒要下載最近期的更新檔。更多內容

 

 Linux核心腦損傷臭蟲,可能促使PostgreSQL資料遺失且沒有任何錯誤通知

PostgreSQL社群發現,在Linux上使用PostgreSQL,有機會發生核心處理I/O錯誤造成資料遺失,且系統不會回報任何的錯誤訊息,PostgreSQL執行緩衝I/O的方式惡化了這個錯誤,Linux社群表示,這並非Linux獨有的問題,OpenBSD和NetBSD都可能受影響而且很難解決。

PostgreSQL支援工程師Craig Ringer在3月的時候,於pgsql-hackers郵件列表首次回報了這個問題。簡單來說,當fsync()被呼叫,PostgreSQL便會假設所有資料都成功寫入到永久儲存中,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更多內容

 

Google Maps 網址分享漏洞使用戶被導向詐騙網站

安全公司發現有駭客利用Google Maps的網址分享功能出現漏洞及即將關閉的短網址服務,使不知情的用戶被導向詐騙網站。

Google Maps上有項網址分享功能,可讓使用者將網址透過郵件及通訊軟體分享給友人。Sophos研究人員Mark Stockley分析近日的一次攻擊行動中,發現這項服務存在開放重導向(open redirect)漏洞,可讓攻擊者將設定的HTTP導向的目的地變更,而導向外部惡意網站。此外,另一個同出於Google的短網址服務也遭到利用。Google 3月宣佈將在明年停止goo.gl的短網址服務,可用來隱藏使用者將被導向的真實網址。更多內容

Mesosphere D輪募資獲得1.25億美元資金,將強化支援新興技術、朝多雲前進

$
0
0

以資料中心作業系統DC/OS為核心產品的Mesosphere,在釋出DC/OS 1.10版時,已經全面支援競爭對手Kubernetes。雖然該公司的容器調度服務影響度已經大不如往,不過近日則是傳出好消息,該公司成功在D輪募資成功獲得1.25億美元的資金,除了多家創投、私募基金出資外,HPE這次也一同參與Mesosphere的D輪募資。而這次的D輪募資,該公司則計畫用於加強新興技術的自動化程度,如容器、機器學習、IoT應用。

Mesosphere執行長Florian Leibert表示,在現階段IT架構變化如此劇烈之下,要帶領Mesosphere走向正確方向,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而他也承諾,Mesosphere會繼續提供新興技術服務,如Kubernetes、TensorFlow、Kafka、Spark等。

此外,Mesosphere未來也會繼續往混合雲架構市場前進。Florian Leibert引用Gartner的數據,表示在2020年,將會90%的企業組織,開始使用混合架構,而現在該公司的解決方案在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25家大型企業採用,像是服飾品牌Tommy Hilfiger、電信商Verizon、Netflix、Uber等公司,「而數位轉型,說來簡單做來難」,他表示,該公司的策略,就是繼續讓企業用戶的資料服務、微服務等應用,即使在跨雲環境下,也能提升維運自動化之程度。

Florian Leibert表示,許多大型企業導入DC/OS,用來建置數據應用程式,他舉例,在財富50強的公司中,有30%採用該公司的解決方案,而北美規模最大的銀行,則有5家使用DC/OS。

Google I/O 2018: 更接近真人對話的Google Assistant底層技術Duplex亮相

$
0
0

Google I/O 2018上,Google展示名為Duplex的進階版Google Assistant底層技術,具備更自然的人聲,能以更擬真的對話能力和人類互動,像是接受餐廳訂位或預約美髮沙龍。

本周二登場的 Google I/O開發者大會上,Google 執行長Sundar Pichai展示名為Duplex的新Assistant新底層技術,可協助使用者訂餐廳、預約美髮沙龍等。只要提供日期和時間,Assistant就能代使用者向商家溝通。如果對方使用了線上訂位服務,Assistant也能完成訂位。他表示,目前還在開發中的Duplex集結了該公司多年來在自然語言理解、深度學習以及語音合成(text to speech)的研究成果。 Duplex能協助Google Assistant理解複雜而長的句子、以及講得很快的對話。而且它也能清楚說明一通電話的意圖,讓店家立即掌握通話要旨。

在大會上Pichai展示了數段由Google Assistant打電話給店家預訂餐廳及美髮的錄音。在與店家對話中,Assistant說明他是代「客戶」撥打電話,不但能與店員來回對話、協調時間,還能在句子中適切加入「嗯…」、「呃哼」、「哦」等語助詞。此外,Assistant的聲音幾乎與人類無異,還具備美式英語口音、以致在對方根本未察覺情況下完成預約。

Google Assistant提供6種擬人聲音:

完成預約後,Assistant還能在Google行事曆上加入預約提醒事項,並提供取消功能。

Google Assistant對店家也很有幫助。Google引述研究指出,60%的中小企業沒有線上訂位系統,純仰賴電話接受顧客預約。另一方面卻有許多消費者不願和沒有線上訂位系統的店家交易。有了Google Duplex,消費者將可輕鬆透過Assistant完成訂位。

Google表示,Google Duplex目前仍在開發中,今年夏天Google將開始早期測試。Google同時宣佈推出Android Oreo (Go)作業系統版本的西語Google Assistant。

Google Research納入Google AI,Oculus Research改名Facebook Reality Labs 

$
0
0

兩大網路巨人的研究組織本周三雙雙宣佈改名。其中Google把Google Research及AI研究專案重新命名,全部統整於Google AI之下,臉書則是將旗下虛擬實境(VR)部門Oculus研究部門進一步整合於臉書架構中,改名為Facebook Research Labs。

首先是Google方面,Google AI溝通部門主管Christian Howard指出,過去幾年來Google Research已相繼將機器學習技術整合到Google 各項研究中,包括電腦視覺、AI的健康照護應用、AutoML等,且也是將AI整合到Google產品及平台的主要核心。

為反映Google Research的角色,因此決定Google所有「尖端」研究統合於Google AI名稱下。配合這項轉變,Google也將把現有Google Research訊息通路包括部落格、相關推特及Google+全都整併到Google AI網站。所有現有在Google Research及相關通路的資訊,都會被導引到Google AI網站下。

另方面在臉書部份,繼自去年秋天的人事改組後,Oculus在組織上連同Building 8同隸屬於臉書副總裁Andrew Bosworth後,臉書周三宣佈改名為Facebook Reality Labs (FRL)。Oculus首席科學家Michael Abrash指出宗旨在整合頂尖研究、開發人員及工程師發展AR與VR,以這些新科技創造各種互動的可能性,AR及VR還有很多困難問題,但都是可以解決的。而當20或30年後回頭看,AR與VR將是創造未來的技術,而FRL正是為此奠定基礎。

雖然只是組織改個名,但媒體認為意義重大。首先,ZDNet指出,雖然Google沒有說明詳細計畫,但反映Google 執行長Sundar Pichai想把Google建設為AI優先的企圖。

至於臉書則可能想向世人展示發展AR、VR的決心,同時也藉此將研發部門與Oculus品牌切開,因為Oculus只有VR頭戴式硬體,但是FRL的研究領域涉及VR、AR以及環境追蹤技術。例如臉書AR相機特效技術已整合入臉書平台、Instagram、Messenger,硬體部門F8也投入VR技術研發虛擬化身(avatar)。


Build 2018:微軟對話式AI工具大翻新,助企業打造更聰明的Chatbot

$
0
0

微軟近日於2018年度的Build大會上發表一系列對話式AI工具的更新,包含推出Bot Builder SDK預覽版V4、改善Bot框架模擬器、新增Bot Builder工具和調度、更新自然語言理解服務,以及Q&A生成器等,要讓企業打造出更聰明的Chatbot。

微軟認為對話式AI是下一代的使用者介面,自然的人機互動需要語言、語音和語意上的理解,微軟在今年的Build大會上發布有關對話式AI工具的大更新,從Bot服務到認知語言理解服務,都有重大的改變,此外,微軟也推出認知服務實驗性的計畫,像是對話學習服務Conversation Learner 和個人化聊天服務Personality Chat。

首先在微軟推出了Bot Builder SDK預覽版V4,支援用C#、JavaScript、Python和Java等4種語言開發,企業可以快速地建立自家的Bot,並透過多個認知服務來使Bot變得更聰明,企業可以選擇用任務服務提供的語言理解模型,或是知識型的QnAMaker來打造出引導客戶回答的Chatbot。

另外,企業也可以透過微軟的Bot引擎LUIS來打造較自由的對話形式Chatbot,LUIS能夠理解用戶的語意,與用戶用自然語言互動,互動的模式可以是純文字,或是包含文字、圖片和執行動作的按鈕。

Bot框架模擬器(Bot Framework Emulator)則是開源、跨平臺的Bot開發環境,讓開發人員能夠在Mac、Windows和Linux環境下,不管是在本機端或是雲端,都能測試和除錯Chatbot,新版的模擬器包含動態設計模型、支援多種Bot配置設定、簡化Bot元件管理,以及透過認知服務檢視Bot回覆等,此外,還新增透過腳本Log檔和腳本回放偵錯的功能,目前為軟將該服務開源釋出於GitHub上。(如下圖,圖片來源:微軟)

在Bot Builder的服務中,微軟也推出多項新工具,針對對話式AI的開發工作流程,從計畫到測試雛型的過程,加入LUIS模型和知識型的QnAMaker等智慧工具,這些工具提供企業能夠管理跨平臺、跨通道的Chatbot,透過Bot Builder調度模組(Dispatch module)整合多項工具和服務,讓管理和部署變得更容易。

由於開發人員通常需要用多種不同的元件,來增加Bot的智慧並提供客戶更自然的互動體驗,Bot Builder調度模組就能評估多個Bot服務潛在的意圖矛盾和重疊問題,決定哪一個Bot的元件產生的結果最適合當作給予用戶的回覆,該調度器為Bot Builder SDK預覽版V4的元件之一,透過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來找出最適合的回覆。

接著,在微軟Bot引擎LUIS的部分,微軟提供預先建立的模型,企業可用預先建立好的模型套用在各種應用場景,微軟透過文字分析(Text Analytics)來增強LUIS的理解能力,像是實體概念(Entity)的連結能夠讓系統更了解Entity在語句中的涵義,例如,找出人、地點和組織的關聯性,能夠使開發人員更了解句子中的意圖和Entity,也更容易在出現新的Entity句子中,找出關鍵的片語。

此外,LUIS還推出2種改善語言理解的功能,正規的Entity可以在正常的表達語句中被辨識,但是,理解語言的模式不需要提供系統許多例句來訓練,就能辨識出不同的Entity。

而微軟之前推出的QnAMaker也推出正式版本了,QnAMaker能夠讓企業透過用戶問題來訓練AI系統,不需要具備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專業和開發經驗,在幾分鐘之內就能建立、訓練並部署問答Chatbot。

除此之外,微軟也發表訓練任務型Bot的工具Project Conversation Learner,可根據用戶提供的範例互動,透過機器學習來減少人工撰寫程式碼開發對話邏輯的工作,訓練出任務型導向的Chatbot。(如下圖,圖片來源:微軟)

最後,不只有制式型對話的AI系統,微軟也推出個人化聊天服務Personality Chat,能夠與用戶閒聊、減少結束對話的回應,目前微軟提供3種性格的對話AI系統,包括專業、友善和幽默,在Personality Chat服務內建100種常見的閒聊場景。

微軟期望,透過這一次針對對話式AI工具的更新,讓企業的開發團隊能夠更容易建立、部署、管理企業版的Bot,利用網頁、App、Cortana、Skype,臉書Messenger和Slack等平臺,與客戶更自然地互動。

機器學習開發不知從何處入手? 臉書釋出影片教你怎麼做

$
0
0

臉書AI研究院最近公開機器學習模型的開發教學影片The Facebook Field Guide to Machine Learning,臉書廣告機器學習團隊將建立模型的過程,分成6堂課程的系列影片,分享實際應用機器學習,來解決真實世界中問題的方法。

由於機器學習和AI是現在很火紅的技術,有許多資源分享演算法的運作和研究等,但是,若開發人員有興趣將機器學習技術真正運用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就必須了解整個開發過程如何運作,臉書公開的影片不只是訓練模型的過程,而是包含開發模型的每一個步驟,以及每個步驟會導致模型失敗或是成功的關鍵。

臉書廣告機器學習團隊製作了一系列的影片,來協助工程師或是剛進入AI領域的研究員學習、應用機器學習技術,到真實世界中的問題,團隊將機器學習的過程分為:定義問題、資料、評估、特徵、模型、實驗等6大步驟。

影片中會解釋每個步驟要如何下決定,才能成功地應用機器學習技術到案例中,每堂課程都會強調一些不明顯、容易被忽略,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卻很重要部分。

第一堂課中教導開發人員如何定義問題,通常正確的定義出問題,比起演算法的選擇還要更重要,花幾個小時定義問題,可以省下未來花上幾週的時間解決錯誤的問題。

第二堂課則是分享如何準備訓練資料,臉書認為,這個步驟是打造出高品質機器學習系統的主要變數之一。

準備完訓練資料後,在開發模型的架構之前,要先有一個明確的評估模型效能的標準,第三堂課程將會教導研究員如何評估模型的方法。

每堂課都在10分鍾內,臉書期望透過該課程讓研究員了解機器學習的知識,並在每個步驟中做出正確的選擇,用機器學習技術有效地協助業務,目前已公開了前三堂課程內容,其他的課程將在本周陸續釋出。

Build 2018:微軟認知服務大更新,提供企業更多將產品AI化的工具

$
0
0

微軟近日於2018年的Build大會上公開Azure平臺上認知服務的更新,包含統一的語音服務、Bing視覺搜尋、客製物體偵測模型等。

首先在視覺類型的服務中,微軟現在的電腦視覺服務整合了改良過的OCR英文模型,為圖片加上說明文字的服務也多支援了簡體中文、日文、西班牙文和巴西葡萄牙文。

客製化視覺模型Custom Vision現在不但可以識別出特定圖片的類別,還能偵測物體,開發人員可以透過Custom Vision來訓練可辨識出物體具體位置的模型,微軟提供3種格式下載Custom Vision,包含TensorFlow、CoreML和ONNX。

在語音和機器翻譯的服務中,微軟發表了統一的語音服務預覽版Unified Speech service,在語音轉文字、文字轉語音,以及機器翻譯都有更新。

另外,微軟也針對搜尋引擎Bing進行改善(下圖,來源:微軟),視覺搜尋Bing Visual Search讓用戶能夠以圖搜圖,輸入特定的圖片,找到類似的商品,也能識別出圖片中的條碼、文字和名人。

微軟相信任何開發人員都要可以將AI技術,整合到App和服務中,因此微軟在三年前推出認知服務並持續投資AI技術,藉由認知服務提供開發人員簡單的工具,只需要寫幾行程式碼,就能將電腦視覺、語音辨識、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加入自家的App或是服務中。

憂不當內容過濾可能侵害言論自由,EFF呼籲社交平臺透明化言論仲裁標準

$
0
0

社交平臺的言論審查議題逐漸受到關注,電子前線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與數個非營利組織共同發布了聖塔克拉拉內容審查透明度和問責制原則(Santa Clara Principles on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in Content Moderation),希望社交平臺能提供使用者透明的言論審查標準。

在不少情況下,言論仲裁(Content Moderation)似乎是必要的,在許多事件發生當下,政府以及用戶也認為社交平臺應該主動介入。以臉書來說,除了一般的騷擾或是詐騙帳戶情況外,德國甚至訂定法律,要求臉書等社交平臺義務打擊仇恨言論,而臉書也曾坦承社交平臺有害民主,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外來政權插手,臉書後悔當初沒有及時介入阻止,而在最近爆發的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被指利用臉書資料助川普當選事件,用戶皆認為臉書沒有及時介入實屬失職。

EFF也指出,當時在夏洛特維爾(Charlottesville)推崇白人至上的抗爭活動,社交平臺充斥許多仇恨言論,執法單位也要求社交平臺刪除相關貼文及帳號。不過,在社交平臺試圖執行類似工作的同時,也有很大機率錯誤打擊了合法以及有價值的言論,尤其是邊緣化的團體,受到這種警務打擊情況日益嚴重,這直接削弱了他們透過社交媒體以及網路社群發聲的管道。

但目前所有的社交平臺對於言論的審查流程極其不透明,當這些背後運行演算法進行言論審查,卻沒有搭配審查標準說明時,將造成各群體的誤會加深,對社會來說滿盤皆輸。

究竟什麼程度的言論仲裁是合理的?EFF與數個非營利組織共同給出了答案,他們提出了聖塔克拉拉內容審查透明度和問責制原則,這是一系列最低標準的集合,以強化科技公司的言論仲裁政策。EFF資深專員Nate Cardozo表示,他們的目的是要確保社交平臺的內容指南公平、透明、尊重用戶,且符合比例原則。

Nate Cardozo提到,臉書與Google最近有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提高這些審查工作的透明度,但是他們覺得還不夠。聖塔克拉拉原則的3個基本要求,第一、科技公司應主動公布違反內容準則,被永久刪除的貼文以及暫時停權的帳戶數量。第二、所有用戶都應被明確告知內容準則,並且明確告知文章刪除以及帳號停權的原因。第三、提供公正的內容刪除人工審核,以及有意義的申訴管道。

EFF表示,他們從2010年開始執行的年度隱私報告Who Has Back,揭露科技公司提供給美國聯邦政府用戶隱私資料的狀況,而在今年,他們將會把內容專注於私人言論審查的議題上,並把聖塔克拉拉原則作為評價的最低標準。

Build 2018:微軟釋出可客製化的全新翻譯器,更貼近行業別翻譯需求

$
0
0

微軟最近在2018年的Build大會上推出可客製化的翻譯器Translator text API V3,除了透過神經機器翻譯(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在翻譯前擷取文章中整個句子,提供更高品質翻譯結果,再透過更像人聲的模式輸出翻譯結果,還提供用戶建立和部署客製化的神經翻譯系統。

微軟表示,客製化的翻譯系統功能不僅支援文字,也提供語音的翻譯,NMT模型在特定業務和產業的翻譯上有些許的限制,因為要重新訓練一個特定的翻譯模型需要很高的運算力,也需要許多成本和時間,但是高品質的機器翻譯很重要的一個組成因素就是要做到客製化,提供適合企業所在產業或是專業術語的翻譯結果。

舉例來說,「Check」一詞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會代表不同的意義,銀行中代表支票、在汽車產業中是指檢驗等,但是現在的翻譯系統多半都將Check翻譯成同一個結果,而微軟這次推出新的客製化翻譯功能更能辨識出這樣的差異。

在每一對翻譯的語言組中(如英文和中文),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會被轉譯為500個維度向量來表示該字彙的特徵,根據訓練資料,神經網路會自動定義每個字的維度,例如,性別的概念可以細分為男性、女性和中性等,詞性可分為動詞、名詞等,但是在訓練資料中,還是會有不明顯的特徵,系統會將這些詞編譯成更高的維度向量,用上下文和完整的句子來辨識單詞的特徵。

微軟表示,NMT模型相當複雜,每種魚研究有超過1,000萬個參數,在訓練模型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需要大量的訓練資料和運算資源,一般的企業要自行訓練出自己行業別的翻譯系統是非常困難的。

微軟指出,要訓練出專屬行業別的翻譯系統,需要該領域2,000組對等語意句子資料集,像是人類翻譯的結果,用越多資料來訓練翻譯模型,將會得到較準確的翻譯結果,微軟用業界評估翻譯品質的標準BLEU score來比較通用型和行業別的翻譯結果,結果顯示客製化的結果品質較高。

除此之外,Translator text API V3還能一次翻譯成多種語言,過去輸入一種語言,只能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現在不需要透過多個API就能根據單一語言的輸入,翻譯出多種語言。

另外,Translator text API V3也提供音譯的功能,也就是說,若用戶透過翻譯器將英文翻譯為阿拉伯語,但是用戶不會閱讀阿拉伯語,系統可以提供用英文字母書寫而成的阿拉伯語。

新的雙語字典功能可以顯示從英文翻譯或是翻譯成英文的替代翻譯結果,透過提供範例的字來讓用戶選擇更好的翻譯結果。

Google I/O:Google告訴你AI做了什麼

$
0
0

Google於本周二(5/8)展開的Google I/O開發者會議吸引了來自全球超過7,000名的開發人員,Google經由一年一度的Google I/O與開發人員分享Google一年來的創新與未來的方向,從Google I/O首日發表的內容來看,人工智慧扮演了關鍵角色,並促使Google將研發單位Google Research直接更名為Google AI,而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則揭露了AI如何解決複雜的問題,從醫療、Gmail、Photos、Google Maps到Google News等。

Pichai指出,AI在改變許多領域上擁有巨大的機會,以醫療應用為例,兩年前Google已開發一神經網路,能藉由眼睛的醫學影像來偵測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的跡象,而今年,Google的AI團隊透過深度學習模型卻能在同樣的影像中準確預測患者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此外,Google的AI模型也能藉由分析匿名的醫療紀錄判斷醫療事件,例如再住院率或住院時間等,這些都可能對患者的健康結果產生深遠的影響。

AI還解決了許多殘疾人士的資訊存取問題,例如Google正在發展一項名為「 Looking to Listen」的技術,以AI來辨識影片中每個講者的聲音並打出字幕,可望能協助聽障人士看電視,或創造更好的字幕經驗。

當然Google也把AI應用在該公司的眾多產品中,像是Gmail中可自動輸入文字或完成句子的智慧寫信( Smart Compose)功能:

 

在Photos中的照片分享對象推薦功能,Google Assistant語音數位助理及可協助使用者完成後續任務的Google Duplex。

Google Maps中的AI可呈現使用者所搜尋商家的各種資訊,Google Lens應用則可在使用者拍下照片時提供相關資訊,新版的Google News(下圖,來源:Google)是以AI技術來創造懶人包。

然而,就在使用者沈浸於數位化所帶來的便利之餘,Pichai也說Google希望可協助用戶找到數位生活的平衡點,打算發表一系列的功能協助用戶了解自己的使用習慣,同時利用簡單的線索讓自己稍微離開各種數位裝置,例如會提醒使用者把手機設為「安靜」(shush)模式,或是YouTube看太久了得休息一下等,以照顧人們的數位健康。

研究人員發現首隻重開機後依舊可存活的IoT殭屍病毒

$
0
0

資安業者Bitdefender最近發現新版本的Hide and Seek(HNS)殭屍病毒,今年初才現身的HNS原本只是全球首個透過客製化P2P協定通訊的殭屍網路,但新的版本則讓它再多了一個全球第一的封號,成為全球首支在重開機之後還能存活的殭屍病毒。

新版HNS開採了更多的漏洞,以感染更多的IPTV監視器,還能辨識其中兩款監視器以利用預設憑證入侵,此外,它還會掃描附近的遠端登錄(Telnet)服務,企圖展開暴力破解,成功登錄後還能限制23埠的存取能力以避免被其它惡意程式挾持。

除了IPTV監視器之外,HNS還有能力感染x86、x64、ARM、SuperH與PPC等平台的裝置。

在HNS透過Telnet入侵裝置並取得最高權限之後,它即會將自己加到系統的啟動程序,以達到永久進駐的目的。Bitdefender估計,從今年初迄今,HSN已感染了9萬個裝置,且正陸續增加中。


OpenShift挺進私有容器雲平臺IBM Cloud Private

$
0
0

要想要在私雲環境部署OpenShift的企業,除了OpenStack、裸機環境的選擇之外,現在也可以靠私有容器雲平臺IBM Cloud Private執行OpenShift了。在近日的紅帽高峰會中,紅帽與IBM推出這樁合作案,紅帽技術副總裁Paul Cormier表示,現在使用OpenShift的企業用戶也可以跨足使用IBM既有的軟體、雲端解決方案。

在去年11月時,IBM推出IBM Cloud Private,鎖定容器執行環境,還將WebSphere、DB2、MQ等應用容器化,轉換為雲端原生程式。而紅帽表示,這項合作得奠基在IBM將部分產品線服務容器化的基礎上,「而容器技術,讓應用程式在各種環境的搬遷,變得更加安全」,而紅帽這次的布局,又再更一步擴張OpenShift的勢力範圍,繼續延續其去年高峰會中,主打打通異質基礎架構環境的多雲策略。至於IBM,則會將IBM Cloud Priave跟旗下的中介軟體解決方案,打包成容器格式,經過紅帽審核之後,交付至OpenShift平臺。

而現有IBM及紅帽的企業用戶,搭建混合雲基礎的選擇,就可以OpenShift為共同基礎,在內部資料中心以IBM Cloud Private為容器雲架構,外部則搭配其他OpenShift支援公有雲廠商。而IBM的雲端服務如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解決方案,則必須搭配IBM Cloud Priave,在OpenShift平臺執行。

Windows 10上的記事本終於可辨識Linux與macOS的換行字元了

$
0
0

微軟於周二(5/8)宣布,在現行的Windows 10測試版(Insider build)中,記事本(Notepad)將可同時辨識Windows、Unix/Linux與macOS的換行(End of Line ,EOL)功能了,未來把Linux或macOS上所建立的文字檔案貼到記事本的時候,再也不會出現沒有斷行而一團亂的畫面。

上述3類作業系統一向使用不同的換行字元,例如Windows是Carriage Return(CR)加上Line Feed(LF),Unix/Linux只使用LF,而macOS只使用CR,於是乎,當把於Unix/Linux或macOS上建立的文件轉移到Windows上的記事本時,記事本並不能辨識這些檔案的換行字元,把所有文字擠在一行,而毫無段落可言。

微軟資深專案經理Michel Lopez表示,這件事一直很困擾開發人員、IT專家或一般使用者,但從現有的Windows 10測試版開始,記事本將會同時支援這3種換行字元。

未來以記事本建立的檔案仍將以CRLF作為預設值,可它同時也能夠辨識及維持採用LF或CR作為換行字元的格式,以讓用戶能以正確的格式瀏覽、編輯或列印非以記事本建立的檔案,也會在狀態列上顯示該檔案所使用的EOL格式。

有鑑於此一功能可能不適用於所有場景,或有用戶想保留記事本原來的作法,那麼也能藉由變更登錄機碼來關閉該功能。

整併IaaS及CaaS,紅帽自家OpenStack可作為OpenShift執行環境

$
0
0

今年的紅帽高峰會,也繼續守著去年的多雲策略,不過具體策略變得更加鮮明。除了與IBM結盟,讓OpenShift也能在私有容器雲平臺IBM Cloud Private執行外,紅帽自家產品線的整合,則是加強整合IaaS及CaaS,讓Red Hat OpenStack成為OpenShift的執行環境。

紅帽表示,在當今數位轉型的時代,Linux容器及Kubernetes,是企業得要掌握的兩門關鍵技術。而這次紅帽自家產品線的整併,目的是加速IaaS層及CaaS層的自動化。

目前開始採取混合部署Red Hat OpenStack、OpenShift的企業案例,有來自墨西哥的銀行Banco Multiva。紅帽表示,該公司逐步開始將業務數位化,並將金融服務搬上線。該銀行的做法是以Red Hat OpenStack、虛擬化解決方案作為基礎架構環境,並且選擇OpenShift作為應用程式開發環境,藉以完成基礎架構精簡化、集中化的任務。

而另外一家採取該模式的企業,則是來自英國的公有雲廠商UKCloud,這家雲端服務廠商提供英國許多公部門IaaS服務,其基礎架構就是建置在Red Hat OpenStack,而容器管理平臺則是選用OpenShift,讓服務交付變得更為彈性。

Drive.ai將率先在德州提供定點無人駕駛叫車服務

$
0
0

Drive.ai宣布將在今年7月於德州的弗里斯科市開始提供定點的無人駕駛叫車服務。而Google大腦共同創辦人,也是之前百度的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表示,這將是第一個提供大眾在公共道路行駛的無人駕駛叫車服務。

吳恩達在自己的部落格宣布了這個消息,而Drive.ai的共同創辦人包括了吳恩達在史丹佛大學的學生,以及吳恩達本人的配偶Carol Reiley。Drive.ai與弗里斯科運輸管理協會(TMA)合作營運,從7月開始進行為期6個月的按需無人駕駛車服務,提供該區零售、娛樂商圈以及辦公人員超過10,000人的無人車乘坐服務。

這個前導計畫一開始會在該區的HALL Park和The Star周圍的固定接送點提供服務,並在之後擴及到弗里斯科車站。弗里斯科市長提到,Drive.ai在弗里斯科的北白金走廊這個最熱鬧的區域提供無人車服務,是一項開創性的計畫,對於德州也可以說是無人車的里程碑。

吳恩達認為,作為一個專業的人工智慧團隊,應該要對人工智慧的限制有清楚的了解,人工智慧並非萬能,目前仍有其無法達成的事情。他提到,像是無人駕駛車仍然對於手勢理解不足,特別是在施工地區,工人常會在路上用手勢協助交通路況。吳恩達認為,這種情境他們必須要用地理柵欄來解決,讓無人車避開這些區域。

吳恩達提到,安全是Drive.ai首重目標,而且是以人為本的安全,完全以人工智慧技術來確保安全是不智的行為,無人駕駛車必須要考慮不在車內的人們。除了對營運地區的社區人員進行教育訓練外,他們也在車輛外觀設計上下了功夫。

無人駕駛車跟人類不一樣的地方是,無人駕駛車總是非常專心,其回應時間小於100ms,但缺點便是有部分人類的行為電腦無法理解,像是手勢或是眼神接觸等。Drive.ai的無人車對此做了特別的設計,他們認為,無人車的外型應該與眾不同,特別犧牲了美觀換取注意力,要讓路人及其他駕駛一眼就看出這些車輛,這樣便會更加安全,他們經過研究,發現橘色最能吸引目光,因此Drive.ai車身大面積的使用橘色。

另外,無人車沒有駕駛可以跟其他用路人以手勢或是眼神溝通,因此Drive.ai無人車外配備了看板,來提示車輛目前的狀態,會顯示正在等待行人通過等訊息。

現階段Drive.ai的無人車將會搭配安全駕駛員隨車監視,以避免有電腦無法判斷的情況發生。在第二階段,遠端操作員與安全駕駛員將會搭檔合作,當無人駕駛車有需要人為介入時,會先由遠端操作員指導運作,安全駕駛員則是在乘客的位置進行監視,並不會積極的接管車輛。而最後一個階段,無人車中將不會有任何安全駕駛員,當車輛遇到棘手的情況,會先停下車輛,由遠端操作員進行遠端協助,最終達到真正無人駕駛的程度。

Google Lens大升級,不只能透過鏡頭速搜商品價格,還能複製畫面中的文字

$
0
0

Google在今年的Google I/O大會上,介紹了Google Lens新功能,像是智慧文字選取功能,可以辨識畫面中的文字、讓使用者把文字複製到剪貼簿,或是使用者可以選取特定文字,Google Lens就會跳出與該文字相關的圖像或影音資訊。此外,Google Lens還新增圖像商品速搜功能,使用者只要用手機對著衣服或家飾等物品,就會顯示該物品的比價和評比等資訊。除此之外,Google Lens還可以即時搜尋鏡頭裡的物品,並顯示相關資訊,比如用手機鏡頭對著一本書,Google Lens就會跳出搜尋結果,顯示書名、作者和出版年份等資訊。另外,這次的更新讓使用者不必再透過Google相簿,就可以直接在相機App裡使用Google Lens。

新功能1:智慧文字選取

這項新功能可以辨識畫面中的文字,比如菜單、食譜、或是Wi-Fi密碼,讓使用者可以選取其中的一個字或一整段文字,進行查詢或複製、貼上到剪貼簿中,儲存起來。舉例來說,如果使用者到餐廳用餐,卻不知道其中某幾道菜名的意思,就可以開啟相機App把鏡頭對著一份菜單,然後點選有興趣的菜單名稱,Google Lens就會顯示相關訊息,比如那道菜的圖片、作法或是YouTube教學影片等。此外,Google Lens也與Google翻譯功能結合,當使用者透過Google Lens選取影像中一段文字時,也可以進行即時的文字翻譯。不只如此,使用者看書時,還可以用Google Lens來複製大量的文字到手機中。

新功能2:商品速搜&評比

Google Lens另一項新功能結合了強大的影像識別和搜尋技術,而使用者只要把鏡頭對著上衣、包包、鞋子,或是居家裝飾如檯燈、壁畫、唱片等,Google Lens就會跳出Google搜尋的結果,顯示同樣商品或類似商品的價格比較和評價等資訊。

新功能3:物品即時搜

這項新功能運用了機器學習技術和雲端TPU,可以在1秒內將畫面中的物體比對資料庫裡的幾億個字、地點和物品等,然後顯示比對結果、提供相關訊息。比如,使用者拿手機對著一本書,Google Lens就會顯示該書的資訊,像是作者、出版時間等。不只如此,使用者如果對著的是一張音樂會海報,Google Lens還可以顯示相關音樂的YouTube影片。

其實,Google在去年就已經推出Google Lens,只不過那時的Google Lens還沒辦法直接使用,使用者得先打開Google相簿,才可以啟動Google Lens的功能。而在這次的更新中,使用者已經可以直接在相機應用程式裡使用Google Lens,支援的裝置包括了LGE、Motorola、小米、Sony Mobile、HMD/Nokia、Transsion、TCL、OnePlus、 BQ、Asus,以及Google Pixel。文⊙王若樸

 

Viewing all 3145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